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第五章 实验动物营养学
动物实验技术——营养

4. 微量元素的营养作用和缺乏症(表5-1)
表 5-1 微量元素 铁(Fe) 微量元素的营养作用、缺乏症及来源 缺乏时的主要表现 贫血、生长发育不良、 精神萎靡、皮毛粗糙 无光泽。 腹泻、四肢无力、 营养性贫血。 来 源 奶、鱼粉、 肉粉、FeSO4 营养作用 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 运输氧气,参与细胞内 生物氧化过程。 与造血过程、神经系统 及骨骼正常发育有关, 亦为多种酶的活化剂。 是许多酶的成分, 以碳酸酐酶最重要
大豆
豆粕
鱼粉
二、饲料的质量要求 1 原料来源清楚,应不含化学药品,无虫 害、细菌及霉菌污染,不发生变质,农药残留 不应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2 对于SPF动物,饲料要求无菌:而无菌 动物和悉生动物的饲料则要求完全无菌。 3 选择品质新鲜的原料进行加工。 4 贮存原料的仓库要保持通风、低温、干 燥,以防霉变产生黄曲霉素。 5 饲料经配制加工后,应严密包装,以防 蝇、鼠、昆虫、细菌等污染。
重 点 掌 握 内 容
1、实验动物营养学的概念。 2、实验动物饲料含的六大营养成分。 3、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的实验动 物有哪些。 4、食性的概念,实验动物按不同食 性可以分为哪三类,各包括哪些 实验动物。 5、啮齿类、兔、犬和猴的营养需要。
实验动物饲料的质量标准
(自学) 一、饲料的种类及营养特点 * 按来源----植物性和动物性饲料。 * 按物理性状---粉状饲料、颗粒饲料、膨 化饲料等。 * 按其营养特性---粗饲料、青绿和青贮饲 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 生素饲料、添加剂。 ** 粗饲料--干苜蓿、干青草粉、稻草等。 ** 青绿和青贮饲料---天然牧草、树叶等。 ** 能量饲料---玉米、高粱、大麦等。
二、啮齿类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 1. 大鼠、小鼠 饲料蛋白质占18%-20%左 右,粗纤维5%,粗脂肪4%。维生素A需求量为 每公斤饲料含7000-14000IU,通常以加入1% 的清鱼肝油来满足。应适当补充维生素E,每 公斤饲料含60-120IU,以提高受孕率。 2. 金黄地鼠 饲料蛋白质占21%~24%,动 物性蛋白尚应含相当比例,主要来源于鱼粉 和鸡蛋。植物性蛋白主要来源于黄 豆和豆粉。此外, 应喂饲一些白菜 、萝卜、黄瓜等青饲料。
第五章 实验动物营养学

3-2 特征
是借助微生物的活动、生物化学和化学变化控 制环境条件而有效保存青饲料的营养成分。所 以制备青贮饲料所需的成本较高。需要一定的 技术和仪器设备。
42
青贮饲料的品质评定
4 能量饲料
自然含水量<45%,其干物中含粗纤维量< 18%。同时干 物中粗蛋白质< 18%,
主要有谷实类(4-07-0000)和粮食加工副产品糠麸类 (4-08-0000);一些草籽和树实类(4-12-0000);富含 淀粉和糖的根、茎、瓜果类(4-04-0000)。
55
填空题03
按饲料的物理性状可分为( )、( )、( ) 等。按国际通用的饲料分类法将饲料分成8大类: ( )、( )、青贮饲料、能量饲料、( )、 矿物质饲料、( )和添加剂。
饲料分析中的粗灰分即矿物质,包括钙、磷、钾、钠、 氯、镁等常量元素,以及铁、铜、锌、锰、碘等微量元 素。前者占实验动物体重的( ),而后者则占其体 重的( )。
1第五章第五章实验动物营养学实验动物营养学2第二节第二节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实验动物的食性与营养需要?啮齿类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兔的营养需要?犬的营养需要?猴的营养需要3一一实验动物的食性与营养需要实验动物的食性与营养需要?食性及动物分类?动物对营养的需求?基本营养需要和饲料标准41
44
4-1 概述
指谷类仔实及其加工副产品,主要有玉米、小 麦、大麦、稻谷、小米、高粱、麦麸等。
是富含碳水化合物,消化能约3500大卡/kg, 消化率高,适口性好,蛋白含量低(10%左 右),尤其是Lys含量低, 此类饲料还缺钙和 脂溶性维生素以及VitB2。
45
4-2 谷实类饲料
指禾本科植物籽实的统称。包括玉米、高粱、小麦、大 麦、稻谷等从构造上来分包括颖壳、果皮、种子等。
No.5实验动物的营养及饲料控制

对无菌兔其粗纤维含量应降低,同时要补充所有的维生素。
Zhang Bing
第五章 实验动物的营养及饲料控制
6、犬的营养需要特点 A、除必须供给犬足够的脂肪和 蛋白质(动物性蛋白占全部 蛋白的1/3)以外,还应考虑 改善其日粮的适口性。 B、要求日粮要含一定量的不饱 和脂肪酸。 C、犬对维生素A的需要量较大, 亦需补充维生素B12、VE。
每只体重100mg 的豚鼠每日需补充维生素C 10mg,繁殖阶段 需补充30mg。
Zhang Bing
第五章 实验动物的营养及饲料控制
5、兔的营养需要特点
① 在兔的日量中需要添加精氨酸和赖氨酸。 ② 肠道微生物可以合成维生素K和大部分B族维生素,但繁殖时仍需 额外补充维生素K。 ③ 要有一定量的粗纤维(大于11%)以维持其正常的消化生理机能。
第五章 实验动物的营养及饲料控制
第一节 实验动物营养需要
第二节 营养成份及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第三节 实验动物饲料的质量标准
第五章 实验动物的营养及饲料控制
第一节 实验动物营养需要
一、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
是指实验动物群体每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平均 需要量。
Zhang Bing
第五章 实验动物的营养及饲料控制
1、实验动物所需营养素的种类 已知动物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达50余种, 其中最主要的可划归: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水分、 矿物质、 维生素、 合理搭配五大类的50余种营养物质,使之满足 动物的各种生理需要。
Zhang Bing
第五章 实验动物的营养及饲料控制
2、确定实验动物营养需要的指标 A、实验动物生长发育(体重、器官、组织等)与繁殖性能等指标;
脂溶性(VA、VD、VE、VK);
实验动物学 第五章 营养

(三)影响实验动物营养需要的因素 营养需要分为生长,繁殖和维持三种 1. 实验动物生长的营养需要:实验动物生长营养需要 ,要求饲料营养能够满足动物生长与体内同化过程所需 的各种营养物质。 2. 实验动物繁殖的营养需要:实验动物的繁殖过程包 括雌雄动物的性成熟,性欲,性功能的维持,精子卵子 的生成,受精,妊娠及哺乳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 会受饲料营养影响而发生障碍。 3. 实验动物维持营养的需要:所谓维持是在正常情况 下实验动物体重不增不减,不进行生产,体内合成与分 解代谢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饲料加工的物理形状进行分类 可分为:粉状饲料、颗状饲料、碎饲料、膨化饲料、 烘烤饲料、半湿饲料、液体饲料和罐装饲料等。 按所饲喂的动物种类及生理阶段进行分类 可分为:大鼠料、小鼠料、兔料、狗料、猴料以及生 长料、繁殖料、维持料等。
二 实验动物饲料生产加工,贮藏与管理
实验动物饲料是以实验动物饲养标准为依据,经过严 密设计,科学配合,精心加工,生产制造而形成的标准化 产品。 (一)实验动物配合饲料的生产加工 不同种类的实验动物和不同的实验目的,对饲料加工 要求也有所不同,常用实验动物:大鼠、小鼠、豚鼠及兔 等到实验动物的饲料应制成具有一定硬度的颗粒饲料较为 适合其摄食习性,而狗、猫以膨化饲料为好。
(二)实验动物饲料的贮存 原料的贮存:应明确分开保管,保管中要注意温度变化 ,防止鸟类、鼠类和昆虫的污染。 成品的贮存:饲料成品要严格按照成品要求定期清扫存 贮罐,注意贮罐的温度、湿度、防止成品饲料霉变,防 止野鼠、昆虫及有毒物质的污染。
三、实验动物饲料质量控制
实验动物饲料质量要求严格,饲料质量变化不仅直接 影响实验动物质量,而且也间接影响应用动物所作实验结 果的可靠性。因此,不仅国外对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有明确 规定,而且我国也先后就实验动物饲料质量控制制定和颁 布了相应标准。有关部门还对市售饲料建立了由实验动物 管理委员会核发《实验动物全价营养饲料质量合格证》制 度,要求其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GB14924-94。
实验动物学复习材料详细版(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

实验动物学复习详尽版第一章绪论[掌握]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动物实验、中医实验动物学、AEIR、3R的概念.实验动物的三大特点.实验动物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意义。
1、实验动物: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明确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2、实验动物的特点:①遗传限定;②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得到控制;③适宜环境和均衡营养保证其健康生长繁育;④应用于科学研究3、实验用动物: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警卫动物、观赏动物和实验动物。
4、AEIR(生命科学研究4个基本条件):animal(实验动物);equipment(实验设备);information(信息);reagent(试剂)。
5、3R原则:①替代原则(replacement);②减少原则(reduction);③优化原则(refinement)6、动物福利: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护动物的健康和快乐。
内容如下:①应提供给动物满足生长发育和繁衍后代的营养食物和清洁的饮水,使其免受饥渴。
②应提供给动物适当的栖息之地和饲养场所,使其能休息和睡眠.③应提供预防动物疾病和患病后及时诊疗的措施,使其免受疾病和伤害的痛苦.④应提供给动物安静的饲养环境,无刺激动物发生应激和恐惧的场面和声音.⑤应提供给动物与同类玩耍、表达天性的空间和自由。
7、实验动物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意义:中医药现代化需要实验动物学;深刻揭示中医药治病机制,进一步提高疗效需要实验动物学;中药产业现代化国际化需要实验动物学.第二章实验动物遗传学[掌握]实验动物的分类和品种品系的概念.近交和近交系动物的概念,近交系动物的特点.封闭群动物的概念.杂交群动物的概念。
1、实验动物按遗传学控制分类:分为近交系、封闭群(远交系)和杂交群。
2、品种:是种以下的非自然分类单位,是人们根据不同需要而对动物进行改良、选择、定向培养,具有某种特定外形和生物学特性的动物群体,其特性能稳定地遗传。
医学实验动物学第四章 实验动物环境(二) 第五章 实验动物营养

有固定的设计模式,投资低廉 。
☆可饲养普通级动物或进行普通级动物实
验。
动
动
动
动
物
物
物
物
饲
饲
饲
饲
进 气
养
养
养
养
方 向
架
架
架
架
排
气
方
向
空调
开开放放环系境统设设施施示示意意图图
空调
开放环境犬饲养区域
空调
排气扇
开放环境猴饲养区域
开放环境
开放环境实验室
屏 障 环 境(1)
口
屏障环境设施部件
动
风
物
淋
传
室
递
仓
滤恒
高
空温
压
气、
灭
进高
菌
风效
柜
口过
屏障环境设施布局模式:
单走廊式
双走廊式
三走廊式
屏障系统设施布局模式——单走廊
动 物 实 验 区
外
1
部 区
2
3
工 作 走 廊
1. 高压灭菌器/传递仓 2.风淋 3. 机房
屏障系统设施布局模式——双走廊
动
物
污
实
染 走
验
廊
区
外
1
层 流 架 结 构 图
(1)
层 流 架 结 构 图 (2)
1. 层流架的主要结构
层流架主要由送风机、空气过 滤系统、动物饲养层和控制指示 系统等部分组成。一般层流架设 有操作层,双体层流架还配有操 作台和物品储藏室。
2. 层流架的工作原理
以36型层流架为例:
实验动物学 第五章 实验动物的营养与饲料

二、碳水化合物—无氮浸出物+粗纤维: (一)无氮浸出物:即醣类,包括淀粉 和糖。
* 无氮浸出物的生理功能: (1)是能量主要来源。 (2)氧化分解产生能量。 (3)以肝糖原形式储存在肝脏。 (4)转化为脂肪。
(二)粗纤维: *粗纤维的生理功能: (1)经纤维素分解菌作
用,转变成挥发性脂肪酸被 吸收。
四、矿物质:
(一)组成——
1、常量元素:占体重 0.01%以上,如钙、磷、钾、 钠、氯、镁。
2、微量元素:占体重 0.01%以下,如铁、铜、锌、 锰、碘。
(二)矿物质的生理功能:
1、钙和磷: (1)构成骨骼和牙齿。 (2)钙参与对血液和组织液的调节。 (3)钙参与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4)钙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5)磷参与ATP、DNA、RNA的形成。 (6)磷参与维持体液与酸硷平衡。
2、氯和钠: (1)参与维持血浆和体液的 渗透压、PH值、水盐代谢平衡。 (2)参与维持神经系统生理 功能。 (3)影响发育及繁殖力。
3、钾和镁: (1)参与糖和蛋白质代谢。 (2)钾参与维持心脏、肾脏 及肌肉的正常功能。影响神经 系统活动。 (3)镁参与维持骨骼的正常 发育。
(四)微量元素:见表5-1
维生素
生理功能
缺乏症
来源
维生素A 维持正常视觉,参与上皮
脂
细胞正常形成,促进生长
溶
发育。
性 维生素D 促进钙吸收、与骨骼的形 成有关。
维生素E 与胚胎发育及繁殖有关, 保持心血管系统结构功能 的完整性。
维生素 水 B1
溶 维生素 性 B2
参与糖代谢
参与生物氧化、晶状体及 角膜的呼吸过程,维护皮 肤粘膜完整性。
掌握实验动物饲料中的六大 营养成分,实验动物按不同食性 的分类,某些实验动物的营养需 要。
实验动物营养实验动物学

• 按照在体内的含量分为: 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12
矿物质——构成机体组织、维持生理功
能和生化代谢 常量元素,如: • 钙:维持神经、肌肉组织正常功能。 • 钠:细胞内外的渗透压的平衡,酸碱
平衡。 必需微量元素,如: • 铁:贫血症,红细胞的构成。 • 碘:甲状腺肥大。 来源:各种饲料组分、添加的矿物质饲料
20
影响营养需求的因素
• 遗传因素 同种但不同品系的动物因遗传基因 的表达程度不同而影响遗传的需求,例如近交 系小鼠与封闭群小鼠,对蛋白质饲料的需求, 近交系小鼠要更高些 。ODS大鼠因为基因突变 造成L—谷氨酸氧化酶的缺乏,使ODS大鼠无法 合成维生素C 。
• 生理状况 动物在不同的生理状况中,如生长 、怀孕、创伤或泌乳时,对营养需求会有所不 同,个体需从饲料中获取额外的营养,以满足 胎儿的生长、发育,组织的合成或修补,吸取 制作乳、蛋、毛的原料。
21
•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会改变动物的 营养需求。
• 微生物状态 无菌动物因肠道内微 生物状态与一般动物不同因此在配 制饲料时,必须调整饲料成分及配 制方法,以满足动物的需求。
• 研究条件 手术操作或添加测试药 物会造成动物紧张或改变饲料的适 口性。
• 营养成分的相互作用
22
第二节 实验动物饲料
13
维生素——控制、调节代谢
1.维生素A:维持视网膜功能,胃肠活 动,生殖功能。 来源:胡萝卜、黄玉米、动物内脏等
2. 维 生素 D :调 节 钙磷 代 谢 , 佝 偻病 等。 来源:晒制的干草、鱼肝油等
3.维生素E:生殖泌乳,种子的胚芽。 来源:植物胚芽、青干草、绿色
植物等
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营养因素对动物实验结果的影响
• 对动物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最常见的营养因 素是蛋白质的摄入不足导致动物生长发育 缓慢,抵抗力下降,贫血,低蛋白血症。 • 由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在体内不能转化成 蛋白质,因此过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无 法纠正蛋白质的摄入不足导致的疾病。
(一)要注意不同种属动物的不同营养需求 实验动物种属不同,对营养的需求各不相同。即 使是同属啮齿类动物,大小鼠繁殖料的粗蛋白需 求为20%,而仓鼠为24%。如用大小鼠繁殖料去饲 养繁殖仓鼠则可引起雄性仓鼠生殖系统发育不全, 繁殖力低下。豚鼠和兔同属草食类动物,但豚鼠 对粗蛋白的需求为18-20%,对粗纤维的需求为5%, 而兔对粗蛋白的需求为14-17%,对粗纤维的需求 为10-15%,两者相差很大。而且豚鼠体内因缺乏 左旋葡萄糖内酯氧化酶,需要从饲料中补充足够 的维生素C,而兔体内可合成维生素C,不需在饲料 中添加维生素C。
三、脂肪 脂肪分为真脂肪和类脂肪 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生理功能 1. 机体组织细胞重要的组成部分; 2. 能量的重要来源和储备; 3. 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可促进吸收和利用。 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必需脂肪酸缺乏引起生长发育缓慢停止,生 殖能力下降,泌乳量减少,脱毛等。
常用实验动物的饲料参考配方
原 料 大麦粉(黄豆粉) 小麦粉 玉米粉 高粱粉 豆饼粉 麸 皮 大鼠 --20 38 --20 10 小鼠 --20 30 7 25 5 地鼠 (12) 21 15 --13 8 豚鼠 ----20 --25 12 家兔 12 --10 --12 14
苜蓿草粉
脱水蔬菜 鱼 粉(进口) 酵母粉 骨 粉 食 盐 鱼肝油 植物油(鸡蛋)
3. 人工合成配方饲料 根据科研的需要,用完全人工提取的合成 原料和营养素制成饲料配方,如高纯度的 酪蛋白、纯淀粉、纯油脂、纯纤维素、多 种维生素及达到分析级纯度的混合无机盐 等,在饲料配方中人为地增加或减少某些 营养素的比例,以观察其对动物生长发育 及药物毒性等的影响。这种人工合成配方 饲料已广泛应用于实验营养学研究中。
二、饲料的管理 4 .饲料水分控制在 10% 以下时储存期在 3 个 月以内是安全的,但每次进货量不宜过多, 最好控制在能供应1-2个月的用量;发货时 应坚持先到先发的原则,储存时间不宜过 长,尤其是在南方的黄霉季节。 5 .应建立饲料出入库的账目,注明日期、 供应商、饲料名称、数量、批号等,以备 后查。
(四)要注意自行设计饲料配方中的营养问题 在一些与摄入营养有关的代谢性疾病和营养缺陷 动物试验研究中,常常需要根据试验目的自行配 制特殊配方饲料,人为地增加或减少某些营养素 的比例,以制作代谢性疾病和某种营养缺陷的动 物模型。在制定特殊饲料配方过程中,研究人员 往往注重目的营养成分的比例而忽视各种营养成 分的合理配比,结果导致试验结果并未达到预期 效果。其中最常见的是忽视饲料蛋白质含量降低, 导致饲喂特殊配方饲料的动物生长缓慢,影响了 实验结果。
4%
5%
常用实验动物对营养的要求
大小鼠 指标 维持饲 料 10 18 繁殖饲 料 10 20 豚鼠 繁殖饲 料 11 20 维持饲 料 11 14 兔 繁殖饲 料 11 17 维持饲 料 10 20 犬 繁殖饲 料 10 24 维持饲 料 10 16 猴
维持饲料
繁殖饲料
水分(%) ≤ 粗蛋白(%) ≥ 粗脂肪(%) ≥ 粗纤维(%) ≤ 粗灰分(%) ≤
实验动物饲料中的氨基酸
必 需 氨 基 酸 非 必 需 氨 基 酸
异亮氨酸
色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赖氨酸
丙氨酸
丝氨酸 谷氨酸
甘氨酸
门冬氨酸 羟脯氨酸
8种必需氨基酸简易 谐音记忆法: 一两色素,本来淡些
蛋氨酸
组氨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缬氨酸
精氨酸
酪氨酸
胱氨酸
脯氨酸
瓜氨酸
•必需氨基酸 •蛋白质(氨基酸)的互补作用
二、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包括无氮浸出物和粗纤维 (一)无氮浸出物:包括淀粉和糖类 生理功能 1.供应能量 2.构成组织器官的成分 3.参与多种生命过程 4.合成乳糖、乳脂的原料 (二)粗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生理功能 1.刺激胃肠道的发育和蠕动 2.可给动物胃肠道饱感 3.供应能量:纤维素经酵解,部分转变成挥发性脂肪酸吸收, 部分转变成二氧化碳和甲烷排出。
水溶性 维生素B1 参与糖代谢 维生素B2 参与生物氧化、晶状体及角膜的呼 吸过程,维护皮肤粘膜完整性 维生素C 参与糖、蛋白质代谢,参与胶原、 齿质及骨细胞间质生成
多发性神经炎
谷类、豆类、酵母
生长停止、脱毛、白内障、角 麦麸、豆粉、 膜血管新生 动物内脏 坏血病 新鲜蔬菜
六、水 水约占实验动物体重的60%,是一切组织、细胞 和体液的组成成分。 体内物质的输送、组织器官形态的维持、渗透 压调节和体温调节、生化反应与排泄等活动的 进行,都有赖于水的参与。 失水表现为严重干渴、食欲丧失、粘膜干燥、 抗病力下降、蛋白质和脂肪分解加强。 水分减少10%时,会引起严重的代谢紊乱;水分 减少20%,将导致动物死亡。因此,缺水比缺饲 料对实验动物健康的危害更严重。 一定要保证给实验动物供应充足的饮水。
第五章
实验动物的营养和饲料质量控制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营养 第二节 实验动物的饲料 第三节 实验动物饲料的质量管理和标准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营养
实验动物所需的营养素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脂肪 矿物质 维生素 水
一、蛋白质 生理功能 1. 构成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成分; 2. 酶、激素、抗体等功能蛋白; 3. 参与组织的修复; 4. 提供能量。 饲料蛋白质含量不足引起生长缓慢,抵抗力 下降,贫血,低蛋白血症。 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引起代谢紊乱,严重 者酸中毒。
二、饲料的管理 1.饲料的储存应有专用的饲料仓库,要求宽敞、 干燥、通风、无直射阳光,有仓垫板,有防 蝇、鼠、昆虫的措施。有条件应安装温控设 备,使仓库内温度控制在20℃以下。 2.饲料应该从有实验动物饲料生产许可证的供 应商处进货,并应定期提供饲料的营养成分 分析, 60Co 辐照饲料还应提供微生物检测指 标。 3.饲料进货时应进行验收,饲料袋(箱)上应 注明进货日期,各种饲料应分区分批分类堆 放整齐。
3
10 - 15 9 1.0 – 1.5 0.5 – 0.8 1.3 – 2.0:1
3
10 - 15 9 1.0 – 1.5 0.5 – 0.8 1.3 – 2.0:1
4.5
3 9
6.5
3 9 1.0 – 1.5 0.8 – 1.2 1.2 – 1.4:1
4
4 7 0.8 – 1.2 0.6 – 0.8 1.2 – 1.5:1
(三)要注意与疾病动物模型有关的营养问题 制作各种动物模型时,常伴有因各种原因(如失 血性贫血、肝肾功能不全等)引起的低蛋白血症, 进而导致动物的免疫功能低下。在观察药物治疗 这些疾病的同时,不要忽略营养因素对实验结果 的影响,即应同时给予高蛋白饲料,以补充机体 组织修复对外源蛋白质的需求。 大动物手术后要增添额外高蛋白饲料,以促进伤 口的愈合。
颗粒饲料的优点 ⑴ 颗粒饲料加工过程中营养素加热易于动物 的消化吸收 加热有烧煮作用,能将粉料湿润软化,并 促使组织细胞破裂,纤维撕碎; 能使生淀粉α化(淀粉糊化),容易被动物 消化吸收; 能引起蛋白质变性 , 降低蛋白质溶解性 , 增 强蛋白食感优良性。
⑵ 颗粒饲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热还具有以下作用: 杀菌作用,使颗粒饲料细菌数减少,烘干后提高了 饲料质量和保存期,保证了动物健康生长; 加热能去除对生理代谢有害的物质。例如在未经 煮烧过的豆类蛋白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剂,对动 物生长和生理代谢有影响; 通过加热,可除去腥味而增加饲料的适口性。 ⑶ 颗粒饲料方便运输储存。能有效地保证其分布均 匀。 ⑷ 便于饲养管理。 颗粒饲料饲喂方便,一般大小鼠每两三天喂一 次,兔每天喂一次即可,而且饲喂量容易掌握。饲 喂过程中能避免动物扒食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11 18
10 21
4
5 8 1.0 1.8 0.6 – 1.2 1.2 – 1.7:1
4
5 8 1.0 1.8 0.6 – 1.2 1.2 – 1.7:1
3
10 - 15 9 1.0 – 1.5 0.5 – 0.8 1.3 – 2.0:1
3
10 - 15 9 1.0 – 1.5 0.5 – 0.8 1.3 – 2.0:1
三、饲料使用前的灭菌
饲料在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都有可 能被病原菌污染,在用于清洁级、 SPF 级和无菌级动物前,均需进行灭菌。 1. 高压蒸汽灭菌:121℃ 20 min 2. 放射线钴60辐照灭菌: 25kGy
第三节 实验动物饲料的质量管理和标准
一、饲料污染的可能来源 1.生物性污染 A. 细菌、真菌及其毒素的污染 B. 寄生虫及虫卵的污染 C. 昆虫污染 2. 化学性污染 农药、化肥;铅、汞; 3. 放射性污染 天然放射性物质,核放射性物质;
(二)要注意动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不同营养需求 动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各种营养的要求也不相同。 一般实验动物饲料分为繁殖料和育成料,繁殖料供 繁殖种群食用,而育成料供成年动物食用,前者的 粗蛋白含量高于后者约 10% 。涉及动物的交配、妊 娠、哺乳阶段的实验,如生殖毒性试验、遗传工程 小鼠制备时所需的种公鼠、供受精卵雌鼠、结扎公 鼠和假孕雌鼠,要饲喂繁殖料。
不同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
• 根据食性的不同,将动物分为三类: 肉食性动物:犬、猫等 草食性动物:豚鼠、兔、羊等 杂食性动物:小鼠、大鼠、地鼠、猴等 • 不同食性的动物对营养素的要求差异很大 肉食性动物对蛋白质和粗脂肪需求大 草食性动物对粗纤维需求大 • 根据实验动物食性的不同,制定不同的饲料营养 配方和标准,以满足不同动物不同生长期营养的 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