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一 零点存在性定理及典例

高中数学必修一 零点存在性定理及典例
高中数学必修一 零点存在性定理及典例

零点存在性定理

如果函数y = 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 (a )·f (b )<0那么,函数y = f (x )在区间[a ,b ]内有零点,即存在c ∈(a ,b ),使得f (c ) = 0这个c 也就是方程f (x ) = 0的根 定理的理解

(1)函数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连续不断,又它在区间[a ,b ]端点的函数值异号,则函数在[a ,b ]上一定存在零点

(2)函数值在区间[a ,b ]上连续且存在零点,则它在区间[a ,b ]端点的函数值可能异号也可能同号

(3)定理只能判定零点的存在性,不能判断零点的个数 例:函数y = f (x ) = x 2 – ax + 2在(0,3)内,①有2个零点.

②有1个零点,分别求a 的取值范围.

解析:①f (x )在(0,1)内有2个零点,则其图象如下

则(0)0(3)00032

f f a b a >??>????≥??<-

(0)011(3)0

3f a f >??>?

例1 已知集合A = {x ∈R |x 2 – 4ax + 2a + 6 = 0},B = { x ∈R |x <0},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析】设全集U = {a |△= (–4a )2 – 4 (2a + 6)≥0} = 3{|(1)()0}2a a a +-≥ = 3{|1}2a a a ≤-≥或

若方程x 2 – 4ax + 2a + 6 = 0的两根x 1,x 2均非负,则

1212340,.2260.a U x x a a x x a ∈??+=≥?≥??=+≥? 因为在全集U 中集合3{|}2

a a ≥的补集为{a |a ≤–1},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a ≤–1}.

例2 设集合A = {x | x 2 + 4x = 0,x ∈R },B = {x | x 2 + 2 (a + 1) x + a 2 – 1 = 0, x

∈R },若A ∪B = A ,求实数a 的值.

【解析】∵A = {x | x 2 + 4x = 0,x ∈R },∴A = {–4,0}.

∵A ∪B =A ,∴B ?A .

1°当B = A ,即B = {–4,0}时,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22(1)4,, 1.10a a a -+=-?=?-=?解之得 2°当B =?,即方程x 2 + 2 (a + 1)x + a 2 –1 = 0无实解.

∴△= 4 (a + 1)2 – 4 (a 2 – 1) = 8a + 8<0.

解得,a <–1.

3°当B = {0},即方程x 2 + 2(a + 1)x + a 2 – 1 =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且为零时,

2880,, 1.10.a a a +=?=-?-=?

解得 4°当B = {–4}时,即需

2880,168(1)10.a a a +=??+++-=?

无解. 综上所述,若A ∪B =A ,则a ≤–1或a = 1.

高级中学数学公式定理汇总

高中数学公式结论大全 1. ,. 2.. 3. 4.集合的子集个数共有个;真子集有个;非空子集有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个. 5.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 (2)顶点式;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时,设为此式 (3)零点式;当已知抛物线与轴的交点坐标为时,设为此式 4切线式:。当已知抛物线与直线相切且切点的横坐标为时,设为此式 6.解连不等式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 7.方程在内有且只有一个实根,等价于或。 8.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 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只能在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

(1)当a>0时,若,则; ,,. (2)当a<0时,若,则, 若,则,. 9.一元二次方程=0的实根分布 1方程在区间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或; 2方程在区间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 或或; 3方程在区间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或 . 10.定区间上含参数的不等式恒成立(或有解)的条件依据 (1)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形如,,不同上含参数的不等式(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2)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不等式(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

(3) 在给定区间 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不等式(为参数)的有解充要条件是 。 (4) 在给定区间 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不等式(为参数)有解的充要条件是 。 对于参数及函数.若恒成立,则;若恒成立,则;若有解,则 ;若 有解,则 ;若 有解,则 . 若函数无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情况,可以仿此推出相应结论 11.真值表 12.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原结论 反设词 原结论 反设词 是 不是 至少有一个 一个也没有 都是 不都是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两个 大于 不大于 至少有个 至多有个 小于 不小于 至多有个 至少有 个 对所有,成立 存在某,不成立 或 且 对任何,不成立 存在某,成立 且 或 p q 非p p或q p且q 真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假

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的奇偶性

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 教材复习 基本知识方法 1.奇偶函数的性质: ()1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是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2()f x 是偶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f x 是奇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3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具有相反的 单调性. 2.()f x 为偶函数()()(||)f x f x f x ?=-=. 3.若奇函数()f x 的定义域包含0,则(0)0f =. 4.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的方法: ()1定义法:首先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若不对称,则为非奇非偶函数;若对称,则再判断()()f x f x =-或()()f x f x =-是否定义域上的恒等式; ()2图象法; ()3性质法:设()f x ,()g x 的定义域分别是12,D D ,那么在它们的公共定义域12D D D = 上:奇±奇=奇,偶±偶=偶,奇?奇=偶,偶?偶=偶,奇?偶=奇; 5.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有时可以用定义的等价形式:()()0f x f x ±-=,()1() f x f x =±-. 6.判断函数的单调性的方法: (1)定义法;(2)图象法;(3)性质法:在公共定义域内,利用函数的运算性质:若()f x 、)(x g 同为增函数,则①()()f x g x +为增函数;②()()f x g x 为增函数;③()1()0() f x f x >为减函数; ()()0f x ≥为增函数;⑤()f x -为减函数.

1.设)(x f 是定义在R 上的一个函数,则函数)()()(x f x f x F --=在R 上一定是( ) A .奇函数 B .偶函数 C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D .非奇非偶函数。 2.函数)11()(+--=x x x x f 是( ) A .是奇函数又是减函数 B .是奇函数但不是减函数 C .是减函数但不是奇函数 D .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减函数 3.若)(x f 是偶函数,其定义域为()+∞∞-,,且在[)+∞,0上是减函数,则)2 52()23 (2++-a a f f 与的大小关系是( ) A .)23(-f >)252(2++a a f B .)23(-f <)2 52(2 ++a a f C .)23(-f ≥)252(2++a a f D .)23(-f ≤)2 52(2++a a f 4.设()f x 是奇函数,且在(0,)+∞内是增函数,又(3)0f -=,则()0x f x ?<的解集是( ) A .{}|303x x x -<<>或B .{}|303x x x <-<<或 C .{}|33x x x <->或 D .{}|3003x x x -<<<<或 5.已知函数()()2212f x x a x =+-+在区间(]4,∞-上是减函数,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a ≤- B .3a ≥- C .5a ≤ D .3a ≥ 6.设()f x 是R 上的奇函数,且当[)0,x ∈+∞时,()(1f x x =,则当(,0)x ∈-∞时()f x =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函数2()1 x a f x x bx +=++在[]1,1-上是奇函数,则()f x 的解析式为________. 8.已知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x ,当0x >时,1||)(2-+=x x x f ,那么0x <时,()f x =. 9.设函数()f x 与()g x 的定义域是x R ∈且1x ≠±,()f x 是偶函数,()g x 是奇函数,且1()()1 f x g x x +=-,求()f x 和()g x 的解析式. 10.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x x y 21++=的值域;

高中数学必修5经典题型

高中数学必修5经典题型 时量:120分钟 班级: 姓名: 计分: (说明:《必修5》共精选13题,每题12分,“◎”为教材精选,“☆”为《精讲精练.必修 5》精选) 1. 在△ABC 中,若cos cos a A b B =,判断△ABC 的形状. (☆P 6 3) 2. 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且a 2+b 2=c 2 ab . (1)求C ; (2)若 tan 2tan B a c C c -=,求A . (☆P 6 8) 3. 如图,我炮兵阵地位于A 处,两观察所分别设于C ,D ,已知△ACD 为边长等于a 的正三角形.当目标出现于B 时,测得∠CDB =45°,∠BCD =75°,试求炮击目标的距离AB . (☆P 8 8) 4. 已知数列{}n a 的第1项是1,第2项是2,以后各项由12(2)n n n a a a n --=+>给出. (1)写出这个数列的前5项; (2)利用上面的数列{}n a ,通过公式1n n n a b a +=构造一个新 的数列{}n b ,试写出数列{}n b 的前5项. (◎P 34 B3) 5.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212 n S n n =+ ,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P 44 例3) 6.(09年福建卷.文17)等比数列{}n a 中,已知142,16a a ==. (☆P 38 8)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若35,a a 分别为等差数列{}n b 的第3项和第5项,试求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 n S . 7. 若一等比数列前5项的和等于10,前10项的和等于50,那么它的前15项的和等于多少?(◎P 58 2)

高中数学课本中的定理公式结论的证明

数学课本中的定理、公式、结论的证明 数学必修一 第一章 集合(无) 第二章 函数(无) 第三章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1.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 a > 0 , a 1, M > 0 ,N > 0, 那么 (1)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 (2)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 (3)log log ()n a a M n M n R =∈. 根据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证明对数的运算性质 证明:(性质1)设log a M p =,log a N q =,由对数的定义可得 p M a =,q N a =, ∴p q p q MN a a a +=?=, ∴log ()a MN =p q +, 即证得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 证明:(性质2)设log a M p =,log a N q =, 由对数的定义可得 p M a =,q N a =, ∴ q p q p a a a N M -==, ∴q p N M a -=log , 即证得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 证明(性质3)设log a M p =,由对数的定义可得 p M a =, ∴n np M a =, ∴log n a M np =, 即证得log log n a a M n M =.

第四章函数应用(无) 数学必修二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证明.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若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函数的奇偶性

数学·必修1(人教A版) 1.3.3 函数的奇偶性 ?基础达标 1.已知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则f(0)的值为( ) A.-1 B.0 C.1 D.无法确定

解析:∵f(x)为R上的奇函数, ∴f(-x)=-f(x),∴f(0)=-f(0),∴f(0)=0. 答案:B 2.(2013·山东卷)已知函数f(x)为奇函数,且当x>0时,f(x) =x2+1 x ,则f(-1)=( ) A.-2B.0C.1D.2 答案:A 3.如果偶函数在区间[a,b]上有最大值,那么该函数在区间[-b,-a]上( ) A.有最大值B.有最小值 C.没有最大值D.没有最小值 解析:∵偶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由偶函数在区间[a,b]上具有最大值,∴在区间[-b,-a]上有最大值. 答案:A 4.已知f(x)=ax3+bx+5,其中a,b为常数,若f(-7)=-7,则f(7)=( ) A.7B.-7C.12D.17 解析:∵f(-7)=-7, ∴a(-7)3+b(-7)+5=-7, ∴73a+7b=12. ∴f(7)=73a+7b+5=12+5=17. 答案:D 5.若函数f(x)=(k-2)x2+(k-1)x+3是偶函数,则f(x)的递减区间是________. 解析:∵f(x)是偶函数,∴f(-x)=f(x), ∴k-1=0,∴k=1,

∴f(x)=-x2+3的递减区间为[0,+∞). 答案:[0,+∞) ?巩固提高 6.设f(x)是R上的任意函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x)f(-x)是奇函数 B.f(x)|f(-x)|是奇函数 C.f(x)-f(-x)是偶函数 D.f(x)+f(-x)是偶函数 解析:取f(x)=x,则f(x)f(-x)=-x2是偶函数,A错,f(x)|f(-x)|=x2是偶函数,B错;f(x)-f(-x)=2x是奇函数,C 错.故选D. 答案:D 7.已知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f(x)的单调递减区间为[0,+∞),则使f(x)<f(2)成立的自变量取值范围是( ) A.(-∞,2) B.(2,+∞) C.(-2,2)D.(-∞,-2)∪(2,+∞) 解析:∵f(x)是偶函数且在[0,+∞)为减区间,示意图如下:由图示可知:f(x)<f(2)成立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2)∪(2,+∞). 答案:D

高中数学必修五 知识点总结【经典】

《必修五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解三角形知识要点 一、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则有 2sin sin sin a b c R C ===A B (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sin 2a R A = ,sin 2b R B =,sin 2c C R =;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 sin sin sin 222 C S bc ab C ac ?AB = A == B . 4、余弦定理:在 C ?AB 中,有2 2 2 2cos a b c bc =+-A ,推论:bc a c b A 2cos 2 22-+= B ac c a b cos 2222-+=,推论: C ab b a c cos 22 2 2 -+=,推论:ab c b a C 2cos 2 22-+= 二、解三角形 处理三角形问题,必须结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理解斜三角形的四类基本可解型,特别要多角度(几何作图,三角函数定义,正、余弦定理,勾股定理等角度)去理解“边边角”型问题可能有两解、一解、无解的三种情况,根据已知条件判断解的情况,并能正确求解 1、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2)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ac b c a B 2cos 2 22-+=

(3)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 (4)正弦定理中,a =2R ·sin A , b =2R ·sin B , c =2R ·sin C ,其中R 是△ABC 外接圆半径. (5)在余弦定理中:2bc cos A =222a c b -+. (6)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有:S = 21ah , S =21ab sin C=21bc sin A=2 1 ac sinB , S =))(()(c P b P a P P --?-其中,h 是BC 边上高,P 是半周长. 2、利用正、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等解任意三角形 (1)已知两角及一边,求其它边角,常选用正弦定理. (2)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常选用正弦定理. (3)已知三边,求三个角,常选用余弦定理. (4)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常选用余弦定理. (5)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常选用正弦定理. 3、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常用方法是:①化边为角;②化角为边. 4、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 (1)角的变换 因为在△ABC 中,A+B+C=π,所以sin(A+B)=sinC ;cos(A+B)=-cosC ;tan(A+B)=-tanC 。 2 sin 2cos ,2cos 2sin C B A C B A =+=+; (2)三角形边、角关系定理及面积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p 为周长之半 (3)在△ABC 中,熟记并会证明:∠A ,∠B ,∠C 成等差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B=60°;△ABC 是正三角形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 ,∠B ,∠C 成等差数列且a ,b ,c 成等比数列.

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

?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 一般地,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但函数f(x)在区间(0,3)上有两个零点. (3)若f(x)在[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且是单调函数,f(a).f(b)<0,则fx)在(a,b)上有唯一的零点. ?函数零点个数的判断方法: (1)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y =f(x)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特别提醒:①“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尽管有密切联系,但不能混为一谈,如方程x2-2x +1 =0在[0,2]上有两个等根,而函数f(x)=x2-2x +1在[0,2]上只有一个零点 ②函数的零点是实数而不是数轴上的点. (2)代数法:求方程f(x)=0的实数根. 例题1: 若函数f(x)唯一的一个零点同时在区间(0,16)、(0,8)、(0,4)、(0,2)内,下列结论: (1)函数f(x)在区间(0,1)内有零点; (2)函数f(x)在区间(0,1)或(1,2)内有零点; (3)函数f(x)在区间[2,16)内无零点; (4)函数f(x)在区间(0,16)上单调递增或递减.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高中数学公式及定理

高中数学公式及定理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1.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 b(a^2+ab+b^2) 2.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4.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5.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6.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A)^2] cos2a=(cosa)^2-(sina)^2=2(cosa)^2 -1=1-2(sina)^2 7.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 8.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9.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 1)=n2 _ 2+4+6+8+10+12+14++(2n)=n(n+1) 5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10.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11.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圆的标准方程 (x- 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_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12.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13.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高中数学必修1各章节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数学1必修)第一章(上) 集合 [基础训练A 组]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 A .所有的正数 B .等于2的数 C .接近于0的数 D .不等于0的偶数 2.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 A .}33|{=+x x B .},,|),{(22R y x x y y x ∈-= C .}0|{2≤x x D . },01|{2R x x x x ∈=+- 3.下列表示图形中的阴影部分的是( ) A .()()A C B C B .()()A B A C C .()()A B B C D .()A B C 4.下面有四个命题: (1)集合N 中最小的数是1; (2)若a -不属于N ,则a 属于N ; (3)若,,N b N a ∈∈则b a +的最小值为2;(4)x x 212=+的解可表示为{ }1,1;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5.若集合{},,M a b c =中的元素是△ABC 的三边长, 则△ABC 一定不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6.若全集{}{}0,1,2,32U U C A ==且,则集合A 的真子集共有( ) A .3个 B .5个 C .7个 D .8个 二、填空题 1.用符号“∈”或“?”填空 (1)0______N , 5______N , 16______N (2)1 ______,_______,______2 R Q Q e C Q π- (e 是个无理数) (3{} |,,x x a a Q b Q =∈∈ 2. 若集合{}|6,A x x x N =≤∈,{|}B x x =是非质数,C A B =,则 C 的 非空子集的个数为 。 3.若集合{}|37A x x =≤<,{}|210B x x =<<,则A B =_____________. A B C

高中必修一函数的奇偶性详细讲解及练习(详细答案)

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 例1(1)画出函数y=-x2+2|x|+3的图像,并指出函数的单调区间. 解:函数图像如下图所示,当x≥0时,y=-x2+2x+3=-(x-1)2+4;当x<0时,y=-x2-2x+3=-(x+1)2+4.在(-∞,-1]和[0,1]上,函数是增函数:在[-1,0]和[1,+∞)上,函数是减函数. 评析函数单调性是对某个区间而言的,对于单独一个点没有增减变化,所以对于区间端点只要函数有意义,都可以带上. (2)已知函数f(x)=x2+2(a-1)x+2在区间(-∞,4]上是减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分析要充分运用函数的单调性是以对称轴为界线这一特征. 解:f(x)=x2+2(a-1)x+2=[x+(a-1)]2-(a-1)2+2,此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x=1-a.因为在区间(-∞,1-a]上f(x)是单调递减的,若使f(x)在(-∞,4]上单调递减,对称轴x=1-a必须在x=4的右侧或与其重合,即1-a≥4,a≤-3. 评析这是涉及逆向思维的问题,即已知函数的单调性,求字母参数范围,要注意利用数形结合.例2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f(x)=- (2)f(x)=(x-1). 解:(1)f(x)的定义域为R.因为 f(-x)=|-x+1|-|-x-1| =|x-1|-|x+1|=-f(x). 所以f(x)为奇函数. (2)f(x)的定义域为{x|-1≤x<1},不关于原点对称.所以f(x)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评析用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的步骤与方法如下: (1)求函数的定义域,并考查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计算f(-x),并与f(x)比较,判断f(-x)=f(x)或f(-x)=-f(x)之一是否成立.f

高中数学 必修五 数列 全套教案(知识讲解+经典例题+巩固练习+答案)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学习目标】 1.掌握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方法,能处理简单的数列问题. 2.掌握数列及通项公式的概念,理解数列的表示方法与函数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 3.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意义并能根据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一项. 4.理解数列的顺序性、感受数列是刻画自然规律的数学模型,体会数列之间的变量依赖关系. 【学习策略】 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特殊的离散函数,因此,学习数列,可类比函数来理解。关于数列的一些问题也常通过函数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要点梳理】 要点一、数列的概念 数列概念: 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 要点诠释: ⑴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 ⑵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 数列的项: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第2项,…;排在第n 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 项.其中数列的第1项也叫作首项. 要点诠释:数列的项与项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数列的项是指数列中的某一个确定的数,而项数是指这个数在数列中的位置序号. 类比集合中元素的三要素,数列中的项也有相应的三个性质: (1)确定性:一个数是否数列中的项是确定的; (2)可重复性: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 (3)有序性:数列中的数的排列是有次序的. 数列的一般形式: 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 ,,,,,321n a a a a ,或简记为{}n a .其中n a 是数列的第n 项. 要点诠释:{}n a 与n a 的含义完全不同,{}n a 表示一个数列,n a 表示数列的第n 项. 要点二、数列的分类 根据数列项数的多少分: 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例如数列1,2,3,4,5,6是有穷数列 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例如数列1,2,3,4,5,6,…是无穷数列 根据数列项的大小分: 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常数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 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要点三、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 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n a 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n a f n =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

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 一般地,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但函数f(x)在区间(0,3)上有两个零点. (3)若f(x)在[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且是单调函数,f(a).f(b)<0,则fx)在(a,b)上有唯一的零点. 函数零点个数的判断方法: (1)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y =f(x)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特别提醒:①“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尽管有密切联系,但不能混为一谈,如方程x2-2x +1 =0在[0,2]上有两个等根,而函数f(x)=x2-2x +1在[0,2]上只有一个零点 ②函数的零点是实数而不是数轴上的点. (2)代数法:求方程f(x)=0的实数根. 例题1: 若函数f(x)唯一的一个零点同时在区间(0,16)、(0,8)、(0,4)、(0,2)内,下列结论: (1)函数f(x)在区间(0,1)内有零点; (2)函数f(x)在区间(0,1)或(1,2)内有零点; (3)函数f(x)在区间[2,16)内无零点; (4)函数f(x)在区间(0,16)上单调递增或递减. 其中正确的有 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答案 由题意可确定f(x)唯一的一个零点在区间(0,2)内,故在区间[2,16)内无零点. (3)正确, (1)不能确定, (2)中零点可能为1, (4)中单调性也不能确定.

高中数学公式及定理

高中数学公式及定理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1.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 b(a^2+ab+b^2) 2.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4.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5.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6.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A)^2] cos2a=(cosa)^2-(sina)^2=2(cosa)^2 -1=1-2(sina)^2 7.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 8.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9.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 1)=n2 _ 2+4+6+8+10+12+14++(2n)=n(n+1) 5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10.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11.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圆的标准方程 (x- 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_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12.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13.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14.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体积 V=S'L

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的奇偶性练习

单元测试(2) 一、选择题:(每小题4,共40分) 1. 下列哪组中的两个函数是同一函数 ( ) A .2y =与y x = B 。3y =与y x = C .y = 2y = D 。y =与2 x y x = 2. 若()f x =(3)f -等于 ( ) (A)32- (B)34 - (C)34 (D)32± 3. 函数f(x)=2-x +(x-4)0的定义域为 ( ) A . {x|x>2,x ≠4} B 。{x|x ≥2,或x ≠4} C 。[) ()2,44,+∞ D 。[)2,+∞ 4.函数y=x 2-1的值域是 ( ) A . (-∞,-1) B 。 [)1,-+∞ C 。 [-1,0] D 。 R 5. 函数f(x)=x|x|+x 3是 ( ) A . 偶函数 B 。奇函数 C 。非奇非偶函数 D 。既奇又偶函数 6.若函数)(x f 在区间(a ,b )上为增函数,在区间(b ,c )上也是增函数,则函数)(x f 在区间(a ,c )上 ( ) A .必是增函数 B 。必是减函数 C .是增函数或是减函数 D 。无法确定增减性 7.函数x x x x f +=)(的图象是 ( ) 8. .函数f (x )=x 2+2(a -1)x +2在区间(-∞,4)上递减,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3,-+∞ B.(],3-∞- C.(-∞,5) D.[)3,+∞ 9、设偶函数f(x)的定义域为R ,当x [0,)∈+∞时f(x)是增函数,则f(-2),f(π),f(-3)的大小关系是 A B C D

( ) A 。f(π)>f(-3)>f(-2) B 。f(π)>f(-2)>f(-3) C .f(π)-a >0,则F (x )= f (x)-f (-x)的定义域是 . 12.若函数 f (x )=(k -2)x 2+(k-1)x +3是偶函数,则f (x )的递减区间是 . 13.函数y=(x-1)2-2,0≤x ≤2的最大值是 ,最小值是 . 14.设奇函数f(x)的定义域为[?5,5].若当x ∈[0,5]时,f (x )的图象如右图, 则不等式f (x )<0的解集是 . 三、解答题:(共40分). 15.已知,a b 为常数,若22 ()43,()1024,f x x x f ax b x x =+++=++ 则求b a -5的值。 16. (12分)如图,用长为1的铁丝弯成下部为矩形,上部为半圆形的框架,若半圆半径为x ,求此框架围成的面积y 与x 的函数式y =f (x ),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经典】

《必修五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解三角形知识要点 一、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则有 2sin sin sin a b c R C ===A B (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sin 2a R A = ,sin 2b R B =,sin 2c C R =;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 sin sin sin 222 C S bc ab C ac ?AB = A == B . 4、余弦定理:在 C ?AB 中,有2 2 2 2cos a b c bc =+-A ,推论:bc a c b A 2cos 2 22-+= B ac c a b cos 2222-+=,推论: C ab b a c cos 22 2 2 -+=,推论:ab c b a C 2cos 2 22-+= 二、解三角形 处理三角形问题,必须结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理解斜三角形的四类基本可解型,特别要多角度(几何作图,三角函数定义,正、余弦定理,勾股定理等角度)去理解“边边角”型问题可能有两解、一解、无解的三种情况,根据已知条件判断解的情况,并能正确求解 1、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2)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 ac b c a B 2cos 2 22-+=

张荣军判断零点的存在性定理

课题:判断函数零点的存在性 ---------根的存在性定理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2.理解并会用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自主发现、探究实践,理解函数零点存在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函数与方程的联系中体验数学转化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2.数行结合思想在探索数学问题的重要性. 2.了解方程求解方法的简单发展史..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之间的联系,掌握零点存在的判定条件. 难点:探究发现函数零点的存在性. 课题引入:在人类用智慧架设的无数从未知通向已知的金桥中,方程的求解是其中璀璨的一座,虽然今 天我们可以从教科书中了解各式各样方程的解法,但这一切却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岁月. 我国古代数学家已比较系统地解决了部分方程的求解的问题。如约公元50年—100年编成的《九章算术》,就给出了求一次方程、二次方程和三次方程根的具体方法… 问题·探究 (一)回顾旧知,“温故知新”。 1、函数的零点:对于函数)(x f ,我们把使0)(=x f 的实数x 叫做)(x f 的零点(zero point ). 2、等价关系: 方程0)(=x f 有实数根 ?函数)(x f y =的图像与x 轴有交点?函 数)(x f y =有零点. 巩固练习:求下列方程的根. (1)0652 =+-x x (2) )1lg()(-=x x f (3)062ln =-+x x (二)提出问题,“星河探秘”。(零点存在性) 问题1:函数y =f(x)在某个区间上是否一定有零点?

怎样的条件下,函数y =f(x)一定有零点? (1)观察二次函数32)(2 --=x x x f 的图象,分析其图像在零点两侧如何分布? ○ 1 在区间]1,2[-上有零点______;=-)2(f _______,=)1(f _______, )2(-f ·)1(f _____0(<或>) . ○2 在区间]4,2[上有零点______;)2(f ·)4(f ____0(<或>). (2)观察下面函数)(x f y =的图象,分析其图像在零点两侧如何分布? ○1 在区间],[b a 上______(有/无)零点;)(a f ·)(b f _____0(<或>). ○2 在区间],[c b 上______(有/无)零点;)(b f ·)(c f _____0(<或>). ○3 在区间],[d c 上______(有/无)零点;)(c f ·)(d f _____0(<或>). (4)观察上面(3)的函数图象: 若函数在某区间内存在零点,则函数在该区间上的图象是 ____ (间断/连续);含零点的某一较小区间中以零点左右两边的实数为自变量,它们各自所对应的函数值的符号是____(相同/互异) (三)讨论探索,发现“新大陆”。 根的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x f y =在区间][b a ,上的图像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 0)()(

高中数学定理公式大全

抛物线:y = ax *+ bx + c 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 = a(x+h)* + 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 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