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管理十大案例

信息管理十大案例今天,在企业管理当中出现者种种的问题,方方面面的,挤压着我们,如何从中突围?如何轻松面对职场,应对管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何从之前的企业案例中得到启发,著名领导力培训专家谭小芳老师总结了信息管理十大案例:一、中新旅的信息系统1997年3月,当中国新时代旅游总公司(简称为中新旅)管理信息系统投入试运行时,主管信息系统建设的副总裁王江非常兴奋。
他觉得这个系统不但能够使他对于整个旅行社的运作情况了如指掌,还可以弥补企业多年来经营中的许多漏洞,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此外,还有一个更好的作用,那就是能够“削藩”——减少各部门的权力,强化企业领导对各部门的监督和控制,从而一举解决公司多年来在经营过程中摆脱不掉的种种弊病。
二、101厂军转民的产品选择20世纪80年代初,101厂开始军转民生产,张厂长不知上哪种产品。
“听说市场上缝纫机走俏,我厂具有生产缝纫机的一切条件,上缝纫机可行。
”生产科长提出了建议。
张厂长觉得有道理,决定生产山雀牌缝纫机。
刚刚投放市场,市场上缝纫机供应量趋于饱和,山雀牌缝纫机成本高,样式旧,被名牌缝纫机挤出了市场,浪费投资几百万元。
张厂长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要靠信息指导产品开发决策。
于是,他注意亲自阅读各种报刊。
1986年,他从科学杂志上得知台湾的炒冰机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国内目前尚是空白,决定先购买样机,搞新产品仿制。
不到半年,20台样机从台湾运到了该厂,但是打开样机后发现,就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还难以仿造出来。
20台炒冰机又一次全部进入仓库,使工厂再一次蒙受损失。
三、生机缘于网络目前位居全球前十大汽车零件制造商的V aleo,产品范围从离合器系统到车窗雨刷一应俱全。
他们在1999年中期开始关注并相信网络工具对公司经营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网络配置,并取得了初步效果,特别是一个称为“e-procurement @ supplier-integr ation”(也称“e@si”计划)的方案。
管理信息系统在海尔的运用

海尔集团简介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
海尔从引进冰箱技术起步,现在依靠成熟的技术和雄厚的实力在东南亚、欧洲等地设厂,并实现成套家电技术向欧洲发达国家出口的历史性突破。
海尔集团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一)名牌战略阶段———用七年的时间,通过专心致志干冰箱的过程实施了名牌战略,建立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二)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用七年的时间,通过企业文化的延伸及“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理念,成功的实施了多元化的扩张.(三)国际化战略阶段——以创国际名牌为导向的国际化战略,通过以国际市场作为发展空间的三个三分之一的策略正在加快实施与进展.目前海尔集团正在飞速发展,逐步走出国门,创建出中国的世界品牌。
海尔的信息化海尔集团一直重视信息化工作,1992年海尔集团成立时,就确定由直属于集团公司的规划发展中心兼管全集团的信息化规划与建设工作,成立了海尔集团信息中心,负责收集各类信息,兼管信息化的建设。
1996年,海尔建立了集团网站;1998年在空调事业部实施ERP 项目,建立海尔集团客户服务信息系统;2000年,成立海尔集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始开通B2B、B2C等电子商务平台,同时建立海尔的销售管理信息系统和物料采购管理系统;2001年,建立海外订单管理信息系统,商流CRM网站开通运行;2002年,建成三网合一应用的宽带广域网络。
海尔集团的飞速发展,与其各个阶段的信息化工作是分不开的.海尔信息化是国家重点推广的全国企业信息化典型,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曾谈到:“企业信息化以信息流为中心是一条出路。
为什么一定要以信息流为中心?是因为现在企业身处的环境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企业必须到市场中参与竞争,竞争的核心要素是订单。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案例完整篇.doc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案例31案例3:海尔集团:信息化助力创造世界名牌1.海尔集团简介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22年的发展历程使海尔集团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企业成长为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成为中国家电行业销售额最大、生产的产品品种和规格最多、出口量最大的企业集团,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家电行业的排头兵。
海尔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之所以能够一年一个新台阶,是和海尔集团高度重视、运用、推广、发展信息化工作分不开的。
2.海尔信息化:三个阶段上三个台阶海尔的信息化建设从最初起步到现在,大致经历了基础应用、总体构架和优化调整三个发展阶段,其中每个阶段都会根据当时企业的实际需求而有不同的侧重点。
第一个阶段是基础应用阶段:企业自发地提出了信息化应用的需求,搭建海尔集团的骨干网络和基础的办公应用,主要代表是构建的基础网络和OA应用。
从1997年到现在,海尔集团已经构建了千兆为骨干的企业内部网,覆盖40多个销售公司和30个电话中心,实现数据、视频、IP电话三网合一。
第二个阶段是总体构架阶段:进入WTO之后,由于在中国市场上国际化竞争对手的大量进入,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内外部的各种挑战,海尔开始实施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同时改造海尔集团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从1998~2003年,海尔内部进行了40多次结构调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业务流程再造的最佳模式。
为了适合集团的战略发展需求,突出了流程再造成果,加速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海尔集团系统地设计和建立了信息化应用框架和系统,配合业务管理的需求,主要实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建成电子商务平台,形成以信息流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业务应用平台,使海尔的供应链运行在信息化高速公路上。
2000年,海尔成为国内首家企业发布和建立B2C电子商务平台,并实现网上支付。
(2)建立全球领先的网上协同交易平台(B2B):2000-2001年,建立了海尔集团的电子协同商务平台,2005年1-4月份实现网上交易250亿元。
海尔-管理信息系统

海尔集团:信息化助力创造世界名牌海尔集团:信息化助力创造世界名牌1.海尔集团简介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22年的发展历程使海尔集团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企业成长为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成为中国家电行业销售额最大、生产的产品品种和规格最多、出口量最大的企业集团,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家电行业的排头兵。
海尔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之所以能够一年一个新台阶,是和海尔集团高度重视、运用、推广、发展信息化工作分不开的。
2.海尔信息化:三个阶段上三个台阶海尔的信息化建设从最初起步到现在,大致经历了基础应用、总体构架和优化调整三个发展阶段,其中每个阶段都会根据当时企业的实际需求而有不同的侧重点。
第一个阶段是基础应用阶段:企业自发地提出了信息化应用的需求,搭建海尔集团的骨干网络和基础的办公应用,主要代表是构建的基础网络和OA应用。
从1997年到现在,海尔集团已经构建了千兆为骨干的企业内部网,覆盖40多个销售公司和30个电话中心,实现数据、视频、IP电话三网合一。
第二个阶段是总体构架阶段:进入WTO之后,由于在中国市场上国际化竞争对手的大量进入,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内外部的各种挑战,海尔开始实施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同时改造海尔集团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从1998~2003年,海尔内部进行了40多次结构调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业务流程再造的最佳模式。
为了适合集团的战略发展需求,突出了流程再造成果,加速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海尔集团系统地设计和建立了信息化应用框架和系统,配合业务管理的需求,主要实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建成电子商务平台,形成以信息流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业务应用平台,使海尔的供应链运行在信息化高速公路上。
2000年,海尔成为国内首家企业发布和建立B2C电子商务平台,并实现网上支付。
(2)建立全球领先的网上协同交易平台(B2B):2000-2001年,建立了海尔集团的电子协同商务平台,2005年1-4月份实现网上交易250亿元。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分析_海尔公司的信息化

a、海尔在2000年就已经完成了业务流程再造,构筑了企业内部的SCM(供应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资金流管理结算系统。经过ERP的整合,这些系统形成了以订单信息流为核心的”后台一条链”eCIS之后,前期收集、整理和归类的工作只占整个处理时间的20%。情报人员可以腾出80%的时间来应付判断、分析等后期工作,彻底摆正了“漏斗”。
海尔公司信息化案例分析报告
小组介绍
1.小组成员
组长:
组员:
2.小组分工
PPT制作:PPT演示:
资料收集:
资料整理:
案例分析报告:
讲稿制作:
准备过程
1.案例讨论
(1).第一次讨论在4月30日进行。该次讨论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工作。第一点是进行分工,以保证整个准备工作顺利。第二点是对整个PPT的结构以及所要讨论的两个问题尽心初步的判断,主要有以下几点:
2其次是海尔的组织结构创新,在海尔的“市场惟一不变的法则就是永远在变”的观念下,其组织结构必然随着其战略目标的转移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创新。
3管理集成创新,把分属于不同业务流程的先进管理技术通过市场链集成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管理体系,把市场的压力通过相互咬合业务流程无差异地传递给每一个岗位,使信息的流动货币化,加快了信息沟通和反馈的速度,全面激活了流程的活力,进而在以OEC管理法为核心的管理基础平台上,把核心流程与支持流程集成起来,形成了一个最大限度的、共享企业资源的管理集成平台。
还防止了暗箱操作、中饱私囊的情况发生。
二、基本活动
1、输入物流:这里的输入包括各种资源的输入。除了实体的资源的流入以外,还有信息的流入。e.g.如果接到用户的投诉电话,那么投入的是用户的是用户不满的信息,那么产出就应该是怎样提高对客户忠诚度的信息。这也就是海尔集团信息化建设的三个原则之一的“一个关系。
海尔笔试

海尔笔试题目+答案(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分)下列各题A、B、C、D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计算机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等阶段。
A)机械计算机、电子计算机B)电动计算机、电子计算机C)机械计算机、电动计算机、电子模拟计算机、电子数字计算机D)电子模拟计算机、电子数字计算机2.CPU主频和速度的关系是A)主频越高,速度越快B)主频越高,速度越慢C)主频越低,速度越快D)主频和速度无关3.关于高速缓冲存储器不正确的叙述是A)英文名称是CacheB)它的数据存取速度远高于普通的内存C)价格不高D)数量不大的高速缓冲存储器就可以满足CPU约80%的存取需求4.关于分辨率不正确的叙述是。
A)分辨率和显示器的像素大小有关B)像素是指屏幕上一个可以独立存在的发光单元C)通常,显示器上的一个像素由红绿黄三色的三个荧光粉点组成D)像素直径通常是0.31mm,0.28mm,0.15mm5.关于MCS-51 指令寄存器正确的叙述是A)CPU运行是要把指令调入寄存器中B)CPU通过它和PC增量一起计算出每一条指令的地址C)可以通过程序查询各个位的状态,从而影响程序的下一步走向D)可以通过程序对串行通信口进行设置 0100HMOV A,#1EHMOV B,AMOV A,#15H ADD A,BEND 上面一段代码中,关于ORG 0100H语句正确的叙述是A)这段程序的起始地址是0108HB)这段程序的起始地址是0100HC)这段程序的起始地址是0102HD)这段程序的起始地址是0104H7.20世纪50年代中期产生的批处理作业管理程序被称为A)第一代操作系统B)第二代操作系统C)第三代操作系统D)操作系统的前身8.处理机管理被称为A)进程管理B)存储管理C)设备管理D)作业管理9.实时操作系统是按对操作系统进行的分类A)对进程的不同处理方式B)对用户的数目C)处理机的数目D)拓扑结构10.既可以支持人机交互,又使得计算机系统可以高效使用处理机的操作系统是。
海尔公司的信息化历程

海尔公司的信息化历程海尔公司即海尔集团。
海尔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现任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瑞敏是海尔的主要创始人。
目前,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1个工业园,5大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7万人。
2011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509亿元,品牌价值962.8亿元,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海尔集团援建了164所希望小学和1所希望中学,制作212集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年奥运会全球唯一白电赞助商。
海尔集团1984年名牌战略: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1991年多元战略: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
1998年国际战略:走出国门,出口创牌。
2004年全球化品牌战略:整合全球资源,创全球化品牌。
海尔公司的信息化进程1992年:成立海尔集团信息中心。
1996年:建立集团。
1998年:实施ERP项目,建立海尔集团客户服务信息系统。
2000年:开通电子商务平台,建立海尔的销售管理信息系统和物料采购管理系统。
2001年:建立海外订单管理信息系统,商流CRM开通运行。
2002年,建成三网合一应用的宽带广域网络。
具体如下:涣散。
瑞敏是到农村大队借钱,才使全厂工人过了一个年。
1985年,瑞敏从消费者的信中发现了产品存在的质量隐患,为了真正唤醒员工的质量意识、市场意识,“砸冰箱”事件成为海尔历史上强化质量观念的警钟。
1986年,原西德驻华大使裴培义先生从专程到电冰箱总厂考察。
工厂紧有序的工作状况使裴大使十分佩服年轻的厂长瑞敏。
由于产品质量过关,海尔冰箱在、XX、三大城市一炮打响,市场出现抢购现象。
瑞敏分析了当时电冰箱市场品种繁多,竞争激烈的形势,提出了“起步晚、起点高”的原则,制定了海尔发展的“名牌战略”。
在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招标中,海尔冰箱战胜十多个国家的冰箱产品,第一次在国际招标中中标!海尔的发展逐渐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1988年12月,海尔冰箱在全国冰箱评比中,以最高分获得中国电冰箱史上的第一枚金牌,从此奠定了海尔冰箱在中国电冰箱行业的领头地位。
海尔集团电子招投标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手册(投标人分册)

海尔集团海尔集团电子招投标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手册投标人分册项目号文档编号工程编号版本号 1.0保密级别一般内部公开秘密机密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海尔集团电子招投标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手册投标人分册编制:叶虹舟编制日期: 2011—4-16审核:审核日期:批准: 批准日期: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海尔集团电子招投标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手册投标人分册编制:编制日期:审核: 审核日期:批准: 批准日期: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参加编制人员部门姓名部门姓名修订记录日期作者版本修改原因主要修改内容2011。
4.16。
叶虹舟 1.0 新建全部目录1。
.......................................................................................................................................................... 系统概述41.1系统的背景 (4)1。
2项目目标 (4)2。
.......................................................................................................................................................... 手册约定5 3。
.......................................................................................................................................................... 操作介绍53.1首次使用 (5)3.2基本操作 (5)3.3投标管理 (5)3.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尔集团:信息化助力创造世界名牌海尔集团:信息化助力创造世界名牌1.海尔集团简介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22年的发展历程使海尔集团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企业成长为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成为中国家电行业销售额最大、生产的产品品种和规格最多、出口量最大的企业集团,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家电行业的排头兵。
海尔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之所以能够一年一个新台阶,是和海尔集团高度重视、运用、推广、发展信息化工作分不开的。
2.海尔信息化:三个阶段上三个台阶海尔的信息化建设从最初起步到现在,大致经历了基础应用、总体构架和优化调整三个发展阶段,其中每个阶段都会根据当时企业的实际需求而有不同的侧重点。
第一个阶段是基础应用阶段:企业自发地提出了信息化应用的需求,搭建海尔集团的骨干网络和基础的办公应用,主要代表是构建的基础网络和OA应用。
从1997年到现在,海尔集团已经构建了千兆为骨干的企业内部网,覆盖40多个销售公司和30个电话中心,实现数据、视频、IP电话三网合一。
第二个阶段是总体构架阶段:进入WTO之后,由于在中国市场上国际化竞争对手的大量进入,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内外部的各种挑战,海尔开始实施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同时改造海尔集团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从1998~2003年,海尔内部进行了40多次结构调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业务流程再造的最佳模式。
为了适合集团的战略发展需求,突出了流程再造成果,加速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海尔集团系统地设计和建立了信息化应用框架和系统,配合业务管理的需求,主要实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建成电子商务平台,形成以信息流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业务应用平台,使海尔的供应链运行在信息化高速公路上。
2000年,海尔成为国内首家企业发布和建立B2C电子商务平台,并实现网上支付。
(2)建立全球领先的网上协同交易平台(B2B):2000-2001年,建立了海尔集团的电子协同商务平台,2005年1-4月份实现网上交易250亿元。
(3)集成的同步供应链管理平台:2000年,在集团范围内实施了销售、生产、采购、仓储、财务与成本等应用。
(4)生产的跟踪与控制:2000-2004年,在集团各产品事业部实施了MES全程跟踪生产质量。
(5)一站到位的顾客服务系统:从1998-2005年分四期,构建了集中的海尔顾客服务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覆盖全国超过500个坐席的呼叫中心、超过10000个服务网点和全国42个大中城市的备品备件管理。
(6)具有国际水平的产品设计与模具加工系统:应用了业界领先PRO/E、UGII、Cimatron、C-Mold等,可以为用户提供从产品概念设计到制造的全过程服务。
(7)先进的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2001-2003年,海尔集团构建了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为海尔及其他知名品牌提供服务。
第三个阶段是优化调整阶段:2003~2005年,海尔集团进入了业务流程再造的第二个阶段,目标是对人的再造,是定义每个SBU(策略事业单位)的买入、卖出、成本、费用、增值和损失。
为了满足企业的流程再造、市场链和SBU的需求,必须以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实现,也就是企业如何应用电子商务手段来体现出SBU的经营效果。
信息化的目标是推进SBU的电子损益表,是搭建一个集团化业务绩效平台,总而言之,海尔集团通过采用信息化的手段,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管理流程化、业务标准化的水平,最终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水平。
3.海尔信息化——向“零标准”看齐作为对传统企业管理的革命,海尔的企业全面信息化管理以实施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为基础,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全球用户资源,实现零库存、零运营资本以及与用户的零距离的目标。
海尔之所以进行实施企业全面信息化管理,主要是针对目前网络经济的巨变,即将加入WTO的挑战以及海尔作为国际名牌运营商的要求。
基于国际化发展思路,海尔过渡到市场链管理模式,形成了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的业务流程。
该流程的具体做法是:把原来各事业部的财务、采购和销售业务全部分离出来,整合成商流推进本部、物流推进本部和资金流推进本部,实行全集团统一营销、采购和结算,这是海尔市场链的主流程;对集团原来的职能管理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创新订单支持流程3R(R&D即研发、HR即人力资源开发、CR即客户管理)以及保证订单实施完成的基础支持流程3T(TCM即全面预算、TPM即全面设备管理、TQM即全面质量管理),3R和3T支持流程是以集团的职能中心为主体,注册成立独立经营的服务公司;海尔市场链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即“海尔文化”和“OEC”管理法。
整合后海尔业务流程运作如下:全球的商流(商流本部、海外推进本部)负责搭建全球的营销网络,从全球的用户资源中获取订单;产品本部在3R开发支持流程的支持下,通过新品的研发、市场研发以及提高服务竞争力,不断地创造用户新的需求和新的订单;产品事业部在3T基础支持流程的支持下,对商流获取的订单和产品本部创造的订单执行实施,在海尔流程再造下的制造从过去的大批量生产变为大批量定制,采用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辅助,实现柔性化生产;物流本部利用全球供应链资源搭建全球采购配送网络,实现JIT订单加速流;资金流搭建全面预算系统。
这样就形成横向网络化的同步的业务流程,实现了企业内部和外部网络相连,使企业形成一个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系统。
海尔集团于2000年3月投资成立海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全面开展面对供应商的B2B业务和针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B2C业务。
海尔通过电子商务采购平台和定制平台与供应商和销售终端建立起紧密的互联网关系,建立起动态企业联盟,并使企业和供应商、消费者实现互动沟通,使信息增值。
在业务流程再造的基础上,海尔形成了“前台一张网,后台一条链”(前台的一张网是海尔客户关系管理网站(),后台的一条链是海尔的市场链)的闭环系统,构筑了企业内部供应链系统、ERP系统、物流配送系统、资金流管理结算系统、遍布全国的分销管理系统以及客户服务响应Call Center系统,并形成了以订单信息流为核心的各子系统之间无缝连接的系统集成。
海尔信息化最大的创新是电子商务化,包括内部流程咬合的市场链,也包括与用户、业务伙伴之间的供应链。
信息化建设为信息化管理服务,并提升信息化管理的效果,最终实现三个“零”标准的目标。
4.信息化建设为海尔插上腾飞的翅膀目前,海尔通过企业流程再造实现企业信息化,已实现了三个“零”的目标,即:“零”距离,实现用空间缩短时间,从大批量生产到大批量定制,快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零”库存:实现用时间缩小空间,以过站式物流解决库存采购和生产的问题,把仓库建立在高速公路上。
“零”资金占用:实现产品的即时变现,形成有现金流支持的利润。
此外,信息化同时为海尔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1) 遏制价格战,卖出有价值的产品:过去各产品事业部各自为战,现在应用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统一营销运作平台,直接降低了交易费。
此外还遏制了价格战,消除了产品越卖越低,降低附加值的问题。
(2) 缩短市场响应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企业内外部终端都能做到信息即时上网,并根据预算要求自动生成所要的数据,而终端也可从网上分享信息,并能得到定单的指令,以便对市场做出最快的反应。
使定单时间由原来的 36 天缩短为目前的10天,大大提升了对市场的响应速度。
(3) 仓库的减少:减去43个足球场大的仓库。
降低了供应链成本,呆滞物资降低73.8%,周转天数降低60%,库存资金降低67%。
(4) 零部件价格降低,质量上升:用电子商务平台集中采购,发挥集体采购优势,降价幅度逐年增加。
(5) 吸引供应商建厂并参与前端设计:请世界优秀的供应商参与前端设计,获取有价值的定单。
目前很多国际化的供应商在海尔周边设厂,以快速满足市场的要求,如爱默生、三洋等。
(6) 赢得了更多的客户,提升了海尔在国内外的品牌形象。
根据2004年中怡康公司统计的数字,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已达21%,大大领先于竞争对手。
白色家电市场份额为34%,已经大大超过国际公认垄断线。
另据2004年市场统计显示,海尔小冰箱、酒柜在美国市场占据第一的市场份额,海尔洗衣机在伊朗占据第一的市场份额,海尔空调在塞浦路斯占据第一的市场份额……5.海尔信息化成功背后的秘诀看海尔信息化成功的秘诀,首先是海尔集团把IT作为整个集团业务流程和体系中的基础之一,没有企业信息化,海尔的业务流程再造和品牌的国际化就不可能实现。
在中国家电行业无序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海尔集团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是和海尔率先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分不开的。
海尔自1995年就成立了信息中心,专门负责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一直到现在,海尔有专业队伍负责信息化的推进、管理和服务工作。
海尔已成功实现了从传统的家电制造企业向现代信息化企业转变。
而在总结信息化应用方面,海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1)企业高层的支持:企业最高领导的理解,和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起到了信息化成败的决定性作用;(2)战略与管理目标:信息化应用是为了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以管理业务需求为中心的,需要结合行业先进的管理理念才能有效地实现;(3)总体规划与分步实施:信息化是企业不可缺少的,但不是万能的。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做到预算的投入和有效的产出,要从系统上对一个应用进行跨流程地规划,并以模块化的方式分步实施,按部就班达到逾期目标;(4)基础工作和数据的准确性是系统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之一;(5)重视人才培养,重视知识转移:信息化不仅仅是IT人员的,而是全员的。
此外,海尔和政府推动信息化的部门之间互动非常融洽也是海尔信息化迈向成功之路的关键要素之一。
对此,海尔信息化相关负责人称,国家和地方政府多次召开会议,重点强调企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思路,并在各种领域树立标杆,组织国际的专业的和行业的交流会,同时介绍了很多行业领先者,通过专家讲座等形式传授了他们的经验和做法。
同时,政府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很多机会,如863课题项目、各种政府贷款和免息项目,并授予了很多的奖励,如信息化成果奖等。
在各种申报项目中,政府部门非常重视海尔的重点项目投入,特别是作为全国有突出示范意义的超前项目,从国家和省市都给予了很多的支持,都能够与海尔进行互动交流,分析这些项目的代表意义,特别是将国家的重点发展方向、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都能够及时介绍给海尔,使海尔能够及时调整战略思路和发展重点。
6.海尔信息化:再上新征程谈到未来,海尔将在信息化建设上,继续引进国际先进的应用管理经验,实现企业的国际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