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从心开始学习体会

合集下载

幸福从心开始读后感

幸福从心开始读后感

幸福从心开始读后感《幸福从心开始》读后感。

《幸福从心开始》是一本由著名心理学家李克勤所著的心灵成长类图书。

这本书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观点,吸引了无数读者的关注。

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受启发,对幸福和心灵成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本书首先引发了我对幸福的思考。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幸福的追求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然而,很多人却陷入了对物质的追求,却忽略了内心的满足。

李克勤在书中指出,幸福并不是取决于外部的物质条件,而是源自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只有当我们学会从内心寻找幸福,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美好。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明白了幸福并不是奢侈品的堆积,而是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此外,这本书还让我对心灵成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忽略了对内心的关注,而过分追求物质的满足。

然而,李克勤在书中告诫我们,心灵成长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只有当我们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才能真正做到心灵的成熟和稳定。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明白了心灵成长是一种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用心去体验和修炼。

此外,这本书还让我对心灵成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忽略了对内心的关注,而过分追求物质的满足。

然而,李克勤在书中告诫我们,心灵成长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只有当我们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才能真正做到心灵的成熟和稳定。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明白了心灵成长是一种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用心去体验和修炼。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它让我明白了幸福并不是取决于外部的物质条件,而是源自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同时,它也让我意识到心灵成长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我们不断地用心去体验和修炼。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对幸福和心灵成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内心需求。

我相信,只有当我们学会从内心寻找幸福,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美好。

希望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地用心去体验和修炼,找到真正的幸福。

幸福从心开始读后感

幸福从心开始读后感

幸福从心开始读后感《幸福从心开始》读后感。

《幸福从心开始》是一本关于心理学和幸福的书籍,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和如何从内心开始追求幸福。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受启发,对幸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书中提到了幸福并不是来自外部的物质享受,而是源自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这一观点颠覆了我以往对幸福的认知,让我意识到追求物质享受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相反,只有当我们内心得到满足,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对幸福的追求方式,意识到应该更多地关注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其次,书中提到了心理学对幸福的研究成果,让我对幸福有了更科学的认识。

作者通过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幸福的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让我对幸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意识到幸福并不是一种偶然的感觉,而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培养和提升。

这让我对自己的幸福有了更积极的态度,开始主动寻找和创造幸福的机会。

最后,书中还提到了心态对幸福的影响,让我对自己的心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者指出,积极的心态对幸福至关重要,只有拥有积极的心态,才能更好地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这让我开始关注自己的心态,努力培养积极的心态,让自己更容易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同时,也意识到自己过去的消极心态对幸福的影响,开始努力改变自己的心态,让自己更容易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通过阅读《幸福从心开始》,我对幸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意识到幸福并不是一种偶然的感觉,而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培养和提升。

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心态对幸福的影响,开始努力培养积极的心态,让自己更容易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希望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让自己更加幸福,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这本书,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感悟幸福的心得体会(3篇)

感悟幸福的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幸福,是一个抽象而又具体的概念,它如同空气,无处不在,却又难以捉摸。

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无论如何,幸福都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不断探索、感悟,逐渐领悟到幸福的真谛。

一、幸福的定义幸福,在我看来,是一种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它不是外在的物质财富,而是源于内心的感受。

幸福是一种态度,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恩。

幸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1. 幸福是内心的满足幸福不是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而是内心的满足。

当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珍惜现有的生活,就能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比如,一个普通的家庭,虽然物质条件并不富裕,但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相互关爱,这种温馨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幸福。

2. 幸福是平静的心态幸福是一种平静的心态。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常常会被各种压力和烦恼所困扰。

学会调整心态,保持内心的平静,才能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一个心态平和的人,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从容应对,这种心态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3. 幸福是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恩幸福是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恩。

当我们热爱生活,珍惜每一天,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就能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幸福不是等待别人给予,而是自己主动去创造和珍惜。

二、如何感悟幸福1. 学会感恩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幸福。

当我们学会感恩,就能发现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事物。

感恩父母给予的生命,感恩朋友陪伴的时光,感恩同事的关爱,感恩陌生人的帮助。

学会感恩,让我们的内心充满幸福。

2. 保持乐观的心态乐观的心态是幸福的源泉。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学会乐观地看待,相信一切都会过去。

乐观的心态能让我们在困境中找到希望,从而感受到幸福。

3. 关注内心的感受幸福源于内心的感受。

我们要学会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比如,一杯热茶、一首动听的歌曲、一次愉快的旅行,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幸福。

4. 学会珍惜珍惜是一种幸福。

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时光。

幸福从心开始学习体会

幸福从心开始学习体会

《幸福从心开始学习体会》曹孝成通过学校的培训我领悟一份来自于心的幸福。

有句房产广告也是这样说的。

是啊,如果当人们拥有了一处好房产,那幸福感咋能不由心而生呢?说到幸福,我很赞同这句广告语的说法。

它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幸福都来源于人的内心,那点滴的幸福就是从心开始的,需要我们去感受。

也正因如此,人们才一直在不懈地追求幸福,渴望得到更多的幸福。

小时候,我们憧憬生活的幸福;长大了,我们感受工作的幸福;恋爱了,我们向往爱情的幸福;成家了,我们经营家庭的幸福。

这一切都因了心灵深处的那份纯真、激情与快乐,幸福就成为了一个永恒的话题。

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年代,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早已超出了前辈们那个时代“为幸福生活而斗争”的范筹。

幸福开始成为衡量生活质量的指标,报刊上、网络中随处可见的“幸福指数”,表明人们更加关注幸福。

但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于幸福的理解和感悟,也是源自内心的一种表达。

一个物资财富富有的人,如果心灵空虚,并不能感受到金钱带给他的幸福。

而一个整天为生活奔波人,虽然很劳苦,甚至有时忍饥挨饿,但对他来说能够啃上一块窝窝头,也许就拥有了足够的幸福。

一位著名学者曾经说过:“一个人幸福与否,主要的不取决于他的外在遭遇,以及他所占有的财富、权力、荣耀等等身外之物,而是取决于他恬然自得、宠辱不惊的内在精神素质。

从这一角度来看,享受幸福还是一种主体的心理能力。

”在现实社会,人们常常为生活忙碌着,打拼着。

面对竞争的压力,面对尘世的纷扰,人累了,心也会累,累得装不下一轮明月,累得容不下一片落叶。

于是,有人抱怨生活的平淡无奇,没有幸福来敲门;有人叹息日子的索然无味,不知幸福在何方。

他们的内心缺少发现,难能和谐,往往忽略掉了身边的幸福。

殊不知登高望远的欣喜,追逐嬉闹的快意,都会成为我们幸福的理由。

前几天,我利用双休去看油菜花开,寻春的足迹,翻过两道长江堤岸,江堤边三个一围,五个一圈,一群群年轻人有说有笑,好不热闹,走近一看原来是感受野炊的大学生。

《幸福从心开始》之随笔

《幸福从心开始》之随笔

爱时一种内心的体验“希望通过无私的爱来实现自我的人,会越来越多的数去自我”爱不是责任,但必须包含责任和无私;爱不是身心的依恋,但没有依恋,爱就不能依恋。

理性会让爱情有更加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但爱情中非理性的激情碰撞和高峰体验会平淡一些。

(爱情就是理性和感性的交融体,所以才这么复杂。

)越怕失去什么,结果就越会失去什么,这是生活不变的哲理。

心理世界P002心理世界存在于内心,和外部世界明显不同。

我们共同观察到的物体是外部世界的客观存在,当我们离开这个物体,去向别人描述时,只能描述物体遗留在我们内心的印象,这个印象因每个人对物体的观察不同而不同,也因也因每个人对物体的感知不同而不同。

我们看到同一个物体经由描述之后就变得不一样了,这是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差别。

客观世界是硬的,内心世界是软的,不要以为你对现实的感受一定等同于别人的感受,差异是自然的。

抹杀两个世界的差异或者不能很好的建立两个世界的边界,人就会陷入无穷无尽的烦恼之中。

很多心理困境是文化造成的。

人类创在了文化,创造了人类社会。

文化反过来又把自认的、动物性的人改变为文明的、社会的人。

社会人与自然人最大的不同是社会人需要遵循社会的游戏规则,并表现出符合社会规范的个性和行为。

不要以为你表现出来的东西就代表了你自己,其实那只是你在某种文化概念下的自我面具。

面具下面,是自我内部的阴影。

荣格认为,人的面具越完美,掩藏的阴影越大,内心的烦恼和冲突就越强。

(人是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

)1、人类的情绪体验p003我们感知的黑夜与白昼,是不会同时出现的;当我们的视觉跳出我们的感觉时,立即就能知道,地球的白昼和黑夜是同时性的;如果我们的视线跳得更远一些,就会发现其实并没有白天黑夜。

大多数我们以为真实的事情,其实只是我们的心智和观察系统。

关于恐怖片:P004:对恐怖片又爱又怕正是享受恐怖艺术的心灵源泉和情绪状态;恐惧过后,人会有一种解脱的快感,全身的肌肉、骨骼乃至精神、情绪的松弛、放松,长长的呼吸,内心洋溢着一种绵绵不断的舒适、平和与惬意,对自我出境的安全感、幸福感、满足感接踵而来。

读幸福教育 从心开始读后感

读幸福教育 从心开始读后感

读幸福教育从心开始读后感《读<幸福教育从心开始>有感》读完《幸福教育从心开始》这本书,内心像是被注入了一股清澈的泉水,有很多想法在心底涌动。

读到书中描绘的理想教育场景,我感觉那真像是教育界的世外桃源。

在那里,教育不是生硬地灌输知识,不是学生为了分数而疲于奔命,而是从学生内心的渴望出发。

例如书中提到教师注重每一个孩子独特的兴趣爱好的挖掘,这让我想起我上学的时候,自己对画画特别感兴趣,可老师和家长都觉得这是在浪费学习主科的时间,那种被压抑的感觉至今都深深刻在我心里。

而看到书中倡导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喜好,我深深觉得这样才能真正让孩子在学习生活中感觉到幸福。

特别触动我的是书中讲到教师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的部分。

一个被老师信任的孩子会充满自信,更愿意去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

我有一次做一个小组项目的时候,因为之前在老师面前犯过错,就特别害怕老师会觉得我干不好。

结果那时候的老师专门找我谈话,告诉我他相信我能够出色完成,也就是因为那一份信任,我做的时候充满干劲儿,最后得到了很不错的成绩。

这正如书中所说,信任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力量。

不过,在阅读过程中我也有一些疑惑。

书中有很多关于新型教育模式的阐述,可在目前现有的教育体制下,怎么能更好地去实施呢?后来我明白了,作者其实是在倡导一种理念的转变。

书中不断强调从心开始,就是告诉我们,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家长,就算在大环境暂时无法彻底改变的时候,也能从思维方式开始做出调整。

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幸福教育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空想,而是一种实实在在可以去逐步靠近的目标。

它可能是从课堂上老师的一个鼓励的微笑开始,可能是家长对孩子少一点分数要求,多一点梦想支持的态度转变。

对了还想说,书中提到幸福教育中的幸福不仅仅是给予孩子的,也是给予教育者的。

当看到孩子们因为得到人性化、用心的教育而茁壮成长的时候,老师也会收获充满成就感的幸福。

这让我对教育者这个角色又多了一层佩服与尊敬,也让我对教育真正的价值有了新的思考。

幸福从心开始读后感

幸福从心开始读后感

幸福从心开始读后感幸福从心开始读后感范文一终于把偶像的书看完了,比预期所花的时间要多,收获是大大的。

每次看了偶像的节目,都会有一种更坦然面对自己的感觉,这次看完他的书,就更有这种感觉了。

感想很多,看来要分好多次来记录了。

序里面偶像提到“大多数的心理冲突来源于文化(观念系统、生活方式、群体规则)的冲突……”,文化在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时,也给社会人平添了很多烦恼。

比如有人苦苦思索生命的意义而无解,偶像说存在即合理,一个人活着就是有意义的,而并非一定要像那么伟人、名人一样做出多么巨大的贡献、对人类社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才叫有意义,而现在的人之所以会去想生命的意义,完全是受文化的影响,是文化强加给人们的一个问题。

再比如同性恋,其实也是人们既有的观念系统认为异性之间相恋才正常,同性相恋就不正常,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排斥同性恋,歧视他们,但实际上有研究报告说人都有同性爱的能力和情结,只是现有的文化将这种能力抑制了,文化让我们把那种原本自然存在的东西当成不正常的东西,所以才让同性恋存在得那么别扭。

所以,当某种观念系统让自己觉得难受,觉得难以适应的时候,不妨换一个系统,说不定就能发现一片开阔的天地,让自己如鱼得水,生活幸福。

《幸福从心开始》读后感范文二这学期,中心校将中国最出色的家庭治疗师李子勋的力作——《幸福从心开始》,推荐给我们“自愿读书小组”的成员,使我有幸阅读了这本书。

书中从子女教育、婚姻关系到社会生活、心灵成长等方面,用一个个真实生动、蕴含哲理的案例,帮助人们打开心结,滋养心灵,打造幸福的快乐人生。

阅读了这本书,我了解到许多新的观念和思考问题的方法,的确是受益良多啊!从书中我了解到大多数的心理冲突来源于文化(观念系统、生活方式、群体规则)的冲突,例如:精神疾病中的“幻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就有不一样的感受。

在东方文化中以耻感为重。

幻听的内容多半是自己的作风不好、品行不端。

在西方文化中以罪感为主。

幻听多是被指责有罪、邪恶一类。

读幸福教育 从心开始读后感

读幸福教育 从心开始读后感

读幸福教育从心开始读后感《读〈幸福教育,从心开始〉有感》读了《幸福教育,从心开始》这本书后,我感触颇多。

读到作者强调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的时候,我感觉这是非常有见地的。

在我的记忆中,上学的时候,老师们多数时候只关注成绩,对于我们内心的感受却很少过问。

我记得当时我对数学这门学科很恐惧,但是老师只是觉得我不够努力,并没有真正从我的内心想法出发去帮助我。

这让我想起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如果教育者不能从心开始去理解他们,他们很可能就会在学习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特别触动我的是书中谈到的关于幸福的定义。

它不仅仅是外界赋予的成功或者物质上的满足,更是内心深处的一种宁静和满足。

这让我开始思考自己目前的生活。

我工作后,一直忙于追求事业上的成功,想要获得更多的收入,却忽视了内心的感受。

有一次,我因为拼命工作而生病,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我突然觉得之前追求的一切外物并没有给我带来真正的幸福。

那时,我才意识到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才是幸福的根本,就如同书中所表达的观点一样。

书中还提到营造幸福的教育环境。

这一点我觉得是非常必要但也极难做到的。

我想到在一些学校,就缺乏这种幸福的氛围。

比如过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不管是学生之间还是教师之间,大家都充满了紧张和焦虑。

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是,一个幸福的教育环境应该是包容的、充满爱的、鼓励创新和个性发展的。

后来我明白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培养幸福之人的过程。

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都需要从心开始去对待每一个孩子、每一个个体。

对于未来,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在我自己可能涉及到的教育相关事务中,我希望能够从内心去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比如如果我有自己的孩子,我不会只关心他的成绩好不好,我更会关心他是否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到快乐和幸福;如果我能对身边年轻的同事或者后辈有所指导,我一定要从他们的内心出发,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而不是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他们。

这本书让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知道幸福教育必须是从心开始的一场美丽的旅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幸福从心开始学习体会》
曹孝成
通过学校的培训我领悟一份来自于心的幸福。

有句房产广告也是这样说的。

是啊,如果当人们拥有了一处好房产,那幸福感咋能不由心而生呢?说到幸福,我很赞同这句广告语的说法。

它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幸福都来源于人的内心,那点滴的幸福就是从心开始的,需要我们去感受。

也正因如此,人们才一直在不懈地追求幸福,渴望得到更多的幸福。

小时候,我们憧憬生活的幸福;长大了,我们感受工作的幸福;恋爱了,我们向往爱情的幸福;成家了,我们经营家庭的幸福。

这一切都因了心灵深处的那份纯真、激情与快乐,幸福就成为了一个永恒的话题。

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年代,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早已超出了前辈们那个时代“为幸福生活而斗争”的范筹。

幸福开始成为衡量生活质量的指标,报刊上、网络中随处可见的“幸福指数”,表明人们更加关注幸福。

但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于幸福的理解和感悟,也是源自内心的一种表达。

一个物资财富富有的人,如果心灵空虚,并不能感受到金钱带给他的幸福。

而一个整天为生活奔波人,虽然很劳苦,甚至有时忍饥挨饿,但对他来说能够啃上一块窝窝头,也许就拥有了足够的幸福。

一位著名学者曾经说过:“一个人幸福与否,主要的不取决于他的外在遭遇,以及他所占有的财富、权力、荣耀等等身外之物,而是取决于他恬然自得、宠辱不惊的内在精神素质。

从这一角度来看,享受幸福还是一种主体的心理能力。


在现实社会,人们常常为生活忙碌着,打拼着。

面对竞争的压力,面对尘世的纷扰,人累了,心也会累,累得装不下一轮明月,累得容不下一片落叶。

于是,有人抱怨生活的平淡无奇,没有幸福来敲门;有人叹息日子的索然无味,不知幸福在何方。

他们的内心缺少发现,难能和谐,往往忽略掉了身边的幸福。

殊不知登高望远的欣喜,追逐嬉闹的快意,都会成为我们幸福的理由。

前几天,我利用双休去看油菜花开,寻春的足迹,翻过两道长江堤岸,江堤边三个一围,五个一圈,一群群年轻人有说有笑,好不热闹,走近一看原来是感受野炊的大学生。

只见他们有的在伺弄锅灶,有的奔走江边洗菜、端水,各自忙碌着,没事的人则席地而坐,围着一大堆物品,嘻嘻哈哈,任快乐在飞。

那一张张如花样的笑脸,一定有着发自内心、浸润青春气息的幸福。

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眼中的幸福是:“贫
困中相如以沫的一块蛋糕,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只是,每一次我们是否都感知到了呢?
我们知道,幸福实际上就是一种对美好事物和人生目标的超越。

尽管有时我们付出的很多,得到的很少,但幸福从来就不曾离开过我们,它就在我们的脚下,在生活的最低处不起眼的地方,像一枚针,等待我们用心去发现,弯腰把它捡起来,弯腰的过程不就是感受幸福的过程吗?可有的人寻找了一辈子,却并不知道幸福在哪里,只因他们太缺乏对幸福的感悟。

遇到不顺心的时候,他们要埋怨生活,诅咒命运,但却对脚下的那枚针不屑一顾。

这样的人又怎能去享受幸福呢!有的人觉得这个世界太不公平,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环境,为什么别人有房有车,我却没有。

一旦心里失去平衡,就只能怨天尤人。

其实,人们来到这个世界,命运对谁都是公平的。

“幸福并不与财富声望婚姻同步,这只是你心灵的感觉(毕淑敏语)”。

也就是说,幸福无关贫富差距,没有贵贱之分,它如同阳光一样普照着每个人,就看你如何争取、如何分享属于自己的那份。

近日,又从网络上读到《触摸幸福从心开始》序中的一段话:“人之幸福在于心之幸福,只有内心深处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幸福从好的心态开始,拥有好的心态就能拥有幸福。

谁也不能让您感到自卑和苦恼,除非您自寻烦恼。

”是啊,这应该是对“幸福从心开始”的最好诠释。

有人说,幸福是指间的一把细沙,抓得越紧流失越快;有人说,幸福是梦中的一朵小花,闻着它的芳香,温馨于心。

借用一首诗,如果把“幸福”二字镶进去,就成为:“你想,或者不想,(幸福)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说到底,幸福无处不在,由心而生,只是每个人的把握、体验的幸福不同罢了。

而人的内心是博大的,能装得下很多东西,苦闷或快乐,仇恨或感恩,惟有幸福才是靠心感悟出来的。

我以为,快乐的人,感受的是幸福;悲观的人,得到的是烦忧。

幸福从好的心态开始,拥有了好的心态才能拥有幸福,走向成功。

在匆忙的人生旅途中,我们都是过客,要懂得珍惜:珍惜当下,珍惜拥有,珍惜健康,珍惜生命。

所以,当我们累了倦了的时候,不妨停下脚步,聆听一下心的声音,让心在自然中感受万物的轮回与四季的交替;让心在俗世中来一次轻舞飞扬,洗去铅华,还原一份明净。

这样,幸福就会从心开始,像花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