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厂的印染废水处理站的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3000吨每天纺织印染废水处理设计方案书

3000吨每天纺织印染废水处理设计方案书

3000吨每天纺织印染废水处理设计方案印染厂主要从事针织印染,纺织印染行业是工业污水排放大户。

污水中主要含有纺织纤维上的污物、油脂、盐类以及加工过程中附加的各种浆料、染料、表面活性剂、助剂、酸碱等。

废水特点是有机物浓度高、成分复杂、色度深且多变,pH变化大,水量水质变化大,属难处理工业废水。

纺织印染废水处理的主要对象是不易生物降解或生物降解速度极慢的有机物、染料及有毒物质。

为了保护环境,公司决定新建一套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能力达到3000m3/d,处理后出水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一级”标准。

2. 设计依据、原则及围2.1设计依据2.1.1主要规和标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室外排水设计规》(GB50014-2006)●《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给水排水设计基本术语标准》(GBJ125-89)●《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GB20015-2003)●《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GB50069-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7-2002)●《工业企业噪音控制设计规》(GBJ.87-85)●《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GB50187-93)●《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GB50046-95)●《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GB50055-93)●《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GB50062-92)●《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5-2001)●《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36-98)●《构筑物抗震设计规》(GBJ50191-9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0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GBJ108-97)●《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GB50231-98)2.1.2主要政策法律●《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11月)●《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3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96年3月)●《建设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1987年3月●《污水处理设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1989年5月)●《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年11月)●《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1989年5月)2.2设计原则2.2.1、国家对环境保护及城市污水治理的有关规、标准和规定。

印染废水污水处理厂设计

印染废水污水处理厂设计

前言 (1)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2)1.1 毕业设计题目 (2)1.2毕业设计目的 (2)1.3 毕业设计任务 (2)1.4 原始资料 (2)1.4.1进水水量 (2)1.4.2进水水质 (2)1.4.3排放标准 (2)1.4.4气象与水文资料 (3)1.4.5厂区地形 (3)1.5 毕业设计成果 (3)第二章废水的处理方案和工艺流程 (4)2.1 废水性质 (4)2.1.1 废水来源 (4)2.1.2 废水特点 (4)2.2 方案确定 (5)2.3 工艺流程 (6)2.3.1 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6)2.3.2 流程说明 (7)第三章构筑物的设计与计算 (8)3.1 格栅和筛网 (8)3.1.1设计参数 (8)3.1.2设计计算 (8)3.1.3 格栅示意图 (10)3.1.4 格栅机的选型 (10)3.1.5 筛网 (10)3.2 调节池 (11)3.2.1 加酸中和 (11)3.2.2池体积算 (11)3.2.3布气管设置 (12)3.3 提升泵房 (15)3.4 水解酸化池 (15)3.4.1 介绍 (15)3.4.2 池体积算 (15)3.4.3布水配水系统 (16)3.5 生物接触氧化池 (18)3.5.1 介绍 (18)3.5.2 填料的选择与安装 (19)3.5.3 池体的设计计算 (19)3.5.4曝气装置 (20)3.5.5 进出水系统 (23)3.6 竖流式二沉池 (23)3.6.1 构造 (23)3.6.2 设计计算 (24)3.6.3 进出口形式 (26)3.6.4 排泥方式 (26)3.7 混凝反应池 (27)3.7.1 混凝剂的选择 (27)3.7.2 配制与投加 (27)3.7.3 混合方式 (27)3.7.4 反应设备——机械絮凝池 (27)3.8 消毒接触池 (29)3.8.1 消毒剂的选择 (30)3.8.2 消毒设施计算 (31)3.9 可行性达标分析 (31)第四章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33)4.1 污泥浓缩 (33)4.1.1 污泥量计算及浓缩池的选择 (33)4.1.2池体计算 (33)4.2贮泥池 (34)4.2.1贮泥池的作用 (34)4.2.2其他设计参数 (34)4.3污泥泵房设计 (35)4.3.1 污泥泵的选择 (35)4.3.2 泵房设计 (35)4.4 污泥脱水机房 (35)4.4.1 设备选型 (35)4.5 污泥管道 (37)第五章平面与高程布置 (38)5.1 平面布置 (38)5.1.1 平面布置的一般原则 (38)5.1.2 主要构筑物建和筑物的尺寸 (39)5.2 高程布置 (40)5.2.1 水头损失的计算 (40)第六章工程项目概预算 (42)6.1 工程投资概预算 (42)6.1.1 建设费用 (42)6.1.2设备费用 (43)6.1.3 管材附件费用 (44)6.1.4其他费用 (44)6.2 劳动定员、运行管理 (45)6.2.1 劳动定员 (45)6.2.2运行费用 (45)总结 (47)致谢 (48)参考文献 (49)前言随着染料纺织工业的迅速发展,染料品种和数量日益增加,印染废水已成为水系环境重点污染源之一。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某印染厂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某印染厂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书设计项目:某印染厂废水处理工艺设计设计人:班级:学号:日期:目录第一章绪论1. 设计基础资料 (4)1.1基础资料 (4)1.2水质基本状况 (4)1.3处理要求 (5)1.4设计依据和参考文献综述 (5)第二章总体设计2.1设计方案的选择与确定 (8)2.2工艺流程说明 (8)2.2.1格栅 (8)2.2.2 调节池 (9)2.2.3 初沉池 (9)2.2.4 水解酸化池 (9)2.2.5 生化好氧池 (10)2.2.6 二次沉淀池 (10)2.2.7污泥浓缩池 (10)2.2.8污泥脱水 (11)第三章工艺流程计算3.1污水处理部分计算 (12)3.1.1 格栅尺寸 (12)3.1.2 调节池尺寸 (14)3.1.3 初沉池尺寸 (17)3.1.4 水解酸化池尺寸 (18)3.1.5生化好氧池尺寸 (20)3.1.6二沉池尺寸 (23)3. 2污泥处理计算 (25)3.2.1污泥浓缩池尺寸 (25)3.3主要设备材料 (27)第四章附属建筑物的确定4.1附属建筑 (29)第五章污水处理厂的总体布置5.1平面布置 (30)5.1.1平面布置的一般原则 (30)5.1.2平面布置 (30)5.2污水厂高程布置 (32)5.2.1高程布置原则 (32)5.2.2 工艺流程高程的水力计算 (32)第六章总结6.1 工艺中应注意的问题 (33)6.2工艺优点 (33)第七章投资7.1投资计算 (34)第一章绪论设计基本资料1.1基础资料气象和工程地质①该地区的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②夏季温度为17℃;③该地区场地基本平坦,用地面积为120×120米;④站区地质情况符合施工要求。

1.2水质水量基本情况某印染厂有职工2500人,该厂印花生产线年生产能力为9000万米,生产过程中主要采用印地可素、纳夫妥、硫化和少量分散染料等还原性染料。

所产生的主要废水是退浆漂染炼废水、印花废水和料房冲洗水,分别由1号,2号,3号出水口排出,各出水口排水量逐时变化情况的实测情况列于表1,其混合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附近河道,对河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印染厂废水处理工艺的课程设计绪论

印染厂废水处理工艺的课程设计绪论

印染厂废水处理工艺的课程设计绪论说到印染厂废水处理,大家的第一反应大概是“哎呀,这事儿又脏又复杂”,对吧?确实,废水处理这事儿,没人愿意当头鸟,大家都觉得“远离它,才是明智选择”。

但别急,今天我就是要聊聊这个复杂又不起眼的课题,或许你会发现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甚至还蛮有意思的。

咱们得了解一下印染厂是个啥。

咱们常常穿的五光十色的衣服,谁不喜欢呀?可你知道,这些美丽的颜色背后,是需要大量的染料、化学品和水资源的。

染料是个“麻烦精”,特别是那些反应性染料,往往给废水带来一堆麻烦。

这些染料在水里呆着,一旦泄漏出去,简直就是“搞事”的主儿,不仅让水变脏,还会影响水中的生态环境,搞得鱼虾都不敢待了,简直是“败类中的败类”。

印染厂排出的废水可是个大问题,它们通常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像是什么悬浮物、色度、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之类的。

如果没有处理掉,直接排放,简直就是“拿着放大镜都找不出个好处”。

这就是为什么印染厂废水处理技术,不仅是环保问题,也是公共健康的守护神,关乎着每个人的水源是否清洁。

你是不是开始好奇了:到底怎么处理这些脏水呢?是的,咱们这里就有一堆办法——从简单的物理过滤到高大上的化学处理,甚至到现在流行的生物法。

你看,物理法就是简单粗暴的方式,咱们通过一些机械设备把废水里的固体杂质给过滤掉。

这个操作可能有点儿“低调”,但就是这么实用,效果也不差。

而化学法,哎呀,这可就有点儿“高大上”了,用到的化学品可得小心了,一不小心就会引发更大的问题。

不过,化学处理的确能很高效地把水中的有害物质处理掉,简直像是给废水做了一次“大扫除”,虽然过程有点儿麻烦,最终结果可圈可点。

生物法嘛,就像是请了几位“环保达人”来帮忙。

这些小小的微生物,可真是我们的好帮手,它们会吃掉水中的有机物,把废水搞得干干净净的。

就像是养一群“吃货”,它们不停地“啃”掉水中的杂质,整个过程像是“进化论”一样,只不过这进化的对象是废水,效果那叫一个杠杠的!生物法不是万能的,得挑好地方,挑好条件,才能真正做到“因地制宜”。

毕业设计——印染废水处理

毕业设计——印染废水处理

6000mVd某厂印染废水处理工艺设计1绪论我国是纺织印染业的第一大国,而纺织印染业又是工业废水排放大户,印染厂每加工100m织物,产生废水量3-5m3,故由此而造成的生态及经济损失是不可计量的,所以解决印染水污染问题势在必行。

在我国,印染废水是当前最主要的水体污染源之一。

由于这类废水成分相当复杂,往往含多种有机染料并且毒性强,色度深,PI1值波动大,难降解,组分变化大,且水量大,浓度高,所以一直是工业废水处理的难点,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此,国内外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1.1印染废水来源及水质特性印染废水主要来源于印染加工的四个工序:预处理、染色、印花、整理。

预处理阶段排出退浆废水、煮炼废水、漂白废水和丝光废水,染色工序排出印染废水、印花废水和皂液废水,整理工序则排出整理废水。

印染废水是以上各类废水的混合废水,或除漂白废水以外的综合废水。

印染废水的水质随采用的纤维种类和加工工艺的不同而异,污染物组分差异很大。

一般印染废水,pH值为6-10,COD为400-1000mg/L,色度为100-400 倍,SS为100-200mg/L。

但当印染工艺及采用的纤维种类和加工工艺变化后,废水水质将有较大变化⑴。

总体来说,纺织印染废水的特点如下:(1) 色度大,有机物含量高,除含染料和助剂等污染物外,还含有大量的浆料,废水粘性大。

(2) COD 变化大,高时可达2000-3000mg/L,BOD也高达200-300mg/L。

(3) 碱性大,如硫化染料和还原染料废水PH值可达10以上。

(4) 染料品种多,可生化性较差。

(5) 由于加工品种及产量经常变化,导致水温水量较大变化。

1.2印染废水的治理技术目前,国内的印染废水处理手段以生化法为主,有的还将化学法与之串联。

国外也是基本如此。

由于近年来化纤织物的发展和印染后整理技术的进步,使PVA浆料、新型助剂等难生化降解有机物大量进入印染废水,给处理增加了难度。

印染废水处理方案课件

印染废水处理方案课件
注意事项
切勿食用未经过发酵的四季豆等蔬菜,以免中毒。
05 印染废水处理方案比较与 选择
处理方案比较
物理法
通过沉淀、过滤、离心等技术去除废水中的 悬浮物和杂质。
化学法
通过添加化学药剂,如氧化剂、还原剂等, 对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转化或去除。
生物法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 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氧化还原法
通过添加氧化剂或还原剂将废水中的 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或易降解的 中间产物。
化学沉淀法
通过向废水中添加沉淀剂,使废水中 的重金属离子或溶解性有机物转化为 沉淀物,然后分离沉淀物。
混凝法
通过向废水中添加混凝剂,使废水中 的胶体和悬浮物凝聚成大颗粒沉降。
生物处理法
活性污泥法
通过培养微生物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使 废水得到净化。
污泥处理与处置
01
02
03
污泥的分离与浓缩
通过污泥分离器和浓缩池, 将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污泥 分离出来,降低污泥的含 水率。
污泥的稳定与减量
通过厌氧、好氧或兼性厌 氧等方法,对污泥进行稳 定化处理,减少污泥的体 积和改善其脱水性能。
污泥的处置与利用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 将污泥进行焚烧、填埋、 堆肥或资源化利用等方式 进行处理。
废水输送
通过泵站和输送管道,将收集的 废水输送到废水处理厂,确保输 送过程顺畅,减少泄漏和污染。
预处 理
格栅过滤
设置格栅和过滤网,去除废水中的大 颗粒悬浮物和杂质。
调节 池
调节废水的pH值、温度和水量,使废 水的水质和水量相对稳定,为后续处 理创造有利条件。
主体处理工艺选择与设计
生物处理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 物。可以选择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等工艺。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课程设计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课程设计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课程设计
1.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概述
1.1 污水来源及污染物特点 1.2 处理目标与要求 1.3 废水处理工艺选择的考虑因素
2. 传统印染废水处理工艺介绍
2.1 机械过滤 2.2 中和沉淀 2.3 活性炭吸附 2.4 化学沉淀 2.5 曝气生物处理
3. 新兴印染废水处理技术
3.1 膜技术 3.2 电化学技术 3.3 高级氧化技术 3.4 仿生技术
4.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设计案例
4.1 工艺设计流程 4.2 设计参数选择 4.3 设备选型与布置 4.4 运行控制与优化
5. 工艺运行与维护管理
5.1 运行参数监测与调整 5.2 能耗控制与优化 5.3 废水排放与达标排放 5.4 操
作技术培训与安全管理
6.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未来发展趋势
6.1 运营成本降低与处理效果提升 6.2 绿色技术的应用 6.3 智能化管理与控制系统 6.4 新材料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7. 结语
本文综合介绍了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的相关内容,包括传统工艺的概述、新兴技术的介绍,以及工艺设计案例和运行维护管理的内容。

同时还对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印染废水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因素,
进行合理的工艺设计,在运行和维护时要密切关注工艺参数和处理效果,不断优化工艺,降低运营成本,同时结合绿色技术和智能化管理实现印染废水的高效、环保处理。

课程设计印染厂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课程设计印染厂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摘要 ............................................................................................................................................. - 1 - 第一章概况................................................................................................................................ - 2 - 1.1设计题目:某印染厂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 2 - 1.2水质水量基本情况................................................................................................................ - 2 - 1.3污水处理方案的比选及确定................................................................................................ - 2 - 1.4工艺流程简图........................................................................................................................ - 5 - 第二章主要构筑物说明............................................................................................................ - 2 - 2.1格栅........................................................................................................................................ - 6 - 2.2调节池.................................................................................................................................... - 6 - 2.3气浮池.................................................................................................................................... - 6 - 2.4污水泵房................................................................................................................................ - 7 - 2.5水解酸化池............................................................................................................................ - 7 - 2.6 A/O工艺................................................................................................................................ - 8 - 2.7浓缩池.................................................................................................................................... - 8 - 2.8污泥脱水................................................................................................................................ - 8 - 第三章、构筑物设计计算.......................................................................................................... - 9 - 3.1格栅........................................................................................................................................ - 9 - 3.2调节池.................................................................................................................................. - 10 - 3.3污水泵房.............................................................................................................................. - 13 - 3.4气浮池.................................................................................................................................. - 13 - 3.5水解酸化池.......................................................................................................................... - 17 - 3.6 A/O工艺......................................................................................................................... - 19 - 3.7二沉池的计算...................................................................................................................... - 22 - 3.8混凝反应池.......................................................................................................................... - 25 - 3.9:斜板沉淀池 ......................................................................................................................... - 28 - 3.10 Ph调节池 .......................................................................................................................... - 30 - 3.11 集泥井............................................................................................................................... - 30 - 3.12污泥的处理流程................................................................................................................ - 30 - 3.13脱水车间............................................................................................................................ - 32 - 第四章、平面和高程布置........................................................................................................ - 34 - 4.1平面布置.............................................................................................................................. - 34 - 4.2高程布置原则...................................................................................................................... - 35 - 4.3高程布置结果...................................................................................................................... - 35 - 第五章参考文献...................................................................................................................... - 38 - 第六章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织厂的印染废水处理站的课程设计————————————————————————————————作者:————————————————————————————————日期:前言随着城市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较为迅速,近年来经济稳步发展,城区的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也不断的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城区内新建了许多的工企业,致使城市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量也逐年增加,如果这些污水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城市周围的水体,会导致严重的水体污染、水质恶化。

水污染不仅会威胁到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还会破坏城市的整体环境,影响城市的投资环境,阻碍城市的经济发展。

建设污水处理厂是控制水污染的有效手段,也是城市基础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目标的实现与否,不仅直接影响该市各项功能的发挥,也标志着城市基础建设的完善程度,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的标准之一,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不仅反映城市的经济实力、人口素质和社会文明水平,也可以通过污水的集中处理,降低企业和社区污水处理的费用,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增加对内资和外资的吸引力。

良好的城市环境也会加快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增加该地区的市民收入和财政收入。

为了不断改善城市的环境状况,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适应对外开发,加速发展的要求,建设污水处理厂、完善污水处理系统已成为当务之急,该项目的实施,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设计的目的及要求。

1.1设计的目的1.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达到总结、巩固、扩大、深化所学的知识的目的。

2.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3.同时使学生更多的阅读参考资料,使用规范、设计手册,标准设计图纸,产品目录,进一步培养的学生的计算和绘图的能力,编写说明书的技能。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毕业设计受到一次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阅读参考文献,收集、运用设计原始资料的方法以及如何使用规范、手册、产品目录、选用标准图的技能,从而提高设计计算及绘图能力。

1.2设计要求通过收集资料,根据水处理厂设计规范与原则,按指定的水质指标,确定污水处理程度,并进行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案的比较与选择;选定方案后,进行单元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并绘制出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和污水处理厂总平面布置图,最后编写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

二.设计资料。

2.1废水水质水量资料南方某城市一印染厂,临近西江,有职工近百人,年产值1500万元左右,主要织物有麻、棉和化纤,使用染料有硫化染料、分散染料和直接染料;排放废水有退浆废水、煮炼废水、漂白废水、丝光废水、染整废水等,日产废水10000m3,具体水质见表1-1。

出水要求严格执行《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

表1-1 印染废水水质项目CODcr/(mg/L) BOD5/(mg/L) SS/(mg/L)色度PH原水水质 1 0倍8~9出水水质≤180≤60 ≤100 80倍6~92.2气象、水文与工程地质资料该市临近北回归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年平均19℃,最热月平均30℃,极端最高温度40℃,最冷月平均13℃,最低温度6℃。

常年主导风向为南风和北风。

印染厂地势平坦,地质条件良好,地表土层厚度一般在8m以上,主要为亚砂土、亚粘土、砂卵石组成,地基承载力为 1.2kgf/cm2。

河流常水位标高85.40m,进水管底标高88.00m,废水处理站地面标高91.00m,废水处理站距离西江约110m。

2.3设计依据①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委托书。

②××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染厂废水处理工程的批复”。

③“××市××印染厂废水处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的批复。

④××市××印染厂废水处理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⑤××市××印染厂用水及其排水情况。

三.设计概述。

3.1设计任务:工业废水处理程度废水处理程度见表1-2,从表中可以看出,CODcr、BOD5、SS和色度的去除率范围在60%~85%,去除率一般。

根据我国现行印染废水处理实际运行情况,一般能够达到上述去除率。

表1-2 污染物去除率一览表污染物进水/(mg/L) 出水/(mg/L) 去除率/%CODcr 1000180 82BOD5 350 60 83SS 250100 60色度300 80 733.2进水水质水量分析(1)BOD5/CODcr比值废水BOD5/CODcr值是判定污水可生化性最常用的方法。

本工程废水处理站进水水质BOD5=400 mg/L ,CODcr=1000 mg/L,BOD5/CODcr=0.40,可生化性较好,表明本工程可以采用生化处理工艺。

(2)水量本工程设计污水水量为10000m³/d,规模较小。

四.工艺分析及选择说明。

4.1废水水质特点印染废水的水质随采用的纤维种类和加工工艺的不同而异,污染物组分差异很大。

一般印染废水PH值为6~10,CODcr为400~1000 mg/L, BOD5为100~400 mg/L,SS为100~200 mg/L,色度为100~400倍。

印染各工序的排放废水包括退浆废水、煮炼废水、漂白废水、丝光废水、染色废水、印花废水、整理废水。

这些废水从水质特点来看,普遍呈碱性,无有毒有害污染物,适宜生物处理,但进水水质、水量变化大,有机污染物的组合复杂,可生化性一般,需要考虑水质、水量调节和可生化性改善。

4.2印染废水处理常用方法概述4.2.1物化法:利用加入絮凝剂、助凝剂,在特定的构筑物内进行沉淀或气浮,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

但该类方法由于药剂费用高、去除污染物不彻底。

污泥量大且难以进一步处理,会产生一定的“二次污染”,一般不单独使用,仅作为生化处理的辅助工艺;物化工艺常用的主要有絮凝沉淀和气浮,二者单独使用时均难以达标排放。

絮凝沉淀:通过加入絮凝剂、助凝剂,使胶体在一定的外力扰动下相互碰撞、聚集,形成较大絮状颗粒,从而使污染物被吸附去除。

常用的处理设施有竖流沉淀池、斜管沉淀池、辐流沉淀池等。

絮凝沉淀一般可去除40%~50%的CODcr、60%~80%的色度。

气浮:是以微小气泡作为载体,黏附水中的杂质颗粒,使其密度小于水,然后颗粒被气泡携带浮升至水面,与水分离去除的方法。

主要设施有传统溶气气浮、CAF涡凹气浮、超浅层气浮等。

气浮一般可去除45%~60%的CODcr、60%~80%的色度。

4.2.2生化法:利用微生物的作用,是污水中的微生物被吸附、降解而去除的一种处理方法。

由于其降解污染物彻底、运行费用相对较低,基本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印染废水处理中。

常见生物处理工艺有厌氧-好氧二相生物接触氧化工艺。

生物接触氧化法又称浸没式曝气生物滤池,是在生物滤池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目前,生物接触氧化法在有机工业废水生物处理(尤其是印染废水)、小型生活污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小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处理的主流工艺之一。

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设置填料,池底设置曝气器,长满生物膜的填料淹没在污水中,并与污水、空气进行三相传质,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吸附、降解,并被同化成新的生物膜。

老化的生物膜在气、水剪切作用下从填料上脱落,随水进入二沉池后泥水分离,污水得到净化。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二者之间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特点。

①填料比表面积大,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高于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及生物滤池,加之其充氧条件好,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

②生物接触氧化法不需要污泥回流,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简便。

③由于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又属完全混合型,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④生物接触氧化池有机溶积负荷较高时,其F/M保持在较低水平,污泥产率较低。

当生物接触氧化采用厌氧-好氧二相生物处理时,能将厌氧、好氧的技术特点集成整合,从而有效提高工艺处理效果。

生物厌氧(或水解酸化)能将印染废水中大部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分解成易降解小分子有机物,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

同时借助曝气供氧,好氧微生物逐步降解废水中各种易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通过厌氧、好氧作用的组合,实现包括大部分难降解有机物在内的各种有机物的去除。

4.2.3组合工艺:充分整合物化方法、生化方法的优点,构建物化-生化组合工艺、生化-物化组合工艺。

常见的组合工艺有混凝-好氧生物处理、厌氧-好氧-气浮或活性炭处理。

①混凝-好氧生物处理:印染废水含有大量浆料、染料、助剂、表面活性剂等难降解有机物,易采用混凝沉淀去除,从而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促进后续生物处理。

这种处理工艺的不足是投药量较大、产泥较多、运行成本偏高。

②厌氧-好氧-气浮或活性炭吸附处理:印染废水含有大量浆料、染料、助剂、表面活性剂等难降解有机物,可以通过厌氧水解酸化和好氧生物处理去除绝大部分有机物,但有可能存在小部分难降解有机物(尤其是染料)难以去除,需要后续串联混凝气浮或活性炭吸附,确保出水水质。

该工艺与前述物化-生化处理工艺相比,投药量、产泥量均明显降低,但水解酸化或厌氧阶段的水力停留时间需相对增加,厌氧池的体积要适当加大。

4.3工艺技术方案选择①4大类工艺技术方案经济性比较列于表1-3。

表1-3 工艺技术的经济性比较工艺类型物化法厌氧-好氧二相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混凝-好氧生物处理厌氧-好氧二相生物接触氧化-气浮COD去除率50%~65% 85%~95% 85%~90% 85%~95%色度去除效果较好一般较好好技术可靠性和成熟性技术不够成熟,出水水质难以达标耐冲击负荷,技术成熟,出水水质较好能承受较大冲击负荷,技术成熟,出水水质较好耐冲击负荷,技术成熟,出水水质好构筑物数量及设备少较少多较多操作、管理及维护操作管理便利无污泥回流、污泥膨胀,操作方便需要混凝、沉淀及污泥回流,操作管理较为复杂无污泥回流,操作较为方便占地面积占地面积小占地面积小,为普通与普通活性污占地面积小活性污泥法的1/3泥法接近投资一般较高较高高运行成本药耗较大,成本较高较低药耗较大,成本较高一般②基于表1-3的对比分析以及有机物、色度去除率要求,厌氧、好氧二相生物接触氧化-气浮工艺在4种技术中具有较明显优势,比较适应本废水处理,故本设计拟采用此工艺进行设计。

具体工艺流程如图1-4。

图1-4 工艺流程图进水→格栅→调节池→水解酸化池→生物接触氧化池---→气浮池→出水﹙加药﹚↑↓污泥脱水→泥饼外运五.设计说明。

5.1格栅格栅是用一组平行的刚性栅条制成的框架,可用来拦截水中的大块悬浮物,通常设在其他处理构筑物之前或泵站集水池进口处的渠道中,以防漂浮物阻碍构筑物的孔道、损坏机械设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