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变色牢度

合集下载

服用白色锦纶耐光黄变性能影响因素探讨

服用白色锦纶耐光黄变性能影响因素探讨

纺织品光黄变是由太阳光或紫外线照射而引起的纺织材料表面颜色变黄的现象。

浅色、漂白、增白的纺织品通常容易产生目测就能发现的光黄变现象,外观泛黄严重影响了产品的美观度。

在国内,受行业发展影响,白色或浅色服饰的耐光黄变性能检测研究未受到重视,纺织品由紫外线照射导致的光黄变测试方法仅有GB/T 30669—2014《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光黄变色牢度》。

目前,耐光黄变的研究主要有比较分析纺织品黄变及其相关测试标准[1-4],纺织品黄变的产生原因、机理和改善措施[5-7]等,但对于紫外线耐光黄变的试验影响因素(辐照度、试验箱温度、试验时间)的关系显著性缺少探讨,且GB/T 30669—2014缺少试验箱温度的明确规定。

因此,本实验研究影响服用白色锦纶耐光黄变性能的因素,采用正交设计分析试验因素的相互影响关系,并采用测色仪测试样品的白度值探讨黄变速率问题,为实际检验检测统一理解和标准完善提供参考。

服用白色锦纶耐光黄变性能影响因素探讨摘要:以荧光增白锦纶织物为研究对象,根据GB/T 30669—2014中的方法,采用QUV 老化设备通过3因素2水平正交试验探讨了影响样品耐紫外线黄变性能的因素,着重探讨了黑标温度(即辐照温度)和辐照时间的影响。

结果表明,各因素的影响排序由大到小为:辐照时间、辐照度、辐照温度,延长辐照时间和提高辐照温度会加剧样品的黄变程度,并建议GB/T 30669—2014在今后的修订中明确辐照温度,(47±3)℃可作为参考。

关键词:紫外线;耐光黄变;QUV 中图分类号:TS107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9350(2023)06-0045-03Abstract:The fluorescent whitening nylon fabric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According to the method in GB/T30669—2014,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sistance to ultraviolet light yellowing of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a 3-fac⁃tor 2-level orthogonal test using QUV aging equipment.Emphasis was placed on 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black standard-panel temperature (irradiation temperature)and irradiation tim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luence of each factor isranked from large to small:irradiation time,irradiance,irradiation temperature.Increasing the irradiation time and test tem⁃perature will aggravate the degree of yellowing of the sample.It is recommended to clarify the irradiation temperature in fu⁃ture revisions of GB/T 30669—2014,(47±3)℃for reference.Key words:UV;resistance to light yellowing;QUVDiscussion o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resistance tolight yellowing of white nylon for clothes收稿日期:2022-09-05基金项目:原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项目(KJ175952)作者简介:黄松(1981—),男,江苏连云港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纺织品检验与科研工作,邮箱:*******************。

ISO 105 X18:2007纺织品酚黄变色牢度试验方法解析

ISO 105 X18:2007纺织品酚黄变色牢度试验方法解析

学物质; ) ( 酚黄变过程具有时温等效性, 2 可通过试验条件掌控试验 时间和 黄变程 度;) 力对结果影 响微弱 , (压 3 密封程度则影响明显, 测试
后试样短 时间放 置对评 级影响较小 . , 因此 在使用相同标物的前提下, 该标准方法试验准确程度主要把握温度 、 保温时间和密翔性.
Iw ig wa o e ie r m h a u a n i n e t b t fo t e c e ia u s a c s w ie y u e n t e m a o n s n td r d fo t e n t r I v r m n u r m h h m c l b t n e d l s d i h — v e o s
te . h o tn n f e c coso h tn adwee a a zd T ers l h we h t 1 p e oi y l i s T ec ne ta di l n ef tr f e sa d r l nu a t r n l e . h e u ss o dta: ) h n l e— y t ( c
d ge f el n o l b o t l db e t o dt n ;3 pe s r a teefc fte rs l a d s ai e reo lwi c ud ec nr l yts n io s( )rs ue h dlt f t h e u , n e lg y o g oe c i il e O t n
2 8卷第 1 期 1 月 第0 1 1 1 2 年 1

印 染 助 剂
V 1 8 No 1 o . . 2 l
NO . 011 V2
T T L AUXI AR ES EX I E U I

耐黄变等级(DOC)

耐黄变等级(DOC)

一、耐黄变等级1、黄变:在自然太、紫外线长时间照射下或在热、氧、应力、微量水分、杂质、不正当工艺等作用下颜色发黄的现象,叫做黄变。

一般来说发生黄变的三个原因1、高温2、长期的光照、风化(耐候性)3、发生了反应但具体耐黄变的标准会因为应用方向的不同而不尽相同。

就拿1、高温来说,有的塑料要求300℃不黄变,那么就有的180℃不黄变就好;对于2、耐候性,一般做测试时都要进行1000-1500小时,但实际使用上的要求可能低于或大于这个时间长度。

;对于3、反应就更要明白了,有的耐酸,有的耐碱。

而TPE的耐黄变等级是根据抗UV强度来计算的,最好的是透明级的。

用紫外线灯照射,看变黄的程度,对比色卡2、TPU耐黄变等级是如何划分的?一般是对比灰卡,分1-5级。

经过耐黄变测试如Suntest,QUV或者其他日晒等测试后,对比测试前后样品的颜色变化,最好的等级是5,代表基本不变色。

3以下就是明显变色。

一般来说4-5级,就是稍微变色,就已经满足大部分TPU的应用了。

如果需要完全不变色,一般需要用脂肪族TPU,就是所谓不黄变TPU,基材非MDI,一般是HDI或者H12MDI等,长时间UV测试也不会变色。

二、评定灰卡标准,采用GB250-1995标准(参考)1、用以对照判断染色牢度试验后,试片及附布变退色或染污的程度。

主要技术参数:AATCC标准灰卡/变色美国AATCC标准灰卡/沾色美国GB250标准灰卡/变色国产GB251标准灰卡/沾色国产AATCC标准灰卡/变色国产AATCC标准灰卡/沾色国产JIS标准灰卡/变色日本JIS标准灰卡/沾色日本ISO标准灰卡/变色英国ISO标准灰卡/沾色英国国标纺织色卡GB 250-1995>>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ISO 105/A02-1993※国标纺织色卡GB 251-1995>>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ISO 105/A02-1993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105/A02-199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用于评估色牢度测试中的变色、沾色,分1-5级,半级递增,装于包套。

crocking 测试标准

crocking 测试标准

色牢度(Color fastness)又称染色牢度、染色坚牢度,是指纺织品的颜色对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各种作用的抵抗力。

根据试样的变色和未染色贴衬织物的沾色来评定牢度等级。

纺织品色牢度检测是纺织品内在质量测试中一项常规检测项目。

纺织品在其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光照、洗涤、熨烫、汗渍、摩擦和化学药剂等各种外界的作用,有些印染纺织品还经过特殊的整理加工,如树脂整理、阻燃整理、砂洗、磨毛等,这就要求印染纺织品的色泽相对保持一定牢度。

纺织品色牢度测试水色牢度测试WaterISO 105-E01:2013, GB/T 5713-2013, SATRA TM 6-1993, BS EN ISO 105-E01:2013, AATCC 107-2013GB/T 5713-2013海水色牢度测试Sea WaterAATCC 106-2013, ISO 105-E02-2013, GB/T 5714-1997GB/T 5714-1997氯水色牢度测试Chlorinated WaterAATCC 162-2011, BS EN ISO-E03:2010, DIN EN ISO 105-E03:2010, ISO 105-E03:2010, GB/T 8433:2013GB/T 8433-2013水洗色牢度测试WashingAATCC 61-2013, BS EN ISO 105-C10:2007, ISO 105-C10:2006, BS EN ISO 105-C06:2010, ISO 105-C06:2010, DIN EN ISO105-E03:2010, SATRA TM 250-2002, AS 2001.4.15-2006(R2016), GB/T 3921-2008, GB/T 12490-2014GB/T 3921-2008, GB/T 12490-2014干洗色牢度测试Dry cleaningAATCC 132-2013, DIN/BS EN ISO 105-D01:2010, ISO105-D01:2010, SATRA TM 173-1995, GB/T 5711-2015GB/T 5711-2015摩擦色牢度测试Dry&Wet crocking/Rubbing纺织面料:AATCC 8-2016, DIN 54021-1:2014, AS 2001.4.3-1995, ISO 105-X12:2016, GB/T 3920-2008, ISO 105-X16:2016, AATCC 116-2013, GB 18401-2010GB/T 3920-2008, GB 18401-2010皮革面料:ISO 11640:2012, ISO 17700:2004, QB/T 2537-2001, QB/T 2882-2007皮革面料:QB/T 2537-2001, QB/T 2882-2007汗液色牢度测试PerspirationAATCC 15-2013(E2014), ISO 105-E04:2013, SATRA TM 174-2016, JIS L0848-2014, DIN 53160-2:2010, GB/T 3922-2013, GB 18401-2010,SATRA TM335-1994, ISO 11641:2012GB/T 3922-2013唾液色牢度测试SalivaDIN 53160-1-2010*, GB/T 18886-2002GB/T 18886-2002光照色牢度测试LightAATCC 16.3-2014, ISO 105-B02:2014, GB/T 8427-2008蓝标4级或40AFU内GB/T 8427-2008蓝标4级热压(熨烫)色牢度Hot pressingQB/T 2926-2007, GB/T 6152-1997, ISO 105-X11:1994, AATCC 133-2013干热色牢度Dry heatAATCC 117-2013, EN ISO 105-P01:1993, GB/T 5718-1997, ISO 105-P01:1993水斑Water spottingAATCC 104-2014, AS/NZS 2001.4.4-1998, BS EN ISO105-E07:2010, GB/T 5717-2013, ISO 105-E07:2010, JISL0853-1994存放升华色牢度Transfer of Dyes(Sublimation duringstorage)GB/T 5718-1997, JIS L 0854-2013, DIN 54056:2017颜色迁移测试Dye transferSN/T 2470-2010, AATCC 163-2013, ISO 105-X10:1993酚黄变测试Phenolic yelwing testSN/T 2468-2010, ISO 105-X18:2007耐黄变测试Yellowing TestASTM D1148-2013, HG/T3689-2014HG/T3689-2014耐光、汗复合色牢度Colour fastness to light with artificial perspiration GB/T 14576-2009, ISO 105-B07:2009拼接互染色牢度Colour fastness to transfer in joints。

怎么测试色牢度,操作方法

怎么测试色牢度,操作方法

色牢度各项试验的评级汇总1. 耐摩擦色牢度在摩擦试验的评级中,要等到湿摩擦测试的棉布干燥完后,粘掉棉布上可能影响到评级的多余纤维,然后在每个被评级摩擦布的背面放置三层棉布,最后用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来评定它的沾色程度。

2. 耐皂洗、耐水、耐汗渍、耐唾液、耐海水色牢度等针对于这些色牢度试验的评级,它们都是以一块原样和一块未经试验的贴衬织物作为参照样,然后来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3. 洗液沾色针对于皂洗试验后(参照FZ/T 73020-2019)洗液沾色的评级,在试验结束后,评级需在15min内完成。

将皂液去除杂质后倒入比色管中,以未经洗涤且与试验温度相同的皂液作为参照样,在D65光源下,以白色纸板为背景,用沾色灰卡来评定洗液的沾色程度。

4. 耐光色牢度以GB/T 8427-2019方法3为例,在耐光试验的评级中,以一块样品和目标蓝色羊毛标样以及比目标蓝色羊毛标样低一级和低两级的蓝色羊毛标样共同曝晒,直至曝晒的终点,然后再将曝晒过后的样品与蓝色羊毛标样进行级数的判定。

评定时,样品各阶段分别与蓝色羊毛标样进行对应,若不同阶段得出的级数不同,则可以用不同阶段级数的算数平均值来进行级数的评定;当平均耐光色牢度不是整级或半级时,取其临近较高的半级或整级。

(美标为日晒后样品与原样根据变色灰卡评定)5. 耐光、汗复合色牢度以GB/T 14576-2009为例,将样品与蓝色羊毛标样一起进行曝晒,直至曝晒的终点。

在试验结束后,对试样进行清洗、干燥,然后用变色灰卡进行评定。

6. 耐热压色牢度针对于耐热压色牢度的评级,在试验结束后,要立即用变色灰卡对试样的变色进行评级,然后将试样放置在标准大气中调湿4h后,再评定试样的变色和棉贴衬织物的沾色。

评定沾色时,要以棉贴衬织物沾色较重的一面来进行评定。

7. 拼接互染色牢度在该项目的试验结束后,要对试样进行冲洗,洗净样品上残留的洗涤液。

等到样品干燥后,再用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来评定浅色织物的沾色。

面料发黄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面料发黄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面料发黄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前言:面料的黄变,又称“黄化”,是指白色或浅色材料在光、化学品等环境条件下,表面泛黄的现象。

纺织品在贮存、运输、穿着等过程中产生黄变会直接导致经济损失。

因此,近年来面料生产商和采购商开始越来越重视这个指标。

我们来看下面分析。

一、面料黄变的种类:一般来说,纺织品中常见的黄变主要有光黄变和酚黄变两种。

前者是指由太阳光或紫外光照射而引起的纺织品表面颜色泛黄;后者是指由氧化氮或酚类化合物的作用,而造成纺织材料变黄的现象。

相比于耐汗渍、耐水、耐摩擦等常规色牢度检测项目,对于黄变的考核起步较晚,目前考核光黄变的国家标准为GB/T 30669-2014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光黄变色牢度》,考核酚黄变的国家标准为GB/T 29778-2013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潜在酚黄变的评估》。

白色织物贮存中有时会黄变,泛黃部位经酸处理后黃色消失回复原来的白色,若再滴上碱液又回复黄色。

究其原因,主要是酚黃变。

引起酚黃的主要原因:包装材料中普遍使用的抗氧化剂 BHT (2,6-二叔丁基对甲酚) 与空气中的氮氧化物 (NOx) 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DTNP (2,6-二叔丁基对硝基苯酚),DTNP在酸性状态下无色,室温条件下极易升华而转移,当遇到碱性物时,则立即黃变。

二、测试方法:GB/T 29778-2013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潜在酚黄变的评估》原理:将被测试样与一块控制织物分别用含有苯酚的测试纸包裹之后置于在玻璃板之间并叠加在一起形成组合试样,施加一定压力后用聚乙烯薄膜裹紧,然后置于规定温度的恒温箱或烘箱中一段时间,移出冷却后拆开聚乙烯薄膜,取出控制织物和试样立即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黄变级数。

如果控制织物的沾色达到预定值,则试样的沾色级别即为测试值,否则重新进行试验。

GB/T 30669-2014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光黄变色牢度》原理:试样在紫外光下照射一定时间后,与未经照射的样品进行对比,用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评定变色程度,从而判定纺织材料在紫外光线照射下耐光黄变的能力。

各种色牢度

各种色牢度

各种色牢度前言染色牢度是对染色、印花织物的质量要求。

因为染过色的织物在穿着和保管中会因光、汗、摩擦、洗涤、熨烫等原因发生裉色或变色现象,从而影响织物或服装的外观美感。

染色牢度可分为日晒牢度、水洗或皂洗牢度、摩擦牢度、汗渍牢度、熨烫牢度和升华牢度等。

日晒牢度•指有颜色的织物受日光作用变色的程度,也称耐光色牢度。

•其测试方法既可采用日光照晒也可采用日光机照晒,即把试样与一组蓝色羊毛标准(按其在光的照射下的褪色程度分为3 级),同时放在相当于日光的人造光源下按规定条件进行曝晒,然后比较试样与蓝色羊毛标准的变色情况,从而评定出试样的日晒牢度等级。

•将照晒后的试样褪色程度与标准色样进行对比,欧洲标准分为8级,8级最好,1级最差。

美国标准分为5级。

•日晒牢度差的织物切忌阳光下长时间曝晒,宜于放在通风处阴干。

日晒牢度的影响因素•与染料结构有关一般来说蒽醌类染料,酞菁染料,硫化中硫化蓝及金属络合染料的日晒牢度都比较好;大多数不溶性偶氮染料的日晒牢度也比较高;而连苯胺型的偶氮染料的日晒牢度低;三芳甲烷类染料都不耐晒。

•与纤维种类有关①靛蓝在羊毛上耐晒而在纤维素上的日晒牢度却很低;②凡拉明蓝盐B在粘胶上的日晒牢度要比在棉上高的多。

•与染料浓度有关:一般浓度低的比浓度高的牢度差,这种情况在偶氮染料上表现尤为明显。

•与外界条件的影响有关:空气含湿量的高低、气温的高低对日晒牢度影响也很大。

一般在含湿高的情况下,日晒牢度较低。

如:凡拉明蓝在南方比在北方地区容易泛红褪色。

•与助剂有关:现在有很多的助剂可以有效改善日晒牢度。

改进日晒牢度的措施•染料选用(最主要的影响因素)①黄色谱的高日晒牢度:活性染料以吡唑啉桐和萘子三磺酸为母体结构;②蓝色谱的高日晒牢度:活性染料以蒽醌、酞菁、甲脂为母体结构;③红色谱活性染料的日晒牢度普遍较低,特别是浅色,只有一些偶氮基二个相邻位置含有配位能力的羟基,与铜形成稳定的螯合环,可以提高日晒牢度;④选用染料进行拼色组合时,一定要使选用的每个组份染料的耐光牢度水平相当,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组分,尤其是用量最少的组分的耐光牢度达不到浅色染色物的要求,就会使最终的染色物的耐光牢度无法达标。

耐光黄变色牢度欧洲方法

耐光黄变色牢度欧洲方法

耐光黄变色牢度欧洲方法说实话耐光黄变色牢度欧洲方法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你想啊,这欧洲方法,肯定跟咱平常接触的那些有点不一样,我当时就觉得脑袋大。

我最开始就照着一些网上查到的所谓通用方法来做。

我以为只要控制好光照时间、温度这些基本的条件就可以了。

我把样品放在光照仪器里,严格按照我查到的资料设置了光照时长,想着这就妥了。

结果呢,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等我去检测的时候,发现数据偏差特别大。

这就是我犯的第一个错,只看了基本的条件,根本没关注到欧洲方法里那些独特的要求。

后来我又找了些欧洲标准的文件来看。

我才意识到,在这个耐光黄变的测试里,欧洲方法对光源的频谱要求特别精细。

这就好比你做菜的时候,调料放的比例不对一样,光源频谱差一点都不行。

于是我就费了好大劲找合适的光源设备,这个设备能满足特定的频谱要求。

我还试过调整样品的放置方式。

你可能觉得这是个小问题,但其实影响可不小。

我最开始就是简单地把样品平放在测试台上,后来我才发现按照欧洲方法应该要有一定的倾斜角度的,这样能让光照得更均匀,就像晒太阳的时候斜着晒可能晒得更全面一样。

还有湿度的控制,我一开始根本没重视这个。

后面专门弄了设备来精准控制湿度,才发现和之前的数据相比又精准了点。

但是呢我现在也还不能说我完全掌握了这个耐光黄变色牢度欧洲方法。

我感觉这个里面还有一些细节可能需要更多的尝试。

比如说,对于不同材质的样品,可能在这种欧洲方法下处理起来还有细微的差别。

我建议要是有人也在琢磨这个耐光黄变色牢度欧洲方法,千万别像我最开始似的只看个大概。

一定要把欧洲的标准文件看全看仔细了,每个小的规定都可能影响最后的结果。

而且多做些对比测试也挺有必要的,拿同样的样品用不同的设置来测测,这样就能更快发现问题出在哪了。

再就是设备的选择一定要慎重,不符合欧洲方法要求的设备那做出来的数据肯定靠不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变色牢度
本文介绍了目前纺织领域常见的两种黄变色牢度的类型,分别阐述了光黄变和酚黄变的测试原理,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该项目的测试方法以及标准的现状,并建议我国应尽快完善相关标准。

关键词:纺织品;黄变;测试;标准
1前言
黄变,又称“黄化”,是指白色或浅色物质在外界条件如光、化学药品等作用下,表面泛黄的现象,常见于塑料、鞋材、纸张等产品质量的考核中[1]。

在纺织品上,国内尚无具体考核要求及相关的测试标准。

但近年来,一方面国外较大的面料采购商如Marks&Spencer、Adidas 等纷纷将这一指标纳入验货合同;另一方面,纺织品在贮存、运输、穿着等过程中产生黄变而导致经济损失的事件频频发生,因此,国内外面料的生产商和采购商也开始重视起这一指标。

同时,检验及科研单位也开始致力于相关标准的制定及测试方法的研究。

本文对纺织品黄变色牢度的标准和测试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2标准与测试
一般来说,纺织品中常见的黄变主要有光黄变和酚黄变两种。

前者是指由太阳光或紫外光照射而引起的纺织品表面颜色泛黄;后者是指由氧化氮或酚类化合物所引起的纺织品表面泛黄。

相比于耐水、耐汗渍等常规色牢度测试,纺织品黄变色牢度的标准和测试起步较晚。

2.1测试标准
2.1.1国外
目前,AATCC、EN等尚无黄变色牢度测试的相关标准,现有的是一些大公司在采购、验货时所用的试验方法,如Caurtaulds公司的Caurtauldsmethod(酚醛黄变测试),这也是普遍为各实验室所接受的测试方法,广泛应用于纺织品耐黄变性能的评估。

随着黄变色牢度指标所受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07年发布了ISO105-X18:2007《纺织材料色牢度试验第X18部分:材料苯酚发黄可能性评估》,该标准所介绍的测试方法与Caurtauldsmethod基本一致,采用将试样用含有苯酚的测试纸包裹后置于试验箱中一定时间,最后评定纺织品酚黄变色牢度的测试方法[2],但光黄变色牢度评价的明确标准还没有制定。

2.1.2国内
在国内,受行业发展所限,纺织品的黄变色牢度一致未受重视。

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均无这项考核内容。

近年来,应部分出口企业的需求,国内实验室也开始进行该方面的测试。

由于没有相应依据,测试时只能分别参照HG/T3689-2001《鞋类鞋类耐黄变试验方法》和Caurtauldsmethod进行。

2.2测试方法
2.2.1光黄变测试
本单位在纺织品的光黄变测试上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所采用的方法与纺织品耐光色牢度的测试方法基本类似,仅使用的光源不同。

基本测试原理是将一块长方形纺织品用遮光片遮住头尾部分,然后置于专用的试验箱内,在一定温湿度下,用太阳灯管或紫外线灯管对纺织品进行规定时间的照射,并观测试样光照部位颜色的变化情况,按GB250灰色样卡评定样品的变色程度,从而判定纺织品耐光黄变的能力。

测试示意图如图1所示。

2.2.2酚黄变测试
按照Caurtauldsmethod和ISO105-X18:2007,酚黄变测试的试验装置与常用的耐汗渍色牢度的测试仪器基本一致。

将被测试样与一块用于控制时间的织物分别用含有苯酚的测试纸包裹之后夹在玻璃板之间,形成组合试样,施加一定压力后用聚乙烯薄膜裹紧置于规定温度的烘箱中,一段时间后移出,冷却后拆开聚乙烯薄膜,取出控制织物和试样立即用GB251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沾色等级。

如果控制织物的沾色达到预定值,则试样的沾色级别即为测试值,否则重新进行试验,测试示意图如图2所示。

2.3分析与讨论
通过上文的叙述可知,纺织品光黄变色牢度主要是指纺织品在一定的相对湿度、温度环境下,经紫外光或紫外/可见光照射后发生变色的现象,一般情况下会和纺织品的耐光色牢度等同,但实际上两种概念有本质的不同:耐光色牢度测试的主要是纺织品上的染料经光照后的退色程度;而光黄变评估的是纺织品因其加工中添加漂白剂等化学药品而导致的光照黄变。

目前,测试纺织品光黄变所参照的标准HG/T3689-2001《鞋类鞋类耐黄变试验方法》主要是应用于白色或浅色鞋材光黄变的评估,在纺织品上应用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纺织品的酚黄变现象主要是由于纺织品在包装、运输或贮存过程中,包装材料中含有酚类抗氧化剂(BHF)与空气中的氮的氧化物(NOX)反应而导致纺织品发生黄变或者色变。

Caurtauldsmethod和ISO105-X18:2007的测试方法都是模拟纺织品在包装、储运过程可能接触的酚类物质环境,对纺织品酚黄变的评估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我国应尽快制定相关的标准。

2.4结论
本文针对以上的分析,总结出以下建议:
(1)国内外纺织品的光黄变测试尚无相关标准,参照鞋材标准的测试尚存在一定局限性,有必要进行相关标准的制定研究。

(2)酚黄变的测试在国外一直在进行,ISO标准的发布标志着这一项目已引起国内外同行业的重视,我国在这一方面急需跟进。

(3)与酚黄变的测试相比,纺织品光黄变测试尚处于起步阶段,今后的标准制定及方法研究中应在目前所使用的鞋材测试标准的基础上更多的结合纺织品自身的特点,对测试的温湿度、光照时间等进行细致分析和研究,以更真实的反映纺织品光黄变的性能。

在毛织品、丝绸、人造纤维、皮革等白色或浅色产品中,经过漂白的纺织品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黄变现象,有的发生在工艺加工中,有的发生在使用过程中,无论哪一种都对产品的外观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但目前为止,国内该类测试与考核主要还限于出口产品,由于标准、方法的缺失,国内大部分企业尚无相关考核,因此,纺织品黄变色牢度的测试有必要引起相关纺织品生产企业的关注和重视,以更好的提高产品总体质量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