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点方法

合集下载

表面位移十字布点法

表面位移十字布点法

表面位移观测法
采用“十字布点法”,具体方法如下:
1、在顶、底板及两帮施工Ф42mm(钻孔大小,可根据迎头实际情况确定),深380mm,并垂直围岩表面的钻孔。

顶部测点宜布置在巷道中心线上,帮部测点宜布置在便于测量的位置(腰线),基点原则上必须布置在同一断面内,由于煤巷掘进底鼓量大,底板可不设基点,以顶板基点垂线与帮部基点连线下尺寸作为底鼓量。

2、将Ф42mm,L=400mm的木桩打入孔内(木桩大小,可根据钻孔实际大小确定),木桩端部安设环形测钩或平头测钉作为测量基点。

顶部测点需悬挂测线,便于测量。

3、布置的基点必须有明显标记,同一巷道的标记需统一样式。

4、观测时,利用钢卷尺或测抢测量,帮部位移必须分中测量,顶板下沉量、底鼓量采用分腰线上下量测。

5、表面位移观测站,必须与离层、载荷等观测点同步施工,施工结束,及时准确测量数据,并记录。

1。

土方施工方案中的测量与布点方法

土方施工方案中的测量与布点方法

土方施工方案中的测量与布点方法土方施工是指在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中进行的土壤开挖、填筑、平整等工作。

测量与布点是土方施工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们直接关系到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土方施工方案中的测量与布点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土方施工的过程。

一、测量方法1.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土方施工中的第一步,它的目的是获取施工现场的地形信息,以便确定土方的开挖和填筑量。

常用的地形测量方法有全站仪测量、GPS测量和激光测距仪测量等。

通过这些测量手段,可以准确地获取地面高程、坡度等信息,为土方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土壤测量土壤测量是土方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它的目的是确定土方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以便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常用的土壤测量方法有取样分析法、原位测试法和实验室测试法等。

通过这些测量手段,可以了解土壤的含水量、密实度、剪切强度等参数,为土方施工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二、布点方法1.开挖布点在土方施工中,开挖是最常见的工作之一。

合理的开挖布点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开挖布点的原则是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开挖的位置和深度。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利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然后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开挖布点。

同时,还需要考虑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和安全要求,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填筑布点填筑是土方施工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合理的填筑布点可以保证填筑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填筑布点的原则是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填筑的位置和高度。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利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然后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填筑布点。

同时,还需要考虑填筑材料的性质和施工进度,以确保填筑的质量和效率。

三、测量与布点的注意事项1.精度控制在土方施工中,测量与布点的精度对施工的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测量与布点的精度。

在测量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方法,进行准确的测量。

在布点过程中,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确定合理的布点位置和布点间距,以确保施工的精度和一致性。

土壤检测采样点的6种布设方法

土壤检测采样点的6种布设方法

土壤检测采样点的6种布设方法一、简单随机布点法。

这种方法就像是抽签一样随机。

想象一下,你面前有一大片土地,就像一个大棋盘。

你闭上眼睛,随便在这个棋盘上点几个点,这就是简单随机布点啦。

它比较适合土壤情况相对比较均匀的地方哦。

比如说那种大片的、没有太多地形变化或者土地用途比较单一的农田。

不过呢,这种方法也有点小任性,如果土地本身差异比较大,可能就不太能准确反映整个区域的土壤情况啦。

二、对角线布点法。

这方法可有趣啦。

就像在土地这个大图形里画对角线一样。

如果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地块,我们就在它的对角线上选几个点。

这就像是给土地画了个特殊的标记。

这种布点法对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肥力均匀的地块很实用呢。

就好像给小地块量身定制的一种采样方式,能比较快地了解这块小土地的土壤大概情况。

三、棋盘式布点法。

棋盘式布点就像是在土地上摆棋盘。

把土地划分成很多个小方格,然后在这些方格的交叉点上设置采样点。

这就像是给土地做了个很细致的网格规划。

适合地形平坦、土壤均匀程度中等的大面积地块。

它就像是撒大网捕鱼一样,能比较全面地覆盖到土地的各个部分,这样检测出来的土壤情况就更有代表性啦。

四、蛇形布点法。

蛇形布点法可形象啦,就像蛇在土地上蜿蜒爬行留下的痕迹一样。

在地块比较狭长的时候,这种方法特别好用。

沿着地块的长度方向,弯弯绕绕地设置采样点。

这样能保证在狭长的土地上也能采到不同位置的土壤样本,不会遗漏掉土地两边或者中间有特殊情况的土壤。

五、分层布点法。

这个分层布点就像是给土地做分层蛋糕一样。

如果土地有不同的层次,比如表层土和深层土情况差异比较大,或者有不同的土壤类型在垂直方向上分布,那就可以分层来设置采样点。

先在表层采一些样,再到深层采一些样。

这样就能全面了解土地不同深度的土壤状况啦。

六、放射状布点法。

放射状布点法就像太阳射出的光线一样。

如果土地中间有个特殊的点,比如有个污染源头在中间,或者有个特殊的地形中心,那就以这个点为中心,像光线一样向四周设置采样点。

环境监测大气布点方法及优化

环境监测大气布点方法及优化

环境监测大气布点方法及优化◎周磊(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黑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环境监测涉及颗粒状污染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的监测。

为确保监测结果准确性需在综合考虑气象变化、污染源、监测区域等信息的基础上合理布点。

近年来,我国相关专家非常重视环境监测大气布点的研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为环境监测大气布点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一、环境监测大气布点原则环境监测大气布点时为达到预期的监测效果,一般应遵守以下几项原则:(1)布点应注重全面性。

布点时应结合监测地区污染程度,在低、中、高三个污染程度的区域进行布点,确保监测数据的完整性。

(2)布点应具代表性。

布设监测点时不能随心所欲,而应确保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能客观、准确的反映大气污染及变化情况。

一般情况下,将采样点布设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另外,在污染程度严重、人口密集的位置适当增加采样点数量。

而且布点环境应比较开阔,确保采样口水平线和附近建筑角度夹角不超过30°,采样点附近避开局部污染源以及具有吸附能力的树木及建筑物。

(3)采样数据应具有可比性。

设置采样点时为确保采样数据的可比性,设置采样点的条件应保持一致,而且一旦采样点确定后,不能随意变动。

另外,设置采样点的高度应合理。

一般情况下依据实际情况及监测目标对采样点的高度加以确定。

例如,当研究大气污染给人带来的影响时,应将高度设置在1.5~2.0m 范围内。

二、环境监测大气布点方法及优化1.环境监测大气布点方法。

环境监测大气布点方法有多种,其中功能区域分布点、网格分布点以及同心圆、扇形分布点方法。

不同的方法接下来逐一进行分析。

(1)功能区域布点法。

该种方法是大气环境监测应用率较高的布点方法,布点过程中需对监测区域的功能进行全面的规划、认真分析,而后依据相关的规范标准及一定的原则进行布点。

(2)网格布点法。

如监测区域的污染源分布比较规律,此时可采用网格分布点法。

即,将布点位置选择在网格中污染源纵向或横向直线交点位置。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有效方法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有效方法

我国十四个五年规划提出,要持续推进环保工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大气环境治理是重要内容,而要想做好大气环境治理,就必须科学开展大气环境监测工作。

下面结合实际,主要就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布点问题做具体分析。

一、大气环境监测点布设原则为保证大气环境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全面性,在进行布点时要严格遵循各项原则,按照相关要求规范布点,从而保证最终的监测结果能客观反映出监测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

具体来说,在开展大气环境监测布点工作时,应当遵循可比性、代表性、整体性以及目的性、层次性与前瞻性、稳定性等原则。

在布设点位时,要使监测数据能进行空间上的对比,对同类型的监测点,布设时要将其置于相似或相同条件下,从而使最终的监测结果更为准确与合理。

在布点时,要从监测区域内大气环境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等需求出发,确保最终的监测结果有一定的代表性。

除此之外,开展大气环境监测布点工作时,要对监测区域以及整个城市的环境状况、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人口分布、工业布局、气象特征、功能区划分、大气污染来源等各因素做综合分析。

从全局、整体的角度出发,有机协调、统筹兼顾,确保最终监测结果全面、真实、精准、合理。

布点时要按照具体的监测目的与目标进行,并且在监测点的位置确定后就不应随意变更,要保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时间上的连续性与空间上的可比性。

二、大气环境监测点布设要求在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点布设时,要保证各监测点能满足不同的监测要求。

具体如,如果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主要是针对已建成的城区开展,那么监测点要布设在城区内,点与点之间的位置关系、距离关系要合理,监测点在空间分布上不能出现不均衡的情况。

利用模拟法对城市建成区各污染物浓度的总体平均值进行计算时,该数值要能代表城市建成区所有网格的污染物浓度计算得到的总体平均值,且同一时期内,两者的相对误差不能超过10%。

对于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区域点、背景点,在布设时要严格控制点与主要大气污染源以及建成区之间的距离,两者不能相距过近。

教室照度测量中的布点方法

教室照度测量中的布点方法

教室照度测量中的布点方法教室照度测量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能帮助学校和教师确保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进行照度测量之前,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位置来布点,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我们应该选择代表性的位置来布点。

代表性的位置是指那些能够反映整个教室的光照情况的地方。

通常,我们会选择离教室中心较远的位置,因为这些地方更能反映从教室窗户进入的自然光。

其次,我们要考虑到教室中的不同区域可能具有不同的光照强度。

例如,教室的后部可能比前部更暗,因为前部靠近窗户,自然光更充足。

因此,我们需要在不同位置进行布点,以了解整个教室内的照度分布情况。

在布点时,我们还应该注意避免遮挡物对照度测量的影响。

例如,某些位置可能有家具、窗帘或其他遮挡物,这些都会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选择没有遮挡物的位置来进行测量。

此外,在布点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测量仪器的高度和角度。

一般来说,我们应该将测量仪器放置在离地面一米左右的高度,并保持水平放置。

这样可以确保测量仪器能够准确地获取教室中的照度数据。

最后,在布点之后,我们需要进行足够长的测量时间,以获取稳定的照度数据。

通常,我们建议至少测量15分钟以上,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教室照度测量中的布点方法是一个关键的步骤,它能够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选择代表性的位置、考虑到教室中不同区域的照度差异、避免遮挡物、确定测量仪器的高度和角度,并进行足够长的测量时间,这些都是布点时需要注意的要点。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布点方法,我们才能够获取到准确可靠的照度数据,为学校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施工与建筑监理行业中的工程测量与布点

施工与建筑监理行业中的工程测量与布点

施工与建筑监理行业中的工程测量与布点工程测量与布点在施工与建筑监理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基础,同时也是建筑监理进行工程验收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从测量与布点的定义与原理、测量与布点的步骤与方法以及测量与布点在施工与建筑监理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测量与布点的定义与原理1.1 测量的定义与原理测量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仪器,对物体或现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关系及其特性等进行定量描述和判读的过程。

其原理是通过准确记录和计量某个目标物体或现象的特征来获取相关的数据。

1.2 布点的定义与原理布点是指根据工程设计图纸,在工地上按照一定的尺寸和位置要求,用标志物或标记线等方式进行点位布置的过程。

它主要是为了确保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并提供依据给施工人员进行施工。

二、测量与布点的步骤与方法2.1 测量的步骤与方法测量的步骤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确定测量目的、选择测量方法、确定测量仪器、进行测量操作、处理测量数据和结果、分析与判断测量结果的合理性。

测量的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综合测量等。

其中,直接测量是指直接读数或观测得到物体或现象的某个特征值;间接测量是通过其他已知值或公式来计算得到目标值;综合测量是通过多种测量手段相互检验、相互补充,以提高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2.2 布点的步骤与方法布点的步骤主要包括确定布点要求、查看设计图纸、进行现场勘测、确认合理布点方案、准备布点工具材料以及进行布点操作等环节。

布点的方法通常包括传统布点和现代布点两种方式。

传统布点主要依靠人工手动进行,通过拨线、用木桩、画线或标记等方式进行布点;现代布点则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测绘仪器和工具,如全站仪、GPS定位仪等,通过测量和计算,准确确定点位的坐标。

三、测量与布点在施工与建筑监理中的应用3.1 工程测量在施工中的应用工程测量在施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帮助施工人员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环境大气检测中的布点方法与意义

环境大气检测中的布点方法与意义

环境大气检测中的布点方法与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石化燃料目前已经被普遍使用,但其燃烧产生的各种气体会污染大气环境。

目前,大气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已威胁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刻不容缓。

文章针对环境大气检测中的布点方法与意义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供广大同仁交流探讨。

标签:大气监测;布点方法;意义大气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已成为现今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大气环境进行检测,主要是对大气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进行布点采样,观察和分析污染物的变化和影响,以适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污染物对大气造成本质上的破坏,对环境造成重大的影响。

一、大气环境监测的意义(一)对人的意义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最基本的权利是生存权,大城市的大气环境在无形中对人的身体产生极大的影响,恶劣的大气环境甚至威胁人的生命,因此,对大气环境进行日常监测是保证人的生存权的最基本的要求。

(二)对动植物的意义动植物动过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来存活,在这个过程中与空气进行融合;空气中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如土壤、水等的不良影响也会导致动植物受害,甚至导致动物大批死亡,植物大量枯萎。

(三)对社会环境的意义大气污染物通过对人、动植物的影响,最终会导致活动的承受体――社会环境不断恶化,大气监测最后是通过对社会环境的监测观察来实现,通过对社会环境中不同时空、不同种类污染物的浓度进行监测,最后有利于对污染浓度进行有效控制,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大气监测中的布点采样原则大气监测中采样点的布置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一)布置大气监测采样点要以当地的人口密集程度和城市工业区的污染情况为基础。

对于污染源集中、污染物排放较多、人口数量或流动量较大的区域,应该设置更多的采样点。

(二)要掌握区域风向和污染来源。

采样点的设置要与特定地理空间内大气环境污染的变化规律相一致,从而更好地反映特定地理空间内的大气污染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第二节 53
2014-11-16
四、监测方法

盆栽植物监测法:先将指示植物在没有 污染的环境中盆栽培植,等生长到适宜 大小时,移至监测点,观测它们受害症 状和程度。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54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55

现场调查法:选择监测区域现有植物作 为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 植物群落调查法 • 调查地衣和苔藓法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56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18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19

吸收液选择原则: 反应快,溶解度大; 稳定 吸收后用利于分析 吸收液毒性小,价格低,易于回收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20
2、填充柱阻留法


原理:玻璃管或塑料管内装颗粒状填充 剂,让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柱,欲 测组分被阻留在填充剂上,达到 浓缩采 样目的。 气体与填充剂发生作用:吸附、溶解、 化学反应
第三章第二节
7

扇形布点法:孤立的高架点源,主导风 向明显 以点源所在位置为顶点,主要风向为轴 线,在下风向地面是划出一个扇形区作 为布点范围。 扇形角度:45-90度,10-20度设一条线 每条弧线上设3-4个采样点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8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9
四、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采样时间:每次采样从开始到结束所经 历的时间 采样频率: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采样 次数 我国监测技术规范对此有具体的规定 如何使采集样品更具有代表性: 增加采样频率 采用连续自动采样
氟化物的污染症状:叶边缘萎黄,与间 有一条明显分界线,严重时叶片大部分 枯黄。 O3的污染症状:老龄叶片上出现细小点 状烟斑,呈银灰色或褐色,严重时使叶 子脱落。 过氧乙酰硝酸酯:损伤幼龄叶片的尖部 及敏感老龄叶片的基部。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46
三、大气污染指示植物
SO2污染指示植物: 紫花苜蓿、棉株、元麦、大麦、小麦、大 豆、芝麻、荞麦、辣椒、菠菜、胡萝卜、 烟草、百日菊、麦杆菊、红花鼠尾草、 玫瑰、中国石竹、苹果树、雪松、马尾 松、白扬、白桦、合欢、杜仲、腊梅等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4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5

同心圆布点法:多个污染源构成污染群, 大污染源较低集中的地区 同心圆半径:4、10、20、40米 从里向外各圆周上设:4、8、8、4个采样 点 不同圆周上的采样点数目不一定相等或均 匀分布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6
2014-11-16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51
氟化物污染指示植物: 唐菖蒲、金荞麦、葡萄、玉簪、杏梅、榆 树叶、郁金香、山桃树、金丝桃树、慈 竹、池柏、南洋楹等。 NOX污染指示植物: 烟草、番茄、秋海棠、向日葵、菠菜等。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52




O3指示植物:烟草、矮牵牛花、马唐、 花生、马铃薯、洋葱、萝卜、丁香、牡 丹等。 Cl2指示植物:白菜、菠菜、韭菜、葱、 番茄、菜豆、繁缕、向日葵、木棉、落 叶松等。 氨指示植物:紫藤、小叶女贞、杨树、 悬铃木、杜仲、枫树、刺槐、棉株、芥 菜等。 过氧乙酰硝酸酯:繁缕、早熟禾、矮牵 牛花。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16
1、溶液吸收法

原理:用抽气装置将欲测空气以一定流 量抽入装有吸收液的吸收管(瓶),使 被测气态污染物溶入或与吸收液反应, 然后对吸收液进行测定,根据测得结果 及采样体积计算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17



吸收管(瓶): 气泡吸收管、冲击式吸收管、多孔筛板 吸收管、玻璃筛板吸收瓶 吸收液: 常用有:水、水溶液、有机溶剂 吸收类型: 物理吸收:气体分子溶解于溶液 化学吸收:气体与吸收液反应
三、监测网点的布设


1、布设采样点的原则和要求 2、采样点数目的确定 3、布点方法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1
1、布设采样点的原则和要求






设在高中低三种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 主导风向明显,污染源下风向作为主要 监测范围,上风向布设少量点位。 工业密集或污染物超标地区,可增加采 样点,郊区、农村或污染物浓度低,可 减少样点。 采样点周围环境要求: 采样点设置条件一致。 采样点高度:1.5-2m,连续采样,3-15m。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12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13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14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15
二、富集浓缩采样法 条件:低浓度,更具代表性,表达采样时 段的平均浓度。 溶液吸收法 填充柱阻留法 滤料阻留法 低温冷凝法 自然积集法
33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34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35
电磁流量计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36
污水流量计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37

专用采样装置:由收集器、流量计、抽 气泵及气样预处理、流量调节、自动定 时控制等部件组装在一起。
• 大气采样器:气态和蒸气态物质 • 颗粒物采样器:TSP、IP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31
三、采样仪器

一般组成:
• 收集器:捕集大气中欲测物质的装置,如气 体吸收管、填充柱、滤料采样夹、低温冷凝 采样管。 • 流量计:测量气体流量,如孔口流量计、转 子流量计 • 采样动力:常用电动抽气泵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32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原理:当大气中某些沸点比较低的气态 污染物质,通过低温填充柱时,因冷凝 而凝结在采样管底部,从而达到富集的 目的。 特点:效果好,采样量大,利于组分稳 定,但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氧 会干扰测定。
第三章第二节 26
2014-11-16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27
5、自然积集法

原理:利用物质的自然重力、空气动力 和浓差扩散作用采集大气中的被测物质。 降尘采集: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23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24


常用滤料: 滤纸、玻璃纤维滤膜、过氯乙烯滤膜、 聚苯乙烯滤膜、微孔滤膜、核孔滤膜 影响采集效率因素: 滤料 采样速度:低速时细小颗粒物效率高 高速时大颗粒物效率高
第三章第二节 25
2014-11-16
4、低温冷凝法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43
二、植物 在污染环境中的受害症状
规律:
• 下风向植物受害程度比上风向的重。 • 受害程度随离污染源距离增大而减轻。 • 成熟叶片及老龄叶片较新长出的嫩叶容易受 害。 • 植物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有害物质同时作用 时,受危害程度可能具有相加、相减或相乘 等协同作用。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38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39
恒温恒流大气连续采样仪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40
采样瓶
空气采样 器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41
颗粒物采 样
气态 污染 物采 样
大气综合 采样器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42
第三节 大气污染生物监测法 一、生物监测定义 通过生物(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在环 境中的分布、生长、发育状况及生理生 化指标和生态系统的变化来研究环境污 染情况,测定污染物毒性的一类监测方 法。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21

填充剂类型: 吸附型:活性炭、硅胶、分子筛、高分 子多孔微球 分配型:涂高沸点有机溶剂的惰性多孔 颗粒物 反应型:惰性多孔颗粒物、纤维状物表 面能与被测组分发生化学反应试剂。
第三章第二节 22
2014-11-16
3、滤料阻留法

原理:将过滤材料(滤纸、滤膜)放在 采样夹上,用抽气装置抽气,则空气中 的颗粒物被阻留在过滤材料上,通过称 量过滤材料上富集的颗粒物质量,而测 定颗粒物浓度的方法。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10
第二节 大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直接采样法 富集浓缩采样法 采样仪器的基本组成 采样频率计算 采样记录 污染物浓度表示方法
第三章第二节 11
2014-11-16
一、直接采样法 条件: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监测方法灵 敏度高,表达的是瞬时浓度。 注射器采样:当天分析 塑料袋采样:聚四氟乙烯袋、聚乙烯袋、 聚酯袋,尽快分析 采气管采样:100-500ml管式玻璃容器 真空瓶采样:瓶内压力小于1.33KPa
• 概念:大气中自然降落于地面的颗粒物。 • 湿法:在圆筒形玻璃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 干法:不加水,用标准集尘器,利于尘自然 降落其中。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28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29
2014-11-16
第三章第二节
30

硫酸盐化速率试样采集:
• 概念: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硫化氢、 硫酸蒸气等含硫污染物,经过一系列氧化演 变和反应,最终形成危害更大的硫酸雾和硫 酸盐雾的过程称为硫酸盐化速率。 • 二氧化铅法 • 碱片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