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内分泌治疗新进展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新理念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新理念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在治疗中,内分泌治疗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法,其中包括雌激素受体抑制剂和雌激素调节剂,这两种治疗方法已经被广泛用于乳腺癌患者。
雌激素受体抑制剂绝大多数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细胞都存在雌激素受体,这意味着雌激素可以刺激肿瘤细胞生长,导致癌症进展。
雌激素受体抑制剂可以抑制雌激素对肿瘤细胞的作用,从而减缓肿瘤的生长速度,乃至停止或逆转癌症进程。
例如,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针对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的治疗药物,它可以结合到受体上,阻止雌激素刺激受体引起的癌细胞生长,减缓癌症的进展速度,延长生存时间。
雌激素调节剂雌激素调节剂也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治疗方法,它可以通过调节雌激素的分泌和代谢来减缓肿瘤的生长速度,乃至停止或逆转癌症进程。
例如,它可以通过改变内环境中雌激素和前列腺素的浓度,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进而减缓癌症的进展速度。
内分泌治疗的优势内分泌治疗具有很多优势,一方面它不像其他疗法,如放疗和化疗,会对患者的器官造成损伤,另一方面,它可以长期作用于肿瘤细胞,确保乳腺癌长期处于稳定状态。
此外,对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效果显著,尤其是在早期诊断和治疗时,其效果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新理念然而,目前的内分泌治疗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长期的使用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乃至耐药性的产生。
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和质量,需要不断地改进和深入研究。
未来的研究重点包括增加治疗药物的种类和复合疗法的应用。
在这方面,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已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如针对HER2表达的靶向治疗和通过免疫检查点抑制检查点控制的肿瘤免疫治疗等。
内分泌治疗已成为乳腺癌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其治疗效果和优势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我们需要在不断研究和改进中,提高其疗效和质量,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希望和救赎。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及新进展

3代 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较多。第 3代芳香 化酶抑制剂 已成 为绝经后乳腺癌 的一线 药物选 管 已没有肿块被 检查 出来 ,乳 癌细胞
择之一。本 文就乳腺癌 内分 泌治疗的原理、方法 、药物及其疗效 比较 、方法药物选择 ,与化疗 、放 仍有可能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继续生
疗的关系以及相关新进展简要综述。 关键词 :乳腺肿瘤;内分泌治疗 ;雌激素拈抗剂
于 ER雌 激素受 体 阳性 的乳 癌患 者 ,
Abstract:Endocrine t hempy of breast cancer has been accepted widely by patients because of its little 内分泌治疗 常单独或与化疗联合作为
side efects and high remission rate a n d is feasible to the therapy in hmg term.Smdiesa'bout endoc rine thera‘ py o f breast ca ncer had achieved great progresses in recent years.There ale much more studies about raiox‘ ifene an d t}le t}lird generation arlmedex at present The t hird—generati nn alomatase inhibitors have become one
疗在肿瘤 的内分泌治疗 中最为成 熟和卓有成效 。
的疗效 ,故常作为一线药物 。他 莫昔芬可增加 子宫 内膜 癌的
体 内雌激素水平病 理性 上升 ,是刺 激乳癌细胞增 生 的主 发生率 ,这种癌常在早期被发现且部分可通过手术切除治愈 ;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抗癌新进展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随着医学研究和进展的不断推进,内分泌治疗成为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的研发历程、作用机制以及应用情况。
一、内分泌治疗药物的研发历程内分泌治疗药物是指通过干扰雌激素的作用来达到抗癌作用的药物。
早在20世纪60年代,医学界就发现乳腺癌患者中存在着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情况。
于是,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寻找能够影响雌激素生物合成和效应的药物来治疗乳腺癌。
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和发展,内分泌治疗药物逐渐从抗雌激素药物扩展到激素代谢调控药物和靶向治疗药物。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相继批准了多种内分泌治疗药物,为乳腺癌患者带来曙光。
二、内分泌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内分泌治疗药物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制来抑制乳腺癌的生长和扩散:1. 阻断雌激素合成:雌激素合成是乳腺癌生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通过使用雌激素合成抑制剂,可以有效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从而防止乳腺癌的生长和进展。
2. 抑制雌激素受体:乳腺癌细胞中出现的雌激素受体阳性使得细胞对雌激素过度敏感,导致乳腺癌发生和发展。
内分泌治疗药物可以阻断雌激素受体的活性,减少乳腺癌细胞对雌激素的依赖性,从而达到抗癌的效果。
3. 靶向其他信号通路:除了雌激素受体,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还与其他多种信号通路有关。
新一代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可以通过靶向这些信号通路来进一步抑制乳腺癌的生长和扩散。
三、内分泌治疗药物的应用情况内分泌治疗药物在乳腺癌的治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内分泌治疗药物主要应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早期和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
应用内分泌治疗药物的患者可以明显延长无复发期和总生存期。
常用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包括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选择性雌激素降解酶抑制剂(SERDs)以及雌激素合成抑制剂(AI)。
SERMs类药物包括依西美坦和多柔比星,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来阻断雌激素的作用。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新进展

内分泌治疗 效果 显著 、副 作用低 ,故又 称乳腺 癌 的 “ 柔 温 疗法 ” ,被 常规用 于激 素受体 阳性乳 腺癌 患者 的辅 助 治疗 。
பைடு நூலகம்
的患者 ,延续使用 芳香 化酶 抑制剂 也能 使患 者获益 。芳 香
的应用 。绝经后妇 女 卵巢功 能衰退 ,体 内雌激素 主要 来 源
早在 l 9世纪末 ,人们开始应用 双侧卵巢 切除治疗 绝经
前期乳腺癌 。2 0世纪 7 0年代 ,三苯氧胺 的问世 成为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新 的里 程碑 ,9 0年代第 三代芳 香化 酶抑制剂 的
于肾上腺产生 的雄 激 素。而 肾上腺 的雄激 素 只有 通过 周 围
乳腺癌 内分泌 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新进 展
Th a i r n i l n e p o r s f e d c n h r p o e s a e e b sc p i c p e a d n w r g e s o n o r e t e a y f rbr a tc nc r i
维普资讯
武警 医学 院学报
・
第 l 卷第 7 7 期
Vo .7 No 7 1 1 .
20 年 7 08 月
Jl 0 8 uy2 0
61 ・ 6
Ac a Ac d m ie M e cn e CPAF t a e a diia
磐 囊
化 酶抑 制剂包括 ( )非 甾体类 药物 :第 1代氨 基导 眠 能 , 1
内 分泌治疗对激素依赖性复发转移乳腺癌 以及早期乳腺癌
术后辅助治疗起 到非 常重要 的作 用 ,甚 至可 以用于 高危健
绝经前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策略及新进展

主要内容
1 TAM单药,5年还是10年? 2 OFS联合TAM 3 OFS联合AI 3 4 年轻患者的卵巢保护问题
主要内容
1 TAM单药,5年还是10年?
2 OFS联合TAM 3 OFS联合AI 3 4 年轻患者的卵巢保护问题
ATLAS研究: TAM 10年 & 5年
TEXT & SOFT:研究设计
目的:评估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女性最佳的内分泌治疗,即辅 助AI(依西美坦)联合OFS较他莫昔芬联合OFS改善DFS
入组:2003年11月-2011年4月
•绝经前
随
•手术后≥12周
机
•计划OFS
•无计划化疗或计划化疗
•绝经前
•手术后≥12周
随
•无化疗
机
或
•化疗后≤8个月保持绝经前状态Biblioteka 504030
20 % ±SE 10
复复发发
5年:15年-25.1% 10年:15年-21.4% 第5-9年:RR=0.90 (0.79-1.02) 第10+年:RR=0.75 (0.62-0.90)
50
40
30
20 % ±SE 10
乳乳腺腺癌癌死死亡亡
5年:15年-15.0% 10年:15年-12.2% 第5-9年:RR=0.97 (0.79-1.18) 第10+年:RR=0.71(0.58-0.88)
分层因素:研究、化疗、淋巴结状态
TEXT=Tamoxifen and Exemestane Trial SOFT=Suppression of Ovarian Function Trial Pagani O, et al. 2014 ASCO Abstract LBA1.
化疗联合内分泌在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

化疗联合内分泌在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一、内容简述本研究旨在探讨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在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
针对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方案,目前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手段。
单一治疗手段的疗效有限,探索新的辅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辅助治疗手段,已经在许多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内分泌治疗通过干扰肿瘤细胞内的雌激素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而化疗则通过杀死癌细胞,降低肿瘤的体积和侵袭性。
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的优势在于可以发挥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风险。
本研究通过对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在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本研究还将对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1.1 研究背景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雌激素受体阳性(ER+)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的大部分,约占7080。
对于ER+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在辅助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传统的内分泌治疗方法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和芳香酶抑制剂(AIs)的疗效有限,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寻找更有效的内分泌治疗方法已成为乳腺癌研究的重要课题。
化疗作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在ER+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无病生存期。
目前关于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在ER+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仍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研究旨在探讨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在ER+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绝经后女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最新进展

" E,# N" $%*%
・ LNN・
[!] " 蔡秀军, 郑雪咏, 虞洪, 等# 腹腔镜在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中的 应用# 中华医学杂志, $%%& , ’& : &’( ) &’&# [ *% ] " +,,-. /0, 1-23-4,25 6, 6,789 :, ;8.7 <=# >375,?@A85 BC@7@B3C -2@3C ,4 C3D32,9B,D@B -,-3C ( E@9987 ) F829G9 D,9-82@,2 D32-@3C
【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治疗进展 " " 非酒精性脂肪性脂肪性肝病是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坏死 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症, 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 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硬化。随着肥胖和糖尿病发病 率的增加, )*+,- 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 )*+,治疗旨在使单纯性脂肪肝得到逆转, 使 )*./ 得到缓解, 或阻止 它们的进展。 !# !# 3" 医疗干预: 基础治疗 ; 个月体重下降 < %# =9>?, 或体 血糖、 血压等两项以上指标异 重指数 ( 012)@ $&>? 7 4$ 合并血脂、 常者, 考虑加用西布曲明 ( 9 A 羟色胺重吸收拮抗剂, 抑制食欲) 或 奥利司他 ( 脂肪酶抑制剂, 减少食物中脂肪吸收) 等减肥药物; 对 于 012 @ =%>? 7 4$ 或 012 @ 39>? 7 4$ 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肥胖相关疾病者, 可考虑手术治疗。 !# $" 纠正不良行为: 纠正不良行为是通过改变患者的不良 生活习惯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 患者多有一些不良的生 活饮食习惯及嗜好, 如过量摄食、 吃零食、 吃夜宵、 不吃早饭、 进食 过快及过分最求高热量、 高蛋白、 高脂的食物, 引起体内脂肪过度 蓄积。饮食方式不规律可扰乱代谢状态, 如进食过快可导致饱腹 感延迟, 成为肥胖发病原因之一。
乳腺癌的治疗新进展

乳腺癌的治疗新进展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然而,随着医学科技和研究的不断进步,乳腺癌的治疗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乳腺癌治疗的新进展。
一、个体化治疗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乳腺癌的治疗主要依赖于外科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传统治疗方法。
然而,这些方法并不能100%适应所有患者的情况。
个体化治疗的概念应运而生,它根据患者的个体基因和肿瘤特征,为患者量身定制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例如,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可以检测肿瘤的突变情况,从而为患者选择最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
这种个体化治疗的方法,有效提高了治疗的针对性和疗效。
二、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利用针对肿瘤靶标的特定药物来治疗癌症。
近年来,随着科技和研究的进步,乳腺癌的靶向治疗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HER2阳性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亚型,但过去对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然而,引入HER2靶向治疗药物后,患者的存活率明显提高。
此外,对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也被广泛应用。
这些靶向治疗药物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三、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利用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多种癌症治疗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乳腺癌也不例外。
乳腺癌免疫治疗主要包括细胞免疫治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细胞免疫治疗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经过提取、改造和再输注等步骤,来攻击肿瘤细胞。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则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来增强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攻击能力。
这些免疫治疗方法的应用,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四、微创手术传统的乳腺癌手术通常需要切除整个乳房,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身心创伤。
然而,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乳腺癌的手术方式也在不断改进。
现在,局部切除手术成为一种较常见的选择,可以保留患者的乳房的完整性,减轻其身心负担。
此外,随着微创手术器械和技术的发展,乳腺癌的微创手术方案也变得更加安全和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宁得用药9个月没有明显的体重变化
Mean Change in Weight (kg) +SEM
5
4
megestrol acetate 4 x 40 mg
(n = 85)
3
2
1
Arimidex 10 mg (n = 92)
0
-1
瑞宁得 1 mg (n = 98)
-2
0 123456
9
Months from Start of Therapy
0
0
1
2
3
4
Years from Randomisation
Survival Data Anastrozole / MA
60 50 40 30 20 10
0
Median time 2020/3/10 to death(months)
P < 0.05
2 year survival rate (%)
Arimidex MA
I Tamoxifen
II
MA AG
2020/3/10
1990
2000
I Tamoxifen
I 新的芳香化酶抑制剂
II
II
新的芳香化酶抑制剂
Tamoxifen pure A.E. ?
III
III
Exemestane /
MA
MA
三苯氧胺 TAM (Tamoxifen,他莫昔芬)
• 最常用的抗雌激素药 • 复发转移乳癌的解救治疗 • 乳癌术后预防复发转移的辅助治疗 • 高危健康妇女预防乳癌
瑞宁得 (Arimidex) 比 MA更有效、更安全
瑞宁得 (Arimidex) 1 mg 在 复发转移乳癌治疗中
缓解率 / 临床获益率相当 生存期更长 耐受性更好
2020/3/10
‘Arimidex’ (anastrozole) vs
Tamoxifen for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of Advanced Breast Cancer in
Tamoxifen (n=144)
80
70
60
Median TTP: ‘Arimidex’ 8.9 months
50
tamoxifen 7.8 months
40
30
20
10
0 0
6
12
18
24
30
36
42
Time to progression (months)
2020/3/10
Kaplan-Meier Curve for TTP Among the
80
Tamoxifen (n=328)
70
60
Median TTP*: ‘Arimidex’ 8.2
50
months
tamoxifen 8.3
40
months
30
p=0.941 (2-sided)
20
10
0
0
6
12
18
24
30
36
42
Time to progression (months)
* Hazard ratio (tam : ‘Arimidex’) 0.99, lower CL 0.86. Study ‘powered’ for
常用的化疗药物
• 烷化剂 • 蒽环类 • 植物碱 • 紫杉类 • 抗代谢药 • 其他
2020/3/10
( CTX IFO ) (ADM THP E-ADM)
( VCR VDS NVB) (Taxol Taxotere) ( 5-FU MTX ) (PDD CBP)
乳腺癌化疗的进展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20/3/10
江泽飞,宋三泰. 肿瘤研究和临床 2019;13(5):293
BCIT 0100
CAF与TAM 序贯 优于 同时 合用
75
70
65
CAF-T
CAFT-T
60
TAM
55
50
2020/3/10
8年 DFS
8年 OS
乳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
• 化疗结束后序贯合用,不主张同时使用 • 放疗期间可以使用内分泌治疗
as first-line treatment ER+ve and/or PR+ve or unknown
Randomised 1:1 (double-blind, double dummy)
‘Arimidex’ 1mg daily plus tamoxifen placebo daily
Tamoxifen 20mg daily plus ‘Arimidex’ placebo daily
2020/3/10
• 在蒽环类药物应用前
– CMF CMFVP • 蒽环类药物
– 联合治疗 AC CAF CEF AVCMF – 续贯和交替治疗 ( Milan A & B ) – 剂量强度 HDCT • 紫杉类药物 ( 紫杉醇 / 多西紫杉醇 ) – 续贯治疗 A T C or AC T – 联合治疗 TA TAC • 新的药物治疗 – 分子靶向药物及新的联合方案
42.3 4.2 8.4 29.7
进展
57.4
39.9 4.0 8.5 27.4
57.7
40.3 4.3 7.9
28.1
59.3
Survival by Response Arimidex 1 mg
100
% 80
S
u
60
r
v
i
40
v
a
20
l
CR or PR Stable 24 wks Progression
• Mastectomy •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 Breast Conservation Surgery
2020/3/10
乳癌放疗
• 保乳术后的根治性放疗
• 根治术后的辅助放疗 ( > T3 and/or LNM >3 )
• 复发转移后的姑息放疗
2020/3/10
2020/3/10
2020/3/10
乳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基本共识 ( NIH USA )
• 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决定因素是激素受体状况 • ER阳性,无论年龄、月经状况和肿瘤大小,都可用
TAM • 部分ER阴性,PR阳性患者也可能从辅助内分泌治疗获益 • 受体未测可以按阳性处理,特别是绝经后患者 • ER/PR阴性患者不推荐使用TAM • 年龄超过70岁,ER阳性可能性大,推荐使用TAM
乳癌内分泌治疗历史
• 1896年 卵巢切除术治疗复发转移乳癌 • 1939年 雄性激素 • 1944年 人工合成雌激素 • 1951年 孕激素 • 1953年 肾上腺切除和下丘脑切除 • 1973年 三苯氧胺 (诺瓦得士) • 1981年 芳香化酶抑制剂
• 1990‘s 新一代的芳香化酶抑制剂
2020/3/10
Percentage not progressed
Trial 0030: Kaplan-Meier Curve of Probability of Time to Progression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Arimidex’ (n=171) Tamoxifen (n=182)
Median follow-up of 18 months. 71% progressed
Anastrozole is as Effective as
Tamoxifen in First Line Therapy(0027)
60%
50%
40%
30%
Anastrozole
Tamoxifen
20%
10%
equivalence.
2020/3/10
Median follow-up of 19 months. 74% progressed
Explanation of the Differences in Relative Responses Between Trials 0030 & 0027
• The receptor statu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trials was found to differ:
2020/3/10
Trial 0027: Kaplan-Meier Curve of Time to
Progression in Patients known to be Receptor-
Positive
Percentage not progressed
100
90
‘Arimidex’ (n=154)
2020/3/10
江泽飞,宋三泰. 肿瘤研究和临床 2019;13(5):293
乳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基本共识 ( NIH )
• 目前认为合适的TAM服药时间为5年 • 绝经前卵巢去势和化疗一样可以降低复发转移风险 • 卵巢去势加化疗是否能提高疗效尚不肯定 • 不同内分泌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不肯定 • ER阳性患者,TAM和化疗合用比单用TAM更有效
Third
2020/3/10
Anastrozole
Letrozole
Exemestane
2020/3/10
2020/3/10
疗效比较
瑞宁得
1 mg (n=263)
瑞宁得
10 mg (n=248)
甲地孕酮 (n=253)
CR + PR + SD > 24 wee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