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尿路上皮癌恶性程度分级和浸润程度分期的进展.ppt汇总.

合集下载

膀胱癌医学基础 ppt课件

膀胱癌医学基础 ppt课件
4.减少全身用药的毒副作用膀胱灌注
5.争取保存膀胱,提高生活质量
膀胱灌注最主要的两类药物
免疫制剂 卡介苗、白细胞介素-2等
化疗药物 丝裂霉素、吉西他滨等
BCG治疗失败的分类
BCG难治性 6个月BCG治疗后肿瘤未消除(肿瘤持续存在或快速复发) BCG拮抗性 BCG治疗3个月时肿瘤未治愈或复发;经第二周期BCG治疗后,在6个月时无肿瘤 BCG复发 6个月时无肿瘤,随后复发 早期:12个月内;中期12-24个月;晚期:24个月以后 BCG不耐受 由于严重副反响导致终止BCG治疗或缩减疗程,肿瘤复发
级别尿路上皮癌〕、Tis 3.中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除以上两种
危险因素 肿瘤数目
单发 2-7 ≥8 肿瘤最大单径 <3cm ≥3cm 既往复发间期 初发 ≤1年 >1年
NMIBC的危险因素
复发
进展
危险因素
复发
进展
分期
0
0
Ta
0
0
73年膀4胱
6
3
伴发Tis
癌组织学分法将膀胱癌
任何T、N1、N2、N3、M0 任何T、任何N、M1
治疗原那么——外科治疗
原位癌:经尿道的电灼切除术——每3--6个月复查 一次——明确 的癌瘤可做根治或局部切除 术。不选择放疗
T1 期:经尿道的电灼切除术+预防性膀胱内化疗—— 定期应用膀胱镜复查
T2 期:膀胱局部切除术,或术前放疗。单纯放疗也 能使局部患者治愈
其他放疗
1.腔内放疗〔已很少用〕 2.术中放疗 3.组织间差植性放射治疗
治疗原那么——化疗
膀胱内化疗:表层肿瘤经膀胱镜切除后,行膀胱内灌注 化疗,1次/1周,每3个月膀胱镜复查一次。 药物可选择阿霉素、丝裂霉素、博来霉素、 塞替哌、顺铂

膀胱癌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膀胱癌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指征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基本手术指征为: T2-T4a,N0-X,M0浸润性膀胱癌; 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1G3肿瘤; BCG治疗无效的Tis; 反复复发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保守治疗无法控制的广泛乳头状病变等
及胱非尿路上皮癌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手术范围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手术范围包括膀胱及周围脂肪组织、输尿管远端,并行盆 腔淋巴结清扫术;男性应包括前列腺、精囊,女性应包括子宫、附件和阴道前 壁。如果肿瘤累及男性前列腺部尿道或女性膀胱颈部,则需考虑施行全尿道切 除。国内有学者认为若肿瘤累及前列腺、膀胱颈、三角区,或多发肿瘤、原位 癌,应行全尿道切除术。
• 1.所有患者应以膀胱镜为主要随访手段,在术

后3个月接受第一次复查。
• 2.低危肿瘤患者如果第一次膀胱镜检阴性,则

9个月后进行第二次随访,此后改为每年一

次直至5年。
• 3.高危肿瘤患者前2年中每3个月随访一次,第

三年开始每6个月随访一次,第五年开始每

年随访一次直至终身。
• 4.中危肿瘤患者的随访方案介于两者之间,由
化疗与放疗
一、化疗 1.新辅助化疗:对于可手术的T2—T4a期患者,术前可行新辅助化疗。新辅助
化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局部病变,使肿瘤降期,降低手术难度和消除微转移灶, 提高术后远期生存率
2.辅助化疗: 3.化疗方案:GC、MVAC、CMV 二、放疗
根治性放疗 辅助性放疗 姑息性放疗
非肌层浸润肿瘤的随访
Tis原位癌(扁平癌) T1 肿瘤侵入上皮下结缔组织 T2 肿瘤侵犯肌层 T2a 肿瘤侵犯浅肌层 (内侧半) T2b 肿瘤侵犯深肌层 (外侧半) T3 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组织 T3a 显微镜下发现肿瘤侵犯膀胱周围

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ppt课件

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ppt课件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显示肿瘤基底部血流信 号
泌尿系统平片和静脉尿路造影:为常规检 查以期发现并存的上尿路肿瘤。对于T1高 级别肿瘤(该肿瘤可致上尿路肿瘤发生率 增加7%)、浸润性膀胱肿瘤或膀胱肿瘤并 发肾盂、输尿管肿瘤以及肾积水征象时仍 有其应用价值
计算机断层成像:CT在诊断膀胱肿瘤和评估膀胱癌浸润范围(特别是 显示膀胱外肿瘤浸润)方面有一定价值。如果膀胱镜发现肿瘤为广基无 蒂、恶性度高、有肌层浸润的可能时可行CT检查,以了解肿瘤的浸润 范围
删除了自然病程部分
膀胱癌的危险因素: 既有内在因素,又有外在因素,吸烟和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是明显的两大
致病因素;吸烟是目前最为肯定的危险因素,约有30-50%的膀胱癌由吸烟 引起,可使危险率增加2-4倍,危险率与吸烟强度和时间成正比;约20%膀 胱癌由职业因素引起;有学者研究认为商业人士和行政人员、男性的电工和 电子工业工人有患膀胱癌的倾向;清洁工和助理职业对患膀胱癌有保护作用 其他可能的致病因素:慢性感染、应用环磷酰胺、滥用含有非那西丁的止痛 药(10年以上)、近期及远期的盆腔放疗史、长期饮用砷含量高的水和氯消 毒水、咖啡、人造甜味剂及染发;遗传,如患遗传性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的 膀胱癌发病率也明显增高;有研究显示,饮酒的膀胱癌发病率是不饮酒的 2.53倍;大量摄入脂肪、胆固醇、油煎食物和红肉;一项新加坡的队列研究 报告显示摄入较多的豆类食品可能增加膀胱癌的危险;有研究认为苏打水也 是膀胱癌的饮料类危险因素。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慢性尿路感染、残余 尿及长期异物刺激(留置导尿管、结石)与之关系密切,其主要见于鳞状细 胞癌和腺癌 正常膀胱细胞恶变开始于细胞DNA的改变,芳香胺类化合物是主要的化学致 癌物,其广泛存在于烟草和各种化学工业中,致癌物质进入尿液中来诱导膀 胱上皮细胞恶变,基因上有两种改变:原癌基因突突变为癌基因;编码调节 细胞生长、DNA修复或凋亡的蛋白抑制基因失活 尿路上皮肿瘤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多中心性,上尿路尿路上皮肿瘤的病史是膀 胱尿路上皮癌的重要危险因素,风险累计达15-50%

膀胱癌44069ppt课件

膀胱癌44069ppt课件
(6)其他检查如静脉泌尿系造影,膀胱动脉造影等均可作参 考。
2019/2/4
治疗原则-手术治疗 1、经尿道手术 ①电灼法 在作膀胱镜检查的过程中,如发现单个的或数目不多而散在的非 浸润性表浅乳头状瘤(Ta期),肿瘤体积在1cm以下的,可以经尿道 采用电灼器电灼治疗。 ②经尿道电切术 适用于2cm左右的带蒂乳头状瘤或块状、桑椹状无蒂的小肿瘤,尚 未侵犯深层肌肉(T2b期)的表浅的膀胱肿瘤。 目前,在我院率先引进双极等离子电切刀,其具有“冷切割”、 热穿透与热损伤效应低、快速凝血及术中用生理盐水冲洗等特点, 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2019/2/4
分类 膀胱癌的细胞类型主要是移行上皮癌(也称为尿路上皮癌), 占90%左右,少见的类型有腺上皮癌和鳞状上皮癌,但这两 者的恶性度很高,需要更积极的治疗。 根据膀胱癌的细胞形态,通常将移行上皮癌分为I, II, III 级,分级越高,肿瘤的恶性度越大,肿瘤越容易发生转移和 扩散,预后也就越差。但是与预后关系更密切是肿瘤分期的 早晚。
2019/2/4
临床表现 (2) 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约占 10%,与广泛分布的原位癌和浸润性膀胱癌有关, 尤其病变位于膀胱三角区时。故长期不能痊愈的 “膀胱炎”应警惕膀胱癌可能,尤其是原位癌 (3) 尿流梗阻症状:肿瘤较大、膀胱颈部位的肿瘤及血块堵 塞均可引起排尿不畅甚至尿潴留。肿瘤浸润输尿管口可引起 上尿路梗阻,出现腰痛、肾积水和肾 (3)尿液脱落细胞检查85%膀胱癌患者的尿液可找到癌细胞。 (4)膀胱造影 由导尿管向膀胱内注入6.25%碘化钠,使膀 胱显影,观察膀胱充盈缺损情况。
2019/2/4
诊断
(5)B型超声检查对观察肿瘤大小,侵犯膀胱壁程度与周围脏 器的关系,比膀胱镜检查准确,特别对有大量尿液,膀胱炎 症,尿道狭窄,膀胱镜检查有困难,而B超却无影响,但对 前壁肿瘤或小于0.5cm之肿瘤,B超容易漏诊,两者配合,相 得益彰。

膀胱癌 PPT课件

膀胱癌 PPT课件

• 膀胱灌注治療(Intravesical
Chemotherapy):
免疫製劑—BCG、干擾素
化療藥物—絲裂黴素(MMC) 表柔比星
(EPI)
(HCPT)
吡柔比星(THP) 羥基喜樹堿
膀胱癌的手術治療
根治性膀胱切除術(Radical Cystectomy)——浸潤性膀胱癌的標準治 療
適應症:根治性膀胱切除術的適應症是T2T4aNxM0期的浸潤性膀胱癌。其他適應症有 高危的非浸潤性膀胱癌、BCG治療抵抗的原 位癌和T1G3腫瘤、不能用保守方法治療的廣 基的乳頭狀瘤病。
分期與分級
局部淋巴結(N) 局部淋巴結限於真骨盆,其他屬遠 處轉移
Nx 局部淋巴結不能確定 No 無局部淋巴結轉移 N1 盆腔淋巴結單個轉移且<=2cm N2 盆腔淋巴結轉移且<=5cm N3盆腔淋巴結轉移且>5cm
遠處轉移(M)
Mx 遠處轉移不能確定 M0 無遠處轉移 M1 遠處轉移
分期與分級
檢查
• 膀胱鏡檢查(Cystoscopy):
術前:明確診斷,決定手術方式; 術後:定期復查,發現復發病灶;
膀胱鏡檢查
檢查
• 尿細胞學(microscopic cytology) • 排泄性尿路造影 • B超 • CT • MRI • PET
• 確診依靠病理學檢查
膀胱癌CT表現(浸潤性膀胱癌)
淋巴結無轉移,術前 分期為T1N0M0,準備 做何手術?
• 患者行TURBT術,術
程順利,術後需作何 進一步治療?
病例分析 1
• 術後膀胱灌注
• 術後定期復查(膀胱
鏡)
• 患者2年後膀胱腫瘤局
部復發,行TURBT術 後,無瘤生活至今

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化疗现状及进展

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化疗现状及进展

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化疗现状及进展膀胱癌是泌尿外科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根据进展程度,膀胱癌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ls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

对前者的治疗目前存在争议不多,而对MIBC患者即使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疗效亦难以令人满意,其主要原因在于手术治疗前机体已经存在微转移灶。

而化疗可以清楚体内微转移灶、减少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

本文就浸润性膀胱癌化疗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标签:膀胱癌;膀胱肿瘤;化疗膀胱癌是一种泌尿外科常见病的和多发病,是世界范围内第六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膀胱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

按肿瘤的进展程度,膀胱癌分为浸润性膀胱癌和非浸润性膀胱癌。

对于浸润性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盆腔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是标准的治疗方式。

但术后复发率高,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且创伤大,易感染,导致患者难以接受[2]。

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盆腔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后,如肿瘤局限且淋巴结阴性者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但如果发生膀胱壁外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后则降至15%~30%。

这是由于肿瘤的高复发性和高转移风险,同时发现远处转移明显多于局部复发,表明肿瘤复发可能与手术前机体已存在微转移灶有关[3,4]。

故在围手术期进行化疗以尽可能清除微转移灶从而控制远处转移、预防复发和改善预后成为治疗的重要一环。

现就浸润性膀胱癌化疗现状及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1 浸润性膀胱癌的化疗方案对膀胱癌患者的化疗始于20世纪60~70年代,早期多为单一用药,但临床发现单一用药的有效率低,肿瘤临床缓解时间及患者生存时间均不能令人满意,在20世纪80年代发现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高,临床可以广泛应用,代表的一线化疗方案为MV AC方案(甲氨蝶呤、长春新碱、阿霉素加顺铂)。

膀胱癌PPT课件完整版.ppt

膀胱癌PPT课件完整版.ppt
保护。膀胱灌注应在早晨进行,灌注前应排尿,药物注入膀胱后,应变换各种体位, 如平卧、左侧卧、右侧卧、俯卧等,以使药物与膀胱的各个部位均能接触,以提高 疗效。 灌注后应让药物在膀胱内保留2小时,然后自然排出,并注意观察有无压痛、 血尿等副反应。如果灌注后膀胱刺激症状比较明显,可以服用一些中药,如知柏地 黄汤(丸)等。
膀胱炎性 肉芽肿
1
前列腺癌 突入膀胱
3
膀胱内凝 血块
4
19
鉴别诊断:膀胱癌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膀胱癌的主要表现为血尿,引起血尿的原因非常多,除泌尿系统与邻近脏
器外,全身多种疾病及药物也可引起血尿,常见疾病的鉴别如下:
1、肾输尿管肿瘤血尿特点也为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与膀胱癌类似,
可单独发生或与膀胱癌同时发生,上尿路肿瘤引起的血尿可出现条形或蚯
最新 文档
18
膀胱癌鉴别诊断
1
膀胱壁普遍增厚,常有膀胱容量变小,内有局限性隆起, 隆起内可以有钙化或囊变,较多见于女性,易误诊,须
结合膀胱镜活检。
2
少见,肿瘤向腔内突出,膀胱壁连线完整,肿 块边缘有光滑的长分叶,似有飘浮感,增强后
一般均有明显强化。
内翻性乳 头状瘤
2
3
可见前列腺体积增大,密度不均匀,增强后呈结节状 强化,多呈菜花状突入膀胱底部,双侧精囊角消失,
最新 文档
5
膀胱癌的致病原因
吸烟
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
病因
药物滥用
其他因素
最新 文档
6
病因:吸烟
吸烟是目前最为肯定的膀胱癌致病危险因素,据文献报 道,30%~50%的膀胱癌是由吸烟引起,吸烟可使膀胱癌危 险率增加2~4倍,其危险率与吸烟的量和时间成正比。这主 要是因为烟草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芳香胺类和丙烯醛会进 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参与全身新陈代谢,最后通过肾脏 过滤作用,含有有害物质的尿液会聚集到膀胱内,并通过长 时间与膀胱内壁黏膜接触,进而增加膀胱癌变几率。

膀胱癌的诊断与治疗 ppt课件

膀胱癌的诊断与治疗  ppt课件
对此,各大指南都推荐对高危患者行二次电切术,可大大降低术后
患者的复发率及进展率。然而,不同患者行二次电切后其肿瘤复发或进
展程度不尽相同。例如有些患者二次电切后辅助膀胱灌注即可达到较好
的治疗效果,而有些患者仍会迅速发生肿瘤复发,甚至转移等,而这类 患者复发后再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radical cystectomy,RC)效果不佳 [2],因此,提早甄别出这类患者行立即全切术有望提高患者生存率。因 此,我们综合最新文献报道,认为需要根据二次电切的结果来个性化制 定每位患者的最佳后续治疗方案。
3)T1期肿瘤;
4)G3(高级别)肿瘤,单纯原位癌除外。
二次电切的时间多推荐术后2至6周进行。
二次电切为T2
毫无疑问,对于二次电切术后病理证实为T2期的患者,首次电切术 低估了这类患者肿瘤的临床分期,而RC应是他们的治疗方案。 NIELSEN等[3]探讨了最近TURB-t到RC之间的间隔时间与患者预后关系 ,结果显示延迟手术时间与肿瘤分期进展或肿瘤特异生存期(cancer specificity survival,CSS)降低并无关联,然而AYRES等[4]单独分析了 T2期肿瘤患者后发现,在90d内实施手术达到更好的生存效果。这与 GORE等[5]研究结果相似。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T (原发肿瘤)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a 非浸润性乳头状癌 Tis Tis 原位癌(“‘扁平癌’”) T1 肿瘤侵入上皮下结缔组织 T2 肿瘤侵犯肌层 T2a 肿瘤侵犯浅肌层 (内侧半) T2b 肿瘤侵犯深肌层 (外侧半) T3 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组织 T3a 显微镜下发现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组织 T3b 肉眼可见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组织 (膀胱外肿块) T4 肿瘤侵犯以下任一器官或组织,如前列腺、子宫、阴道、盆壁和腹 T4a 肿瘤侵犯前列腺、子宫、或阴道 T4b 肿瘤侵犯盆壁或腹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

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 is a papillary urothelial lesion with an orderly arrangement of cells within papillae with minimal architectural abnormalities and minimal nuclear atypia irrespective of the number of cell layers. The urothelium in 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s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 is much thicker than in papillomas and/or the nuclei are significantly enlarged and somewhat hyperchromatic. Mitotic figures are infrequent in 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s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 and usually confined to the basal layer.
Grading system
WHO 1973,1999
Papilloma
WHO/ISUP 1998 Consensus, WHO 2004 Papilloma
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 (PUNLMP ) Urothelial carcinoma low grade

Urothelial Papilloma

Urothelial papilloma is defined as discrete papillary growth with a central fibrovascular cores lined by urothelium of normal thickness and cytology. There is no need for counting the number of cell layers. 散在的乳头状肿瘤,其中央有中心纤维血管核 心,排列着正常厚度,正常细胞的尿路上皮。 不需计数细胞的层次。
TCC grade 1 TCC grade 2 TCC grade 3
Urothelial carcinoma high grade
历史发展和演变

WHO 1973 Classification 1973年WHO提出,方法简单,便于分类, 主要是根据肿瘤细胞核间变的程度,将膀 胱尿路上皮癌分为3级,分化良好、中度分 化和分化不良,用grade 1、2、 3或grade Ⅰ、 Ⅱ、Ⅲ分别表示。目前仍然广泛使用 (WHO1999相同)。
历史发展和演变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泌尿病理 协会(ISUP)提出了非浸润性膀胱癌的新分类。 以后,2004年WHO正式出版了这一新的分类方法 (表1)。
本新分类法应用特殊的细胞学和结构学标准,对 膀胱癌的各个级别有详尽的描述。可以在网页 /bladder查到各级膀胱的说明 例证。这个分级法把尿路上皮肿瘤分为低度恶性 潜能(PUNLMP)、低级和高级尿路上皮癌。

低度恶性潜能的尿路上皮癌指乳头状尿路上皮损害,乳头 状肿瘤细胞排列有序,结构轻度异常,细胞核轻度间变, 可不考虑细胞层次的数目。低度恶性潜能的尿路上皮癌比 乳头状瘤细胞层次明显多,和/或细胞核轻微增大,染色 质增多,有丝分裂相偶见,通常限于基底层。
Low-grade Papillary Urothelial Carcinoma Low-grade papillary urothelial carcinomas are characterized by an overall orderly appearance but with easily recognizable variation of architectural and or cytologic features even at scanning magnification. Variation of polarity and nuclear size, shape, and chromatin texture comprise the minimal but definitive cytologic atypia. Mitotic figures are infrequent and usually seen in the lower half, but may be seen at any level of the urothelium. It is important to recognize that there may be a spectrum of cytologic and architectural abnormalities within a single lesion, such that the entire lesion should be examined, with the highest grade of abnormality noted. 低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整体排列整齐。高倍视野下细胞 特征和结构有明显的变异,极向和细胞核大小、形状、染 色质的变化虽然不是很明显,但又肯定的细胞的病变。有ge)和分级(Grade)标准
Grade Bergkvist分级法

1965 改良Bergkvist法[7] (1987) WHO 1973 WHO/ISUP 1998 Consensus WHO 1999 WHO 2004

世界卫生组织(WHO)



Stage 国际癌控制中心UICC ( Union International Contre le Cancer,1998, 2002) 的TNM分期法为 标准 [3,4] 美国Jewett-StrongMarshall分期法 (AJCC)
膀胱癌最新WHO分级法、 UICC-TNM分期法介绍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马鸣
介绍

近年来,WHO和国际抗癌协会(UICC)分 别对膀胱癌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法进 行了一些重要的改动和修订
欧洲泌尿外科医师协会也适时推出了膀胱 癌的新版指南2006-Guidelines on TaT1 ( 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在我国,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肿瘤 学组正在着手制定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
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组织学分级


被覆尿路的上皮统称为尿路上皮 (urothelium) 。 传统上将尿路上皮称为移行上皮[14] , 目前在 文献上和习惯上这两个名词常常交替使用。
膀胱癌的组织学分级

膀胱肿瘤的恶性程度以级(grade)来表示。
关于膀胱癌的分级,国际上有不少版本, 综合于(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