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论文

合集下载

高铁安全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高铁安全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高铁安全论文范文精选3篇一铁路安全警示教育探究与实践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图文信息中心作为学院教学和科研的服务性机构,在履行信息服务职能的同时,充分发挥特色高职院校教育职能这一社会属性,不断加强自身特色文化建设,优化文化育人环境,利用铁路文化传播平台,弘扬铁路文化,普及安全知识,开展铁路安全警示教育,学院高铁安全警示与事故救援中心已成为其为在校学生、铁路职工、社会大众开展安全警示教育的重要科普基地。

1高速铁路安全警示与事故救援培训中心学院高速铁路安全警示与事故救援中心是我国第一个“高速铁路安全警示与事故救援培训中心”。

中心通过图文、实物、视频、模拟沙盘、仿真模型、互动视窗等载体,全方位构建了完整的铁路安全教育与防范、事故预设与排除、事故救援与自救体系。

高速铁路安全警示与事故救援中心设有铁路进展史示教区、铁路安全警示区、高速铁路安全监控系统示教区、事故救援起复演示四个区域。

借助丰富的实物、图片、模型及电子声像资料,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系统展示了ZG铁路不平凡的进展历程,剖析铁路安全责任事故案例,介绍高速铁路安全保障系统,传授高速动车与重载运输事故救援起复等基本方法。

学院图文信息中心充分利用这一安全警示平台,发挥特色文化教育职能,向全院师生、特别是高速铁路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铁路安全文化教育和普及事故救援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形成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了解自救、救人和救援的基本技能;配合学院系部,向铁路在职职工提供安全警示教育和事故救援起复培训,强化学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提升职业素养,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和事故救援能力;面向中小学生、社会大众,提供开放式社会服务,通过铁路安全教育,普及铁路安全知识,提高受众的生命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救意识,在自身遭遇铁路安全突发事件时,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目前,中心已接待参观学习团体达8000人次,接待对象主要为学生、铁路行业员工、XX 政工团各类学习组织等。

高铁论文总结范文

高铁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高铁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已经成为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亮点。

本文从高铁的背景、发展历程、关键技术、经济影响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总结,旨在探讨高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一、背景20世纪末,我国开始关注高速铁路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高铁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高速铁路不仅极大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发展历程1. 早期探索(199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国外高速铁路技术,并进行试点运营。

2. 规模建设(2000年代):我国自主研发的高速铁路技术逐渐成熟,开始大规模建设高速铁路网络。

3. 运营优化(2010年代至今):我国高速铁路运营技术不断优化,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不断提高。

三、关键技术1. 轨道技术:高速铁路的轨道采用无砟轨道,提高了列车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

2. 列车技术:高速列车采用流线型车体、电力驱动、高速转向架等技术,确保了高速运行。

3. 控制技术:高速铁路采用先进的列车控制系统,实现了列车的高效、安全运行。

4. 通信信号技术:高速铁路采用先进的通信信号技术,确保了列车运行的信息传输。

四、经济影响1.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高速铁路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2. 提高物流效率:高速铁路提高了物流运输速度,降低了物流成本。

3. 刺激旅游市场:高速铁路的便捷性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

五、社会效益1.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高速铁路缩短了人们出行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2. 促进文化交流:高速铁路加强了城市间的联系,促进了文化交流。

3. 增强国家实力: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总结:高铁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总结高铁的背景、发展历程、关键技术、经济影响和社会效益,我们可以看到高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未来,我国高铁事业将继续发挥推动时代发展的动力引擎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高铁毕业论文

高铁毕业论文

高铁毕业论文高铁是指运行速度高于250公里/小时的铁路交通工具。

高铁的发展将铁路交通从传统的“铁轨电车”改变为“地下高速公路”,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阐述高铁的优势及对社会的影响。

首先,高铁具有高速、高效的特点。

高铁列车的最高时速可以达到350公里/小时甚至更高,在短时间内能够将乘客快速地送达目的地。

相比之下,传统的普通列车时速通常在100公里/小时左右。

高速的运行速度减少了旅行时间,提供了更便捷的交通选择。

其次,高铁还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

高铁列车通常可一次搭载上百乘客,有些还可以跑马拉松开展活动。

这使得高铁成为大量人员运输的理想选择,既可以缓解道路交通压力,又可以提高运输效率。

此外,高铁的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铁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建设高铁需要大量的铁路工程和设备,对于相关企业提供了就业机会,并拉动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此外,高铁的运行也带来了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创收机会。

高铁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首先,高铁的快速和高效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工具,使得各地的人员流动更加频繁。

这有助于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和人文交流,减少了地域之间的隔阂。

其次,高铁的建设也提高了人们对我国科技水平的认可。

为了建设高铁,我国在轨道技术、通信技术、安全控制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树立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声誉。

尽管高铁有众多优势和积极影响,但其建设和运营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高铁的建设和维护费用较高。

由于高铁对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需要大量资金进行投资。

其次,高铁在线路规划和运行安全方面也面临一些挑战。

高铁线路的规划需要考虑地质地形、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这需要政府和相关机构做出艰难的抉择。

此外,高铁运行的安全和维护也需要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督和管理。

总之,高铁作为一种现代交通工具,具有高速、高效的特点,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中国高铁论文

中国高铁论文

中国高铁论文中国高铁发展论文摘要:本论文研究了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优势和挑战,分析了中国高铁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建设可持续高铁系统的建议。

引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络建设国家,中国高铁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高铁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环境友好的交通方式,不仅大大减少了人们的出行时间,促进了经济发展,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运营安全、环境影响等。

因此,本论文旨在研究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优势和挑战,并提出建设可持续高铁系统的建议。

一、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中国高铁发展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高铁网络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络。

从最早的京沪线、京广线到如今的八纵八横高铁网络,中国高铁覆盖了全国范围,并连接了主要城市和地区。

中国高铁的快速建设和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中国高铁的优势中国高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快速便捷:中国高铁的时速远远超过传统铁路,大大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

2. 高效可靠:中国高铁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运营更加安全可靠。

3. 经济发展:高铁的建设和运营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铁路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4. 国际合作:中国高铁技术和设备的出口,帮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更多的合作机会。

三、中国高铁的挑战中国高铁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 运营安全:高铁的运营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和管理手段,确保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2. 环境影响:高铁的建设和运营对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如土地占用、噪音、能源消耗等,需要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

3. 资金投入:高铁建设需要巨额资金投入,需注意投资回报周期和运营的可持续性。

四、建设可持续高铁系统的建议为了保持中国高铁的可持续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完善技术和管理手段,持续加强高铁的运营安全。

高铁对生活中人们的影响论文

高铁对生活中人们的影响论文

摘要:高速铁路(简称高铁)作为现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快速、便捷、安全的特点,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高铁在提升出行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以及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等多方面的作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引言高铁的快速发展是现代科技进步和交通方式革新的重要体现。

它不仅极大地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还促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快速流动,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产生了显著影响。

二、高铁对出行效率的提升1.缩短旅行时间:高铁以其高速运行的特点,显著缩短了城市间的旅行时间,使得人们能够更快速地到达目的地,提高了出行效率。

2.增强出行便捷性:高铁站通常位于城市中心或交通便利的区域,且班次频繁,为乘客提供了便捷的出行选择。

3.减少交通拥堵:高铁作为一种高效的公共交通方式,有助于缓解城市间的交通拥堵问题,提高整体交通效率。

三、高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1.带动沿线经济发展:高铁的开通促进了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2.增强城市间经济联系:高铁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加强了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有助于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

3.提升旅游业发展:高铁的便捷性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沿线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

四、高铁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1.扩大生活圈:高铁的开通使得人们能够更便捷地前往远距离的城市,扩大了人们的生活圈和社交圈。

2.促进异地就业和居住:高铁的便捷性使得异地就业和居住成为可能,人们可以更灵活地选择工作和生活地点。

3.改变出行习惯:高铁作为一种高效、舒适的出行方式,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减少了私家车的使用,有助于环保和节能减排。

五、高铁带来的挑战与机遇1.挑战:高铁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高铁建设的高成本、对沿线环境的潜在影响以及与传统交通方式的竞争等。

2.机遇:同时,高铁的发展也为相关产业带来了机遇,如高铁装备制造业、旅游业、物流业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高铁论文赏析八篇

高铁论文赏析八篇

高铁论文赏析八篇高铁论文第1篇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标准,旨在根据铁建工程的质量要求设计出平面及高程掌握网的精度指标,提高行车的稳定性和舒适度。

铁轨的几何线形参数应当符合平顺、高精度的设计要求。

因此,在测量铁轨几何线性参数时,轨道的内、外部几何尺寸都应当作为被测项目进行严格掌握。

内部几何尺寸是轨道的轨向、轨距、水平以及轨道纵向凹凸和方向的参数,这是铁轨自身的几何尺寸。

外部几何尺寸,顾名思义,是指轨道在空间三维坐标系中的坐标和高程。

铁轨内、外部几何尺寸的测量实际是对轨道的相对定位和肯定定位。

为了达到平顺性的要求,铁轨必需采纳高精确度的几何线形,一般掌握在±1mm~2mm以内。

测量掌握网的精度,在进行线下工程施工放样的过程中,应当兼顾敷设铁轨时的精度指标,尽量缩小铁轨几何参数和目标位置之间的误差。

这就要借助由各级平面高程掌握网构成的测量系统来逐步实施。

另一方面,要严格参照铁轨勘测、施工和运维规范布置精密测量掌握网,以确保铁轨的各项技术参数符合线下工程空间位置坐标及高程要求。

2精密测量步骤应用轨检小车的传感器、全站仪、0级轨检尺,协作计算机和无线通讯系统,按精度指标测定轨向、轨距、水平、凹凸等技术参数,对铁轨的实际位置进行精确定位。

2.1工艺流程2.1.1工前检查观测轨检小车每一次离轨并重新上轨时的运行状态,将轨距测量轮松开,对超高测量传感器进行微调。

2.1.2精测过程①调入与管段相关的测量掌握点和线性要素数据文件,备作后用。

②设定全站仪自由设站点的坐标、方位及横轴中心高程。

轨检小车距全站仪10m~70m。

通过前后各三对连续CPIII(CPIII掌握网又名基桩掌握网,是高速铁路测量最基本的掌握网)基标上的棱镜,自动平差、计算确定位置。

按指定方位调整测站位置,使之能够对后方两对掌握点进行交叉观测。

建议布置2台全站仪备用,尽量缩短测量时间。

③依据观测结果设定轨检小车上棱镜的肯定位置X、Y、Z。

建设高铁文化推动高铁发展的论文

建设高铁文化推动高铁发展的论文

建设高铁文化推动高铁发展的论文随着我国高铁的快速发展,高铁文化的建设也逐渐成为各地关注的焦点。

高铁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方式,不仅仅具有快速、便捷的特点,更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

建设高铁文化,不仅可以推动高铁发展,同时也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增强社会文化的凝聚力。

首先,建设高铁文化可以更好的推动高铁发展。

高铁文化作为高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构建一种文化、一种文明、一种价值观,在高铁交通中形成一种共识。

在高铁文化的推动下,人们不仅仅是乘坐高铁,更是在高铁上体验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体验高效、方便的出行体验,感受以人为本的服务,增强旅客对高铁的依赖和信心。

同时,在高铁文化建设过程中,更能够从旅游、美食、文化、历史等方面进行综合开发,提供更多丰富的游览选择和文化体验。

这些举措可以促进高铁的良性发展,扩大高铁的市场规模。

其次,高铁文化建设可以增强社会文化的凝聚力。

高铁连接了城市和城市,连接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沟通。

在高铁上,人们可以遇见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旅客,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展开交流,共同探索文化之美。

高铁文化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高铁文化的推广和建设,可以加强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各地的文化融合和交融,提高全国人民的文化素质和修养水平。

最后,高铁文化建设也可以为高铁企业提供超越竞争的优势。

随着高铁的普及,高铁文化渐渐成为了影响旅客选择高铁的一个重要因素。

高铁企业可以通过丰富的高铁文化建设来提高旅客的体验感和满足度,创造更具吸引力的新兴品牌形象。

同时,高铁企业还可以通过高铁文化的传播来树立更加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市场地位和竞争力,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鉴于高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价值,各地政府、企业和群众应该共同关心和重视,积极参与高铁文化建设的工作。

可以通过打造高铁文化主题馆、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铁美食、推出高铁文学作品等一系列举措来推动高铁文化建设,促进高铁的良性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和社会凝聚力。

高速铁路毕业论文范文(建议4篇)_1

高速铁路毕业论文范文(建议4篇)_1

高速铁路毕业论文范文(热门4篇)【关键词】高速铁道高铁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国家科技布副布长曹健林在2023年召开的“高速列车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会议上透露:“到2023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万多公里,在建里程万公里,无论路网规模还是速度等级,都居世界第Y位。

”科技布日前刚刚公布的《高速列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指出,到2023年,将建成16000公里的高速铁路,届时我国高速铁路的总里程将位居世界第Y。

随着我国一条条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包括正在修建或准备开通运营的高铁,使中国铁路建设进入黄金发展期,我国进入高铁时代。

高铁在世界其他国家应用较广泛,与之配套的人才培养体系也相对完善,而在国内,由于高铁建设起步较晚,但高铁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因此,无论是高校学科设置还是人才需求总量预估都未与行业发展同步进行,形成了铁路人才供给不足的现状。

据人力资源布门统计和预测,“十二五”期间,全国铁路建设系统人才需求量约为80万人,其中高职层次的一线操作人员就占70%~80%。

这就需要铁路高职院校紧抓高铁专业的建设,本文针对高职院校高铁专业的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一、明确高铁专业的培养目标高铁专业的建设应该突破传统的高职教育观念的束缚,真正从市场需求出发,分析预测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高铁人才的需求情况,以此作为建设高铁专业的主要依据,进而确定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来指导高铁专业的建设。

针对我院目前的情况,高铁专业应是面向铁路建设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文化素质修养,掌握高速铁路施工测量、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较强地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在铁路设计、施工、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从事高速铁路的设计、测量、施工、试验、监理、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针对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调整教学内容高职教育强调职业能力的重要性,注重基础理论的实用性和技术理论的应用性,课程内容应强调应用性,教学过程应注重实践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庆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高铁运行评价体系的研究学院数学科学学院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方向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姓名金天坤指导教师职称2014年5月25日摘要高速铁路作为一种安全可靠、快捷舒适、超大运量、低碳环保的运输方式,已成为世界铁路发展的趋势。

随着高铁的发展,高铁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日益受到人民的关注,这也昭示我们要加强高铁安全管理制度,这也对高铁运行评价体系作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本文着重对我国高铁运行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阐述了我国高铁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安全评估体系的必要性,并根据我国高铁建设的具体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提出实施安全评估的体系框架。

关键词:高铁运行;安全评估;层次分析法AbstractHigh speed railway, as a kind of safe and reliable, fast and comfortable, large capacity, low 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de of transportation, has become the world's railway development trend.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high-speed rail has exposed increasingly attention by people, this is that we must strengthen the high-speed rail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it also runs a evaluation system for high-speed rail has made new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study of high-speed operation in our country are faced with the problem,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high speed rail in China under the situation of rapid development, the necessity of safety assessment system, an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s high-speed rail construction using the hierarchical analysis framework of implementing safety assessment system is put forward.Keywords: High-speed operation; Safety evaluati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目录序言第一章国外高速铁路评估现状 (1)1.1欧洲铁路安全评估 (1)1.2日本新干线安全评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中国高铁面临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高铁票价过高,上座率低,运营出现亏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高铁给沿线居民带来污染 (1)2.3高铁事故频发 (1)第三章高铁运行的经济效应评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高铁运行的安全评估 .. (1)4.1高铁的试运行验收 (1)4.2高铁的调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高铁的应急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基于层次分析的高铁运行评价体系 .. (1)5.1构建高铁运行评价体系 (1)5.2构建评价集......................................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构造判断矩阵....................................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计算特征根和相应的特征向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一致性检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建立完善高铁运行评估体系的意义 .. (1)参考文献 (12)序言高速铁路(High Speed Rail)通常简称为高铁,是一种营运速度比较普通铁路高的铁路运输系统。

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始于1999年兴建的秦沈客运专线,经过十多年的高速铁路新线建设和对既有铁路的高速化改造,中国目前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以及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

至2013年12月底,中国时速达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新线里程已经超过13,000公里,另有近3000公里的既有线铁路被改造成了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

中国目前制造和运营中的高速列车均为CRH(CRH,C hina R ailway H igh-speed,中国铁路高速列车)系列电力动车组。

“和谐号”动车组是目前中国国内技术最先进的动车组列车。

列车采用动力分散式,运行时速达200公里以上,最高可达350公里。

由外国引进的技术,经调整使之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司机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列车,驾驶数据全部采用电子显示,而非传统的仪表显示,计算机也可以自动调节列车的速度,有助排除误点,空调温度也能自动调节。

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动车组列车运行至甬温线上海铁路局管内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双屿路段,与前行的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动车组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后车四节车厢从高架桥上坠下。

这次事故造成40人(包括3名外籍人士)死亡,约200人受伤。

温家宝总理2011年7月28日上午实地察看事故现场并召开中外记者会。

事故遇难人员赔偿救助标准为91.5万元。

2011年12月2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认定为一起设计缺陷、把关不严、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

由动车追尾事故引发对中国高铁安全的思考,可见建立一套完整的高铁安全评估系统至关重要。

本文从经济效应和运行安全两个大方面利用层次分析法对高铁的运行给出一个模型。

对于安全评估又从影响行车安全最基本的三个要素就是“人-机-环境”具体阐述。

第一章国外高速铁路评估现状1.1欧洲铁路安全评估国外发达国家的铁路系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安全评估和安全管理体系, 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安全评估的技术标准。

由欧洲电气化标准委员会制定的包括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铁路行业标准, 已成为世界铁路安全评估的指导性规范。

在这套安全评估标准中中, 系统生命周期划分为14 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任务, 涵盖了系统从最初的构想到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 用“V”形表示( 如图1.1-1) 。

从上到下的分支( 左侧) 通常称为开发, 它是一个逐步细化的过程, 从系统构想开始, 直至系统部件的制造。

而从下到上的分支( 右侧) 则表示整个系统的装配、安装、验收和运行。

在欧洲铁路安全评估中, 各项评估都针对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进行。

评估工作分为两类:(1)验证: 生命周期每个阶段完成后都必须实施的安全性评价。

只有通过验证才能进入下一阶段, 其目的在于证明每个阶段的可交付使用的项目全面符合该阶段的要求。

(2)确认: 在系统验收前进行, 主要针对系统需求进行试验验证和独立第三方评估。

其目的在于证明系统,在开发的所有步骤上以及在其安装后全面符合系统最初的需求。

欧洲铁路安全评估体系中, 强调评估机构独立性;强调系统生命周期成本; 同时, 强调评估对象是系统的应用而不是具体的产品或设备。

1.2日本新干线安全评估日本的高铁新干线始于战后的经济重建,。

47年过去了,虽然日本的新干线的前10年也是小故障不断,但是最终实现了人员零伤亡的安全神话,只因地震在2004发生过脱轨一次,也无人员伤亡。

日本新干线的运行形成了车辆、轨道、架线、信号“四合一”的独特综合运行与管理指挥系统。

也因此保证了新干线列车至今没有发生事故。

除了这一系统的保障,还安装了称为“ATC”的列车速度自动控制系统,设立“绝对信号停止”防止列车追尾;重视列车保养检修,安全技术随时更新;开发地震检测警报系统,在新干线的各主要路段或风口设置了气象预报监控系统,一旦有异常天气的发生,这一系统就会自动把报告给指令中心,指令中心据此及时对在该地区运营的新干线列车实行控制,这些都是保证新干线安全运行不不可少的。

而日本对于列车的检查尤其重视,形成了他们特有的检查工程(图1.2-1)。

图1.2-1第二章中国高铁面临问题目前,中国高速铁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确保了运营持续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提供了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的运输服务,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如今,中国铁路每天开行“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车一千多列,发送旅客近百万人。

而且高速铁路开通后,既有铁路通道的货运能力得到了巨大释放,为实现货运增量、丰富货运产品体系、提升货运服务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高速铁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近五年时间走完了国际上四十年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2.1高铁票价过高,上座率低,运营出现亏损与普通列车相比,高铁更加快速,更加舒适,票价也更加昂贵。

高昂的票价令很大一部分乘客,对高铁这一运输工具望而却步。

客运票价高,难以符合民众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

春节期间,特快车一票难求,而动车却空位不少,说明民众现有收入水平与高铁客运的票价还有较大差距,高速度、高票价的高速铁路并不是普通乘客们普遍能接受的。

高昂的票价限制了一般乘客对高铁的选择,自然影响了高铁的上座率。

尽管铁道部表示,“高速铁路运营以来始终保持客流旺盛的状态,共有11条开通运营的高铁线路,平均上座达101.7%”,这种说法令人不解,“难道高铁趟趟超载”?2.2高铁给沿线居民带来的污染由于过于求快的建设,许多地方的高铁项目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就匆匆上马,由此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

此前,京津高铁、京沪线南京段、广深高铁香港段的建设中,沿线居民对噪声与电磁污染的抗议一直伴随着高铁的规划和建设。

和普通火车不同,高速铁路除了传统的噪声和震动的影响之外,主要集中在高速运行的机车与空气摩擦造成的噪音,此外,环评法出台后,高铁电磁辐射也成为公众担心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