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悲剧

合集下载

大学生跳楼的八种心理

大学生跳楼的八种心理

大学生跳楼的八种心理
昨天凌晨3点左右,富士康一名员工坠楼身亡。

据悉此男子为刚毕业大学生,跳楼原因为压力太大。

大学生跳楼的新闻并不少见,而大学生跳楼的心理,值得我们关注。

理由一:就读时的经济压力
广东一个英语系的女学生,家里很穷,穷到冬天需要把单衣一件一件的往身上套。

最后她自杀了。

其它有什么理由先不谈,贫穷绝对是原因之一,经济窘迫把一个生命逼向了尽头。

还有的大学生靠家里卖房子、卖家当供读书,但是贫困地区的那点钱,对高昂的大学学费、杂费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坐在课堂里,担心的是下周的生活费,下学期的学费,这样读书谁都会感到绝望。

虽然现在有奖学金,助学基金,援学贷款……真正帮助到的人还是少数。

没钱读书是受罪,大学生贫穷到自杀,社会也应负上不可推卸的责任。

理由二:固步自封的大学教育
自古以来都说:教书育人,但现在的大学中,教书很多,育人却不够,特别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更是空谈理论,不着实际,没有进入到学生的心灵,如今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上已经是一片苍白虚无的荒漠。

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革新的速度,大学生要适应社会,适应将来,就必须要求大学教师们认真的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和社会实际之间的关系,寻找到他们将来融入社会的切入点,这是思想教育的关键,但是,这样的工作,我们大学教育做了多少呢?扩招、扩招!生源扩招了,你们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扩招了吗?。

大学生法律经典案例杀人(3篇)

大学生法律经典案例杀人(3篇)

第1篇在阳光明媚的大学校园里,一场悲剧悄然上演。

一个看似平凡的大学生,因为一次突如其来的争执,最终走向了不可挽回的深渊。

这起案件不仅令人唏嘘,更引发了社会对大学生法律意识、道德观念以及校园安全等方面的深刻反思。

本文将以这起案例为切入点,探讨其中蕴含的法律问题和社会意义。

一、案情简介被告人李某,男,20岁,某大学一年级学生。

被害人张某,男,21岁,同校学生。

2019年5月某日,李某与张某因琐事发生争执。

在争执过程中,李某持刀将张某刺伤,致其死亡。

案发后,李某投案自首。

二、案件焦点1. 故意杀人罪的认定2. 大学生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的缺失3. 校园安全问题的严峻性三、法律分析1. 故意杀人罪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在本案中,李某持刀刺伤张某,致其死亡,其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首先,李某的行为具有故意性。

从案发时的争执来看,李某在争执过程中持刀伤人,显然是出于故意。

其次,李某的行为造成了张某死亡的严重后果,符合故意杀人罪的严重后果要求。

2. 大学生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的缺失本案反映出大学生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的缺失。

首先,李某在争执过程中没有控制自己的情绪,导致悲剧发生。

其次,张某在面对冲突时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避免伤害,也反映出其道德观念的不足。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和道德修养,容易在冲突中失去理智,导致悲剧发生。

3. 校园安全问题的严峻性本案也反映出校园安全问题的严峻性。

一方面,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给学生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另一方面,校园安全防范措施有待加强,如监控设施不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

为了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相关部门应当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四、案例分析1. 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的重要性本案提醒我们,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女大学生失联

女大学生失联

女大学生失联事件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当代大学生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命运,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随着男女一律平等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女大学生越来越成为该校的重要成员。

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扩大与速度的提高,在校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多,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弱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同时,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女大学生的安全引发的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及关注。

特别是今年八月成为女大学生失联黑色季,更是引发各界的关注及思考,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女大学生失联事件的概述及案例分析,探讨事件背后的原因及相关对策分析。

关键词:女大学生、失联、原因、对策正文:“失联”一词最早出现在马航事件中,字面解释为失去联系。

而最近,“女大学生失联”这几个关键字成为网上热词。

究其缘由是近来频发的女大学生在上学途中与亲友失去联系后被害的事件,如:9月5日消息,四川19岁女大学生返校途中失联;9月4日消息,郑州大四女学生张琳琳到开封上学途中失联遇害;8月28日消息,江苏吴江大二女生高秋曦返校途中失联被抢劫杀害;8月21消息,22岁大学生金某返校途中失联被黑车司机绑架、性囚4天;8月20日消息,重庆邮电大学女生高渝“搭错车”失联被车主杀害……诸如此类的事件,每一次都沉重撞击着社会尤其是学生家长们的心灵。

女大学生这个群体,代表的是接受过高水平教育的群体,失联的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原因呢?一:教育方面:缺乏安全教育(1)学校教育:一方面,学校的安全教育,往往被分数挤开。

小学的语文、数学、英语,中学的政治、历史、生物、化学等文化课都是学生每天必上的课程,除次之外,安全教育课程又剩下多少呢?国务院在2007年颁布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纲要规定中小学必须开展公共安全教育课程。

但由于纲要并未明确规定安全教育应占多少课时,所以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安全教育课程往往被基础课占据。

近年大学生自杀自残事件回放

近年大学生自杀自残事件回放

近年大学生自杀自残事件回放2003年12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一男生留下遗书赤裸跳楼身亡面带微笑2004年4月16日:北京师范大学一名研究生跳楼自杀。

2004年5月18日:中国政法大学男生半夜跳楼自杀2004年7月1日: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管理系一研二女生坠楼身亡2004年7月15日:北京大学医学部一名能歌善舞的大二女生中午从宿舍楼九层一跃而下。

2004年7月: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学生付新彬跳楼自杀。

2004年8月30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楼前一女研究生坠楼身亡2004年9月15日:北京理工大学经管学院新生教学楼跳楼自杀2004年9月22日:北京大学女博士从13楼坠下身亡是否自杀尚无定论2004年11月7日:北京林业大学18岁女大学生先割腕后跳楼自杀身亡2004年11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一毕业生不堪就业压力自杀2004年12月19日:中国矿业大学一名21岁的女子在科技楼坠楼身亡2005年2月18日:中国传媒大学一女研究生在家中跳楼身亡。

2005年04月23日:北京大学一女生在理科2号楼天井内跳楼。

2005年5月7日:北京大学数学系博士跳楼身亡……20岁左右正是盛开的花季,而在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们更是多少人所羡慕和追寻的对象。

但是,就在这莫名惊诧的眼光中,一朵朵鲜花却寂然的坠下。

被重力裹挟着的花样年华在和冰冷的地面的碰撞中被击得粉碎!关于大学生自杀的探讨大学生、特别是博士生自杀,这对于个人和家庭是一种悲剧,对社会也是极大的损失。

国家和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并不容易。

他对多年努力奋斗的放弃,也是对自身资源的不珍惜。

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有什么原因,自杀都是一种傻事,不懂生活的人才会拒绝生活。

我认为媒体应淡化大学生自杀报道我们看到,对于人民大学这位跳楼学生自杀的报道,媒体不仅使用了“全身赤裸”、“面带微笑”等血腥和敏感字眼,而且还配发了死者照片等详细报道。

对于大学生自杀个案的这种大肆渲染,无疑是值得商榷的。

大学生校园犯罪案例

大学生校园犯罪案例

校园犯罪案例——故意伤害类:1据2003年8月15日出版的《山东工人报》报道:2003年8月12日上午10时许,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楼南楼传来一阵尖叫,随后,冲天的火光从505宿舍中冒出。

该校98级贸易系学生张文峰将其同校女友、轻工学院二年级研究生施某用刀杀死,随即点燃了随身带来的煤气罐,放火烧了该宿舍,而后自杀。

2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2000级生物系学生马家爵将四名同学残忍杀害。

尘埃未定,5月16日,又发生江西医学院2000级临床专业在校大学生薛某在1小时内持刀砍杀7人,造成2人死亡5人重伤的惨案;4月30日,三明市第二技校02级电焊班学生于某报复同学林某平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用水果刀将其刺死。

31991年,一名中国赴美攻读博士学位的留学生,在大学校园内开枪打死自己的导师。

42004年5月,江西医学院大学生薛荣华手持水果刀,在1小时内连刺7人,造成2人死亡5人重伤。

52004年12月1日午夜、位于抚顺市新抚区南阳街的某高校学生寝室内发生血案,4名大一学生持械闯入大三学生寝室,砍伤2名学生,其中1名四川籍学生至少身中7刀。

62007年4月16日上午,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恶性校园枪击事件。

23岁的韩国籍学生赵承辉在该校学生宿舍和教学楼两地枪击杀人惨案。

枪击事件造成33人死亡,29人受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惨重的枪击案。

这一事件震惊世界,我国媒体形象的将赵承辉比喻为韩国的“马加爵”:两人都是外来移民,一个从外地农村来昆明,一个从韩国来美国;都是高校大四学生,都即将毕业;两人都性格内向,心理受到压抑,对待社会的态度都极度扭曲、对社会极度仇恨。

大学校园作为一个文明高雅、造就人才的神圣殿堂,如今却出现如此血腥场面。

这使得我们对高校这块平静的乐土产生了关注,也对我们这些天之骄子的大学生频频发生的暴力犯罪事件进行深思。

7据2003年8月15日出版的《山东工人报》报道:2003年8月12日上午10时许,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楼南楼传来一阵尖叫,随后,冲天的火光从505宿舍中冒出。

熬夜猝死案例

熬夜猝死案例

熬夜猝死案例【篇一:熬夜猝死案例】今年全国发生多起大学生猝死事件,熬夜已成普遍现象本月27日早上,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学院一名学生被发现猝死于宿舍中,其同学认为,熬夜是导致其猝死的主要原因。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全国各地已有多名大学生因为熬夜、少运动等原因导致猝死。

这次事件再次将大学生熬夜问题推至风口浪尖。

专家建议大学生减少熬夜,多进行户外运动,远离生命安全隐患。

今年数名大学生因熬夜猝死近年来,大学生因熬夜猝死的案例频频被媒体报道,仅今年一年就有数起。

本月27日,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学院一名陈姓男生被发现猝死于宿舍当中。

事发当天7时,同宿舍同学发现小陈无法叫醒,并出现抽搐症状,随即拨打120,但最终小陈还是抢救无效死亡。

小陈的同学说,他在电信专业读大三,今年刚满21岁。

小陈是不太爱运动的“宅男”,平常睡觉的时间都在凌晨1至2点间。

类似事件并不鲜见。

2012年6月,烟台某高校20岁女生欢欢猝死,她因为考研跟找工作的压力,猝死前两个月长期熬夜;2012年11月,成都大学学生张炳强参加校园活动时猝死,生前他曾在网上留言:“10天4个半通宵顺利完成作业。

”血淋淋的案例不停警示年轻人熬夜的危害,为何不少大学生还是对此乐此不疲?学习打机消夜就是不愿早睡广州大学学生小刘表示,熬夜主要的原因无非是三点,学习、游戏跟消夜。

他介绍,不少学生熬夜是因为功课忙。

尤其是考研的学生,熬夜是稀松平常的事,很多人因此每天要熬到一两点才上床。

除了学习,还有不少学生因为贪玩而熬夜。

广东工业大学的小张说,在他们宿舍,即使晚上两三点,宿舍的走廊里还是会传来游戏声。

他介绍,在大学生中非常流行的dota游戏是导致很多人熬夜的主要原因。

此外,消夜也是大学生的“熬夜杀手”。

来自中山大学的小王介绍,学校附近的大排档生意最好的时候是凌晨。

她说,大学生中流行消夜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班级比赛赢了要吃一顿、学生活动结束了要吃一顿、同学过生日要吃一顿但是每次都不会吃完就结束,不少学生会“拼酒”到天亮。

大学生追求偶像的悲剧例子

大学生追求偶像的悲剧例子

大学生追求偶像的悲剧例子
1、2005年12月17日,周杰伦广州演唱会上,17岁的雍疾少年周枫服下了30粒安眠药,后经抢救脱险。

然而周枫表示,当我知道见他没希望时,就吃下了安眠药为周杰伦死,值得!”
2、2003年4月1日晚,张国荣跳楼自杀。

消息发布后的第二天,巴南区南泉的17岁少女就辍学,从此三年足不出户,不管什么人来找她,都说不见。

3、2000年2月,26岁的香港女子因疯狂购买黎明的唱片及影碟欠下20多万元的信用卡债无力偿还而在寓所服安眠药自杀身亡。

更有甚者,兰州女孩杨丽娟自1994年16岁开始迷恋刘德华后,苦追偶像13年,不上学,不工作,一天到晚在家中给刘德华写信,剪贴刊有刘德华的文章、图片。

13年里,一家三口三次赴港、六次进京追华仔",倾家荡产。

2007年3月26日,因杨丽娟不满足于只与偶像留影纪念,致使其年近七旬的老父跳海自杀。

大学生抑郁症自杀案例

大学生抑郁症自杀案例

大学生抑郁症自杀案例篇一:校园自杀案件校园自杀案件——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的背后原因当大学生自杀事件成为象牙塔内的噩梦时,一个过去常常被忽视的病症——抑郁症逐渐浮出了水面。

有专家表示,高校自杀身亡的学生中,有60%都与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有关。

抑郁症已成为大学校园的一大杀手。

相关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北京高校今年因自杀身亡的学生已有9名。

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北京高校因自杀而死亡的学生有19名,2005年,又有15名北京高校学子因自杀走上不归路。

(社会压力大,毕业后难寻工作心里落差)近年来大学生自杀案件更是频繁的发生,光有实情报道的概率就远高于社会上的自杀案件。

复旦大学近来证实,该校一名历史系大一学生留下遗书,跳楼自杀,该学生姓周,来自山东。

尽管同学及时发现并送医,但周同学年轻的生命还是遗憾地未被挽留。

大学生自杀事件不断见诸报端,是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不符,心灵脆弱,还是我们的教育出现了偏颇。

让一个有一个天之骄子命丧校园?且遗书称厌世。

年轻生命前途光明,是什么导致这样的年轻人产生厌世的想法?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大一新生在宿舍上吊自杀获救,在自杀前新生曾经和室友探讨过生与死的问题,在他口中,“生不如死”是他现在心理的真实写照。

据报道,该生系“校长实名推荐生”,有同学称他入学后在专业学习上遇到了困难。

北交大一名学生自杀吉林一毕业实习大学生跳楼砸瘪过路的士人民大学周燕芬用床单(黄圈处)自缢身亡。

长期压抑,内江一女大学生跳进沱江河自杀,图为渔工打捞场面广州某大学一名入学仅一周的新生,因“不能忍受饭菜不合口这种生活”从学校的7楼纵身跳下。

深究高校自杀事件频发背后的原因? 抑郁症成为校园杀手? 关注大学生心理危机? 关注中国教育体制(高校之责何在。

教育之责何在)? 高校,应建预警干预机制,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学校对恋爱教育的匮乏 ? 教育,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关注的缺失,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篇二:自杀案例大学生自杀案例分析继农民、破产者、下岗工人、明星等成为自杀高危群体后,高学历人群也正在成为这一群体中的一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的悲剧
投毒案让人恐怖在哪
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不治身亡疑遭室友投毒
4月16日下午3点多,复旦大学的官方微博头像由原来的红色黯淡成黑白,这所著名的高等学府,在第一时间以这样的方式痛悼她优秀学子的离去——当天下午3点23分,复旦大学投毒案受害人黄洋终因多脏器衰竭,离开人世。

【详细】
复旦投毒案令人恐怖的不是毒药而是人心
复旦大学投毒事件发生后,有学化学的网友惊惧,有那么多可以置人于死地的有毒化合物伸手可触,岂不是处处充满危机?其实,最令人恐怖的不是有毒物质,而是人心。

从1995年清华大学、1997年北京大学两起铊盐投毒事件,到2004年马加爵案、扬州大学秋水仙碱投毒事件,再到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铊盐投毒案。

那一颗颗漠视生命的心,一颗颗扭曲的心灵,震惊社会。

复旦大学医学院一位教授得知这一事件后,在校园某一实验室的橱窗内,愤而写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追问究竟是什么造就了犯罪嫌疑人对他人生命的漠视。

而这何尝不是社会的一个普遍追问?当我们痛恨于这些残酷的行为、震惊于这些扭曲的心灵时,我们是否也想过,在他们的小学、中学、大学教育过
程中,家庭、学校、社会,是否像重视他们学习成绩、关注考上什么名校那样,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做他们心灵的“牧羊人”?【详细】
不能让“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早在2010年,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就在第四届复旦基础教育论坛上批评学生中的功利化倾向,他说,“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对整个国家、对人类的责任感。

如果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不重视德性培养,那么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联系杨校长的话来审视这起案件,令人唏嘘不已。

一名医学研究生涉嫌投毒,这不正是“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吗?【详细】反思同室操戈,别忘了教育这味解药
悲剧已经形成,再多的惋惜、留恋,或许都只是暂时的安慰。

我们也坚信,有法律作后盾,惨下毒手的林某也将受到应有的惩罚。

而痛定思痛,当下我们最应该做的、也是必须做的,乃是从这起悲剧中去反思我们的教育,反思它为什么让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学生丧失了人性?
回答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先看看当下的教育模式。

应试教育体制下,我国的初级教育,已经异化成了“教育竞技场”。

打败对手的教育理念,已经让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接受不到基础教育应该包含的人性之爱,其直接后果便是我们培养了一大批能力超常却没有健全人格的学生。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一直片面强调学生该如何成才,却往往将心理教育置于教育链条的末端。

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比例已高达10%,而在这样的现实中,不管是我们的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心理问题都没有引起教育者的足够重视。

【详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