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61平均数(1)课件苏教版
苏教版数学《平均数》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平均数》说课稿苏教版数学《平均数》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首先我从教材分析说起,“平均数”作为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属于“统计与概率”的范畴。
它是在学生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条形统计图(一个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以及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先总后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
但平均数的概念与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
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仅让学生达成求平均数的方法,那么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及在生活的作用。
二、说学情分析(1)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储备要求,一是统计的初步知识,二是平均分的知识。
这些知识是学生原来的知识中学过。
(2)学生的能力结构分析:通过统计图表和统计初步知识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有调查、统计的意识;而且,学生已初步具有“移多补少”使两数相等的能力。
学习目标:1、学生能结合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通过“移多补少”,使学生经历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数据从不相等到相等的过程,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求平均数的作用以及求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在练习题中点题达成目标。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以及在生活中(比较用)的意义,感受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和价值,掌握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平均数。
三、说教法学法根据新课程新理念,我充分用老师引导-学生自出探究-形成知识巩固与提高的教学主线,为学生的知识生产提供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
我力求体现以内容定教法,教法为内容与学生服务的宗旨,力求体现教师引导、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情境,并采用课件和说教同步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直观明了的理解什么是平均数和平均数的意义。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平均分(一)》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平均分(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平均分(一)》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后面学习分数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对于除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平均分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食物和操作,让学生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够进行实际的操作。
2.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讨论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让学生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平均分教具一套,食物图片,卡片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份平均分教具,食物图片,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食物图片,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食物都是分成相同的份数,每份的数量都是一样的。
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套平均分教具,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教具都是把一个整体分成了相同的份数,每份的数量都是一样的。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用自己的平均分教具进行操作。
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进行解决。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对平均分的理解。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不仅可以运用在食物上,还可以运用在其他的事物上。
第4单元第3课时 平均数(说课稿)-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4单元第3课时平均数(说课稿)-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本节课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第4单元第3课时——平均数。
课程主要涉及到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概念及使用方式。
本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平均数•如何计算平均数•平均数的实际应用1.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知道什么是平均数;•能够正确计算平均数;•掌握平均数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方式。
二、教学设计2.1 教学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讲解、演示、互动和实践等多种形式,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式。
2.2 教学步骤本节课的教学步骤如下:2.2.1 导入新知首先,我们将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思考什么是平均数。
2.2.2 课堂讲解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些例子来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式,并通过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2.3 课堂练习在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计算方式之后,我们将进行一些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式。
2.2.4 课堂小结最后,我们将通过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2.3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平均数的定义;•平均数的计算方式。
2.4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体现在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式,需要充分利用互动和实践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反思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较为成功,学生表现活跃,课堂氛围较好。
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练习环节中,部分学生对于平均数计算的理解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继续加强巩固和练习。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练习环节的设计和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PPT课件平均数

橘子销售量统计图
数量/箱
10月24日
12
11
10
9
8
8
10 7
7
6
6
54
4
3
2
1
0
一
二
三
四
五
哪几天卖出的苹果箱数超过了平均数?卖出的橘子呢?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1)各小组长带 领小组成员计算本 组平均体重。
(2)比一比哪组 平均体重最重,哪 组最轻?
你对同学或自己 有什么建议?
11 10 10
9
8
7
7
6
5 4
4
5 4
3
2
1
0
吴燕 刘晓娟 史敏敏 孙芸 沈明芳
你能想办法验证你的想法吗?
(6+9+7+10)÷4 =32÷4 =8(个)
(5+4+7+5+4) ÷5 =25 ÷5 =5(个)
( 个 ) 男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 个 ) 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11
11
10 9 8
9 7
( 个 ) 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11 10 10
9
8
7
7
6
5 4
4
5 4
3
2
1
0 吴燕 刘晓娟 史敏敏 孙芸 沈明芳
怎样比才是是合理的?
( 个 ) 男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11
10 9 8
9 7
7
6
6
6
5
4
3
2
1
0
李小刚 张明 王宇 陈晓杰
( 个 ) 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苏教版数学必修三:2.3.1《平均数及其估计》ppt课件

栏 目 链 接
数.中位数不受几个极端数据(即排序靠前或靠后的数据)
典 例 剖 析 (2)2012 年又对该县一次性木质筷子的用量以同样 的方式做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是10家饭店平均每天使用 一次性筷子2.42盒,求该县2011年、2012年这两年一次性
要 点 导 航
的影响,容易计算.它仅利用了数据中排在中间的数据的
信息.当样本数据质量比较差 ,即存在“一些错误数
据”(如数据的录入错误或测量错误等 )时,应该用抗极端 数据强的中位数表示数据的中心值. 3.平均数是频率分布直方图的“重心”.由于平 均数与样本的每一个数据都有关,所以任何一个样本数据
栏 目 链 接
典 例 剖 析
题型二
平均数的应用
例2为了估计一次性筷子的用量,2010年某县从 600 家高、中、低档饭店中抽取10家,得到这些饭店每天消
栏 目 链 接
耗的一次性筷子的数据如下 (单位:盒);0.6,3.7,2.2,
1.5,2.8,1.7,1.2,2.1,3.2,1.0. (1)通过对样本数据的计算,估计该县2010年共消耗 了多少盒一次性筷子(每年按350个营业日计算).
关数据如下表: 每周做家务的 时间/小时 人数
0 2
1 1.5 2 2.5 2 6 8 12
3 13
3.5 4 4 3
栏 目 链 接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班学生每周做家务劳动的平均时间是多少小时?
平均分(一)【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平均分(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六课为“平均分”(一),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1.平均数的概念及求解方法;2.用加减法求平均数;3.平均数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数的概念及求解方法;2.学会用加减法求平均数;3.能够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及求解方法;用加减法求平均数。
教学难点:如何将平均数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用一些生动的事例来引入平均数的概念,例如:小明一周的成绩分别是85分、76分、90分、67分、83分,那么他这一周的平均分是多少?还可以让学生们讨论一下平均数的意义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们简单地介绍平均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如果可以,可以以实物为例,让学生们观察、感受平均数的概念。
3. 组织活动(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行决定一个统计对象,如班级、家庭等等,并用一张纸写下该对象的若干项数据,如学生的成绩、家庭成员的年龄等等。
然后,小组成员分配任务,共同完成平均数的求解。
4. 展示结果(15分钟)小组代表在黑板上展示他们的数据和平均数的计算过程,让全班同学来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师可以针对同学们的不同答案和想法,引领同学们再次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帮助他们发现不同解决方法的优缺点。
5. 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将平均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系统总结,让学生们理清思路,加深印象。
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回答和表现,检查他们是否掌握了本节课所讲的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提问情况以及小组和个人的表现等来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从班级整体、团体协作等多个方面来进行评价,不要只看重单一的指标。
苏教版《认识平均分》

苏教版《认识平均分》本节课的内容是认识平均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形成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初步掌握平均分的算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除法打好基础。
一、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的开始,我首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一个分糖果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平均分与生活是紧密的。
接着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概括等活动初步认识平均分,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自己分一分、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形式的探索活动,经历平均分的学习过程,自主构建新知。
并通过讨论交流,互相说说平均分后的每一份同样多,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接着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解决数学问题和其它问题的金钥匙。
这节课我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和技能,更注重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其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如通过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和把12个橘子平均分成4份,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平均分的方法;通过观察直条图和把小棒平均分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过程;通过判断是否是平均分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在辨析中深化对平均分的理解;通过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平均分来解决的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节课我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如用拍手表示每份有几个,用箭头表示合计总数等,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同时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及拓展延伸题的练习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数学认识平均分ABB机器人使用介绍一、简介ABB机器人是全球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之一,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机械加工、电子电器、金属制品等领域。
八年级数学上册 6.1 平均数同步练习 苏教版 试题

2830 31 32 3437 4 6 5 用水量/吨1 2 3 日期/日 6.1平均数一、选择题1 .小明记录了今年元月份某五天的最低温度(单位:℃):1,2,0,1-,2-,这五天的最低温度的平均值是A.1B.2C.0D.1-2 .某校初一年级有六个班,一次测试后,分别求得各个班级学生成绩的平均数,它们不完全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一定在这六个平均成绩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B.将六个平均成绩之和除以6,就得到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C.这六个平均成绩的中位数就是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D.这六个平均成绩的众数不可能是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3 .某商场用加权平均数来确定什锦糖的单价,由单价为15元/千克的甲种糖果10千克,单价为12元/千克的乙种糖果20千克,单价为10元/千克的丙种糖果30千克混合成的什锦糖果的单价应定为( ) A.11元/千克 B.11.5元/千克 C.12元/千克 D.12.5元/千克4 .某居民小区开展节约用水活动,对该小区200户家庭用水情况统计分析,3月份比2月份节约用水情况如下表所示:节水量(立方米) 1 1.5 2 户数2012060则3月份平均每户节水量为A. 1.5立方米B. 2 立方米C. 1.8立方米D. 1.6立方米5 .8名学生在一次数学测试中的成绩为80,82,79,69,74,78,x ,81,这组成绩的平均数是77,则x 的值为( ) A.76B.75C.74D.73 6 .某住宅小区六月份中1日至6日每天用水量变化情况如折线图所示,那么这6天的平均用水量是(A) 30吨. (B) 31 吨. (C) 32吨. (D) 33吨7 .我市某风景区,在“五一“长假期间,接待游人情况如下图所示,则这七天游览该风景区的平均人数为A.2800人B.3000人C.3200人D.3500人8 .某校初三共有四个班,在一次英语测试中四个班的平均分与各班参加人数如下表:班级一班二班三班四班参加人数 51495060班平均分83898279.5则本校初三参加这次英语测试的所有学生的平均分为( )(保留3个有效数字) A.83.1B.83.2C.83.4D.82.59 .某次射击训练中,一小组的成绩如下表所示:环数 7 8 9 人数23已知该小组的平均成绩为8.1环,那么成绩为8环的人数是( ) A.5人B.6人C.4人D.7人10.在青年业余歌手卡拉OK 大奖赛中,8位评委给某选手所评分数如下表,计算方法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其余分数的平均分为该选手的最后得分,则该选手最后得分是( )(精确到0.01) 评委 12345678评9.89.59.79.99.89.79.49.8(A)9.70 (B)9.71 (C)9.72 (D)9.73二、填空题11.为了解某校九年级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情况,随机调查了该校九年级10名学生,将所得数据整理并制成下表:据此估计该校九年级学生每天的平均睡眠时间是______________小时.12.某学生在一次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平均成绩是80分,物理、化学两门学科的平均成绩为85分,则该学生这五门学科的平均成绩是___________分。13.如果一组数据3,x,1,7的平均数是4,则x=__________。14.某班10位同学在一次数学测试中,2人得100分,4人得95分,4人得80分,这10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__________分.15.某次射击训练中,一小组的成绩如下表所示:若该小组的平均成绩为7.7环,则成绩为8环的人数是_________.16.利民商店中有3种糖果,单价及重量如下表:商店将以上糖果配成什锦糖,则这种什锦糖果的单价是每千克_____元.17.一射击运动员一次射击练习的成绩是(单位:环):7,10,9,9,10.这位运动员这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是____环.18.单位举行歌咏比赛,分两场举行,第一场8名参赛选手的平均成绩为88分,第二场4名参赛选手的平均成绩为94分,那么这12名选手的平均成绩是____分19.小强和小刚两人参加体育项目训练,近期的5次测试成绩如图3所示,你认为他们中成绩较为稳定的是________,平均成绩较高的是_________.20.74分,其中甲同学考了89分,则除甲以外的5名同学的平均分为___________分。三、解答题21.在“心系灾区”自愿捐款活动中,某班30名同学的捐款情况如下表:⑴问这个班级捐款总数是多少元?⑵求这30名同学捐款的平均数。22.小林在初三第一学期的数学书面测验成绩如下:平时考试第一单元得84分,第二单位得76分,第三单元得92分;期中考试得82分,期末考试得90分,如果按照平时、期中、期末的权重分别为10%,30%,60%计算,那么小林该学期数学书面测验的总评成绩应为多少分?(8分)23.小明在初三上学期的数学成绩如下表所示:测验类别平时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测验1测验2测验3测验4成绩88 72 98 86 90 85(1)计算小明上学期平时的平均成绩;(2)如果学期的总评成绩按右图所示的比例计算,请计算出小明该学期的总评成绩.24.为了帮助四川灾区学生重返课堂,某市团委发起了“爱心储蓄”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压岁钱和零花钱存入银行,定期一年,到期后可取回本金,而把利息..捐给灾区学生. 某校所有同学全都积极参加了这一活动,为灾区同学献一份爱心. 该校学生会根据本校这次活动绘制了如下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该校一共有多少名学生?(2)该校学生人均存款多少元?(3)已知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年利率是2.25% ,若一名灾区学生一年学习用品的基本费用是400元,那么该校一年大约能为多少名灾区学生提供此项费用?(利息=本金×利率,免收利息税)25.某校欲招聘一名数学教师,学校对甲、乙、丙三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能力测试,各项测试成绩满分均为100分,根据结果择优录用.三位候选人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谁将被录用,说明理由;(2)根据实际需要,学校将教学、科研和组织三项能力测试得分按5∶3∶2的比例确定每人的成绩,谁将被录用,说明理由.6.1平均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2 .A3 .B4 .D ;5 .D6 .C7 .B8 .B9 .A 10.C二、填空题11.7 12.82, 13.5, 14.90 15.4 16.13 17.9 18.90 19.小强 ;小强 20.71三、解答题21.解:(1)5×11+10×9+15×6+20×2+25×1+30×1=330(元)(2) 330÷30=11(元)答:这个班级捐款总数是330元;这30名同学捐款的平均数为11元。22.(1)平时平均成绩为(84+76+92)÷3=84,所以小林该学期数学书面测试的总评成绩应为84×10%+82×30%+90×60%=8723.解:(1)486987288+++=86答:小明上学期的平时平均成绩是86分(2) 86×10%+90×30%+85×60%=86.6答:小明该学期的总评成绩是8624.解:(1)600%35210=÷,即该校共有600名学生;(2)八年级共有学生人数:150%25600=⨯九年级共有学生人数:240150210600=--600600360000600240650150520210600==⨯+⨯+⨯,即该校学生人均存款600元;(3)25.20400%25.2360000=⨯,所以该校一年大约能帮助20名灾区学生.25.解:(1)甲的平均成绩为:(857064)373++÷=,乙的平均成绩为:(737172)372++÷=,丙的平均成绩为:(736584)374++÷=,∴候选人丙将被录用.(2)甲的测试成绩为:(855703642)(532)76.3⨯+⨯+⨯÷++=,⨯+⨯+⨯÷++=, 乙的测试成绩为:(735713722)(532)72.2⨯+⨯+⨯÷++=, 丙的测试成绩为:(735653842)(532)72.8∴候选人甲将被录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一: X18 14 7138 168 168 178 17 713 9138 178 10
1.8 34
法二:
X184173218621874193 10
18.34
法三:将各个数据都减去187 ,得一组新数据:
-3,-14,-1,-1,0,0,-14,6,0,0
xx1x2xn n
记为x,读作:“x拔”
用Hale Waihona Puke 体会对于一组数据: x1,x2,x3,xn
,
则
xx1x2xn
n
它是通用的,但有时计算较繁
用心体会
当一组数据中的若干个数据多次重复出
现时可以考虑的做法: 一般的,如果在n个数中,x1出现f1次,x2出
现f2次, …,xk出现fk次,(这里f2+…+fk=n), 那么x= x1f1+x2f2+…+xkfk
八年级数学上册61平均数(1)课 件苏教版
仔细观察数据,你是如何判断哪个球队身高占优势?
中国队
号码
姚明 李楠 易建联 莫科 杜锋 朱芳雨 刘炜 张云松 张劲松
身高(m)
2.26 1.98 2.11 2.09 2.03 2.00 1.90 1.82 1.98
意大利队
号码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法三:将各个数据都减去187 ,得一组新数据:
-3,-14,-1,-1,0,0,-14,6,0,0
X314110014600
10 2.7
所X 以 187 X187 2.718.34
(1)小明记录了今年12月份某五天的最低温度(单位:℃): 1、2、0、-1、-2,这五天的最低温度的平均值是________
身高 (m) 2.07
1.92 2.10 2.11 2.06 1.98 1.91 1.94 2.10 2.08 2.07
看谁算得快
已知一组数据184,173,186,186,187, 187,173,193,187,187, 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已知一组数据184,173,186,186,187, 187,173,193,187,187,
X314110014600
10 2.7
所X 以 187X187 2.718.34
说一说你对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想法。
法一: X 18 14 7138 168 168 178 17 713 9138 178 10 1.8 34
法二:
X18 41732186218 74193 10
18.3 4
n
提个醒。。。。。 重复出现
用心体会
… 一般地,当一组数据x1,x2,
,xn 的各个数值较大时,
可先取一个适当的常数a,然后:
(1) 求差X1/=x1-a,x2/=x2-a, …,xn/=xn-a
(2) 求X1/ ,x2/, …,xn/的平均数 x '
(3) 最得原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xxa
谢谢观赏
(2).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全班平均分88分,某小组10名同学 与全班平均分的差分别为3、0、-2、-4、-5、9、6、11、 9、-7,那么这个小组的平均成绩是__________
(3).在一个班40名学生中,14岁的有5人,15岁的有30人, 16岁的有5人,求这个班学生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岁?
活动一:
请各位同学利用表格统计本小组成 员身高,并计算你所在小组成员的平均 身高。
我校举行元旦文艺演出,由参加演出的10个班各推选一名担 任评委,每一个节目演出后的得分取各评委所给出的平均数,下面 是对某班的一个节目各评委给出的评分表:
评委号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评分
7.20 7.25 7.00 7.10 10.00 7.30 7.20 7.10 6.00 7.15
24可、3后作1、该一一、怎若节般平你样去目地均对的掉,的数5改一号如得能进个和分果反?最9是评映号高多委出评分少较该委和?多节给一此,目分个得为实有最分了际何低能使水想分否评平法,反分吗?则映更?平该能均节反分目映是的实多水际少平,??还
课堂小结
谈谈你学了本节课后 有什么收获!
通常,我们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