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语言分析

画面、声音是电影艺术的基本语言。

一、关于画面

1.影响画面的镜头元素有四种:

(1)景别。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景别不同,其电影叙事功能则不同,视觉效果也不同。

(2)焦距。焦距的长短和使用的透镜有直接关系,它决定着镜头的视野、景深、透视关系等。

(3)镜头运动。镜头或整个摄影机相对于被摄对象的位置变化被称为运动镜头。运动镜头包括推、拉、摇、移、跟五种基本形式。(也可称为退、拉、摇、升、降)(4)角度。摄影机镜头与被摄物体水平之间形成的夹角即镜头角度。镜头的运用是一种艺术手段,景别、焦距镜头运动、角度等的选择使用,展示着影视创作者的审美情致和水平。

2.电影画面的造型元素

电影画面与绘画、摄影一样,具有造型性。造型一般通过摄影造型、艺术造型、演员造型来完成。造型元素包括构图、光和色。

(1)构图

影视构图通俗地讲就是处理人、景、物的位置关系以及形、光、色的配置。

【构图的组成】

一般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即主体--构图的中心;陪体--主体的陪衬物;环境--主体或者也包括陪体所处的环境。

【构图的原则】

叙事性原则、表意性原则、修辞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2)光影

影视影像是以光影成像的。光影的造型取决于光的质量--柔光或硬光;光的方向--前重光、侧光、背光、底光、顶光;光的亮度--强光或弱光;光调--正常光调、高调、低调。这四个方面以摄影机对光的不同的摄入方向、光线处理,表达着不同的情感和创作意图。

(3)色彩

电影中的色彩并不只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复制,色彩的处理与选择可以创造出独特的审

美价值和审美效果。

色彩的造型主要取决于不同色彩的比例、面积、位置等的配置,由于不同的搭配,造成画面不同的浓与淡、明与暗等视觉感觉;通过色彩的变化制造艺术效果,表现对比强烈的内容区别;通过色调的处理,使影片的整体造型有一种喻示和内涵。

二、关于声音

影表现手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视觉画面一起共同构筑银幕空间,推动叙事,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

电影艺术中的声音一般可以分为人声、音响和音乐三大类型。

1.人声

人声主要由对话、独白、旁白组成。

在影视艺术中,人声作为一种造型手段,与视觉造型相结合,共同参与着电影审美价值的创造。

2.音响

音响是指影视作品中人与物体运动所产生的声音以及所有的背景和环境声音。作为背景或环境出现的人声和音乐一般也可以被看作音响。音响可以被划分为许多种类,主要有自然音响(如水声、动作声音、脚步声等)、机械音响(如汽车、火车等)、枪炮音响、社会环境音响(如人群声、收音机声音等)、特殊音响(如电子合成音响等)。

音响的作用:

(1)音响还原逼真感

(2)音响刻画人物

(3)音响表达情思

(4)音响创造空间

3.音乐

电影艺术中的音乐包括器乐和声乐两部分。电影音乐是一种与影视视觉影像相联系的特殊的音乐形式,因而,电影音乐需要融于影视的银(屏)幕造型设计之中,以一种既具有一定独立性,同时又具有视觉配合性的音乐方式组成影视艺术的视听美感。

电影音乐在形态上可以分为有声源音乐和无声源音乐。有声源音乐也称画内音乐、客观音乐,即音乐来自画面内的声源,如画面中人在唱歌或者演奏钢琴等。无声源也称画外音乐、

主观音乐,即音乐来自画面叙述场景以外,是一种外加的音乐形式。这种音乐主要用来烘托、补充或者丰富画面的造型效果,加强电影艺术的结合视听魅力。

电影艺术中音乐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

(1)抒发感情

(2)参与叙事

(3)展现环境

(4)创造节奏

习惯上人们常把影视艺术中声与画的结合方式称为声画蒙太奇。

声画结合的方式从存在形式上可以划分为声画同步和声画分离两种形式;从相互关系上则可以划分为声画合一和声画对位两种关系。这两种关系既可以以声画同步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以声画分离的形式存在。

1.声画同步

声画同步指画面中的视觉影像与出现的声音处于同步关系中,即声音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环境所产生的。声音加强画面的真实感,画面为声音提供声源,形象使声音具有可见性,声音使画面具有可闻性,从而创造现实逼真感。

2.声画分离

声画分离指画面中的声音和形象不同步,相互分离,即声音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所产生的。这个时候,声音是以画外音形式出现的。声画分离意味着声音和画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可以通过分离来达成更高层次的统一。

3.声画同一

声画同一指画面和声音无论是采用同步或是分离的方式出现,它们在内容、情绪、节奏等方面是统一的,相辅相成、交相辉映。

4.声画对位

声画对位用来指声音和画面之间在情绪、内容、艺术形象的表述上是相互独立的对比性关系,它们通过差异来达成和谐,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在声画关系中还有一种特殊的组合现象--"静默",它是指在有声影视作品中,所有声音在画面上突然消失而产生的一种艺术效果。静默所创造的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学效果。

影视视听语言艺术分析

影视视听语言艺术分析 ——以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为例摘要:影视艺术是一种视听语言艺术,而视听语言则又包括了视觉艺术和语言艺术,两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影视作品中的视听艺术。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是著名电影导演吕克·贝松难得一见的佳作,也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商业电影。吕克·贝松在导演该作品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视听语言技术,为整个电影作品营造出来很强的艺术表现效果。一方面显示出导演吕克·贝松对电影艺术创作技术掌握的非常到位,将自身精湛的技艺充分融入到电影拍摄过程中;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以后的影视创作带来了诸多的良性影响。本文主要以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为例,对电影作品中的影视视听语言艺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影视;视听语言;艺术;《这个杀手不太冷》 《这个杀手不太冷》电影中的主人公里昂是导演吕克·贝松虚拟刻画出的一位人物,如果说谁是这个世界上最著名的杀手,那么很多人会异口同声的说“里昂”。在杀手的行业里,往往人们眼中的高手都是非常低调的,尽管如此,他们的名字还是被人们所熟知,他们的故事还是被人们争相谈论。在世界范围内,论杀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很少有超过里昂的。电影在上映的初期,许多媒体在宣传的时候都冠以《杀手之王》的美称,一位电影银幕上的杀手主人公形象能如此地深入人心,这不仅体现了饰演者让·雷诺精湛的演技,更体现了电影导演吕克·贝松对电影创作的驾驭能力。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于1994年上映,可以说是导演吕克·贝松的转型之作。在此之前,吕克·贝松的作品都是一些艺术性较强的小众电影,而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可谓是其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众电影。作为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吕克·贝松通过对影视视听语言的掌控,将作品表现的更加细腻,这也是众多好莱坞商业电影中非常罕见的,电影中的很多镜头和场景都被一些专业人士或非专业认识拿来分析、研究,让人们更加能够深入了解该部影片的艺术价值。 影片一开始部分,导演吕克·贝松就为主人公里昂制作一个长达9分钟的开场秀,勾勒出里昂基本的主人公形象:杀手身份、身手娴熟、讲原则、守承诺、冷酷且又低调,让观众对里昂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随后出场的是故事的女主人公玛蒂尔达,导演用一个俯拍的全景镜头进行了特写,“回字形”楼梯的中控部分当作镜头的北京,镜头中出现一双女式皮鞋。紧接着镜头逐渐上升,画面中出现女主人公的裤子,然后出现的是纤细的手拿着香烟、秀气的脸庞、灵动的双手合秀发,上身的外衣很随意地半掩着右肩。故事接下来,玛蒂尔达和里昂在交谈的过程中,不小心将右脸的伤痕显露出来,这让观众了解到女主人公是一个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女孩,生活过的不是很快乐,但是生性大胆、有主见。在这里,导演吕克·贝松大概用了30几秒和几个镜头来勾勒出女主人公玛蒂尔达的人物性格、人物特征和生活面貌,拍摄手法精炼无比。 接下来的部分是电影中经典的桥段之一,可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邪恶的警察史丹杀害玛蒂尔达全家的过程,包括她的父亲、母亲、姐姐和弟弟。其

自考 电视艺术片创作 第三章 电视艺术的语言系统

第三章电视艺术的语言系统 考核知识点 (一)何谓画面语言?它主要由哪些语言元素构成? “画面语言”,主要是指电视艺术家用以构成视觉形象的各种因素和方式,体现创作构思的各种手段和技法的总和。主要包括构图、光效、色彩、影调等诸多语言表达方式。 构图语言:它主要是由被摄对象在画面中的位置和空间,以及由此构成的视觉形象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光效语言:由光的性质、成分、角度、层次、强弱、明暗,所体现的千差万别的变化,构成了极为丰富的光效语言。其主要任务有:记叙时序、描写环境、塑造人物、表现感情。 色彩语言:指色彩的艺术表现和合理配置是电视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同线条、光效、影调相融合,构成了十分和谐的电视色彩语言。其任务有:描述自然环境、抒发深沉感情、确定情绪基调。 影调语言:是指屏幕上的事物所呈现出的明暗层次,明暗反差和明暗对比,构成了电视艺术的影调语言。影调语言也是构成屏幕可视画面的基本因素,是处理造型、构图以及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的重要语言手段。 (二)何谓声音语言?他们各自承担着哪些不同的表意功能? 有声语言主要是指在电视屏幕上,凡是能够表情达意的一切声音形态,如人声、音乐、音响,总称之为有声语言。 人声语言:是指屏幕上的人物在表达思想和情感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诸如,言语、啼笑、感喟等。这些有声语言,是电视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 主要的表现形态: 1、对白人物对话 2、独白自言自语 3、旁白画外音 4、心声内心活动 5、播音向观众直接传达信息 6、解说客观叙事者的角度 7、主持人 8、同期声当事人的现身说法 9、现场声 实例:电视纪实作品《少年启示录》、《沙与海》 音乐语言 音乐语言主要是指专为电视艺术作品编配的音乐,主要由节奏、旋律和音韵所组 成,它构成了电视艺术作品的一个重要的表意、抒情的语言要素。 音乐语言的特征: 1它的语言表达内容,一般以电视艺术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构想为基础,音乐语言的听觉形象和画面语言的视觉形象,应该结合、交融为一体。 2音乐语言根据电视艺术作品的情景和画面的长度来分段陈述,间断出现,并受电视画面编辑的制约。 3音乐语言在电视艺术作品中出现时,必须经过演奏、演唱、录音、编辑等一系列制作工艺流程。 音乐语言的体现 音乐语言的表意功能,只有在与画面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中才能体现。

影视视听语言

影视视听语言----景别 深圳市平冈中学路博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章节是传媒高考编导类科目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区分景别,了解不同景别的作用以及不同情况景别的作用。对于情节发展、人物塑造的作用以及导演的隐喻含义。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景别的学习掌握编导类专业的基本知识,对影视视听语言有一个相对较全面、深刻的印象,这为学习影评写作作了一个良好的知识铺垫。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景别,区分景别,应用景别于拍摄以及影评写作。 能力目标:通过景别学习其内容表达含义,结合影片分析。这样,学生能够提高电影的鉴赏能力以影评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审美与人文情怀:对于电影的基本赏析能力,解读导演景别取景的背后含义,了解影片的内涵。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景别构成 2.区分常见景别 3.了解不同景别的使用方式 4、了解各个景别的含义以及在影片中的作用 5.如何应用在影评写作中 二、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什么是景别?5中常见景别是那几个?不同的景别的不同作用是什么? 一、景别的性质与划分 1、景别是画面从二维平面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是完成电影、电视画面空间塑造 的重要形式。景别就是摄影机在距被摄对象的不同距离或用变焦镜头摄成的不同范围的画面。 2、景别的分类: 全景系列: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人物全景

近景系列: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2、景别的划分: 第一种:以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大小来划分景别。 第二种:以成年人在画面中所占位置大小来划分景别。 二、景别的功能: 1、远景与大远景 展示电影《阿甘正传》中大远景截图。 一般影片开头或结尾常用大远景,开头需要交代大环境,而结尾是因为故事结束需要将观众带出,场景的宽阔意味着情绪的超脱。大远景的另一个功能是由它的造型特点产生的,大远景画面,人是非常渺小的一点,所以人物的细节、状态、表情不被呈现,而只是给观众留下自由想象的空间。远景中被摄主体只占画面很小的面积,画面大幅面积为景物,主要被摄人或物处于画面远处或深处。相比大远景,远景的景别在造型上更为强调空间的具体感和人在其中的位置感。在叙事功能上,远景景别的叙事能力更强,信息交代上更明确,情绪表现比较超脱。远景的作用:交代背景,抒发情感,渲染气氛,创造某种意境重点知识关键词:和谐性。观看影片画面,注意画面是否“和谐”。 学生讨论:电影《阿甘正传》中大远景截图,导演的背后含义与具体分析“和谐性” 2、全景 展示电影《阿甘正传》中全景截图。 被摄主体的形态在画面中完全被呈现出来,画幅中人物占据主体,是非常常用的景别,这种景别在实际拍摄中又被称为“人物全景”。这个景别既能展示人物的形状、动作,又能带出人物的形状、动作,又能带出人物所处的环境。全景也可以用来塑造空间环境,但人物形象比较突出,人物的形体表现明确。全景与远景都是交代镜头。 重点知识关键词:顶天立地。观看影片时特别注意人物全景中的人物是否对观众带来视觉冲力力或者心理冲击力,是人物塑造的重要手段,是展开剧情的重要线索。 学生讨论:电影《阿甘正传》中全景截图,导演的背后含义与具体分析“顶天立地” 3、中景 展示电影《阿甘正传》中中景截图。 这个景别既能交代环境,也专注于人物主体的形体和表情,人物之间的交流关系,是叙述性非常强的功能性景别。人物上半身动势最为活跃和明显的手臂活动完整而突出地呈现出

影视艺术概论

第一章 电视艺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的屏幕艺术形态。 电影和电视的区别: 1、拍摄工具不同。电影是摄影机,电视是摄像机与录像机。 2、存储介质不同。电影利用感光胶片,电视利用磁带。 3、放映地点与放映方式不用。电影是利用放映机在电影院放映,电视则通过远距离传输,在每家每户电视机上播放。 4、观众观影体验不同。电影院环境封闭,节目固定,观众注意力非常集中。看电视多是在家里,环境开放明亮,观众注意力容易分散,且观看节目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观影方式具有一定随意性。 电视主要功能: 1、信息传播 2、新闻纪实 3、艺术表现 第二章 尼普柯夫圆盘——世界第一个机械电视(贝尔德,英国电视之父)——电子电视(兹沃雷金,1923,光电摄像管,全电子电视关键设备。1924,第一台电子电视模型,完成摄像到显像完全电子化过程) 1930年,《花言巧语的人》世界第一部声像俱全多幕电视剧。 1936年,英国BBC亚历山大转播,标志世界电视诞生。 1954年,美国NBC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是 英国的克拉克,通讯卫星之父。 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 美国《枪烟》,最早电视系列剧。 第一部情景剧,《玛丽凯和约翰尼》。 1958年5月1号,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也就是现在的中央电视台,正式试播,这一天被公认为:中国电视的诞生日。 1958年,北京电视台正式开播。10月,中国的第二家电视台,上海电视台问世。同年12月20号,中国的第三家电视台:哈尔滨电视台(现黑龙江电视台)正式播出。这三家电视台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正式起步。 第一部电视剧是1958年6月15号,北京电视台《一口菜饼子》(直播小戏) 1958年9月2号,进入正式播出期的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第二部电视剧《党救活了他》。我国第一部多场景大型电视剧《新的一代》。 1964年12月,北京电视台利用黑白录像机录制豫剧《朝阳沟》和《红灯记》,这是中国第一次使用录像播出文艺节目。 1978年5月22号,中央台播出《三家亲》,这是复苏以后中央台录制的第一步电视剧。“飞天奖”:1981年设立的“飞天奖”是我国最早的电视剧奖项,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它的设立大大提高了电视剧的质量。 《万紫千红》:1981年元旦,广东电视台率先开办了一个杂志型的文艺专栏节目,这是大陆第一次开办综合文艺节目。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阶段: 1、直播电视剧时期

电影视听语言风格分析

电影视听语言风格分析 摘要 每一部电影由于创作者的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但表现在影像的表达方式上主要是蒙太奇与长镜头。在每一部电影中,都会有这两种方式的出现,而区别就在于更注重哪一种方式的使用,这也就形成了导演的特色风格,如侯孝贤的长镜头的冷静观察,但大部分好莱坞电影更注重蒙太奇的使用,无论哪种方法都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听感受。 关键词视听语言,蒙太奇,长镜头 视听语言作为影视艺术独特的造型手段和叙事方式以及文化传播工具,具有非常强大的艺术魅力和审美功能。作为影视艺术叙事、表意媒介的视听语言是由有机组合在一起的画面和声音组成,以及声画关系等。主要是蒙太奇和长镜头两种风格。 (一)蒙太奇 1.含义: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 的中文音译名,在法语里是装配、构成、升高或爬上之意,是建筑学用语。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始人库里肖夫、普多夫金、爱森斯坦在镜头剪辑与组合的科学试验和艺术实践中,发现了镜头组接中产生的心理效应和艺术效果,库里肖夫把这种镜头称之为“蒙太奇”。蒙太奇镜头在组接和剪辑影片时,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人特别的视觉效果。 蒙太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蒙太奇指的是镜头画面的组接,也指从影视剧作一开始直到作品完成的整个过程中所有参与的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和他们对作品对艺术的诠释方式。这个概念里比较著名的应该是苏联学派的理论。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爱森斯坦他主张破坏人们的习惯的叙述法则。他强调单镜头空间因素的那种内部结构张力的变化以及镜头的空间上的冲突。而普多夫金则主张尊重人们的习惯叙述法则。说时间应该顺应情节的发展,而且非常的注重人物心理的描写和感情的描述。两个人主张的确定

(完整版)电视艺术学考题

电视艺术学 考试方式:笔试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4个每小题5分共20分 二、简答题:共3个每小题10分共30分 三、论述题:共3个前2题每小题15分第三题20分共50分 一、名词解释 1.电视艺术:电视艺术是指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的屏幕艺术形态。 2.色彩语言:所谓色彩语言,是指色彩的艺术表现和合理配置是电视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同线条、光效、影调相融合,构成了十分和谐的电视色彩语言。 3.细节:所谓细节,就是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情境、自然景观的最小组成单位。社会情境和人物性格的完整屏幕体现,往往是由许多细节所组成的。细节表现要服从屏幕形象的塑造和主体意念的表达。 4.电视风情艺术片:电视风情艺术片,主要是指——运用电视技术和艺术手段,以介绍、歌颂和赞美某一地域、某一民族、某一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为其主要内容,以充满民族风味和地方色彩的音乐、歌曲、舞蹈为其主要表现形式的电视艺术片种。 5.电视艺术片:所谓电视艺术片主要是指——遵循电视艺术的创作规律,运用电视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将多种艺术样式: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摄影等兼容在一起,创造一种诗的意境,以期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的特殊屏幕艺术样式。 6.兼容性(指电视艺术):电视艺术是兼容性极强的艺术,它综合各家艺术之所长,集于一身,努力丰富和发展自己,创造了独特的艺术样式,使之具有了多元化、多功能、多层次的审美特征。(疑问) 7.影调语言:所谓影调语言,是指屏幕上的事物所呈现出的明暗层次,明暗反差和明暗对比,构成了电视艺术的影调语言。影调语言,也是构成屏幕可视画面的基本因素,是处理造型、构图以及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的重要语言手段。 8.开放型电视艺术结构:所谓“开放型”的电视艺术结构,就其纵向来说——就是截取生活长河中的一段,它既无头也无尾,这样,观众可以通过各自的联想和想象,去主动探求生活的来源和去向,从而便于展现电视艺术的历史深度;就其横向来说——即便是这一段生活,也不做按部就班的、滴水不漏的展现,而是只选择几个断续的、不连贯的情节点,这样,观众的思维触角,反而可以伸向四面八方,从而扩大了电视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所以说开放型是容量最大的电视艺术结构。 二、简答题(答题规则:要有个冒,先总说一句,再分述几条,答完再总说一句,这样基本可以拿到一半分以上。有时间可以对每一条解释一下或者举例论述一番。例子最好用课堂上放过的片子。) 1.电视艺术的多样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电视艺术,是真正姹紫嫣红、百花争艳的艺术。其种类之繁多,样式之不同,风格之各异,是其他姊妹艺术难以比拟的。所以,多样性便构成了电视艺术重要的审美特征。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首先,电视艺术题材的多样性。由于电视艺术制作手段的先进,便为它广泛地反映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条件,使得它可以及时地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几乎没有被遗忘的。 其次,电视类别的多样性。电视艺术的类别多种多样,由于电视艺术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中,所以,电视艺术的新品种、新样式至今还在不断涌现。 再次,电视艺术形式的多样性。以电视剧艺术为例,依据电视剧题材的长短、大小可以分为:电视小品、电视短剧、电视单本剧、电视连续剧、电视系列剧等多种。 还有,电视艺术风格的多样性。电视艺术风格的多样性,首先是有所选取的体裁决定的,其次是由创作者不同的创作个性决定的。 另外,电视艺术结构的多样性。 2.何谓画面语言?它主要有那些语言元素构成? 答:所谓“画面语言”,主要是指电视艺术家用以构成视觉形象的各种因素和方式,体现创作构思的各种手段和技法的总和。这其中主要包括构图、光效、色彩、影调等诸多语言表达方式。 所谓构图语言,它主要是由被摄对象在画面中的位置和空间,以及由此构成的视觉形象所传递的思想和感情。 所谓光效语言,是指由光的性质、成分、角度、层次、强弱、明暗,所体现的千差万别的变化,构成了极为丰富的光效语言。 所谓色彩语言,是指色彩的艺术表现和合理配置是电视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同线条、光效、影调相融合,构成了十分和谐的电视色彩语言。 所谓影调语言,是指屏幕上的事物所呈现出的明暗层次,明暗反差和明暗对比,构成了电视艺术的影调语言。影调语言,也是构成屏幕可视画面的基本因素,是处理造型、构图以及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的重要语言手段。 总之,画面语言是电视艺术的本体语言。 3.电视艺术编导应该具备的基本功有哪些? 答: 4.什么是有声语言?它们各自承担着哪些不同的表意功能?

范例—电影毕业生视听语言分析

范例—电影毕业生视听语言分析

电影《毕业生》视听语言分析 一、故事梗概: 《毕业生》这部电影是美国60年代中后期的电影代表作品,反映了当时美国的很多社会现实典型问题,真正表现了平常百姓遇到的问题和生活的感受。本电影的剧情如下:一个刚步出大学校门的社会新人本杰明,然而面对众人口中所谓的美好前程,他只感到一片茫然,这后他陷入了一个已婚妇人罗宾逊夫人的诱惑中,然而又爱上她的妙龄女儿伊琳。在当时这个题材是很吸引人的,这部大胆揭露六十年代年轻人迷失方向,戳破美式中产阶级虚伪面具的电影,成为当时好莱坞电影的先锋之作,冷战使得社会的压力强加到了这些刚出校门的社会新鲜人身上,人一旦承受了压力就一定会找机会发泄或者倾诉,但是无论压力怎样大,理性是不会失去的,电影中的本杰明克服罗宾逊夫人的威胁最后选择了伊琳,正是理性的。这部电影简介上总写着:爱情/喜剧/剧情这三个词语,不过,在我看来这部电影首先是剧情片,至于爱情,是在电影后半部分才体现出来的。 这个电影大致可以分为四条主线。 二、影像分析: 整部电影的画面具有XXX特点,采取了XXXXXX风格,夕阳中的大海、天空、绿色的原野、空阔而笔直的公路。整个作品画面非常XXXX、XXXXXX、在XXXX中透着XXXXXX。例如,随处可见的自然光源,透过树叶洒下的细碎光影,打在公路上飞快行驶的车内人的脸上,光影变幻,导演捕捉光的能力值得称道。 1、光影: 光影的运用也很巧妙,当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的时候,阳光通过路旁的树叶的剪影打在车上,非常漂亮。线条的运用也很出色,几乎每一个镜头,都能发现线条的美感,从摄影的角度来说,是非常到位的。 2、色彩: 整部电影主要采用XXXXXXXXXX的色调,具有XXXXX特点,摄影运用滤色镜,使整个画面蓝色衬底。夕阳中的大海、天空、绿色的原野、空阔而笔直的公路。整个画面非常柔和、浓郁、在平静中透着轻盈。随处可见的自然光源,透过树叶洒下的细碎光影,打在公路上飞快行驶的车内人的脸上,光影变幻,导演捕捉光的能力值得称道。 3、构图: 整个片子摄影上非常出色,整个构图符合XXX原则,唯美而干净。大量采用XXXXX,使片子富有绘画般的美感。有几处运用了景深镜头,一是本杰明被罗宾逊太太诱骗到家中百般引诱,外面传来汽车声,本杰明奔下楼梯,罗宾逊先生开门进来,前景是二人交谈,后景是楼梯拐角,前后景形成了互动关联的关

最新影视视听语言分析总备课讲稿

影视视听语言分析 艺术的语言 ?每一门艺术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或者说是表现元素?绘画:色彩,线条,构图等…… ?戏剧:台词、唱腔、表演等…… ?文学:文字 对于电影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分析,是影片欣赏、读解的过程。 ?分析,是一种思想、感觉的经历。 ?分析,是电影手段、技巧的学习。 ?分析,是影片创作、规律的总结。 ?分析,是导演方法细化学习过程。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知识的补充。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理论的积淀。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历史的了解。 ?分析,是对影片艺术特性的总体把握. 电影的语言

?电影“视”第一,“听”第二。 ?电影是以“视”为主,“听”为辅的艺术形式。 影像的重要性 ?①、电影的诞生,其实就是影像的诞生 ?②、就相同时间所提供的信息量而言,影像是得天独厚的。 ?③、影像能够跨过艺术品与欣赏者之间的障碍,直接走入人的心灵。镜头 ?影像结构的基本单位 ?马尔丹讲: 1、(从拍摄角度讲):镜头是拍摄过程中,摄影机的马达开动至 停止这段时间内被感光的胶片; 2、(从剪辑角度讲):镜头是剪两次与接两次之间的那段胶片; 3、(从观众角度讲):镜头是两个镜头之间的那段胶片。 影像构成元素 1、构图:对角线、对称、斜线、S线等 2、景别:远全中近特

3、角度:俯仰平 4、运动:推拉摇移跟 5、照明:三点布光 6、色彩:冷暖色调、颜色的象征意义 第一节、电影影像的构图 画格 ?影像结构的基本组织单位是“镜头”。而镜头实际上还可以再分,即“画格”。 ?一个镜头是由无数的画格组成的。 ?电影每秒24格 画格构图三原则 ?①美学原则; ?②主题服务原则; ?③变化原则。(整部影片而言) 一、美学原则 ?构图目的:视觉美感 ?内容美——拍什么

电影艺术的语言

电影艺术的语言 每一门艺术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或者说是表现元素。如: 绘画:色彩,线条,构图等…… 戏剧:台词、唱腔、表演等…… 文学:文字。 二十世纪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诞生了艺术的奇迹:──电影、电视。它第一次、也是终于实现了艺术家千百年的梦想:使艺术走进了人类的每一个家庭。 “文化学”学者曾这样概括:二十世纪以前的人类是“文字的一代”,二十世纪的人类是“影像的一代”。 而且,象通常那样用艺术作品的“审美作用”和“认识作用”来衡量电影、电视对本世纪人们的作用和影响已是远远不够的了。走进地球上每一个家庭的电影、电视,它对人们所起的作用和影响除了艺术作品所能起到的作用和影响之外,实际上,它已经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世界各地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就象巴拉兹所说的,它使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有可能向着“一体化”,向着“世界大同”的方向迈进。 好来坞电影走遍全球。 简·方达,斯特里普,索非亚·罗兰决定了全世界的女性的衣着、化妆和发式。 《成长的烦恼》教育全世界的人们:人与人应该完全平等。老人应该理解年轻人,大人应该尊重孩子。 所以,今天我们在这里学习这门闪烁着时代光辉的艺术,并且,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要从事这种艺术的创作,应该说,我们既光荣而又幸福……(《参考消息》上有一篇报道:美国、日本现在大约有20%──30%的人从事与视听有关的工作。而且,以后还会更多。可见,我们这个时代已是名符其实的“视听的时代”)。 那么,这种具有如此重要意义的艺术形式,它的语言或者说它的表现元素又是什么呢?

观点①:“画面、音响、表演、和蒙太奇方法”── 观点②:“画面、音响、色彩……”── 观点③:“影像、声音、剪辑。”──波布克(《电影的元素》)。 我同意波布克的观点。即“影像、声音、剪辑”。 影像、声音、剪辑三者之间的关系:电影是视、听结合的艺术,它首先是“视”,即“影像”,然后是“听”,即“声音”,而这些“视”、“听”(影像、声音),最后需要通过剪辑才能构成一部完整的电影。 影像:除了演员的表演、物体的造型之外,影像构成的主要元素有:构图、景别、角度、运动、照明、色彩。 声音:语言、音响、音乐。 剪辑:影像剪辑、声音剪辑。影像剪辑是剪辑中的主要内容。影像剪辑主要包括:光学技巧转场剪辑、无技巧转场剪辑。剪辑除了将影像、声音的素材组织成一部电影之外,剪辑还能创造出“1+1=3”的“蒙太奇效果”。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视听语言分析 影片改编于叶弥的短篇小说《天鹅绒》,这是一部反映人性欲望之中各种极致境界的电影,它同时具备让人心驰神往的梦幻色彩、天马行空的想像力、以及一种精致的黑色幽默。 电影的名字是从《圣经?旧约》里来的:"一代人来,一代人走,大地永存,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太阳照常升起。"姜文说,他觉得很像这个电影的味。时间流逝,生命交错纠结,在漫长的生命环节里,每个人都只是一瞬间。 姜文采用倒叙的手法将影片分为四个段落,每段都有不同的情感表述,他在努力营造一种酒醉般诗意化的氛围,一切画面都是无序的,时间是散落的碎片,情节是随意拼贴的段落。 台湾影评人焦雄屏对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的评价是:“这部电影有非常多解密的快感,几乎像《达芬奇密码》般繁复,一旦找到关键,就觉得此片非常清晰和令人震惊。”因此,这就涉及如何在这样一种断裂的话语中解读个中语意的问题。这四个独立成篇又互相关照的段落分别是疯、恋、枪、梦,即疯狂与执着、荒诞与尴尬、冲突与毁灭、生命与希望。其实。我们不妨从视觉和听觉的表达方式上去理解和感受影片的魅力。 第一篇——疯狂与执着 拥有一双美丽且灵性大脚的疯妈从影片一开始就执着地爬树,执着地呐喊,执着地刨石头、执着地重复那首"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执着地为儿子搭建起了一座她认为最安全的世界。这里的每块石头都汇聚着她的爱,别人都以为她是疯子,然而隐藏在疯子外表下面的却是那种对于信念的执着。因为别人也不是什么都懂。 在视觉上的表达,首先,所有的色彩都是那么纯粹和饱满,那么直接刺眼。天空是纯纯的蓝,草木是油油的绿,泥土是生生的红,没有搀杂任何灰调。很单纯,有味道。其次,在光影的处理上也是采用了有力道的光线,把人物处理得棱角分明,对比强烈,没有柔和的过渡。有的是鲜明与对立。最后,片中出现了大量破碎化的视觉印象,破碎的镜子、破碎的照片、破碎的碗碟、破碎的算盘,这些都暗喻出了主人公的脆弱。疯妈最后也破碎地、空空地漂走了。 第二篇——荒诞与尴尬 在某种历史语境下,人们的行为总是表现出无法言表的荒诞与尴尬。在影片第二段中,以黄秋生扮演的小梁为视角,目睹了一幕幕真实的却又荒唐的戏剧化事件。当激情遭遇压抑,当真诚遭遇虚伪,当欲望遭遇名誉,当明亮遭遇黑暗,小梁突然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很陌生,于是,他选择很潇洒的"离开",但也许这并不是一个悲惨的结局。 在视觉上的表达,首先,运用了忽明忽暗的、晃动的、压抑的光影,调制出隐藏于人们内心深处矛盾的味道。其次,色彩基调保持了一种黑白混合出的暗灰色,是人物内,心的写照。

国产电视剧视听语言艺术分析

国产电视剧视听语言艺术分析 摘要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影视剧作为艺术的重要类型之一,也绝不是对生活的简单复制。现代语境下,国产电视剧进入高产时期,因此学术界对于其视听语言艺术的发展状况的关注也更胜从前。本文以抗战剧《好家伙》为例,分别从画面语言、声音语 言及镜头语言等视听语言的构成要素着手,对国产电视剧视听语言艺术的表现性展开了系统论述。关键词影视作品;画面语言;声音语言;镜头语言;艺术表现在偶像剧、武侠剧持续霸屏的现代影视 剧中,一部优秀抗战剧《好家伙》的出现成功地点燃了观众内心深处 对历史的回忆。从叙事内容的角度看,《好家伙》与以往播放 的抗战神剧是截然不同的,它并没有赋予主人公独特的主角光环,而是将其置于矛盾重重的现实社会与人物关系当中,使人物在复杂的环境中互相冲撞,产生矛盾,激化矛盾,解决矛盾,最终认清自己内心 所想,踏上保家卫国的道路。纵观整部剧的剧情发展,可以看出矛盾的激烈程度与人物性格的凸显是成正比的,因此整部作品的高潮,也就是矛盾激化的最高点,也是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部分。 可以说,整部作品在环环紧扣的剧情设置中充分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也正因如此,抗战剧《好家伙》才能在众多国产剧中独占鳌头。作为抗战剧中的佼佼者,《好家伙》成功的把握住了写意与传情的平衡点,即在描绘抗战历史的同时,更向观众传达了一种高于现实生活的艺术美感以及人文情怀。本文将以《好家伙》为例分别从画面语言、镜头语言、声音语言等视听语言艺术的三个组成部分出发浅析 现代语境下国产电视剧视听语言艺术的表现性。一、画面语言

营造艺术美感画面是构成影视作品的基本元素,也是影视作品视觉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随着摄影技术的成熟与影视艺术审 美能力的提高,影视作品逐渐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视觉语言体系,构图原则的充分运用不仅丰富了影视作品的画面语言,同时也使画面的视觉造型效果得以提升。抗战剧《好家伙》之所以成为一部备受观众欢迎的影视作品,与其丰富的画面语言所营造的独特的艺术美 感是不可分割的。1构图——真实与艺术完美融合。所谓影视构图实际上就是对所拍摄的零散画面进行的具有逻辑性、美观性与结构性安排与构思,增强作品的画面表现力,突出其主题及内容, 进而达到使整个作品构思明确、条理分明的作用。好的画面构图不仅能够直观的传达编剧的理念、思路与构图目的,而且也有助于提升作品的画面美感与质感,引发观众的观看热情,进而发现作品的独特观赏价值。从画面构图的角度来看,抗战剧《好家伙》整 体上采用了介于纪实风格与表现风格之间的经典构图风格,这种构图风格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巧妙的将影视作品的真实性与艺术性相结 合,形成一种虚实相生,真实且极具艺术美感的影视画面。这种构图方式看似简单随性,但整个作品的画面中无不渗透着编剧缜密 的小心思,也正是这种不着痕迹的视觉表现方式,才能最大程度为观众呈现出一部兼具真实性与艺术性的成功的影视作品。真实性原则是《好家伙》在画面构图过程中遵循的首要原则,这一点由作品 背景抗战时期,北伐大捷、内容所决定,因此作品在进行画面构图时会尽可能的表现真实,使观众看到的画面既是艺术的一部分也是中国

影视语言笔记

电视艺术:是靠画面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法来叙述事件和故事、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传达作者主观情感的一门综合性艺术。 空间透视规律:近大远小。近深、暗、饱和度高、清晰,远浅、淡、饱和度低、模糊。 色别:也称色相、明度、饱和度,是色的最基本特性,色别用来说明彩色之间的主要区别或者彩色与消色之间的区别。 照度:表示被照明物体表面在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即某物表面被照亮的程度。单位是勒克斯(1ux)。 亮度:表示物体表面发光的强度值。包括自身发光(如灯丝),和反射面和透射面的物体。 物体的亮度由两个因素决定:照明光的强弱和它反射光线的能力。 饱和度:有时世称色纯度。饱和度指颜色的鲜艳程度,也可以指某种色别的颜色与相同明度的消色差别的程度。 色温:当绝对黑体在某一特定温度下,其辐射的光与某一光源的光具有相同特性,则绝对黑体的这一特定温度就定义为该光源的色温。色温用绝对温度单位K(开尔文)表示。 审美意识:是指人感知、领会或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事物、形式、艺术的美的反映、追求、感觉或思维。 电视照明创作者的审美意识:指电视照明创作艺术者对某一艺术形式、光线气氛、物体造型的美的一种反应、追求、感觉。轴线:通常指在摄像创作中“被摄体的视线、运动方向或被摄体间相互交流的位置关系所构成的一条无形的直线”。 轴线种类:方向轴线和关系轴线。 光线的方向分为三种形式:即顺光、测光、逆光。光线从不同方向照射画面内部的空气透视效果会有很大不同。 内景照明:指在室内或电视摄影棚内,用人工光线对场景、人物等进行光线造型。外景自然光照明:是指室外拍摄电视片的一些场景和镜头时,主要依靠太阳的直接和间接照明,有时也需要一些人工光对场景和人物进行局部修正和光线调整。 直射光照明:通常指太阳没有被云雾和空间中的介质遮挡,直接把光线投射到地面上,自然界中的景物和物体的表面有较明显的受光面,阴影面和投影。 人工光线:是创造者依据剧作内容、创作意图、艺术构思,利用某些照明器械创造的光线。 电视照明的根本任务:利用光线参与艺术创作,用光线描绘和塑造镜头前的形象。选择合适光线照明的条件:主题表达、气氛再现、意境抒发。电视照明的任务 ①满足摄录技术上的照明要求:提供合适的 照度/提供合适的光比/提供稳定的色温平衡 ②用光完成画面的艺术造型:表达空间感、 纵深感、表面结构及质感 ③突出强调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场景分为: 过渡场景和重点场景;人物分陪衬人物和主体 人物。光线着重刻划、描绘主要场景和主要人 物(突出主体) ④再现环境气氛与时间概念:真实而浓郁的 环境气氛,能够烘托人物,表达生活气息, 同时环境气氛能够吻合观众心理和表达画面 人物的性格、职业、爱好。 ⑤戏剧表现的需要:根据剧本及拍摄要求、 拍摄现场内所提供的环境和人物的渲染、刻 划、表现。依据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照明方 式。 ⑥画面构图的需要:电视画面构图讲究有章 法,有秩序,重点突出主要场景和主要对象 电视照明的基本特点 ①电视照明具有时限性:时限性是指在一定 的时限内完成照明的设计、布光等。 ②电视照明具有可塑性:电视照明的可塑性 是指在不同的场景中完成各种环境的交代、气 氛的展现和人物的塑造。 ③电视照明具有纪实性:电视照明的纪实性 指追求自然光线效果,但并不是片面要求照 明完全利用拍摄现场的固有自然光和现场 光,而不加任何人工光,有时在自然光基础 上使用人工光来加强照明的真实效果而不 留人工痕迹或少留人工痕迹。 ④电视照明具有体现性:电视照明的体现性 指剧情、主题、情节、思想的外在形式的体现。 电视照明与电影照明的异同 ①亮度比和光比的不同。②多机和单机拍摄对 布光照明的不同要求。③多种体裁与单一体裁 照明的不同。④实景照明与棚内照明的不同。 ⑤塑养和适应性的要求不同。 色温平衡?一般指⑴使用的光源色温与摄像 机的色温一致;⑵同一场景中,几种不同的光 源色温一致;⑶日光下,被摄体亮部的日光色 温与暗部使用的灯光辅助光色温一致。 平衡色温的方式:1.平衡光源色温与摄像机的 色温。标准日光5400k,灯光色温3200k。2. 平衡一个场景中几种不同的光源、色温。3. 在自然光的直射照耀下,被摄体暗部有时需要 加辅助照明,用以表现和强调暗部层次。 色彩的三个基本特征:色别、明度和饱和度。 影像色彩饱和度的因素 1.不同的光线照明,物体的色彩饱和度有不同 的变化。2.物体表面结构形态对饱和度也有直 接影响。3.物体距离视点或镜头越远,由于空 间中的介质会随之增加,色彩饱和度越低。4. 不同季节对色彩饱和度也有影响。 色彩的变化规律 a 冷暖变化:冷暖变化直接受物体本色、光源 色和环境色等影响。 首先,物体受光面的色彩是由物体本色与光源 色相加而成的综合色。 其次,物体阴影面的色彩是由物体本色与环境 色相加而成的综合色。 其三,反光能力较强的物体的高光部分的色彩 主要是光源色的反射,色倾向以光源色为主。 其四,介于物体表面高光部分与低照度部分之 间的中间调子部位的色彩通常是由物体本色、 光源色与环境色相加而成的综合色,其中本色 作用较为明显。 b. 透视变化 透视规律:1.物体距离视点越近,物体色彩 饱和度越大;反之,物体色彩饱和度越小。2.物 体距离视点越近,其色彩的色相越偏暖;反之 物体的色彩的色相越偏冷。3.物体距离视点 越近,同一色彩色浅的明度高,色深的明度低; 距离越远,色浅的明度下降,色深的明度增强。 c. 强弱变化 色彩的强弱受距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物体色 彩的色感近强远弱。此外,还因色别不同而产 生差异。 合理越轴 A.在两个方向、位置不统一的镜头中间加入一 个空镜头或骑在轴线上拍摄的镜头。 B.在镜头运动之中向观众交代越轴的过程。 C.通过画面中人或物自身的运动来改变原来 方向的位置关系。 D.使用人或物的特写镜头进行过渡或特写镜 头中人物的动作改变原人物的方向和位置关 系等。 E.利用淡入/淡出、叠化、划变等特技方法跳 轴。 摄像轴线的运用规律 1.同一时间与场景内拍摄连续性较强的镜头 时,摄像机的角度所在的被摄体关系线或方向 线一侧180 o范围内摄像机可进行各种运动, 可以任意改变视点角度。空间位置准确,并能 构成被摄体之间、被摄体与环境之间的空间统 一感。2.轴线通常有两种:一是由被摄体面向 动力方向产生的方向轴线。二是由被摄体相互 间相互间的位置关系产生的关系轴线。3.不能 轻易越过轴线或穿越于轴线两侧,但同时为了 丰富画面的效果和充分发挥摄像机角度的作 用,仍可合理越轴。 光线轴线的规律 1.自然光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主要体现 在入射角大小、亮度的高低、反差的强弱、色 温的高低上。2.光线的各种各样变化,也意味 着光轴同时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3.在按动 摄像机快门之前,场景内光源同被摄体已形成 了一种不能随意改变的关系,这种关系一旦经 过镜头像观众作了交代,那么被摄体的位置、 相互关系、光线与被摄体的状态等就不能再调 整了。4.段落之间两组镜头之间的转场镜头, 如果采取的是渐稳、渐显化出、化入的方式, 则表示时间过程空间转换和时间间隔。 空气透视的规律 远大近小、近深饱和度高清晰,远浅、淡、饱 和度低、模糊。 照明与空间透视 光线的入射角、方向、亮暗比例和色彩都与空 间有着密切的关系。1.选择合适的光线入射角 (比较小)2.确定光线方向:顺光透视感弱, 侧光尚可(逆光最好)3.控制光线的明暗比例: 近强远弱,近暗远亮,近深远浅4.色温冷暖配 合:近深饱和度高,清晰。远淡,饱和度较低, 模糊。 照明与表面结构 一、粗糙的表面结构(侧位光) 二、光滑的表面结构(柔和的散射光&能见高 光区) 三、透明的表面结构(能穿透的逆光侧逆光+ 正面柔和辅助光不宜多光源-过多光斑) 四、镜面的表面结构(更柔和的散射光+提高 环境亮度) 直射光照明常用的三种形式 1.顺光照明:光源在被摄体前方,镜头的后方, 镜头同光源照射方向基本一致。在镜头与被摄 体这条轴线15°角左右之内的照明光线。2。 斜侧光照明:光源同镜头构成一定的投射角 度,常在被摄体左或右侧的前侧方向,大约 45°左右投射的光线。3.逆光照明:光源在被 摄体的后方,镜头的前方,统称逆光照明。 散射光照明特点 主要指光源被密度不均匀、存在于光源与地面 之间的大量云、雾、尘埃等介质遮挡,间接地 把其光线投射到地面的照明。1.光线柔和, 照明均匀;2.亮暗反差缩小,影调接近;3.光 线无明显的投射方向;4.色温偏高,色调偏 冷;5.物体受光面、阴影面、投影不明显;6.面 上照明同点上照明区别较小。 室内自然光的特点 1.光线有固定的方向性2、光线照明细柔平缓 3、门窗亮部与环境暗部亮暗差距大 4、富有 浓郁的环境气氛 反光板的类型:亲和反光式和单向反射式。 反光板的特点优点1、光色正常2、不需能源 3、制作简易而携带方便 反光板的效果作用1、缓和反差,显现暗部层 次2、校正偏色,力求色彩统一3、移光功能 4、修正日光不足,达到照明平衡 5、模拟效 果光6、作底子光 内景人工光线照明的特点: 一、模拟和再现自然光效:内景照明的一切 光线照明效果是从再现和模拟真实生活中的 自然光效而来的。 二、创造和渲染环境气氛:电视内景照明在 不违背生活真实的前提下,可以更加典型地创 造环境,使其更符合剧情的要求和环境的塑 造。 三、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可根据剧情的需 要,利用灯具打出的各种光线进行创作,表达 作者对剧情的理解、对主题的感受和通过不同 的光线效果抒发感情。 四、具有细微的布光程序:内景照明中,每 成功地取得一种光线照明效果.都能反映出作 者对剧情的透彻理解,对光线的正确认识,对 光效的精心设计。光线的每一个微妙细小的变 化,都是作者创作思维的体现。 五、对照明亮度有基本要求:电视照明需要 有一个基准亮度,以保证摄录技术上对于照度 的基本要求,一切照明效果的实现,都以此为 前提,是再现环境、人物、气氛的基础。 静态节目主持人形象造型的重点,是熟练而准 确地利用不同的光线组合进行光线造型。静态 人物用光是动态人物用光的基础。 如何提高电视照明工作者的审美意识:一、审 美意识与修养二、观察与积累三、审美意 识与创作 人工光线的主要成分 主光:又称“塑型光”、“主光源”,是用来描绘 被摄体(场景或人物)外貌和形态的主要光源。 主光的作用和特点:组成光影造型结构,揭示 场景的外貌及特点,描绘被摄对象的立体形 状、主要姿态、线条,交代画面内空间关系, 构成一定的反差和明暗配置。 辅助光:又称“辅助光”,是用来帮助主光造型, 弥补主光在表现上的不足,平衡亮度的光线。 辅助光的作用:1、调整画面影调,决定画面 反差2、帮助主光造型,塑造和描绘被射对象 的立体形态,表达全部特征3、帮助揭示和表 现被摄对象的质感 轮廓光:又称“隔离光”、“逆光”,是来自被摄 体后方或侧后方的一种光线。来展现被摄体视 觉上的三维效果。 优势:1、强调空间深度,交代远近物体的层 次关系。2、人为区别被摄体与环境、背景的 关系3、形成被摄体与被摄体相互间的地位感 4、表达浓郁的现场气氛 5、交代和反映透明、 半透明物体的属性 背景光:又称“环境光”,在不同的节目或场景 用光中,有的称为“天幕光”、“气氛光”。背景 光主要是照明被摄对象周围环境及背景的光 线,用它可调整人物周围的环境及背景影像, 加强各种节目及场景内的气氛。 作用:1、突出主体,为主体寻找一个较佳的 背景和环境2、营造各种环境气氛和气氛和光 线效果,说明某种特定的时间地点等,对主体 的表现起烘托作用。3、丰富画面的影调对比, 决定画面的基调4、利用背景光线的微妙变 化,体现创作者思想感情的细微变化。 装饰光:又称“平衡光”、“修饰光” 其作用:1、弥补前几种光线照明的不足,有 目的的对被摄对象进行局部、细节的修整,使 所表现的形象更完美、突出,更丰富有艺术的 魅力。2、达到画面整体照明的平衡。3、修饰 被摄对象表面和局部的轻微缺陷与不足。4、 消除不真实的、多余的灯光投影,以求画面简 洁。 人工光线的组合 1、侧光照明效果的光线组合主光在4- 5H,1V或7-8H,1V的位置。辅光在6H,3V 的位置上轮廓光:11H,10V 光比:主光:辅光=2:1 轮廓光:主光=1: 1或2:1 背景光:辅助光=1:1 2、顺光照明效果的光线组合主光:6H,3V 的位置上轮廓光:11H,10V 光比:主光1:主光2=1:1 轮廓光:主光= 1:1或2:1 背景光稍强或弱于主光 3、轮廓光照明效果的光线组合 同自然光中的逆光、侧逆光照明效果一样。主 光的首要造型任务是勾画出人物富有特征的 轮廓线条。 效果光的特点 1.光源能给观众鲜明的印象,具有明确的方向 性,但变化比较大,不同的效果光具有不同的 主光投射方向。2.常采用总光源进行区域或局 部照明。3.光比和反差较大,深色调占一定的 优势。4.主光入射角较小,有时自下而上的照 明。5.经剪接的画面光线亮暗跳跃幅度较大。 6.具有较好的抒情写意效果,光线语言问题, 耐人寻味。 聚光型灯具 包括:聚光灯、回光灯等。这类灯具发光强度 大,亮度高,能形成物体表面明显的阴影。特 点:1.光线投射,距离较远,具有日光的某些 特点。2.可以作:“面上”照明,文代人物或 场面数量,规模突出,强调场景或人物的局部。 3.光线色温正常,物体表面色彩纯正。能获得 良好的画面色彩效果。4.在灯前加柔光低或磨 砂玻璃后可当作散射光灯使用,能一灯多用。 冷光灯灯具 包括散光灯、天幕灯、地排灯这种灯具软光型 灯具,光线细腻柔和,正如与聚光灯系列互为 补充关系。特点:1.减弱主光给予物体表面造 成的暗部压力。在不影响主光造型的基础上, 再现暗部应有层次与质感。2.使场景或物体表 面有渐变型过度层次,协调暗亮关系,控制暗 亮反差。3.使现场照明的光更适合于电视技术 与艺术的要求,最大限度的发挥摄像机的色彩 再现和宽容度的有效容纳能力。4.保证现场最 暗部分的最低亮度层次,达到摄像机的起码要 求。5.光源是散射光,在进行描绘和造型时, 不会留下过于明显的投影。 演播室照明方式的特点 1.多种协同工作 2.多方位立体设计,有别于其他电视节目制作 方式,呈一个立体的照明结构形式,它能尽量 适应多机位多角度的拍摄。还能在不间断的节 目进行中满足观众的参与意识和视觉要求。 3.现场照明的连续性:它要求照明设计具有承 上启下、前后照应、点面结合、结构严谨的风 格,在现场镜头与镜头的不断切换中,保持光 调的基本流畅。 4.强调光线存在。光线能实现画面造型渲染气 氛,抒发情感和强调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