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审计发展历史

审计发展历史

审计发展历史审计发展历史是一部漫长的演变史,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老的文明时期。

以下是审计发展历史的主要阶段:1.古代审计:文明古国的审计萌芽审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的古埃及。

当时的埃及人已经开始用图画记数,并建立了国家预算、会计和审计制度。

在中国,西周时期已经出现了审计的萌芽,实行了“上计制度”。

在古罗马,皇帝命令财务官对财政收支进行监督,这是欧洲审计的雏形。

2.中世纪审计:宗教和商业的发展中世纪时期,欧洲的审计主要服务于宗教和商业。

教会对财务报告进行了严格审查,以确保其真实性和合规性。

商业方面,城市开始出现,贸易活动增加,一些商人开始接受政府委托,对其财务活动进行审查。

3.近代审计: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工业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工业革命的推进,审计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专业。

1720年,南海泡沫事件促使英国通过《泡沫法案》,规定公司必须聘请注册审计师进行财务报表审计。

1844年,《公司法》在英国颁布,明确规定了公司财务报表的法定审计制度。

在美国,1887年美国会计师协会成立,标志着审计开始走向规范化。

4.现代审计:独立审计和职业规范的发展20世纪以后,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审计逐渐成为一种高度专业化和规范化的行业。

独立审计师逐渐成为企业财务报表的法定审计者。

同时,各国会计师协会纷纷成立,并制定了严格的职业规范,以提高审计质量和公信力。

5.当代审计: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影响20世纪后期至今,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审计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跨国公司的出现和全球资本市场的融合对审计师的执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时,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审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例如,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普及使得审计师可以更加高效地处理海量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审计师提供了更加精准的分析工具和辅助手段。

6.中国审计: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审计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完善和不断发展的过程。

中国审计学小史

中国审计学小史

中国审计学小史
中国审计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以下是其发展历程:
- 古代审计(公元前1100年至1840年):
- 西周时期:出现了审计的萌芽,朝廷初步确立了审计制度,设立了小宰、宰夫、司会等官职,宰夫是具体执行审计的官员。

- 春秋战国:以“依法治国”的思想为前提,政治审计和经济审计得到了强化,各诸侯国也设置了审计的官职,上部报告会计制度相继实施,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初的会计审计制度。

- 秦汉时期:审计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秦朝设置了御史大夫的官职,主管全国的审查审计业务,包括政治审查、经济审计等审计业务。

- 隋唐至五代十国:审计监督权力由御史台、刺史和比部分掌,唐朝时,御史台是最高的审计机构,比部作为独立的审计机构存在。

- 北宋至明清时期:审计职权开始独立,出现了审计这个词语,审计机构的职权扩大,对财政经济活动的监督也加强了,开始设置官员,组织机构的层次开始形成。

- 现代审计的生成和发展(1840年至1949年):
- 中华民国的政府审计: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政府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国家预算制度,这个是审计监督制度的基础。

之后,北京政府设立了审计机构——审计院。

中国审计学的发展历史悠久,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审计学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丰富和扩展。

中国审计的发展历史

中国审计的发展历史

中国审计的发展历史一、中国审计的起源中国审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中国古代,审计是由国家政府机构负责的,主要目的是监督财政收支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古代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审查账簿、核对账目、查实资产等。

二、近代审计的发展近代审计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中国。

当时,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审计理念和方法。

1904年,清政府成立了第一个专门从事审计工作的机构——国库审计院。

国库审计院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审计的正式建立。

三、审计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推进,审计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得到提升。

1950年,中国成立了第一个中央审计机构——中央审计委员会,负责对中央财政预算的审计工作。

此后,各级政府也相继设立了审计机构,形成了中国审计体系的初步框架。

四、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审计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

在这一背景下,审计的作用愈发重要。

1994年,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明确了审计的法律地位和职责。

审计法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审计进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五、国际化视野下的审计发展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入,中国审计也逐渐与国际接轨。

中国审计机构相继加入了国际审计组织(INTOSAI)和亚太地区审计组织(ASOSAI),积极参与国际审计标准的制定和国际审计合作。

六、信息化时代的审计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审计也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中国审计机构逐渐引进和应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了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审计也朝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七、全面深化改革下的审计发展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审计也在改革中不断发展。

中国审计机构逐渐加强了对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审计监督,推动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同时,审计也在推动政府治理和反腐败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八、未来展望展望未来,中国审计将继续发展壮大。

审计发展历史

审计发展历史

审计发展历史引言概述:审计是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工具,它通过对财务报表和业务流程的审查,确保企业的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审计的发展历史,从古代到现代,展示审计在不同时期的演变和重要里程碑。

一、古代审计1.1 早期审计实践古代审计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当时的审计主要是由政府机构进行的。

审计的目的是确保政府的财务状况和税收征收的合法性。

审计员会对政府财务进行检查,确保资金使用合规,并追溯财务记录的准确性。

1.2 中国古代审计制度中国古代审计制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代时期。

当时的审计主要是由官员进行的,目的是监督税收和财政收支。

审计员会对官员的账目进行检查,确保资金使用合规,并追溯财务记录的准确性。

1.3 古代审计的限制古代审计受到技术和人力资源的限制。

审计员通常依靠手工记录和计算,容易出现错误和遗漏。

此外,审计员的数量有限,无法对所有财务记录进行全面审查,容易导致财务不端行为的发生。

二、近代审计2.1 工业革命对审计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兴起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复杂性。

为了应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挑战,审计开始向企业内部发展。

审计员成为企业内部的一员,负责监督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内部控制的建立。

2.2 审计专业化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财务管理的复杂性增加,审计逐渐发展为一门专业。

审计师开始接受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关的资格认证。

审计机构也开始成立,提供专业的审计服务。

2.3 审计法律法规的出台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维护市场秩序,各国纷纷出台了审计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审计师的职责和义务,加强了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审计成为保障财务信息透明度和市场稳定的重要手段。

三、现代审计3.1 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审计的方式和方法。

审计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审查,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信息技术也带来了新的审计风险,如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

3.2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现代审计强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有效性评估。

审计发展历史

审计发展历史

审计发展历史引言概述:审计是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工具,它通过对组织的财务状况和业务运营进行评估,确保其合规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审计的发展历史,从古代到现代,逐步展示审计的演变过程。

一、古代审计1.1 古代审计的起源古代审计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埃及,当时国王需要对财务进行审查,确保税收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1.2 古代审计的发展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审计逐渐扩展到政府和商业领域。

审计员被任命为公职,负责检查政府财务和商业交易的合规性。

1.3 古代审计的方法古代审计主要依靠目视检查和口头询问,审计员通过观察财务记录和与相关人员交流来评估财务状况的真实性。

二、近代审计2.1 工业革命对审计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到来引发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财务活动的增加,这促使审计的发展。

审计的重点从政府财务转向了企业财务。

2.2 会计准则的出现19世纪末,会计准则的制定成为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准则的出现标志着审计从主观判断转向了客观标准,提高了审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3 专业审计师的崛起20世纪初,专业审计师开始崭露头角,他们通过独立的审计来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

专业审计师的出现提升了审计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三、现代审计3.1 法律法规的制定现代审计受到法律法规的规范,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一系列审计法规,要求企业进行定期审计,以确保财务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3.2 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审计过程中开始应用电子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技术。

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3.3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现代审计注重内部控制的评估,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以防止欺诈和错误行为的发生。

审计师通过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来提高审计的质量。

四、未来审计的趋势4.1 大数据审计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审计将面临更多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挑战。

审计师需要掌握数据科学和分析技术,以应对未来审计的需求。

4.2 风险导向审计未来审计将更加注重风险导向,审计师将更加关注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以提供更有价值的审计意见。

审计发展历史

审计发展历史

审计发展历史一、概述审计是指对组织、机构或个人的财务、经济活动、管理行为等进行全面检查、核实和评价的一种专门活动。

审计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审计的概念和实践主要起源于工业革命后的欧洲。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系统地介绍审计的发展历程。

二、古代审计古代审计主要是针对国家财政收支进行的。

在古代中国,审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

商朝的财政官员会定期进行财务核对,以确保国家财政的稳定。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审计也被广泛应用于政府财务管理,以保证财政透明度和公正性。

三、近代审计1. 工业革命前在工业革命前的欧洲,审计主要是由商会和行会组织进行的。

这些组织会对成员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核,以确保商业交易的诚信性和可靠性。

此外,一些国家也开始建立国家审计机构,例如英国的国家审计署。

2. 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的到来对审计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大规模的企业和复杂的财务交易,需要更加专业的审计机构来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在这一时期,审计开始成为独立的职业,审计师开始接受专门的培训,并且成立了专门的审计师协会。

3. 20世纪20世纪是审计发展的关键时期。

随着大规模企业的兴起和国际贸易的增加,审计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

在这一时期,审计的范围不再局限于财务审计,还包括了管理审计、合规审计等。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审计也开始兴起,使审计工作更加高效和精确。

四、现代审计现代审计已经成为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领域。

审计不仅仅是对财务报表的审核,还包括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结构的评估。

同时,审计也在不断应用新技术,如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以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五、国际审计标准为了提高全球审计的质量和一致性,国际审计准则委员会(IAASB)制定了国际审计准则(ISA)。

这些准则规定了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程序,以确保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和专业性。

六、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审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审计发展历史

审计发展历史

审计发展历史一、概述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监督和评估工具,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

本文将从审计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等方面,详细介绍审计发展的历史。

二、审计起源审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社会。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进行财务记录和财务核对,以确保财务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古代埃及的统治者就聘请了财务专家来监督财务收支,这可以看作是审计的雏形。

三、审计发展1. 古代审计发展在古代社会,审计主要是由统治者或统治阶级的财务专家进行的。

他们负责核对财务记录,确保财务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这种审计形式主要是为了保证统治者的权力和统治地位。

2. 工商业审计的兴起随着社会的发展,工商业的兴起使得企业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需要更加专业化的审计服务。

工商业审计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英国。

当时,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财务管理变得更加复杂。

为了保证企业财务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工商业开始聘请专业的审计师来进行财务核对和评估。

3. 政府审计的发展随着国家治理的不断完善,政府审计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监督工作。

政府审计主要是对政府机关和公共部门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政府资源的合理使用和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

政府审计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美国。

当时,政府财政管理面临着严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开始聘请专业的审计师来进行财务审计和评估。

4. 现代审计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审计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现代审计不仅关注财务核对和评估,还注重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方面。

同时,审计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从单纯的财务核对者转变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和风险管理专家。

四、审计的演变1. 传统审计传统审计主要关注财务核对和评估,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审计师主要通过检查财务记录、抽样核对和会计凭证等方式进行核对和评估。

2. 内部审计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内部审计逐渐兴起。

内部审计主要由企业内部的专业团队负责,目的是评估和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审计发展历史

审计发展历史

审计发展历史一、概述审计是指对组织、系统、过程或者项目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估,以确定其符合规定要求的程度。

审计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完善,审计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和监督手段。

本文将从古代审计开始,详细介绍审计的发展历程。

二、古代审计古代审计起源于古代国家的财政管理。

在古代,审计主要是由国王或者统治者的代表进行,目的是确保财政收支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例如,在古埃及,法老会派遣官员对国库进行审计,以确保财政的稳定和安全。

古代审计主要关注财务方面,通过检查账目和财产来确保资金的正确使用。

三、近代审计近代审计的发展与工业革命和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密切相关。

在这个阶段,审计逐渐从财务审计扩展到管理和运营审计。

随着工商企业的兴起,审计开始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效率。

同时,政府也开始进行对企业和公共机构的审计,以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四、现代审计现代审计是在20世纪逐渐形成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审计的范围和内容进一步扩展。

现代审计包括财务审计、内部审计、合规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等多个领域。

审计机构的专业化和国际化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现代审计注重风险评估和控制,通过数据分析和技术手段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五、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审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审计将更加注重数据分析和科技创新,提高审计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同时,审计也需要适应新的经济形态和商业模式的变化,加强对风险的预警和防范。

此外,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将成为未来审计的重要方向,以应对全球化和跨境经营带来的审计挑战。

六、结论审计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古代审计、近代审计和现代审计的演变过程。

审计从最初的财务审计发展到现代的多领域审计,注重风险评估和控制。

未来,审计将面临着数据分析和科技创新的挑战,需要适应新的经济形态和加强国际合作。

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和监督手段,将继续发挥着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社会公正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发展历史一、审计是什么审计,是指原来负责提供资料的会计人员以外的会计专家,对企业活动、记录和报表所进行的检查活动----《新大英百科全书》第一卷审计,是指对国营企业、单位或个人由财务人员所掌管的账目进行审查,并证明其是否正确的一种行为-----大英百科全书》第二卷审计是指为编写证明报告书做根据而进行的检查工作。

-----HF斯泰特格二、我国的审计发展1古代审计学尽管在中国古代审计理论主要表现为一些片断的思想依然能够梳理出古代审计的思想脉络。

我国审计思想萌芽于西周,成长于秦汉,成熟于隋唐,具有明显增加的制度性特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审计制度的国家。

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审计制度;周朝以后使审计制度日臻完善,即“上计制度”皇帝亲自参加听取财政、会计的报告;秦汉时,设御史,检査监督财政收支;隋唐时,设比部,隋朝时的比部属尚书省,唐朝时的比部属刑部,这就意味着审计机构有直接治罪的权力;宋朝时宋太祖淳化三年,设审计院,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审计正式命名的国家审计机构,比国外以审计命名的国家审计机关要早700多年,在宋太宗后期撤消了审计院,使财政收支发生了很多问题,因此,在宋高宗建炎元年恢复了审计机构,改名“审计司”元、明、清三代均未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大部分审计职能并入御史监察机构。

2近代审计学A中华民国的政府审计辛亥革命后,北京的北洋政府在1914年设立审计院,颁布《审计法》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审计院,后改为审计部隶属监察院。

国民党政府的审计法几经修改,但由于当时的政治腐败,贪污橫行,使审计制度徒具形式,并没有发挥应有的经济监督作用。

B革命根据地的审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中,1932年成立中央苏维埃政府审计委员会以后,1934年颁布《审计法》实行了审计监督制度。

以后在山东、陕甘宁、晋绥等革命根据地,也建有审计机构,颁布审计法规,实施审计监督工作。

革命根据地的审计制度,在战争年代对节约财政支出、保障战争供给、维护革命纪律、树立廉洁作风,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3现代审计学新中国成立以后。

由于照搬苏联的模式,没有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政府只能通过不定期的会计检查来进行财税监督。

“文化大革命”期间,更不存在独立的审计结构。

1982年宪法规定要设立国家审计结构。

1983年成立了国家审计署,在县以上的各级政府设置审计厅或局。

1985年发布《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198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

1944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国家审计的地位。

2006年修订并实施了新《审计法》从1996年至今,国家审计署依据《审计法》制定、修订了一系列政府审计准则,由此中国国家审计进入振兴时期。

三、西方国家的审计发展西方国家的审计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

1851年一批专业人员在威尼斯创立了威尼斯会计师协会,成为世界上第—个会计职业团体。

(当时地中海沿岸的商业城市已经比较繁荣,而威尼斯是地中海沿岸国家航海贸易最为发达的地区,是东西方贸易的枢纽,商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由于单个的业主难以向企业投入巨额资金,为适应筹集所需大量资金的需要,合伙制企业应运而生。

合伙经营方式不仅提出了会计主体的概念,促进了复式簿记在意大利的产生和发展,也产生了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最初需求。

尽管当时合伙制企业的合伙人都是出资者,但是有的合伙人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的合伙人则不参与,所有权和经营权开始分离。

那些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合伙入有责任向不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合伙人证明合伙契约得到了认真履行,利润的计算与分配是正确、合理的,以保障全体合伙人的权利,进而保证合伙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来源,使企业得以持续经营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客观上需要独立的第三者对合伙企业进行监督、检查,人们开始聘请会计专家来担任查帐和公证的工作。

这样,在16世纪意大利的商业城市中出现了一批具有良好的会计知识、专门从事查帐和公证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所进行的查帐与公证,可以说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

随着此类专业人员的增多,他们于1581年在威尼斯创立了威尼斯会计协会。

其后,米兰等城市的职业会计师也成立了类似的组织。

)2形成于1844年到20世纪的英国,称为详细审计阶段。

1844年英国第部《公司法》颁布,标志着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开端。

(1844年英国的公司明确作出会计账目必须经股东中选出的监事进行审查的规定,又规定公司账目液可以聘请有会计职能的会计师协助办理,1853年,在苏格兰的爱丁堡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职业会计师的专业团体,即“爱丁堡会计师协会”。

)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有:审计对象是公司账目、审计目的是查错纠弊、审计方法是详细审计、审计报告使用入是公司的股东3发展于20世纪初美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称为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

1916年成立注册会计师协会,1917年注册会计师全国通考。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审计对象是资产负债表、审计目的是判断信用、审计方法是抽样审计、审计报告使用人是债权人。

4成熟于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后,称为全部财务报表审计阶段,1929年经济危机,1933年,美国的《证券法》规定,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财务报表必须接受注册会计师审计。

特点是:审计对象是全部报表、审计目的是合法性公允性、审计方法是由制度基础审计转向风险导向审计并广泛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审计报告使用人是社会公众。

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不仅在审计体制上有了较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审计理论和实务上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即把经济监督和经济管理相互结合,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现代的三E审计、绩效审计方面发展。

四、审计与会计的区别随着审计的发展,审计和会计的区别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产生的基础不同会计是为了加强经济管理,适应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核算和分析的需要而产生的;审计是因经济监督的需要,也即是为了确定经营者或其他受托管理者的经济责任的需要而产生的。

二是目的不同。

会计目标亦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

会计目标是指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终极目的,是评价企业会计工作是否有效合理的标准。

会计管理活动的特点是价值管理,是对价值运动的管理。

以提高经济效益作为最终目标。

国家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最终达到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的目的三、依据的标准不同。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有十三条,可以归纳为三类:一类是衡量会计质量的一般原则,一类是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一类是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审计依据是指查明审计客体的行为规范,是据以作出审计结论、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的客观尺度。

四是职能不同。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过程的记录、计算、反映和监督;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此外还包括评价和公证。

会计虽说也具有监督职能,但这种监督是种自我监督行为,主要通过会计检查来实现。

会计检查或查账,只是检查账目的意思,主要针对会计业务活动本身。

而审计,既包含了检查会计账目,又包括了对计算行为及所有的经济活动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分析、检验,即含审核稽查计算之意;会计检查只是各个单位财会部门的附带职能,而审计是独立于财会部分之外的专职监督检查;会计检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其检查范围、深度、方式均受到限制,而审计的目的在于证实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审计检查会计资料只是实现审计目的的手段之一,但不是惟一手段。

任何审计都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审计授权或委托人。

审计主体,是指审计行为的执行者,即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为审计第一关系人;审计客体,指审计行为的接受者,即指被审计的资产代管或经营者,为审计第二关系人;审计授权或委托人,指依法授权或委托审计主体行使审计职责的单位或人员,为审计第三关系人。

一般情况,第三关系人是财产的所有者,而第二关系人是资产代管或经营者,他们之间有一种经济责任关系。

第一关系人—审计组织或人员,在财产所有者和受托管理或经营者之间,处于中间人的地位,这要对两方面关系人负责,既要接受授权或委托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会计资料认真进行审查,又要向授权或委托审计人(即财产所有者)提出审计报告,客观公正地评价受托代管或经营者的责任和业绩。

为此,审计组织或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活动,必须具有一定独立性,不受其审计其他方面的干扰或干涉,这是审计区别于其他管理的一个根本属性。

五工作程序和选用的方法不同。

会计方法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执行会计职能,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

会计方法是人们在长期的会计工作实践中总结创立的并随着生产发展,会计管理活动的复杂化而逐渐地完善和提高的。

会计的方法包括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监督、会计预测、会计控制和会计决策等六种具体方法。

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为了行使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达到审计目标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技术的总称。

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可分为核对法、审阅法、复算法、比较法、分析法按审查资料的顺序分为逆查法和顺查法按审查资料的范围,分为详查法和抽查法。

六机构地位不同。

会计部门在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各部门中处于中心位置只有让会计参与到企业管理之中,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企业经济运行规则也发生重大变化,强化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成为时代的使命。

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按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行内部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了及其经济效益进规以及本部门、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财政、财政收及其经济效益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内部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