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
防灾减灾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防灾减灾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土木工程是一门旨在改善人们生活环境和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学科。
在面对自然灾害频发的当下,防灾减灾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建筑设计、结构加固和灾后重建等方面论述防灾减灾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首先,在建筑设计方面,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特殊灾害风险,土木工程师需追求灾害适应建筑设计,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例如,在地震频发的地区,土木工程师应采用抗震设计原则。
他们会合理选取建筑材料,设计适应性强的结构形式,采用减震装置等,以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此外,在洪水、飓风等灾害频发地区,土木工程师也会考虑特殊的建筑设计,如提高建筑物的抗水性和抗风性能。
通过这些灾害适应的设计,可大大减少灾害发生时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其次,在结构加固方面,土木工程师将不断深化研究,寻求更加有效的加固方法,以确保现有建筑物在灾害来临时能够保持结构完整。
例如,在旧城区的老旧建筑物中,土木工程师会通过钢筋混凝土加固、增加横向连接等方式,提升其抗震能力。
对于桥梁和高层建筑等工程,土木工程师会使用高强度材料、考虑建筑物的垂直与水平抗震设计以及增加防火措施等措施,从而保证建筑物在灾害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最后,在灾后重建方面,土木工程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需要依据灾害类型和程度,制定合理的重建计划。
例如,在地震灾害后,土木工程师会评估建筑物的损伤程度,决定是进行修复还是重建。
他们会优先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材料和技术,以增强建筑物的耐震性和抗风性能。
此外,土木工程师还会考虑相关基础设施的重建,如道路、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等,以恢复社会功能,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综上所述,防灾减灾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尤为重要。
通过灾害适应的建筑设计、结构加固和灾后重建等措施,土木工程师能够降低灾害造成的伤害和损失,提高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然而,只有不断加强科学研究、不断创新技术,才能更好地应对灾害挑战。
因此,我们呼吁各界关注防灾减灾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共同努力,为创造更安全、可持续的城市环境贡献力量。
防灾减灾中土木工程的重要性与作用

防灾减灾中土木工程的重要性与作用在现代社会中,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因此,防灾减灾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土木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论述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首先,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具有重要的预防功能。
通过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土木工程专家可以预测和分析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进而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例如,对于地震灾害,土木工程师可以根据地震活动区的地质情况和历史数据,设计出抗震建筑和桥梁,以确保在地震发生时有更好的抗震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土木工程还可以为城市规划和防洪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和方案,确保城市的正常运转和人民的生命安全。
其次,土木工程在灾后恢复与重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自然灾害过后,受灾地区需要进行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土木工程师可以通过技术和经验,对受损设施进行评估和修复,尽快使城市基础设施恢复到正常运转。
此外,他们还能为灾后重建制定合理的规划和设计,确保灾后重建的可持续性和抗灾能力。
例如,修复被破坏的道路和桥梁,恢复水文系统的正常运行等,都需要土木工程师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
另外,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工作中还发挥着改善灾情应急处理能力的作用。
当灾害发生时,各种紧急救援工作需要土木工程师的协助。
他们可以通过快速评估和分析灾情,提供灾难应对的技术支持和方案,协助相关部门有效地组织和调度救援人员和物资。
例如,对于发生洪水的地区,土木工程师可以根据洪水的水流特点和范围,快速制定疏散方案和设备配备,协助救援人员顺利进行救援工作。
此外,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还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和宣传作用。
通过开展公众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人们的灾害防范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
土木工程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灾害案例和工程设施,向公众普及有关防灾减灾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他们还可以通过与媒体合作,宣传灾害防范知识,引导公众正确对待自然灾害,提高整个社会的灾害预警和应对能力。
土木工程与城市防灾减灾工作

土木工程与城市防灾减灾工作近年来,全球频发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与损失。
为了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并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土木工程在城市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土木工程在城市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应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1. 城市土木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土木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是防灾减灾工作的核心。
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土木工程建设,可以减少灾害发生的概率和灾害对城市的破坏力。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地质条件、气候特点和水文地质情况,可避免建设在地震带、洪水区等高风险区域。
另外,高质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应该能够承受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例如,建设抗震的桥梁和建筑物、抗洪的排水系统等。
2. 土木工程在城市防洪抗洪中的作用洪水是城市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它容易给城市带来重大破坏。
土木工程在城市防洪抗洪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蓄洪区的建设可以调节河道水流,减少洪水对城市的危害。
此外,构建交通水利工程,例如建设堤坝、挖掘运河和排水系统等,也是有效的防洪措施。
通过这些土木工程建设,城市的抗洪能力得到增强,灾害损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3. 土木工程在城市抗震减灾中的应用地震是世界各地都可能遭遇的自然灾害之一。
土木工程在城市抗震减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首先,地震建筑设计和工程实施时的严格把关能够大大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合理的结构布局、科学的材料选择以及抗震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建筑物在地震中保持相对较低的破坏程度。
其次,地震预警系统能够通过土木工程网络的布设及时发现并告警地震,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城市的抗震能力得到提升,降低了地震灾害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4. 土木工程在城市火灾防控中的实践火灾是一种常见的城市灾害,它不仅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还对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秩序造成了重大影响。
土木工程在城市火灾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建筑物的防火设计和建造应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以提高建筑物的火灾安全性。
土木工程对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

土木工程对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灾害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全球每年各类灾害的损失多达上千亿万美元,它的发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人财损失,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面对种类繁多的灾害,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具有明显的作用,其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来实现防灾减灾的目的。
土木工程防灾涉猎的众多学科以及自身的属性成为当今防灾减灾的重要力量,同时,国务院委员也将“防灾减灾”隶属于土木工程这个一级学科以下的一个二级学科。
由此可见,防灾减灾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土木工程更是要在防灾减灾中发挥自身的优势。
一、灾害的属性及其严重性(一)灾害属性。
灾害的属性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具体体现如下:第一,灾害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
灾害的发生不会因为一时间的控制而消失,它具有永恒的意义,且灾害的发生范围波及到世界的各个国家。
第二,灾害具有全球性和区域性。
灾害的发生遍及全球的各个区域,无论是发展快的地区,还是发展落后的地区,都会不定期的发生灾害。
第三,灾害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灾害的种类繁多,不仅包括自然灾害,还包括人为灾害、煤气泄漏等灾害,不同灾害的影响不同。
第四,灾害具有随机性和预测性难的特点。
比如灾害中的地质灾害,其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不好预测。
第五,灾害具有缓慢性和突发性。
比如灾害中的地震、火山都具有突发的特点,而水土流失则是在缓慢中造成的。
第六,灾害具有滞后性和迁移性。
灾害的发生会给人口的迁移带来影响,会导致地区的人口膨胀的滞后性问题,灾害中的大气污染则是具有很强的迁移性。
第七,灾害具有联系性和伴生性。
比如暴雨灾害会带来滑坡、泥石流。
(二)灾害的严重性1.自然灾害呈上升的发展趋势。
灾害中,特别是自然灾害在近几年随着社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呈现了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比如,被人们较为熟悉的全球变暖和冰川融化,这些灾害的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了动植物的生长,也严重制约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甚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人财损失。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新探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新探近几年,我国是受多种灾难袭击最多的国家,这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產生了很多的不利影响,所以对于灾难的发生有了深刻的警视与教训,引起灾害的原因有人为和自然两种,或者两者综合作用下产生的灾害,要想让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保障必须把防灾减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对待,所以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土木工程中包括了桥梁工程、房屋建筑等。
1.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人类是整个地球中的一小部分,地球中还包含了水、空气、岩土和生物等,只有在这些物质共同作用下才能促进地球的可持续长久的发展,任何一个物质被破坏了都会让这整个发展圈失去了平衡,从而威胁到人类的正常生存和发展。
比如对动物的过度不杀和对矿石的无原则的开采,占用大量的耕地都会导致这个生存圈失去平衡,导致生态被破坏、能源严重短缺和资源的枯竭情况发生,但是从土木工程所演变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出土木工程在一开始就在防灾减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一开始的早期人类为了防患猛兽而构建的居住巢,之后发展为了山洞,最后成为了房屋建筑,都能够抵挡得住自然和认为带来的灾害,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灾害带来的破坏程度,当代的土木工程结合了很多的新技术的发展,比如核电站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以混凝土作为反应堆,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核泄漏。
在土木工程的建设中有着建设周期长但是服役的周期更长的特征,无论一个行业发展多么的迅速都离不开土木工程,土木工程能够为各行业发展奠定鉴定的基础。
2.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防御性、超前性、基础性、普遍性、永恒性等,可以有效的预防地震、旱灾、强风灾带来的影响,土木工程结合多种科学手段设定预防措施,在防灾减灾中功不可没。
2.1做好地质勘测是防灾减灾的基础工作在地球刚开始运行的时候就伴随着各种灾难的发生,灾难是可预防但是不可控制的,灾难具有全球性和随机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虽然灾难可以有效的预防,在某种程度上减少损失,但是一些人为性的破坏却很难预料,在我国的土木工程院校专门设定了工程地质勘测这一门学科,充分体现出了地质勘测在土木工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而工程的地质勘测工作为防灾减灾工作奠定着坚实的基础,在一项工程设立之前,一定要对该工程的地形、底层岩性、地貌等因素进行开测,这是最基础的工作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如果这项工作中出现了差错,会影响整个工作的运行,甚至会导致灾害的发生。
简析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简析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引言:防灾减灾取决于土木工程的属性,在土木工程中,防灾减灾尤为关键。
灾害所形成的损失尤为严重,世界上每年由于各种灾害造成的损失高达数千甚至上万亿美元,而我国又处于灾害多发地,因此必须对防灾减灾问题给予重视。
一、灾害属性和灾害的严重性首先,灾害属性。
在宇宙当中,随时随地都会有发生灾害的危险,早在人类出现时,就与灾害紧密相连,由此可见,灾害存在以下几个属性:(1)灾害存在突发性、迟缓性。
地震与火山均为突发性灾害,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则为迟缓性灾害。
(2)灾害存在全面性和长久性,灾害简直可以说与宇宙同生。
(3)灾害存在随机性和推测艰难性,比如地震灾害,不论发生的时间、地点方面,还是发生的范围、强度方面,都存在无法预料的难度,可是由于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准确判断并非痴人说梦。
(4)灾害存在差别性与丰富性,体现在类别繁多、来源不同等方面。
(5)灾害存在关联性与衍生性,暴雨会诱发山体滑坡及泥石流等灾害,从而造成溃坝,严重的还会造成瘟疫。
(6)灾害存在区域性和全球性,整体归属全球,可是局部中灾害类别和程度却各有不同。
(7)灾害存在延迟性和移动性,人口膨胀滞后性现象明显,大气污染存在严重的转移性。
其次,灾害的严重性(1)自然灾害逐渐上升全世界的自然灾害发生率持续攀升,全球逐渐变暖,冰川逐渐融化,均对动植物具有较大的影响,也对人类的生存具有无法评估的损失。
(2)人为灾害备受关注从整体而论,人为灾害包含了人口数量急剧上升、生态失衡、战争、恐怖袭击等等。
人口数量急剧上升严重束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我国自然资源丰沛,可是人口基数却较大,使得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能达到世界人均水平。
老龄化现象尤其严重,令中青年压力大增,束缚了经济的发展。
经济在短期内的高发展必定会由于资源过度开采以及不合理运用,而导致环境的污染[1]。
生态失衡是因为人类不合理的开采所形成,从而令资源逐渐短缺,不合理的利用自然而发展生产,则会致使环境出现污染。
应对自然灾害的土木

应对自然灾害的土木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永恒难题之一。
地震、洪水、台风等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破坏。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伤害,土木工程在防御灾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防洪措施以及地震减灾等方面探讨土木工程在应对自然灾害中的重要性。
首先,建筑结构是土木工程在应对自然灾害中的重要一环。
一个稳固的建筑结构能够承受大部分自然灾害带来的破坏,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地震多发地区,土木工程师们采用了多种手段来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例如,在房屋的基础设计中,使用钢筋混凝土等耐震材料来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在建筑物的外墙和屋顶等关键部位,安装抗震支撑结构,以强化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此外,在高风险地区,土木工程师还会考虑风的影响,设计合理的风力吸收结构,从而提高建筑物的防风能力。
在建筑结构方面,土木工程在应对自然灾害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防洪措施也是土木工程在自然灾害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之一。
洪水是自然灾害中最具破坏力的一种。
在沿海和河流流域地区,土木工程师们为了降低洪水对人类社会的危害,设计了许多防洪设施。
例如,修建堤坝、水闸和排涝渠等,用于控制河流的水位和洪水的流动。
在城市内部,土木工程师还设计了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排放管道和河道清理等措施,以排除城市内的积水。
这些防洪措施为人们提供了更安全的居住环境,降低了洪水对农田和城市的破坏。
最后,地震减灾也是土木工程在自然灾害中的重要领域之一。
地震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自然灾害,能够引发建筑物的倒塌和人员伤亡。
土木工程师们通过研究地震波传播规律和不同材料在地震中的表现,提出了许多减灾措施。
例如,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包括进行动力分析,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此外,土木工程师还为地震多发地区设计了地震防护结构,例如地震隔震器和减震支座等,能够在地震时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完整性,减少人员伤亡。
这些减灾措施为地震灾害防御提供了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在应对自然灾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浅谈土木工程在自然灾害中的作用

浅谈土木工程在自然灾害中的作用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文明的进步,各种各样的再难,自然的、人为的,都给全球人类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灾害呈日益增长的趋势,是一个全球关注的热点。
灾害,特别是工程灾害,每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如何抗灾防灾,已经是土木工程界着重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鉴于上述原因,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把“防灾减灾”隶属于土木工程这个一级学科以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然而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也具有无可比拟的积极主动性和不可替代性。
标签:土木工程灾害?人为灾害?防灾减灾引言:灾害是对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总称。
土木工程中的灾害主要分为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
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物质变化、运动造成的损害。
例如,强烈的地震,可使上百万人口的一座城市在顷刻之间化为废墟;滂沱暴雨泛滥成灾,可摧毁农田、村庄,使成千上万居民流离失所;严重干旱可使田地龟裂、禾苗枯萎、饿殍遍野;火山喷发出灼热的岩浆,可使城镇化为灰烬;强劲的飓风、海啸可使沿海村镇荡然无存,诸如此类,都是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天灾”。
人为灾害是由于人的过错或某些丧失理性的失控行为给人类自身造成的损害。
一、工程灾害的类别1、地震灾害地震是由于地壳破坏而引发的地面运动,这种地面运动对人工建筑物可以造成严重破坏。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1999年的台湾921大地震,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工程抗震方面,通过重新修订各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了工程抗震设计和抗震检验的标准。
城市生命线工程系统抗震包括系统震害预测、系统抗震能力评价、系统抗震设计和改造、震时系统控制、震后系统维修等内容。
系统抗震设计与改造有两条途径:第一条途径是通过提高系统内关键结构、设备和子系统的抗震能力来有效提高整个系统的抗震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损失(SD) 2热带风 暴30% 1洪水 33% 其他灾 害5% 3干旱 22% 地震 10%
1SD≥ 年国民生产总值1%
受影响人数(AF) 2 洪水 32% 1干旱 33% 其他灾 害7% 饥荒/粮 荒4%
1AF≥ 受灾地区或国家总人数1%
3热带风 暴20% 地震4%
死亡人数(ND) 2热带风 暴19% 3流行病 17% 地震 13% 滑坡7% 干旱3% 暴气6%
人为灾害——战争、恐怖袭击、人口膨胀、科技 发展认识上的滞后、生态失衡…… 1、战争
二次大战 1、涉及六十多个国家20亿人口,死亡近1亿人。 2、中国死亡3000万,损失大于1000亿美圆。 3、苏联死亡4000万。 核袭击 1、广岛 1945年8月6日晨8时15分,代号“小男孩”铀弹当量12.5千吨 TNT,爆心离地高度570米爆炸。冲击波摧毁90%建筑,城市过 火6小时,爆后11年 统计:死6.8万,伤7.6万,占全市人口56% 2、长崎 1945年8月9上午11时30分,代号“胖子”钚弹当量22千吨 TNT,爆心离地离度500米爆炸。摧毁房屋建设28.3%(长崎地 形陡峭山谷较多) 死 3.08万,伤2.1万,合计5.9万 占该市总人口34%
突发:地震、火山。
时间、地点、强度、范围
迟缓:沙漠化、水土流失。
6、迁移性、滞后性与重现性
迁移:加拿大酸雨来自美国污染 滞后:人口膨胀,科学发明负面显现的滞后。 重现:每10年左右一次大地震,中国每年约20次台风
7、后果的双重性
火山灰经风化后可成沃土;台风给东南各省带来降雨 和降温;地震使矿床上移;CO2 产生温室效应但利于 光合作用,森林过火后再生更茂
近代战争平民伤亡的增加
一次大战 二次大战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伊拉克战争 20:1 13:12 1:5 1:20 1:100 军民伤 亡比例
1991.1.17~2.28多国部队与伊拉克战争 伊军死2000人 平民死20万,军民死亡比例:1:100 2004.3.20~5.1,美英联军进攻伊拉克(出动23万 大军)美军死1600人,2006.6媒体报导已达2500 人,伊军死亡5倍于美军约8万人,平民可能达 30万左右
7 地震
8 地震
海原
东京、横滨
中国* 1920.12.16 8.5级,包括其他地区共死20 万人
日本 1923.9.1 8.2级,震后大火,海啸,共死14.2万人
9 地震
10 地震 11 地震
唐山
阿斯南 列宁纳坎
中国* 1976.7.28
阿尔及 1980.10.10 利亚 苏联 1988.12.7
7.8级,京、津、唐共死24.2 万人
1929-1932 *中国四川、甘肃、陕西等 旱灾、饥荒
1770*
698 ~300 300 350 300 150 >100
特点:亚洲最严重,中国为最,次数占1/2,(序号中加○者) 死亡最多前三名在中国(在最后栏内打*者)
历史上死亡2万人以上的地震
1 地震华县、潼关 中国* 1556.1.23
2 4 5 6 地震 地震 地震 地震 里斯本 葡萄牙 1255.11.1
强热带风暴(STS) 24.5~32.6(88~117km/h)
二、灾害基本属性及全球灾害的严重性
1、 普遍性和恒久性
灾害是物质运动形式,普遍发生,不断发生,直至永恒
2、多样性与差异性 3、全球性与区域性
复杂、模糊、起源、轻重
全球处处有灾,不同区域灾种不同、严重性不同
4、随机性与预测困难性 5、突发性与迟缓性
2、以速度计——风灾(热带气旋)
1805年蒲福风力分级0~12级,风速小于7级(50~61km/h) 不构成破坏。1949年扩大为18级,我国参照使用 7级以上风的征象及参数
风力 陆地地面征象 自由海面 等级 浪高(m) 7 全树摇动,迎风步行感觉不便 4.0(5.5) 微枝折毁,人向前行感觉阻力 5.5(7.5) 甚大 9 建物有小损(烟囱顶部及平屋顶 7.0(10.0) 摇动) 10 陆上少见,可将树木拔起或使 9.0(12.5) 房屋损坏较重 11 陆上很少见,有则必有广泛损 11.5(16.0) 坏 12 陆上绝少见,摧毁力极大 14.0 8 距地10m高处 风速(m/s) 13.9~17.1 (50~61km/h) 17.2~20.7 (62~74km/h) 20.8~24.4 (75~88km/h) 24.5~28.4 (89~102km/h) 28.5~32.6 (103~117km/h) 32.7~36.9 (118~133km/h)
*中国
中国 印度东北部
中国 印度 印度 中国 中国河南 中国广东 孟加拉 中国湖南 非洲萨赫勒地区 埃塞俄比亚
饥荒
饥荒 饥荒
1500*
500 100
1876-1878 *中国山东、河南、河北等
旱灾
饥荒 饥荒、黑死病 饥荒、流感 水灾 旱灾 旱灾 洪水、饥荒 饥荒 旱灾 旱灾
1300*
350 1000 1500
一个人为干预生态失衡的例子
美国Kaibab草原1909~1939年黑尾鹿种群的动态 1905年美亚利桑那州Kaibab草原黑尾鹿4000头(美食动物) 1907年捕打狮、狼,促进黑尾鹿繁殖 1918年黑尾鹿上升至4万头;草场损耗 1925黑尾鹿上升至10万头;草场更损耗;鹿大量被饿死,17年后减至1万头。 结论:该草场只可供养2~3万头;狮、狼对黑尾鹿起优选作用
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专家组:灾
害是指自然发生或人为产生的,对人类和人类
社会具有危害后果的事件与现象。灾害是一种
超出受影响社区现有资源承受能力的人类生态 环境的破坏。
灾害的分类
1、自然灾害
1) 地质灾害:地震、火山爆发、地下毒气 2) 地貌灾害:山崩、滑坡、泥石流、沙漠化、水土流失 3) 气象灾害:暴雨、洪涝、干旱、风灾、冰雹低温 4) 生物灾害:流行病、病虫害、有害动物 5) 天文灾害:天体撞击、太阳活动与宇宙射线异常、陨石
三、中国是一个多灾害的国家
近200年来世界死亡人数大于100万人的大灾难览表
序号 1 2① 3② 4 5 时间 1770-1772 1810 受灾地区 孟加拉 中国 灾型 饥荒 饥荒 死亡人数(万人) 800-1000 900
1811
1837 1845-1846
*中国
印度北部 爱尔兰
饥荒
饥荒 饥荒
(中国2003年GDP 11.7万亿,自然灾害、安全事故总损失 2800+4000=6800亿,占5.8%)
灾害的分级
不同质的灾害分级不同
1、以释放能量计——地震
1) 震级,分9级(近年有人分10级) M=log10A(A为距震中100km测到的最大地震动位移) 每级较前一级增加30倍。
2) 烈度(建筑设防用,反映破坏程度的)分12级,北京8度设防、杭州6度
911事件的基本情况
2004年11起重大恐怖事件
序号 日期 地点 简况 死 伤 注
1 2.1
2
伊拉克北埃尔 库尔德两办楼自杀式爆 109 133 比勒 炸
列车爆炸 40 100 普京称车臣所为
2.6 莫斯科地铁
3 3.2
4
5 6
伊拉克巴格达 系列爆炸 及卡尔巴拉
271 500
“基地”下 1961800属的马德里 旅
切尔诺贝利(CNB)爆炸核泄露事故
死亡50人,厂区作业及抢救的4000 多名工作人员受到0.8~16gy的照射。可能 死于与放射有关的癌症及白血病
人口膨胀、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的世界发展模型预测(麻省理工)
资料依据: 1900~1972共72年的 世界人口、粮食、资 源、工业产值、污染 状况 结论: 1. 人口、人均粮食、 人均工业产值均有一 个峰值,之后下降、 峰值约在21世纪中叶 2. 资源日益减少;污 染日益严重 3. 灾难可能发生在21 世纪中叶
911恐怖袭击
纽约世贸大厦,南北两塔楼,110层(高416m), 占地6.5km2,耗资7亿美元;办公面积84万m2, 电梯100台,可容5万名工作人员办公及2万人 同时就餐,钢框筒结构,用钢7.8万t,最大风 力楼顶可摆92cm。 2001年9月11日,8:45(纽约时)B-757撞北塔楼; 9:03B-767撞南塔楼 损失300亿美元;死亡3000多人 两机共载油近90t,燃烧1000oC钢筒软化塌落, 为大楼撤离提供1小时
自杀式爆炸 9
死亡中包括 30名绑匪
100 伤者有4名中国人
9.9 雅加达澳驻印尼使馆
9
11.7 埃及西奈半岛塔巴地区 连续3起爆炸
伊拉克纳杰夫和卡尔巴
34
5 62
100 死亡中游客居多
5人国籍不同 130
摘编自2005.1.2京华时报
10 12.6 沙特阿拉伯美国领事馆 恐怖分子袭击 11 12.9 炸弹袭击 序号1,3,4,7最严重,影响最大的是4,7两次事件 拉两圣城
1ND≥ 100人
1洪水 26% 其他灾 害9%
呈上升趋势
南亚、东亚最重,北美最轻
结论(指自然灾害)
1、严重性按灾种划分依次为: 洪水、干旱、热带风暴、流行病、地震 有人统计三种气候灾害占总损失75% 2、严重性按地区划分依次为: 南亚(印支半岛),东亚(中国),太平洋, 南非,南美,西非,最好的是北美、欧洲 3、所有灾害随时间均呈上升趋势
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
一、灾害的概念 二、灾害的属性及全球灾害的严重性
三、中国是一个多灾害的国家
四、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
一、灾害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任何能引起设施破坏、经济严
重受损、人员伤亡、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条件 恶化的事件,如其规模已超出事件发生社区的 承受能力而不得不向社区外部寻求专门援助时, 就可称其为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