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样本的采集
检验标本的采集

检验标本的采集检验标本的采集⼀、标本的正确采集标本采集必须符合2个条件,即必须满⾜检测结果正确性的各项要求和检测结果必须能真实地反映检验对象当前病情,避免⼲扰因素的存在。
⼆、标本的贮存标本采集后尽快送⾄实验室,若不能及时送检,已采集的标本要按检验规定的贮存条件,如室温、冰浴、温浴或防腐贮存,将标本直⽴置于稳定、⼲燥、避光、密闭的环境中,避免振摇,以免标本遗洒或溶⾎影响检测结果。
三、标本的运送必须保证运送后标本所分析的结果与刚采集标本后分析的结果⼀致。
四、标本的签收临床⼯作⼈员从⼝才采集标本并将标本从临床运送到实验室及实验室⼈员接收临床标本,均应按标准化要求进⾏,做到认真核对,包括标本来源、标本属性、检查项⽬、标本采集和运送是否合乎要求等,标本送出⼈员和标本接收⼈员都要做认真的记录并签字存档。
五、标本的处理1、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应及时正确地予以处理,否则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如果取⾎后未尽快转送或分离⾎清、⾎浆,⾎清与⾎块簪时间接触可发⽣变化。
3、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处理应注意事项:(1)、时间: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应尽快予以分类和离⼼。
①、促凝标本应尽早处理,可在采⾎5-15分钟后离⼼;②抗凝标本可采⾎后⽴即离⼼;③⾮抗凝(⽆促凝)标本采⾎30-60分钟后离⼼;④抗凝全⾎标本(全⾎细胞分析、ESR等)不需要离⼼。
(2)、温度:⼀般标本为室温(最好是22-25℃)放置;冷藏标本(对温度依赖性分析物)应保持在2-8℃直到温度控制离⼼。
(3)、采⾎管放置:应管⼝(盖管塞)向上,保持垂直⽴位放置。
(4)、采⾎管必须封⼝:管塞移去后会使⾎PH改变,影响检测结果,封⼝可以减少污染、蒸发、喷洒和溢出等。
六、分析前的可变因素1、⽣物因素:可引起所检测物质在体内的变化,此种变化与检测⽅法⽆关,分为可变的和固定的⽣物因素。
2、⼲扰因素:在收集和分析标本过程中,⼲扰因素常导致分析结果与被测物真实浓度不符。
七、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遵照医嘱采集各种标本均应按医嘱执⾏。
检验科样本采集规章制度

检验科样本采集规章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检验科样本采集过程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保障患者安全和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我院检验科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师、护士和实验室技术人员。
三、采集前准备1. 在进行样本采集前,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确认患者身份、了解样本采集的目的和方法,确保有足够的采集工具和试剂,并检查这些工具和试剂的有效期和完好程度。
2. 操作人员必须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帽子、口罩、手套和无菌衣物。
四、样本采集方法1. 血液样本采集a. 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对于成人通常选择肘静脉或手背静脉,儿童和老年人可选用手腕静脉或足背静脉。
b. 清洁皮肤,用无菌酒精棉球消毒采血部位,确保干燥。
c. 选择适当的采血针头,插入静脉后采血,采血过程中应稳定,避免向管道内引入空气。
d. 按照需要采集的样本量进行抽取,使用适当的管子或容器进行采集。
e. 采集完毕后,轻轻拔出针头,用棉球按压及时止血,并进行局部消毒。
2. 尿液样本采集a. 告知患者正确的尿液采集方法,包括洗手、清洁外阴部等步骤。
b. 准备干净的尿样容器,容器上应有患者个人信息的标签。
c. 患者在采集尿液前应进行外阴部清洁,并将首尿排空。
d. 用适当的方法收集中段尿样或特定时间尿样,避免污染。
e. 采集完毕后,紧闭容器盖子,确保不漏尿液,尽快送到实验室检测。
3. 其他样本采集按照相应的检测项目的要求和操作规范进行样本采集,包括但不限于痰液、血液培养、组织活检等。
五、样本标签和记录1. 在采集样本之前,必须正确填写标本接收登记簿,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样本类型和采集时间等。
2. 对于不同类型的样本,标本容器上必须贴上正确的标签,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样本类型和采集时间等信息。
3. 每个样本都必须有确切的标识和唯一的标本号码,以确保样本的追踪和准确性。
六、样本保存和运输1. 样本采集完毕后,应根据不同样本的要求,进行适当的保存,以防止样本变质或污染。
检验科样本采集保存和运输规定

检验科样本采集保存和运输规定一、背景介绍在医疗检验中,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运输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针对检验科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运输进行规范,以确保样本的质量和可追溯性。
二、样本采集1. 采集前准备(1)合理安排采集时间,避免患者饮食或用药对样本产生干扰;(2)确保采集器械的洁净,消毒器械;(3)检查采集器械是否完好,避免损坏导致样本污染或无法采集。
2. 采集操作(1)向患者详细说明采集过程,解答其疑问和担忧;(2)采用无菌技术进行血液或体液样本的采集,注意遵循标本稳定性和抗凝剂的要求;(3)遵循标本采集顺序的原则,避免交叉污染;(4)按照要求采集足够的样本量,以确保后续检验的需要。
三、样本保存1. 样本分类(1)按照不同类型的样本,如血清、尿液、唾液等进行分类;(2)对于不同样本类型,采用适当的保存方式和温度,以维持样本的稳定性。
2. 储存条件(1)避免样本受到阳光直射,存放在干燥、阴凉且温度稳定的环境中;(2)在保存样本时,确保密封性,避免样本受到雾气、湿气或灰尘的污染;(3)对于特殊的储存条件要求,如低温保存或深冷保存,遵循相应的要求和操作规范。
四、样本运输1. 包装要求(1)在运输过程中,采用合适的包装材料,保护样本免受外界冲击或温度变化的影响;(2)对于易碎或液体样本,采用特殊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以避免破损或泄漏。
2. 运输环境(1)确保样本在运输过程中处于合适的环境条件,避免样本受到严重震荡或温度波动;(2)对于特殊要求的样本,如冷冻样本,采用冷链运输方式,保证低温环境的稳定性。
3. 文件记录(1)对每一次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运输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时间、地点、操作人员等信息;(2)建立样本追踪系统,确保样本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五、样本处理1. 检验前准备(1)按照标本要求进行预处理,如离心、分装等操作;(2)确保操作人员在处理样本时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和要求。
2. 样本分发(1)对于检验科内部的样本分发,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对于外部转运的样本,遵循相关规定,确保样本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检验标本采集图文

检验标本采集图文一、前言检验标本采集是临床检验工作的重要环节,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步骤之一。
正确的采集标本可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也能减少病人的痛苦和不适感。
本文旨在介绍常见标本的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一些常见的错误和如何避免这些错误。
二、血液标本采集1.血液采集器材采血时需要的器材有:种类不同的针头、带有不同颜色的管子、绷带、消毒液、消毒棉球、手套、血压计、检验单等。
2.采血步骤1.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戴上手套;2.选择适当大小的血管,用酒精消毒,让病人用力握拳,并在上臂或前臂上套上绷带,以增加血管充盈度; 3.穿刺时要快速、准确、稳定; 4.插入后,让血液自然流入; 5.采完后拔出针头,给病人轻轻按压穿刺部位,消毒棉球盖住穿刺部位,避免渗血; 6.将血液标本倒入带有不同颜色的管子中,将管子打上标签,将检验单一同放入袋中。
3.常见错误•旋转管子时过慢或者过快,都会导致凝血时间延长。
•抽血时插针过深,或者是针头与针管脱离不紧,容易导致血漏、瘀块和血栓形成。
•刺破并血肿,后处理不当会导致肿块的发生。
三、尿液标本采集1.尿液采集器材采集尿标本需要的器材有:尿杯、盖子、尿液收集器、消毒液、消毒棉球、标签等。
2.采尿步骤1.与患者说明采集尿液的目的,告知如何进行采尿;2.让患者浴净或者用温水清洗外阴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以避免杂质或者污染; 3.让患者用手将外阴分开,将净尿杯对准外阴,尽量避免碰触到外阴部; 4.当膀胱充盈时,用尿液收集器接住尿液,并盖好盖子; 5.用消毒棉球清洁下巴或大腿内侧等处; 6.在尿液杯或者尿液收集器上打上标签,并填证明上的各项内容。
3.常见错误•收集的尿标本量少,特别是第一泌尿,低于规定标准容量,可能导致检验结果偏低或者无法检查。
•收集到的尿标本混杂有细菌、皮肤污染、阴道分泌物等,可导致检验结果异常误差增大。
•使用尿桶或尿瓶来收集尿液时,需要及时将尿液装入尿杯中,避免长时间存放与空气接触。
检验样本的采集课件

血液采集仪器
采血针
用于刺破皮肤,采集静脉 血液。
真空采血管
用于收集血液样本,可避 免样本与空气接触,保持 样本质量。
止血带
用于在采血部位上方扎紧, 使静脉更加充盈,便于采血。
尿液采集仪器
尿液收集杯
用于收集尿液样本。
尿液试纸
用于检测尿液中的化学成分。
尿液分析仪
用于自动分析尿液样本中的成分。
粪便采集仪器
组织样本采集案例
总结词
组织样本采集用于病理学诊断和肿瘤基因检测等,采集过程 需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样本质量和安全性。
详细描述
组织样本采集通常通过手术或穿刺完成,采集后的组织需尽 快固定、保存,以便后续的病理学检查和基因检测。采集过 程中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样本质量和安全性。
感谢您的观看
采集。
02
检验样本采集的方法
血液样本采集
01
02
03
04
静脉采血
从肘静脉或手背静脉采集血液 样本,通常用于生化、免疫等
检测。
动脉采血
从动脉采集血液样本,通常用 于血气分析等特殊检测。
末梢采血
从手指或耳垂采集少量血液样 本,通常用于快速血糖等简单
检测。
血培养
采集一定量的血液样本用于培 养和检测病原体。
04
环境准备
确保采集环境清洁、安全,避免 交叉污染。
采集过程
核对信息
核对受检者的身份信息,确保采集的样本与 检验目的相符。
采集方法
根据检验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 如静脉采血、尿液采集等。
采集量控制
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控制采集的样本量, 避免过多或过少。
注意事项
检验科实验室样本采集要点

检验科实验室样本采集要点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样本采集在疾病检测、研究以及医学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检验科实验室样本采集的要点进行探讨,以确保采集到的样本的质量和准确性。
一、概述样本采集是指从人体中获取生物体组织、血液、尿液、痰、组织切片等,以便后续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分析。
正确的样本采集是实验室准确诊断的前提,也是科研成果可靠性的保证。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类常见样本的采集要点。
二、血液样本采集1. 采集工具:使用一次性无菌采集器具,如针头、针管、血容器等,确保采集无菌无感染。
2. 采集方法:选择适当的静脉采血部位,清洁皮肤,注意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在穿刺前确认患者身份,使用适当的穿刺角度和深度,避免血管穿透。
3. 采集数量:根据实验需求确定采集的血量,避免采集过多或过少的影响结果准确性。
三、尿液样本采集1. 采集容器:使用干净、无菌的尿液采集容器,确保采集的尿液不被污染。
2. 采集时间:根据实验需求,确定采集的尿液时间,如随机尿液、晨尿等。
3. 采集顺序:要求患者事先正确清洁双手,拿取采集容器并正确采集尿液,在采集过程中避免尿液被污染。
4. 采集量:根据实验需求,确定采集的尿液量,避免过多或过少的影响实验结果。
四、痰液样本采集1. 采集容器:选择干净、无菌的痰杯进行采集,确保采集的痰液无任何污染。
2. 采集时间:根据实验需求确定采集的时间,如早晨、随即等。
3. 采集顺序:患者在采集前需咳嗽几次,使痰液充分从呼吸道排出。
然后,深呼吸后停下呼吸,将痰液吐入无菌痰杯中。
4. 痰液颜色:需要留意痰液的颜色和质地,对痰液进行相关的记录。
五、组织切片样本采集1. 采集部位:根据实验需求确认采集的组织部位,确保采集的组织与实验所需相符。
2. 采集工具:使用无菌的手术刀片等工具进行组织样本的采集,避免样本污染。
3. 保鲜方法:采集后的组织样本应尽快放入合适的保存液中,避免组织变性和流失。
检验科常用检验样本采集样本一览表

检验科常用检验样本采集样本一览表以下是检验科常用的检验样本和采集方法的一览表:
1. 血液样本
- 采集方法:皮下静脉穿刺,或者采用针头采血器
- 适用于血常规检验、生化检验、免疫学检验等项目
2. 尿液样本
- 采集方法:由患者本人使用尿杯采集中段尿
- 适用于尿常规检验、尿蛋白定量检测等项目
3. 粪便样本
- 采集方法:由患者本人在干燥、清洁的中收集新鲜的粪便样本
- 适用于寄生虫检测、血液潜血、糖蛋白标记物等项目
4. 喉拭子样本
- 采集方法:使用纱球棉签沾湿,沿着喉咙后壁刮擦
- 适用于细菌培养、草莓酮体检测等项目
5. 痰液样本
- 采集方法:由患者本人在干燥、清洁的中收集新鲜的痰液样本
- 适用于痰常规检验、酸性酶测定等项目
6. 食物样本
- 采集方法:收集患者在就餐前后所摄入的食物样本,妥善保存
- 适用于食物过敏原检测、食物营养成分分析等项目
请按照采集方法正确采集样本,并注意妥善保存样本的质量和完整性。
在采集样本时,务必注意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以确保样本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同时,采集样本后要及时送至相应的实验室进行检验。
以上是检验科常用的检验样本采集一览表,供参考。
如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指导,请与检验科人员联系。
检验科样本采集与保存技巧

检验科样本采集与保存技巧在临床医学中,准确采集和保存样本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检验科样本采集与保存的一些技巧,以确保样本的质量和可靠性。
一、血液样本采集与保存技巧血液样本是最常见的临床检验样本之一,以下是血液样本采集和保存的一些技巧:1. 选择适当的采集部位:一般情况下,采集静脉血液时优先选择三肘静脉。
如果无法采集到足够的血液量,可以考虑采集掌骨动脉或其他合适部位的血液。
2.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在采集血液样本前,必须严格按照消毒和无菌操作规范进行准备。
这包括正确使用消毒剂、穿戴手套、清洁采集部位等。
3. 采用合适的采血针和容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采集需求,选择合适的采血针和采血容器。
注意,不同类型的试管可能需要在采集后进行不同的处理,比如某些样本需要使用抗凝剂。
4. 注意采集顺序:在进行多种血液检验时,有些项目可能会受到前一项采血的影响。
为了准确结果,应根据具体要求确定采集的顺序。
5. 保存血液样本的温度:不同检验项目需要不同的保存温度。
一般来说,常规血液检验样本可以在2-8摄氏度保存一段时间,而某些特殊项目的样本则需要低温保存。
二、尿液样本采集与保存技巧尿液样本是常用的临床检验样本之一,以下是尿液样本采集和保存的一些技巧:1. 根据采集要求选择合适的容器:一般情况下,尿液样本采集需要使用带有螺口盖的容器,以确保尿液的密封和保存质量。
2. 适当收集尿液:为了获得准确的结果,应将尿液样本从中段尿中采集。
在采集前,应先进行外阴部的清洁,以避免细菌的污染。
3. 注意保存尿液样本的温度:一般来说,尿液样本应在室温下保存,并在一定的时间内送达检验科进行检测,以避免细菌的繁殖和结果的偏移。
4. 标注尿液样本相关信息:在尿液样本容器上,务必清晰标注患者的姓名、标本采集时间和采集者的签名,以便于识别、追溯和记录。
三、其他常见样本采集与保存技巧除了血液和尿液样本外,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样本采集和保存技巧:1. 粪便样本:粪便样本采集时,应避免与尿液等其他物质混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及骨髓
血培养检测指征:
发热(≥38℃)或低体温(≤36℃);寒战; 白细胞增多,特别有“核左移”时 粒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皮肤黏膜出血;昏迷和多器官衰竭等
血液及骨髓
1.采血时间
抗生素使用前采集;若已用药,应在下次用药前采集 细菌进入血流约1小时出现寒战、高热,尽可能在寒战、高热前,或寒战、高热 时立即采集。发热被抑制后,随时间延迟,检出率下降
特殊样本——血气分析
3.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卧床5分钟 治疗过程中采血要特别注意病人所处的状态
肝素抗凝,冻干肝素优于液体肝素
注意防止血标本与空气接触 标本放置时间:按要求,采取的血标本应在30分钟内检测完毕,
如30分钟后不能检测,应将标本置于冰水中保存,最多不超过2小 时,在30分钟到2小时之间,血PO2值是个怀疑值,仅供参考
轻颠倒混匀防凝固;污染率应小于3%
血培养前10位病原菌
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艾希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肺炎克雷伯菌 肠球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 肺炎链球菌 白色念珠菌 草绿色链球菌 阴沟肠杆菌 正确(%) 87.2 99.3 12.4 100.0 69.9 96.4 100.0 90.0 38.0 100.0 污染(%) 6.4 0.0 81.9 0.0 16.1 1.8 0.0 0.0 49.3 0.0 不确定(%) 6.4 0.7 5.8 0.0 14.0 1.8 0.0 10.0 12.7 0.0
尿液标本的采集
晨尿或随机尿
清洁、专用容器,
避免经血、白带、精液、粪便等污染
2h内送检
24h尿 中段尿
24h尿留取方法
清晨8时排尿弃去;8时后的尿液 全部收集于一个大的容器内(由检 验科提供,预先加入防腐剂),至 第二日晨8时,将最后一次尿液排 入容器中。将全部标本混合均匀后, 用量桶量取总量并记于化验单之上, 再从混合均匀的尿液中取出适量的 尿标本送检。
应严密包装;有特殊要求的标本要按特殊要求运送(如血气分析 标本应严格密封,与外界空气隔绝;测定维生素A、维生素B6 、
β2胡萝卜素、胆红素等标本,应注意避免暴露于光线下,用黑
纸或铝箔保护标本)。 血样应竖直放置 避免晃动血样, 产生溶血
立即送检:血氨、血沉、血气、酸性磷酸酶、 乳酸、各种培养 0.5h内:血糖、电解质、血液细胞学、体液细 胞学、涂片找细菌、真菌 1~2h内:各种蛋白质类、色素类、激素类、脂 类、酶类、抗原、抗体、尿液 超过2h,分离血清或血浆保存
ALP、 AST、ALT、CK、乳酸等
1.影响临床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生物因素:
固定的生物因素:性别、年龄、种族、遗传、妊娠 可变的生物因素:营养、饮食、饮酒、体重、肌肉重量、体力活动、 姿势、气候、采血时间、作息规律、治疗药物
干扰因素:
溶血、脂血、胆红素 抗凝剂、治疗药物及其代谢产物、输注液 抗凝剂、细菌、真菌
其他
十二指肠液 胃液
精液
前列腺液 白带 阴道/宫颈脱落细胞
细菌学检验标本采集及注意事项
总原则
无菌操作,有盖无菌容器,尽量不用棉拭子(咽喉及生殖道除外)
应把握采样时机,选择采样部位 应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如已经用药,需停药三天采集标本;
如不能停药者,应在下次用药前采集
尽快送检,如不能及时送检应予冷藏保存(脑脊液、血培养瓶除外) 标本中不可添加防腐剂
↓:CHO、Glu、LDH、TG、 大便隐血试验阴性、PT缩短
1.影响临床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生物因素:
固定的生物因素:性别、年龄、种族、遗传、妊娠 可变的生物因素:营养、饮食、饮酒、体重、肌肉重量、体力活动、 姿势、气候、采血时间、作息规律、治疗药物
干扰因素:
溶血、脂血、胆红素 抗凝剂、治疗药物及其代谢产物、输注液 抗凝剂、细菌、真菌
血液比例过高
由于抗凝剂相对不足,血浆中出现微凝血块而阻塞仪器的采样针。 血液比例过低 抗凝剂相对过剩 易溶血 样本量不足
凝血功能检查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
采用EDTAK2抗凝 EDTA在血中浓度达到2.5mg/ml 时,中性粒细胞会肿胀,分叶 消失,血小板会肿胀,崩解, 影响血常规结果。 采血量1.5-2mL
骨髓培养:尽量采集(>2ml) 贴条码和标签:标签不可遮盖条码
立即送检 保存:备用瓶应置室温,绝不可放冰箱;
血液及骨髓
输液反应
血培养 剩余液体
剩余液体很容易污染(经很多途径),有时浓度不高不足以致病。 若只培养液体,很难说明是输液的原因。 若血培养无,则不能说明是液体的原因。
若热型稳定,最好在发烧前采集
皮肤消毒,防止污染(毛囊内含有细菌,须待消毒剂发挥作用使细菌崩解后抽血,皮
肤上有很多SCN)
含碘制剂需要足够消毒时间(碘酊、洗必泰30s,碘伏1.5~2m)
血培养瓶:瓶盖0.5%碘伏消毒30s~1 min
标本采集:无菌操作,静脉采集,尽可能不经留置导管采集,避免污染;
1.影响临床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生物因素:
固定的生物因素:性别、年龄、种族、遗传、妊娠 可变的生物因素:营养、饮食、饮酒、体重、肌肉重量、体力活动、 姿势、气候、采血时间、作息规律、治疗药物
干扰因素:
溶血、脂血、胆红素 抗凝剂、治疗药物及其代谢产物、输注液 抗凝剂、细菌、真菌
剧烈运动后:
k、Ca、Na、 P、 Glu、UREA、UA、BiL、
血液及骨髓
2.样本量:
血培养
常规血培养包括需氧/厌氧各1瓶(1套) 成人每次20ml ~30ml;儿童2-5ml;婴儿及新生儿尽量采集。每次采
血均分至两瓶(成人每瓶10ml;儿童每瓶1-3ml)。血量不足-先需氧瓶, 剩余血接种厌氧瓶。 (减少1ml,阳性率降低3~5%)
建议每次采二套,最好三套(不同时间,不同部位)。
2h内送检
24h尿 中段尿
中段尿留取方法
-四块肥皂饱和的纱布、四块干纱布、手套、无菌容器
-戴上手套、两腿分开站在抽水马桶前,用一只手分开阴唇 -用肥皂饱和的纱布从前到后擦洗生殖器区域4次 -用干纱布从前到后擦4次 -排尿入抽水马桶 -将盛尿容器置于尿流中 -将残尿排入抽水马桶
晚上尽量憋尿,留取晨尿 2小时内处理,若不能及时运送,保存于4℃不超过6小时。
第三瓶作一般性状及显微镜检查(脑脊液常规)
每瓶收集1~2ml 立即送检!!
浆膜腔积液标本采集
浆膜腔积液包括胸水、腹水、心包液、关节液及鞘膜液等。 胸水及腹水抽取10 mL,心包液、关节液等抽取2~5 mL。
一般检查分装于两试管中,一管加抗凝剂,另一管不加抗
凝剂。 立即送检或置4℃冰箱保存。 抗凝剂为100g/L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或肝素钠
应用青霉素对常见试验结果的影响 ↑:AST、CK、Cr、蛋白电泳、K(静脉注射青霉素钾盐)、血 浆蛋白、尿蛋白、BUN、UA、尿17-KS ↓:血浆白蛋白、胆红素(新生儿)、HCT、Hb、RBC、PLT、 K(静脉注射青霉素钠盐)、WBC 应用VitC对常见试验的干扰
↑:皮质激素、Crea、UA、17-OH、17-KS、AST、胆红素
黑
血沉指標
⑤采血量
血液比例过高
由于抗凝剂相对不足,血浆中出现微凝血块而阻塞仪器的采样针。 血液比例过低 抗凝剂相对过剩 易溶血 样本量不足
凝血功能检查
血常规检查
凝血功能检查——务必要求采血量准确
采用枸橼酸三钠抗 凝 抗凝剂:血=1:9 采血量不足,PT、 APTT明显延长
⑤采血量
2.如何控制分析前的影响因素
(1)采血前的准备
采血前禁食12小时,采血前应不喝茶、咖啡和酒,不吸烟
避免剧烈运动 一贯的体位
在不服药期间采血
在每一天的同一时间采血
理想的采血时间是在早晨7至8点,最后一次食物和液体的摄入应 在前一天下午6至7时;在早晨服药前采血;采集血样时患者应采 取仰卧位。
(2)血液样本的采集
特殊样本——血气分析
1.标本要求
全血,以动脉血或动脉化毛细血管血为主 只有动脉血才能真实反映体内代谢氧化作用和酸碱平衡的状况 动脉血液的气体含量几乎无部位差异,从主动脉到末梢循环都是均一的 对O2检测的有关指标必须采集动脉血,才能真正反映体内氧的运输状态 对PCO2和pH的检测也以采集动脉血为好。血液循环无障碍的病人,静脉
粪便标本的采集和送检
洁净、有盖、专用容器 不得混有尿液,不可有消毒剂及污水 不得用卫生纸包裹 留取10g以上(拇指大小)粪便 重点留取黏液、脓血等肠脱落组织及可疑部位 外观无异常的粪便可在表面及内部不同部位取材 及时送检 查阿米巴滋养体应保温、快送
脑脊液标本采集
一般分3瓶收集
第一瓶作细菌培养
第二瓶作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
持針器
马上把含添加剂的真空管摇匀5至10次
(2)血液样本的采集
①使用真空采血管
②采血管的选择
③止血带的使用
止血带使用时间在1分钟之内,大部分检验指标不受影响 回血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 避免反复握拳
④采血的顺序
CLSI真空採血順序
细菌培養 红 蓝 黃 綠 紫 灰
生化免疫指标
凝血指标 生化免疫指標 生化免疫指標 血常規 血糖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
同济医院检验科 程黎明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1.检查患者
2.申请化验
3.患者准备 4.标本采集 5.标本运送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
血液标本的采集
尿液标本的采集
粪便标本的采集 脑脊液标本的采集 浆膜腔积液标本的采集 细菌学检验标本采集
血液样本的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