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庭教育的思考

现代家庭教育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6-07-05T11:26:39.14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4月下作者:莫莉[导读] 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砥柱中流的作用。

摘要: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从教近二十年,以及多年班主任的教育经验告诉笔者: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砥柱中流的作用。

关键词:现代家庭;教育;思考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期望价值也越来越高。可是,家庭教育正在犯着一个严重的错误:许多家长把学校教育当做唯一的教育标准,不能按照家庭教育自身的规律来教育孩子。于是,学校教育呈现的是“教育过度”,家庭教育则表现为 “教育失责”。这是整个教育的悲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时,有一个简单而鲜明的观点,那就是:“学校教育应当

指导家庭教育”。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不容忽视,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从教近二十年,以及多年班主任的教育经验告诉笔者: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砥柱中流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经历,谈谈自己对家庭教育的看法。

一、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

1.两千多年前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养,就是教养的意思。在《论语》中,大量记载了孔子关于教导学生凡疑难不决之事要请教父母的言论。孔子认为,父母的经验足以指导子辈的行为,父母应当替子女的行为负责。父母应当以身作则,当好子女的表率,如果其身不正,就必然把孩子带坏。

2.习近平总书记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是优化学生心灵的催化剂。父母要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学校教育最好的补充,是整个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学校是不可能单独把学生教育成才。很多父母认为,学生上了学,只关心学生的身体和吃穿问题,至于学生的学习和教育问题交给学校和教师。这个观点其实是不对的,如果父母平时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平时就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兴趣和爱好,努力为学生创造和谐、欢乐的家庭氛围,那么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是另一种效果

二、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1.家长对孩子的认识,决定了孩子的高度

虽然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学生习惯的培养更多靠的是父母。试想一下,同一个班的学生,总会有好的、有差的。对教师来说这是正常的,学习成绩好,自然有他好的原因,一般来说,最主要的是靠他(她)自己的努力,还有家长的引导和教育的功劳。教师只能给出自己的教育建议,最大的希望是和家长多交流,哪怕一个电话,教师都会和家长耐心的交流学习成长所面临的困惑。可是,每当教师在家长会上很用心的写下了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电话,但家长难得给教师打个电话,一年也说不了几句话,很多时候都是教师主动给家长打电话。教师很希望家长主动来学校,和所有的任课教师交流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可是,很多家长总以工作忙、手头事多为理由推卸了自己教育学生的责任。

2.父母的自身行为是教育孩子的关键

托尔斯泰曾说过;“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学生最有力的方法。鲁迅也曾经批评一些人,只做孩子之父,不会做人之父。按照鲁迅的意思,一个学生呱呱坠地,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而是一个人胚。学生从小生活在父母生边,学生是父母起始性和长期性的监护者和教育者,是造成孩子社会化优劣的重要因素。如果家长花费了很多精力去关注学生的细节,那估计学生养成坏习惯也很难。要想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应该先营造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学生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将来要融入社会的,要独当一面,笔者认为教育学生的自理能力也很重要。学生很小的时候,笔者就要求学生能做的事自己做,自己吃饭、刷牙、穿衣服、收拾玩具等,适当的让学生学习扫地,倒垃圾、择菜等家务劳动。笔者认为不要太溺爱学生,不要让学生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适当让学生吃点苦,做点事,也是有利于他们成长的。如果家长回家后只顾看电视,玩电脑,甚至夜不归宿的打麻将,学生在家里写作业估计也没有多少心思,或者他心里也不会平衡,为什么大人就可以,偏偏自己不可以?家长如果是一个细化读书的人,学生对阅读也比较感兴趣,家长喜欢旅游,学生可能对户外活动感兴趣。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家长对事物的认识会影响学生对事物的认识。

三、家庭教育要重视孩子的心理教育

近年来,有关中小学生离家出走等事件时有发生,有时候甚至会发生许多悲剧。去年班上有一位学生,放学后抛下校服不告而别,留给父母的只有挂念和焦急。万幸的是,经过家人的努力,在车站住了一晚后终于安全回家。“感觉学习压力很大,这次测试又没考好,回家肯定会被爸妈批评,所以不想回家。”这位学生的话,让家长不禁反思,平日对学生管教严格,在学习方面要求也比较高,可是对学生的情绪照顾不到。其实这位学生在上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数一数二,但是升初中后,成绩一路下滑,因此也挨了不少批评。事后家长说:“以后会选择更好的教育方式,不会单纯的用成绩来衡量学生的成长”。

令人欣慰的是,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很多家长开始去寻求更为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但也不乏有些家长还是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第一标准。研究家庭教育多年的苏庭宝教师认为,较多学生离家出走、自杀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都与其幼年心理有密切关系,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多注重对子女的心理抚养,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对于子女的心理抚养,我提出几点建议。

1.培养孩子自信心,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和品质。自信可以成为人生的重要精神支柱,变为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使人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心智和意志品质正在形成,可塑性很强,因此,要做的是要让学生拥有自信。自信的培养就是让每一个孩子在实践中体验“我能行”,父母要善于用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爱点燃学生心中的自信和进取的火花,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应从心理上、行动上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为学生的成长创设欢乐、和谐、宽松的家庭环境,让学生有更多更合适的实践机会,获得足够的成功体验,给学生提供一个合适的平台,关注、赏识学生,做学生亲密的朋友,努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自信,从而找到自我,展示自我,实现自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