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药高产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山药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中药种植_1

山药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中药种植_1

山药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中药种植山药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概述】山药为常用中药材,为著名“四大怀药”之一,享誉国内外。

本品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能。

其品种主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i Thunb.(北产怀山药)和参薯Dioscorea alataL(南方产)的根茎。

前者主要分布于河南温县、武陟、沁阳、博爱以及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后者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北,湖南,江西等地。

【生长环境】山药适应性较强,有喜温、喜肥、耐寒、忌积水、怕干旱的特性。

生长期适宜温度20℃~30℃;30℃以上则抑制生长;出现霜冻时地上部分枯萎,而根茎能越冬。

光照不足时藤蔓徒长,根茎细而短。

山药种子不易发芽,珠芽和根茎均能繁殖。

根茎作种子的,一般连续3年,种性退化,应用“零余子”(叶腋间的珠芽)培育栽种,进行品种复壮。

山药生长期是:从播种到小暑前为地上部分发育迅速时期,小暑至立秋为结珠芽(零余子)期,立秋到秋分为根茎发育期。

【种植技术】1、选地整地:山药为深根作物,宜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土质肥沃,透气性强,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

低洼积水、土壤黏重的地不宜种植。

忌连作,一般间隔3~5年种1次。

选好地后进行深翻,细耙,整平,结合深耕施足底肥。

然后起垅或作高畦、平畦,一般垅宽40~50厘米,畦宽100~120厘米,畦长视地形而定。

2、选种:一般在收获山药时,选择粗壮而无病害的根茎,于芦头7~15厘米处折断,切成长10~15厘米段,切口粘上草木灰,以使伤口愈合,置通风处晾4~5天后,储藏于沙中,备作种用。

珠芽(零余子)繁殖:于植株枯萎摘收零余子,选择个大饱满,无病虫害,色泽好的作种。

用湿沙或两合土埋于室内,也可装入箩筐内,置于室外越冬。

3、栽植:一般于春分至清明前后栽种。

珠芽(零余子)作种栽的多采用高畦或垅作栽种,畦按行距20~25厘米开沟,沟深6~10厘米,垅作栽种的于垅上开浅沟,两法均按株距10厘米下2~3个珠芽,然后覆土,种后浇水或盖上一层草,使土壤保墒。

白山药的种植管理技术_概述及解释说明

白山药的种植管理技术_概述及解释说明

白山药的种植管理技术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概述:白山药,也称为山药、淮山,是一种常见的块茎类作物。

它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被广泛种植和利用。

然而,白山药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措施。

本文将对白山药的种植管理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和解释,以帮助农民或种植者更好地了解如何正确种植和管理白山药。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全文进行简要介绍,并明确文章的目的。

其次,在第二部分中,将重点介绍白山药的种植环境要求,并讨论土壤准备和改良方法,同时还包括品种选择和筛选技术。

接下来,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着重探讨白山药的生长与发育过程,包括种子处理和播种技术、生长调控与施肥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等内容。

在第四部分中,将介绍收获与后期管理技术,其中包括收获时机和方法、储存与加工处理以及营养监管和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白山药种植管理技术进行总结回顾,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和建议。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介绍白山药的种植管理技术,包括种植环境要求、土壤准备和改良方法、品种选择和筛选技术、种子处理和播种技术、生长调控与施肥管理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等。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并应用这些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技术,从而提高白山药的产量和质量,并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与扩散。

同时,本文也旨在为未来白山药种植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并提供建议。

2. 白山药的种植管理技术2.1 种植环境要求白山药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

首先,白山药对光照要求较高,一般在日照充足的地区生长效果更好。

其次,温度是影响白山药生长的重要因素,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30摄氏度。

另外,由于白山药对水分需求较大,而且怕积水,在土壤排水良好、保持湿润但不过湿的环境中生长效果更佳。

2.2 土壤准备和改良在选择种植地点之前,应该对土壤进行评估,并确保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首先进行基础肥施用,可以添加有机肥、复合肥等来提供养分。

中药材怀山药的种植技术中药材怀山药的栽培技术

中药材怀山药的种植技术中药材怀山药的栽培技术

中药材怀山药的种植技术中药材怀山药的栽培技术中药材山药种植方法[别名]怀山药、白山药、薯蓣、淮山等。

[科属]为薯蓣科属蓣属植物。

[习性]山药是深根植物,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对气侯条件要求不严,适应性强。

但在向阳温暖的环境里生长更好。

凡土质过于粘重或过砂,以及低洼易积水的地方,均不宜种植。

忌连作。

[繁殖]采用芦头和珠芽繁殖。

1.芦头繁殖每年于10月下旬,当山药茎叶枯黄时挖取地下块根,将芦头(即块根上端有芽的一节)取下作繁殖材料。

选择茎短、芽头饱满、粗壮、无病虫、长15~20厘米的芦头,先置室内通风处,晾5~6天,使断面愈合,再用草绳捆成30只1把,放入干燥的地窖内贮藏。

或在黄泥地面(即水泥地面)的房内,用清洁河砂层积贮藏。

其做法是:选干燥的土面屋内一角,先铺上1层厚15厘米、稍干的河砂,其上平铺一层芦头,再铺一层厚约10厘米的河砂,如此分层层积至80~100厘米高即可,最后用1层稍湿的细纱封顶,上覆盖一层稻草,保温保湿。

在层积贮藏期间,室温保持在0~10度之间,低于0度要冻坏芽头;高于10度,则易萌动发芽,甚至腐烂。

贮藏至第2年春季取出栽种。

2.珠芽繁殖 10月下旬采收山药时,及时摘取叶腋间球形的珠芽。

选择又大又圆、饱满而无病虫害的珠芽,推置室内晾干后,装入木桶或竹篓内,置房内阴凉、通风、干燥处贮藏,冬季室温应保持5度以上。

至翌年春季取出播种。

珠芽繁殖,通常用来培育幼苗,供翌年移栽之用。

南方于3月中旬,北方于4月,在整好的苗床畦面上,按行距25~30厘米开横沟,深5~7厘米,每隔10厘米插入珠芽一粒,覆盖细肥土,压实,再覆土与畦面齐平,浇1次透水即可。

一般20~25天出苗。

苗期加强管理,到初冬枯苗时,挖出块根,选粗壮圆直的小块根贮藏作种栽。

贮藏方法同前。

生产上将以上两种繁殖方法交替使用。

若长期使用芦头无性生殖,则易造成品种退化现象,因此,必须采用珠芽培育的栽种,进行复壮,有利提高山药产量和质量。

(整理)山药高产栽培技术

(整理)山药高产栽培技术

山药高产栽培技术山药又称薯蓣、野山药、淮山。

山药属多年生缠绕草本,地下圆柱形,内质肥厚,富含淀粉,可用来制造淀粉,热带地区常作为粮食。

山药别有风味,是珍贵的蔬菜,也是一种滋补品,还是酿酒的好原料。

现将山药的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选地整畦山药是以地下肉质块茎器官为产品的一种蔬菜,须根细,因些对土壤理化性能的要求比较严格。

一般要求土层深厚、透气性好、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沙土或沙壤土种植,畦高要求60厘米以上,畦面80厘米。

打洞施足基肥这是关键技术措施之一。

畦整好后,选一根长1.5米、直径2厘米的规格在畦布边打洞边摇钢盘,打成深米、直径10厘米的深洞(使山药块有一个宽松的生长环境,长得又长又直,)结合施入腐熟的有机肥,如优质厩肥、人烘尿、鸡烘肥及土杂肥等,亩施2000 公斤。

适时播种3月中下旬,选择晴天或阻天(雨天不宜),将山药种切成每段5厘米,每个洞竖放一段,不可倒放(注意肥种隔离,以防烂种),然后覆土5-8厘米。

田间管理山药是用地下块茎繁殖,发芽后经过发芽期、幼苗期、发棵期和块茎膨大期。

发棵期以前,以茎叶生长为主,现蕾后为块茎膨大期。

前期茎叶与块茎同步旺盛生长,后期以块茎生长为主,此时块茎积累的干物质占总干物质的85%以上。

幼功期为促进茎叶生长,氮肥用量可占全生育期总量的1/2,并施部分钾肥,发棵期和块茎膨大期应增施磷钾肥和余下的氮肥,以利块茎生长,在山药种植行两侧开浅沟施肥。

适时收获山药收获期很长,从9月上旬开妈持续至次年春节一段时间,为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在9月初即可收获。

鲜山药的简易存放法鲜山药稍加处理就可在常温下自然存放到6-8月,非产季上市售高价。

2001年6-8月,启东市吕四镇蔬菜市场上鲜山药售价高达12—16元/kg。

鲜山药的简易存放法介绍如下:1、在室内预挖存放鲜山药的土坑,深0.8-1米,长与宽由鲜山药的存放量确定,土坑周壁与底部用塑料薄膜作隔层防潮。

2、根据山药性喜高温干燥,山药根茎能够耐-15℃地温和10℃时山药根茎开始萌动的特点,山药采挖后,先将山药龙头切下作种薯,并在切口蘸上石灰粉杀菌防腐,然后将山药顶端朝上竖放在土坑中,山药之间撒些细土,山药上覆盖干草或棉毯隔热,每隔10—15天查看1次,发现山药顶端有芽生出,随即将芽抹去,以免消耗养分,降低品质。

能让山药提高产量的栽培技术

能让山药提高产量的栽培技术

能让山药提高产量的栽培技术山药为薯蓣科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别名薯蓣、怀山药。

在现在饭桌上随处可见的中药系食物,但是什么样的栽培技术能让我们尝到更好吃的山药呢?概述山药为薯蓣科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别名薯蓣、怀山药。

对气候条件要求不高,喜暖和,耐寒。

以块茎入药,含皂苷、甘露聚糖、植酸、尿囊素、胆碱、山药素、精氨酸、蛋白质、脂肪、淀粉及碘质等。

性平,味甘。

有健脾止泻、补肺益肾之功能。

用于脾虚久泻、慢性肠炎、肺虚咳喘、糖尿病、遗精等症。

主产于河南、山西、河北、陕西等省,山东、浙江、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也有栽培。

栽培技术1.选地整地。

应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向阳、排水流畅、酸碱适当的沙质壤土,需要深耕土地。

冬季深耕,其次年下种前施基肥,每亩施厩肥、堆肥等5000千克,均撒地面,再细翻土,深约50厘米,然后耙平。

南方雨水较多应作高畦,畦宽1.3米,以利排水;北方雨水少,每栽种4~5行之后,随即起1015厘米高的畦埂,以便灌水。

2.繁殖方法(1)芦头繁殖。

芦头即块茎上端有芽的一段。

在收获山药时,选择颈短、粗大、无分歧和无病虫害的山药,将上端有芽的部分折断,剩下长约15厘米作种。

芦头取下后到其次年栽种相隔约半年,故必需妥为贮存,以免腐烂。

在南方,芦头收后,放室内通风处晾67天;在北方,可白天放在室外晒45天,使表面水分蒸发,断面愈合,然后放入地窖内或干燥的屋角处,码1层芦头铺1层稍潮湿的河沙,共23层,上盖草防冻保湿。

贮存期间要常常检查,河沙过干或过湿都应准时调换,直至栽种时取出作种。

(2)珠芽繁殖。

收获山药前将散落在田间的珠芽收集起来,装在木桶或竹篓内贮存。

南方3月、北方4月播种,播前在整好的土地上作畦,南方作1.3米宽的高畦,北方打埂作畦。

在畦上开沟,深57厘米,按株距3~5厘米播入珠芽1粒,播后施以人畜肥及草木灰,覆土与畦面平,稍加镇压。

幼苗出土后,留意勤除草,浅中耕,施肥23次。

苗枯后割去蔓茎,挖出根部,将挖出的栽子贮存备用;南方也可不挖出,留在土中,到其次年栽种前挖出作种。

山药高产种植技术

山药高产种植技术
山药高产种植技 术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种植环境选择 • 种植技术要点 • 病虫害防治 • 采收与储存 • 经济效益与市场前景 •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01
CATALOGUE
种植环境选择
土壤选择
土壤质地
选择质地疏松、不太粘也不太 砂的土壤,有利于山药的生长
和发育。
土壤酸碱度
山药适宜在中性至微碱性土壤中生 长,pH值最好在7.0-7.5之间。
在病虫害发生初期,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如使用甲基托布津、 代森锰锌等杀菌剂,以及敌百虫、辛硫磷等杀虫剂。
农药使用及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操作规 程,确保农药使用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
在使用农药前,应先仔细阅读 使用说明书,按照说明书的要 求进行操作。
在使用农药时,应穿戴防护服 、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确 保人身安全。
02
03
平地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 的平地进行种植。
坡地
坡地也可以种植山药,但 需要注意排水和防止水土 流失。
山区
山区种植山药需要注意保 持水土,可以选择在梯田 或坡地进行种植。
02
CATALOGUE
种植技术要点
种子选择与处理
品种选择
选择具有高产、抗病、耐肥等特性的山药品种。
种子处理
将山药种子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消毒,晾干后进行播种。
收益情况分析
产量及售价
山药的产量和售价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品种 、气候、市场需求等。一般来说,优质的山 药价格较高,但产量也相对较低。
利润空间
根据种植成本和收益情况,可以计算出山药 种植的利润空间。在考虑种植成本的同时, 也要关注市场价格波动和需求变化,以便做 出正确的决策。

山药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山药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山药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1、土质要求
山药种植以壤土或沙土为宜,不带盐碱,水位在1.3米以下,表土必须细碎,没有杂质,土地平整利于铺膜。

山药不能连作,否则,病害加重,产量低,品质差。

2、品种选择
选择具有本品种特性、无病虫损伤、顶芽完全的山药段,为防止本品种退化,也可用山药豆作种源。

3、整地施肥
667平方米撒施50千克复合肥,将地翻耕一遍,深20~25厘米,整平。

地温达12℃时,可用机械开沟种植,沟深1.3米,宽20~25厘米,沟距为0.9~1米。

4、开沟种植
开沟后在埂子上开深8厘米的小沟,将种体按芽嘴顺着一个方向平放在沟内,株距20厘米,盖土厚4厘米。

种植前将埂子踩实,防止灌水塌陷而损坏块茎和根系。

种植前5天拉种切段,用白灰沾断面杀菌、消毒,晾晒3天种植。

种植后用地膜覆盖,提温保墒,可提高产量30%以上。

有条件的可采用催芽播种,催芽在25℃的温棚或温室进行,一般15天即可发芽,芽眼以黄豆大小为宜,过长容易断芽。

种植后土壤以湿润为宜,种植时间为4月15日左右。

5、出苗期管理
种植后30天左右出苗,出苗适宜温度为15~25℃,若温度过高,及时破膜降温,防止地膜和滴灌带烧苗。

土质以湿润为宜,土质干时,可滴。

山药要的正确种植方法是什么

山药要的正确种植方法是什么

山药要的正确种植方法是什么山药又称薯蓣、土薯、山薯蓣、怀山药、淮山、白山药,是《中华本草》收载的草药,药用来源为薯蓣科植物山药干燥根茎,接下来就跟着店铺一起去看看山药的种植方法吧。

山药的种植方法1 品种选择目前主要种植的山药品种有细毛长山药、二毛山药和日本山药3个品种。

细毛长山药和二毛山药都属于普通山药长柱变种。

日本山药是一个适应性强、品质好、产量高、有发展前途的品种。

2 土壤选择和刨沟种植山药,应该选择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轻壤土,忌盐碱和粘土地,而且土体构型要均匀一致,至少1--1.2m土层内不能有粘土、土沙粒等夹层。

否则会影响块茎的外观,对品质也有影响。

刨沟应该在冬春农闲季节进行,按100cm等行距或60-- 80cm的大小行,采取“三翻一松”(即翻土3锹,第4锹土只松不翻)的方法。

沟深要达到100--120cm,有条件的可采取机械刨沟。

3 种苗的制备种苗制备方法有3种:一是使用山药栽子,取块茎有芽的一节,长约20--40cm;二是使用山药段子,将块茎按8--10cm分切成段:三是使用山药零余子。

选用种苗以零余子育苗较好,其次是栽种1--2a的山药栽子,超过3a的不能用。

用山药块茎作种苗是比较先进的栽培方法,既解决山药块茎数量不够,且产量高,又能防治品种退化。

分切山药段子,一般栽种时边切边种,用300倍液多菌灵药液浸泡1--2min,晾干后即可播种。

细毛长山药和二毛山药可提前30d切段,两端切口处粘一层草木灰和石灰,以减少病菌的侵染。

4 整畦,灌墒把山药沟刨出的土分层捣碎,捡除砖头石块,然后回填,做成低于地表10cm的沟畦,只留耕层的熟化土,以备栽种时覆土用。

沟畦做好后,应该先趟平后灌水,水下渗后,即可栽种。

5 种植方法山药的种植,因各地气候条件而有差异,一般要求地表5cm地温稳定超过9--10℃即可种植。

有条件的也可使用地膜覆盖。

一般的方法是:山药沟浇透水后,将种苗纵向平放在预先准备好的10cm深的深畦中央,株距25cm左右,密度为4000--4500株/667平方米,然后覆土5cm,在山药的两侧20cm处施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 处 理 种 薯 的 同 时 ,就 要 选 好 田块 、整 好 土
地 、挖好 山药 沟 。 山药 田要 选择 向阳 、地 势平 坦 高
燥 、地 下水 位 低 、土层 深厚 肥沃 、疏 松透 气 、排水
通畅 、三年 以上未 种植 过 山药 的地块 。土 壤 为沙土
噻 霉酮 乳剂 8 0倍液 +5%氯 溴 异氰 尿酸 可 湿 性粉 0 0
51 苗 期 管 理 。 山药 是 攀援 植 物 ,茎 枝 必 须 攀 上 .
支 架 生长 ,播 种后 至苗 高 3 m 时要 及 时搭架 ,架 0c 材 可用 竹竿 或坚 硬 的树枝 。搭 架 的方 式一 般 为人字
将 挑选 出的种 薯 ,先截 下 山药 栽子 ,余 下
的 部分 截 成 山药 段 子 ,截 口蘸 7 %超 微代 0 森锰 锌 消 毒 。用 山药栽 子 做种 时 ,种 块 可
合液 灌根 , 防止伤 口感 染病 菌 。若 天气 干旱 可 喷灌 促进 出苗 齐苗 ,山药 出苗 后 1周 ,在两 行沟 中间雨 后 追 施有 机 无机 复 混 肥 5 0~10k 。 山药 齐 苗后 , 0 g 可 在 每 株 茎 的基 部 扒 开 酒 杯 大 小 的 小窝 ,用 1 % . 5
1 选 择 良种
4 适 时 播 种
山药要 高产 ,选 择 良种 很 关 键 。 山药
露 地 栽培 要在 终 霜 后 1 m 地 温 稳 定 在 l 0c 0℃ 以上 时方 可播 种 。播种 前一 天 一 进行 最后 培 技 去 伤术 的种要对 种薯5 %多 菌 一 次挑 选 ,挑 病 腐烂 薯 ,用 0 灵 10 0倍液 浸种 5mi,晾干 待 种 。播种 时先 在垄 上 0 n
或沙 壤土 ,呈 中性 或弱 碱性 。选 好 田块 后 ,要在 耕 前每 亩 施 腐 熟 的 农 家 肥 5 0 0~60 0k 、 豆 饼 0 0 g 5 g 0k 、复 合 肥 10k 5 g或 尿 素 2 g 二 铵 5 g Ok 、 0k 、 硫 酸 钾 5 g 0k 、豆 饼 5 。如没 有农 家肥 可 施有 机 0 无 机 复混 肥 1 0k 。 为 防治 地 下 害虫 和 ± 传病 害 , 5 g 每 亩 可 用 1 %苦 参 碱 粉 剂 2k . 1 g拌 土 或 化 肥 撒 施 , 然 后将 士壤 耕翻 3 m 耙碎 。种 植 长 L 0c 药要 深松 沟
晚时 加盖 草 毡 以免 种 薯受 潮 受 凉 。 一般 情
况 下 山药栽 子要 晾晒 2 0~2 ,山药段 子 必须 晾晒 5 d 2 ~3 ,经过 晾晒 的种薯 ,截 断面 向 内萎缩 。 5 0d
3 施肥 整地 挖 沟
霉酮 乳 剂 1 0 0倍和 5%氯 溴 异 氰 尿 酸 1 0 0 0 0倍 混 0
适 当小 些 ,用 山药 段 子 做 种 时 应 大 一 些 ,
长度 要 大于 2 m,重量 1 0 5 宜 。 0c 5 ~2 0g为 山药末端 的部 分不 宜做种 。
23 晒种 。种薯 要放 在 苇簸 上 晾晒 。晒 种 . 时要 经常 翻 动种 薯 ,使种 薯 受 热 均匀 ,傍
2 种薯 处理
脚 轻踩沟 底 ,用 5%氯 溴异 氰 尿酸 可湿 性 粉 剂 80 O 0

种 薯处理 一般在播种 前 2 5~3噻 霉 酮 水 乳 剂 10 0倍 液 或 0 . 5 0
7 %超 微 代 森锰 锌 8 0~1 0 液 顺 播种 沟 喷雾 。 0 0 0倍 0 将 种薯顶 芽保 持方 向一致 顺播 种沟 方 向平放 在播 种 沟 内,一般 肥水 条件 下 株距 2 m,每亩 播种 2 0 5c 50 株左 右 。为便 于 管理 , 山药栽 子 、 山药 段 子和 不 同 大 小 的种 薯要 分 开播种 ,播种 后要 及 时覆碎 土 ,厚 度 为 8 0c ~1 m,将垄 拍平 保墒 。
剂 8 0倍液 +5 0 %井 冈霉 素水 剂 5 0倍 液 混合 灌 根 , 0 每 棵 灌 药液 5 O~7 ,用 于 预 防根 部 病 害 和枯 萎 5 病 发病 初期 的 防治 。如 果发现 茎 上有 褐斑 或植 株枯 死 ,在 第 1次 灌 根 1 再 灌 1次 。同 时 要及 时 5d后 除草 踩实垄根 ,遇 大雨 要及 时排 水 ,防止塌 沟 。
5 田 间管理
21 挑 选 种 薯 。选 顶 芽饱 满 、 光洁 细长 、 .
无病 虫害 、无伤 疤 、无 腐烂 ,茎 粗 2c 以 m 上 的山药做 种 。
22 截 薯 消毒 。一 支 完整 的长 山药上 端 叫 . 山药栽 子 ,其 余 的 部分 叫 山药段 子 。种 山 药 一般 使 用上 年 生 产 的 山药栽 子 ,在 山药 栽 子 不 足 的 情 况 下 ,也 可 使 用 山 药段 子 。
架 和 四角架 。人 字架 为两 根架 材对 扎 , 四角架 为 四
根 架材 对 扎 。架 材 入 土 深 度 2 m 左 右 ,架 高 以 0c 1 . 5~1 为宜 ,为提 高 支架 的撑 力 和 抗 风 能 力 , .m 7 可用架 材将 架顶 连接 起 来 。 山药 播种 后 , 山药栽 子 需 1 8~2 2d出苗 ,山药 段 子 需 2 5~3 5d出苗 ,每 株 山药只 能保 留一株 粗 壮 的主茎 ,出苗 时发 现 多茎 的植 株 要 及 时 间 苗 ,拔 除 多余 的茎 蔓 ,用 1 %噻 . 5
顺 垄 沟 的 方 向开 宽 8c m、深 1 m 的播 种 沟 ,用 0c

按 用途 分为 食 用 、药 用 、药 食 兼 用 型 ;按 形状 分 为长 山药 、扁 山药 、 圆 山药 。可根
山 药
高 产 栽
据 当地 的气 候 、土 壤 条件 、生 产 用途 ,选
择 适宜 的 品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