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教学实录
《半截蜡烛》的教学实录及反思

《半截蜡烛》的教学实录及反思《半截蜡烛》的教学实录及反思师:同学们,伯诺德夫人一家先后遇到了几个危急关头?生:他们遇到了3个危急关头。
师:第一次危机由何而起?生:一个德国中尉把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了。
师:当时情况怎样?生:当时情况非常危急。
师:从哪里感受到的?生:因为书上写如果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一家三口的生命将要结束。
生:我觉得这时候的危急在于如果出现以上现象,国家就会遭受更大的灾难。
师:那你们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危急的情境读出来吗?(生自由朗读后指名读并评价)师:同学们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做?生:伯诺德夫人望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间里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并把蜡烛吹灭了。
师:请你们在读读描写伯诺德夫人的语句,想想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读,思考)师:谁愿意来说说,最好结合有关语句?生:我觉得伯诺德夫人很勇敢,因为在如此危急的时候,她是那么的沉着冷静。
师:从哪里感受到的?生:我是从“急忙”和“轻轻”这两个词语中感受到的。
生:我觉得伯诺德夫人很机灵。
因为当她看到危险就要来临时,她又想到了这么一个好办法,把危机化解了。
师:你回答得很好。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几句话,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生齐读)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可以看出,,我们可以结合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以及周边的环境加深对一个人的了解。
下面老师请同学用上这种方法,来谈谈你对于杰克的了解……(生沉默)师:可看看杰克的表现,从他的表现中你了解到了什么?生:当危险来临时,杰克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从容地搬来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我觉得他很勇敢。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生:我觉得他很懂事,在危险到来时,他很从容,一点也不紧张。
……师:危险越来越近了,这时候小女儿杰奎琳挺身而出了。
下面请同学来读一下这一段课文,尽量把你对人物的了解读出来。
(生读)师:(对指读的学生)杰奎琳,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为什么用这种语气对少校说话?生:因为我想大人都喜欢可爱一点的小孩,我这样说的话,可以让他对我放松警惕。
课堂实录|《半截蜡烛》课堂教学实录(一)

课堂实录|《半截蜡烛》课堂教学实录(一)《半截蜡烛》课堂教学实录(一)执教名师:薛法根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知道我叫什么名字了吗?生:知道。
师:叫什么呀?大声说出来。
生:薛法根。
师:这个名字好听吗?生:好听。
师:呵呵,谢谢啊!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半截蜡烛),念一下课题——生:《半截蜡烛》。
师:嗯,好。
(手拿着一支粉笔)这是什么?生:粉笔。
师:我知道是粉笔啦,这是?生:这是一枚粉笔。
师:一枚?不叫“枚”,数量词用准确。
生:这是一根粉笔。
师:或者这是?生:一支粉笔。
师:是吧,好的。
(手拿着一段掰断的粉笔)那这是?生:半根粉笔。
师:或者这是?生:半支粉笔。
师:是不是这样的?对。
那课文当中说这是半截蜡烛,这个“截”就相当于哪一个字的意思?嗯?生:根。
师:不是“根”,也不是“支”,相当于“段”,是不是这是一“段”?我们一般说这是一段粉笔,对吧?所以,蜡烛也叫这是一段蜡烛,或者叫一截蜡烛,是不是?但是这里不用一截用了半截,意味着这一段蜡烛怎么样?生:是一半儿的。
师:什么叫一半儿的?生:意味着蜡烛很少。
师:不叫很少,蜡烛这叫?生:很短。
师:对,很短。
一小段蜡烛,很短很短的一段蜡烛,叫?生:半截蜡烛。
师:对,但是我们课题如果叫作一小段蜡烛,好不好听?生:不好听。
师:不好听对不对,但是用半截蜡烛就比较好听,所以汉语它能够用简练的语言,既形象又准确的表达这个意思,这个题目念——生:《半截蜡烛》。
师:好的。
课文当中伯诺德夫人用这半截蜡烛传递秘密情报,她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谁能把这个绝妙的主意讲给大家听,想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绝妙的主意?就用这半截蜡烛。
生:她是先把那个绝密情报塞到了一个小金属管里,然后又把小金属管塞到了半截蜡烛里,然后又把半截蜡烛插在了一个烛台上摆在了显眼的桌子上,这样就让那前来搜查的德军没有怀疑这个蜡烛。
师:嗯,听明白了没有?生:听明白了。
师:他用了两个“塞”,一个是把情报塞在金属管里,又把金属管塞在蜡烛里,有两个“塞”。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及评析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及评析半截蜡烛教学反思篇一《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是反映第二次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战的事。
一、抓住重点,感悟人物品质。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描述紧张氛围的文字进行渲染,并抓住描述母子三人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活动的文字,让学生去品读,体会到他们的镇定、机智、爱国,同时欣赏到人物的人格魅力。
在进行这一教学环节时,课件辅助呈现,先由教师引读,让学生感受到这半截蜡烛继续燃烧下去的危险,带领学生走进此情此境;然后经过学生的感悟,结合背景,在头脑中叠现出紧张的一幕;再经过反复朗读,结合上下文,经过品读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体会到他们的镇定、机智与爱国,再以个别读和齐读的方式加深理解,表达情感,欣赏到人物的人格魅力,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二、依托文本,注重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我们的阅读教学要让写放进来,不必须当堂写,能够课内说,课外写。
可是写必须依据文本,加强指导。
如教学课文的最终一句话:“正当她踏上最终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此时读者那悬到嗓子眼的一颗心最终落了地,可谓峰回路转,化险为夷,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侥幸躲过一劫。
那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望着这盏在最终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他们的心境怎样学生回答如释重负,然后请学生想象一下此时伯诺德夫人、杰克和杰奎琳会想些什么,并想象一下人物的神态和动作,进行说话练习,并提醒学生必须要注意当时的场合并进行合理的想象。
因为有了前面环节的细细品味和我的及时提示,学生说得不错。
课后再请学生写下来,这样一个过程,不仅仅是训练了孩子的写作本事和培养孩子想象本事,也是孩子对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孩子个性化体验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篇二反思第三组略读《半截蜡烛》,有如下收获:备时,我就在思考:略读到底该怎样教?虽然同科头教师介绍经验和《教师教学用书》中,也听到、看到一些“略读要以学生自我读懂为主”,“略读任务要单一,要充分运用好前导语的提示作用,解决一两个问题即可。
半截蜡烛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师:今天我们学习《半截蜡烛》,请同学们读课题。
生:半截蜡烛。
师:你在读的时候,会特别在意哪个字眼?生1:我会特别注意“半”,因为我会想,另外的半截蜡烛去哪里了?生2:我也是在意“半”,我在想,这半截蜡烛背后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生3:我也注意“半截”,这半截蜡烛最后怎么样了,有没有烧掉?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课文,打开课文《半截蜡烛》。
同学们一定把课文读过了,说一说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生1:它在一开始就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
师:我来考一考大家,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地点是?有哪些人物?生答。
生2:这篇课文是剧本。
师:你已经知道了课文的文体。
生3:这篇课文有很多括号,括号里交代的是人物的动作、神情等。
师:你不但注意了小括号,还读懂了括号里的内容,真不错。
(板书:动作、神情)师:在预习课的时候,老师发现有一个小组的同学在读课文的时候选了几位同学合作读,我想请同学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安排?生1:因为这样更省力气。
生2:因为分开读可以更好地读懂内容。
生3:因为这篇课文主要是人物的语言,我就选了不同的同学来读不同(人物)的话。
师:你采用的原来是分角色朗读啊。
同学们,我们都看过电视剧,演员说的话或是要笑要哭,都是按照要求去做的,这个要求来自像我们课文这样的东西,也就是“剧本”。
生4:老师诶,我有一个发现,文章中有一种括号都只有一半的。
师:同学们一起到文中去找一找,看看文章一共有几个地方是刚才郑超群说的这种形式的?生自主读文,用横线画出这类句子。
、师:把你找到的这样的只有半个括号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生自主读文,后交流。
生1:这些句子连起来就是一个故事。
生2:这些句子连起来就是故事的情节。
生3:这些句子告诉我们故事的场景。
生3:这是故事的场面。
生5:这连起来就是一个故事的过程。
师:这是同学们自己读懂的知识,真不错。
说到场景,我想试试同学们的阅读能力,从剧本开头的场景介绍中你读懂了什么?生1:我读懂了这是一个贫苦的家。
半截蜡烛教案 《半截蜡烛》教案精选6篇

半截蜡烛教案《半截蜡烛》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编辑Waner为大家分享的6篇《半截蜡烛》教案,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半截蜡烛教案篇一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表演,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以读悟、表演形式组织教学,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指导为辅。
一、谈话导入,出示目标师: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半截蜡烛这个故事已经有了了解,下面我们接着做一个有趣的游戏。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完成一件事当好导演、选好演员大家看行不行。
(同学们欣喜若狂,齐声答道:行)师:当好导演、演员的要求:1、对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要通过自己的口、手、脸表现出来。
2、公正评价二、初读课文,谈出感受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文中人物的表现各有什么特点?分别与半截蜡烛有什么关系?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悟一悟,也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或写下自己的批注。
生:(自读、勾画,相互交流)师:现在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己的读书所得:生:每个人在敌人面前都表现得非常镇定,机智,他们都想保护半截蜡烛中的情报。
生:每个人又在极力去争蜡烛师:大家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生:同意。
师:谁有补充?生:文中每个人的方法虽然不一样,但目的一样,而成功的只有杰奎琳一个。
师: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心理在文中因什么而发生变化?生:因半截蜡烛的燃烧、变短而发生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我觉得每个人都可生:练习(读书品味,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动作、表情)师:谁来试一试生一:我来扮演伯诺德夫人(边做动作、边说话)组织评议,生1、动作不够准确,表情太呆板。
生2、伯诺德夫人紧张的神情没表现出来。
请大家再读一读文中的语言,自己在下面模仿一下。
生二、再来试试(边读边做动作,展示神情)师:引导再议,好!(特别是盯着蜡烛、紧张的神情表现得好)生三、我来演杰奎琳(娇声娇气地说话,做动作)生四、我来演德军中尉(边读边做动作,展示神情)师:引导评议指导,放课文录音,想象德军强盗的可憎可恨。
《半截蜡烛》教学实录

页眉内容《半截蜡烛》课堂实录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是……生:《半截蜡烛》。
师:文章拿到啦?(拿到了)预习了没有?(预习了)好,下面告诉老师,告诉大家,你预习了些什么?我想听一下。
生:我预习的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师:你了解了二战的内容,好,请坐,还有吗?你说。
生:我预习了蜡烛的变化。
师:哦,好的,你预习了蜡烛的变化。
还有吗?都没有学字词啊?生:学了。
师:文章读过啦?生:读过了。
师:那怎么不说啊?告诉我,还干吗了?你说。
生:给每一自然段标序号。
师:哎,标上序号了,标上序号的人举手。
(有少数没有举手)哎,没标的赶紧标起来。
手放下,还有吗?充分的说,你说。
生:我了解了整篇文章的中心。
师:你都知道中心啦,哦,一会儿我要问啦!好,请坐下,你说。
大声。
生:我了解了文中人物的心情变化。
师:好,我想问一下,刚才我们说的这些内容,我们同学基本都做了的举手。
基本都做了,字啊,生字的读音啊,词语啊,包括内容啊,包括人物啊,做了的?好,手放下,那我就不一一检测了,下面我检查一项。
检查一下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程度,谁能根据这个要求来说一下(指投影)可以先看看书,快速的,四位同学举着手呢!(等待)好,我请第一位举手的同学说,来,这位女同学,你说。
师:(回答声音太小,听不清)来,注意,这儿人多,地方大,所以不能像教室里上课的那个声音,放开来,话筒传给你不方便,知道吧,大声说话。
生:时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物是──事情是──师:半截蜡烛里有什么?生:情报。
师:那也就是保住了──生:情报。
师:好,她说的不清楚,是一一说的,现在谁能告诉我这些问题的答案,(看屏幕)什么时间,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还有谁说?可以在下面自己先说说。
(生讨论。
)师:好,你来说,大声。
生:二战时期──师:然儿?那也就是说三个人都在保护什么?生:情报。
师:好,三个人都在保护情报。
板书:保护情报。
师:保护情报首先得有什么?生:把情报藏起来。
课堂实录|《半截蜡烛》课堂教学实录(二)

课堂实录|《半截蜡烛》课堂教学实录(二)《半截蜡烛》课堂教学实录(二)执教名师:薛法根师:好,现在我们来看,这篇小说当中的正面人物是,一个叫——生:伯诺德夫人。
师:你知道她的丈夫叫什么?生:伯诺德。
师:对,伯诺德,这个你要知道呀,一个叫——生:杰克。
师:一个叫——生:杰奎琳。
师:对,这是她的大儿子,这是她的小女儿。
小女儿很小,比你们小了,大儿子就是你们这么大。
好,这三个德军要不断的给她们制造麻烦,然后她们要怎么样啊?解决麻烦。
好,现在请你们快速的默读小说,看看他们制造了哪些麻烦,然后这三个正面人物是怎么解决麻烦的?请你边读边把课文当中关键的词语用笔把它划下来好吗?开始阅读。
用笔先把它划下来,关键的词语。
这篇小说可能小朋友已经在课外看过好几遍了,但是优秀的小说总是百读不厌的。
来,你往下读,往下读好吗?会读小说的同学,他划的词语是很简练的,不会读小书的同学他是一长句一长句地划。
要把握住关键的信息。
正常的一般读完这篇小说用三分钟。
读好的举手啊,我就发现制造了哪些麻烦,她们分别是怎么解决的。
不要长句,不要一句一句划,圈那些关键的词就行了。
把这个词一圈,知道是什么麻烦,把这个词一圈,哦,知道是怎么解决的。
(指着一学生)这个就对了,好的。
好了吗?好了举手,已经读完了就举手。
好,一个,两个……好的,真不错,六年级小朋友还能举手,真不错。
好了就举手,读完了就举手知道吗?我知道六年级的小朋友一般是我懂了也不举手,一年级的小朋友是我不懂也要举手。
懂了就举手,好,现在我们把笔放下,交流一下,好吧。
我们先说三个德军制造了哪些麻烦?知道的举手,好,来,(走向一女生)这个小朋友。
生:他把藏有情报的蜡烛——师:谁,是谁?生:三个德国军官。
师:三个德国军官啊?生:一个中尉顺手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
师:点燃蜡烛,危险吧?这个蜡烛里面有什么呀,藏着情报,你把它点燃了不就麻烦了嘛。
好,点燃蜡烛。
生:然后这个伯诺德夫人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接着轻轻地把蜡烛吹熄。
五年级下《半截蜡烛》教学实

人教版五年级下《半截蜡烛》教学实录《半截蜡烛》教学实录【教学理念】本课教学着力于对两个问题的思考探索:一、文本解读的多元性与规定性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间对话的过程,是“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
由于各人经验、体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对话”的结果必然也不会完全相同。
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提升“对话”的质量?其间是否还需要教师的控制? 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是否就意味着可以任意解读文本?教学中,我强化展现学生个体理解的丰富的非预期性与创造性,同时认为多元解读并非没有任何制约的纯个体主观心理反应,而是主观心理与文本隐蔽信号的契合,因而教学中注意通过价值的引领让学生领悟文本对话中“主观”与“客观”的辩证规律。
二、语言转换的整体性与主动性毋庸置疑,语文课堂发展学生的语言是学科职责,但实际操作中却也是一大瓶颈。
我在教学中力求把握整体性与主动性,将体验、想象与语言发展结合起来。
诸如引发认知冲突、进行争辩,凭借文本信息想象描述心理,既力求体现“多维度”多“层次”的丰富性,又旨在激发学生思维、表达的积极性,使之获得整体的发展。
【教学过程】一、铺垫定向学习课文前,先组织学生默写词语:半截、蜡烛、绝密、绝妙,其中“绝密”绝“妙”由教师说意思,学生根据意思写词语。
默写完毕后教师进行评点,强调“蜡”是“虫”旁,“绝密”的“密”是“山”字底。
师:现在谁能说说,课文中的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说的时候尽量用上“绝密”绝“妙”这两个词语。
生:这半截蜡烛藏有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这是伯诺德夫人想出的一个绝妙主意。
生:伯诺德夫人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她将装有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了半截蜡烛里。
师:你把“绝妙”放到了前面。
同一个意思常常有不同的说法。
那么,这个绝妙的主意就绝对保险、万无一失吗?(生:不是)快速默读课文,看看它存在着什么隐患。
(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教师出示:“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 出 形
师 : 演 做 得 不 错 。接 下 来 , 导 盛
读 保 护 蜡 烛 这 一 部 分 课 文 。读 完 之 烛 。 诺 德 夫 人 拿 出 一 盏 油 灯 , 说 伯 她 后 我们要 补充完 成一 张情 节 图。
( P 出示 情节 图 ) PT 还 是油 灯 的光亮 , 把蜡 烛 吹熄 了 。 就
德 国军 官说 多点 几 支蜡 烛也 好 , 这
阵粗 暴 的 敲 门声 ,三 个 德 国军 官
师 : 等 , 个 蜡 烛 倒 底 是 谁 吹 词 来 形 容 这 个 故 事 。 等 这
生 : 诺德 夫人 。 伯 师 : , 把 “ 把蜡 烛 怎 么样 对 要 谁
师( 响起 敲 门 声 ) 你 们 听 , 着 熄 的 ? : 随
师 : 下 来 , 同 学 们 做 一 回 导 烛 吹 熄 。 可 是 德 国军 官 又 点 燃 了 蜡 接 请 演 说 戏 ” 。
生 : 意 。 愿
师 : 个故 事 当中有 这些 人物 , 演 , 一 说戏 。 意吗 ? 体 推 出“ 这 说 愿 媒 导 烛 , 杰 克 找 了 个 想 到 柴 房 搬 柴 火 的 借 口想 把 蜡 烛 端 走 ,但 是 被 德 国军 官 夺 回 。最 后 是 杰 奎 琳 借 口想 上 楼 师 : 清 楚 又 简 洁 , 加 上 了一 既 还
告 诉 我们故 事发 生的 时间是在 ? 生 : 二 次世 界大 战期 间。 第
师 : 点 是在 ? 地 生 : 国伯诺德 夫人 家 中。 法 分 另U — — 是
生 : 回 , 为上 面一 横填 的都 得 。 是 我觉 得说得 太复 杂 了。 不 夺 因 但 能
生 : 先 是 由德 国军 官 焰 I , 首 烛 J 接 着 伯 诺 德 夫 人 借 口油 灯 更 亮 把 蜡
些 恰 当 的 连 接 词 ,把 情 节 发 展 中 的
生 : 诺德 夫人 , 国的一 名家 伯 法
庭 妇女 ; 克 , 诺 德 夫 人 的 儿子 ; 杰 伯 国军 官 , 个 少 校 , 个 中尉 。 一 两 师 : 些 少 校 、 尉都 是 军 衔 。 这 中 少 校 相 当于 一 个 营 长 , 中尉 相 当 于
一
闯 进 了 伯 诺 德 夫 人 的 家 中 ,于 是 一 这母子 三个是 怎么 想尽 办法保 护这
师 : 可 以说是 跌宕起 伏 。剧 本 , 也
就 是这样 , 过 对话 , 步一 步 地推 通 一
场 没 有 硝 烟 的 战 争 就 打 响 了 。那 么 了 ” 代 清 楚 。 你 可 不 能 乱 导 。 交
的是 “ 回 ” 还 有 不 同 的 填 法 吗 ? 夺 。
生 : 夺回。 被
师 : 一个 更合适 ? 哪
是敌 人怎 么做 。
师 : 来 你不 仅读 懂 了课文 , 看 还 读懂 了这张 图 。
师 : 大 导演 陈凯歌 同姓 , 不 跟 了
能说 得再 简洁 一点 ?
这个 故 事 的前 面有 一 个舞 台说 明 。
一
但 是 德 国 佬 说 屋 子 里 太 黑 了 ,又 把 冲 突 , 剧 情 一 步 一 步 地 推 向 高 潮 。 把
蜡 烛点燃 了。
听 着 导 演 的 介 绍 ,你 想 用 一 个 什 么 生 : 波三折 。 一
生 : 层 推进 、 惊无 险 。 层 有
师: 这节 课重 点来 读 这部 分 课文 。
师 : 你看 着这 张情 节 图 , 请 向剧 睡 觉 把 蜡 烛 端 上 楼 。 展 。 自己看 着 屏 幕 练 一 练 吧 。 师 : 演 , 问你 贵姓 。 导 请
生 : 姓李 。 我
杰 奎 琳 , 诺 德 夫 人 的 女 儿 。 个 德 组 人 员 简 单 地 介 绍 一 下 剧 情 的 发 伯 三
发 生 在 二 战 时 的 故 事 。 题 目 叫做 ?
师 : 以 。 后 面 这 个 括 号 , 填 找 了 个 什 么 借 口把 蜡 烛 怎 么 样 了 ” 可 他
生 : 截 蜡烛 。 半 师 : 是 一个 剧本 , 前 你 们读 这 课 过这个 故事 了吧 , 们 先来 理一 理 。 我
《 半截蜡烛》 教学窭录
@执 教 : 盛新凤
一
整理 : 高静秋
天黑 , 拿 这支 蜡烛上 楼去 睡觉 。 想 师 : , 还 把 “ 子 三 人 分别 好 你 母 都 交 代 清 楚 了 。请 问 你 贵 姓 。
生 : 陈。 姓
、
导演 说戏
写法 吗? 生: 走。 端
师 : 天这 节课 , 们 来读 一个 今 我
几 个波 折也交 待得非 常清 楚 , 错 ! 不
贵 姓啊 ? 生 : 姓胡 。 我
连 长级别 。 事 主要 由两部分 组成 , 故
藏 在 半 截 蜡 烛 里 ,接 下 来 就 写 母 子 部 分精 彩一些 ?
生 : 护蜡烛 。 保
师 : , 导 。我们 请李 导 简单 哦 李 生 : 诺 德夫人 先 点燃蜡 烛 , 伯 后
开 始 的 时 候 写 了 伯 诺 德 夫 人 把 情 报 向 剧 组 人 员 介 绍 一 下 剧 情 。
师 : 没 有胡导 , 你 你
乍 常好 。
师 : 个故事 的情 节就是 这样 , 这
三 人 保 护 蜡 烛 。 觉 得 这 两 部 分 , 来 德 国佬 来 了 , 把 蜡 烛 给 人 的 交 锋 、 你 哪 又
生 : 个 德 国 军 官来 检 查 , 屋 进 了 故 事 的 情 节 。这 是 剧 本 的第 一 三 嫌 ( 板 书 : 话 、 进情 节 ) 师 对 推
二 、 员 演 戏 演
半 截 蜡 烛 的 呢 ? 书 拿 起 来 , 速 默 子 里 黑 ,点 燃 了那 支 藏 有 秘 密 的 蜡 特 点 。 把 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