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与健康_武术形神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高中体育与健康_武术运动——形神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体育与健康_武术运动——形神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形神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领会所学动作技击要领,学会如何看武术图解。

2、技能目标:掌握形神拳:起势、1—4动作技术,发展学生的柔韧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刻苦练习、积极思维、合作学习的优良品质。

教学过程本节课主要学习形神拳的1-4节的动作体育教学常规——集体准备活动——复习基本步法和手型——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学习动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小组互教自学动作——小组自主学习成果展示交流——师生互评——教师集体带领练习——分组讨论武术动作的攻防含义——放松——教师小结。

基本部分30分钟一、学习形神拳1-4节1、预备姿势2、并步抱拳礼3、左、右侧步冲拳4、开步前推双掌、翻掌抱拳5、震脚砸拳、马步冲拳身体素质练习(障碍跑接力)1、学生分四组学习,组长组织每组学两个动作。

2、小组展示3、一、二组代表互教自学动作,三、四组代表互教所学动作。

4、个人展示5、学生代表回原组练习1-4节完整动作6、教师带领合练,规范动作。

7、拓展攻防含义。

认真学习游戏规则与方法,积极参与。

1、1-4节完整动作示范2、单个动作示范3、教师巡回指导语言激励。

4、教师评价5、教师巡回指导语言激励6、教师评价7、规范、纠正动作。

教师启发引导。

讲解游戏规则及方法。

1、明确正确的动作路线,认真练习。

2、学生认真互教。

3、组长带领本组自学自练。

4、认真思考老师的讲评。

5、精神饱满、动作正确。

《形神拳》学情分析1.注意与初中教学相衔接初中阶段,教材中均安排了武术教学内容,其中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是重点,也是学好武术的基础。

高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基础不同,因此,教学中首先要抓好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练习,为学习形神拳打好基础。

2.学会动作,掌握风格特点结束部分 5 分 钟 放松总结 1、音乐放松 2、拉伸放松 3、深呼吸放松。

1、根据老师的要求认真练习。

2、了解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1、老师带领学生放松。

2、总结教学情况,组织下课。

高中体育与健康_形神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体育与健康_形神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公开课形神拳——探究传统中华武术套路的韵味授课教师2017年4月形神拳课时计划形神拳——探究中华武术韵味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二年的学生,正是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他们的身体形态、机体的代谢功能都发育较好,高二的学生朝气蓬勃,反应敏捷,能较好的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其生理和心理在不断地向成熟发展。

此阶段学生学习动作能力较强,也正是学生形体姿态塑造的最佳时期。

该次课为武术形神拳的第二次教学课,学生对探究的部分有很高的学习兴趣。

本课以《新课标》为依据,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组织安排教学内容。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知识的同时,得到快乐,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

形神拳——探究中华武术韵味效果分析本节课探究学习了形神拳套路的节奏、眼法和技击意义。

从课堂内容来说,设置合理,学生们能熟练掌握认真探究,能达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在课的结构上,层次分明,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层层深入,紧扣主题。

在教学的组织方面,能合理的安排队形和调动队伍。

在教师方面,教态言语、示范标准,并且调动起了同学们学习的强烈欲望。

同学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表现的都非常好,在学习时认真观察,虚心学习,积极练习。

在小组合作探究时,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团队意识很强。

在展示阶段,勇于表现自己,展示自己。

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手段,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通道。

让学生懂得体育是一种集体参与性的活动。

在练习中充分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时空,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形神拳——探究中华武术韵味教材分析形神拳是长拳类型的武术套路,动作特点:舒展大方、刚劲有力、节奏感明显。

可以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力量等身体素质。

本节课为复习课,教学核心为武术套路的韵味学习,采用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来进行本节课的教学。

《武术运动:形神拳》教案

《武术运动:形神拳》教案

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课以“健康第一”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交流展示、师生互动和评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愉悦中学到知识和技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二、学情分析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是形神拳。

它动作简单明快、刚柔相济、张弛有致、姿态优美、有较强的健身性和观赏性,符合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心理需求。

通过学习,学生对武术运动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武术基本功,培养对中华武术的兴趣。

三、教学特点与组织1.教法学法上采用启发引导、自主合作、交流评价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满足学生求知、求乐、求成功的欲望,达到愉悦身心、发展能力的目的。

2.注重发挥学生体育骨干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3、在主教材的教学中,分组学练、分组展示等组织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团体合作性,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4、.在集体演练时,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体会体现武术“精、气、神”的方法之一:发声,即喊口令,为以后的武术学习奠定基础。

四、学生身心状况预测1.心理状况预计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索、自主练习,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并使每个同学都得到了成功的体验。

2.生理状况预计预计本次课的练习密度:65-70% ,平均心率115-125次/分本课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把学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体育实践和探究中感知、领悟。

5、教学流程课堂常规---------- 准备活动武术操---------- 教授分解动作、完整动作---------- 学生分组练习、串联动作---------- 分组展示---------- 教师带领集体练习--------- 身心放松体育与健康课教案教学内容:形神拳体育与健康课时计划。

高中体育与健康_形神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体育与健康_形神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形神拳》教学设计教材内容武术——形神拳(并步抱拳礼,左右侧步冲拳,开步前推双掌,震脚砸拳)教材分析武术——形神拳,是以身体协调性练习为主的一种无氧运动,即增强了健身的效果。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协调性,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形神拳,这一内容正符合中学的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需要加强心肺功能和力量的练习,武术的运动特征是持续一定的时间的,中低强度的全身性运动,主要锻炼练习者的心肺功能。

指导思想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按水平五的课程目标要求,结合学校教学场地设施,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前提设计。

围绕体育的重点是解决学生的体制问题、难点是调动学生自觉的进行锻炼,而选择了武术性的锻炼方式,让学生的上下肢都得到一定的练习,同时新颖的教学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在多样的练习形式中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结束部分1、放松2、学生谈收获3、教师小结4、师生再见组织学生伴随表演放松小结本课师生再见参与放松总结本课收获4——5器材场地附:学生动作详细介绍1、预备势:直立抱拳两脚并拢直立,两手五指并拢,直臂下垂贴靠大腿外侧;目视前方。

两手握拳屈肘抱于腰侧,两肩后展,拳心向上,下颌微收,头向左转,目视左前方2、并步抱拳礼动作要求:(1)右脚向右后撤一步,同时上体右转90度,两臂从胸前向上绕至两侧,目视左手。

(2)两手经腰间左掌右拳向前推出,抱于胸前,同时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目视两手。

3、左、右侧步冲拳动作要求:(1)两手变拳收到腰间,左脚向左侧上一步,右脚随即并于左脚;同时冲左拳,目视左拳。

(2)右脚向右侧上一步,左脚随即并于右脚;同时冲右拳,目视右拳4、开步前推双掌,翻掌抱拳动作要求:(1)左脚向左侧迈出一步,与肩同宽,同时两拳变掌至体侧斜下方,目视前方。

(2)两臂上举屈肘于两耳侧,目视正前方(3)从两耳慢慢向前推掌,手背向上,小指一侧向前,目视两手(4)两手前推高与肩平,两手腕内旋翻掌成手心朝上,目视两手。

人教版高中(一年级)《体育与健康》全一册《形神拳》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一年级)《体育与健康》全一册《形神拳》教学设计

《形神拳》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武术课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武术教学中步法、手型、腿型是武术课入门的基础,是各种武术套路形成的条件和前提,通过步法、手型、腿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学习武术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可以发展学生协调性、灵敏、等身体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善武崇德的品质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形神拳(步法、手型、腿型),发展柔韧、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锻炼体魄,奠定学习套路练习基础,体会武术功防动作含义和风格特点,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

武术不仅要学习套路,而且重要的是要求基本动作规范,手眼相随,舒展大方,刚劲有力,体现武术的精、气、神。

三、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班级为高一年级的学生,高一学生已具备了学习形神拳的基础,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活波好动,好奇心和模仿力强,学习积极性高,勇于竞争,自我表现欲强等特点,并具有较强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为完成教学提供了有力条件,希望通过武术的练习可以让学生的力量、柔韧、协调性得到一定的发展,为今后的体育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四、单元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武术在中国的发展情况,以及通过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武术对发展学生身体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2、技能目标:让70%的学生掌握步法、手型、腿型的技术动作,其中让部分学生做到姿势优美,动作规范。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武术课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培养他们善武崇德的品质。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练习时动作到位,刚劲有力,学习体会形神拳的精、气、神2、教学难点:动作之间的合理衔接及动作之间的攻防转换六、教法与学法:本次课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现有的水平上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动作技能,教师在教法上采用:①讲解示范法;②演示法;③指导法;④预防和纠正错误法;⑤积极性评价法等,适时进行施教,使学生对教学目标有更深的理解和体验。

高中体育与健康《武术课形神拳》教学设计

高中体育与健康《武术课形神拳》教学设计

高中体育与健康《武术课形神拳》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注重学生运动爱好的形成,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武术教学是高中体育的选修内容,在小学和初中,课程标准也有规定武术内容的教学。

本节课选学的教材为形神拳,通过学习形神拳,对于增加人体肺活量、提高内脏机能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和上下肢的伸展幅度有着独特的锻炼作用。

同时,长拳对于身体姿势和演练技法的要求,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姿势并体现出武术的“精、气、神”。

体会武术攻防含义和风格特点,还可以培养学生善武崇德的品质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学生为高一的学生,虽然课程标准有要求初中选学武术内容,但据实际了解,学生在小学、初中绝大多数并没有被教授武术方面的内容。

但他们模仿力强、勇于竞争的特点为很好的完成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另外,由于多数孩子为独生子女,吃苦精神不足,注意力也不是很集中,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上一定要合理。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形神拳插步摆掌,钩手推掌,弹踢推掌、弓步冲拳动作构成,通过功放演练,体验动作的发力点。

能说出动作名称。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形神拳插步摆掌,钩手推掌,弹踢推掌、弓步冲拳四动动作,在自主探究和老师的指导下,70%以上的学生能较为流畅的打出所学动作。

3、情感目标:感受中国传统武术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优良品格。

五、教学重难点。

高中体育与健康_武术专项化教学课例 体育与健康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体育与健康_武术专项化教学课例 体育与健康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体育与健康武术课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课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让学生学会创造,学会合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教材分析:“武术进课堂”是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武术也是我们高中阶段的必选内容之一。

目前有着丰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国武术并没有深植于大众群体,中国武术段位制长拳的推广,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中国段位制长拳的实施,从高角度、高视野的方位,重新审视了武术教学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一改以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的模式。

内容新颖,教学评价合理,学生易学易练易提高,对今后中国武术的普及推广必将起到前所未有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我校的体育教学从2015年起,进行选项教学,因为师资等情况,本级部还没有开始武术选项教学,学生武术素养相对来说较弱,这也给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课的设计时候尽可能的安排一些简单的练习内容。

从易到难,逐渐深入。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堂课的重点任务是武术的攻防演练。

四、教学内容:中国武术段位制长拳一段动作及攻防练习五、教学目标:根据高二学生的体育能力现状,针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主要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掌握中国武术段位制长拳一段动作及攻防练习(2)体能目标: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敏性,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加强武德教育,以此培养自尊、自信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六、教法与学法教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合理的设置体育骨干,重点强调小组合作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讲解示范法、挂图展示、分组学练等方法。

体育与健康《武术形神拳(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体育与健康《武术形神拳(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武术形神拳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结合学校教学场地设施,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前提设计。

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以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目标,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陶冶个人情操、培养学习能力。

同时,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寓教于乐,将德育渗透其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二、教材分析武术、以身体协调性练习为主的一种无氧运动。

即增强了健身的效果,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协调性。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形神拳,这一内容正符合中学的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需要加强心肺功能和力量的练习,武术的运动特征是持续一定的时间的,中低强度的全身性运动,主要锻炼练习者的心肺功能。

武术不仅发展了学生的灵敏和身体的协调性,也陶冶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三、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真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时期——青春期,他们活泼、好动,模仿力、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勇于竞争、自我表现欲强、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强等特点业也为很好的完成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本次课选择了武术形神拳为主要内容是结合了学生当前的特点,希望通过武术的练习可以让学生的力量、柔韧、协调性得到一定的发展,为今后的体育学习奠定基础。

四、教学目标1.通过音乐设置不同的情境,用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学习,使学生在无需教师的提示下,做出本节课所学的动作。

2.发展学生的柔韧、力量、协调等身体素质。

使学生的平均心率达到130~140 次/分。

3.感受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五、教学方法密切关注各环节目标的实施,采取运动教育模式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学生根据任务单的要求,以及老师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学习,教师借助手机录视频的展示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评价有机的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武术:形神拳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结合学校教学场地设施,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前提设计。

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以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目标,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陶冶个人情操、培养学习能力。

同时,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寓教于乐,将德育渗透其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二、教材分析
武术、以身体协调性练习为主的一种无氧运动。

即增强了健身的效果,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协调性。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形神拳,这一内容正符合中学的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需要加强心肺功能和力量的练习,武术的运动特征是持续一定的时间的,中低强度的全身性运动,主要锻炼练习者的心肺功能。

武术不仅发展了学生的灵敏和身体的协调性,也陶冶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三、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真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时期——青春期,他们活泼、好动,模仿力、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勇于竞争、自我表现欲强、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强等特点业也为很好的完成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本次课选择了武术形神拳为主要内容是结合了学生当前的特点,希望通过武术的练习可以让学生的
力量、柔韧、协调性得到一定的发展,为今后的体育学习奠定基础。

四、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设置不同的情境,用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学习,使学生在无需教师的提示下,做出本节课所学的动作。

2.发展学生的柔韧、力量、协调等身体素质。

使学生的平均心率达到130~140次/分。

3.感受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五、教学方法
密切关注各环节目标的实施,采取运动教育模式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学生根据任务单的要求,以及老师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学习,教师借助手机录视频的展示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评价有机的结合。

六、教学过程
详见教案
1.准备部分(10分钟):往返跑和徒手操帮助学生充分热身,防止出现运动损伤。

并把学生的注意力慢慢转移到课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本部分:(29分钟):老师示范一遍上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认识本次课的重要性,然后运用各种教法学法进行学习本课主要内容。

3.结束部分:(4分钟):在舒缓的音乐中,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做
拉伸放松练习,放松身心、缓解疲劳。

七、课的效果设计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参与各个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基本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课堂效果良好。

课时教学计划
年级高一第九周第3-1 次课
教材内容与课次武术:形神拳(1-4个组合动作)课次 3
教学目标1.通过音乐设置不同的情境,用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学习,使学生在无需教师的提示下,做出本节课所学的动作。

2.发展学生的柔韧、力量、协调等身体素质。

使学生的平均心率达到130~140次/分。

3.感受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重难点重点:震脚与砸拳要协调一致
难点:动作协调连贯,精、气、神一气呵成
部分环节
目标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与要求
开始部分1 分
激发
兴趣,
明确
任务;
培养
良好
的纪
律意
识。

一、体育委员集
合整队并报告出

人数。

二、师生问好,
导入新课。

三、安全提示,
检查整理服装,
保证课堂安全。

四、安排见习生。

11
组织:如图
×××××××
×××××××
×××××××
×××××××
×
目的:明确任务,激趣导入
要求:精神饱满,集合快静齐,注意力集中。

准备部
分9
激趣
热身,
发展
学生
的柔
韧性
和素
质,充
分做
好准
一、分组到指定
区域内图形跑热

方法:本节课学
习小组长带领本
组同学进行任意
图形跑
二、本组内各种
形式的武术基本
功练习。

三、热力武术操
17
组织:如图
要求:积极参与充分热身
教法:学生观看任务单,教师示范引导,语言提示,手势
指挥
基本部分26 分
基本
在小
组长
的带
领下
研究
任务
单,激
发运
动兴
趣并
积极
参与
运动。

跟随
老师
指示,
完成
任务
单的
内容,
发展
学生
的协
调性
及力
量素
质。

提高
学生
的规
则意
识,责
任意
识以
及团
队合
作能
一、学会本组所
要学习的内容
1.看视频及图
解,小组学习
二、1组和2组、
3组和4组互相
学习,“引进来,
走出去”。

三、各组同学回
到自己小组,教
会本组其他成
员。

四、1组和3组、
2组和4组互相
学习,完成本节
课所有动作的学
习。

六、各小组成员
回到自己小组,
教会本组成员全
部动作。

七、各小组练习
展示,加定型动

四个组合动作的
展示
八、小组内各成
员的学习提高
3
2
2
3
3
3
4
2
一.组织形式:
四个小组,每一个小组由本节课小组长带领学习对应的动

方法:小组跟随任务单要求学练本组动作,学会后小组长
找老师改进提高,然后回到本组改进提高本组成员的技术
动作。

二.组织形式:
各组学好本组的动作后,每组再分成两个小组,一个小组
去相邻的组学习新动作,一个小组留在自己组,等着邻组
同学来学习,学习的时候采取一对一的形式。

要领:手眼身法步,身体要协调,动作连贯有力度。

三.学成后回到自己小组,一对一交给本组同学,小组长
组织学成后集体喊着练习。

组织形式同二、三
五、看视频改进提高,全套动作练习熟练后,各小组集思
广益,本节课动作练习完成后,摆出自己小组的动作造型。

教师拿着手机录像,拍照,纠正动作,鼓励学生,留下精
彩瞬间。

六、自省提高阶段,小组内练的差的同学向练的好的同学
学习,稳定性差的同学,静耗体验,加强动作的稳定性。

学练部分
力。

检测
本节
课所
学内
容的
掌握
程度,
激发
学生
对武
术的
学习
兴趣。

增强
学生
的核
心身
体素
质。

九、当堂检测。

体能练习
3
5
七、教师随机抽取每组的两名同学,到老师手上抽取纸
张,纸张上写着动作名字的,学生要做出动作来,纸张上
是动作图解的,学生也要做出动作,并说出动作名称,看
谁反应快,动作做的标准。

跟音乐,进行体能练习,教师引导,纠正。

结束部分4 分
放松
身心,
培养
学生
的评
价能
力。

一、集合放松
二、总结评价
三、下课收器材
14
组织:如图

教法:
1、引导学生积极放松
2、鼓励学生积极评价
要求:跟随音乐,动作舒展,模仿教师积极放松。

德育目标:学会生理以及心理调适,团结协作、文明交往
的良好习惯。


地器材场地:足球场
器材:大音响






安全措施一、安全教育
二、随时的语言提示
练习密度:40%-50%平均心率:130
课后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