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

合集下载

姜黄日常食用方法

姜黄日常食用方法

姜黄日常食用方法姜黄,又称姜黄根、土黄、大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降低血脂,增强免疫力等多种功效。

姜黄可以食用,而且常常被用来调味、烹饪以及制作饮品等,以下是姜黄的日常食用方法。

1. 鲜姜黄腌制:将新鲜的姜黄去皮切片或切丝,然后加入适量的盐和白醋进行腌制。

腌制时间为3至5天,腌制好后可以用来做饺子馅、拌凉菜、凉拌蔬菜等。

2. 姜黄粥:将适量的姜黄切碎,加入煮粥的锅中一起煮熟。

姜黄粥不仅可以增加粥的口感,还能够帮助消化,缓解胀气,改善食欲不振等症状。

3. 姜黄茶:将适量的姜黄切片,放入茶壶中,倒入热水后盖上盖子,浸泡5至10分钟即可。

经常饮用姜黄茶可以提高免疫力,缓解身体疲劳,同时还有助于改善肝脏功能。

4. 姜黄生姜汁:将适量的姜黄切块,放入榨汁机中榨汁后,加入一些生姜榨汁一起搅拌均匀。

姜黄生姜汁可以用来蘸水果、拌凉菜、调味等,有助于提神醒脑,增加食欲。

5. 姜黄糖水:将适量的姜黄切片,加入适量的水中煮沸。

待水变成姜黄色后,加入一定量的冰糖煮溶,即可得到姜黄糖水。

姜黄糖水可以用来缓解经期不适、改善睡眠质量等。

6. 姜黄面膜:将适量的姜黄粉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直到形成糊状。

然后将姜黄面膜敷在脸上,停留15至2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

姜黄面膜可以帮助净化毛孔,淡化暗疮印痕,使皮肤白嫩。

7. 姜黄炒鸡蛋:将姜黄切丁,鸡蛋打散,加入适量的盐和胡椒粉搅拌均匀。

锅热后,加入少许油,将姜黄丁炒香后倒入鸡蛋液,翻炒均匀即可。

这道菜既美味又健康,姜黄的辛辣味与鸡蛋的鲜嫩口感相得益彰。

8. 姜黄炖鸡:将姜黄切块,鸡肉切块,加入适量的水一同炖煮。

炖煮时间约为1至2个小时,最后加入适量的盐和调味料即可。

这道菜具有养颜益气,壮阳补肾的作用,适合成年人和中老年人食用。

9. 姜黄猪脚醋:将猪脚切块,放入沸水中焯水后捞出备用。

锅热后加入适量的油,放入姜黄丁爆炒,然后加入猪脚、适量的糖和醋一同煮制。

这道菜可以补血活血,保护肝脏,对月经不调、产后恢复、贫血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姜黄

姜黄

复习
1、特种经济作物概念:又称技术作物、工业
原料作物。指具有某种特定经济用途的农作 物。广义的还包括蔬菜、瓜果、花卉等园艺 作物。 2、特点:经济作物通常具有地域性强、技术 性高、商品率高等特点,对自然条件要求较 严格,宜于集中进行专门化生产。集中化与 专门化程度均较高
经济产量:人类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 值的产品的数量和重量。 特用植物栽培的目的是获得较多的有经济价值 的产品。因此如何提高产量和品质是很重要 的。 1、重视品种选育 2、完善栽培技术措施(种子,育苗建园土肥 水,病虫等) 3.适时采收 3、改进与完善加工工艺和技术
地老虎、蛴螬于幼苗期咬食植物须根,使块
根不能形成,减低产量。防治方法:(1)每 亩用25%敌百虫粉剂2公斤,拌细土15公斤, 撒于植株周围,结合中耕,使毒土混入土内; 或每亩用90%晶体敌百虫100克与炒香的菜 粒饼5公斤做成毒饵,撒在田间诱杀;(2) 清晨人工捕捉幼虫。
六、采收加工

1、采收:冬至后,当植株茎叶逐渐枯萎,块 根已生长充实,即可采收,一直到立春前后还可收 挖。采挖不宜过早,过早块根不充实,干燥率低, 影响产量,但也不可迟延到雨水季节,因到雨水季 节时,块根水分增加,干燥时易起泡,降低产品质 量,同时也不易晾晒,采收从畦边挖深约25-30厘 米,依次将一株一株的姜黄根茎和块根挖起分别运 放。
姜黄色素是一种很好的天然黄色食用色素及染
色色素,对各种植物纤维进行染色。
姜黄素不溶于冷水,溶于乙醇和丙二醇,易溶
于冰醋酸和碱液。酸性时呈淡黄色,碱性时呈 暗红褐色。
色素使用注意事项
(1)姜黄因有特殊香辛气味,多用于
调味,如制咖喱粉。 (2)制备溶液作为着色剂使用时, 应先将本品用少量乙醇溶解后,再加水 稀释作用。 (3)本品溶液对光稳定性较差。

姜黄

姜黄

姜黄(《新修本草》)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

均系栽培。

主产于四川、福建等地。

原植物多为栽培。

喜温暖湿润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环境,怕严寒霜冻,怕干旱积水,以土层深厚肥沃、上层疏松、下层紧密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

味辛、苦,性温。

入脾、肝经。

功效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临床用名姜黄。

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

均系栽培。

主产于四川、福建等地。

原植物多为栽培。

喜温暖湿润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环境,怕严寒霜冻,怕干旱积水,以土层深厚肥沃、上层疏松、下层紧密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

味辛、苦,性温。

入脾、肝经。

功效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临床用名姜黄。

【本草汇言】《本草拾遗》:味辛,温,无毒,色黄,主破血,下气,温不寒。

郁金味苦,寒,色赤,主马热病。

《日华子本草》:热,无毒。

治症瘕血块,痈肿,通月经,治扑损瘀血,消肿毒,止暴风痛冷气,下食。

《开宝本草》:味辛、苦,大寒,无毒。

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

《本草图经》:祛邪辟恶,治气胀,产后败血攻心。

《本草衍义补遗》:东垣云:味苦甘辛,大寒无毒。

治癥瘕血块、痈肿,通月经,消肿毒。

其主治功力烈于郁金。

又治气为最。

《本草纲目》:姜黄、郁金、蒁药三物,形状、功用皆近。

但郁金入心治血;而姜黄兼入脾,兼治气;蒁药则入肝,兼治气中之血,为不同尔。

古方五痹汤用片子姜黄、治风寒湿气手臂痛。

戴原礼《要诀》云:片子姜黄能入手臂治痛,其兼理血中之气可知。

治风痹臂痛。

《本草经疏》:姜黄得火气多,金气少,故其味苦胜辛劣,辛香燥烈,性不应寒,宜其无毒。

阳中阴也,降也。

入足太阴,亦入足厥阴经。

苦能泄热,辛能散结,故主心腹结积之属血分者,兼能治气,故又云下气。

总其辛苦之力,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其能事也。

日华子谓其能治癥瘕血块,又通月经,及扑损瘀血。

苏颂谓其祛邪澼恶,治气胀及产后败血攻心。

方书用以同肉桂、枳壳治右胁痛,臂痛,有效。

戴元祛云:能入手臂治痛,何莫非下气破血,辛增苦泄之功欤?察其气味治疗,乃介乎京三棱、郁金之药也。

中药片姜黄的功能主治

中药片姜黄的功能主治

中药片姜黄的功能主治1. 姜黄的概述姜黄,又称为黄姜,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其主要成分为姜黄素。

姜黄在中医中被用作一种药物,被称为中草药中的一味宝药。

姜黄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被广泛用于中医药学和现代药理学研究。

下面将介绍姜黄的主要功能和主治。

2. 姜黄的功能姜黄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抗炎作用:姜黄含有丰富的姜黄素,姜黄素是一种具有明显抗炎作用的化合物。

姜黄素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具有抗炎的功效。

•抗氧化作用:姜黄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的损伤,保护细胞不受氧化应激的侵害。

•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姜黄中的姜黄素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的作用。

姜黄素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改变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具有抗肿瘤的功效。

•调节免疫功能:姜黄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姜黄中的姜黄素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增加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3. 姜黄的主治姜黄具有多种主治,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消炎症:姜黄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扁桃体炎、喉咙痛等炎症性疾病。

•抗氧化保健:姜黄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可以用于保护心血管系统、肝脏、肾脏等器官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

•抗肿瘤治疗:姜黄中的姜黄素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的作用,可以用于辅助治疗多种肿瘤,如乳腺癌、肺癌等。

•调节免疫功能:姜黄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可以用于调节免疫力低下的患者。

•改善消化功能:姜黄具有促进胃液分泌的作用,可以用于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问题。

4.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使用姜黄片时,应遵循以下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药物剂量:使用姜黄片时,应按照医生或药师的指导进行剂量使用,不宜过量使用。

•服用时间:姜黄片应在饭前30分钟或餐后2小时内服用,避免与食物同时进食。

•不宜久服:不宜长期连续服用姜黄片,一般治疗期间为2-4周。

姜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姜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姜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姜黄,又称姜黄素,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并且在食用
方法上也有一定的讲究。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姜黄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食用方法。

首先,姜黄具有抗氧化的功效。

姜黄中含有丰富的姜黄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
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缓细胞老化,对预防氧化性损伤具有一定的作用。

其次,姜黄还具有抗炎作用。

姜黄中的姜黄素能够抑制体内炎症因子的释放,
对于缓解炎症反应有一定的效果,因此在一些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此外,姜黄还具有抗菌作用。

姜黄中的姜黄素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于一些
细菌和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够帮助人体抵抗感染。

除此之外,姜黄还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

姜黄中的姜黄素能够刺激胃液的分泌,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有助于消化食物,缓解消化不良的症状。

在食用方法上,姜黄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食用。

生吃时,可以将姜黄切成薄片,加入沙拉中一起食用,或者用姜黄榨汁饮用。

煮熟食用时,可以将姜黄切成小块,加入煮汤或者煮粥中,增加食物的营养价值。

此外,姜黄还可以用来泡水喝。

将姜黄切成薄片或者刨成姜黄丝,放入开水中
冲泡,可以喝姜黄水,不仅可以起到保健作用,还能够增加饮水的味道。

总的来说,姜黄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以及促进消化的作用,食用方法也有
多种选择,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

但需要注意的是,姜黄属于辛温之品,不宜大量食用,尤其是脾胃虚寒者应慎食。

希望大家在食用姜黄时,能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量食用,以达到更好的保健效果。

姜黄的功能主治及用量

姜黄的功能主治及用量

姜黄的功能主治及用量
1. 姜黄简介
姜黄,又名黄姜,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广泛应用于中医和食疗中。

姜黄的主要成分是姜黄素,具有多种医疗用途和保健功效。

2. 姜黄的功能主治
姜黄具有以下功能主治:
•抗氧化:姜黄中的姜黄素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身体的伤害。

•抗炎症:姜黄素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可以减轻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症状。

•降血脂:姜黄素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三酸甘油脂水平,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改善消化功能:姜黄可以促进胃液和胆汁的分泌,提高消化功能,对消化不良和胃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抗肿瘤:一些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作用,对预防和治疗某些癌症有一定的效果。

3. 姜黄的用量
姜黄的用量应根据个人需要和具体状况来确定,以下为一般建议的用量:•生姜黄:每天3-5克,饭前或饭后服用。

•姜黄粉:每天1-3克,可直接食用或加入食物中。

•姜黄素提取物:建议每天服用200-500毫克,最好在饭后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姜黄对于不同人群有一些禁忌和注意事项: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过量食用姜黄,以免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患有胃溃疡或胆结石的人应慎用姜黄,以免加重病情。

•姜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服用姜黄前后应避免过量食用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以免相互作用影响药效。

综上所述,姜黄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主治的中草药,适量使用姜黄可以对身体健康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但仍需在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姜黄

姜黄

姜黄高产栽培技术姜黄别名黄姜、毛姜黄就、宝鼎香。

以根状茎及块根入药。

根状茎药名姜黄、为较常用中药,能行气破於,通经止痛。

块根药名郁金,又名黄丝郁金,功效与郁金相同。

根状茎中含姜黄素约0.3%,挥发油约1~5%,油中主要成分为姜黄酮、姜烯、水芹烯及桉油精等。

此外,尚含有淀粉与少量脂肪油。

除药用外,还是轻工业的原料或铺助材料,可提取黄色食用染料等。

姜黄的栽培历史悠久,但多为半野生半家种。

或为粗放栽培。

主要栽培分布于四川、犍为、乐山、井研、双流、新津、崇庆、渠县、沐川、秀山,浙江瑞安、福建武平、龙岩等地。

此外,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台湾、江西、湖北也有栽培或野生分布。

一、植物种类及形态姜黄为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浙江省则以同属植物郁金的根状茎作姜黄。

以下只描述姜黄的植物形态。

多年生宿根草本,植株高约1米。

地下茎肥厚,卵状或为根状茎,表皮红黄色,具残存的鳞片,横断面深黄色。

地下茎上生多数须根,须根粗壮,其末端膨大成块根。

块根纺锤形,长1.5~3厘米,表面灰褐色,横断面黄色。

二、生长特性姜黄用根茎进行繁殖,当年即可收获。

因此,很少开花结实。

栽种的根茎收获时就成为“母姜”(也叫“老母姜”),母姜组织粗老,多呈卵状、块状,再作种用生长势差,产量低。

母姜侧生的新根茎叫“子姜”(也叫“二母姜”),子姜上生长出的小根茎叫“芽姜”。

子姜生长良好,产量高;芽姜一般个体小,发芽较晚,生长也差些,多不单独作种用。

姜的生长期较短,四川约为220~240天,出苗期在4月中下旬,花期在8~11月,枯苗期在11月下旬至12月中下旬。

姜黄是亚热带植物,原产于亚洲南部。

性喜温暖,怕严寒。

气温在—3℃以下,根茎就易冻死,地上部分耐寒能力更差。

以海拔800米以下,全年霜雪较少的浅丘陵或平坝地区栽培为宜。

我省主产区犍为年平均降水量在1272毫米。

对光照的要求,以稍荫蔽为好。

一般多与高杆作物套种,或选择稍阴的环境栽培。

当风或强烈阳光直嗮的地势栽培,则生长柔弱,叶色较浅。

姜黄优质高产种植技术

姜黄优质高产种植技术

施肥技术
根据姜黄的需肥特性和土壤养分状况,合理搭配氮、磷、钾 等肥料,施足基肥,适时追肥。
水分管理
掌握姜黄的需水特性,合理灌溉,保持土壤湿润,避免过度 干旱或积水。
精细管理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除草松土
及时清除杂草,定期松土 ,促进根系生长和养分吸 收。
摘心打杈
根据姜黄的生长情况,适 时摘心打杈,促进分枝和 叶片生长,提高光合作用 效率。
06
姜黄种植前景与市场分析
国内外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
01 02
国内市场需求
姜黄在国内具有广泛的应用,不仅在食品、饮料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还被用于中药材的制备。随着国内消费者对健康饮食和传统医学的 认识不断提高,姜黄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
国外市场需求
姜黄在国外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尤其是欧美国家对姜黄的药用价 值和保健作用认识较深,因此对姜黄的需求量也较大。
病虫害防治
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减少 病虫害对姜黄生长的影响 。
化学调控与生长调节剂应用
化学调控
根据姜黄的生长情况和气候条件,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喷施生长素、赤霉素等,促进姜黄生长发育和 提高产量。
生长调节剂应用
选择适当的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进行喷施或涂抹,以调节姜黄的生长发育和提高抗逆性。同时注意安全使 用生长调节剂,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初加工与储存
初加工
姜黄的初加工主要包括清洗、去皮、切片、晒干等步骤。首先将姜黄根部上 的泥土清洗干净,然后去掉外皮,切成薄片,最后放在阳光下晒干。晒干时 应注意避免淋雨和潮湿,以免影响姜黄的质量。
储存
姜黄晒干后可以储存于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注意防潮、防虫和防鼠。 同时也可以将姜黄加工成干姜黄或姜黄粉储存,这两种形式更便于运输和销 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姜黄.txt今天心情不好。

我只有四句话想说。

包括这句和前面的两句。

我的话说完了对付凶恶的人,就要比他更凶恶;对付卑鄙的人,就要比他更卑鄙没有情人味,哪来人情味拿什么整死你,我的爱人。

收银员说:没零钱了,找你两个塑料袋吧!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 Curcuma longa L. 或郁金 Curcuma aromatica Salisb. 的根茎。

味辛、苦,性温。

入脾、肝经。

功能: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主治:腹痞满胀痛、臂痛、癥瘕、妇女血淤经闭、产后淤停腹痛、跌扑损伤、痈肿。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

【现代研究】主要成分:含姜黄素(Curcumin)和挥发油。

挥发油中含姜黄酮(Turmerone)、姜油烯(Zingerene)、水芹烯(Phellandrene)、1,8-桉叶素(1,8-Cineole)、香桧烯(Sabinene)、龙脑(Borneol)、去氢姜黄酮。

尚含阿拉伯糖、果糖、葡萄糖、脂肪油、淀粉、草酸盐等。

药理作用: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姜黄醇提取液对离体及在体蛙心有抑制作用。

姜黄素口服能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

姜黄提取物口服,能对抗垂体后叶素静脉注射引起的大鼠心电图 ST-T 波变化。

姜黄醇提取液静脉注射,对麻醉犬有降压作用,该作用不因注射阿托品和切除迷走神经而受影响。

如先注射麦角流浸膏,则可使其降压作用翻转为升压作用。

姜黄醚提取物降压作用甚微。

煎剂和浸剂对血压和呼吸无明显影响,但大量快速静脉注射时,则血压下降,呼吸抑制。

姜黄素静脉注射对血压无影响,对肾上腺素、组胺和乙酰胆碱引起的血压反射无明显影响;亦不影响刺激节前交感神经引起的瞬膜收缩,提示其无神经节阻断作用。

2. 降血脂作用姜黄醇或醚提取物、姜黄素和挥发油给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和兔口服,有明显降低β-脂蛋白、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并能纠正α-脂蛋白和β-脂蛋白比例失调,但对内源性胆固醇无影响。

姜黄亦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能使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含量降低。

3. 利胆作用姜黄提取物,如姜黄素、挥发油、姜黄酮、姜油烯、龙脑等都有利胆作用。

能增加胆汁的生成和分泌,并能增强胆囊收缩。

其中,以姜黄素的作用最强,静脉注射于犬,可减少固体成分的含量而增加胆汁分泌量,但从总的绝对值来看,胆盐、胆红素、胆固醇分泌量均增加,脂肪酸成分保持恒定。

姜黄煎剂和浸剂的利胆作用较弱。

姜黄烯有溶解胆固醇的作用。

有报告认为,其利胆作用与其降血脂作用有关。

50%姜黄煎剂可促进食欲。

4. 对子宫的作用姜黄煎剂和浸剂试用于小鼠、豚鼠的离体子宫,有兴奋子宫的作用,可使子宫发生阵发性收缩,浓度较大时则出现痉挛性收缩;对兔在体子宫,灌胃给药和静脉注射均能使子宫维持5~7小时的阵发性收缩。

姜黄的石油醚提取物、95%乙醇和水提取物,给妊娠第1~7天的雌鼠连续灌胃,有终止妊娠的作用;对硫酸铜诱发的兔排卵则均无影响。

姜黄煎剂腹腔注射,对小鼠各期妊娠和兔早期妊娠均有明显的终止妊娠作用。

姜黄终止小鼠早期妊娠的作用可为黄体酮所对抗。

姜黄引起动物早期流产的机制,可能是由于抗孕激素活性和宫缩作用所致。

5. 抗病原维生物作用姜黄素及挥发油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

煎剂对接种病毒的小鼠,能延长其生存时间,但对在病毒性肝炎基础上加上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则无保护作用。

姜黄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石膏样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考夫曼-沃尔夫表皮癣菌、星型奴卡菌等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6. 抗炎作用实验证明:姜黄素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和小鼠足肿有与考的松和保泰松相近的抗炎作用。

去肾上腺后,此作用减弱。

但姜黄素并不降低肾上腺胆固醇和维生素C的含量,即未见其对肾上腺皮质有刺激作用。

因此,其抗炎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姜黄的石油醚提取物对棉球、甲醛所致关节炎和肉芽肿有抑制作用,腹腔注射10mg/kg 的活性与氢化可的松5mg/kg相当。

姜黄挥发油0.1ml/kg/d给大鼠灌胃,对福氏佐剂诱导的关节炎有抑制作用。

实验表明:姜黄粉对大鼠、家兔溃烂和未溃烂的伤口均有促进愈合的作用,其加速伤口愈合率为23%~24%,效果优于磺胺粉、0.1%硫酸钠溶液和0.1%的硝酸银溶液。

7. 其他作用有报告指出,姜黄提取物和姜黄素均有很好的抗肿瘤作用,而姜黄素的作用更佳。

实验表明:姜黄50%乙醇提取物(4mg/kg)和姜黄素(4μg /ml)对白血病淋巴细胞和道尔顿(Daltons)淋巴瘤细胞能产生明显的细胞毒作用。

姜黄制剂有杀蝇作用。

姜黄煎剂有镇痛作用。

姜黄素能防止甲醛性关节炎时大鼠SGOT 和SGPT升高。

【临床运用】临床报道:1. 治疗鼻前庭炎黄连、黄柏、姜黄各20g,当归尾30g,生地60g,麻油、凡士林各500g。

上药除凡士林外,浸入麻油中2天,用文火熬至药枯,去渣滤清加入凡士林,文火徐徐收膏。

用药前先清洗疮面,再用消毒棉签蘸药膏适量外涂,每日2次,7天为1疗程。

治疗74例,结果:痊愈 56例,有效16例,无效2例。

〔辽宁中医杂志1990;14(7):36〕2. 治疗肩周炎、颈椎病丹参、桂枝各15g,姜黄、红花各12g,威灵仙18g,蜈蚣4条。

寒重者加麻黄、川乌各12g;游走疼痛者加乌梢蛇、防风各15g。

水煎服,每日1剂,7日为1疗程,并随证加减。

一般不超过3疗程。

治疗肩周炎98例,结果:痊愈90例,好转7例,无效1例;治疗颈椎病 22例,结果:痊愈11例,好转9例,无效2例。

〔时珍国药研究1991;2(1):40〕方剂选用:1. 治疗心痛不可忍:姜黄(微炒)、当归(切,焙)各一两,木香、乌药(微炒)各半两。

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煎茱萸醋汤调下。

(《圣济总录》姜黄散)2. 治疗臂背痛,非风非痰:姜黄、甘草、羌活各一两,白术二两。

每服一两,水煎。

腰以下痛,加海桐皮、当归、芍药。

(《赤水玄珠》姜黄散)3. 治疗一切跌打:桃仁、兰叶、丹皮、姜黄、苏木、当归、陈皮、牛膝、川芎、生地、肉桂、乳香、没药。

水、酒、童便煎服。

(《伤科方书》姜黄汤)4. 治疗室女月水涩滞,调顺营气:姜黄、丁香、当归(切、焙)、芍药各半两。

上四味,捣细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

经脉欲来,先服此药,不拘时候。

(《圣济总录》姜黄散)5. 治疗经水先期而至,血涩少,其色赤者:当归、熟地、赤芍、川芎、姜黄、黄芩、丹皮、延胡索、香附(制)各等分。

水煎服。

(《医宗金鉴》姜芩四物汤)6. 治疗妊娠胎漏,下血不止,腹痛:姜黄一两,当归一两(锉,微炒),熟干地黄一两,艾叶一两(微炒),鹿角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

上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

(《太平圣惠方》姜黄散)7. 治疗产后腹痛:姜黄二分,没药一分。

上为末,以水及童子小便各一盏,入药煎至一盏半,分作三服,通口服,约人行五、七里,再进一服。

(《普济方》姜黄散)8. 治疗牙痛不可忍:姜黄、细辛、白芷等分。

上为细末,并擦二、三次,盐汤漱。

(《百一选方》姜黄散)配伍效用:姜黄配伍桂枝姜黄苦辛而温,破血行气、通经止痛;桂枝甘辛而温,温阳通脉、散寒止痛。

二药伍用,姜黄得桂枝之温通,其活血止痛之功更显著;姜黄之破血行气之效又能增强桂枝之温阳通脉散寒之作用。

二药共奏温经通脉、散寒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全身上下关节痹着疼痛;气滞血淤之闭经、痛经、产后腹痛等。

【注意事项】宜忌:血虚而无气滞血淤者忌服。

毒副作用:姜黄给大鼠灌胃500mg/kg/d,给药52周;给豚鼠灌胃500mg/kg/d,给药13周;给犬灌胃500mg/kg/d,给药13周,均未发现有任何副作用。

姜黄浸膏给大鼠灌胃0.5g/kg、2g/kg及5g/kg(相当于人用量的5倍、20倍和50倍),连续30日,亦未见副作用。

临床应用本品,尚未见到姜黄引起不良反应的报告。

【医家论药】“姜黄,其味苦胜辛劣,辛香燥烈,性不应寒。

……苦能泄热,辛能散结,故主心腹结积之属血分者。

兼能治气,故又云下气。

总其辛苦之力,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其能事也。

”(《本草经疏》)“姜黄,益火生气,辛温达火化气,气生化则津液行于三阴三阳,清者注于肺,浊者注于经、溜于海,而血自行,是理气散结而兼泄血也。

”(《本草求原》)“姜黄,功用颇类郁金、三棱、蓬术、延胡索,但郁金入心,专泻心胞之血;莪术入肝,治气中之血;三棱入肝,治血中之气;延胡索则于心肝血分行气,气分行血;此则入脾,既治气中之血,复兼血中之气耳。

陈藏器曰:此药辛少苦多,性气过于郁金,破血立通,下气最速,凡一切结气积气,癥瘕淤血,血闭痈疽,并皆有效,以其气血兼理耳。

”(《本草求真》)“姜黄、郁金、蒁药(莪术)三物,形状功用皆相近,但郁金入心治血,而姜黄兼入脾,兼治气,蒁药则入肝,兼治气中之血,为不同尔。

”(《本草纲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