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脏养生

合集下载

浅谈人体的五脏养生

浅谈人体的五脏养生

浅谈人体的五脏养生人体的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它们分别对应着人体的心脏、肝脏、脾脏、肺部和肾脏。

在中医中,五脏被视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与五行学说、阴阳学说和经络学说等密切相关。

下面将浅谈人体的五脏养生。

首先是心的养生。

心是人体的中枢,人体重要的脏腑功能都与心相关。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掌握着人体的思维、意识、记忆等。

要养护好心脏,关键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可以通过参与运动、学习放松的技巧和充足的睡眠来实现。

还要注意饮食的调理,少吃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多吃些心脏健康的食材,如鱼类、坚果等。

戒烟限酒也是良好心脏养生的重要因素。

其次是肝的养生。

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解毒器官,也是内分泌的调节中心。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如果肝功能不好,就容易引发各种疾病。

要养护好肝脏,首先要合理饮食,少吃油腻和煎炸食品,多摄入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如海鲜、豆类、水果等。

还要适量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肝脏的代谢功能。

还要避免过量饮酒、抽烟等不良习惯,以减轻肝脏的负担。

第三是脾的养生。

脾脏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生化之源,它负责消化食物、吸收营养、输布水气等功能。

中医认为,脾虚会导致胃肠道问题,如胃溃疡、消化不良等。

所以,脾脏的养生十分重要。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食寒凉和油腻食物,尽量吃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米粥、煮熟的蔬菜等。

生活要有规律,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第四是肺的养生。

肺脏是人体呼吸的重要器官,不仅负责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还与人体的免疫功能、水液代谢等密切相关。

要养护好肺脏,关键是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尽量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的气体和烟雾。

饮食上,可以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等,有助于增强肺部的抵抗力。

最后是肾的养生。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负责着人体的水液代谢、排泄功能、生殖等多种功能。

保护和养护肾脏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养生五脏调养的秘诀

中医养生五脏调养的秘诀

中医养生五脏调养的秘诀中医养生秉承“治未病”的理念,强调通过调整身体内部的平衡,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认为,身体的五脏是人体内生命活动的调控中心,调养五脏能够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养生五脏调养的秘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心脏调养心脏是人体的泵,对全身的血液循环起着关键作用。

心脏调养的关键在于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的精神压力,尽量保持心情愉快。

同时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少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和坚果类食物。

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

二、肺脏调养肺脏是人体的重要呼吸器官,具有过滤空气、吸收氧气的作用。

肺脏调养的方法之一是注意呼吸方式,练习深呼吸有助于增加肺活量。

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经常开窗通风,避免暴露在高污染的环境中。

中医认为,肺喜干燥,因此可以通过吃些梨子、百合和薏苡仁等食物来滋润肺脏,并多喝温水以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

三、肝脏调养肝脏是人体内的解毒器官,调控体内的代谢功能。

肝脏调养的重点在于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的愤怒和焦虑。

此外,饮食方面应当注意少吃辛辣和油腻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

按摩肝脏周围的穴位,如行间穴和太冲穴,有助于促进肝脏的血液循环,保持其正常功能。

四、脾脏调养脾脏在中医理论中具有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是人体营养的来源。

脾脏调养首要的是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腐败变质的食物或过度饮食。

中医强调适当的饮食习惯,如饭后散步、少食多餐、避免过度饮食等。

此外,脾脏还需要保持足够的休息和良好的作息规律,尽量避免熬夜。

五、肾脏调养肾脏是人体的重要排泄器官,对身体内废物的排出和水盐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肾脏调养的方法之一是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每天喝足够的水有助于肾脏的排毒功能。

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A和胶原蛋白的食物,如胡萝卜、瘦肉和鱼类等,有助于保护肾脏健康。

中医五脏调理增强身体免疫力的有效途径

中医五脏调理增强身体免疫力的有效途径

中医五脏调理增强身体免疫力的有效途径中医在养生保健中注重调理五脏,以达到增强身体免疫力的目的。

五脏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系统,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

调理五脏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和免疫力的提升。

本文将介绍中医五脏调理的有效途径,帮助大家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一、心脏调理中医认为,心脏是主宰人体气血运行的核心器官。

心脏的健康对于免疫功能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要保护心脏健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理:1. 调节情绪:心脏与情绪密切相关,负面情绪会对心脏造成负担。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通过音乐欣赏、放松按摩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

2. 控制饮食:心脏对于高胆固醇、高盐、高脂肪的食物敏感。

适当减少摄入这些食物,增加摄入富含维生素C、E、B群等的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对心脏健康有益。

3. 适当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提高免疫力。

例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对心脏的锻炼效果良好。

二、肝脏调理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也是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养生中,肝脏调理被认为对免疫力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以下是一些中医肝脏调理的有效途径:1. 调节情绪:情绪是肝脏健康的关键。

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保持肝脏的健康。

可以通过学习冥想、瑜伽、听音乐等方式来缓解情绪压力。

2. 合理饮食:肝脏对于油腻、辛辣食物敏感。

减少摄入这些食物,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有助于维持肝脏的健康。

3. 规律生活: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以及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对肝脏的健康有益。

三、脾脏调理脾脏是中医养生中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调理脾脏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以下是一些中医脾脏调理的有效途径:1.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调理对脾脏健康的重要性。

要避免食用生冷、油腻和辛辣食物,适量增加粗粮、杂粮、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2. 注意饮食习惯:进食时要细嚼慢咽,避免过度进食以及过食生冷食物。

适量饮用温开水,有助于促进脾脏的健康。

中医养生秘籍五脏调养的方法

中医养生秘籍五脏调养的方法

中医养生秘籍五脏调养的方法中医养生强调身体的平衡与调养,其中五脏调养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根据中医理论,五脏包括心、肝、脾、肺和肾,它们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合理调养五脏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中医养生秘籍,帮助您保持五脏的健康。

1. 心脏调养心脏是人体的泵,对身体血液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认为心脏主火,主宰血液循环,并与喜悦情绪相关。

心脏调养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点:(1)情绪稳定: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心脏健康十分重要。

避免压力过大、情绪波动过大,可以通过冥想、太极拳等放松身心。

(2)适量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2. 肝脏调养肝脏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将军”,它主要负责气血的存留和调节情绪。

肝脏调养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保护肝脏:避免饮酒过度、吸烟等不良习惯,减少对肝脏的负担。

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对肝脏的保护也十分重要。

(2)舒缓情绪:肝脏与情绪紧密相关,过度的愤怒、焦虑都会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

学会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肝脏的健康。

3. 脾脏调养脾脏在中医中被称为“后天之本”,它主要负责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并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

脾脏调养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饮食规律: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

合理安排三餐,定时进食,避免暴饮暴食,有助于脾脏消化吸收功能的正常运转。

(2)注意饮食搭配:中医强调五味平衡,饮食中应包含五味的食物,如苦、酸、甘、辛、咸。

同时避免过食油炸、刺激性食物,对脾脏健康更为有益。

4. 肺脏调养肺脏是人体的主要呼吸器官,具有呼吸、气化的功能。

肺脏调养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呼吸训练:合理的呼吸方式对肺脏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建议进行深呼吸、缓慢呼气的训练,增加肺活量,促进气血运行。

(2)保护呼吸道:避免接触有害气体、让房间保持通风等,对肺脏健康有益。

中医养生之道五脏六腑保健全攻略

中医养生之道五脏六腑保健全攻略

中医养生之道五脏六腑保健全攻略中医养生注重维护人体的整体健康,强调平衡五脏六腑的功能。

五脏六腑是中医学术体系中的重要概念,对于人体健康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中医养生之道中保健五脏六腑的方法与技巧。

一、心脏保健心脏是人体的“君主”,中医认为心脏主宰人的精神活动与情感,并通过血液的循环作用维持全身器官的正常运转。

心脏保健的关键在于舒缓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中医建议多进行心理调适,如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学习放松技巧、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等,并合理安排睡眠时间,以减少精神压力。

二、肺脏保健肺脏是呼吸系统的核心器官,对于通气和气体交换起关键作用。

中医认为肺主气,调节呼吸顺畅是肺脏保健的基础。

合理的饮食习惯,包括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吸烟和被动吸烟,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并适当参与呼吸系统的锻炼,如散步、慢跑或进行呼吸操等,都有助于肺脏保健。

三、肝脏保健肝脏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被称为人体的“将军”。

它负责代谢,解毒和储存血液。

为了保护肝脏的健康,中医建议避免暴饮暴食、过度饮酒以及进食寒凉的食物。

此外,良好的作息习惯和正常的精神状态也是保护肝脏的关键。

四、脾脏保健脾脏是消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参与消化和吸收过程。

中医认为脾脏保健的关键是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如规律进食,避免剧烈运动后大量进食,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食。

五、肾脏保健肾脏被誉为生命之根,主要负责人体的生长和繁衍,调节水液代谢和离子平衡。

中医认为肾脏保健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不过度劳累,避免过度性生活。

六、胆囊和胃保健胆囊和胃是消化系统中重要的脏器。

中医养生强调五谷杂粮和丰富的膳食纤维的摄入,避免辛辣刺激和油腻食物,定期进食有助于胃肠蠕动的食物。

总结起来,中医养生之道注重保健五脏六腑的功能,以维护全身健康。

通过各个方面的保健方法,如情绪调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地保护五脏六腑的功能,增强人体的健康水平。

中医五脏养生经是什么

中医五脏养生经是什么

中医五脏养生经是什么中医五脏养生经是一部关于养生的经典著作,它通过研究人体五脏的功能和调养方法,以及五脏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提供了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对中医五脏养生经的概念、内容和意义进行探讨。

一、概念中医五脏养生经是中医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主要内容涉及人体五脏的功能、调理方法以及与五脏相关的养生实践。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五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对人体健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通过调养五脏,可以达到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

二、内容1. 心脏养生心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君主”,其主要功能是主持循环系统和血液的运行。

心脏养生的关键在于保持情绪稳定和适度运动。

中医认为,情绪过度激动会导致心火上升,而适度运动可以帮助心脏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

2. 肺脏养生肺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宰相”,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呼吸和气体代谢。

肺脏养生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呼吸习惯和呼吸道的通畅。

中医认为,深呼吸和定期锻炼可以增加肺活量,保持肺脏的健康。

3. 肝脏养生肝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将军”,其主要功能是贮藏和调节血液。

肝脏养生的关键在于保持情绪稳定和规律生活。

中医认为,过度的情绪波动会影响肝脏的功能,因此需要学会调节情绪并保持规律的作息。

4. 脾脏养生脾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中军”,其主要功能是进行消化和吸收。

脾脏养生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中医认为,过度食用生冷食物和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会损伤脾脏,因此需要注意饮食的选择和定时定量。

5. 肾脏养生肾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水藏之本”,其主要功能是贮藏精气和调节水液代谢。

肾脏养生的关键在于保持足够的休息和适度的运动。

中医认为,熬夜和过度劳累会损伤肾脏功能,因此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体力活动。

三、意义中医五脏养生经对人们的健康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了解和运用五脏养生经的理论,可以帮助人们调养五脏,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此外,五脏养生经在中医养生实践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为人们提供了对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健的参考依据。

中医养生之道平衡五脏远离疾病

中医养生之道平衡五脏远离疾病

中医养生之道平衡五脏远离疾病中医养生之道:平衡五脏,远离疾病中医养生,注重通过平衡五脏的功能来维持身体的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分别指肝、心、脾、肺和肾,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维系着人体的生理平衡。

本文将介绍中医五脏的基本概念,讲解如何通过养生方式平衡五脏,从而远离疾病。

1. 肝脏:调畅气机,舒缓情绪肝脏在中医中被视为储藏血液、调畅气机的重要脏器。

保持肝脏的健康对于整个身体来说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应当尽量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因为这些行为会对肝脏造成巨大的负担。

此外,情绪的波动也会直接影响到肝脏的健康,因此,我们需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的压力和情绪紧张。

2. 心脏:保持平和,宣布智慧心脏在中医中被视为主宰血脉、调节情志的脏器。

保持心脏的平和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应遵循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过多的高热量食物和含有过多油脂的食品。

此外,良好的睡眠质量也对心脏的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保持适度的运动和放松身心,如瑜伽、太极拳等活动,也有助于维持心脏的平和状态。

3. 脾脏:调理脾胃,增强消化吸收脾脏在中医中被视为运化水谷精微的脏器,它的功能主要涉及消化和吸收。

为保持脾脏的健康,我们应该注意饮食调理。

首先,按时进餐,避免过度饥饿和暴饮暴食。

其次,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如杂粮、水果和蔬菜等,避免过食生冷、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此外,正确认识快餐和加工食品对脾脏健康的不利影响,尽量减少其摄入量。

4. 肺脏:呼吸平稳,增强免疫力肺脏在中医中被视为气机调节和呼吸的脏器。

保持肺脏的健康对于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提高免疫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应该注意空气的清新与流通,保持室内外空气的清洁和循环。

此外,避免吸烟和被动吸烟,这是保护肺脏健康的重要举措。

良好的姿势和正确认识工作环境也对肺脏的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5. 肾脏:滋养生命,养护精气肾脏在中医中被视为生命之根和调节水液代谢的脏器。

保持肾脏的健康有助于预防老年疾病和滋养精气。

浅谈人体的五脏养生

浅谈人体的五脏养生

浅谈人体的五脏养生人体的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它们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五脏养生是中医养生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五脏的调理,可以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下面我们来浅谈一下人体的五脏养生的相关知识。

首先是心的养生。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主神明,对心脏的养生应从情绪调节入手。

要保持心情舒畅,不要过于激动或者情绪低落,适当的锻炼也对心脏有好处。

心脏也需要适当的营养,多摄取一些富含维生素C、E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等对心脏保健有益。

其次是肝的养生。

肝主疏泄,中医认为肝脏对情绪的调节非常重要,过度的愤怒、焦虑、抑郁等情绪会对肝脏造成伤害。

所以保持心情愉快,不要过度疲劳,规律作息也是保护肝脏的重要手段。

肝脏也需要适当的营养,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B、E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等对肝脏保健有益。

再者是脾的养生。

脾主运化,对脾脏的养生应从饮食入手,保持饮食的适度,不要暴饮暴食,饮食应清淡易消化。

中医认为脾胃不和会导致很多不适,所以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疲劳,保持适当的运动也是保护脾脏的重要手段。

脾脏也需要适当的营养,多摄取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等对脾脏保健有益。

五脏养生是中医养生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五脏的调理,可以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要保持良好的情绪,规律作息,适当的运动,科学的膳食结构,才能做到全面保护五脏,使身体保持健康。

五脏也需要适当的营养,多摄取一些富含各种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肉类、鱼类、豆类等对五脏保健有益。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五脏养生,保持身体的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用药中医五脏养生要诀
尤乘,字生洲,别号无求予。

清代医学家。

早年习儒,后弃而习医,从师于名医李中梓。

由于他学医刻苦,肯于钻研,重视防与治,不仅善于治病,亦善于养生。

着有《寿世青编》上、下两卷。

尤乘对脏腑甚有研究,他在《养生说》中,提出了五脏养生要言,其论述概不用药,主要讲述摄养之法。

他说“疗身不如疗心”,认为,人的生命以五脏为主体,协调脏腑的功能。

是一条重要的养生法则。

寡欲——养心之道
尤乘在《养生说》首先指出“养心莫善于寡欲,目无妄视,耳无妄听,口无妄言,心无妄动,贪嗔痴爱,是非人我,一切放下,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忧,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然,应以自然,信其自去,忿怒恐惧,好乐忧患,皆得其正,以养心之法也。

”尤乘这一番话对于人们日常如何养心很有帮助。

中医学认为,“心”为“君主之官”。

《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指出了“神明”在思维,调节行为和统帅全身生理活动等中的特殊机能,而这些都是由“心”所主。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

”“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

”人有“七情六欲”,欲望过大,好高骛远,心神必然过于躁
动,神不内守,乱而不定,必然忧乱脏腑,耗伤气血,轻则招生疾病,甚至催人衰老,减短寿命。

尤乘告诫人们,欲使养心,就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戒怒——养肝第一要务
尤乘认为,肝喜条达,有疏泄功能,能调畅人体气机。

他告诫人们“怒易伤肝”。

因为忿怒可阻塞气机而不舒,使其疏泄条达功能失调。

肝病易出现“薄厥”(相当与中风)等病,多与爱生气,易激怒有关。

书云大怒伤肝,血不荣于筋而气激矣。

气激上逆,呕血、飧泄、目暗,使人薄厥。

《名医叙论》曰世人不终善寿,皆由不自爱惜,忿争尽意,聚毒攻神,内伤骨髓,外乏肌肉,正气日衰,邪气日盛,摧残身心非浅也。

陶渊明诗曰怒气剧炎火,焚和徒自伤。

触来勿与竞,事过心清凉。

节食——保养脾胃良方
平素如何保养脾胃?尤氏主张节食。

他说“欲不可过,过则湿而不健,食不可过,过则壅滞而难化。

因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故宜‘常令欲少’,少吃禽兽肉,茹素则心清而肠胃厚。


从现代养生说,尤氏的“节食”保养脾胃观符合科学饮食原则。

专家们研究,长期饱食有四大危害
1.营养过剩,导致肥胖,可诱发许多严重疾病,如高血
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脂肪肝、胆结石、痛风等。

所以,“肥而不寿,是百病之源”。

2.使血液酸化,由于长期过食,体内代谢增加,产生的酸性代谢产物过多而使血液酸化,而酸化的血液可诱发许多疾病,所以,医学家们说“万病皆始于酸中毒”。

3.产生过多自由基。

长期过食,尤其是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食物摄入过多,可促使身体产生过多的自由基。

研究证实,自由基是引起衰老的“元凶”,它不仅促进病理性衰老,还可以加速生理性衰老。

4.引发老年性痴呆。

研究发现,一种叫“纤维芽胞生长因子”的物质可促进脑动脉硬化,引发老年性痴呆。

长期饱食,这种“纤维芽胞生长因子”物质在大脑中积聚,使脑动脉发生硬化,引发老年性痴呆。

《本草纲目》云“饱食不节,杀人顷刻”。

《退庵随笔》中说“所食欲多,心愈塞,年愈损。

”美国抗衰老专家希尔严肃地指出“长期饱食是用牙为自己掘墓,如果你为美食所诱惑,一味追求吃喝,那么,它的危害会进入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最终会将你毁掉。


养气——养肺要旨
尤乘在《养肺论》中指出肺主统帅一身之气,而“七情之客,皆气主之”,所谓调节七情以养气就可直接养肺。

此外,慎言语,节饮食,也可以防止肺气耗伤。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人体一身之气皆归属于肺,受肺之
统领,凡元气、宗气、卫气、营气等,皆需要通过肺的呼吸得以敷布而人体中各脏腑功能活动之气及经络、营卫之气,皆赖肺的调节而实现其升降出入,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作用。

可见,肺为气之主宰。

正如《素问·五脏生成》中说“诸气者,皆属于肺。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的精神活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尤乘说“调节七情以养气,就可直接对肺腑保养。

因为情志的种类与五行、五脏相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心病及肺,心气不足,则血运无力,从而导致肺之气血不畅。

脾病及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肺的津气依靠脾运化生成水谷精微提供。

如果脾气亏虚,气血生化不足,常引起肺气不足。

肝病及肺,肝的疏泄失常,可影响肺气的肃降,使肺气痹阻。

肝病累及于肺,导致肺之功能失常。

肾病及肺,肾阳不足时,气化不行,水液泛滥,亦可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

由此可见,情志所对脏腑的影响,都可波及到肺,使其功能受到不同的影响。

调节七情对于五脏功能都有良好作用,也是直接对肺脏的保养。

慎言语,可以防止肺气耗伤。

节饮食,尤其是少食肥甘厚味可防止胃肠炽热,不使痰火胶结于肺,使其肺络免于阻闭,都利于养气利肺。

惜精——养肾之要
尤乘据“肾藏精之理,主张寡情欲,节房事”。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

肾精的盈亏,决定人的生长、衰老、死亡的全过程人们常说“未老先衰”,就是因为肾虚之故。

明代着名医家张景岳说“五脏为人身之本,肾为五脏之本。

故欲长寿,须补肾。


现代医学认为,肾与“下丘脑—垂体—性腺系统”密切相关。

肾虚可表现为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生殖功能减弱和早衰。

证实了肾藏精有利于抗衰延年。

研究证实,中医学中的肾功能还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肾虚者T细胞减少,功能也减弱,经补肾治疗后,T细胞数量及功能有不同程度回升(T细胞淋巴细胞的一种,在免疫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引起肾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生理的,也有病理的,其中房事过度,情欲意念太过,七情过激是常见的原因之一。

《黄帝内经》曰“夫精也,身之本也。

”中医历来认为,房事不节,纵欲耗精,是养生防衰的祸根。

情欲太过,势必耗损肾精,损害人体正气,致使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减退,抗病力低下,代谢紊乱,从而引起多种疾病。

寡情欲是养肾的要旨,日常生活中务须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