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疗效

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疗效
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疗效

198? 临床研究 ?

心肌炎、肺水肿或肺出血等,极少数患儿病情进展快,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本组病例显示:本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夏季发病率高,本地区高发季节为4~7月份;发病年龄多在5岁以下,绝大部分年龄<3岁(76%);普通病例292例,重症病例121例,危重病例3例,死亡2例,重症病例比例(30.14%)较往年增高;皮疹多分布于手掌、足底、口腔黏膜,部分分布于臀部、膝部,越是重症病例皮疹越不典型,重症者以散在皮疹为主,以针尖样出血点样皮疹或暗红色皮疹为主,有时需仔细寻找才能发现;重症病例中神经系统受累的最常见症状依次为精神萎靡,惊跳,嗜睡,激惹烦躁,体征最常见为膝反射亢进,颈抗阳性;本组病例行行CRP检查361例,正常者341例,占94.46%;血常规检查418例,其中白细胞升高>10×109/L者80例,占19.14%,心肌酶检查418例,升高86例,占20.57%;空腹血糖检查418例,升高83例,占19.86%;脑脊液检查108例,90例白细胞数升高,有神经系统症状者脑脊液检查阳性率高(83%),脑脊液检查方便快捷,基层医院也能开展,不失为手足口病并脑炎的理想检查手段。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尽早积极脱水降颅内压、短期应用激素,可防止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2]。本组病例中117重症病例早期积极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短期使用小剂量激素,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对防止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发生神经系统受累,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心肌炎、肺水肿或肺出血等,极少数患儿病情进展快,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有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易惊、呕吐,肢体抖动,呼吸心率增快,出汗,肢端凉,高血压,高血糖,白细胞升高等表现的患儿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早期识别,密切观察。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早期识别和规范治疗是成功救治的关键[3],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儿科医师随时随地保持高度的责任心,提高警惕,认真仔细体检,以便早期识别和发现重症病例,及时给予规范治疗,尽量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地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蔡栩栩,刘春峰,刑艳玲,等.重症手足口病(附三例报告)[J].中国

小儿急救医学,2006,13(6):557.

[2] 杜曾庆,刘晓梅,李凌媛,等.手足口病并发脑炎16例临床及治疗

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9,3(16):277-278.

[3] 祝益民.重症手足口病(EV71)感染的救治[J].中华急诊医学杂

志,2008,17(7):780-781.

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疗效

杨春敏

(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东海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457)

【摘要】目的研究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口服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尿蛋白、尿素氮、肌酐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与舒张压较比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比起对照组尿蛋白明显减少,尿素氮、肌肝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有效降压、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延缓高血压肾损害的进展。

【关键词】厄贝沙坦;高血压肾病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2)01-0198-02

高血压肾病系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良性小动脉肾硬化(又称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和恶性小动脉肾硬化,并伴有相应临床表现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在血透患者原发病中及老年人慢性肾功能不全发中占有重要地位[1,2]。在高血压肾病未进入替代治疗前,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我院采用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肾病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共收治高血压肾病患者60例,诊断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发布的标准。收缩压≥21.28kPa (160mmHg)或舒张压≥12.64 kPa(95mmHg)。60例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5~79岁,平均(56.5±7.5)岁。所有患者治疗前未服用降压药物,肝、肾功能正常。

1.2 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80 mg,对照组给予缬沙坦80mg,每天一次,早餐后服用。治疗前后检查患者血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尿素氮、肌酐、尿酸。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资料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的比较

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比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与舒张压较比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见表2。观察组治疗后比治疗前尿蛋白、尿素氮、肌肝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大。治疗后观察组比起对照组尿蛋白明显减少,尿素氮、肌肝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高血压肾病是由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良性小动脉肾硬化(又称高血表1 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的比较(kPa)组别例数dSBP dDBP

观察组

治疗前3023.41±3.1215.14±1.54

治疗后3015.98±2.219.16±0.78对照组

治疗前3023.54±3.1514.96±1.24

治疗后3018.11±2.2512.18±2.25

? 临床研究 ?

199

压肾小动脉硬化)和恶性小动脉肾硬化(恶性高血压所至)[3]。早期仅有夜尿增多,继之出现蛋白尿,个别病例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生短暂性肉眼血尿,但不伴明显腰痛。常合并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左心室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动脉硬化和(或)脑血管意外史[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是对肾脏有保护作用的降压药,可以降低肾小球内的压力,减轻肾脏的工作量,还有抗炎、抗纤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BuN 、Scr 的比较

组别例数尿蛋白(g/24h )BuN (mmol/L )Scr (μmol/L )观察组治疗前30 1.55±0.4111.86±3.12122.3±25.6治疗后30 1.19±0.187.01±1.8694.5±24.8对照组

治疗前30 1.56±0.3911.74±3.11121.8±27.6治疗后

30

1.53±0.32

11.07±2.14

118.5±22.5

维化的作用,也能保护肾脏,减缓肾脏发展成为尿毒症速度。其使用原则是早期、早量、长期、联用。研究表明,ACEI 对肾脏的血流动力学更有利,ACEI 降低尿蛋白优于其它的降血压药物。本研究表明,厄贝沙坦能使血压有效地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能够预防、稳定或延缓高血压肾损害。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透析移植登记工作组.1999年度全国透

析移植登记报告[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1,17(2):77.[2] 王海燕.肾脏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663.[3] 陈香美.高血压病引起的肾脏损害[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5,21

(10):563-565.

[4] 黄颂敏,欧三桃.高血压病肾损害的诊断及治疗[J].中华肾脏病

杂志,2005,21(10):566-568.

骨筋膜室综合征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张 霞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 株洲 412000)

【摘要】目的 探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6例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脱水结合手术的方法治疗,先用甘露醇和β-七叶皂甙钠中西医结合进行脱水治疗,如治疗无效再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72例患者经甘露醇和β-七叶皂甙钠脱水治疗后肢体功能逐渐恢复;64例患者转为手术治疗。136例患者98例(72.06%)恢复良好,38例(27.94%)出现肢体不同程度功能障碍,未出现药物毒副作用。结论 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可先给予保守治疗,治疗无效后再给予手术切开减压,以减少手术风险。【关键词】骨筋膜室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68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2)01-0199-02

骨筋膜室综合征(OCS )是指四肢创伤后骨筋膜室内发生进行性加重的血循环障碍,而使其中的神经肌肉发生严重缺血甚至坏死的综合征,多发生于小腿和前臂,在粉碎性骨折并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患者中较常见。由于缺血是进行性加重,故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患者很重要[1],因为缺血达到一定程度及时间后可损害神经和肌肉,出现不可逆性的坏死,致使肢体功能发生障碍,严重者可危及生命[2]。笔者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期间收治136例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治疗方法及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136例,其中男79例,女57例;年龄在18~68岁,平均年龄为42.7岁;受伤原因为:48例患者因车祸肢体受撞击骨折,32例患者因重物挤压受伤,25例患者为硬物击打致骨折,31例患者为其他原因受伤;病程在6~72h ,平均病程为35.8h ;临床表现为患肢严重肿胀、疼痛剧烈、活动功能障碍、感觉迟钝,患肢骨筋膜室内软组织张力增高,创伤发生在上肢者桡动脉搏动减弱,发生在下肢者足背动脉搏动减弱。1.2 治疗方法

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入院即给予X 线或CT 检查,了解受伤情况,如病情允许,先给予甘露醇和β-七叶皂甙钠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20%甘露醇125mL 加压静滴,最好在5min 内滴完,再给予β-七叶皂甙钠10mg 溶入40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推注。2h 后再应用一次,注意观察治疗效果,如症状有改善再改为8h 一次,保守治疗3d 后观察效果,如效果不佳改为手术治疗,根据受伤情况选择手术方式。手术

后给予甘露醇和β-七叶皂甙钠巩固治疗。2 结 果

72例患者经甘露醇和β-七叶皂甙钠脱水治疗后肿胀消退、疼痛减轻、肢体功能逐渐恢复,64例患者转为手术治疗。其中行单纯切开减压术者32例,行切开减压术加骨折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者17例,15例患者因粉碎性骨折给予彻底打开受伤部位全部骨筋膜室,术后给予8例给予一期缝合,7例给予二期植皮修复。

98例患者(72.06%)受伤部位骨筋膜室肿胀消退,疼痛减轻,患肢功能恢复正常,38例(27.94%)出现部分肌肉坏死,肌力减弱,肢体不同程度功能障碍,未出现药物毒副作用。统计结果见表1。

3 结 论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如不给予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导致肢体感觉或运动功能缺失、截肢等严重的后果[3]。骨筋膜室是由长骨及其附着的深筋膜构成的,环境相对密闭,其中走行有重要的神经肌肉组织及营养血管。如果腔室内压力增高,可压迫血管则会引起血供减少,如神经肌肉缺血缺氧时间较长或较重,则会发生不可逆的损伤而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4]。另外,创伤引起的骨折及软组织的损伤会导致出血和水肿,也会导致腔室内压力增高。

表1 136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

项目

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总计

例数(n )百分比(%)例数(n )百分比(%)

功能障碍7 5.153122.7938功能恢复6547.793324.2698合计7252.946447.06136

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春敏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东海医院,黑龙江,大庆,163457

刊名:

中国医药指南

英文刊名:GUIDE OF CHINA MEDICINE

年,卷(期):2012,10(1)

参考文献(4条)

1.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透析移植登记工作组1999年度全国透析移植登记报告[期刊论文]-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1(02)

2.王海燕肾脏病学 1996

3.陈香美高血压病引起的肾脏损害[期刊论文]-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5(10)

4.黄颂敏;欧三桃高血压病肾损害的诊断及治疗[期刊论文]-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5(10)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5215427576.html,/Periodical_zgyyzn201201159.aspx

六种沙坦类降压药物之间的超详细比较

六种沙坦类降压药物之间的超详细比较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包括缬沙坦、厄贝沙坦、氯沙坦等,是临床常用的一类降压药物。虽同属ARB,但不同品种之间也有所区别。 一、医保情况降压药需要长期服用,建议选择《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中的品种。 二、适应症药品说明书和临床诊疗指南均是医生开具处方的依据。1.氯沙坦在ARB(沙坦类)降压药物中,迄今为止仅发现氯沙坦在降压药的同时,兼有降尿酸作用,并可降低痛风发作风险。2.缬沙坦、坎地沙坦、氯沙坦ACEI/ARB能降低慢性心力衰竭(HFrEF)患者的住院风险和死亡率,并能改善症状和运动能力。无禁忌症和可耐受者首选ACEI(普利类),不能耐受ACEI者推荐选用ARB(沙坦类)。在ARB的使用上,为避免类推效应扩大化,《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仅推荐有明确试验证据的ARB类药物,如坎地沙坦、缬沙坦、氯沙坦。 三、用法用量和服药时间 1.缬沙坦进餐时服用可使生物利用度减少48%。如果患者可耐受,建议早晨空腹服用。2.坎地沙坦酯坎地沙坦酯可能引起低血糖症(易发生在糖尿病患者中),建议早餐后服用。

温馨提示:1.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首选ACEI/ARB。如需联合用药,应以ACEI/ARB为基础,加用其他降压药。2.慢性心力衰竭(HFrEF):首选ACEI/ARB。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至目标剂量或可耐受剂量(见下表)。注意:起始剂量、目标剂量、用药频次,与用于降压时的区别。四、相互作用不同点:1.替米沙坦替米沙坦可升高地高辛的谷浓度(约20%),当与地高辛合用时须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 2.氯沙坦氯沙坦及代谢产物(E-3174)均有降压作用,利福平和氟康唑可降低活性代谢产物水平,但临床意义不明确。 四、共同点: 1.与非甾体抗炎药合用: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依托考昔等),一是降低ARB的降压作用,二是增加肾损害风险。 2.与噻嗪类利尿剂合用:利尿药可以刺激肾素分泌,正在使用利尿剂的患者初次使用ARB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否则可能引起严重的低血压。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 英文名称:Irbesartan and Hydrochlorothiazide tablets 【成份】 本品为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的复方制剂。其组份为:每片含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 【适应症】 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该固定剂量复方用于治疗单用厄贝沙坦或氢氯噻嗪不能有效控制血压的患者。 【用法用量】 常用的本品起始剂量和维持剂量是每日一次,每次一片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40mg+12.4mg)。对反应不足的患者,剂量可增加至每日一次,每次两片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40mg+12.4mg),且此剂量为每日最大服用剂量。通常,在开始治疗3周内获得抗高血压效果。 【不良反应】 厄贝沙坦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痛、眩晕、心悸等,偶有咳嗽,一般程度都是轻微的,呈一过性,多数患者继续服药都能耐受。罕有荨麻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发生。文献报道本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大于1%的有:消化不良、胃灼热感、腹泻、骨骼肌疼痛、疲劳和上呼吸道感染,但与空白对照组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大于1%但低于对照组发生率的有腹痛、焦虑、神经质、胸痛、咽炎、恶心呕吐、皮疹、心动过速等。低血压和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约为0.4%。【禁忌】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不能用于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如服用大剂量利尿剂治疗的患者),开始治疗前应纠正血容量不足和(或)钠的缺失。 2.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需要减少本品的剂量。并且要注意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和血钾的变化。作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抑制的结果,个别敏感的患者可能产生肾功能变化。对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Ml/min)或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不推荐使用本品。 3.肝功能不全、老年患者使用本品时不需调节剂量。 4.厄贝沙坦不能通过血液透析被排出体外。 5.本品可以和其它抗高血压药物联合服用。 【药物相互作用】 1.本品与利尿剂合用时应注意血容量不足或因低钠可引起低血压。与保钾利尿剂(如氨苯喋啶等)合用时,应避免血钾升高。 2.本品与华法令之间无明显的相互作用。 3.与洋地黄类药如地高辛、β-阻滞剂如阿替洛尔、钙拮抗剂如硝苯吡啶等合用不影响相互的药代动力学。 【药理作用】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合制剂中的氢氯噻嗪可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对抗降压作用,并降低血钾水平。而厄贝沙坦能够抵消由利尿剂诱发的代偿机制,从而加强利尿剂的降压效果,同时还能选择性阻断AT1亚型受体发挥降压作用。另外,厄贝沙坦能够减弱氢氯噻嗪诱发的血清尿酸升高和血钾降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r)能有效降低轻、中或重度高血压病人的血压,降低程度与ACEI、β阻滞剂和钙拮抗剂等单独或联合使用氢

厄贝沙坦和依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

A09-1042 厄贝沙坦和依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 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刘成加(224001) (盐城慈航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和依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将90例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厄贝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每组各45人,厄贝沙坦组予厄贝沙坦150mg/d;依那普利组予依那普利10mg/d;疗程12个月后作动态血压检查,观察治疗前后24小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 90例均全部完成治疗。与治疗前后比较,各组均能有效降低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组逆转非杓型血压为杓型有效率为62.22%,依那普利组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和依那普利不但能有效地降低患者血压同时,亦能有效地逆转患者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 关键词:厄贝沙坦依那普利血压昼夜节律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随着全球高血压患者的不断上升,高血压越来越受到人的重视,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高血压会导致靶器官的损害和心血管系统结构功能的重构,而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同样可导致或加重靶器官的损害[1]。血压昼夜节律的调节过程非常复杂:(1)多种体液因素对血压昼夜节律的调节有重要作用,常见的有血管内皮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儿茶酚胺的变化及精氨酸加压素等;(2)神经因素的变化有自主神经系统变化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可反应血压的昼夜变化规律,在评价和预测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及判断预后的价值远大于偶测血压[2]。正常生理状态下血压改变呈现双峰一谷为杓型改变,约20%左右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称非杓型血压。所以在降压治疗时应使非杓型变化为杓型节律,本文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厄贝沙坦和依那普利对高血压昼夜节律的影

厄贝沙坦片药品说明书

·友情提示咨询药师QQ:393851515

商品名:苏适、吉加、甘悦喜、格平、若朋、科苏等 英文名:Irbesartan Tablets 汉语拼音:Ebeishatan Pian 本品主要成分为厄贝沙坦,其化学名称为2-丁基-3-[4-[2-(1H-四唑-5-基)苯基]苄基]-1,3-二氮杂螺-[4.4]壬-1-烯-4-酮。 【性状】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药理作用】厄贝沙坦片(苏适)为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 sinⅡ,AngⅡ)受体阻断剂,能选择性阻断AT1受体,对AT1受体的阻断作用大于AT2受体8500 倍,通过选择性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的结合,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发挥降压作用。同时能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心输出量,对心衰可产生有益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并可延迟左心室肥厚的发生,防止和逆转左室肥厚。厄贝沙坦片(苏适)有降低尿微球蛋白的作用,能扩张肾脏出球小动脉,能预防肾小球硬化,对高血压合并Ⅱ型糖尿病或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有保护作用。本品不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肾素及其他激素受体,也不抑制与血压调节和钠平衡有关的离子通道。 【适应证】高血压。 【用法与用量】厄贝沙坦片(苏适) 口服,推荐起始剂量为0.15g,qd。根据病情可增至0.3g,qd。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合用,对重度高血压及药物增量后血压下降仍不理想时,可加用小剂量的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类)或其他降压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头痛、眩晕、心悸等。偶有咳嗽,罕有荨麻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一般程度都是轻微的,呈一过性,多数患者继续服药都能耐受。 【禁忌证】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及对本品成分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①开始治疗前应纠正血容量不足或钠的缺失。②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功能受抑制,别敏感的患者可能产生肾功能变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需要减少本品的剂量,并且要注意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和血钾的变化。③过量服用本品后可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应采用催吐、洗胃及支持疗法。本品不能通过血液透析被排出体外。④本品与氢氯噻嗪、地高辛、华法林、硝苯吡啶之间无明显的相互作用,但与利尿剂合用应注意血容量不足或因低钠引起的低血压。与保钾利尿剂(如氨苯喋啶等)合用时,应避免血钾升高。与洋地黄类药如地高辛、B-阻滞剂如阿替洛尔,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等合用不影响相互的药代动力学。⑤肝功能不全,轻、中度肾功能不全及老年患者使用本品时不需调节剂量。 ⑥尚没有小于18岁患者用药安全性资料o 【临床评价】2000年3月一2001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4 家医院共同完成的为期6个月(24周)的长期多中心开放性研究,评估本品治疗中国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治疗组49 例,予厄贝沙坦150?300mg dˉl,安慰剂组56例,服药24周后,厄贝沙坦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8%(44/49),显效率83.7%(4l/49),有效率6.1%(3/49)。服药12周以后各

双嘧达莫+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研究

双嘧达莫+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8-12-17T09:27:28.873Z 来源:《药物与人》2018年9月作者:吉小应 [导读] 探讨双嘧达莫+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双嘧达莫+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58例IgA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双嘧达莫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肌酐(Cr)、舒张压(DBP)与收缩压(SBP)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SBP、Cr、BUN、DBP均有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IgA肾病患者,采用双嘧达莫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能改善其肾功能,降低血压。 【关键词】双嘧达莫;厄贝沙坦;IgA肾病 IgA肾病实为当前临床中一种比较常见的肾小球肾炎,在得此病后,若未能得到有效治疗,约有25~50%的患者会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因此,需在此病早期及时给予有效治疗,预防或延缓其进肾衰竭期[1]。本文针对本院收治的IgA肾病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双嘧达莫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与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IgA肾病患者58例,均经肾活检确诊,经Lee氏分级标准分级,均为Ⅰ~V级;排除多所用药过敏者,另排除恶性肿瘤及严重脑、肝疾病者。将患者按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共分为2组,每组28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0例,病程区间2~17个月,平均(5.6±1.0)个月;年龄15~42岁,平均(35.7±2.9)岁;观察组中,男17例,女11例,病程区间2~16个月,平均(5.5±1.1)个月;年龄15~41岁,平均(35.5±2.7)岁;两组病程等资料经系统化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均先给予低蛋白、低脂肪、低盐饮食;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单纯采用双嘧达莫(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4020968)口服治疗,150mg/d,持续用药12周;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用药,加用厄贝沙坦(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00513)治疗,口服,150~300mg/d,持续治疗12周。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收缩压(SBP)、血尿素氮(BUN)、肌酐(Cr)与舒张压(DBP),另对比两组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SPSS23.0对本文所得数据进行处理,针对计量资料,由( ±s)表示,t检验,若组间经比较,有明显差异,由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对比 两组治疗前SBP、BUN、Cr与DBP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 ±s) 指标观察组对照组t P值Cr(mmol/L) 治疗前114.27±17.91118.15±18.150.85>0.05 治疗后80.11±9.00117.64±16.5110.95<0.05 BUN(mmol/L) 治疗前8.54±1.718.68±1.600.34>0.05 治疗后7.02±1.068.69±1.56 4.93<0.05 DBP(mmHg) 治疗前98.82±3.3697.40±3.850.42>0.05 治疗后83.53±3.6597.19±3.64 6.57<0.05 DBP(mmHg) 治疗前145.15±5.91144.26±4.610.59>0.05 治疗后126.21±3.70143.16±7.55 6.67<0.05 2.2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出现3例轻微干咳,但对治疗未造成不影响,可能是由厄贝沙坦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3.讨论 IgA肾病实为一种以疫球蛋白弥散沉积为主要表现的病理综合征,得此病者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及系膜区,均会伴有诸多IgA,在任何年龄段均有发生的可能,但多发于青壮年,且男较女偏多,20~40岁为发病的高峰期[2]。此病有着多样化且复杂化的病理改变,病情有轻有中,且有着差异性的预后结果。如果患此病者同时伴有慢性肾衰竭,那么会延长其病程,且有着比较高的高血压发生率。有报道指出[3],蛋白尿的肾毒性明显,因而大分子物质不断堆积于系膜区,使系膜细胞出现不同程度损伤,并有增生情况出现,最终形成毒性。近年,有研究证实,在促进肾脏疾病进展、恶化中,蛋白尿同样起到一定作用,乃是其重要的危险因子,因而大量蛋白尿会造成肾小球的高囊内压

厄贝沙坦的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厄贝沙坦的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介绍了厄贝沙坦的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近年国内有关对厄贝沙坦的药理及临床应用的研究性文献,并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和总结。结果:厄贝沙坦选择性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AT1亚型,对AT1受体产生不可逆的或非竞争性的抑制;由此而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产生降压,改善心功能作用;还可抑制胶原的形成和改善心肌的纤维化,从而抑制或逆转左心室肥厚(LVH);并可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抑制房颤后心房重构的进程,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结构与功能的损害。厄贝沙坦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逆转左室肥厚安全有效;对房颤复律后复发有预防作用;与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的扩大。与人胰岛素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能更好地延缓肾功能的恶化。结论: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作用显著,且有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糖尿病肾病等作用,患者耐受性好,值得在临床上作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厄贝沙坦;药理;临床应用 厄贝沙坦(Irbesartan)正是一种高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属二苯咪唑类化合物,为治疗高血压病的一线药物之一,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现对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1药理作用 厄贝沙坦选择性作用于 AngⅡ受体AT1亚型,对AT1受体产生不可逆的或非竞争性的抑制[2],其对AT1的拮抗作用大于AT2 850倍;由此而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产生降压作用[3]。本药可抑制交感神经的活性,改善心功能、能量代谢及毛细血管再生,并能改善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心肌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等指标[4];还可抑制胶原的形成和改善心肌的纤维化,从而抑制或逆转左心室肥厚(LVH)[5]。 厄贝沙坦具有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浓度及主动血脉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作用,认为厄贝沙坦在发挥降压作用的同时,可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6]。 本药可通过抑制内皮细胞产生组织因子(TF),能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对提高抗血栓功能有积极作用[7]。李太峰等研究证实,厄贝沙坦可改善高血压合并充血性心衰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功能,逆转高血压、心力衰竭所致的血栓前状态[8]。 有实险研究结果表明兔急性房颤后心房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表达升高, MMP-13在此后的心房结构重构中起重要作用,厄贝沙坦能抑制房颤后MMP-13升高,从而抑制了房颤后心房重构的进程[9]。

高血压一线治疗药----沙坦类药物品种介绍

高血压一线治疗药----沙坦类药物品种介绍 自1994年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抑制剂上市后,研究人员在其母核的基础上,对其化合物结构加成、衍生、修饰,不断增强了其降血压疗效,延长了作用时间,减少毒副作用,进一步推动了这类药物的发展进程,从而形成了称之为“沙坦类”的系列化学药物。 沙坦类药物是抗高血压一线治疗用药,具有全新的降压机理,降压平稳、疗效好、作用时间长、患者耐受性好。目前有研究机构正在开展治疗糖尿病和心衰的临床研究,试图增加更多新的适应症,以获取更大的效益。 AngⅡ受体有四种亚型,即AT1、AT2、AT3和AT4。在人体心血管、肾上腺皮质和肾脏中,AT1受体占绝对优势,目前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是具有选择性的AT1受体抑制剂。 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研究技术的发展,AngⅡ受体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迅速,并有了重大的突破。目前临床使用的AngⅡ受体抑制剂为非肽类药物,依据结构可分为三类: A、联苯四氮唑类:氯沙坦钾、厄贝沙坦、坎地沙坦、他索沙坦。 B、非联苯四氮唑类:依普沙坦、替米沙坦。 C、非杂环类:缬沙坦。 到2000年底,相继有8个单方制剂和3个复方制剂经美国FDA批准上市。2001年全球沙坦类药物的总销售额为56亿美元,氯沙坦钾、缬沙坦、厄贝沙坦和坎地沙坦进入了最畅销的200种处方药行列,销售额合计为47.37亿美元。在国外有10多个研发厂家展开激烈竞争。据IMS预测,2004年,沙坦类药物将占欧洲抗高血压市场销售额的19.5%左右。 除上述药物外,日本三共公司的olmesartan(Medoxomil/CS-866)目前正处于市场开发阶段,2000年向德国和美国提出申请后获准上市。随着新化合物的不断问世,及各沙坦类药物与氢氯噻嗪联合应用的推广,未来沙坦类药物的市场将会有较理想的发展前景。 ▲ 氯沙坦钾(Losartan ;Cozaar;科素亚) 氯沙坦钾是由默克公司开发的第一代口服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在全球沙坦类药物中名列榜首。1994年6月首先在瑞典上市,现已在全球75个国家作为临床治疗药物广泛应用。该品的专利已于2000年4月到期。中国药科大学开展了氯沙坦钾的产品开发,2 000年国家药监局(SDA)批准作为四类新药生产。 该药是抗高血压的一线用药,其药效强、作用时间长、耐受性好、具有极少发生干咳不良反应的优点。同时还具有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美国高血压学会第16届科学大会发表的论文进一步揭示了氯沙坦钾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良好作用。 氯沙坦钾是默克公司3个畅销药品之一,其与氢氯噻嗪的复方制剂在欧美上市后,再次推动了该系列产品市场份额的上升。1996年其销售额为3.39亿美元;1999年销售业绩比1 996年增长了近4倍,为13.85亿美元,在默克公司所有产品中排名第3位;2000年的销售额已达17.15亿美元;2001年的销售额又创新高,已达19.05亿美元,同比增长11.1%,在世界最畅销处方药中排名第19位。

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疗效

198? 临床研究 ? 心肌炎、肺水肿或肺出血等,极少数患儿病情进展快,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本组病例显示:本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夏季发病率高,本地区高发季节为4~7月份;发病年龄多在5岁以下,绝大部分年龄<3岁(76%);普通病例292例,重症病例121例,危重病例3例,死亡2例,重症病例比例(30.14%)较往年增高;皮疹多分布于手掌、足底、口腔黏膜,部分分布于臀部、膝部,越是重症病例皮疹越不典型,重症者以散在皮疹为主,以针尖样出血点样皮疹或暗红色皮疹为主,有时需仔细寻找才能发现;重症病例中神经系统受累的最常见症状依次为精神萎靡,惊跳,嗜睡,激惹烦躁,体征最常见为膝反射亢进,颈抗阳性;本组病例行行CRP检查361例,正常者341例,占94.46%;血常规检查418例,其中白细胞升高>10×109/L者80例,占19.14%,心肌酶检查418例,升高86例,占20.57%;空腹血糖检查418例,升高83例,占19.86%;脑脊液检查108例,90例白细胞数升高,有神经系统症状者脑脊液检查阳性率高(83%),脑脊液检查方便快捷,基层医院也能开展,不失为手足口病并脑炎的理想检查手段。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尽早积极脱水降颅内压、短期应用激素,可防止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2]。本组病例中117重症病例早期积极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短期使用小剂量激素,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对防止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发生神经系统受累,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心肌炎、肺水肿或肺出血等,极少数患儿病情进展快,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有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易惊、呕吐,肢体抖动,呼吸心率增快,出汗,肢端凉,高血压,高血糖,白细胞升高等表现的患儿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早期识别,密切观察。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早期识别和规范治疗是成功救治的关键[3],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儿科医师随时随地保持高度的责任心,提高警惕,认真仔细体检,以便早期识别和发现重症病例,及时给予规范治疗,尽量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地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蔡栩栩,刘春峰,刑艳玲,等.重症手足口病(附三例报告)[J].中国 小儿急救医学,2006,13(6):557. [2] 杜曾庆,刘晓梅,李凌媛,等.手足口病并发脑炎16例临床及治疗 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9,3(16):277-278. [3] 祝益民.重症手足口病(EV71)感染的救治[J].中华急诊医学杂 志,2008,17(7):780-781. 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疗效 杨春敏 (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东海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457) 【摘要】目的研究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口服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尿蛋白、尿素氮、肌酐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与舒张压较比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比起对照组尿蛋白明显减少,尿素氮、肌肝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有效降压、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延缓高血压肾损害的进展。 【关键词】厄贝沙坦;高血压肾病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2)01-0198-02 高血压肾病系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良性小动脉肾硬化(又称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和恶性小动脉肾硬化,并伴有相应临床表现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在血透患者原发病中及老年人慢性肾功能不全发中占有重要地位[1,2]。在高血压肾病未进入替代治疗前,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我院采用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肾病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共收治高血压肾病患者60例,诊断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发布的标准。收缩压≥21.28kPa (160mmHg)或舒张压≥12.64 kPa(95mmHg)。60例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5~79岁,平均(56.5±7.5)岁。所有患者治疗前未服用降压药物,肝、肾功能正常。 1.2 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80 mg,对照组给予缬沙坦80mg,每天一次,早餐后服用。治疗前后检查患者血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尿素氮、肌酐、尿酸。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资料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的比较 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比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与舒张压较比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见表2。观察组治疗后比治疗前尿蛋白、尿素氮、肌肝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大。治疗后观察组比起对照组尿蛋白明显减少,尿素氮、肌肝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高血压肾病是由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良性小动脉肾硬化(又称高血表1 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的比较(kPa)组别例数dSBP dDBP 观察组 治疗前3023.41±3.1215.14±1.54 治疗后3015.98±2.219.16±0.78对照组 治疗前3023.54±3.1514.96±1.24 治疗后3018.11±2.2512.18±2.25

厄贝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

厄贝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在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设为研究参与对象,共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0),对照组接受缬沙坦治疗,实验组接受厄贝沙坦治疗。评价两组患者各自的疗效。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取厄贝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有理想的降压效果,且不良反应少,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标签:厄贝沙坦;轻中度高血压;降压;安全性 高血压是一种多发的心血管疾病,且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饮食习惯的变化,高血压的发生率逐年上升。高血压主要以动脉压异常上升为主要特点,患者多表现为头晕、健忘、心悸、失眠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患者如果长时间不接受相应的治疗,容易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对患者心、脑、肾的结构以及功能造成影响[2]。笔者医院针对厄贝沙坦在轻中度高血压中的治疗作用展开研究,评价其降压效果以及药物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设为研究参与对象,共80例,均于2015年1月~12月在笔者医院进行治疗。男性有46例,女性有34例。年龄为31~55岁,平均(4 2.1±1.2)岁。病程为3~5年,平均(4.1±0.2)年。其中轻度高血压有35例,中度高血压有45例。研究不涉及严重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以及重度高血压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0)。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数据比较经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接受缬沙坦治疗,取缬沙坦80mg口服,1次/d,药物由哈药集团三精明水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为H20030034。 实验组接受厄贝沙坦治疗,取厄贝沙坦150mg于清晨口服,1次.d,药物由珠海保税区丽珠合成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为H20000509。患者治疗1个疗程为持续2个月,定期随访。 1.3观察指标记录患者血压水平的变化,测量血压时安置患者在安静的环境中,维持坐位5min,将手臂置于心脏水平位置,对舒张压、收缩压进行测量。同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将研究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输入电脑,运行软件(SPSS15.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检验,不良反应的比较经χ2检验确定是否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为率;血压水平的比较经t检验确定是否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为(x±s);检验显示P<0.05则数据的比较有意义。

降压药厄贝沙坦和缬沙坦的区别

降压药厄贝沙坦和缬沙坦的区别,那一种更好?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9-3-29 16:22 问题补充: 这里指的是:“安博维”、“安博诺”和“代文”的区别,哪一种更好。谢谢。 提问者:朽木可雕吗- 一级 最佳答案 各有千秋:前者,不抑制ACE、肾素、其他激素受体。后者,对于心率无影响,对血脂、血糖都无影响。突然停药不会引起血压“反跳” 10 崭露头角的沙坦类降压药 2007-12-29 09:18:341258 来源:高血压论坛网友评论0 条 “普利类”药物降压是因为抑制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以下简称转换酶)的作用,使血管紧张素Ⅰ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明显减少,所以血压才得以下降。后来的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Ⅱ要发挥升高血压等作用,必须与相关器官组织细胞上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结合,通过这种受体才能实现,好像灯泡只有安到通电的插座上才得以大放光明一样。这使药学家们得到启发,如果使血管紧张素Ⅱ与其受体的结合受到阻抗,血管紧张素Ⅱ的升压作用可能会明显减弱。据此,药学家们历经长期的探索,终于在上世纪的最后10年研究出一类新的降压药,它们就是简称为“沙坦类”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其中的氯沙坦(科素亚)、缬沙坦(代文)、伊贝沙坦(安博维)与替米沙坦(美卡素)已相继在我国上市,成为继普利类之后的降压新军,并已被各国的高血压防治指南列为最主要或一线的首选降压药物。 沙坦类问世伊始便崭露头角,声名鹊起,其原因不外以下四点: 一、作用机理独特。普利类抑制转换酶使血管紧张素Ⅱ产生减少,但血管紧张素Ⅱ还可以通过许多其他的酶促反应,从血管紧张Ⅰ转变而来。普利类仅能部分地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降压作用难免留下疏漏。而沙坦类却能阻断各种途径产生的所有血管紧张素Ⅱ与特殊受体结合,从而减弱血管紧张素Ⅱ的升压作用。

厄贝沙坦治疗的效果研究

厄贝沙坦治疗的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16-06-12T10:11:28.69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作者:叶静 [导读] 评价联合黄葵胶囊与厄贝沙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娄底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南娄底 417500 【摘要】目的:评价联合黄葵胶囊与厄贝沙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病例选择时间段为2014年12月~2015年5月,来源于我院住院部收治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观察对象共计8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共设置为2组,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纳入40例患者。对照组用药方案为厄贝沙坦,实验组用药方案为黄葵胶囊联合厄贝沙坦。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肾功能相关指标差异。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尿素氮、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应用黄葵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的效果确切,较单用厄贝沙坦的临床疗效更高,且更有利于对肾功能的恢复,价值值得肯定。 【关键词】肾小球神呀;厄贝沙坦;黄葵胶囊;治疗效果 慢性肾小球肾炎为肾脏常见慢性炎症性疾病。本病有进展的可能性,严重时造成患者肾功能受累,是诱发终末期肾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1]。在对本病进行治疗中,已成熟的用药方案为厄贝沙坦等西药,但有研究中报道单用厄贝沙坦干预,对降低患者蛋白尿水平的敏感性差,可能影响部分患者的康复进程[2]。而联合黄葵胶囊,发挥其受体蛋白尿的直接作用机制,被认为能够显著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3]。为评价联合黄葵胶囊与厄贝沙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收集2014年12月~2015年5月期间来源于我院住院部收治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数字随机表分组后,对比单用厄贝沙坦(对照组)与联用厄贝沙坦+黄葵胶囊(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将研究数据整理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时间段为2014年12月~2015年5月,来源于我院住院部收治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观察对象共计8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共设置为2组,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纳入40例患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别为: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区间29~70周岁,平均为(38.6±1.8)岁,病程区间1~10年,平均为(4.5±0.9)年;实验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区间28~69周岁,平均为(39.5±2.3)岁,病程区间1~9年,平均为(4.3±0.8)年。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明确诊断后均给予基础治疗,有合并高血压者联合降压类药物治疗,有合并感染者联合抗感染类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之上,采取不同用药方案: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用药方案为厄贝沙坦。厄贝沙坦,用药剂量150.0mg/次,经口服途径给药,频率为1次/d。连续用药2个月。 1.2.2 实验组 实验组用药方案为黄葵胶囊联合厄贝沙坦。厄贝沙坦给药方法与剂量同对照组标准一致;黄葵胶囊,用药剂量5粒(规格:0.15g/粒),经口服途径给药,频率为3次/d。连续用药2个月。 1.3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肾功能相关指标差异。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为:(1)显效,患者经用药干预后尿蛋白转阴性或24h尿蛋白定量恢复正常值;(2)有效:患者经用药干预后尿蛋白减少(++),24h尿蛋白定量显著改善;(3)无效:患者经用药干预后以上指标均未见改善或病情反加重。 肾功能评价指标包括:(1)尿素氮;(2)血肌酐;(3)24h尿蛋白定量。 1.4 数据处理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临床疗效为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用χ2检验;肾功能评价指标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当P<0.05时,认为检验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数据。

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为中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厄贝沙坦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中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2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厄贝沙坦治疗,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降压效果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为(119.24±10.58)mmHg、(97.55±5.52)mmHg,并发干咳、头昏、流感样鼻塞咽痛的例数分别为0例、1例、1例,对照组以上观察指标分别为(126.57±11.75)mmHg、(90.47±6.57)mmHg、2例、2例、1例,两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治疗轻度及中度中轻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佳,值得在各级医院推广。 标签:厄贝沙坦;依那普利;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原发性高血压为临床常见病,原发病中轻度高血压指舒张压在100~109mmHg之间或/和收缩压在160~179mmHg患者,有学者指出[1],为高血压患者应用厄贝沙坦治疗,降压平稳,持续时间长。本文将进一步观察厄贝沙坦在中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男女比例13:12,年龄45~56岁不等,平均(50.12± 2.56)岁,收缩压(165.55±1 3.74)mmHg,舒张压(101.55±5.52)mmHg;对照组:男女比例14:11,年龄45~56岁不等,平均(50.14±2.53)岁,收缩压(165.55±13.74)mmHg,舒张压(101.55±5.52)mmHg。入选病例均符合《中国高血压指南》[2]中的中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标准。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治疗前,两组患者均停用以前降低药物,持续时间以1w为宜。 1.2.1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片,剂量为10mg,用药方式为口服,1次/d,4w 后,若患者SBP>140 mmHg、DBP>90mmHg,调整药物剂量至20mg/d,再治疗4w。 1.2.2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剂量为150mg,用药方法为口服,1次/d,4w 后,若患者SBP>140mmHg、DBP>90mmHg,调整药物剂量至300mg/d,再治疗4w。告知两组患者于清晨7:30~9:30服药,定时测量并记录坐位血压。 1.3疗效评定记录治疗前及治疗8w后两组血压水平,统计药物毒副作用发生情况。 1.4数据处理借助统计软件SPSS1 2.0处理与两组中轻度高血压患者相关的数据,计数数据应用χ2检验,以[n(%)]表示;计量数据应用t检验,以(x±s)

沙坦类药物还有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等

沙坦类药物还有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等。其中坎地沙坦作用强大、应用剂量小、维持时间长、谷峰比值高(>80%),是目前这类药物之最优者。 --------来源《药理学》第6版第249页 搏力高平稳降压特性 一、药效学决定搏力高具有平稳降压的特点 1. 坎地沙坦与AT 受体紧密结合、缓慢分离 坎地沙坦在现有AIIRA药物中与AT 受体的结合强度最强 各种AⅡ药物中于AT 受体的抑制作用及结合强度最强 化合物抑制浓度(IC50,nM)相对效力坎地沙坦 3.0 1 氯沙坦70 1/23 缬沙坦60 1/20 依贝沙坦8.0 1/2.7 在一项研究中,将人体受体导入COS—7细胞所建立的实验模型中,比较了几种不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血管收缩反应的抑制强度。由上表可以看出坎地沙坦在现有AⅡRA药物中与AT 受体结合的强度最强。 另一项研究声明,与氯沙坦、缬沙坦、依贝沙坦、替米沙坦相比,坎地沙坦在服用24小时之后仍然具有强大的拮抗作用,持续时间最持久。 血管最大收缩的百分率 2.坎地沙坦在现有沙坦药物中谷峰比值最为理想 降压作用的谷峰比值(24小时最低降压效应与最高降压效应之比)是评价一个抗高血压药物的重要指标。谷峰比值高的药物不仅服药方便(每日只需服药1次),降压作用比较平稳,更重要的是对靶器官(如心、脑、肾)的损害减少。在沙坦类药物中,坎地沙坦的谷峰比值最高,为80%-100%。

二、临床疗效证实博力高具有平稳降压的疗效 1、提供超过24小时平稳有效的血压控制 坎地沙坦可以提供超过24小时平稳有效的血压控制 在一项研究中,对坎地沙坦和氯沙坦末次服药后36小时的动态血压进行了比较。发现坎地沙坦降低舒张压和收缩压的效果优于氯沙坦,在漏服一次后(即末次服药24小时),氯沙坦组的血压回复至基线,而坎地沙坦显示降压效果,因此可见坎地沙坦可以提供超过24小时平稳有效的血压控制。 舒张压的变化(mmHg) 舒张压(mmHg) 一项由238例患者参与的研究,使用动态血压监测来评价坎地沙坦每日一次疗效。与安慰剂相对照,坎地沙坦4-16mg/日可以24小时发挥降压作用,包括百天及夜间的血压,而不影响血压的生理节律,安慰剂校正后谷峰比值为80-100% 2、坎地沙坦的疗效优与ACEI 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平行分组实验对照395名20-80岁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坎地沙坦(8-16mg)和依那普利(10-20mg)降压疗效和安全性的动态血压(ABP)评价。治疗8周后,结果显示,坎地沙坦与依那普利相比,降压幅度大,降压作用持久。两组耐

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应用效果评估及报告

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应用效果评估及报告 安博维(APROVEL)。通用名,厄贝沙坦片。英文名IRBESARTAN。分子式是C25H28N6O。化学名称为2-丁基-3-4-2-(1H-四唑-5-基)苯基苄基-1,3-二氮杂螺-4.4壬-1--4-酮。分子量为428.5。 目的分析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应用效果。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4例,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36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50/52);对照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24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4.62%(44/52);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77%(3/52),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3%(10/52)。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厄贝沙坦属于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于1997年被用于治疗高血压以及左心室肥厚和心房颤动等疾病,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1]。目前也有越来越多的临床报告发现,厄贝沙坦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高血压中同样具备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国内用药时间较短,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报道少见。本次研究将分析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1 一般资料将xx年2月~xx年3月收治于本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62~78岁,平均年龄(68.3±3.2)岁;观察组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64~83岁,平均年龄(70.3±3.8)岁。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相关标准。同时通过本院检查和诊断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疾病患者以及合并其他肿瘤疾病患者;电解质紊乱患者等。同时,患者在研究前,舒张压均>90 mm Hg (1 mm Hg=0.133 kPa)或收缩压>140 mm Hg。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在接受治疗前,所有患者均全部停止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同时采用氢片治疗, 1 2.5 mg/d。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全部采用依那普利治疗,剂量为10 mg/d, 1次/d。观察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150 mg/d, 1次/d。每周对患者的血压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记录,患者若是血压90 mm Hg则应当适量为患者增加剂量。最大药物剂量可增加至300 mg/d。研究中所有患者全部治疗1个疗程(1个疗程为8周)。 1. 3 观察指标视患者的治疗情况将其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治疗后患者的舒张压下降幅度>10 mm Hg,或降至正常水平;

医疗药品管理沙坦类药物还有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等

(医疗药品管理)沙坦类药物还有缬沙坦厄贝沙坦替 米沙坦等

影响血压的生理节律,安慰剂校正后谷峰比值为80-100% 2、坎地沙坦的疗效优和ACEI 壹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平行分组实验对照395名20-80岁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坎地沙坦(8-16mg)和依那普利(10-20mg)降压疗效和安全性的动态血压(ABP)评价。治疗8周后,结果显示,坎地沙坦和依那普利相比,降压幅度大,降压作用持久。俩组耐受性均较好,但就咳嗽的发生氯而言,搏力高的耐受性更好。 平均坐位血压变化(mmHg) 3.坎地沙坦和长效CCB相当 壹项双盲研究对照了坎地沙坦和氨氯地平的降压疗效,工入选247名轻中度高血压,结果显示坎地沙坦(8mg)和氨氯地平(5mg)疗效相当。另外发现,俩药联合使用的降压效果优于任何壹种药物单壹治疗。 平均坐位血压变化(mmHg) 4、坎地沙坦联合用药 对于单药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能够用坎地沙坦联合用药方案 和氢氯噻嗪联用 壹项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坐位舒张压95-110mmHg)的多中心、双盲研究表明,坎地沙坦4-16mg联合氢氯噻嗪12.5mg或25mg每日壹次降压效果显著优于二者单壹用药的疗效,其中坎地沙坦16mg联合氢氯噻嗪12.5mg的降压效果最大。 和安慰剂比较P<0.05P<0.001 有效率:治疗8周后,坐位舒张压下降下降幅度≥10mmHg 或坐位舒张压降低至90mmHg以下的患者比例 和氨氯地平联用 壹项对于179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双盲研究表明,坎地沙坦8mg和氨氯地平5mg联用的降压效果显著优于二者单壹用药的疗效,而且患者的耐受性良好。 降压效果比较图 坎地沙坦的安全性 1、坎地沙坦和AT受体的高度选择性 坎地沙坦特异性作用于AT受体,而对AT受体没有作用。AT受体的亲和力比对AT受体强10000倍之上。 2、耐受性 新近的临床研究表明,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能够很好地耐受口服坎地沙坦。而且坎地沙坦且不产生氢氨噻嗪常见于老年人的低血钾症和高尿酸症以及ACE抑制常见的咳嗽等副作用。 不良反应 坎地沙坦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安慰剂相似,且且不受年龄、性别及剂量的影响。对欧洲进行的涉及到4147名轻到中度高血压患者的开放式双盲Ⅱ期或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坎地沙坦8或16mg/日的耐受性和安慰剂类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