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门诊条款解析

合集下载

三级医院评审细则各科室任务详细分解

三级医院评审细则各科室任务详细分解

三级医院评审细则各科室任务详细分解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各级医院对自身的管理和评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三级医院的评审细则,需要对各个科室的任务进行详细的分解和说明。

本文将从三级医院评审细则的角度,对各科室任务进行具体分析。

一、内科部分1. 内科门诊任务内科门诊作为医院最基础的科室之一,其任务主要包括完成患者的初步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调整。

科室需要确保与患者的沟通顺畅,提供高质量的诊疗服务。

2. 内科病房任务内科病房负责收治患者并提供长期治疗和护理服务。

该科室任务包括负责患者病情的观察、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监测病情变化、提供全面的护理辅助等。

同时,要确保病房环境的清洁与安全。

二、外科部分1. 外科门诊任务外科门诊是负责进行手术治疗的科室,其任务主要包括初步评估患者手术的适应症,制定手术方案,并向患者解释手术的风险与效果。

科室需要确保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充分,手术操作过程的安全与专业。

2. 外科病房任务外科病房是负责术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的科室,其任务包括监测术后患者的病情、操作创面的护理、病人营养调理和康复训练等。

同时,还需要与其他相关科室紧密合作,确保患者的安全与恢复。

三、妇产科部分1. 产科任务产科作为妇产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主要包括产妇的产前评估、产程监测与辅助、顺产与剖宫产手术等。

科室需要确保高质量的分娩过程,并提供适时的新生儿护理。

2. 妇科任务妇科任务主要包括妇科门诊与妇科手术,其中门诊负责进行妇科疾病的初步诊断与治疗,手术负责进行各类妇科手术。

科室要确保门诊服务的周到与细致,手术操作的安全与规范。

四、儿科部分1. 儿科门诊任务儿科门诊是负责儿童疾病的诊疗与治疗的科室,其任务主要包括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疫苗接种等。

科室需要与患儿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2. 儿科病房任务儿科病房负责收治住院儿童,提供专业化的护理与治疗服务。

科室的任务包括确保儿童安全与恢复、观察病情变化、与家属做好沟通等。

浙江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办法(试行)的通知

浙江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办法(试行)的通知

浙江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卫生厅•【公布日期】2013.11.25•【字号】浙卫发[2013]274号•【施行日期】2013.11.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浙江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办法(试行)的通知(浙卫发[2013]274号)各市、县(市、区)卫生局:为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涵建设,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根据我厅《2013年全省基层卫生工作要点》精神,自2013年起,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工作。

现将《浙江省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浙江省卫生厅2013年11月25日浙江省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办法(试行)一、评审目的意义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乡镇卫生院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实行乡镇卫生院评审制度。

通过开展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促进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就医环境,规范执业行为,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综合服务功能,提高群众满意度。

二、评审原则(一)按照“以评促建、以建促评、评建结合、规范发展”的原则。

(二)将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工作与推进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紧密结合,与满足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相结合,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三)将周期性评审和不定期重点评价有机结合,促进评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三、评审范围和周期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执业的乡镇卫生院均可参加评审。

第一周期从2013年开始,3年一个周期。

医务人员少于10名的乡镇卫生院暂不参加评审。

四、评审标准《浙江省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标准(试行)》(详见附件2)主要依据《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试行)》、《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3版)》等文件制定。

医院等级评审一票否决条款

医院等级评审一票否决条款

医院等级评审一票否决条款
1、出卖、转让或出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外包、出租科室,违规开展合作项目;
2、未按时完成《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校验;
3、使用2名以上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4、未经技术准入擅自开展相关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
5、医院编制床位数和实际开放床位数达到卫生部规定二级医院床位数标准;
6、医院内部发生重大安全事件造成恶劣影响;
7、发生重大医疗安全事故不按规定上报,故意瞒报;
8、严重违反国家财务规定,发生违纪、违法事件,造成恶劣影响;
9、帮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少于2家;
10、无故不接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灾害事故紧急救治任务;
11、未按规定上报医院数据、资料。

12、医院评审资料及评审过程中发现弄虚作假行为。

备注:被一票否决的医疗机构,整改3个月后可重新提交评审申请。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涉及职能部门监管 分析 评价的条款汇总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涉及职能部门监管 分析 评价的条款汇总

【B】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 措施
护理部
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重
53
3.1.4.1
点是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科(室),手术 【B】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 室、急诊室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语言交 措施
护理部
流障碍的患者等。
54 3.2.1.1 按规定开具完整的医嘱或处方。
23
2.2.3.1
根据门诊就诊患者流量调配医疗资源,做好 门诊和辅助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
【A】有门诊就诊情况分析评价,持续改进门诊工作。
24
2.2.3.2
有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提高 快速反应能力。
【A】有应急事件分析评价,持续改进应急管理。
25
2.2.4.1
有制度与流程支持开展多学科综合门诊,并 取得成效。
门诊部
节假日门诊。
27
建立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 2.3.2.2★ 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
衰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B】有重点病种急诊抢救登记、总结、分析、反馈及持续改进措 施。
医务科
28
2.3.3.1
根据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预案,制定 大规模抢救工作流程,保障绿色通道畅通。
【B】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 措施
医务科
31
2.4.2.2
为患者提供办理入院、出院手续个性化服务 【B】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
和帮助。
措施
财务科、护理部
32
2.4.3.1
加强转诊、转科患者的交接,及时传递患者 【B】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 病历与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 措施

甘肃省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标准

甘肃省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标准

甘肃省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标准
甘肃省卫生厅
二0一O年六月
甘肃省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标准
说明
一、全省乡镇卫生院评审分为一级甲、乙、丙三等。

二、否决条件:此部分共有9项指标,被评审卫生院有一项不达标,取消当年评审资格。

三、为便于评审,实行1000 分制考评,其中:基本要求(110 分),公共卫生(450 分),基本医疗(320 分),保障措施(120 分)。

四、根据评审,考评在850 分以上(含850 分)的可评为一级甲等卫生院,小于850 分大于700 分(含700分)可评为一级乙等卫生院,小于700分大于600分(含600分)的可评为一级丙等卫生院,小于600分的乡镇卫生院,不能评为等级卫生院。

五、评审时,按标准要求扣分,所有项目以本项分值为底线,扣完为止,不倒扣分。

六、评审工作四年为一个周期,评审标准由省卫生厅负责解释。

评审标准目录
第一部分否决条件 (1)
第二部分评审标准 (3)
第三部分评审参考标准 (15)
第一部分否决条件
第二部分评审标准
第三部分评审参考说明
二、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标准以甘机编办发〔2008〕55号文件为准。

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级评审标准解读及实施策略(整合版)_图文

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级评审标准解读及实施策略(整合版)_图文

应用PDCA的循环的理论评价结果
促进医院持续改进的进程
二、等级评审标准
(一)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评价标准解读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评价标 准解读
第一章 功能任务和资源配置 第二章 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第三章 业务管理 第四章 综合管理
(一)乡镇/社区服务能力评价标准解读
前置条件
检查项目
2. 制订迎评工作目标
制订工作计划,明确时间结点 分解工作任务,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 逐条对照,自查整改,不留盲点 组织自我评审(试评审),促进迎评工作
3. 加强各类培训,提高知晓度
将应知应会要求编纂成各种小手册或卡片, 人手一份 加强“三基”培训,明确重点人员、重点科 室(部门)、重点项目内容 组织模拟考试,提高适应能力
任务与经费补偿 (无)
第四章 综合管理
4.1 党建管理 4.1.1 党的组织建设 4.1.2 党风廉政建设
4.2 人员管理 4.2.1 绩效考核制度 4.2.2 人才队伍建设
4.3 财务管理 4.3.1 财务管理
4.4 后勤管理 后勤服务管理
4.4.1 后勤安全保障 4.5 信息管理
4.5.1 信息系统建设 4.5.2 信息安全
※ 人员访谈法
• 与病人的访谈重点了解: 护理服务到不到位? 基础护理、护理工作和操作技术是不是护士完成? 护士是不是能经常巡视病房? 有事需求能否得到护士的帮助等?
四、迎接评审的应对策略
1. 建立迎评组织体系
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工作网路 层层动员、通报进程、强化要求 建立工作小组例会制度,推进迎评工作 院科二级管理,实行责任制 对照标准进行自评,查找薄弱环节和问题
第三章 业务管理

二甲等级评审医务科相关条款

二甲等级评审医务科相关条款
C2 医务处制定单病种质量指标及实施方案、文件
C3 各科的诊疗指南、操作规范汇编;医疗、病案、 护理、院感、药事、输血、伦理各委员会制定的质 量控制方案
3.医院有诊疗指南、操作规范以及相关 质量管理方案。
【B】符合“C”,并 有专门部门和人员对诊疗规范、临床路 径和单病种管理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分 析,及时反馈,改进。
1.支援基层医院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 制管理,有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C2 医院对口支援医院文件、员工职称晋升下派要求 的文件、年度下派单位、人员名单
2.有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基层医院支援 C3 医院对口支援情况总结 协调工作。
3.针对受援医院的需求,制订重点扶持 计划并组织实施,选择 2~3 个重点,实 C4 医院有对口支援人员晋升考评资料 施系统的技术指导、人才培养及管理帮
C5 医院应急响应办法
4.根据卫生行政部门指令承担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防控工作。
5.有完备的应急响应机制。
【B】符合“C”,并 1.有主管职能部门负责应急管理工作,
B1 明确医务处、护理部、院感办、药学部、总务科 等部门在承担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和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防控工作中的任务分工(有规定)、访谈上述相 关部门人员对各类预案以及应急响应办法的知晓情 况 B2 同 C3、4
文档下载后可复制编辑
扶。
精品文档
4.参与支援基层医院服务纳入各级人员 晋升考评内容。
【B】符合“C”,并
1. 职 能 部 门 加 强 对 口 支 援 工 作 监 督 管 理。 2.定期对受援情况进行实地检查总结, 提高帮扶效果。
Bl 医院对口支援督导检查记录,总结及改进记录
【A】符合“B”,并
通过三年对口帮扶,受援基层医院重点 科室能力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宁波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宁波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星级全

宁波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宁波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星级全

宁波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宁波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星级全科门诊建设标准(试行)2014年版等的通知【法规类别】卫生机构与人员【发文字号】甬卫发[2014]52号【发布部门】宁波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宁波市卫生局)【发布日期】2014.05.07【实施日期】2014.05.0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宁波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宁波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星级全科门诊建设标准(试行)2014年版等的通知(甬卫发〔2014〕52号)各县(市)区卫生局(文卫局、社管局):现将《宁波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星级全科门诊建设标准(试行)2014年版》、《宁波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星级中医药门诊(馆)建设标准(试行)2014年版》、《宁波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星级健康管理中心建设标准(试行)2014年版》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宁波市卫生局2014年5月7日宁波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星级全科门诊建设标准(试行)2014年版一、前置条件(一)三星级全科门诊前置条件1.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中必须注明有全科医疗科;有相对独立的全科诊疗区域和候诊区域,开设全科诊室1间以上,实行一人一诊室,每间使用面积≥10㎡。

2.至少配备2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执业医师或2名取得省级及以上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或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临床类别执业医师。

3.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诊疗服务,诊疗信息与健康档案实现信息共享,全科医生工作站能实现中心(卫生院)内部和上级医疗机构诊间实时预约挂号。

4.开展慢性病诊间随访,诊间随访率不低于10%;诊间健康档案实时利用率不少于50%。

5.在全科医生工作站上开展社区契约式家庭医生制签约、服务和管理工作。

(二)四星级全科门诊前置条件1.符合“三星级全科门诊”前置条件;且该单位(卫生院)为宁波市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3 落实首诊负责制,与上级医疗机构建立 转接服务制度。
2.3.3.1 落实首诊责任制,为患者提供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的绿色通道。(★)
• • • • • •
【C】 1.有首诊负责制度,医务人员能熟知并执行。 2.患者有完整的符合规范的急诊病历,记录诊疗全过程。 【B】符合“C”,并 1.有与上级医疗机构建立的诊疗转接服务机制。 2.有完善的患者转送病情与资料交接制定并执行,保障患 者得到连贯医疗服务。 • 【A】符合“B”,并 • 转接诊资料完整,能对患者来源、去向及诊疗全过程进行 追溯,开展质量评价。
• 【C 】 • 1.有专门机构(部门)或专人负责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工作 。 • 2.有基本医疗保障管理相关制度和相应保障措施。 • 3.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相关信息、快捷的基本医疗保障预付 服务。 • 4.相关人员熟悉并遵循上述制度。 • 【B】符合“C”,并 • 1.具备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实施“先诊疗后结算”等措施 ,方便患者就医。 • 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 改进措施。
• 【C】 • 1.有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的相关制度并得到落实。 • 2.医务人员尊重患者的知情选择权利,对患者进行病情、 诊断、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告知的同时,能提供不同的诊 疗方案。 • 3.医务人员熟知并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 • 【B】符合“C”,并 • 患者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对医务人员的告知情况能充分 理解并在病历中体现。 • 【A】符合“B”,并 •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持续改进有成效。
2.3.2.1 C
2.3.3.1 ★ C-B-A
2.3.3.2 C-B
2.3.4.1 C
2.3.5.1 C-B-A
2.3.1 完善患者入院、出院、转科服务管理工 作制度和标准,改进服务流程,方便患者。
2.3.1.1 完善患者入院、出院、转科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和标准,改进服务流程,方便患者 。
• • • • • • • •
2.1.2 落实便民措施,减少就医等待,提供 咨询服务,帮助患者有效就诊,改善患者就 医体验。
2.1.2.1 落实便民措施,减少就医等待,提供咨询服务,帮助患者有效就诊,改 善患者就医体验。
• 【C】 • 1.门诊有导诊、分诊、护送服务、轮椅、担架车,显著位 置设置电子屏、滚动显示字幕等各种便民措施。 • 2.有缩短患者等候时间的措施。 • 3.有咨询服务,帮助患者有效就诊。 • 【B】符合“C”,并 • 1.有减少就医环节的信息支持系统。 • 2.医务人员完成本岗位诊疗工作后能主动指导患者进入下 一诊疗环节。 • 【A】符合“B”,并 • 1.开展满意度调查,不断完善门诊服务。 • 2.门诊满意度调查结果每月公示并兑现奖罚。
2.4.2 公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严格医疗服 务收费管理,执行目录外用药和自费诊疗项 目告知认可制度,方便患者就医。
2.4.2.1 公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严格医疗服务收费管理,执行目录外用药和自 费诊疗项目告知认可制度,方便患者就医。
• 【C】 • 1.公开、公示基本医疗保障服务收费标准、医疗 保险支付项目和支付标准。 • 2.有基本医疗保障服务范围外的诊疗项目事先征 得参保患者知情同意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 3.有告知制度并落实到位,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相 关制度的咨询服务、向患者介绍基本医疗保障支 付项目供患者选择,优先推荐基本医疗、基本药 物和适宜技术。
2.3.5 加强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随访管理,提 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出院后医疗、护理及 康复措施的知晓度。
2.3.5.1 加强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随访管理,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出院后医 疗、护理及康复措施的知晓度。
• • • • • • • • • •
【C】 1.有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相关制度并落实。 2.有出院患者随访相关制度并落实。 3.患者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能知晓和理解出院后医疗、 护理和康复措施。 【B】符合“C”,并 1.对出院病人随访(电话或信函)有数量要求,并进行详 细登记。 2.开展多种形式的随访,不断提高随访率。 【A】符合“B”,并 1.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 改进措施。 2.持续改进健康教育和随访管理有成效。
评审重点
• • • • 跟踪门诊就诊流程,体验门诊便民服务 医务人员出诊及时性,出诊服务的持续改进 门诊与辅助科室之间的协调机制 4个核心条款的达标情况
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管理
2.3 住院、转诊、转科 服务流程管理
2. 3.1
2.3.2
2.3.3
2.3.4
2.3.5
2.3.1.1 C-B-A
• •
【C】 1.执行入院、出院、转科、转院制度,并有相应的服务流程。 2.有部门间协调机制,并有专人负责。 3.能为患者入院、出院、转科、转院提供指导和各种便民措施。 4.有科室无空床或医疗设施有限时的处理制度与流程,并告知患者原 因和处理方案。 5.对转科病人必须有医或护士护送并进行交接,有护送交接记录。 【B】符合“C”,并 有对员工进行服务流程培训的相关制度并执行,当服务流程变更时对 相关人员进行再培训。 【A】符合“B”,并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持 续改进服务流程有成效。
2.3.3.2 为上级医疗机构恢复期患者入院进行康复治疗提供便利条件。
• 【C】 • 1.有上级医疗机构转入患者的承接负责制度,医 务人员能熟知并执行。 • 2.承接患者有完善的病情与资料交接,严格执行 上级医疗机构为患者制定的康复方案。 • 【B】符合“C”,并 • 有完整的登记资料,能够对患者的来源、去向以 及诊疗全过程进行追溯,开展质量评价。
第二章 共六节
2.3 (2.3.3.1★) 住院、转诊 转科服务 流程管理
2.1 门诊流程 管理
2.4 基本医疗 保障服务 管理
2.5 (2.5.1.1 ★) 2.6 (2.6.1.1 ★) 保障患者 投诉管理 的合法权益
2.7 (2.7.1.1 ★) 就诊环境 管理
门诊流程管理
2.1 门诊流程管理
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 门诊条款解析
1
等级医院门诊评审的意义
是医院根据等级评审标准,开展自我评价,持续 改进门诊工作,并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规划 级别门诊的功能任务达成情况进行评价的过程。
评审遵循PDCA原则
A
(Act效果)
P
(Plan计划)
C
(Check检查)
D
(Do执行)
门诊评审相关条款:第二章 全科(基本)医疗服务
2.1.4 根据门诊就诊患者流量调配医疗资源, 做好门诊和辅助科室之间协调配合,有改善 门诊服务、方便患者就医的绩效考评和分配 政策。
2.1.4.1 根据门诊就诊患者流量调配医疗资源,做好门诊和辅助科室之间的协调 配合。
• • • • • • • • •
【C】 1.有门诊流量实时监测措施。 2.有医疗资源调配方案。 3.有门诊与辅助科室之间的协调机制。 【B】符合“C”,并 1.门诊满足患者就诊需要,无因院方原因出现退号现象。 2.普通医技检查能满足门诊需要,当日完成检查和报告。 【A】符合“B”,并 有门诊就诊情况分析评价,持续改进门诊工作。
2.1.1.1 优化门诊布局结构,完善门诊管理制度,执行门诊诊断、治疗常规和操 作规程,配齐常用门诊药品、器材,门诊诊疗及时、有效。 • 【C】 • 1.门诊布局科学、合理,流程有序、连贯、便捷,门诊标识要清楚, 有导诊知识线路图。 • 2.有门诊管理制度并落实。 • 3.门诊要执行门诊诊断、治疗常规和操作规程。 • 4.门诊配齐常用门诊药品、器材 • 【B】符合“C”,并 • 1.针对门诊重点区域和高峰时段有措施保障门诊诊疗的秩序和连贯性 。 • 2.有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的相关制度与程序。 • 【A】符合“B”,并 • 门诊管理工作有分析评价,持续改进门诊工作
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2.5 保障患者的 合法权益
2. 5.1
2.5.2
2.5.3
2.5.4
2. 5.1.1 ★ C-B-A
2. 5.2.1 C
2. 5.3.1 C-B-A
2. 5.4.1 C
2.5.1 有相关制度保障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 解疾病诊疗情况的权利。
2.5.1.1 患者及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对病情、诊断、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等具 有知情选择的权利。乡镇卫生院有相关制度保证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 。(★)
2.3.2 在国家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内和主管 部门组织下,建立、健全与上级医院的转、 接诊制度并保持有效运转。
2.3.2.1 在国家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内和主管部门组织下,建立与健全双向转 诊制度。
• 【C】 • 1.在职能部门组织下,建立健全双向转诊制度与 流程。 • 2.相关人员知晓双向转诊制度与流程。 • 3.实施双向转诊服务,有监管、评价、改善实施 双向转诊的措施。 • 4.获得双向转诊的患者例数,近三年呈上升势态 。
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管理
2.4 基本医疗保障 服务管理
2. 4.1
2.4.2
2. 4.1.1 C-B
2. 4.2.1 C
2.4.1 有各类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的管理制度和 相应保障措施,基本医疗保障支付项目公开 、公平,保障各类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参加人 员的权益。
2.4.1.1 有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和相应保障措施,保障各类参加基本医疗保障 人员的权益,强化参保患者知情同意。
2.1.4.2 根据门诊就诊患者流量调配医疗资源,有改善门诊服务、方便患者就医 的绩效考评和分配政策。
• • • • • •
【C】 1.根据门诊就诊患者流量调配医疗资源的机制。 2.重点是人力资源应急调配的制度与程序。 【B】符合“C”,并 1.有改善门诊服务、方便患者就医的措施。 2.有措施使门诊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2.1.3 公开出诊信息,保障医务人员按时出诊 ,遇有医务人员出诊时间变更应提前告知患 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