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共29页文档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28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 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 了。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是取得天 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 足,这是为什么呢?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 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 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即使用严酷的 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 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臣民) 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 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 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 (2)妙在论证上
• ①比喻论证。如文章开篇谈论治国要注重“积其德义”这一根本原则时, 从两个方面比喻论证,即“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和“流之远者。必浚其 泉源”。“固其根本”是树木长得高的必要条件,而“浚其泉源”也是流水 流得长远的前提,运用自然中的现象来比治国的原则,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形 象。同样,魏征以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来比喻人民的力量的重要性,至今 还为人们传颂。
• 第三段从“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至结尾,以“十思”全面阐述 “积德义”的具体内容。这“十思”,好象是魏征提醒唐太宗从多侧面进行 观照,多侧面地照一照“积德义”的镜子。人以铜为镜,唐太宗则以魏征为 镜,魏征又给唐太宗以“十思”之镜。可以说,“十思”之镜是一个多棱镜。 之所以说“十思”是多棱镜,是因为它从多侧面反映了“思国之安者,必积 其德义”的主旨,从多方面开拓了唐太宗“居安思危”的境界,从多方面开 拓治理李唐王朝的途径:“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 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统编课件《谏太宗十思疏》PPT公开课课件名师课件

【 最名 新校 版课 本堂 说】课获稿奖统P编PT课-[件《统谏编太]宗教十材 思《疏谏太 》P宗PT十公思开疏课》课P件PT 名(最师新pp版t)课(件最(新优版选本))推荐
03
再读课文,认识君臣心性
【 最名 新校 版课 本堂 说】课获稿奖统P编PT课-[件《统谏编太]宗教十材 思《疏谏太 》P宗PT十公思开疏课》课P件PT 名(最师新pp版t)课(件最(新优版选本))推荐
导入解题,突出重点难点
最新版本说课稿统编课件《谏太宗十 思疏》P PT公开 课课件 名师pp t课件 (优选 )
比干因劝谏昏庸的商纣王而被挖 心,临死前,他说“主过不谏非 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 不用则死,忠之至也”来表明自 己的心志。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诠 释了古代士人的忠诚与勇气,责 任与担当。
【 最名 新校 版课 本堂 说】课获稿奖统P编PT课-[件《统谏编太]宗教十材 思《疏谏太 》P宗PT十公思开疏课》课P件PT 名(最师新pp版t)课(件最(新优版选本))推荐
【 最名 新校 版课 本堂 说】课获稿奖统P编PT课-[件《统谏编太]宗教十材 思《疏谏太 》P宗PT十公思开疏课》课P件PT 名(最师新pp版t)课(件最(新优版选本))推荐
初读文本,掌握重要字词
【 最名 新校 版课 本堂 说】课获稿奖统P编PT课-[件《统谏编太]宗教十材 思《疏谏太 》P宗PT十公思开疏课》课P件PT 名(最师新pp版t)课(件最(新优版选本))推荐
重点字词
01 固
培土加固。
02 德义 德政与信义。
03 明哲 明哲的圣人。
04 不胜
不堪
05
景命
大命
【 最名 新校 版课 本堂 说】课获稿奖统P编PT课-[件《统谏编太]宗教十材 思《疏谏太 》P宗PT十公思开疏课》课P件PT 名(最师新pp版t)课(件最(新优版选本))推荐
《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PPT课件

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奏疏,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
第7页/共36页
“文章合为世而作”,魏徵是在何种情况下上疏唐太 宗的呢?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 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 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 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 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 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 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群 臣齐唱赞歌时,独能多次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文章力 劝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看后感到很惭 愧,表示从谏改过。
第16页/共36页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
所有的
大
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
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难道
谏太宗十思疏最终完整版PPT课件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长(cháng):高大. 形容词活用为 动词,长高 固:形容词的使动,使…牢固. 根本:树根. 本:本义是树的根部. 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 部分。或说(事物的本质 )
流:泉流,名词。
远:形作动,流得长远, 达到远方 。 浚(jùn)疏通. 其:他们的。 德义:道德、仁义.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那么你知道他以谁为镜吗?
第3页/共34页
魏徵
•
字玄成。唐朝著名史_学__家____、
___政__治__家_、__文__学__家_。 。隋末参加李密义
军,掌管文檄。太宗时任___谏__议_大_、夫检校 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 成,升任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
将有作思知足以自戒思知止以安人思谦冲以自牧思江海下百川思三驱以为度思慎始而敬终思虚心以纳下思正身以黜恶戒奢侈扰民戒骄傲自满戒纵欲过度戒轻信人言戒赏罚不公202123202124人君当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提出问题为什么思思些什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诚能十思垂拱而治202125总结历史引出警告提出十思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诚能十思垂拱而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回顾课文理清思路回顾课文理清思路202126202127疏
第13页/共34页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
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
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 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
舟,所宜深慎。
殷忧:深切的忧虑. 以:而,表修饰。
以:而,表并列。
傲物:轻视 他人。 一体:整体. 行路:陌生的路人. 虽:即使.
谏太宗十思疏PPTPPT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第16页
• 知识总结:
• 1、通假字: •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同“震”,震慑。 •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无”同“毋”,不要。 • 2、古今异义: •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义,树 木根;今义,指事物
本质。 •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
今义,尽情。 •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心:古义,使……谦虚;今义,一
表判断,在此处可译为……人)。 • B、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直接表判断)。
第22页
• (2)、省略句: • A、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之)为度。省略句,省略介
词宾语“之” • B、(民众)终苟免而不怀仁。省略句,省主语“民
众”。 • (3)、倒装句: •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以严刑董之,介宾短
第4页
写作背景
这篇奏疏写于贞观十一年(公元六三七年)。唐太宗登基后, 开始一段是较有作为,出现了历史上有名“贞观之治”。他 做到了节私欲,明赏罚,听取下级劝谏,被人们誉为“从谏 如流”君主。可是,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 民生活逐步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日益巩 固,国威远扬,在一片文治武功欢呼声中,他渐渐骄奢起来 ,忘记了“以民为本”,尤其是渐渐忘记了隋朝灭亡历史教 训,对人民作威作福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魏征写了这篇 著名文章,以此来劝诫唐太宗。
《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谏太宗十思疏》这篇文章。
该文章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章《古代散文欣赏》部分。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名臣魏征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主要分析了国家兴衰的原因,劝谏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以期国家长治久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魏征的政治主张。
2. 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论证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的一些文言文句式和实词的理解,以及作者论证方法的分析。
教学重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以及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责任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含文章背景、作者简介、课文内容解析等。
2. 学生用书:课文及相关注释。
3. 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文章背景的兴趣。
2.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魏征的生平及其政治主张。
3.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4. 课文解析: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6.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典型论证方法,如对比、排比等。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文章背景: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
2. 作者简介:魏征生平及其政治主张。
3. 课文内容解析:重点词语、句式讲解。
4. 主题思想: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5. 论证方法:对比、排比等。
七、作业设计答案:文章运用对比、排比等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 作业题目: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这一古训的理解。
答案:开放性题目,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经历和所学知识进行思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谏太宗十思疏》,使学生理解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责任感。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最终完整版.ppt讲课稿共35页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课件

排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比
德不厚而思国之理,
课文研读
3.阅读第2段,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 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这几句话运用对比论证,将“殷忧”和“得志”两种情况下君主的 态度和造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前后不同的态度,造成了两种不同的结 果,在对比中见优劣。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貌恭而不心服”强调民心的重要性。如果失掉民心,即使“董之 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也无济于事。承接上文进一步阐释了“竭诚以 待下”对君主的重要性。
翻译: 担心懈怠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 担心耳目被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 的意见;考虑到可能出现谗佞之人就 想到端正自身,贬斥奸邪;施加恩泽, 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 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 时发怒而施刑罚。
词句疏通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 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词句疏通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
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
亏无为之大道哉!
翻译:
尽:尽情享受,形容词作动词。
文臣武将争逐(效力),对君主来说便
养:颐养。
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
可以颐养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的年寿,
垂拱:垂衣拱手,指不亲自处理政务。 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
以:第一个是连词表并列,
性情不能控制欲望,这就如同砍断树根来
第二个表转折。
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水流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