汉文帝(刘恒)简介

合集下载

汉文帝刘恒的故事:一位孝顺节俭的皇帝

汉文帝刘恒的故事:一位孝顺节俭的皇帝

汉文帝刘恒的故事:一位孝顺节俭的皇帝汉文帝刘恒(前220xx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庶弟,西汉第五位皇帝。

前196年,汉高祖镇压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

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朝廷军政大权。

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一)薄姬与刘邦是半路夫妻。

这个女人,原是吴国人,貌美。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吴国的魏豹自立为王,强娶了这个女人。

后来魏豹战败,做了刘邦的俘虏,这个女人也作为战利品被刘邦纳入后宫,但刘邦并没有马上宠幸她,她只好终日埋头做针线活。

一次,刘邦在宫中遇见了她,很喜欢,便提拔她为“姬”。

也该她走运,她很快为刘邦生了个儿子,就是刘恒。

当时的后宫,笼罩在吕后的阴影之下,如果吕后对哪个妃子不满,这个妃子就要倒霉了。

可以想象得出,薄姬和庶出的刘恒,处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可谓终日忧心忡忡,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薄姬很明智,她看刘恒已经7岁,就打算远离后宫,避开吕后。

她说服了刘邦,让其封刘恒为代地之王,即代王。

代地,包括现在的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属寒冷地带,是防御匈奴进犯的要塞。

其他皇子都嫌此地艰苦,不愿意去。

薄姬看透了宫廷的险恶,就对儿子说:“先贤曾说‘贤者避世,其次避地’。

虽然现在世道安宁,但宫内风生水起,很不平静,咱娘俩需要‘避地’,跑得远一点儿才安全哪。

”她又恳求刘邦,让她与刘恒一道去代地戍边,刘邦答应了。

可是代地怎比京城的繁华?所到之处满目苍凉,刘恒很伤感,整日唉声叹气。

薄姬发现儿子思想有问题,就及时做他的思想工作。

她对儿子说?“我平生最信服的。

老子的‘无为’和‘不争’,是避免灾祸的处世法宝。

你不要沮丧,要好好学习老子的智慧才是。

”为让儿子走出沮丧、自卑的低谷,她运用“赏识教育法”,对刘恒的点滴进步都予以表扬,使儿子渐渐恢复了自信。

后来的事实证明,由于远离宫廷,他们母子俩得以逃脱吕后的打击,在戚夫人和其子赵王如意被害时,刘恒在代地自由自在地成长着,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英俊少年。

【刘恒简介资料】刘恒怎么死的活了多少岁

【刘恒简介资料】刘恒怎么死的活了多少岁

【刘恒简介资料】刘恒怎么死的活了多少岁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1岁公元前202年(高祖五年),刘恒出生。

【魏豹汉王二年(前205年)三月反,韩信八月平定,汉王收薄姬,薄姬由于是“罪妇”,被送进了“织室”。

刘恒简介岁余不得幸应该从这时起,而非汉王三年五月魏豹死时开始算,即薄姬在魏豹死后半年即汉王三年十月或十一月受临幸,汉王四年(前203年)七月或八月出生注:汉初以十月为岁首】。

8岁公元前196年,初封代王。

9岁公元前195年,代王刘恒与母亲薄姬、舅舅薄昭等就封国。

约12岁公元前192年,娶代王后约13岁公元前191年,十月汉惠帝娶张嫣。

约14岁公元前190年。

16岁公元前188年,子刘启出生。

20岁公元前184。

刘恒简介24岁公元前180年,入主汉宫,功臣集团周勃、陈平与皇族集团刘章互相妥协拥立代王刘恒即位。

以周勃为右丞相,原右丞相陈平迁左丞相,灌婴为太尉。

25岁公元前179年文帝前元元年,长子刘启为太子,窦漪房成为皇后母仪天下,找亲人。

刘章大哥刘襄郁郁而死,汉文帝见贾谊,立性情耿直、忠心不二的晁错为太子舍人,正直无私、宅心仁厚的袁盎为中郎。

26岁公元前178年文帝前元二年,分原代国为代王封地与太原王封地,次子刘武被封代王,三子刘参为太原王,四子刘揖为梁王。

随波逐流、会看形势的陈平病死,周勃为丞相。

27岁公元前177年文帝前元三年,女刘嫖嫁给堂邑侯陈午为妻。

城阳王刘章病死,冒顿单于攻汉,文帝派兵抵御,回军时听到刘兴居反平定之,汉文帝贬贾谊,叫周勃带头回封国,改立太尉灌婴为相,从而稳定政局。

28岁公元前176年文帝前元四年,刘武被改封为淮阳王,三子刘参改为代王统领原代国领地。

周勃被告谋反,政敌袁盎为其求情,灌婴死改立御史大夫张苍为丞相,申屠嘉立为御史大夫。

30岁公元前174年文帝前元六年,汉高祖七子刘长通匈奴谋反,发配蜀郡,后死。

同年枭雄冒顿单于死。

31岁公元前173年文帝前元七年,文帝想念贾谊,又把他从长沙召回长安。

汉文帝简介

汉文帝简介

汉文帝简介汉文帝(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57年),名刘恒,是中国西汉王朝的第五位皇帝,也是汉朝的第七位皇帝。

汉文帝是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的长子,也是刘邦和皇后吕雉的第二子。

他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政策,为汉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汉文帝在公元前179年被立为太子,在刘邦的亲自教导下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汉朝的创立者刘邦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他鼓励亲子之间的学问交流,也培养了汉文帝的文化素养。

在刘邦去世后,刘恒于公元前179年继位,成为了汉朝的第五位皇帝。

汉文帝上位后,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政权。

首先,他选拔人才,重用有才华的官员,旨在提高政府效率和治理能力。

他还实施了严格的法律制度,加强了对地方行政的监督,以确保帝国的统一和稳定。

此外,他还积极开展农业和商业发展,鼓励人们耕种并推动富民政策,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汉文帝还非常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大力推行儒家思想,将孔子的经典《论语》等儒家经典列为国学,加强了各级教育机构的建设和管理。

他还设立了国子监,聘请优秀的儒学家担任教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这些措施使得儒家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对后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内政改革,汉文帝也积极开展对外交往,扩大了汉朝的领土。

他派遣使者前往西域和中南半岛,发展与这些地区的政治和商业关系。

此外,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维护汉朝的海上领土,防止外敌侵略。

这些外交举措进一步加强了汉朝的地位和影响力,使其成为东亚的大国。

然而,尽管汉文帝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他的统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位期间,他曾多次与外族进行战争,消耗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

同时,他对权臣之间的政治斗争也没有很好地应对,导致政权的稳定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此外,汉文帝在位期间还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如土地兼并和贫富分化等,这些问题也给汉朝的稳定带来了一定压力。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在位期间去世,享年45岁。

他去世后被追尊为汉文帝,谥号为高皇帝。

汉文帝刘恒简介_刘恒有几个儿子

汉文帝刘恒简介_刘恒有几个儿子

汉文帝刘恒简介_刘恒有几个儿子汉文帝刘恒,是高祖刘邦与薄姬所生,曾助刘邦攻打江山,立功之后封为代王。

刘邦驾崩之后汉惠帝继位,而吕氏掌权,惠帝驾崩之后吕氏作乱,先后立两位年幼的少帝,最终在众臣的拥护之下,废黜少帝,拥立刘恒登基为帝。

刘恒本是高祖的儿子,却辗转多年才登上皇帝之位,不过这也算的刘恒幸运,按照汉朝的法例,庶子不能继承大统。

然而身为庶子的刘恒却在侄子们被废黜之后登基称帝,可谓是“少年老成”,这当中多少带着点戏谑之意。

好在汉文帝是个明君,意向宅心仁厚的他深的民心,所以才得以立为皇帝。

登基之后的汉文帝,废酷刑、兴水利、昌民生,是汉朝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强生时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尤其是在农业上,汉文帝推行了新的政策,权利辅助农民生产,恢复民生,同时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在汉文帝的治理下,汉朝发展到强生时期,但是国家虽然昌盛,但是汉文帝却始终坚持简朴,以身作则,倡导节俭,是为人人称赞的好皇帝。

刘恒曾为代王之时有个代王后,代王后为刘恒生了四个儿子,然而这几个儿子都相继离世,后来只剩下其与窦漪房所生的两个儿子刘启和梁孝王刘武,以及不知所出的代孝王刘参和梁怀王刘揖四个儿子。

在这四个儿子之中刘启年长,所以是最佳人选,因此,汉文帝在登基几个月之后便立刘启为皇太子。

三个月后又立刘启的生母窦漪房为皇后,而刘启也成为了嫡长子,因此刘启继承皇位名正言顺。

汉文帝刘恒是文景之治的创始者,是开创汉朝空前盛世的明君,而且其子刘启继承皇位之后坚持推行仁政,进一步坚强了国本,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使文景之治又达到一个高潮。

为了纪念汉文帝和汉景帝期间的盛世,后人尊称为文景之治。

公元前157年6月,刘恒病重,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就召见了太子刘启:“周勃之子周亚夫在紧要关头可以作为依靠,日后如果发生变乱,你尽可放手,让他统帅军队。

” 弥留之际,不忘为子留下锦囊妙计,巩固儿子的地位。

过了不久,刘恒就病死于未央宫,享年只有46岁,葬于霸陵。

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刘邦第四子,母薄姬,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

前196年,汉高祖镇压了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人宽容平和,政治上低调处事。

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吕后死,周勃、陈平等灭诸吕,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

汉文帝在位时,窦漪房为文帝皇后。

文帝励精图治、发展农业、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收奴连坐、废除田租,对诸侯国和匈奴采取以德服人的态度,使汉朝进入强盛时期。

道德方面宽厚仁慈、有孝心为二十四孝之一、以德服人、注重节俭,刘恒与其子刘启统治时期被称为文景之治。

后元七年汉文帝崩于长安未央宫,葬于霸陵。

在古代,有取天下者为祖,以德治天下的为宗。

所以其庙号太宗,谥曰孝文皇帝。

总评:荀悦:“以孝文之明,大朝之治,百僚之贤,而贾谊见排逐,张释之十年不见省,冯唐首白屈於郎,岂不惜哉!夫以绛侯之忠,功存社稷,而犹见疑,不亦痛乎!”曹植:“孝文即位,爱物检身。

骄吴抚越,匈奴和亲。

纳谏赦罪,以德怀民。

殆至刑错,万国化淳。

”朱熹:“三代以下,汉之文帝,可谓恭俭之主。

刘恒学申韩刑名,黄老清静,亦甚杂。

但是天资素高,故所为多近厚。

”曾国藩:“天下惟诚不可掩,汉文帝之谦让,其出于至诚者乎!……盖其德为三代后仅见之贤主,而其心则自愧不称帝王之职而已矣。

”人物生平前196年,汉高祖镇压了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

吕后去世,陈平和周勃携手诛灭了吕氏势力。

最后,他们选择宽厚仁慈代王刘恒为皇帝。

刘恒开始有疑心,他的属臣们有的认为是一个阴谋,有的则说不会有假。

于是找人刘恒占卜,结果是做天子。

于是刘恒决定入京。

但为了以防万一,刘恒在向长安进发的过程中非常小心。

一是派舅舅薄昭先到长安探听虚实,二是快到的时候,又派属下宋昌先进城探路。

最后刘恒终于在大臣的拥戴下平安继承了皇位。

因为得到皇位不易,刘恒即位后首先任命自己的心腹宋昌、张武负责守卫皇宫、京城。

然后赏赐拥立他做皇帝的功臣们,恢复被吕后贬斥的刘姓王的爵位和封地。

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

早年经历
• 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刘邦带兵平定了 代地陈豨的叛乱,就立8岁的刘恒为代王, 定都于晋阳(今山西太原)。 • 在刘恒八岁时,三十多位大臣共同保举他 做了代王。虽然地位没其他王子那样显赫, 但这恰好帮文帝躲过了吕后的迫害,幸运 地活下来,后来又幸运地登上了皇位。
理政经历
• 文帝刘恒入京。汉文帝下定决心要尽快整 合皇权体制,以恢复和加强国家政权的运 转能力。 • 巩固皇权 采取恩威并施的两手策略来巩固 皇权。 • 封赏功臣、宗室 • 镇压诸侯王叛乱
边疆政策
• 汉文帝即位后,不仅内政复杂棘手,边事 也十分严峻,在国力不强的情况下,面对 “胡强南劲”的形势,汉文帝采取了正确 的策略,终于赢得了较好的外部环境。
第一个治世
• 由于文帝采取了上述的方针和措施,就使 当时社会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统治秩 序也日臻巩固。西汉初年,大侯封国不过 万家,小的五六百户;到了文帝和景帝时 期,流民还归田园,户口迅速繁息。列侯 封国大者至三四万户,小的也户口倍增, 而且比过去富实多了。中国古代社会开始 进入治世。
四.开放山泽之禁
• 文帝后六年(前158年),文帝下令,开放 原来归属国家的所有山林川泽,准许私人 开采矿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从而促 进了农民的副业生产和与国计民生有重大 关系的盐铁生产事业的发展。
躬修节俭
• 文帝在位23年,车骑服饰之物都没有增添; 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平时穿 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文帝为 自己预修的陵墓,也要求从简。在中国历 代帝王中,文帝是一生都注重简朴为世人 称道的皇帝。
家人
• 父亲: 汉高祖—刘邦 • 皇后: 窦漪房 • 儿子: 汉景帝---刘启 母亲: 薄姬
二.减轻徭役
• 文帝“偃武兴文”,“丁男三年而一事”, 即成年男子的徭役减为每三年服役一次。 这样的减免,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上是独一 无二的。

西汉文帝刘恒传

西汉文帝刘恒传

西汉文帝刘恒传大臣拥立汉文帝刘恒(公元前202—前157),汉高祖刘邦中子。

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春,破陈豨定代地,立刘恒为代王。

高后八年(公元前180 年),临朝称制的吕后去世。

汉宗室、大臣与外戚吕氏间本来存在的矛盾顿时公开激化。

吕禄、吕产害怕被诛,阴谋作乱。

周勃、陈平等大臣与汉宗室刘章等合谋诛除诸吕,内外结合,一举成功。

大臣们认为代王刘恒乃“高帝中子,最长,仁孝宽厚。

太后家薄氏谨良。

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于天下便”。

立刘恒为帝较为合适。

于是派使者去召代王刘恒。

刘恒一再推辞,探听了消息之后才来到长安,受到大臣们的欢迎。

他先居在代邸。

大臣们去拜谒,送上天子之玺,尊他为皇帝。

他谦逊地说,自己不足以当此重任。

陈平等群臣坚决请求。

他谦让再三,然后才说:“宗室将相王列侯以为莫宜寡人,寡人不敢辞。

”于是当夜入未央宫,登上帝位。

宽厚的政治和恭俭的作风文帝即位后,封赏了诛吕有功的将相大臣,颁布了《振贷诏》、《养老诏》等诏令,以振救、抚养贫困年老的百姓。

他因长期生活在代地,对下层社会多有体恤,因此他在位期间,基本上奉行了一条与民休息的政策。

文帝二年(公元前155 年)春正月,文帝下诏说:“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藉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

”文帝在此诏中明确了以农立国的思想,并举行亲耕仪式,表示为务农带头。

同年九月,文帝又下诏说:“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

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重申以农为本,反对弃本事末,还决定减免当年半数的田租。

十三年(公元前167 年)春二月,文帝再下诏书说:“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此后,文帝又多次下诏书申劝务农之旨,批评官吏劝农不力,并诏令各地基层官吏设置“常员”,督促百姓务农力田,甚至可全免土地税。

后元元年(公元前163 年),因连年欠收,又遇水旱疾疫之忧,文帝下诏求言。

诏中所写“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何在?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未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欤?”这反映了文帝在思考农民为何饥馑。

历史趣谈:汉文帝刘恒是怎么死的 汉文帝刘恒的书法简介

历史趣谈:汉文帝刘恒是怎么死的 汉文帝刘恒的书法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汉文帝刘恒是怎么死的汉文帝刘恒的书法简介
导语:刘恒是汉朝的第五个皇帝,本是代王的他,在陈平和周勃等人的拥戴下登上皇位为汉文帝。

既然当上皇帝,就要用心治理朝政和改革国家体制,调整
刘恒是汉朝的第五个皇帝,本是代王的他,在陈平和周勃等人的拥戴下登上皇位为汉文帝。

既然当上皇帝,就要用心治理朝政和改革国家体制,调整混乱的朝纲,使百姓能够过上安定的生活,国家经济和水平能够得到提升。

于是刘恒便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为了使国家昌盛和能够减轻百姓负担,刘恒将体制和政策进行了调整,加上刘恒是一个生性节俭的皇帝,在位期间穿着简朴,平时穿的衣服均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成的,没有什么华丽服饰和讲究的穿戴之品,而且禁止进贡奇珍异宝,这样便形成一个比较清明的政治风气。

刘恒治国诸事均自己亲自打理,大到国家政策的改革,小到穿戴,因此刘恒导致过度劳累,便因此落下了病根,忙于政事没有及时根治,疾病便愈加的严重,最后刘恒只能卧床不能出,还在担心朝政,可见刘恒劳碌和担忧,为国不顾身体的操劳,是为人们赞叹的皇帝。

最后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刘恒便叫太子在身旁,嘱咐他一些遗嘱还有管理朝政应该注意的事项。

刘恒在生前已经为自己预修了坟墓,以山为陵,一切从简,且要求丧事从简,不打扰百姓正常作息。

而且刘恒在生前还为自己后宫的女人的出路着想,在自己死后将她们全都放出宫,避免她们老死深宫的凄凉结果。

汉文帝刘恒的书法简介
刘恒被人称作“有德无才”,他既没有像陈后主那样横溢的才气,也不能像朱棣一样纵横沙场,流传下来的书法笔记也是寥寥无几。

但他
生活常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文帝(刘恒)简介篇一:古代皇帝刘恒简介人物简介刘恒生于前203年腊月十一(1月15日),是汉朝的第3个皇帝(不包括两位汉少帝的情况下),汉族,汉高祖刘邦第4子,汉惠帝刘盈弟,母薄姬。

8岁被立为代王,曾有代王王后一位,代王王后生有四个儿子,在刘恒称帝后不久,这四个儿子相继去世。

后有宠姬窦漪房窦美人。

公元前180年吕后死,齐王刘襄兄弟兴兵伐吕,周勃、陈平见势亦响应,夷灭吕氏一族,史称“荡涤诸吕”。

功臣派畏齐王势壮,贪代王势孤,拥立24岁的刘恒即位。

刘恒登基后窦漪房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窦漪房成为皇后。

刘恒个人躬行节俭励精图治最终开创治世“文景之治”,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驾崩,在位23年,享年47岁。

葬于霸陵。

其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

也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文帝年表1岁公元前203年(高祖四年),刘恒出生。

【魏豹汉王二年(前205年)三月反,韩信八月平定,汉王收薄姬,薄姬由于是“罪妇”,被送进了“织室”。

岁余不得幸应该从这时起,而非汉王三年(前204年)五月魏豹死时开始算,即薄姬在魏豹死后半年即汉王三年(前204年)十月或十一月受临幸,汉王四年(前203年)七月或八月出生注:汉初以十月为岁首】。

8岁公元前196年(高祖十一年),初封代王。

9岁公元前195年(高祖十二年),代王刘恒与母亲薄姬、舅舅薄昭等就封国。

约12岁公元前192年(惠帝三年),娶代王后约13岁公元前191年(惠帝四年),十月汉惠帝娶张嫣,(约此时吕后赐窦漪房于代王)。

约14岁公元前190年(惠帝五年),(约此时女刘嫖出生)。

16岁公元前188年(惠帝七年),子刘启出生。

20岁公元前184(高后四年),(约此时子刘武出生)。

24岁公元前180年(高后八年),入主汉宫,功臣集团周勃、陈平与皇族集团刘章互相妥协拥立代王刘恒即位。

周勃为丞相汗流浃背,最后陈平任丞相,灌婴为太尉。

25岁公元前179年(文帝元年)文帝前元元年,长子刘启为太子,窦漪房成为皇后母仪天下,找亲人。

刘章大哥刘襄郁郁而死,汉文帝见贾谊,立性情耿直、忠心不二的晁错为太子舍人,正直无私、宅心仁厚的袁盎为中郎。

26岁公元前178年(文帝二年)文帝前元二年,分原代国为代王封地与太原王封地,次子刘武被封代王,三子刘参为太原王,四子刘揖为梁王。

随波逐流、会看形势的陈平病死,周勃为丞相,(约此时太子刘启与吴王世子刘贤下棋起冲突,太子打死了刘贤)。

27岁公元前177年(文帝三年)文帝前元三年,女刘嫖嫁给堂邑侯陈午为妻。

城阳王刘章病死,冒顿单于攻汉,文帝派兵抵御,回军时听到刘兴居反平定之,汉文帝贬贾谊,叫周勃带头回封国,改立太尉灌婴为相,从而稳定政局,(约此时汉文帝宠信慎夫人,有了弄臣邓通。

以执法公正不阿闻名的张释之为廷尉)。

28岁公元前176年(文帝四年)文帝前元四年,刘武被改封为淮阳王,三子刘参改为代王统领原代国领地。

周勃被告谋反,政敌袁盎为其求情,灌婴死改立御史大夫张苍为丞相,申屠嘉立为御史大夫。

30岁公元前174年(文帝六年)文帝前元六年,汉高祖七子刘长通匈奴谋反,发配蜀郡,后死。

同年枭雄冒顿单于死。

31岁公元前173年(文帝七年)文帝前元七年,文帝想念贾谊,又把他从长沙召回长安。

34岁公元前170年(文帝十年)文帝前元十年,文帝杀舅。

35岁公元前169年(文帝十一年)文帝前元十一年,周勃去世。

贾谊的学生汉文帝爱子四子梁宣王刘揖薨。

36岁公元前168年(文帝十二年)文帝前元十二年,贾谊郁闷而死,刘揖无子嗣,刘武又被改封梁王。

37岁公元前167年(文帝十三年)文帝前元十三年,缇萦救父。

38岁公元前166年(文帝十四年)文帝前元十四年冬,老上单于谋入边为寇,汉文帝欲自将击匈奴被太后薄姬阻,这次发现严将军程不识、飞将军李广。

40岁公元前164年(文帝十六年)文帝前元十六年,齐王刘则死,无子嗣位,文帝才分最大的齐国的六国,听取袁盎的建议分淮南国为三国。

41岁公元前163年(文帝十七年)文帝后元元年,汉文帝得玉杯,刻曰“人主延寿”,改元。

张苍因政见不同而自动引退。

(约此时袁盎被调任陇西都尉) 42岁公元前162年(文帝十八年)文帝后元二年,三子刘参薨,张苍免相位,立御史大夫申屠嘉为相。

45岁公元前160年(文帝二十年)文帝后元四年,老上单于死。

(约此时申屠嘉玩汉文帝弄臣邓通)46岁公元前158年(文帝二十二年)文帝后元六年冬,匈奴三万人入上郡,三万人入云中。

周亚夫军细柳。

47岁公元前157年(文帝二十三年)文帝后元七年,汉文帝驾崩。

人物轶事初封代王薄姬是吴(今江苏苏州市)人,秦末,魏豹自立为魏王,纳薄姬为妾。

楚汉战争初期,魏王豹被韩信、曹参打败,她也成了俘虏,后被送入织室织布,而魏豹被刘邦派去守荥阳,后被刘邦手下周苛为除后患杀之。

刘邦见薄姬有些姿色,就纳入后宫。

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她生下刘恒。

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刘邦带兵平定了代地陈豨的叛乱,就立8岁的刘恒为代王,都于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南)。

代王即位汉文帝的名字在中国历史上是很有名的,“文景之治”就是对他政绩的充分肯定。

文帝名刘恒,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母亲是薄姬。

刘恒在刘邦的众多儿子中是很幸运的。

刘邦共有八个儿子,吕后仅生了一个,即惠帝刘盈。

在惠帝去世后,吕后为了使自己长期掌握政权,对刘邦其他的儿子们大开杀戒,吕后共害死了四个。

刘邦的大儿子刘肥最后未被陷害,得以善终。

吕后最后死时,刘邦的八个儿子只剩下了刘恒和刘长。

在刘邦的众子中,刘恒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一个,这和他的母亲有关。

母亲薄姬原是项羽所封魏国王宫的宫女,在刘邦打败魏国后,将许多宫女选进自己的后宫,后来便和薄姬生了文帝刘恒。

但刘恒出生后,薄姬却遭到刘邦的冷落,地位一直是“姬”,没有升到“夫人”,所以,文帝刘恒从小就做事小心,从不惹是生非,给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在刘恒八岁时,三十多位大臣共同保举他做了代王。

虽然地位没其他王子那样显赫,但这恰好帮文帝躲过了吕后的迫害,幸运地活下来,后来又幸运地登上了皇位。

刘邦的旧臣陈平和周勃在吕后死后,携手诛灭了吕氏势力,然后商议由谁来继承皇位,代替当时吕后立的小皇帝刘弘,他们觉得刘弘不是惠帝的后代,不符合皇位继承的法统。

最后,他们相中了宽厚仁慈名声较好的代王刘恒。

于是派出使者去接刘恒赴长安继承皇位。

刘恒见到使者,开始并不是很高兴,相反,这使他起了疑心,他的属臣们也意见不同,有的认为是一个阴谋,有的则分析说不会有假。

刘恒决定用占卜来决定吉凶。

结果达到一个“大横”的占卜结果,这个结果的意思是:大横所裂的纹路很是正当,我不久要即位天王,将父亲的伟业光大发扬,就像启延续禹的那样。

占卜的人向他解释天王即是做天子,比现在一般的王要高一级。

为了以防万一,刘恒在向长安进发的过程中一步步小心从事,深怕又中了计,丧命黄泉路。

一是派舅舅薄昭先到长安探听虚实,二是离长安城五十里的时候,又派属下宋昌先进城探路。

最后,小心的刘恒终于在陈平等众大臣的拥戴下平安地继承了皇位,住进了未央宫。

软硬兼施,巩固权势因为得到皇位不易,文帝即位后首先任命自己的心腹负责守卫皇宫、京城,从根本上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然后,对于拥立他做皇帝的功臣们一一赏赐、封官晋爵,对于被吕后贬斥的刘姓王也恢复了称号和封地,同时,对于跟随父亲刘邦开国的功臣们也分别赏赐、分封。

这些措施使文帝的帝位得到巩固。

除了用拉拢的手段巩固权势外,打击重臣也是一项很有效的措施。

这方面主要是对大功臣周勃的处理。

周勃因为拥立文帝有功,所以每次上朝结束后,出来时总是很骄横的样子,似乎也不把文帝放在眼里。

而文帝对他更加有礼,经常目送他离去。

有大臣劝说文帝,不该对周勃这样重礼,有失君主的身份。

从此,文帝的神色变得越来越严肃,而周勃则越来越敬畏。

周勃的属下及时提醒他:小心功高盖主,引火烧身。

周勃如醍醐灌顶,猛然醒悟了。

于是辞去了右丞相(汉时以右为上,陈平当时是左丞相,相当于副职)的职务,文帝很快也答应了。

一年后,因为陈平谢世,文帝又任命他做丞相,但仅十个月后,文帝又以列侯归封国为借口免除了他的相职。

当时,很多的列侯都住在长安,这给京城的粮食供应增加了负担,所以,文帝就下诏命列侯到自己的封国去生活,即使朝廷恩准留在京城,也要将自己的儿子派到封国去。

但很多人找各种各样的借口留在京城,这使文帝很生气,便让丞相周勃带头做表率,免了他的丞相职务。

在后来有人举报周勃在家常身披盔甲,有谋反之心时,文帝马上把他抓捕。

周勃赶忙通过文帝的舅舅薄昭向文帝说明实情:被罢免丞相职务后害怕被抓,所以家中有些防备,但却没有反叛之心。

文帝在重新调查后,没有发现周勃谋反的事实,便释放了他。

这和封建时代很多皇帝相比,文帝做得确实很宽容。

寻找失散的亲人窦漪房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找到已经失散多年的兄弟,其次就是对已故双亲尽一些孝道。

虽然窦漪房已经贵为皇后,但她依然不敢提出这样的要求,因为这时候薄太后正忙于尊礼薄氏祖先。

她不敢和老太太攀比。

但窦漪房一个好心的决定帮了她大忙,就在她被册封的那一天,她向刘恒提议,宴请天下所有鳏寡孤独之人,并赐给生活穷困之人布匹、米面、肉食,对于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九岁以下的孤儿,分别赐给每人一石米、二十斤肉、五斗酒、两匹帛、三斤棉絮。

以善闻名的刘恒对皇后的建议大加赞赏,并很快实施。

于是,天下老百姓都对窦漪房皇后的善心口口相传,窦漪房的家世也逐渐流传开来。

一个叫窦少君的年轻人听到了窦漪房的家世。

他就是窦漪房的亲弟弟,当年分别的时候,窦少君才五六岁,现在已经成人。

姐姐离开没多久,厄运就降临窦少君身上,由于哥哥在外面劳作,家里没有人看管,窦少君被拐走了。

他先后被拐卖多次,最后在河南阳宜一户财主家当了奴仆。

白天辛勤劳作,晚上就和工人睡在悬崖下边的窝棚里。

一天,主人派窦少君到山上烧炭。

不料,这天夜里,风雨大作,山崖暴发泥石流,一百名工人大都丧生,由于窦少君睡在窝棚边可轻易逃跑,才逃过这一劫。

死者的家属跑到主人家哭闹不休,主人不得已只好逃到长安,窦少君也跟着主人逃到了长安。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逃到长安的窦少君第一件事就是算了一卦,想看一下自己的命运如何,不料抽到一上上签。

算卦的老头说他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大富大贵。

窦少君打死也不信自己会大富大贵,对算卦老头说的话并没有放在心上,不料没走多远,他就听到了皇后窦漪房的故事。

窦漪房?当他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怔了一下。

自己的姐姐,当年被送进宫的那个姐姐不也叫窦漪房吗?再联系刚才算卦老头说的话,他有点将信将疑了。

有希望总比没希望好,于是他豁出去了,向皇帝上书,说自己是皇后失散多年的亲弟弟窦少君。

刘恒看了这封信,问窦漪房怎么回事。

窦漪房只好把自己的身世一五一十地向刘恒说了。

刘恒听了,捶胸顿足,说自己有愧于皇后,只顾自己的亲人,却把妻子的亲人忘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