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清河坊大井巷历史街区保护规划
1681.历史文化街区内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以杭州清河坊为例

1681.历史文化街区内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以杭州清河坊为例魏祥莉【摘要】在2008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明确了“历史建筑”的保护概念,是我国遗产保护的一大进步,也是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措施的重要补充,并把历史建筑集中成片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但历史建筑的保护不同于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一定灵活性。
本文以杭州清河坊内的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方式为例探讨如何保护和延续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历史建筑,使之具有活力。
历史建筑需要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从自身价值出发,因地制宜,进行适应性保护,并尽可能的延续原有功能,若原有功能已经消失或衰败,则可结合所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合理利用。
【关键词】历史建筑;保护;利用;适应性保护;城市活力由于我国历史文化街区通常位于城市中心,保护和开发压力很大,而其中的历史建筑通常原有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建筑质量比较差,很容易在重开发的浪潮下被拆除或拆除重建,造成“建设性破坏”;或者为满足旅游开发的需要,而破坏原有风貌,造成“保护性破坏”。
尤其在我国2011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大检查中,将历史建筑的相关情况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依据之一,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内历史建筑数量;历史建筑的保护情况;以及对历史建筑进行建档、挂牌保护的比例;历史建筑修缮改造资金是否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1从检查结果来看,在被查的110个名城中,历史建筑有11203栋,有30个城市没有登记历史建筑,大多数名城没有由政府公布历史建筑;有的名城对历史建筑概念不清,与文物和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混淆2;或者为了应对检查,而临时公布一批历史建筑,或者缺少保护标志、档案建立等。
因此从目前来看,我国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仍存在大量问题,包括概念混淆、认识不足、1来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标准。
2《关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检查的总结》。
保护管理滞后等,在进一步展开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中,对于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延续城市的活力,都有积极的作用,需对历史建筑的保护需要严格执行和格外关注。
精品!2017年历史文化街区的特点及案例分析(曾祥钰)

四、主要分类3
• 第三类:完全新建的古镇街区。通常是在城区内完全新规划、新建设的有当地特 色的文化街区。可最大程度将历史文化与商业运营相结合,形成城市新的名片。
• 特征1:吸取历史灵感并超越历史,营造历史与现代结合的旅游文化场所。特征2: 既满足现代商业消费逻辑,也满足人群对于文化寻根、情调追寻、时尚追求的全 感官体验。特征3:兼顾旅游人群和城市休闲人群。
4
三坊七巷里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
林
梅
聪
书
彝
屋
民
居
林
水
觉
榭
民
戏
冰
台
心 故
居
七、案例分析(二):南京·长江路街区
长江路文化旅游大街, 是古城南京的一条文化 特色街区。长江路位于 南京市玄武区,原名为 国府路。南京作为六朝 古都,明朝、清朝、民 国的府邸都曾落户于长 江路,由此而衍生的明 “词曲文化”清“红楼 文化”民国“建筑文化” 和现代人文艺术中心。 一条长江路,半部南京史。
南京人民大会堂即原国民大会堂,始建
于1932年(民国21年),竣工于1936年5月5日。
坐北朝南,采用钢筋混凝土,中西合壁式建筑
风格,现有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连屋面平顶
及地下室共5层。人民大会堂是江苏省和南京市
召开重要会议、举行庆典活动和文艺演出的重
要场所,也成为国内外宾客从事贸易、旅游、
召开各类会议和开展各种社交活动的理想场所。
•
第二,具有一定的生活真实性。
历史文化街区并不是被孤零零地陈列
在一处被人们保护起来。历史街区对
当下仍具有现实生活价值,历史街区
仍是当地居民衣食住行、生活起居的
重要空间。
杭州市清河坊-大井巷历史街区保护规划

项目负责人:杨毅栋 设 计 人:杨毅栋
郭大军 李荔 吴为 林瑾 罗鹏飞
精品
一、项目概况
n规划背景
杭州是1982年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 名城。杭州清河坊——大井巷历史街区位于 上城区吴山脚下,南宋皇城遗址北面,是杭 州首批确定的四个历史街区之一。街区一期 河坊街修复工程于2001年完成,由于历史原 因,街区整体保护规划一直没有编制,为了 更好地指导正在编制的二期大井巷、打铜巷、 环翠楼修复实施方案,吸取一期工程中所存 在问题,在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的呼 吁下,补充编制街区保护规划。由于街区保 护规划后于实施方案编制,使得街区保护规 划编制变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四、创新与特色
■ 4、重视规划的可操作性,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指导保护工程实施,将街
区保护融入杭城旅游。
在保护规划中明确了保护范围 内所有建筑的保护模式,具有较强 的指导性。对街区内的重点建筑, 如钱塘第一井、于谦故居等重点建 筑,结合实施工程,进行了详细的 规划设计,以指导保护工程的实施。 同时对完善街区内公共配套设施、 市政工程基础设施、街区内部交通 组织等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性 措施。在保护的前提下,成功的将 街区内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挖掘传统老字 号文化、胡庆余堂等药业文化资源, 很好的融入到杭城旅游中去。
老胡字庆高号大余银店井堂街铺巷 精品
民俗
老字太河号安平坊店荣巷街铺巷
五、规划的批复与实施效果
本规划于2008年4月22日经杭州市人民 政府批准实施。
街区二期各项保护工程目前正按本保护 规划进行有效实施。保护规划对街区内各项 保护工程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一 些重点保护项目在本规划的指导下,已经实 施完成。如街区重点保护建筑胡庆余堂、钱 塘第一井、于谦故居、四拐角建筑群,沿中 山中路、大井巷等建筑均已于2009年10月前 修复完成。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的通知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1.29•【字号】杭政函[2014]26号•【施行日期】2014.0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的通知(杭政函〔2014〕26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2014年1月29日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实施细则为进一步保护我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切实贯彻实施《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管理工作。
我市行政区域内已公布的历史地段,参照《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和本实施细则有关历史文化街区的相关规定实施保护管理。
二、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为本市市区范围内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历保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
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各县(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的指导和监督工作。
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辖区内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萧山区、余杭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由两区政府自行确定(以下简称区历保行政主管部门)。
五县(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由所在地人民政府自行确定[以下简称县(市)历保行政主管部门]。
三、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专家委员会名录由市、县(市)历保行政主管部门按覆盖广、专业强的原则推荐,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杭州市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办法

杭州市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办法市政府令第164号(2000年12月29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发布)第一条为加强对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和管理,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清河坊历史街区,是指杭州市上城区范围内东临中河路、西至华光巷、南靠吴山及鼓楼、北抵高银巷,同时向东延伸到元宝街、胡雪岩故居,向北延伸至祠堂巷于谦故居的区域。
第三条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应当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建设的关系。
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整修,应当坚持保留历史文脉与再现传统街区风貌的有机统一,并参照《威尼斯宪章》全信息原则、可逆原则、可识别原则和多样性、多元化文化原则,对所有建筑分门别类,区别对待。
第四条上城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上城区人民政府组建清河坊历史街区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管理和监督工作。
建设、规划、文物、土地、旅游、房产等有关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清河坊历史街区内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上城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会同市有关部门编制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应当划定重点保护区和传统风貌协调区,重点保护区、传统风貌协调区应当编制能反映整体历史环境风貌的详细规划,合理确定规划的主要控制指标。
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应当合理布局各区块功能,保持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和历史文化气息。
第六条上城区人民政府应当把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专项用于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
鼓励和支持社会捐助,开辟多种资金来源,用于清河坊历史街区的保护。
第七条经批准的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改变。
在清河坊历史街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保护规划的要求。
史上最周密的强制拆迁实施方案

史上最周密的强制拆迁实施方案2007年5 月11日,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清河坊历史街区管理委员会拆迁办公室率一大批强拆人员前往杭州大井巷53 号,准备强拆86 岁的老人郑小兰的祖屋,由于老人以死相抗,拆迁人员只好无功而返。
5月23 日,上城区又出动大批城市执法队和警察,再次准备对大井巷86 岁老太进行强迁。
由于郑小兰婆婆始终拒绝离开,加上围观的群众特别多,下午 1 点50 左右,执法队和当地警察又不得不撤回。
据悉, 6 月5日,当局将第三次对郑小兰祖屋进行强迁,并作了大量的准备,制订了周密和方案。
笔者日前转辗获取了一份杭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制定的强迁方案,该方案对被强迁户作出了打仗作战一样的周密部署。
具体方案如下: 一、强迁案情(一)基本情况 1. 房屋基本情况: 被拆迁户为占地面积120平方米砖木结构人字顶楼房。
该房屋后有天井,大门为铁门保安门。
2. 屋内物品: 屋内物品繁杂数量不明。
其中,厨房在中,房间内有家俱。
3. 家庭成员: 共 4 人,其中, 1 名老人(女),3 名成年人。
4. 安置地点:-- 经济适用房。
(二)现场情况 1. 屋外: 房屋铁门紧闭,左侧有零星杂物,有一树。
离巷口不远可封锁禁行。
2. 屋内: 情况不详,只见大门内有一老人坐视,门前挂有反对拆迁的横幅。
二、工作分工(一)协调组负责情报收集,并及时向现场指挥汇报; 负责把握现场执行情况,根据现场指挥命令,及时调剂各组工作。
负责收集现场重要证据类照片。
(二)宣传组负责强迁现场屋内照明; 负责强迁工作宣传方面摄像资料的收集。
(三)督查组监督各组人员到位、环节落实、强迁进程报告.(四)思想组负责现场接访、劝导被拆迁人、同被拆迁人谈判。
(五)公证组协助公证员做强迁工作全程公证、物品易位、房屋封存公证; 联络拆迁方,并办理腾空房的交接手续,和安置房房屋钥匙封存移交手续。
(六)劝离组负责向当事人宣读《强制拆迁通知书》、《强迁公告》等文书; 负责指挥施工人员破门,负责对室内易燃易爆物进行检查,并及时转移; 负责控制危险因素地段; 负责屋内人员的劝离; 负责对暴力抗法行为的摄像取证。
清河坊历史街区详细策划

第一篇背景分析第一章杭州区域环境分析一、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态势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开放地区,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浙江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
杭州经济发达,工农业总产值名列全国大中城市前茅。
据统计资料初步核算, 2003年杭州国民生产总值成功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92亿,同比增长15%;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达3.27万元,折合3950美元,比上年又增加了13.9%,超西方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杭州国民经济正逐步步入一个良性运行的轨道,杭州市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
承接上年经济运行的良好态势,2004年一季度全市经济平稳运行,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处于较高的增长平台上。
初步统计,一季度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4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1.5%。
1-3月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8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5%,增幅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财政总收入112.11亿元,同比增长22.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6.67亿元,增长2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16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128元,同比分别增长12.6%和8.3%。
强有力的、快步伐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环境改善,推动了杭州经济的增长,促进了杭州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杭州经济的发展,不仅对世界各地的资本和人才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还吸引了众多的国内旅游者与入境旅游者,为杭州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城市建设趋势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杭州城市化进程得到加快。
有关业内人士认为,未来10年-20年是我国城市化加快发展时期,目前杭州城市化水平是40%,2020年将达到70%。
经国务院批准。
杭州市区行政区划调整,萧山、余姚撤市设区,为大都市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杭州市紧紧围绕“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发展战略,先后实施4个高教园区,江东、江北工业园区,加速建设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江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重大工程,基本奠定了大都市空间布局形态。
杭州大井巷历史街区项目可行性分析

街区内交通流线分析
把八蜡子巷东端打通延伸到中山中路,作为居住区的主要进出道路,宽度拓宽 到3.5m;在打通后的八蜡子巷和大井巷之间新开两条联系通道,宽度2.5米;恢复 原朱养心膏药店、张小泉剪刀店和中国伞厂屋背后的上山步道,并把大井巷43号旁 的现有步道打通上山。这样,既可以方便街区内部的联系,又可以方便游客游览、 购物。
地理位置分析
交通分析 大井巷历史街区位于杭州城南的吴山地区,是杭州最古老的城区之一,北 靠河坊街,东临中山中路,西北—东南面呈弧形紧依吴山的伍公山麓,整个街 区近似一个四分之一圆,总面积约3.7公顷。
历史文物
在大井巷历史街区内现已被确定为文物建筑的有两处:一处是胡 庆余堂,它是目前全国罕见的古老药局,其建筑保存完好,是我国建 筑史上不可多得的商业性古建筑遗存,具有独特的风格,现为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被定为中药博物馆;另一处即是现称“钱塘 第一井”的大井,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50000.00
30000.00 240000.00 160000.00 50000.00 30000.00 20000.00 36000.00 36000.00 10000.00 20000.00 10000.00 30000.00 50000.00 18710.00 398373.00
50000.00
总体环境分析
街区内现有大井巷、八蜡子巷两条街道和环翠楼的一段,其中大井巷顺伍公山麓贯 穿整个街区,北出河坊街与后市街相对,东出中山中路与鼓楼相连,是街区内的主要通 行街道,路宽5米左右;八蜡子巷则位于街区中心,北出河坊街与祠堂巷相对,东端堵塞, 路宽2.5米;环翠楼东北端开口于大井巷北部胡庆余堂边,是一条上山的步行道,北段位 于大井巷历史街区内,路宽3米。街区沿河坊街长220米(包括胡庆余堂大墙),沿中山 中路则长165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综合整治街区环境,营造多样的人际交流 空间,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使其成为 一种开放式的街区,融于现代社会。
4、合理利用街区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其文化 内涵,使其成为以清末民国初杭城风貌为特色的 传统商业旅游步行街区。
建市道旅筑政路游整工系发治程统展模规规规式划划划图图图
四、创新与特色
■ 5、参与性规划方法,重视多方协作,推行阳光规划。
规划通过采用参与性规划方法,注重文化、规划、园文、历史建筑保护办、街区保护 管委会等部门以及当地居民的全过程参与,吸收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使保护规划具有 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科学基础。
一期实施方案
南宋临安皇城图 杭州历史城址信息图
一、项目概况
■ 保护范围
1、重点保护区 东临中河路、西至华光路、南靠吴山及鼓楼、北抵高银街、高银巷,同时向东延伸到元宝街胡雪岩旧居及源丰祥茶号旧址,
向北延伸至祠堂巷于谦故居,总用地面积为14.93万平方米。 2、传统风貌协调区
以河坊街为中心,东起中河中路,经熙春弄、祠堂巷、由义弄、华光路、高银街,西至吴山花鸟城、杭州历史博物馆,沿 伍公山北麓至鼓楼、经中山南路转金钗袋巷、直吉祥巷、百岁坊巷到中河中路所围合范围内除去重点保护区的其他区域,该范 围总用地面积为14.86万平方米。
重新修复后的清河坊——大井巷历史街 区已成为杭州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中山四中中拐山路角中胡大沿建路河庆井街筑铺坊余巷建群地街堂筑 中山四杭中四中拐州山拐市钱路角中人角塘沿建民大路建第街筑政井铺筑一建府群巷地群批井筑复
杭州市清河坊——大井巷历史街区保护规划项目特点介绍到此结束
老胡字庆高号大余银店井堂街铺巷
民俗
老字太河号安平坊店荣巷街铺巷
五、规划的批复与实施效果
本规划于2008年4月22日经杭州市人民 政府批准实施。
街区二期各项保护工程目前正按本保护 规划进行有效实施。保护规划对街区内各项 保护工程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一 些重点保护项目在本规划的指导下,已经实 施完成。如街区重点保护建筑胡庆余堂、钱 塘第一井、于谦故居、四拐角建筑群,沿中 山中路、大井巷等建筑均已于2009年10月前 修复完成。
四、创新与特色
■ 3、深入细致的现状调查和入户调查,将社会学很好的运用在保护规划中。
历史档案调查 史书史料收集
建筑质量
现住户入 户调查
采访、座谈、原 始地形图调阅
现状土地利用 情况、居住人 口、周边用地 审批
建筑高度
建筑风貌 屋顶形式 古井、古树 传统院落空间 传统建筑构件
建筑年代
历史名人史记
四、创新与特色
三、规划构思
基地现状 重点保护区范围 传统风貌协调区范围
道路系统
基于多保护要素为基础和图底关系分析的规划方案形成。步行系统
保留建筑 新建建筑 协调区建筑 绿化景观及基地要素保护 开敞空间系统 规划总平面图
四、创新与特色
■ 1、吸收先进的保护规划理念,强调和 重视街区的整体格局保护。
吸收和总结国际、国内先进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 理论和实践经验,应用于本规划中。规划中强调保护以河坊 街、高银街、中山中路、大井巷、打铜巷、元宝街、环翠楼 等传统街巷为骨架的街区传统总体格局和空间尺度。
现状立面
规划立面
四、创新与特色
■ 6、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保护并重,注重突出地域文化的整体性和居民生 活的延续性,提升街区活力。
在保护的同时对传统街区和历史建筑加以合理、充分的利用,避免了以往不考虑经济效益而单纯进行 保护的不现实性,激发了街区的活力,推动了传统街区的可持续发展。除自然环境、传统街巷、历史建筑 等物质文化要素的保护外,将非物质文化、传统民俗文化作为保护的重要内容,从而更大程度的保护和扶 植地方文化,如老字号店铺、市井民俗等。
一、项目概况
n规划背景
杭州是1982年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 名城。杭州清河坊——大井巷历史街区位于 上城区吴山脚下,南宋皇城遗址北面,是杭 州首批确定的四个历史街区之一。街区一期 河坊街修复工程于2001年完成,由于历史原 因,街区整体保护规划一直没有编制,为了 更好地指导正在编制的二期大井巷、打铜巷、 环翠楼修复实施方案,吸取一期工程中所存 在问题,在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的呼 吁下,补充编制街区保护规划。由于街区保 护规划后于实施方案编制,使得街区保护规 划编制变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 4、重视规划的可操作性,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指导保护工程实施,将街
区保护融入杭城旅游。
在保护规划中明确了保护范围 内所有建筑的保护模式,具有较强 的指导性。对街区内的重点建筑, 如钱塘第一井、于谦故居等重点建 筑,结合实施工程,进行了详细的 规划设计,以指导保护工程的实施。 同时对完善街区内公共配套设施、 市政工程基础设施、街区内部交通 组织等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性 措施。在保护的前提下,成功的将 街区内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挖掘传统老字 号文化、胡庆余堂等药业文化资源, 很好的融入到杭城旅游中去。
高银街俯瞰
街巷分布示意图 河坊街俯瞰
四、创新与特色
■ 2、点线面保护层次、串珠成链保护格局。
在整体保护规划理念指导下,从点、线、面三个保护 层次入手,在空间上打造一条联系南宋皇城遗址、中山南 路——十五奎巷历史街区和中山中路南宋御街的有机纽带, 形成串珠成链的保护格局。形成反映杭州传统商业、药业 文化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街区。
华光路 由高义银弄街 高银街
高银祠巷堂巷总熙用春地弄面积为14.86万平方米
于谦故居
吴山花鸟城 华光路
总用地面积为14.93万平方米
中河中路 百岁坊巷
中河路 吉祥巷
杭州历史博物馆 吴山
伍公山北麓
鼓楼 鼓楼
胡雪岩旧居
源丰祥茶号旧址 金钗袋巷
一、项目概况
■ 规划重点及总体目标
1、保护街区整体空间格局,恢复历史风貌, 使其焕发活力,重现杭州古城风貌。
■ 街区性质
以清末民国初建筑风格为主,以传统商业和 药业文化为特色的集旅游、商业、文化、娱乐休 闲、博物馆设施等功能为一体的具有杭州地方特 色、真实传递历史信息、适当保持生活延续性的 传统步行街区。
街区整鸟瞰图
二、规划技术路线
本次规划从基础资料调查 分析、规划总则、规划内容、 保护规划实施措施四个方面着 手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