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北斗卫星定位技术的海上溢油跟踪监测系统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北斗的长输管道溢油监控系统、监控站点及监控中心[实用新型专利]

基于北斗的长输管道溢油监控系统、监控站点及监控中心[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名称:基于北斗的长输管道溢油监控系统、监控站点及监控中心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郑娟,祝彬
申请号:CN201620193626.3
申请日:20160314
公开号:CN205541311U
公开日:
2016083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的长输管道溢油监控系统、监控站点及监控中心,该系统包括:多个监测站点以及监控中心;监测站点,设置于长输管道监测点周边,用于将多个油膜监测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进行一级处理,确定待上报的数据,采用GPRS通信模式或北斗卫星通信模式将待上报的数据发送至将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分别与各个监测站点相连接,采用GPRS通信模式或北斗卫星通信模式接收来自于监测站点上报的数据,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二级处理,提取特征参数进行预警判定,并调用参考管道安全预警单元的输出结果进行判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及时准确的获取实时现场信息,可靠性高,能实际有效地应用到长输管道溢油污染监控处理工作中。

申请人:郑娟
地址: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三环新城6号院11号楼1单元704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远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李海燕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基于卫星通信的海上石油平台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的开题报告

基于卫星通信的海上石油平台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的开题报告

基于卫星通信的海上石油平台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海上石油平台已成为国际石油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海上环境的复杂性和安全风险的增加,石油平台运维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传统的现场人员巡视和手动控制已经不能满足海上石油平台的运营需求,需要一套快速、高效、可靠的远程监控系统。

卫星通信技术已经成为海上石油平台远程通信的主要手段,其具有高带宽、广覆盖、稳定可靠等优良特性。

通过基于卫星通信的海上石油平台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平台设备的全面、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操作风险,对于确保海上平台运营安全和生产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案本课题拟设计一种基于卫星通信的海上石油平台远程监控系统,能够实时获取石油平台内部设备的状态信息,并通过卫星回传到岸上控制中心,实现远程监测、控制和异常预警。

具体内容包括: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包括卫星通信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远程控制模块等子系统的设计,以及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接口、通信方式等.2. 数据采集与处理。

设计基于现场总线(Profibus、Modbus)的实时数据采集模块,将平台内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设备的状态信息采集、处理、压缩和编码,并将数据发送至卫星通信模块.3. 卫星通信模块设计。

在本方案中,采用Ka波段卫星通信技术,设计支持高速数据收发的卫星通信模块,并面向海上石油平台环境,进行设计优化,确保其稳定可靠,能够满足海上运输特殊环境下的通信安全需求.4. 远程控制。

为现场管理者提供实时远程监控和远程操控功能,监控中心可通过系统接收的数据进行实时状态监测及图像传输,实现对海上平台设备的远程操作、控制与管理.三、预期成果1. 基于卫星通信的海上石油平台远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包括系统总体架构设计、数据采集、处理与远程控制等子系统设计.2. 系统各子功能的实现和相应的测试结果,包括数据采集和处理、卫星通信功能、远程控制等实现的功能测试,考察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 针对测试结果给出的系统性能、通信速率、传输稳定性、系统可靠性、抗噪性、用户友好性等方面的指标评测.四、关键技术1. 海上石油平台工程领域的知识:包含对海上石油平台安全要求、设施特点、维护需求、应急处理等的熟悉和认识;2. 卫星通信技术:包括卫星通信的工作原理、卫星频谱和设备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基于高速、高可靠的Ka波段卫星通信技术,实现海上石油平台的数据传输;3. 数据传输和处理技术:包括网络协议、传输协议、数据编码、数据压缩、数据加密等方面的技术,通过卫星传输海上石油平台的数据,实现数据采集、处理和远程控制。

北斗卫星通信定位技术在港口溢油应急系统中的应用研究PPT

北斗卫星通信定位技术在港口溢油应急系统中的应用研究PPT

电池寿命: 20天 (发射周期1次/10分钟)
环形锂电池组
与国内外同类浮标性能比较
试验与验证
时间:2009.3 地点:天津塘沽海域
珠海高栏海域48小时连续跟踪试验
浮板、浮标漂移路径图
以4小时为一时间段,浮板及浮标位置及距离如表所示
投放48小时后测试结果:
▪ 1、浮标跟踪最小距离:约50m ▪ 2、浮标跟踪最大距离:约1500m ▪ 3、测试时间:48小时 ▪ 4、浮标运行路程:约91公里 ▪ 5、浮标漂浮平均速度约2公里/小时,
实际应用得到了辽宁海事局的肯定。
谢谢 各位专家与代表!
1、经过实际应用,微型浮标在跟踪过程中距 溢油所在位置不超过2km,跟踪准确率到达 80%; 2、填补国内空白,到达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技术及装备可替代进口,具备产业化能力; 3、获得国家专利3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标准型跟踪浮标 探测型跟踪浮标
标准型溢油跟踪定位浮标主要技术参数
外外表直径: 29.6cm
风推力和水的阻力平衡
w a te r V 1 0 2A 1 C D ca ir (1 )V 1 0 1 8 5 h 0 1 /7 2A 2 C D a
进一步整理得到溢油浮标的平衡方程 :
1waaitreA rA 2C 1CDD ac1/2185h01/7
风系数值 风系数值 风系数值
8
浮标重量千克
浮标风系数变化曲线
0度时k值的变化 10度时k值的变化 15度时k值的变化 20度时k值的变化 30度时k值的变化
0.06 0.055
0.05 0.045
0.04 0.035
0.03 0.025
4
深圳湾风系数的变化
5

基于北斗的航标远程监测系统分析

基于北斗的航标远程监测系统分析

基于北斗的航标远程监测系统分析导言随着我国海洋经济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不断发展,对海事监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特别是对于海洋航标的监测和管理,传统的人工巡查和监测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基于北斗的航标远程监测系统应运而生,成为了海事监管的重要工具之一。

一、北斗导航系统的背景和作用北斗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能够向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和全球范围的高精度定位、导航和时间服务。

作为我国自主建设的导航卫星系统,北斗导航系统不仅在陆地和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更是在海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北斗导航系统通过为海事监管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服务,为船舶航行提供支持。

二、航标远程监测系统的构成要素1.北斗定位技术北斗导航系统通过卫星定位技术,可以为航标远程监测系统提供高精度的定位信息。

航标设备配备了北斗导航系统的接收设备,可以实现对航标位置的实时监测和追踪。

2.信息传输技术航标远程监测系统采用了先进的信息传输技术,通过北斗卫星建立起与监测中心的稳定通信链路,实现了航标信息的实时传输和监测。

3.监测中心监测中心是航标远程监测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各个航标设备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管理。

监测中心能够实时监测航标设备的状态和位置,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4.数据分析和管理系统航标远程监测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管理系统,对收集到的航标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为海事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高精度定位北斗导航系统具有高精度的定位能力,能够为航标的监测和管理提供可靠的定位信息。

2.远程监测3.实时响应五、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虽然北斗航标远程监测系统在海事监管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北斗卫星信号的遮挡和干扰问题,航标设备的抗干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北斗卫星系统的全球覆盖能力还有待加强;航标远程监测系统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也需要重视。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北斗卫星系统的信号覆盖和防干扰能力提升,优化航标远程监测系统的数据管理和安全保障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和标准制定等途径来解决。

海上溢油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海上溢油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海上溢油监测技术研究进展摘要:当前,海上溢油已经成了主要的海洋污染形式之一,本文简单介绍了几种海上溢油监测技术,对其应用现状作了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海上溢油;监测技术;现状引言海洋运输是主要的世界原油贸易运输形式,在原油运输、装卸过程中,时有原油泄漏事件发生,并且因为石油开采技术正向深海方向发展,海上作业造成的油品泄漏事故成了海洋污染的重要源头。

海洋运输技术和海洋开发技术的进步使得海上溢油事故发生率也相应的增加了。

高频发生的溢油事故不但导致了严重的能源浪费,而且还严重的破坏了海洋生态和环境。

海上溢油对环境的影响原油中含有大量的苯和甲苯等有毒化合物,原油一旦泄漏到海洋后,这些有毒化合物会迅速进入食物链,从低等的藻类、到高等哺乳动物,无一能幸免。

成批的海鸟被困在油污中,它们的羽毛,一旦沾上油污,就因无法飞翔离开大海,而沉入海底溺毙,或者因中毒而死亡。

 同时被油污污染的海豹、海豚一次又一次跃出水面,试图把皮毛上的油污甩掉,但最后终于精疲力竭,挣扎着沉入海底。

此外潜在的损害会更进一步扩展到事件发生地的生态系统中,存活下来的生物在受到冲击后的数年中,受毒物的影响也将遗传至数种生物的后代,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因为人类也同样在食用海产品。

还有更多靠海为生的人,将会在一时间丧失所有。

(图一原油泄漏危害)溢油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溢油发生后,一般情况下需要清理港区水域,这必然会对船舶的进出港造成影响。

同时要对被污染的游艇和船舶采取清洁措施,该操作成本比较高。

如果岸线设有工厂取水口,溢油就会进入工厂设备系统,毁坏设备,甚至使得一个工厂关闭。

盐业和海水淡化业等都会直接被溢油污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溢油事故发生时,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保护这些资源。

因为溢油对不同岸线的影响不同,所以它们对溢油的敏感性也不同。

溢油发生的时候,要依据各类岸线对溢油的敏感程度排列优先保护次序,为决策者确定应急对策提供便利。

基于北斗卫星通信的海洋监测系统研究

基于北斗卫星通信的海洋监测系统研究

3 海面浮标监测 子系统
3 . 1 北 斗 卫 星 系 统简 介 目前 , 在 远洋航 海过程 中 , 主 要 采 用 基 于 卫 星 通 信 的 全 球海 事遇 险 与安 全系 统( Gl o b a l Ma r i t i me D i s t r e s s a n d S a f e t y S y s t e m, G MDS S ) 来 实 现 海 事 卫 星通 讯 、 定位 、 地面通信 、 海 上 安 全 信 息 播 放 和 遇 险 报 警 等 业 务 ; 近 海 的 海 洋 监 测 系 统 中 通常采 用 G P R S 、 C DMA等 方 式 实 现 海 洋 数 据 信 息 与 地 面 数 据 中 心 的 通 信 。 我 国 的北 斗 区域 卫 星导 航 系统 ( 也 称 北 斗 2代 l 期) 于 2 0 1 2 年 1 2月 2 7日正 式 开 始 运 行 , 系统由1 4 颗 卫星组 成, 包 括5 颗地球静止轨道卫 星、 5 颗 倾 斜 地 球 同 步轨 道 卫 星 和 4 颗 中 圆 地 球 轨 道 卫 星 。北 斗 卫 星 导 航 验 证 系 统 已 在 多 个 领
接收站 、 监 测数据 信息 中心等方 面 , 海 洋立 体监测 系统结构
框图如图 1 所示。
作 者 简介 : 赵荣阳( 1 9 8 2 一) , 男, 黑龙 江哈 尔滨人 , 硕士, 讲师, 研 究 方向 为嵌入 式 系统 。 基金 项 目 : 水 下传感 器 网络 高效能 信 息感知 模 型研 究 ( 2 O 1 7 K Y0 8 O 3 ) ; 钦 州 市物联 网先进技 术重点 实验 室
43 . .
..
学 术探 讨 ・ 基金牙
域 得 到成 功应用 , 并发 挥 了重要 作用 , 包括 : 通信 、 水利 、 减 灾、 海事、 海洋 渔业 、 交通 、 勘探 、 森 林 防火 等 等 , 其 应 用 的 显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

2019年 第8期海洋开发与管理77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杨军平,于晓丰,武斌,宗干,王敏(青岛市光电工程技术研究院 青岛 266000)收稿日期:2019-05-08;修订日期:2019-07-25基金项目:青岛市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项目(16-8-3-4-z h c ).作者简介:杨军平,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导航定位技术通信作者:于晓丰,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卫星导航应用摘要:为提高我国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保障海洋环境信息安全,文章基于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设计海洋环境监测系统㊂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包括北斗海洋环境监测终端和海洋信息综合服务平台2个部分,具有实时定位㊁实时监测㊁数据处理㊁信息预警㊁电子围栏㊁数据总览和用户管理7项功能;终端集成微控制单元和传感器等模块,平台包括服务器等硬件和数据处理等软件;经实地部署和严格测试,系统功能和性能均达到设计要求,且安全㊁稳定㊁方便和实用㊂关键词:短报文;传感器;定位;通信技术;数据安全中图分类号:X 834;P 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857(2019)08-0077-04M a r i n eE n v i r o n m e n tM o n i t o r i n g S ys t e mB a s e d o nB e i d o u S a t e l l i t eN a v i g a t i o nS ys t e m Y A N GJ u n p i n g ,Y U X i a o f e n g,WU B i n ,Z O N G G a n ,WA N G M i n (Q i n g d a oA c a d e m y f o rO p t o -E l e c t r o n i c sE n g i n e e r i n g ,Q i n gd a o 2660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n o r de r t o i m p r o v e t h e t e c h n i c a l l e v e l o fm a r i n e e n v i r o n m e n tm o n i t o r i n g an d e n s u r e t h e s a f e t y o fm a r i n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i n f o r m a t i o n ,t h i s p a p e rd e s i g n e dam a r i n ee n v i r o n m e n tm o n i t o r i n g s y s t e mb a s e d o nB e i d o u s a t e l l i t e n a v i g a t i o n s y s t e m (B D S )i n d e p e n d e n t l y d e v e l o p e db y Ch i n a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t h a t t h e m a r i n ee n v i r o n m e n t m o n i t o r i n g s y s t e m b a s e do nB D Si n c l u d e sB e i d o u m a r i n e e n v i r o n m e n tm o n i t o r i n g t e r m i n a l a n dm a r i n e i n f o r m a t i o n i n t e gr a t e d s e r v i c e p l a t f o r m ,w i t h 7f u n c t i o n s o f r e a l -t i m e p o s i t i o n i n g ,r e a l -t i m em o n i t o r i n g ,d a t a p r o c e s s i n g ,i n f o r m a t i o nw a r n i n g,e -l e c t r o n i c f e n c e ,d a t ao v e r v i e wa n du s e rm a n a g e m e n t .T h e t e r m i n a l i n t e g r a t e sm i c r oc o n t r o l u n i t ,s e n s o r s a n d o t h e r s .T h e p l a t f o r mi n c l u d e s h a r d w a r e s u c h a s s e r v e r s a n d s o f t w a r e s u c h a s d a t a p r o -c e s s i n g .T h e s t r i c t f i e l d t e s t p r o v e s t h a t t h e f u n c t i o n s a n d p e r f o r m a n c e o f t h i s s y s t e m m e e t t h e d e -s i g n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a n d t h e s ys t e mi s s a f e ,s t a b l e ,c o n v e n i e n t a n d p r a c t i c a l .K e y wo r d s :S h o r tm e s s a g e ,S e n s o r ,P o s i t i o n i n g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D a t a s e c u r i t y78海洋开发与管理2019年0引言随着全球陆地资源的日益匮乏,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目光投向海洋,海洋经济成为沿海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1]㊂通过实时和长期的海洋环境监测掌握海洋环境信息,对于海洋权益维护㊁海洋防灾减灾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为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2-3]㊂目前全球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不断向智能化发展,大量智能化设备被研发和应用,为更好地研究㊁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提供更丰富的数据㊂我国海洋资源丰富,在海洋环境监测方面具有多年的研究基础和技术积累,也涌现一批先进的海洋环境监测设备,而智能化对设备通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㊂目前我国已有的海洋环境监测设备通常采用国际海事卫星或A R G O卫星等进行数据传输和管理,这些系统均由国外研发,保密性和自主性不高,不利于国家海洋安全[3-4]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快速定位㊁精密授时和短报文收发等功能㊂其中,北斗短报文以北斗卫星为中继站进行数据中转,实现设备之间的双向通信,具有覆盖范围广㊁无通信盲区和数据传输加密等优势,完全可以替代国外卫星系统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4-6]㊂本研究将短报文通信和移动通信相结合,设计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可实现对海洋环境的远程㊁实时㊁自动和全天候监测,稳定性和安全性高㊂1系统功能和性能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包括北斗海洋环境监测终端和海洋信息综合服务平台2个部分㊂北斗海洋环境监测终端具有定位㊁通信和数据采集等功能,将采集的数据通过短报文或移动通信网络传输至海洋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平台接收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形成相应的数据库并存储和发送(图1)㊂系统主要具有7项功能㊂①实时定位:实时定位终端并在电子海图上动态显示;②实时监测:图1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温度㊁盐度㊁p H值和叶绿素等多种海洋环境参数变化,尤其是水质变化,并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监测内容;③数据处理:实时和快速地解析㊁分析和存储采集的数据;④信息预警:当监测值超过预设的标准值时,系统自动向用户发送预警信息,同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预测海洋环境变化趋势,辅助用户识别风险;⑤电子围栏:用户可将终端置于特定区域并通过平台设定,如终端移出设定区域,系统自动向用户发送警告信息;⑥数据总览:统计终端在一定时间内的位置信息和监测数据信息等,可对终端监测情况进行跟踪和回放,详细掌握海洋环境变化规律;⑦用户管理:个人用户管理包括个人用户的基本信息和权限等,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的基本信息㊁绑定和解绑等㊂北斗海洋环境监测终端和海洋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性能如表1和表2所示㊂表1北斗海洋环境监测终端性能参数指标定位精度10m温度监测范围-25ħ~70ħp H值监测范围0~14盐度监测范围0~60叶绿素监测范围0~200μg/L供电电压220V(A C)或24V(D C)第8期杨军平,等: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79表2海洋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性能参数指标终端在线数ȡ10000台数据传输时效实时或定时数据库容量ȡ6T(可扩展)用户登录数ȡ10000个信息接收间隔ɤ5s2系统设计2.1北斗海洋环境监测终端北斗海洋环境监测终端集成微控制单元以及传感器㊁北斗㊁数据存储㊁移动通信㊁人-机交互和电源等模块(图2)㊂图2北斗海洋环境监测终端的硬件架构微控制单元的主控芯片采用S T M32F103R8T6,其是S T旗下常用的增强型系列微控制器,通常可用于电机驱动㊁应用控制㊁手持设备和G P S平台等㊂该芯片芯体为32位,存储器容量为64K B,最高主频可达72MH z,完全满足系统性能需求㊂移动通信模块采用S I M800L,其是L G A封装的四频G S M/G P R S模块,性能稳定,外观精巧,性价比高㊂该模块采用工业标准接口,工作频率为G S M/G P R S850/900/1800/1900MH z,可实现语音和短信等数据的传输,且功耗较低㊂北斗模块采用F B3511,其适用于无人区以及电力㊁气象㊁水利㊁地质和石油等领域的数据传输㊂该模块集成R D S S射频收发芯片㊁功放芯片和基带电路,可实现双向北斗短报文通信,支持北斗或G P S 单模定位以及双模联合定位㊂传感器模块根据实际需求集成相关传感器,通过预留硬件接口,可扩展最多4个类型的传感器㊂2.2海洋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为节约成本,平台硬件采用第三方托管的形式,主要包括服务器㊁存储器和防火墙等㊂①服务器采用R H5885H V3,其配置为12个英特尔至强E7-4850V4处理器(主频2.1G H z,16核)和48个32G的D D R4R D I MM内存,采用W i n d o w s S e r v e r 2008操作系统;②存储器采用O c e a nS t o r5300V3,其配置为混合闪存㊁30T硬盘㊁32G内存和4端口S m a r t I OI/O模块(S F P+,8G BF C),采用S Q L S e r v e r2008数据库系统;③防火墙采用U S G6370,其配置为4G S D R AM内存,吞吐量为4G B/s (I P S e c吞吐量为3G B/s),具有入侵和病毒防御㊁数据防泄漏㊁上网行为管理和审计㊁基于应用的Q o S 优化㊁负载均衡智能策略管理以及A n t i-D D o S等功能(图3)㊂图3海洋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硬件平台开发采用B/S架构,界面友好,方便用户与系统的交互㊂平台软件包括数据处理㊁实时监控㊁统计报表㊁异常报警和用户管理5个模块㊂①数据处理模块接收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解析㊁分析和80海洋开发与管理2019年存储;②实时监控模块在电子海图上实时显示终端位置㊁监测数据和电子围栏等信息;③统计报表模块可对终端的历史轨迹进行回放,也可将监测数据按类别或时间进行总览,并以图表的形式直观展示;④异常报警模块对预警信息和电子围栏等进行设置,一旦监测数据超出预警值或终端移出电子围栏,即自动向用户发送信息,经用户处理后自动更新;⑤用户管理模块用于管理个人用户和设备㊂3结语在青岛市近海海域实地部署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并严格按照规范对海洋环境监测终端和海洋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进行多次联调测试㊂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运行良好,实现对海洋环境数据的采集㊁传输㊁分析㊁存储㊁管理㊁查询和显示等,功能和性能均达到设计要求㊂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具有安全㊁稳定㊁方便和实用等特点,适用于对海洋环境和海水养殖等的远程自动化监测,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㊂与此同时,将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到海洋环境监测领域,有利于我国提升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和保护海洋环境信息安全,且对于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的推广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㊂参考文献[1]王铁流,冯正乾,周尚.基于S I M900的无线远程海洋监测终端机的设计[J].电子测量技术,2012,35(12):108-111.[2]王传君.基于G P R S_I P通信技术的海洋环境实时监测系统[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8.[3]王世明.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海洋监测浮标通信系统设计与应用[J].全球定位系统,2016,41(4):102-105. [4]彭伟,徐俊臣,杜玉杰,等.基于北斗系统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传输系统设计[J].海洋技术,2009,28(3):13-15. [5]解来滨.基于B D2和G P R S的海水多参数监测系统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6]刘丹.小型多参数海洋环境监测浮标系统研究[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12.。

基于北斗卫星定位通信的海上溢油跟踪浮标研究__

基于北斗卫星定位通信的海上溢油跟踪浮标研究__

及资源,在开发投资、使用成本及通信成本之间寻求到一个最佳平衡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本系统对船舶的动态监控与岸端主控,在航行调度、防抗台、应急救助、安全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4结束语和公司以及港口的已有设备,实现对船舶航行状态进行实时跟踪。

系统所建立的由岸端为主控的数据交换链,将船岸信息化建设中一些很难实现的船岸一体化监控功能成为了可能,系统的成功投入使用使中远集运的船舶监控信息化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在船舶安全管理、节能减排、成本控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作者:吴雨华.上海远洋运输公司信息开发管理高级轮机长参考文献1中国船级社.自动识别系统(AIS )检验指南.人民交通出版社.2国际海事组织.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安保规则及SOLAS 公约2002修正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3郑士君、吴雨华、董建华等.船舶管理信息系统研发.机电设备,2005,6期.4IEC 61162-1.Maritime navig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and systems Digital interfaces-part1[S ].5ITU-R M.1371.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an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using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in the VHF maritime mobile 0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能源产品的进口量不断增加,2007年原油进口量为1.63亿吨,同比增长12.4%。

大量原油的海上运输,使海上溢油事故风险日益增大。

2007年12月,韩国西部海域发生重大溢油事故,油轮上超过1万吨原油漏入大海,在海上形成了一条长7.4km 、宽2km 的原油带。

事故发生后,韩国海洋水产部立即派出57艘舰船和4架直升机到事故海域展开紧急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海上溢油跟踪浮标
溢油跟踪浮标通过船艇或直升飞机投放 , 在完成任务后通过北斗卫星定位系统锁定回 收 。 由于浮标可以通过北斗卫星定位系统自动发送它的地理位置信息 , 所以不需要船跟踪 它 。 技术人员接收到浮标数据后将其输入计算机 , 就可在电子海图上显示溢油漂移轨迹 , 达到实时跟踪的目的 。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精度在 10 m 左右 , 可以满足溢油应急需要 。 使用溢油跟踪浮标跟踪溢油时 , 通常在一段时间内 , 来自浮标的数据与溢油的运动是 比较准确的 。 随着时间推移 , 溢油的物理特性会发生变化 , 从而改变它的飘移特性 。 最 初 , 溢油形成一个很大的 、 粘着的油膜 , 有一定厚度 , 油膜在风和流的推动下移动 。 一段 时间后 , 风和流使得油膜破裂成小碎片 , 水也会被带入油膜中形成乳化液 。 这种 乳化的油 会 继续 破裂成更小的碎片 , 这 时 , 虽然 它 们 比水轻 , 但 是在短时间内会被 波浪 推到水的下 面 , 就 象波浪 带着 木块 上下 震荡 。 由于油膜碎片在海面以下 , 很 多 时 候 不 再受 风的 影响 , 它 们 飘移的 速 度会变 慢 , 而 且 油膜碎片会 蔓延 到很大的 区域 。 最 终 , 浮标不 能再 准确地 反 映 溢油运动 。 尽 管 这样 , 浮标 仍然提供 水体的运动信息 , 这对 于 预测 溢油 未 来的 走向趋势 仍然 是很有 帮助 的 。
图 1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组成结构图
16






2008 年第 3 期
表 1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与世界其他主要卫星定位系统比较
定位系统 覆盖范围 全球 中 国 及 周边 国家 和地 区 全球 全球 应用 范围 军民共 用 军民共 用 军用 民用 时滞性 实时 实时 实时 实时 定位 精 度 通讯 功 能 无 能 无 无 费用 免费 低 — 低
图 2 利用浮标监测溢油的系统
谢文宁等 :
基于北斗卫星定位技术的海上溢油跟踪监测系统研究
17
定位 , 定位数据和观测数据通过移动通信网络 (GSM ) 或 CDMA 传输给用户 。 浮标体上 装载温度传感器 , 也可以根据需要装载盐度和水质传感器 。 用户可以在浮标投放后通过手 机短信方式更改设置 。 浮标的重量配置使得浮标体和十字水帆全部浸没在水中 , 通信天线 露出水面 。 近岸型漂流浮标具有体积小 、 重量轻 , 投放方便 、 通讯费用低和可回收的特点 。 它不 仅应用于海洋学研究 , 还广泛应用于溢油 、 赤潮 、 倾废跟踪 、 沿海管理等方面 。
第3期 2008 年 9 月






RESEARCH ON WATERBORNE TRANSPORTATION
No.3 Sep. 2008
基于北斗卫星定位技术的海上溢油 跟踪监测系统研究
谢文宁 刘晋川 张同戌
北京

100088)

( 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摘要: 开发了一种基于北斗卫星定位技术的海上溢油跟踪监测系统 。 该系统包
户大范围监控与管理和 数据采集用户数据传输 应用 ;
4) 融合 北 斗 卫 星 定
位系统和卫星增强两大 资源, 提供更丰富的增 值服务 ;
5) 它 是 我 国 自 主 系
统, 高强度加密设计, 安全、 可靠、 稳定, 适 合关键 部 门 应用 。
3.3 定位系统比较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 与世界其他主要卫星定 位系统比较 见表 1。
3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
3.1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简介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双星有源定位体制, 由两颗工作卫星、 地面控制中心站为主的地面部 分和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 可以全天候、 全天时地提供区域性卫星定位信息 (图 1)
[3]

3.2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优势 1) 同时具备定位与通讯功能 , 无需其他通讯系统支持 ; 2) 覆 盖 中国及周 边 国 家 和地区 , 24 h 全天候 服务 , 无通信 盲 区 ; 3) 特别适 合 集 团 用
4.2 溢油跟踪浮标
海洋浮标主要分为锚定类和漂流类两种 , 前者包括定点的气象资料浮标 、 海水水质 监测浮标 、 波浪浮标等 ; 后者有表层漂流浮标 、 中性浮标 、 各种小型漂流器等 。 溢油跟踪 浮标属于表层漂流浮标中的近岸漂流浮标一类
20 世纪 70~80 年代 , 随着地球极轨卫星和同步卫星的发射 、 全球移动通讯系统的开
GPS 全球定位系统
北斗 卫星定位系统
10 m 10 m
水平 16 m 垂直 25 m
GLONASS 卫星定位系统
伽利略 卫星定位系统
1m
4 海洋浮标
4.1 海洋浮标简介
海洋浮标是一种现代化的海洋观测设备 。 它具有全天候稳定可靠的收集海洋环境资 料的能力 , 并能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 、 自动标示和自动发送 。 海 洋 浮 标 与 卫 星 、 飞 机 、 调查船 、 潜水器及声波探测设备一起 , 组成了现代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 。 海洋浮标一般由水上和水下两部分组成 , 水上部分装有多种气象要素传感器 , 分别 测量风速 、 风向 、 气温 、 气压和温度等气象数据 ; 水下部分装 有 多 种 水 文 要 素 传 感 器 , 分别测量波浪 、 海流 、 潮位 、 海温和盐度等海洋水文数据 。 各种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通 过仪器自动处理后 , 由发射机定时发出 , 再由地面接收站接收处理 (图 2)。
( 油气 ) 开采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 各大石油公司纷纷加大对海洋石油的开采力度 , 海洋对 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 随着船舶的大型化发展 , 油轮特别是超大型油轮在 我国水域频繁出现 , 使原本已经十分繁忙的通航环境更加复杂 , 导致船舶溢油污染隐患增 加 , 特别是重特大船舶溢油污染的风险随之增大 , 防污染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风 险 。 因此 , 提高水上应急反应能力 , 用科学手段治理船舶溢油尤显重要 。 海上溢油属突发性海洋污染事故 , 需要人们作出快速的应急反应 , 尽可能予以控制 、 回收和清除 , 以减少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害 。 然而 , 海上溢油应急反应和清污作业的环境 条件通常比较恶劣和复杂 , 溢油在风浪流及光照等自然因素的联合作用下 , 位置和形态又 在不断地变化 , 因此 , 应急反应和清污作业的困难程度大 、 技术要求高 , 需要特殊的关键 技术给予支持 。 建立科学的海上溢油跟踪检测系统 , 使用先进的溢油跟踪监测设备 , 准确掌握和 预 测 溢油 漂移方向 和 扩散范围 , 对 于 及 时 采 取 有 效围 控清除 措施 、 减 小 溢油事故造成的损 失 、 保护 海洋 生 态系统 平衡具 有重大 意义 。
5.1 整机组成
外 观 结构 : 整 体 颜色为黄色 ; 外 形直 径尺寸 ≤28 cm ; 重量 : 30 kg (图 3)。 内部 结构 : 包括 天线 、 射频模块 、 主板 、 电 池 、 海流计 、 温度计 、 油膜 检测 装置等 ; 主板上设有电源开关和显示终端工作状态 的 指 示 灯 , 即 : 电 源 和发 射状态指 示 灯 、 锁定卫星 信 号指 示 灯 (2 个 ); RS232 接 口 (1 个 ); 机内配置的电 池能够保证终端持续工作 88 h 以 上 (发 射频 度不 超 过 1 次 /min)。
选择等操作 ; 专题地图 ; 图层控制 ; 数据绑定 ; 动态图层和用户绘图图层 ; 生成和编辑地 图对象 ; 简单地理查询 : 边界查询 、 地址查询 。
1) 卫星遥感会受到卫星经过时间的制约 , 周期比较长 , 反应滞后 , 而且需要专业人
员进行分析 ;
2) 雷达探测和航空遥感容易受到气候因素影响 , 而且所需费用很高 ; 3) 计算机模拟受人员素质 、 各种复杂气象条件影响容易出现偏差 ; 4) 巡逻艇搜寻速度慢 、 范围小 、 效率低 , 而且在较大程度上受气象条件限制 。 2.2 基于北斗卫星定位技术的海上溢油跟踪监测系统
2) MapX MapX 是 Mapinfo 公司为开发人员提供的一个快速 、 易用 、 功能强大的地图化组件 ,
可方便地实现数据可视化 、 专题分析 、 地理查询 、 地理编码等丰富的地图信息系统功能 。
MapX 的主要功能包括 : 显示 MapInfo 格式的地图 ; 对地图进行放大 、 缩小 、 漫游 、
1 溢油应急 处 理技术
溢油应急 处 理技术 主 要有以下 6 方 面 :
1) 海 陆空 立 体 化溢油应急反应系统 ; 2) 航 空遥感 监 视 监测海上溢油[1]; 3) 4) 5) 6)
海上溢油 浮标 跟踪 定 位技术 ; 溢油 预 测 与预警 技术 ; 海上溢油应急反应 决策辅助 支持系统 ; 海上溢油控制 与 清除对 策[2]。
5.2 基本功能 1) 定位 功能
浮标收到地面控制中心发出的北斗激发定位指令 后 , 设定北斗自动定位 频 度 , 进行 自动 定位 , 并向 地面 控制 中 心 实时 提供 其所在位置的 经 度 、 纬 度 , 定位精度小于 10 m, 并 以标准形式显示 ( 经 度 : 度 分 秒 , 纬 度 : 度 分秒 , 时间 : 年月日 时 分秒 )。
本文针对现有海上溢油跟踪监测方式的不足致力于开发一种廉价 、 实时 、 全天候的溢 油跟踪监测系统 。 系统由浮标 、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 、 溢油跟踪监测平台三部分组成 。 在溢 油事故发生后立即将浮标投放在厚油膜层中 , 浮标随油膜一起漂移 。 溢油跟踪监测平台通 过北斗卫星系统实时接收浮标的位置信息 , 实现对溢油位置 、 漂移速度 、 轨迹 、 方向的跟 踪及对溢油未来走向趋势的预测 。
6 溢油跟踪监测平台
6.1 溢油跟踪监测平台的功能和组成
溢油跟踪监测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实时接收浮标相关信息 , 然后对信息进行转换 、 存储 及其他处理 , 并以相应的方式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 , 使监测人员可以实时查询浮标的位 置 、 速度和方向等信息 。 基于以上功能 , 监测平台由计算机 、 北斗卫星信息接受器和中心 软件组成[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