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案例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案例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案例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知识准备:1、发展的普遍性、2、发展的原因、3、发展的实质、4、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关系。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例题示范:“三日”吕蒙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十五六岁就跟随姐夫去打仗,英勇善战,屡建战功,31岁便升为拱野中郎将。
但是他的文化水平很低,常常词不达意,闹出笑话。
于是,吕蒙听从孙权的教诲,发愤攻读,并且进步很快。
赤壁之战之后,鲁肃接任吴国统帅。
鲁肃早先知道吕蒙是文盲武将,很看不起他。
有一次,鲁肃路过吕蒙防地,提出好多战略上的问题,故意为难他。
鲁肃本以为吕蒙会瞠目结舌,不料吕蒙对答如流,有的连鲁肃也未曾想到。
鲁肃大为惊喜,称道:“学识渊博,非吴下阿蒙。
”吕蒙听后幽默地答道:“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
”点评:(看我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人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只要勤奋学习,不断追求,就会有所进步,令人刮目相看。
模拟练习:张飞与酒在《三国演义》第十四回中,刘备起兵讨伐袁术,临行前叮嘱张飞要守好徐州,切不可饮酒。
张飞一一应承。
当晚,张飞宴请众官,席间张飞强行劝酒并毒打曹豹,自己则喝得酩酊大醉。
曹豹深恨张飞,连夜送信给吕布,约他前来偷袭徐州。
结果,张飞力不能敌,弃城而走。
在以后的第七十回中,张飞在巴蜀一带战败张郃之后,挥军乘胜追击,一直赶到宕渠山下,张郃据守山寨不出,张飞利用酒醉鞭打士兵诱引张郃偷寨,结果中了张飞的埋伏,宕渠寨、蒙头寨、荡后寨均被张飞夺取。
点评:Learnfrom me智慧分享:请同学们也讲一个关于“世界上的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案例,供大家分享。
(先在小组内交流,后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设计教案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设计教案教案: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精神态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通过教师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是如何在发展中的?人类的社会历史发展中有哪些观点?请举例说明。
Step 2:概念讲解(15分钟)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定义和基本内容。
2.通过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
3.通过解释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Step 3: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1.教师提供一些案例,如工业革命对社会历史的影响,社会主义革命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推动等,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这些案例中的矛盾和发展规律。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整理出案例中的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总结出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
Step 4:方法探究(25分钟)1.讲解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方法: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2.通过教师提供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进行分析。
3.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对一个历史事件或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如学生集体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Step 5:归纳总结(15分钟)学生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总结并概括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以及方法。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讨论的质量,评价学生对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理解和熟练运用方法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主题: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内容: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定义和基本内容。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高中思想政治《哲学与文化》设计(统编版必修4)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2.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我还将结合哲学史上的经典理论,如黑格尔的辩证法和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让学生了解矛盾规律的理论来源。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唯物辩证法在哲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与矛盾规律相关的问题。例如,探讨“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如何处理好经济与环保的矛盾?”各小组针对问题展开讨论,要求每位成员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
3.通过对唯物辩证法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复杂性、矛盾性,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4.培养学生具备团结协作、尊重他人的品质,使学生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程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哲学基础和辩证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矛盾规律的理解和应用仍需深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如对立统一、量变质变等,为学生理解矛盾规律打下基础。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可以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系统地介绍矛盾规律的相关理论。首先,解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概念,引用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接着,阐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4)

3.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解释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识别和解决主要矛盾。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运用生动的案例、图表和互动提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激发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探究其内涵和应用。
-例如,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革,探讨改革与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
2.分层次教学,逐步深入:针对学生对辩证法掌握程度的不同,设计由浅入深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逐步学习中深化理解。
接着,我会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体现了哪种辩证法思想?
2.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辩证法来解释?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什么?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系统地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包括以下内容:
1.对立统一规律:介绍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含义、特点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心理素质。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学会尊重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够运用辩证法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5.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社会和自然界的辩证发展,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网络游戏的利与弊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
《第三课 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联系、发展、矛盾等观点。
2. 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于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联系、发展、矛盾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并能够运用这些观点分析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唯物辩证法的原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案例和图片,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原理。
2. 准备一些练习题,以帮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
3. 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
四、教学过程: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掌握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观点和原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矛盾两边互相依靠、互相渗透的干系,引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
2. 讲解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观点和原理:a. 矛盾的观点:矛盾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干系。
b. 对立和统一的干系:对立是指矛盾两边互相排斥、互相否定;统一是指矛盾两边互相依存、互相贯通。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矛盾;同时,矛盾又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d. 方法论意义:要正确对待矛盾,善于分析矛盾,善于解决矛盾,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问题。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具体的案例,如班级中同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等,帮助学生理解对立统一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室小结:总结本课时的重点内容,强调对立统一规律在生活和未来工作中的应用,鼓励学生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问题。
教学设计3: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设计依据】1.理论依据:本课选自部编版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中的第三框题《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框内容。
从内容上看,主要介绍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从知识构成上看,由于本课理论较多且相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上节课将课本知识结束的基础上,特设了这节课将矛盾观的有关原理加以归纳和巩固。
从地位上看,在此之前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但是对于事物为什么是联系和发展的这一问题还不能作出回答,而答案就在于这一课,因此本课在唯物辩证法当中具有核心地位。
2.课程标准依据:学会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学生情况】高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但实践能力普遍较弱。
本框所学知识理论性较强,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两个概念极易混淆,学生较难理解。
而且本框内容属方法论要求,需要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在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上还比较薄弱。
【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关于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培养坚定的唯物辩证法立场。
二是通过矛盾普特性关系的分析,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进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科学精神:一是通过知识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提高科学精神。
3.在生活中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教学重难点】1.重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
2.难点: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3.2.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必修4)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阶段的代表性例子,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进行分析。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阶段的代表性例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4.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的事物发展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发展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组织学生参观实地,如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企业、农村等,让学生亲眼目睹事物发展的成果,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
(二)问题导向
1.针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内涵,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实质、状态、途径和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阶段的代表性例子,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进行分析。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成员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评价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内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揭示事知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教案【,教学资料】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教案-【通用,经典教学资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实质。
2. 让学生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唯物辩证法的起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与唯心辩证法的区别2. 第二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3. 第三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以物质世界为研究对象,揭示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矛盾分析方法4. 第四节:矛盾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5. 第五节:唯物辩证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矛盾分析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矛盾分析方法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实质和核心。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作中的矛盾,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问题。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对唯物辩证法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唯物辩证法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关于唯物辩证法的经典论文和案例。
3.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案例。
六、教学进程1. 第一阶段:唯物辩证法的起源和发展(2课时)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解释唯物辩证法与唯心辩证法的区别。
引导学生了解唯物辩证法的历史发展过程。
2. 第二阶段: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2课时)详细讲解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些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3. 第三阶段: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2课时)深入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思想。
引导学生掌握矛盾分析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案例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知识准备:
1、发展的普遍性、
2、发展的原因、
3、发展的实质、
4、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关系。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
例题示范:
“三日”吕蒙
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十五六岁就跟随姐夫去打仗,英勇善战,屡建战功,31岁便升为拱野中郎将。
但是他的文化水平很低,常常词不达意,闹出笑话。
于是,吕蒙听从孙权的教诲,发愤攻读,并且进步很快。
赤壁之战之后,鲁肃接任吴国统帅。
鲁肃早先知道吕蒙是文盲武将,很看不起他。
有一次,鲁肃路过吕蒙防地,提出好多战略上的问题,故意为难他。
鲁肃本以为吕蒙会瞠目结舌,不料吕蒙对答如流,有的连鲁肃也未曾想到。
鲁肃大为惊喜,称道:“学识渊博,非吴下阿蒙。
”吕蒙听后幽默地答道:“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
”
点评:(看我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人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只要勤奋学习,不断追求,就会有所进步,令人刮目相看。
模拟练习:
张飞与酒
在《三国演义》第十四回中,刘备起兵讨伐袁术,临行前叮嘱张飞要守好徐州,切不可饮酒。
张飞一一应承。
当晚,张飞宴请众官,席间张飞强行劝酒并毒打曹豹,自己则喝得酩酊大醉。
曹豹深恨张飞,连夜送信给吕布,约他前来偷袭徐州。
结果,张飞力不能敌,弃城而走。
在以后的第七十回中,张飞在巴蜀一带战败张郃之后,挥军乘胜追击,一直赶到宕渠山下,张郃据守山寨不出,张飞利用酒醉鞭打士兵诱引张郃偷寨,结果中了张飞的埋伏,宕渠寨、蒙头寨、荡后寨均被张飞夺取。
点评:Learn from me
智慧分享:
请同学们也讲一个关于“世界上的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案例,供大家分享。
(先在小组内交流,后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
案例:(看我的——)
专家点评:
(1、案例是否符合要求,2、案例是否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3、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典型性,4、案例是否具有可推广性。
)
我是专家,我的点评如下:
本课心得:
1、知识方面:(友情提示:同学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发展的实质?)
2、生活方面:(友情提示:同学们从张飞、吕蒙两个人的身上受到了哪些启发?)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
知识准备:
1、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2、为什么事物发展的途径是曲折的、
3、判定一个事物究竟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
4、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方法论要求。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
例题示范:
科学输血的历程
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青年的生命。
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
19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
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
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造血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点评:(看我的——)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从科学输血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模拟练习:
伤痕累累的大船
英国劳埃德保险公司曾从拍卖市场上买下一艘船。
这艘船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138次遭遇过冰山,116次触礁,13次起火,207次被风暴扭断桅杆,然而它从来没有沉没过。
劳埃德保险公司基于它不可思议的经历以及在保费方面给带来的可观收益,最后决定把它从荷兰买回来捐献给国家。
现在这艘船就停泊在英国萨伦港的国家船舶博物馆里。
不过,使这艘船名扬天下的却是一名来此观光的律师。
当时,他刚刚打输了一场官司,委托人也于不久前自杀了。
尽管这不是他的第一次失败辩护,也不是他遇到的第一例自杀事件,然而,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他总有一种负罪感。
他不知道怎样安慰这些在生意场上遭受了不行的人。
当他在萨伦博物馆看到这艘船时,忽然有一种想法,为什么不让他们来参观这艘船呢?于是,他就把这艘船的历史抄下来和这艘船的照片一起挂在他的律师事务所里,每当商界的委托人请他辩护,无论输赢,他都建议他们去看看这艘船。
点评:Learn from me智慧分享:请同学们讲一个关于“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案例,供大家分享。
(先在小组内交流,后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
案例:(看我的——)专家点评:(1、案例是否符合要求,2、案例是否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3、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典型性,4、案例是否具有可推广性。
)我是专家,我的点评如下:本课心得: 1、知识方面:(友情提示:同学们是否真正理解了知识准备中的内容?)
2、生活方面:(友情提示:同学们可否从哲学的角度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二)
知识准备:
1、量变的含义、
2、质变的含义、
3、量变、质变的辨证关系以及方法论要求。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
例题示范:
变废为宝
美国当代石油大王哈默从60年**始,就热衷于石油开发事业。
当时有一家叫德士的石油公司,在旧金山以东的河谷里寻找天然气,钻井到 5600英尺时,仍然不见天然气。
公司决策者认为耗资太多,再钻下去可能徒劳无功,便鸣金收兵,宣判此井“死刑”。
哈默知道这一消息后,立即派专家进行考察,在原井上架起钻机,又钻进3000英尺,天然气喷涌而出。
后来,他又听说举世闻名的埃索石油公司和壳牌石油公司,在非洲的利比亚由于探油未成扔下不少废井,便果断地带领大队人马开往该地,在被判了“死刑”的油井上又架起了钻机,继续深钻,很快就打出九口高产自喷油井。
点评:(看我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一定程度的量变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质的变化;事物的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质变。
石油大王哈默,能够在别人废弃的油井上钻出石油,充分体现出了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
模拟练习:
化解危机
有一名大学生,一个人划着父亲的小船去大海深处验证一下自己的意志,返航的时候,小船触礁沉没了。
周围没有一条船的影子,只有茫茫的海水。
侥幸的是,他毫发未伤,而且体力充沛,他开始拼命地向陆地的方向游去。
海水不断地击打着他,他的四肢开始酸痛,肚子也开始叫了起来……可是周围没有一处人烟,连一棵水草也没有,有的只是无边的海水。
两天过去了,他的意识开始模糊起来,他陷入了绝境·……突然,他看到不远的海面上漂浮着一粒松子,他的眼睛明亮起来,他急忙游过去,抓住松子,然后掷向前方;然后再抓起,再掷向前方……就这样不停地抓起,不停地掷向远方,不停地向前游去……他终于游到了岸边。
点评:Learn from me
智慧分享:
请同学们讲一个关于“量变、质变的辨证关系以及方法论要求”案例,供大家分享。
(先在小组内交流,后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
案例:(看我的——)
专家点评:
(1、案例是否符合要求,2、案例是否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3、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典型性,4、案例是否具有可推广性。
)
我是专家,我的点评如下:
本课心得:
1、知识方面:(友情提示:同学们是否真正理解了量变、质变的辨证关系?)
2、生活方面:(友情提示:俗话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当困难来临时,同学们是否会化解困难?)
分享
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