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杭州清河坊街区的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旅游情感意象研究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旅游情感意象研究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旅游情感意象研究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是一处充满浓郁历史文化氛围的旅游胜地,被誉为江南“小四合院”样板之一。

作为杭州的历史文化遗产,清河坊历史街区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在这里,游客们不仅可以深刻感受到古老的杭州城市历史文化,还能走进古色古香的小巷中,感受到浓郁的人文情感氛围。

一、文化情感清河坊历史街区是杭州市第一批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街区之一,这里的古老建筑、街巷和街头巷尾的旧门牌、老店铺等都是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见证。

这些文化景观都在不断地诉说着各自的历史故事,让游客们感受到了深厚的人文氛围。

有些文化景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百年前,如距今已有1000年以上历史的塔影轩,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文化传承与思想交流。

二、美食情感清河坊历史街区有很多著名的美食,如清河坊美食广场、德兴楼、嘉兴饺子馆等,他们不仅有着一流的味道和口感,而且还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文化。

吃到一顿正宗的古早味,让游客们感受到了美食情感的滋味。

三、艺术情感清河坊历史街区是一处自然与人文天成的艺术宝库,这里有着多种艺术形式的展现。

比如,可以欣赏到一些室内外的展览,如画廊、艺术品收藏展、书法展、摄影展等;还可以听到一些充满艺术气息的音乐会、戏剧演出、小型演唱会、诗歌朗诵等。

这些活动让游客们感受到了艺术情感的魅力。

四、休闲情感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休闲空间丰富多样,可以自由的逛街、购物、游玩。

逛街车流缓慢,游客可以边漫步边购物,感受到浓厚的生活情感;偶尔还会听到一声古老的号角唤起游客们的注意。

同时,在这里还可以品茶、读书、写字、享受慢生活,更能体验到休闲情感的愉悦。

综上所述,清河坊历史街区作为杭州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要保护好自己的文化遗产,还要让更多的游客们感受到它独特的历史文化气息和情感意象,更好地传承与弘扬杭州的历史文化。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旅游情感意象研究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旅游情感意象研究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旅游情感意象研究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位于杭州市的西湖边,是一条有着丰富历史文化的古老街区。

这个街区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如古香古色的院落、漂亮的石桥和曲院风荷,给人一种宁静、自然、古朴的感觉。

本文将探讨清河坊历史街区在旅游者心中产生的情感意象。

清河坊历史街区给人的第一个情感意象是宁静。

在这里,游客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繁忙,享受到一片宁静的氛围。

街区中的建筑布局和道路设计都十分合理,让人感到舒适和宁静。

游客可以悠闲地散步街头,感受到时光的静谧流淌。

而且,在历史街区的一些小巷里,游客可以找到许多安静的咖啡馆或书店,可以静静地坐下来阅读一本书,享受一下独处的时光。

清河坊历史街区给人的第三个情感意象是古朴。

由于街区中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风格,所以整个街区显得十分古朴。

街道两旁的房屋保存完好,有着古老的瓦片和木结构,给人一种历史的感觉。

街区中还有一些古老的店铺,如传统的手工艺品店或者古玩店,让游客仿佛回到了古代的时空。

这种古朴的情感意象让游客感受到了时光的流转和历史的变迁。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旅游情感意象研究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旅游情感意象研究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旅游情感意象研究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的中心地带,是杭州市保存最完整的历史街区之一。

清河坊历史街区以其古老的建筑、狭窄的街道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领略到古老街区的风采。

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旅游情感意象,不仅包括了游客游览时的感受,还涵盖了游客在此地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本文将对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旅游情感意象进行研究,旨在揭示游客在此地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探讨其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对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旅游情感意象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为该地区的旅游开发和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一、清河坊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意象清河坊历史街区的建筑保存完好,大部分建筑都具有悠久的历史,这些古老的建筑物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些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载体,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

1.1 建筑风貌的历史感清河坊历史街区的建筑风格主要以明清建筑为主,古色古香的建筑风貌给人一种沉淀的历史感。

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传统建筑的魅力,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这种历史感通过建筑本身得以表现,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2 文化遗产的魅力清河坊历史街区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古老的宅院、古亭、古巷等,这些文化遗产体现了古代建筑艺术和生活方式,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这些文化遗产的存在,给游客带来了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和体验,增加了游客对地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1.3 历史文化的氛围清河坊历史街区的历史悠久,这里充满了历史文化的氛围。

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古代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这种历史文化的氛围能够让游客产生共鸣,增加对地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除了建筑和历史文化意象外,清河坊历史街区还具有浓厚的风土人情意象,这是与地方的地域特色和人文特点相关的。

2.1 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息清河坊历史街区是杭州市保存完整的历史街区之一,这里的市井生活依然保留着传统的烟火气息。

春节黄金周清河坊市场调研报告

春节黄金周清河坊市场调研报告

春节黄金周清河坊市场调研报告“春节”、“五一”、“国庆”,一年三个长假所诱发出的强大消费,让“假日经济”成为一个高频出现的词汇,假日消费已成为居民消费中的一个亮点,甚至是一种趋势。

杭州作为一个有名的旅游城市,其旅游市场更具有特色。

所以,了解游客的旅游消费意向,掌握旅游市场新动态,则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春节黄金周调研为期七天,七天合计客流量387921人,其中吴山广场入口共212033人、四拐角入口共149429人、后市街入口共26419人。

七天客流量调查数据分布分别如下:初一合计客流量52402人,其中吴山广场入口29853人、四拐角入口19419人、后市街入口3130人;初二合计客流量52824人,其中吴山广场入口28757人、四拐角入口20245人、后市街入口3822人;初三合计客流量54073人,其中吴山广场入口29853人、四拐角入口21267人、后市街入口2953人;初四合计客流量57669人,其中吴山广场入口31570人、四拐角入口22056人、后市街入口4043人;初五合计客流量50154人,其中吴山广场入口27591人、四拐角入口19006人、后市街入口50154人;初六合计客流量63877人,其中吴山广场入口33644人、四拐角入口25856人、后市街入口4337人;初七合计客流量56922人,其中吴山广场入口30765人、四拐角入口21580人、后市街入口4577人;本次调研采取街头拦截访问形式,在清河坊随机对过路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

依据拟定的抽样方案,我们实际发出了351份问卷,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97份,有效率为84.6%。

从调研结果看,数据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因此,本次调研结果具有正确、可靠的特点。

由调研结果的统计与市场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一、清河坊旅游客源背景分析(一)客源地结构与特征本次清河坊游客调查的客源地分布中本市游客占47.9%,客源地分布相对集中。

用“新”擦亮老字号——杭州清河坊老店商圈调查

用“新”擦亮老字号——杭州清河坊老店商圈调查

看 见 “ 京 同仁 堂 ” 的店 招 幌子 迎 风飘 北
行 走 至 河 坊 街 中 腰 ,便 可 清 楚地 看 扬 。 店 面 积大 约是 2 0 米 , 上 下两 该 0平 分
清 河 坊 是一 条 长 4 0米 ,宽 2 6 0米 的 步 行 街 , 西 湖 仅 数 百 米 , 里 百 年 老 店 距 这 云 集 , 筑 有着 典 型 的 明 清风 格 , 建 是感 受 杭 州 市 井 风 情 的 绝 好 去 处 。街 区 内 形 成 了 以胡 庆 余 堂 、 仁 堂 、 回春 堂 、 承 同 方 万 志 堂 、 和 堂 为 代表 的 中 医 中药 文 化 。 保 据 统 计 , 目前清 河 坊 街 日均 游 客 流 量达 1 0
的是 “ 庆 余 堂 成 品膏 方 , 间是 顾 客 休 息 椅 , 边 是 中 胡 中 左
银 后


名 医馆 ” 里 面 挂 ,
药柜 台 。 药店 的两 边厢 房 为 诊 室 , 诊 的 候
号 候 诊 有 几 十 人 人数 与 胡 庆 余 堂 不 相 上 下 。出 了 后 门 是
片 也 是 相 当漂 亮 。 这 家 同 仁 堂 并 没有 完 全展 示 出 同仁 但 堂 的 精 髓 来 ,因 此 从客 流量 上 颇 显窘 境 。 方 回舂 堂 是 这 些 老 字 号 药 店 中将 中 医药 文 化 传 承和
有始 于康熙二十七年 ( 元 18 公 6 8年 )的 乾 圣 元 堂 、始 发 扬 得 最 淋 漓 尽 致 的 药 店 了 。店 内苦 丁 茶 香 气 扑 鼻 ,展
方 回春 堂

从 同仁 堂 出来 ,沿 着 河 坊街 继 续 往
本 次 调 查 选 取 了 清 河 坊 商 圈 的 四 个

清河坊,一条探古觅幽的历史街区

清河坊,一条探古觅幽的历史街区

清河坊,一条探古觅幽的历史街区来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

清河坊自南宋以来,就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

当时的清河坊可谓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

清河坊是杭州历史上最著名的街道,是杭州悠久历史的一个缩影。

南宋朝廷定都杭州后,就在清河坊的附近修筑皇宫,而皇亲国戚和权贵内侍们也纷纷在此修建私宅。

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张俊因抗击金兵取得大捷,晚年被封为清河郡王,他在河坊街太平巷建造了清河郡王府,从此这一带就被称为了“清河坊”。

清河坊历经了宋、元、明、清、民国等朝代,直至今天,这里仍是杭州商业繁华地带。

来到清河坊,可以悠然自得地体味那份与西湖不同的雅俗韵味,可以遥想天堂杭州悠远的历史。

在杭州,人们也称清河坊为仿宋一条街。

其实清河坊并非仿建,而是杭州保存较完整的旧街区,街道两边的楼阁和店铺,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修旧如旧,加固翻新的,古朴依旧,风韵尤存。

林立在街道两旁的是粉墙黛瓦、飞檐雕窗的江南民居建筑,千年古城的历史风韵,从那些雕花的木格子窗户里飘逸而出,一点点渗透到青石板的缝隙中,滋养着这条老街。

行走在清河坊,不经意间就走进了历史,犹如一脚跨过了几个朝代,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介大宋子民,似乎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忽然融入了过去那远古的岁月,还真有点《清明上河图》的韵味。

清河坊兴于宋盛于清,街区现存的古建筑大多建于明末清初,虽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但仍然可见当年的明清古韵。

廊檐庭柱,一律是精雕细镌,镂花钻孔,看上去一派古意。

我从现代的楼市中遁入这条古色古香的老街,在荡漾着幽幽古意的老街穿行,感受杭州的古老与沧桑,脚步似乎也随着历史的足音而放慢放轻放柔,全身心的放松去感受那古老的岁月所积存下来的文化底蕴。

每一块门板,每一扇窗户都渗透出浓浓的古风雅韵,仿佛诉说着曾经的前尘往事。

走在如此的街市,我忽然觉得早已融入了过去的岁月,更如同走进杭州的一段历史、一段文化和一段生活。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旅游情感意象研究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旅游情感意象研究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旅游情感意象研究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是杭州市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清河坊历史街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浓厚的人文氛围,吸引了大量的
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旅游情感意象研究是对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和印象进行
科学系统的研究。

清河坊历史街区给人以历史和文化的沉淀感,其石板路、青砖瓦片、雕梁画栋等古色
古香的建筑风格,让游客仿佛回到了古代的杭州。

街区中保存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物,
这些古迹无一不代表了杭州的历史和文化,也为游客提供了了解和探索的机会。

在这里,
游客可以感受到历史的积淀、文化的传承,这种感受使人产生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杭州文
化的喜爱之情。

清河坊历史街区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传统的花灯游行、民间古乐演奏等,这
些活动为游客提供了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到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乡土气息。

在这些活动中,游客可以与当地居民进行互动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从
而对杭州的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的自然环境也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旅游情感意象。

街区中的河流、花草树木、小桥流水,以及融入其中的人文景观,使整个街区宛如一幅自然与人文和谐共
存的画卷。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底蕴与
文化的魅力。

这种自然环境所带来的旅游情感意象,使游客感到放松、愉悦,产生了对清
河坊历史街区的美好印象。

杭州清河坊河坊街保护规划jpg+cad-d-调研-doc-198

杭州清河坊河坊街保护规划jpg+cad-d-调研-doc-198

保护历史街区[摘要]本文从城市文化的角度出发,剖析当今城市特色危机的原因,阐述历史街区在现代城市中的地位,进而揭示大量存在的传统民居所承载的深刻文化内涵。

文中具体以杭州市河坊街大井巷传统建筑街巷群落保护区研究为例,讨论了历史街区中传统民居保护与发展的意义、现状,并初步提出了保护与改造的一些具体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城市文化城市特色历史街区传统民居保护与发展一:杭州城市特色危机的根源——城市文化的失落人们城市活动的结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经人们的长期经营建筑而形成的城市格局、宫殿、寺观、府第、园林、街道、民居等物质环境;其二是上述物质结构所负载的社会结构、组织制度、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内部蕴涵,也就是城市文化。

如果说物质环境是人们生活的空间载体,是表征,那么,城市文化就是城市生活在观念、形式上的反映,是城市的深层结构。

二者共同构成了城市的生活环境刘易斯·芒福德说:“城市文化归根到底是在更高的社会层面上展现的关于生活的文化。

”人们每每称道江南古镇小桥流水、枕河人家的水乡风光,抑或是感到某城市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趣,其原因往往不在于城市的物质文化本身,而更在于这些城市从整体布局到整体组合到单体安排,无不着意于宜人的生活环境,文气逸然,富有情趣,以至在精神上产生共鸣。

因此城市不止是技术上的奇巧,更是文化上的创造,其中蕴涵着深邃的哲理,常使人们有意无意中体会到生活之美。

城市文化关心人,贴近人的生活,揭示了城市作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存在的真谛。

杭州自古就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吸引着无数文人骚客、中外游人驻足、游览,其魅力不仅在于优美的自然风光,更在于其悠久的城市历史文化。

当今的城市文化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

首先,以科技为标志的工业化放大了人的力量,人们可以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自然,通过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去改造周围的环境,城市建设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史无前例,但同时,自然环境也遭到了空前的破坏,城市文化生存发展的自然前提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其次,在目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形势下,城市文化的发展在受到经济强有力支持的同时,在片面的“经济决定一切”的影响下,又面临着经济浪潮强烈的冲击,被漠视、蚕食、破坏、甚至根本毁灭;再次,从全球范围看,现代社会拥有空前的交通通讯手段和贸易网络,全球联系更加密切,文化成为世界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杭州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的调研报告
2012年8月,我们赴杭州学习组考察了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整治和更新改造风貌,调研了其发展的历程,并重点实地察看了胡雪岩故居、朱炳仁铜雕博物馆、吉祥坊丝绸等项目。

清河坊街区毗邻西湖、柳浪闻莺等著名景区。

这里自南宋建都后至今,皆为历代杭州的繁华之地,它是老杭州的缩影。

在考察时间里,我们能深刻感受到这里有着不同寻常的文脉传承,有着丰厚的历史人文遗产积淀。

据说10多年前,原本狭窄的河坊街面临拆迁改造成宽32米的马路,清河坊面临着彻底消失的厄运。

市民黄晓杭给时任杭州市领导写信,力陈清河坊的历史人文价值:文物不能再生,毁之将千古遗恨;若拆除重建,也会变成赝品,价值将顿失,保护河坊街已刻不容缓。

当时上任仅6天的代市长仇保兴,马上批示:“在旧城改造中碰到有价值的历史文化古迹,应予切实保护,并力争留出几块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之源。

”于是,政府启动了重新规划,进行了保护性地开发:杭州上城区1999年开始进行一期工程的保护与修缮,并进行功能定位与业态布局。

2001年,隆重开街。

这是杭州古城唯一保存完好体现杭州城传统历史文化风貌的地区。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深刻体会到“不华丽、不高贵、
不简陋、有内涵”的历史文化内涵,之所以如此,我们认为该街区的发展主要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文化为灵魂的原则。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作为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点街区,清河坊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优势,依托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大力发展老字号、中医药、民间艺术等民族文化事业,形成了以建筑文化、商业文化、民俗文化并举的三特色业态,一举成为国内休闲旅游观光的历史人文新亮点。

在建筑文化方面,清河坊历史建筑可以说是凝固的史诗,历史建筑是有形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载体,明清建筑、民国建筑和西洋巴洛克建筑群落,依然可以见证历史的辉煌。

这些传统建筑既有江南明珠的大气风范,又有江南民居小桥流水的朴实无华,更有开放胸怀,汲取传承古今中外的建筑风格,无处不蕴含着自然和谐、精致细腻的人文气息。

在商业布局方面,清河坊明确界定,街道两侧的商业用房用于经营丝绸、茶叶等杭州土特产品及古玩、书画、特色工艺品;街道中央则设置了古色古香的工艺亭,着力引进、挖掘、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之与有形文化相互烘托,共同构成街区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引进民间艺术方面,街区管委会把保护民俗民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人的引进工作作为重要的扶持项目
来抓,用民间文化来支撑街区繁荣。

在这里,可以随时看到表演中华瓷刻的艺人、拉大片放西洋景的艺人、吹糖人的艺人等。

走进河坊街,浓浓的民俗文化气息便会扑面而来,仿佛—幅《清明上河图》。

二是坚持建筑为表现形式的原则。

政府高度重视,一把手直接负责,专题研究并现场办公及时解决问题。

首先进行高起点、高标准策划规划建设,实现保护更新与改善人居环境、激发城市活力和整合景观要素有机结合。

改造前,清河坊街区,随着居住人口的激增,清河坊变成了一个商业办公居住混杂的区域,存在建筑质量恶化、道路交通混乱、公共设施短缺等问题。

杭州市上城区于1999年开始进行一期工程的保护与修缮,并进行功能定位与业态布局,正确处理历史建筑与现代生活需要的关系。

首先是从有形的历史建筑摸底开始的,了解历史建筑的分布情况。

对商业建筑、公共建筑、传统民居、名人住宅进行分门别类,区别对待。

经过勘查,建筑风貌主要有:一类建筑物(文物及控制性保护建筑物)约2万平方米,占15%;二类建筑物(风貌比较好,有一定保存价值)约1.4万平方米,占11%;三类建筑物(风貌一般旧居)约5万平方米,占38%;四类建筑物(近年新建、风貌较差)约2万平方米,占15%;五类建筑物(有损历史风貌、违章等)约2.8万平方米,占21%。

在普查的基础上,公布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

主要有国家级文保单位胡庆余堂,市级文保单位钱塘第一井、于谦故居、胡雪岩故居。

部分无法恢复其原始业态的商业建筑在无法满足现代商业经营需求的情况下,街区管委会根据相关保护办法,吸引民间资本经营相关业态,允许商业经营者在保护其建筑外立面原貌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对内部的结构进行适当的改造,部分实现“外古内新”,展示历史文化内涵和现代化魅力,使之成为具有杭州特色,格调高雅、功能完备。

最后,形成了以鼓楼为标志性门面,以吴山城隍阁为背景,以清末民初的古街古巷为风貌主体的历史街区。

三是坚持商业为主体的原则。

培育传统商业老字号,重现街区繁华之貌。

清河坊街区与产权所有者签订了控制性招商协议,仅允许中医药、餐饮、民俗、土特产、古玩字画及其他老字号六类业态进入。

传统记忆的商业文化,具有历代相传的绝活,深入人心的经营理念,它们记载着民族传统和城市文化,见证了人文历史变迁,是体现杭州悠久历史和魅力的“活文物”。

清河坊历史街区除了本地的胡庆余堂、王星记扇子、张小泉剪刀、西泠印社等老字号外,还有北京同仁堂、上海功德林、龙泉官窑、吉祥坊等外地老字号,百年老店、中华老字号总计百余家。

其中,最具盛名的就是中医药,晚清“杭
药六大家”的其中四大中医药馆均恢复开设在清河坊。

清河坊是杭州乃至全国中医馆最为集中、中医药文化最为浓厚的区域。

四是坚持旅游为牵动的原则。

清河坊历史街区的功能定位,以商贸旅游为主。

可以说,没有外地大量游客的涌入,清河坊的繁华会大打折扣。

2007年2月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获得国家首个4A级旅游景区称号,清河坊景区已成为杭州响当当的一张金名片。

杭州旅游产业正发生着质的变化和飞跃。

作为观光旅游迈向休闲旅游的一大载体,杭州日益丰富的休闲活动成为旅游发展新的增长极,旅游产业由主要依靠白天消费的“半日发展模式”,转变为白天消费与夜间消费双拉动的“全天候发展模式”,从而带来了更大的消费潜力,从而验证了商业文化与旅游结合模式的可行。

清河坊街区集“游、玩、吃、购、娱”为一体,以人为本,提供给游客一种原生态的文化体验。

清河坊作为旅游休闲商务区,即RBD(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通过旅游牵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通过考察,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事关改善民生、传承历史文脉、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品质。

我们认为对繁荣金州传统历史文化有诸多启示:
一、建议管委会统一部署,结合金州新区实际,做好相
关规划工作,推动我区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改造工作实现新突破,在金州老城区打造老字号及传统文化一条街。

二、可以多做结合和整合的文章,将金州老菜等美食文化、中医药文化等熔于一炉,并结合原有的街区,或与大黑山景区的建设融为一体。

三、最大的困难是能够利用的文物及景观资源仍是一条短腿,找不到像清河坊胡庆余堂药店之类的重量级景点。

因此,重点工作必须放在对老字号店铺的引进和招商方面。

此报告
二〇一二年八月十三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