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长垣扶杨油层试油产能预测方法
大庆长垣东西两侧扶杨油层油气富集的差异性

扶杨油层 , 入扶 杨 油层 后 的 油气 再 侧 向 进
运 聚 成 藏 . 大 庆 长 垣 东 西 两 侧 扶 杨 油 层 上 、 发 育 地 层 岩 性 存 在 明 显 的差 异 性 ( 下 见 表 1 .大 庆 长 垣 东 部 地 区 扶 杨 油 层 之 上 的 ) 青 山 口组 、 家 组 和 嫩 江 组 一 、 段 发 育 约 姚 二
大 庆 长 垣 东 西 两 侧 扶 杨 油 层 油 气 藏 分 布 存 在 明 显 差 异 [ , 油 气 主 要 来 自上 覆 1 其 ] 青 一 段 源 岩 .青 一 段 源 岩 生 成 排 出 的 油 ] 气 主要 通 过 T 断 裂 向 下 “ 灌 ” 移 进 入 。 倒 运
表 1 大庆 长垣 东西 两 侧 青 一段 及 其 上 、 下地 层 岩 性 发 育 特征
大庆长垣及以西地区扶杨油层油气来源分析及烃源岩评价

均 为 7% 2 ,长垣 北 和齐 家南 地 区青 一 暗色 泥 岩 厚度 较 段
大 ,多数厚度 大于6 m 0 ,齐家 北地区 青 段 暗色泥 岩厚度
明显 小 于 其 它 地 区 ( 表 1 。 见 ) 利用 有机碳 、生烃潜 量 、氯仿沥青 … A’、总 烃 等 指
标 综 合进 行评 价 有 机 质 丰 度 ( 表2 。 见 )
1 t 6(1 3 j'
是 来 自本 地 区 的 生 油 岩 。 以往 对 松 辽 盆 地 的 其 它 地 区 开 展
长 Kl n 0 鬣 《 : 一19 8
0 ;0 5 —£j 0
2 6 S 4 ~S i
墟 托 K!
q n
l2 S , 9 (T i = £ : . 釜
62 (‘ 9 ) £ =照 盘
右的青一段 ,烃转化率达N3 。 % 0
地 区 屡位 C %) 0 . . 2 ..-一 .6 - ... . 1 .
07 a ' 7 (6
06 7
- . . ... .
O 肆 l 3 一l ’ O
ll 1 ) 。 f’
£C ‘ 2l 艺e 2 2 = 0
D : 1 . 9 9 ji n1 7 —6 9 .01 .20 1 0I 5 6 /.s .6 1 3 62 1 .0 0 s 1
1 前 言 大庆 长 垣 及 以两 地 区 从 东 至 西包 括 大 庆 长 垣 、齐 家 一 古龙 凹 陷 、 龙 虎 泡 一 大 安 阶 地 、泰 康 隆 起 带 和 西 部 超 覆 带 51二 级 构 造 带 , 总 面 积 为 1 32 m。 - - 77k。
长 垣 北 。 油 源 对 比 表 明 扶 杨 油 层 油 气主 要 来 自上 覆 青 一 段 暗 色 泥 岩 , 具 有 短 距 离运 移 聚 集 的 特 征 ;青 一 段 烃 源 岩 生 烃 能 力较 强 , 同 时青 一 段 泥 岩 又 是 扶 杨 油 层 好 的 区域 盖 层 ;青 一 段 生 油 岩 埋 深 最 大 、 过 剩 压 力最 大 , 青 一 段 生 油 岩 生 成 的 油 气 沿 着活 动 断 裂 或 裂 缝 向 下 灌 注 到 扶 杨 油 层 ,这 一 时期 油 气下排 厚 度 最 大 ,平 面上 埋 深较 大 的 凹 陷 油 气下 排 的 厚度 大 。 关键 词 : 大 庆 长垣 及 以 西 ;扶 杨 油 层 ; 油 气来 源 ; 烃 源 岩
松北探区扶杨油层油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区预测

松北探区扶杨油层油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区预测本论文在利用地震、钻井、重磁资料并整理收集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松北探区构造演化特征及地层发育与沉积进行了分析。
利用源岩实验与评价技术,对松北探区内青山口组和嫩一二段烃源岩的发育情况、地化指标、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表明大部分区块未达到成熟演化阶段,其生成石油量不能满足最大残烃量,13个区块均不能向外排油。
利用油源对比方法确定出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为松北探区扶杨储层源外供烃,指出其排烃门限和排烃高峰分别为1300m和2050m,并根据构造演化史及源岩地化资料,分析其排烃演化史,表明源岩排烃中心范围随地层沉积逐渐北移,利用盆地模拟技术对油气运移路径进行模拟,显示松北探区距排烃中心的距离均大于100km,属于长距离运移范围。
利用钻井、岩性物性资料,结合重点探井单井沉积相分析,得到松北探区扶杨储层主要发育冲积平原相,局部存在河流相,砂体展布方向主要为近南北向和近北东向,仅在绥化凹陷南部和哈尔滨东区块近东西向,利用油气储层评价原理与方法,指出松北探区扶杨储层物性较好,孔隙度均大于20%,渗透率均大于10×10-3μm2。
利用剥蚀量恢复技术,表明松北探区坳陷期遭受强烈抬升剥蚀,青一段泥岩盖层厚度仅在木兰-宾县区块可达100m以上,通过地层水分析解释资料,得到松北探区扶杨储层地层水类型在绥棱背斜带以北为NaHCO3型,在其南部及以东地区地层水为CaCl2型,地层水矿化度仅在海伦隆起带和哈尔滨东区块较高达5000mg/L以上,其余区块均介于2000~5000mg/L,不利油气保存。
综合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原理和层次分析法,对松北探区扶杨储层进行区块优选排队,表明哈尔滨东区块成藏最有利,其次为宾县和木兰区块,划定成藏有利区具体位置在王府凹陷与青山口-钓鱼台隆起带结合处,其面积达430km2左右。
大庆长垣西侧扶杨油层油水同层形成及识别

大庆长垣西侧扶杨油层油水同层形成及识别赵文革;黄薇;林景晔;张帆【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06(028)005【摘要】结合松辽盆地大庆长垣西侧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的勘探实践,从顶生下储的特殊成藏原理出发,详细地讨论了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的油水层形成机理,提出了2种形成模式.认为扶杨油层的油水同层是在以上覆烃源岩的超压为驱动力的成藏条件下形成,油水混合运移注入储层,由于储层的孔喉小,油水重力分异不好,造成孔隙存油,喉道存水.这种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含油饱和度低,油水在孔隙中分布状况特殊,使得电阻率等曲线反映流体的信息变弱,造成油水层识别变难.为此提出多参数降维油气水层识别方法,经实际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总页数】4页(P472-475)【作者】赵文革;黄薇;林景晔;张帆【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大庆长垣中部扶杨油层断裂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J], 汪书羽;李忠权;陈均亮2.大庆长垣中部扶杨油层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J], 郝杰;李忠权3.大庆长垣扶杨油层多层合压产能预测方法 [J], 陆璐;郭立新;韩琳4.大庆油田长垣外围特低渗透扶杨油层综合分类 [J], 殷代印;项俊辉;王东琪5.大庆长垣东部扶杨油层剩余油分布研究 [J], 王建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庆长垣东部扶杨油层剩余油分布研究

1区域沉积 背景
长垣 东部扶杨 油层主要包括三肇 凹陷
体 系 控 制 的 河 流 一 角 洲 沉 积 , 积 地 层 为 三 沉
剩余油分布的综合判断应全面考虑地 质因
素 和 开 发 因素 。
淹特征的影 响。
和 朝 阳沟 地 区 , 西 南 、 北 和 北 部 多物 源 2 1地质 因素 受 东 .
型河道砂 体及薄 层砂 。
层( 积 单 元 ) 沉 砂体 沉 积 微 相 的 平 面 展 布 , 对
层 的 质量 , 层 质量 控 制 油 层 的 储 量 ; 积 油 沉
砂 () 1 油水 井 射 孔 、 裂 状 况 , 体 的 注 采 剩 余 油 的 影 响 较 大 。 体 沉 积 微 相 决 定 油 压 砂
井的连通状况 、 位差异 , 层
影 响 下 , 间分 布变 得 十 分 复 杂 。 文 分 别 空 本
水淹特 征和油藏 数值模拟 来分析剩 余油 ,
密 ( ) 究 区 砂 体 发 育 程 度 , 组 中 油 水 通 过 沉 积 微 相 平 面 展 布 、 闭 取 心 检 查 井 2研 井
Sci ce en and Tech ogy n nol I novaton i Her d al
!
:
大 庆 长垣 东 部 扶杨 油 层 剩 余 油 分 布研 究 ① 研究 报告
王 建 凯 ( 庆油 田勘探 开发 研究 院 黑龙江 大庆 1 3 1 大 7 6 2)
( ) 究 区 的 某 一 油 层 所 处 的 相 带 位 1研
3剩余油 分布 规律 分析
剩余 油 分 布 在 静 态 和 动 态 因 素 的 共 同
下 白 垩 统 泉 头 组 三 、 段 。 头 组 三 、 段 四 泉 四
大庆长垣扶余油层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研究

大庆长垣扶余油层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研究王卓卓;施立志;张永生;梁晓东【摘要】大庆长垣扶余油层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是下步增储上产的重点地区之一,针对该研究区,运用各类地质、地球化学、试油、钻井、录井及分析测试数据,结合沉积学研究与数值模拟技术分析大庆长垣扶余油层的油气成藏条件与主控因素.研究后认为,该区扶余油层的油源条件、沉积与储层条件、运移条件均较好,是成藏的主要条件,为油气的形成与富集提供了前提条件;大庆长垣扶余油层的油藏类型以复合油气藏为主,岩性与断层油气藏次之,背斜油气藏较少,复合油气藏主要发育于大庆长垣中央隆起的两翼,岩性和断层油气藏全区都有分布,背斜油气藏主要发育于大庆长垣中央隆起顶部附近;生油凹陷、储层岩性、断层是该区扶余油层成藏的主控因素;油气的成藏模式有单向供油侧向运聚模式、双向供油侧向运聚模式与上生下储垂向运聚模式3种.【期刊名称】《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45)002【总页数】7页(P291-297)【关键词】大庆长垣;扶余油层;成藏条件;成藏特征【作者】王卓卓;施立志;张永生;梁晓东【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盐湖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盐湖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盐湖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松辽盆地经过50多年的勘探,已经取得了非常丰富的勘探成果[1-4],总体进入高成熟勘探阶段。
因而,该区剩余油气资源挖潜难度日益增大,面对油田每年稳产4000×104 t石油产量的首要任务,迫切需要勘探发现新的潜能。
大庆长垣扶余油层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研究

Ab s t r a c t :F u y u o i l l a y e r o f D a q i n g C h a n g y u a n h a s a l a r g e p o t e n t i a l r e s o u r c e , i t i s o n e o f ma j o r a r e a s f o r t h e
关
键
词: 大庆 长垣 ; 扶余 油层 ; 成 藏 条件 ; 成 藏特征
文献 标 识码 : A DOI : 1 0 . 1 6 1 5 2 / j . c n k i . x d x b z r . 2 0 1 5 - 0 2 . ( ) 2 2
中 图分 类 号 : T E 1 2 2 . 1
W ANG Zh u o — z h u oI ' ,S HI L i — z h i I ' .ZHANG Yo n g . s h e n g L I ANG Xi a o d o n g
.
( 1 . ML R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S li a n e L a k e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s / I n s t i t u t e o f Mi n e r l a R e s o u r c e s , C A G S , B e i j i n g 1 0 0 0 3 7, C h i n a ; 2 .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D a q i n g O i l F i e l d C o . L t d . ,D a q i n g 1 6 3 7 1 2 , C h i n a )
大庆长垣西部地区扶余油层成藏规律及潜力预测

扶 杨 油 层 是 大 庆 长 垣 西 部 地 区 的 主 要 目的 层 之 在 各 油 田均 有 不 同程 度 的 油 气 显 示 。 但 由 于 扶 杨 油 层成 藏条 件独 特 , 油 气 聚 集 规 律 及 控 制 因素 复 杂 , 使 西部 地 区扶杨 油层 勘探 难 度大 , 储 量前 景不 朗 。 本 文在 对 扶 杨油 层 成 藏 规 律 进行 研 究 过 程 中 , 鉴 于 其 上覆 青 一 段 巨厚 泥 岩 在 全 区稳 定 发 育 , 即 充 当 了 良好 的 生 油 层 又 起 到 了 良 好 的 封 盖 作 用 , 因此 着重 从 扶余 油层 砂体 沉积 、 油 气 运移 、 聚集 等 方面进 行研 究 , 论 述 了影 响 该 套 油 层 成 藏 的 主 控 因 素 , 进 而 预测 了其储 量潜 力 区 , 为 区块 评 价 与 动 用 提 供 借 鉴 。 1 生 油 凹 陷 周 边 地 区浅 水 三 角 洲 砂 体 为 广 泛 分 布 扶 杨油 层沉 积 时期 , 松 辽盆 地地 势平 坦 , 滨 浅 湖 面 积较 小 , 来 自于北 部伊 安 、 西北 齐 齐 哈尔 、 西 部英 台和南 部 茂 兴地 区 的 曲流 河 直接 进 入 T 区 , 形 成 了
一 ,
大 面积 的浅 水 型 三 角洲 沉 积 , 以 泛 滥 平 原 和 三 角 洲 平原 发 育 、 三 角 洲 外 前 缘 和 前 三 角 洲 不 发 育 为 主 要 特 征 ¨。 受 大 面积 浅水 型 三 角洲 沉积 控 制 , 扶 余 油 层 砂 体 全 区发 育 , 预测 砂 岩 厚 度 在 1 7 ~4 4 m 之 间变 化 , 整 体 呈 现 自北 部 、 西 部 和 南 部 向 中 间砂 体 逐 渐 变 薄 ; 砂岩 多呈 条带 状展 布 , 沉积 类行 主要 为分支河 道砂 , 河 口坝 , 前 缘 席状 砂 、 漫 流砂 、 远 砂 坝 以 及 决 口 扇 沉 积。 结 合 沉积 相 展 布 特 征及 砂 岩厚 度 预测 来看 , 生 油 凹 陷 周 边 地 区扶 余 油 层 广 泛 分 布 的 浅 水 三 角 洲 砂 体 为 油 气 藏 的 形 成 提 供 了 良好 的 储 集 空 间 。 2 T 2断 裂 集 中 分 布 地 区 , 利 于 扶 余 油 层 油 气 富 集 青一 段生 油岩 中的烃 类流 体 , 沿 断 穿 扶 杨 油 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 9卷 第 4期
大庆 石油 地质 与开 发
P toe m oo y a d Oif l v l p n n Da i g er lu Ge l g n l e d De eo me ti q n i
Au ., 2 1 g 00 V0 . 9 No 4 I2 .
X A D n ,Y N igj ,Wu H i o ,LN J gy I aqn 1 a A G Qn -e i a— b I i —e ,Y N D —ig n
( . xlrt na dD vl m n eer s tt, a i i e o p n t. D qn 6 7 ,C ia 1 E poai n ee p e t sac I tu D qn Ol l C m a yLd , a i 13 o o R hni e g f d i g 1 2 hn ;
DOI 1 . 9 9 J I S 1 0 — 7 4 2 1 . 4 0 7 : 0 3 6 / . S N. 0 0 3 5 . 0 0 0 . 2
大 庆 长 垣 扶 杨 油 层 试 油 产 能 预 测 方 法
夏 丹 杨 庆 杰 吴 海波 林 景 晔 尹 大庆 ' ’
13 1 67 2;2 中 国地 质 大 学 能 源 学 院 ,北 京 . 10 8 ) 0 0 3
2 E e yF cl hns el yU i r t, e'g 10 8 , hn ) . nr aut o C i eG o g nv sy B on 0 0 3 C i g yf e o ei i a
Absr t Th u t ac : e s bmitd p o e i r s r e n o told r s r or fF y i ly ra d Ya g a h n z i ly r t r v d ol e e v sa d c n r le e ev iso u u ol a e n n d c e g iol a e e i a ta l fed o oa z r a,Xi g h a g a e n p rilweli l fGa t iia e n s ug n r a,Tad n r a a to u r a i q n lc n iln s i o g a e nd Pu a h a ae n Da i g pa a tci e i
wel r o e td o e td bu t o tc mme c a i fo d e t h fe to tmu a in te t n ,t s e h o- ls ae n ttse rt se twi u o h r ilo ll w u o t e ef c fsi l t r a me t e ttc n l o o y a d c n tu to o d t n .A o e a tmeh d fr ts r d tvt s e tbls e n t i p ri iw ft e g n o sr cin c n ii s o f r c s t o o e tp o uciiy i sa ih d i h s pa e n v e o h
a o t1×1 t Ho v r n e r lu d rt n i g a d e p o ai n de r e o h s i l y r r ey p o .Atp e — b u 0 . we e ,it g a n e sa d n n x l r t g e ft e eo l a e sa e v r o r o r s
使其达 到工业油流 ,对合理 圈定含 油面积及探井部署都 有非 常重要 的意义 。根 据试 油产能 流体 的弹性能 流动特 点 ,建立 了适合该 区的水 力压 裂后试 油产能预测方 法—— 比尔一麦 圭尔 法 ,并对 老井 进行 复查 ,认 为杏 树 岗一 高 台子地 区有 5口井重新试油可望 达到_业 油流。 T 关 键 词 :大庆长垣 ;扶杨油层 ;影 响产 能因素 ;试 油产 能预测 ;比尔一 麦圭尔法
e tt ee a an n o me ca i f w fe tmu a in te t n . Th t r2 n h r r 5 r s e tn lswih 5 bti i g c m r i loll o a rsi l t r a me t t o e ohe 01
(.大 庆 油 田有 限责 任 公 司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黑 龙 江 大 庆 1
摘 要 :大庆 长垣扶余 、杨 大城子油层在高台子 、杏树 岗 、太东及 葡萄 花地 区的局部 井 区提 交 了石 油探 明和控制
储量约 1 0 t ×1 ,但 总 体 认 识 和 勘 探 程度 仍然 较 低 。该 区 现 有 探 井 2 3 口 ,通 过 增 产 改 造 ,有 5 口井 获 工 业 油 5 2 流 。 由 于受 增 产 改 造 、试 油工 艺及 施 工 条 件 的影 响 ,还 有 2 1口井 未 试 油 或 已试 油 未 获 工 业 油 流 。建 立 一 套 试 0 油 产 能 预 测 方 法 ,针 对 目前 还 未 达 到 工 业 油 流 的 井 进 行 试 油 产 油 能 力 的 预 测 ,提 出有 潜 力 井 的 增 产 和 试 油 建 议
中图分类号:T 3 E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0 . 5 ( 0 0 )_190 0 03 4 2 1 )( ( l .6 7 4)
Fo RECAST ETH oD M oF PRoDU CI NG TEST PRo DUCTI TY VI oF
F ANG L L UY OI AYE N RSI DAQI NG L P ACAN I I T CL 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