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药品使用安全规范(氯 )

合集下载

中国药典氯化物限度

中国药典氯化物限度

中国药典氯化物限度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如下:引言是文章的开端,旨在向读者介绍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本文主要探讨中国药典中的氯化物限度。

药典作为一部规范药品质量的重要法规手册,对于制药行业和医疗保健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氯化物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化学物质,其在医药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高浓度的氯化物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因此,在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中,对氯化物的含量进行限制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氯化物的定义和特点、氯化物的来源和应用,以及氯化物限度在中国药典中的重要性,以及对氯化物限度的建议和改进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对中国药典中氯化物限度的研究,旨在为药品质量控制和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药品生产和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概述,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文章的框架和内容安排。

本文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包括了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会对氯化物限度的重要性进行概述,介绍在医药领域中对氯化物含量的限制要求以及相关的危害。

其次,我们会详细介绍文章的组织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最后,我们会明确阐述本文的目的,即探讨中国药典中对氯化物限度的规定和建议改进的方向。

正文部分分为2个章节。

首先,我们将详细讨论氯化物的定义和特点,主要包括氯化物的化学定义、性质和常见种类等方面的介绍。

其次,我们将探讨氯化物的来源和应用,包括氯化物在生产和制造过程中的常见来源以及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通过对氯化物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应用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氯化物限度在医药行业中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包括了对氯化物限度在中国药典中的重要性的探讨以及对氯化物限度的建议和改进方向的提出。

我们会总结氯化物限度对于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以提高氯化物限度的监控和管理机制,确保医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氯气安全规程

氯气安全规程

氯气安全规程GB 11984—89Safety regulation for chlorine国家技术监督局1989-12-28批准 1990-12-01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氯气在生产、使用、贮存、运输方面的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与氯气接触的企业、事业单位。

2 引用标准GB5044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306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3 术语易熔塞:由熔化温度为C 6531+-的易熔合金制成的液氯钢瓶卸压装置。

4 通用安全4.1 新建、扩建、改建的氯气生产、使用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管理权限,向公安、劳动、环保等部门申报,未经批准不得建设。

4.2 氯气生产、使用的厂房、库房建筑必须符合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4.3 氯气生产、使用工厂的卫生和环境条件应符合TJ3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有关规定。

4.4 氯属于Ⅱ级(高度危害)物质,直接接触氯气生产、使用、贮存、运输等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4.5 氯气生产、使用、贮存、运输车间(部门)负责人(含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工艺过程和设备性能,并能正确指挥事故处理。

4.6 氯气生产、使用、贮存、运输等现场,都应配备抢修器材,见表1。

有效防护用具及消防器材,见表2。

4.7氯气生产、使用、贮存等厂房结构,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条件换气,在环境、气候条件允许下,可采用半敞开式结构;不能采用自然通风的场所,应采用机械通风,但不宜使用循环风。

4.8生产、使用氯气的车间(作业场所),空气中氯气含量最高允许浓度为1mg/m3。

4.9氯化设备(容器、反应罐、塔器等)设计制造,必须符合《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有关规定。

4.9.1氯化系统管道必须完好,连接紧密,无泄漏。

4.9.2定期清除滞留在反应设备和管道内的反应生成物,消除堵塞。

4.9.3氯化设备和管道处的连接垫料应选用石棉板、石棉橡胶板、氟塑料、浸石墨的石棉绳等,严禁使用橡胶垫。

实验室安全-化学试剂的使用安全

实验室安全-化学试剂的使用安全

三:如何预防和控制危险发生
MSDS——四大部分
一:什么物质,什么危害?
四:其它一些信息
二:发生危险,应该怎么做?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MSDS ——化学品危险性及安全措施的获得途径
• EHS部门
EHS=环境 Environment、健康Health、安全Safety
• 你的主管/采购部门/供应商 • 外部网:Internet
实验室安全-化学品分类
常用危险化学品, 按其主要危险特性分为8类为: 第1类 第2类 第3类 第4类 第5类 第6类 第7类 第8类 爆炸品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易燃液体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有毒品 放射性物品 腐蚀品
GB 13690-1992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
| | |
防爆
1) 使用可燃性气体时,要防止气体逸出,室内通 风要良好。 2) 严禁将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放在一起。 3) 久藏的乙醚使用前应除去其中可能产生的过氧 化物。 4) 进行容易引起爆炸的实验,应有防爆措施。
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
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这类物品当受 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 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 15258--1999 )
标志的使用原则 | 当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一种以上的危险性是,应用主 标志标识主要危险性类别,并用副标志来标识重要的 其他的危险性类别。
|
标志的图形 | 主标志由标识危险特性的图案、文字说明、底色和危 险品类别号四个部分组成的菱形标志。 | 副标志图形中没有危险品类别号。
|
防火

初中开学实验室化学品使用规范

初中开学实验室化学品使用规范

初中开学实验室化学品使用规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实验室在学校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验室化学品的使用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实验的顺利进行,初中开学实验室化学品的使用应该遵守一定的规范。

本文将从化学品的存放、使用前的准备、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等十二个小节展开回答。

一、化学品的存放合理的化学品存放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基础。

实验室应设置专门的化学品存放区域,将化学品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分类,避免不同化学物质之间的混合,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同时,化学品的存放区域应远离火源和有机溶剂,保持通风良好,避免与高温、阳光直接接触,确保化学品处于稳定的环境中。

二、使用前的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应对实验课的设计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准备,确保实验过程安全可行。

对于有毒、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的使用,教师应提前阅读化学品的说明书,并向学生明确指导注意事项和操作规程。

此外,教师还应仔细检查实验室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三、实验前的安全教育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安全教育。

教师应向学生讲述实验的目的和步骤,并强调实验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包括个人防护、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等。

同时,教师还应提醒学生不得随意取用化学试剂,禁止食用或将试剂接触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四、实验器材的选择和使用实验器材的选择和使用至关重要。

教师应根据实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并仔细检查其质量和完整性。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并做好防护工作,如佩戴手套、护目镜等。

五、实验室环境的安全控制实验室环境的安全控制包括通风、温度、湿度等方面的管理。

实验室应保持通风良好,及时排除有毒气体和废气,避免空气污染。

此外,实验室内部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应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为实验提供良好的条件。

六、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遵守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首先,学生需要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护目镜、手套等。

危险化学品(氟化氢、氢氟酸)安全措施及应急处置方法

危险化学品(氟化氢、氢氟酸)安全措施及应急处置方法
(2)在含氨气环境中作业应采用以下防护措施:
—-根据不同作业环境配备相应的氨气检测仪及防护装置,并落实人员管理,使氨气检测仪及防护装置处于备用状态;
—-作业环境应设立风向标;
—-供气装置的空气压缩机应置于上风侧;
——进行检修和抢修作业时,应携带氨气检测仪和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3)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极易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引起燃烧爆炸.
【活性反应】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健康危害】
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急性氨中毒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肺炎,重度中毒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和心搏停止。可致眼和皮肤灼伤.
主要用途:用于制造氯乙烯、环氧氯丙烷、氯丙烯、氯化石蜡等;用作氯化试剂,也用作水处理过程的消毒剂。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压力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重点储罐需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吊装时,应将气瓶放置在符合安全要求的专用筐中进行吊运。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车间应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应及时处理。
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30m,下风向疏散白天100m、夜晚5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300m,下风向疏散白天1700m、夜晚3600m.

化学药品使用安全手册

化学药品使用安全手册

化学药品使用安全一、属于危险品的化学药品1 易爆和不稳定物质。

如浓过氧化氢、有机过氧化物等。

2 氧化性物质。

如氧化性酸,过氧化氢也属此类。

3 可燃性物质。

除易燃的气体、液体、固体外,还包括在潮气中会产生可燃物的物质。

如碱金属的氢化物、碳化钙及接触空气自燃的物质如白磷等。

4 有毒物质。

5 腐蚀性物质。

如酸、碱等。

6 放射性物质。

二、化验室试剂存放、使用要求1 易燃易爆试剂应贮于铁柜(壁厚1mm以上)中,柜子的顶部都有通风口。

严禁在化验室存放大于20L的瓶装易燃液体。

易燃易爆药品不要放在冰箱内(防爆柜冰箱除外)。

2 相互混合或接触后可以产生激烈反应、燃烧、爆炸、放出有毒气体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称为不相容化合物,不能混放。

这种化合物系多为强氧化性物质与还原性物质。

3 腐蚀性试剂宜放在塑料或搪瓷的盘或桶中,以防因瓶子破裂造成事故。

4 要注意化学药品的存放的期限,一些试剂在存放过程中会逐渐变质,甚至形成危害。

5 药品柜和试剂溶液均应避免阳光直晒及靠近暖气等热源。

要求避光的试剂应装于棕色瓶中或用黑纸或黑布包好存于暗柜中。

6 发现试剂瓶上标签掉落或将要模糊时应立即贴好标签。

无标签或标签无法辩认的试剂都要当成危险物品重新鉴别后小心处理,不可随便乱扔,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7 化学试剂定位放置、用后复位、节约使用,但多余的化学试剂不准倒回原瓶。

安全防护知识化验工作中接触的化学药品,很多是对人体有毒的。

它们对人体的毒害途径和程度各不相同,有些毒物可有几种途径进入人体,而有些毒物对人体的毒害是慢性的、积累性的,因此必须加以足够的重视。

三、防毒的原则和办法1、必须对实验室的有毒物品强化管理,专人保管,限量发放使用,并妥善处理剩余毒物和残毒物品。

2、在实验过程中,尽量采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剧毒物质。

若必须使用有毒物品时,事先应充分了解其性质,并熟悉注意事项。

3、进行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尽可能密闭化,有回收可能的要回收。

(2010)协字第070号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指导意见

(2010)协字第070号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指导意见

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指导意见GB11984—2008《氯气安全规程》和AQ3014—2008《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施行以来,对氯气生产和使用等涉氯企业安全生产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

同时,一些企业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在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方面进一步改进,对贯彻上述标准又有了新的要求。

设计单位、安全评价机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业,在具备条件时应当予以考虑和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涉氯企业安全生产的能力,提高事故预防能力和氯气泄漏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但是,上述两项标准施行以来,有些设计单位、安全评价机构及监管部门仅局限于符合标准、满足基本的要求,对于氯碱行业安全技术的发展关注不够;对于上述标准的基本要求以及标准条款未明确的事项,认识不足;尤其是低标准、低要求的一些做法,对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安委办[2008]2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提高化工生产装置和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本质安全水平,对涉氯产品高危工艺生产装置进行自动化改造和技术改造工作将会产生不良影响。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安全专业委员会针对国内涉氯企业现状,为正确理解和执行GB11984—2008《氯气安全规程》和AQ3014—2008《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对以下有关问题提出指导意见。

一、液氯贮槽安全技术要求1、液氯贮槽厂房液氯贮槽厂房推荐采用密闭结构,建构筑物设计或改造应防腐蚀;有条件时把厂房密闭结构扩大至液氯接卸作业区域;厂房密闭化同时配备事故氯处理装置,在密闭结构厂房内不仅配置固定式吸风口且配备可移动式非金属软管吸风罩,软管半径覆盖密闭结构厂房内的设备和管道范围;密闭结构厂房内事故氯应输送至吸收装置。

不推荐使用氨冷冻盐水液化装置,尤其是盐水压力高于氯气压力的液化装置。

2、液氯贮槽应急备用槽根据液氯贮槽体积大小,至少配备一台体积最大的液氯贮槽作为事故液氯应急备用受槽,应急备用受槽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空槽,管路与各贮槽相连接能予以切换操作,并应具备使用远程操作控制切换的条件。

一般化学药品及有毒、易燃、易爆药品安全操作规程

一般化学药品及有毒、易燃、易爆药品安全操作规程

一般化学药品及有毒、易燃易爆药品安全操作章程
1、粒状和粉状的药品,不得直接倒入器皿中,必须用匙取出,有腐蚀性药品必须用瓷匙取出。

2、对于不了解其性质的药品,不允许随意放置和混合,不允许随意实验,一切化学分析药品,禁止用鼻嗅、嘴尝或直接用手触动。

3、化学药品禁止随意乱放,使用时必须将器皿口朝外,把溶液慢慢倒入池内,器皿口不准对人,用完的废溶液必须倒入池内,并开放冷水随时冲掉。

4、凡有毒性、易燃易爆、易挥发、麻醉性和刺激性气味的药品,必须严格遵守下述规定:
(1)使用之前必须首先了解其技术、化学性能、使用的方法并熟知注意的事项,掌握操作方法后,方可操作。

(2)在开启瓶口时须对无人处,以防药品崩溅伤人。

(3)对剧毒、刺激性和麻醉性以及挥发性的药品,必须在通风条件良好的通风橱内进行。

(4)取用有毒或剧毒液体药品时,必须要使用移液管,严禁用口直接吸取。

(5)加热或配制易燃易爆品时,禁止接近烟头和易燃品,选择安全处操作。

(6)使用有毒、剧毒药品时,操作结束后立即将器皿冲洗净,试验台擦干净,手洗干净。

5、过氯酸冒烟时,严禁用手拿取。

6、化验分析人员每次操作结束后,尤其是在饮食前,必须彻底的清洗手和面部,严禁使用仪器充当餐具或饮食用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药品使用安全规范(氯)
(一)理化性状和用途
黄绿色气体或(在压力下)琥珀色液体,有辛辣气味,易溶于水中生成次氯酸和盐酸。

密度:2.5,能沿地面扩散。

用于生成氯化物、农药、致冷剂、漂白剂。

还用来清洁水质、污水消毒、食品处理。

(二)毒性
对人有强烈的刺激性。

最高允许浓度:1.0 mg/m3 (0.34ppm)
(三)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
吸入:严重刺激鼻、喉和上呼吸道。

症状包括:鼻部发痒(0.2ppm)、咽喉干燥、咳嗽和呼吸困难(1.0ppm)。

呼吸短促、头痛(超过1.33ppm),强烈窒息、胸痛和呕吐(超过30ppm)。

严重暴露导致:支气管炎、肺水肿、死亡(超过1000ppm)。

眼睛接触:对眼睛有严重刺激、气体导致刺痛、灼伤感并流泪。

液体导致灼伤,永久性伤害可能失明。

皮肤接触:对皮肤有严重刺激,高浓度气体导致皮肤灼伤、渴感、腹部痉挛、恶心。

(四)长期暴露的影响
影响呼吸道,刺激鼻部,腐蚀牙齿珐琅质。

(五)火灾和爆炸
氯能助然,因此具有严重着火危险,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

氯气能聚集在地层区域。

(六)化学反应性
化学性质极为活泼。

与下列物质能起剧烈反应:许多可燃性物质及包裹水在内的其他化学物质;与碳氢化合物、某些金属粉末、含氮化合物猛烈反应;当水存在时,能腐蚀大多数金属。

(七)人身防护
吸入:如气体浓度不明或超过暴露限值时,应佩戴有黄色色标滤毒盒(罐)的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带化学防溅护目镜。

如需要还要戴用防毒面罩。

皮肤:使用手套、工作服和工作鞋。

合适的材料是聚氯乙烯。

工作场所应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八)急救
吸入:救护前应确保自己安全。

脱离生产线或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避免口对口接触。

如心脏停止跳动应立即使用心肺复苏术。

可由受过训练的人给氧。

眼睛:使眼睑张开,用微温的缓慢的流水冲洗患眼约30分钟,勿使污水进入未受伤的眼睛。

皮肤:用微温的缓慢的流水冲洗患处至少20分钟,在流水下脱去受污染的衣服。

口服:用水充分清洗口腔,给患者饮水约250毫升,不可催吐,如呕吐发
生应漱口并重复给水。

注:一切患者应请医生治疗。

(九)储藏和运输
储藏于专用钢瓶内,重复放置以保证安全,储藏地方应阴凉(温度低于50℃),干燥,远离可燃物、火源和禁忌物。

运输气瓶时,应遵守危险品运输规定。

包装号为1
(十)安全和处理
只有受过训练的人才能进行进行清理工作。

提供良好的通风设备。

穿戴防
酸的防护服装和呼吸器。

先用稀碱水中和再用特大量的水冲洗碱液。

处理工作应遵守环境保护法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