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重点讲解: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合集下载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背景
人的地位提高
民主政治制度和每个公民参与政治 意识的加强,使人的中心地位日益 突出。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背景
独特的地理环境
三面环海,重叠山峦和海洋的天然 阻隔。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背景
西方人文主义出现的背景 西方人文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智者学派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否定神的意志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 ▶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更改数据图表
This is a subtitle for your presentation
10、 寂寞的严冬里,到处是单调的枯黄色。四处一片萧瑟,连往日明净的小河也失去了光彩,黯然无神地躲在冰 面下恹恹欲睡。有母女俩,在散发着丝丝暖意的阳光下,母亲在为女儿梳头。她温和的把头发理顺。又轻柔的一 缕缕编织着麻花辫。她脸上写满笑意,似乎满心的慈爱永远装不下,溢到嘴边。流到眼角,纺织进长长的。麻花 辫。阳光亲吻着长发,像散上了金粉,闪着飘忽的光辉。女儿乖巧地依偎在母亲怀里,不停地说着什么,不时把 母亲逗出会心的微笑,甜美的亲情融化了冬的寒冷,使萧索的冬景旋转出春天的美丽。 11、 太阳终于伸出纤纤玉指,将青山的柔纱轻轻褪去。青山那坚实的肌胸,挺拔的脊梁坦露在人们的面前,沉静 而坚毅。不时有云雾从它的怀中涌起,散开,成为最美丽的语言。那阳光下显得凝重的松柏,那苍茫中显现出的 点点殷红,那散落在群山峰顶神秘的吻痕,却又增添了青山另外的神秘。 12、 原野里那郁郁葱葱的植物,叫我们丝毫感受不到秋天的萧索,勃勃生机与活力仍在田间高山涌动。谷子的叶 是墨绿的,长而大的谷穗沉甸甸地压弯了昨日挺拔的脊梁;高粱仍旧那么苗条,满头漂亮的红缨挥洒出秋的风韵; 那纵横原野的林带,编织着深绿浅黄的锦绣,抒写出比之春夏更加丰富的生命色彩。 13、 终于,心痛,心碎,心成灰。终于选择,在月光下,被遗忘。百转千回,早已物是人非;欲说还休,终于咫 尺天涯;此去经年,你我终成陌路。爱你,终是一朵花开至荼糜的悲伤,一只娥飞奔扑火的悲哀。 14、 世界这么大,能遇见,不容易。心若向阳,何惧忧伤。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有很多烦恼,痛苦或是 快乐,取决于你的内心。人不是战胜痛苦的强者,便是屈服于痛苦的弱者。再重的担子,笑着也是挑,哭着也是 挑。再不顺的生活,微笑着撑过去了,就是胜利。 15、 孤独与喧嚣无关,摩肩接踵的人群,演绎着身外的花开花谢,没谁陪你挥别走远的流年。孤独与忙碌迥异, 滚滚红尘湮没了心境,可少了终点的奔波,人生终究一样的苍白。当一个人成长以后,在他已经了解了世界不是 由鲜花和掌声构成之后,还能坚持自己的梦想,多么可贵。 16、 生活除却一份过往和爱情外,还是需要几多的遐思。人生并不是单单的由过往和爱情符号所组成的,过往是 人生对所有走过岁月的见证;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轻若飞花,轻似落霞,轻如雨丝;因为简单,才洞悉 心灵之静,静若夜空,静似幽谷,静如小溪。

高中历史必修3人教版课件: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高中历史必修3人教版课件: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高考导航(教师备用)
考查方向 人文思想的
来源
人文精神的 内涵
古中国思想 与古希腊思 想的对比
角度
考情分析
古代雅典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
文化。[2017·全国Ⅰ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2] (1)考查重点:人文
(1)梭伦思想体现的人文精神。 [2018·全国Ⅰ卷,32] (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 修斯》中渗透的人文精神。 [2016·全国Ⅲ卷,32]
[问题]据材料指出古希腊人文精神的特点。
[解析]材料一体现古希腊人文精神根植于传统文化。材料二体现古希 腊推崇人的价值,否定神的意志。 [结论]根植于传统文化;否定神的意志,强调人的价值。
探究主题3 东西方人文精神的对比
材料 苏格拉底与孔子比较,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以审美的方式不停地 追求人之为人的完美。他们的不同之处是,两人主要从不同的方向进行 思索。一个从人的“自我意识”,唤醒人的“反思”;一个从人的“群体 意识”,呼唤人们之间的“仁爱”……由此可见两人的精神指向不同,一 个深入人之心,一个游于国之间;一个“立”于自我之意识,一个“行” 于群体之意识。
解析:C 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 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其消极影响是 过于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容易导致主观随意性,故A、B、D三项正确, 不符合题意。C项为苏格拉底的哲学贡献。
2.(2018·湖北黄石调研)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 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下列评论不正确的 是( ) A.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 B.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C.是对人性本身的研究,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D.过于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容易导致主观随意性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知识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知识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知识点传统知识的存在和使用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与发展中国家许多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知识1第一讲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一、人文精神的含义名称: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狭义: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①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②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③主张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禁欲主义。

广义:指欧洲开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二、智者学派:1、产生背景:①经济基础:古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的兴起和繁荣②政治条件:雅典奴隶制城邦形成和发展,民主政治活跃③人才结构:各地学者云集雅典城邦,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2、主要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3、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4、评价:①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②但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三、苏格拉底:①认识你自己,注重伦理道德问题;②“知识即美德”,强调知识的作用,即知德合一;③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四、亚里士多德:――古典哲学集大成者(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著作:《形而上学》、《政治学》最大哲学成就:创立了逻辑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知识2第二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1、历史背景:①经济因素:14、15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②政治因素:新兴资产阶级兴起与教会、贵族产生深刻矛盾;③思想因素:垄断西欧文化教育,人们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④人才因素:意大利人才众多。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即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提倡追求自由,鼓励冒险;崇尚理性,提倡科学,追求知识。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知识总结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知识总结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历史上思想解放运动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1、古希腊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1)背景:经济:工商业发达政治:民主发展到了高峰(奴隶制)思想: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2)时间:前5世纪(大致春秋战国)(3)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4)重要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5)意义:①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②它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2、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1)重要主张:①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②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③提出“认识你自己”主张;(2)意义: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面研究“人”的学问。

推动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的发展,被18世纪启蒙思想家视为他们的先驱和战友。

【区别】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追求功利,忽视社会道德;苏格拉底认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美德对人的重要性。

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一)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1、文艺复兴的兴起(1)时间:14-17世纪(2)国家:兴起于意大利,扩展到欧洲。

(2)根本原因: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

(3)代表人物: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文艺复兴初期“文学三杰”)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先驱,长诗《神曲》。

彼特拉克:被称“人文主义之父”,著《歌集》。

薄伽丘:《十日谈》。

(薄伽丘的《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并称“人曲”)2、文艺复兴的扩展16世纪后,文艺复兴扩展到到西欧其它国家。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著名作品有《哈姆雷特》等。

3、文艺复兴的性质: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斗争,近代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自古代智者运动以来,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4、核心思想:人文主义(1)主张以人为中心,要求把人从宗教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2)肯定人的价值与可贵,颂扬人的力量,肯定人的权利;(3)要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复习课件 课件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复习课件  课件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复习课件
本单元主要讲述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演变历程。 在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史上,先后出现了智者运动、文艺复 兴、宗教改革以及启蒙运动等重大思想活动,对人类历史产生 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古希腊先哲(萌芽时期):古希腊先哲的观点否定了神 的绝对权威,肯定了人的价值,把人们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 放出来。注重人性,提倡追求知识,从而开启了人文精神之源, 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及内在联系 1.历程: (1)古希腊人文精神——把目光投向人和人类社会,强 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重视知识的作用 及人的道德。 (2)文艺复兴——批判封建神学统治,追求人性解放和 思想自由,崇尚理性和科学。
(3)宗教改革——否定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提出“信仰 得救”“先定论”等新的宗教观,建立了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 新的神学体系。
(4)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及封建教会,强调理 性,倡导自由、平等、民主,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舆论准 备。
2.内在联系:古希腊人文精神被看作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 头,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宗教改革是文艺复 兴的深化和实践,启蒙运动是对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三者共 同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典题训练】(2012·山东文综·T15)“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 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 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 “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 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 资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
经济 条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总结及考察方式: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总结及考察方式: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一、人文主义的起源:公元前5C背景: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期,雅典平民地位的提高希腊工商业的发展个人主义不断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表现:1.智者学派特点否认绝对权威、批判传统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注重实利代表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评价西方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过度强调人的价值,忽视道德,导致世风日下2.苏格拉底背景智者学派过度强调人的价值,忽视道德,导致世风日下观点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无知即罪恶评价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是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3.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观点《理想国》严密的逻辑辩证系统评价鼓励独立思考,奠定了理性主义的基础4.对比:指着学派VS苏格拉底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相同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注重对人的思考道德人是万物的尺度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知行合一民主人人平等有知识、德识的少数人治理国家地位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命题:1.就比较联系角度考察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2.就苏格拉底思想主张和影响角度命题例1:针对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

这表明他 ( )A.完全否定智者学派的主张 B.强调人类的理性,突出人的价值C.研究的重点是社会 D.强调知行合一正确答案: B例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

”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

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正确答案: D二、人文主义的复兴:公元14C——16C1.文艺复兴:14-16C性质:欧洲近代史上一次资产阶级性质思想解放运动背景:经济: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形成并逐渐成长壮大文化: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和典籍技术:造纸术与印刷术传入欧洲,极大地便利了文化的传播形式: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主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减轻阻力代表:国别人物代表作品及成就意大利但丁《神曲》:赞颂人的伟大,并率先揭露教会的贪腐彼特拉克《歌集》:谱写了人性的欢歌薄伽丘《十日谈》:讴歌了人性,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评价:(1)性质:欧洲近代史上一次资产阶级性质思想解放运动(2)作用:批判了封建神学,解放了人们思想;推动了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文学艺术、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人教版必修三 第二单元 第5课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人教版必修三 第二单元 第5课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相同点:
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
不同点:
智者学派否定一切对人的约束,认为人个人所有的需要 都是正确的;强调个人自由,忽视社会道德。
苏格拉底强调个人的要求必须满足一定的道德规范,也 就是“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美德对人的重要 性。
三、柏拉图
关注焦点: 人类社会
《理想国》中,根据智慧品德分工,并为理性主 义发展奠定基础. 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局限性
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绝对 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 公德。
二、苏格拉底
1、观点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尽度 “美德即知识”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作恶是出于无知 教育使人认识灵魂内的美德:智慧,正义,勇 敢,节制
2、影响
研究人性本身,使哲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比较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 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2)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 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 人文主义的含义。
(3)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 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 想的发展。
第5课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中、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比较
古代中国
儒家的“仁”、“仁政”、“仁义”思想,以及“民贵君轻”、“君 舟民水”、“天下为主君为客”等民本思想
(中国古代儒家的人文思想注重阶级调和、社会和谐。后来儒 家思想发展为压制人性和个性的理学,注重封建伦理道德,培 养顺民,服务于封建专制统治)
①前5世纪古希腊: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西方 ②14-16世纪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 严,尊重人性) ③17-18世纪启蒙运动:理性(尊重和维护人权,统治者如违反民意, 人民有权推翻他)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本课考点: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的阐述;2.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主义】广义上讲,指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狭义上讲,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张扬人的理性。

一.智者学派:公元前5世纪l. 产生背景:(1)经济基础: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2) 政治基础: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3)思想基础:哲学家把研究重点转移到“_人__”本身;2. 研究领域:(l) 探索主题:人和人类社会。

(2) 关注对象: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3. 思想主张(l) 强调人的价值, 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2) 反对迷信, 强调自由。

(3) 在社会道德方面, 主张个人应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不应强求一律。

4.影响: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二.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l. 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哲学家。

(l) 主张:①关注人的伦理道德,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②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③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2) 地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 柏拉图:古希腊最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

(1)思想主张: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

②在《理想国》里根据智慧品德把人分为几等, 各尽其责。

(2) 地位: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亚里士多德(l) 思想主张: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②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2)地位: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学Array习探究】1.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1) 相同点: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都否定神的意志, 强调人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重点讲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课标要求】1、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

2、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3、知道马丁路德的基本思想,认识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含义。

4、简述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影响。

【重点讲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一、智者学派1、含义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一批知识渊博、才能出众、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

由于智者能言善辩及晚期智者的末流堕于诡辩,因而智者在历史上又成为诡辩论者的同义语,所以他们的名声在当时并不好,被称为“诡辩学派”。

智者学派最早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普罗泰戈拉。

他的思想奠定了智者学说的基础。

智者学派没有统—的组织,政治态度也不尽相同,不是一个独立的派别,但是在思想学说上,他们的观点和基本倾向却是较为一致的。

他们认为知识就是感觉,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

把个人的感觉作为真理的标准,普罗泰戈拉的著名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这一思想的典型表述。

2、背景1)经济: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2)政治:古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3)社会:人的地位的提高。

3、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4、探究主题:以人和人类社会作为探究的主题(以人的眼光和感觉作为判定一切的标准;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否定神的意志;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标准是人为的产物,其兴废都要以人为尺度)5、思想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

6、评价1)积极: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的产物,他们的思想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的作用,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2)消极: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

忽视了道德的价值和作用,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苏格拉底1、不属于智者学派2、思想主张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重建人们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退中的城邦制度。

2)道德主张:提倡善良的道德,提出“道德就是知识“或”知识就是道德“,即所谓“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政治主张:提倡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3、影响:对人本身的研究,促进了人类精神的觉醒,使哲学开始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开创了希腊的哲学新方向三、柏拉图1、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把人分为几等各尽其责。

2、代表作:《理想国》3、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亚里士多德1、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2、古希腊最博学的人,名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3、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充分体现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一、文艺复兴1、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原因:生产力的进步;优越的地理位置——地中海航运中心;重商主义政策2)表现:佛罗伦萨是最有代表性的城市,工商业发达,还是欧洲的金融中心3)影响:新兴资产阶级产生(来源: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要求进行思想变革2、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1)背景①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意大利经济的繁荣。

②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的形成。

③文化基础:汇聚众多人才,较多地保留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2)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3)核心:人文主义。

以人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4)特点①重视现实生活,藐视关于来世的虚无缥缈的神话,因而追求现世的物质幸福,反对宗教禁欲上义。

②发挥人们的聪明才智及创造潜能,反对消极的、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

③文学艺术上表达人的真实感情。

反对虚伪造作。

④重视科学实验,反对经验论。

⑤强调发展个性。

反对基督教之禁锢人性。

⑥表现了乐观主义精神。

⑦有—种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求精神。

5)成就①文学领域——“文学三杰”A、但丁:“新时代最初和中世纪最后的一位诗人”,《神曲》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B、薄伽丘:《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C、彼特拉克:《歌集》,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是“人文主义之父”。

②艺术领域——“美术三杰”A、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B、拉斐尔:《圣母与圣子》,通立宗教题材展现人性的美;C、米开朗琪罗:《大卫》6)扩展:16世纪以后,向欧洲其他国家的传播。

7)评价:①人文主义者—般都强烈要求国家统—。

反对分裂、反对外来干涉,主张维护民族独立。

他们对于建立民族统—集权的国家,有过积极贡献。

②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

在反天主教会的斗争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世界开始了以人为中心来思考问题,对于解放人们的思想,争取自由平等,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③人文主义者是资产阶级思想家,他们虽然反对封建教会。

却并非无神论者,并不反对上帝,也从未否定过基督教教义。

他们的思想、观点以及作品的题材和内容还受宗教的束缚。

他们心目中的人,主要是资产阶级自己,所争取的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权利,追求的是确立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

过分推崇造成私欲膨胀、社会混乱。

二、宗教改革:兴起于德国1、背景: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根本原因)2)政治: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天主教会的束缚,建立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教会。

3)思想:人文主义精神的推动,逐渐改变了热门的观念。

4)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直接原因)2、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直接原因)3、序幕: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4、主张:1)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2)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以婚配和还俗;3)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信徒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权利;4)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5、影响1)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教派,统称为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2)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6、性质: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启蒙运动(一)背景1、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封建专制成为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根本原因)2、在文艺复兴的推动下,自然科学突飞猛进大大解放人们的思想。

3、17世纪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限制了王权,引起了欧洲各国的关注。

4、18世纪法国实行三级制度,资产阶级对专制的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日益不满。

(二)时间:17——18世纪(三)内容:理性(科学、民主、自由、平等)1、核心:理性(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2、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3、呼唤用理性的阳光取走现实的黑暗:4、理性是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反对一切外在权威。

5、号召人们用理性的力量构建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四)性质: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五)概况1、兴起:17世纪、英国(霍布斯、洛克)2、高潮:18世纪、法国1)原因①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②封建专制更腐朽、全面危机。

2)代表:①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A、观点:信仰上帝,但极力抨击天主教会(“迷信的恶魔”)教皇是“两足禽兽”;倡导英国式君主立宪;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②孟德斯鸠A、观点: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提出三权分力学说,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为三权分立思想核心(立法权:人民(议会);司法:独立;行政权:君主);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就是理性的体现。

B、代表作:《论法的精神》、《波斯人信札》C、意义:从理论上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③卢梭A、观点:提倡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重视公共意志;不平等起源于私有制B、代表作:《社会契约论》3)扩展:德意志——康德A、观点:启蒙运动的核心应该是理性;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天赋人权;自由是相对的;法律应该保护个人的权利,但是对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B、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六)影响:巨大和深远1、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力批判封建专制、天主教会,描绘未来“理性王国”,为资产阶级建立统治提供了理论准备。

2、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和舆论准备。

3、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启迪思想,动摇封建统治,促进社会进步。

1)鼓舞了殖民地人民拿起武器,赶走殖民者,赢得独立(英属北美和拉丁美洲)。

2)对亚洲国家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

四、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思想的异同点1、相同点:都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都对当时社会现象进行理性分析,都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都积极倡导自由民主平等思想,都对未来社会制度进行构建。

2、不同点:1)伏尔泰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启蒙运动的领袖。

2)孟德斯鸠探讨政治自由的条件及保障、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提出三权分立的学说。

3)卢梭提出“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思想,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五、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1、人文精神的起源。

西方人文精神最初来源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它的经济结构、政治制度以及价值观念,都对西方社会有非常大的影响。

在价值观念方面,当时的智者学派哲学家以及苏格拉底等人所阐发的观念是颇具影响力的,他们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可以用教育来塑造人的个性的发展。

这些观念对后世具有相当大的启迪。

2、人文主义的复兴。

到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统治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神本主义取代人文精神。

这种情形延续了数百年,直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大师们,发掘出古希腊的精神遗产,重新打出人文主义的旗号,恢复了人的尊严,这在薄伽丘等人的文艺作品中体现得非常鲜明;宗教改革运动中,马丁·路德等人冲破天主教的神学统治,发展起基督教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在欧洲得以复兴。

3、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有了较大发展,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以及德国思想家康德等人宣扬理性,反对神性,认为人之理性是衡量万物的标准,人之理性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这些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人文精神从此在西方占据了主导地位。

1、文艺复兴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基督教会,强调人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