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香雪-课件

合集下载

《哦,香雪》ppt课件

《哦,香雪》ppt课件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现代文明对台儿沟的控制。 从香雪的心理写出火车巨大与快速强势的特点,香雪在 现代文明面前的无奈。
第二课时:赏析环境和语言
4.第82段:哦,香雪!香雪!
“哦”字表现了作者对香雪种种举动的理解与赞美, 小山村里竟然有这种女孩子,她与众不同,令人惊讶, 整个作品洋溢着对以香雪为代表的山乡姑娘纯洁善良 品性的歌颂。
④“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
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坚定
赏析语言
《哦,香雪!》用奇妙的构想,精辟的言语, 用诗意的笔触,抒怀的表达体式,向读者展现了 改革开放初期山村人的精神面貌,这篇小说的语 言特别值得玩味。
第二课时:赏析环境和语言
小说的高潮部分是72——78段,用 景物来烘托香雪的心理,写出了当她 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 心经历了一系列怎样的变化?
火车开进山村 前:宁静、质朴纯洁、落后、封闭保守; 后:热闹、向往外界文明
“火车”——象征开放、现代化的工业文明 铅笔盒——象征着知识与文化
第一课时:探究小说的主题
对于香雪来说,铅笔盒不仅仅是一个实物,它象征着知识 与文明。香雪对铅笔盒的执着同样也表现了她的追求和理想。 她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获得与别人同样平等的权利,想获 得尊严。所以无法用40个鸡蛋来衡量值或不值。
第一课时:探究小说的主题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的平静。” “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 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在这包含着姑娘们喜怒哀乐的一分钟里, 香雪和其他姑娘关注的东西有何异同?
第一课时:探究小说的主题
在这包含着姑娘们喜怒哀乐的一分钟里,香雪和其 他姑娘关注的东西有何异同?
台儿沟的这些姑娘们真正追求的是什么?

3.2《哦,香雪》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2《哦,香雪》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小说塑造了哪些主要人物,叙述了哪些主要事件?
《哦,香雪》情节概括: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宁静的山村台儿沟带 来波澜,香雪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了向往已久的塑料铅笔盒。
引子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1—3 4—42 43—55 56—62 63—71 72—82
火车来到台儿沟 姑娘们看火车 姑娘们与火车上的人做生意 香雪渴望铅笔盒 香雪换回铅笔盒 香雪夜归
识和文明
象征 以小见大
主题
通过叙写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 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 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 山里姑娘的自花》和《哦,香雪》中人物的“青春”各有什 么特点?
《百合花》表现革命战争年代的年轻人追求民族解放和自由进 步的青春,他们既有为革命不惜牺牲生命的品质,也热爱生活、热 爱美好事物,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时代的真善美。
犹豫 坚定
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 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80段)
欢乐、满足、骄傲
思考探究:
作者除了刻画香雪外为什么还用了大量笔墨写凤娇以 及其他女孩?香雪与其他女孩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香雪
凤娇等其他姑娘
都有对山外世界的关注,对美 的十分热烈的向往和追求。
追求知识、文明 和进步
哦, 香 雪
铁凝,当代著名作家。现任中共十九届中
央委员,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她的小说常以普通人生活为表现对象,通
过平凡的日常事物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灵 世界,并借助人物心灵深处的触动来传达具有 时代特征的情绪。
《哦,香雪》是铁凝的代表作品,写的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故事。
从香雪开始,一个个女性形象被她塑造出来。她描写生活中的 普通女性和她们的心理,反映她们的理想和追求、矛盾和痛苦、生 存和斗争,这成为她小说一贯的主题。她被贴上“女性主义写作” 的标签。

《哦,香雪》ppt课件76张

《哦,香雪》ppt课件76张
“一分钟”在文中反复出现,着重突出火车的停留 时间虽然短暂,却完全搅乱了台儿沟的宁静,说 明现代文明有着强大的、不可抗拒的力量

富、天真
凤娇性 格
香雪关 注物品
凤娇关 注物品
大胆、直率、泼辣、自尊自爱
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如车厢里的学生书 包、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 渴望铅笔盒。
头饰、手表、金圈子,手表。换回自己喜爱 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
段4:可是,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时刻表上,还是多 了“台儿沟”这一站。也许乘车的旅客提出过要求,他们 中有哪位说话算数的人和台儿沟沾亲;也许是那个快乐的 男乘务员发现台儿沟有一群十七八岁的漂亮姑娘,每逢列 车疾驶而过,她们就成帮搭伙地站在村口,翘起下巴,贪 婪、专注地仰望着火车。有人朝车厢指点,不时能听见她 们由于互相捶打而发出的一两声娇嗔的尖叫。也许什么都 不为,就因为台儿沟太小了,小得叫人心疼,就是钢筋铁 骨的巨龙在它面前也不能昂首阔步,也不能不停下来。总 之,台儿沟上了列车时刻表,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 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标红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香雪什么特点?为何这 样写?
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香雪面对火车时的恐惧,这与下文 她为了换铅笔盒登上火车,并为此而走三十里夜路的勇敢行为形成强烈的 对比
段10:香雪不言不语地点着头,她终于看见了妇女头上 的金圈圈和她腕上比指甲盖还要小的手表。但她也很快 就发现了别的。“皮书包!”她指着行李架上一只普通 的棕色人造革学生书包。就是那种连小城市都随处可见 的学生书包.
凤娇与他人的对话表现了她什么性格?她朝第三节车 厢的车门望表现了她什么心理?
对话描写突出表现了凤娇大胆、直率的性格特征。 向第三节车厢的车门望,表现出山村少女朦胧的青春爱 恋之情

《哦-香雪》ppt课件

《哦-香雪》ppt课件









小说是以什么为背景的? 主要描写了哪些人物?
这篇小说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故 事情节,而是把一些情节片段 加以组接。试分别概括这些情
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节片段。
• 引子:火车开进了深山 • 第一部分: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 • 第二部分: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 • 第三部分: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 • 第四部分: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
• 铁凝说——我写他们,那是因为我真心地热爱他们,即使是自私、 愚昧、落后也总那么真切,那么感人。
• 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的山村青年,摆脱封 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根据 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 最高奖。
文体简介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 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
淳朴、自尊、 自爱
分析次要人物——凤娇 • 凤娇这个人物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 对物质生活有追求 • 凤娇这个人物身上还有一种情感,能不能分析一下? • 对“北京话”纯真含蓄而执着的情感。 • 文中哪些细节表现了凤娇的这一情感? • “凤娇骂着,眼睛却不游自主地朝第三节车厢的车门望去。”(第14段) • “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蓝地鸡蛋塞给他。又是他
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委屈。”
善良
• “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旅
客们爱买她的货,因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
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她还不知道怎么讲价钱,

《哦,香雪》ppt课件43张

《哦,香雪》ppt课件43张

➢惊喜、赞美。
思考:思考这个字应该怎么读?有什么意思呢?我们在分析课文后再作答。
小说以“哦,香雪”为题的好处
① 题目清新可人,富有诗意。 ② 点明了小说的主人公。 ③ 题目中加“哦”字,真切地表现了作者对香雪所作所为
的理解与肯定,并由衷地赞叹了香雪的纯朴可亲以及对 现代文明的向往。
读文章 做任务
犹豫
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 ⑷“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 坚定
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读文章 做任务
任务活动四: 体会小说的语言之美
品读下列句子并分析其内涵
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 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 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 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 很美。品读下列句子并分析其内涵——
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⑥ “香雪没有住,更不打算去找‘北京话’的什么亲戚,他的话倒更使她感
到了委屈,她替凤娇委屈,替台儿沟委屈。”
① “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 ➢ “ 皱褶”一词突显出台儿沟是大山中的大山,其闭塞落后的程度不可想象。
② “台儿沟,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不具备挽留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 ➢ “挽留”一词,将台儿沟拟人化,透出几分悲凉的味道。
作品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述了每天只停留一分 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小说借台儿沟一角,写出了改革 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 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是抒情小说的典范。

3.2《哦,香雪》课件(共30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2《哦,香雪》课件(共30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请立足全文情节,结合香雪这个主要人物来考虑
分析,并且试用你觉得最好的感觉和声音读这个题目。
①é:吟哦
➢低声唱,吟咏。
②ó:哦,怎么回事?
➢疑问、惊奇等。
③ò:哦,我明白了。
➢领会、醒悟。
④ò:哦,我一定会改的。
➢承诺、答应。
⑤ò:哦,太棒了!
➢惊喜、赞美。
总结:标题中的“哦”:
(1)表示领会、醒悟: ò,哦,我明白了,香雪原来是这样一个执著的女孩子!
小说主旨
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 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带来的变化,通过对香雪等乡村少 女的描绘,表现了山里姑娘淳朴、善良和美好的心灵,表达了 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和追求,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 从历史的阴影中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 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的过程。
新课导入
一分钟能做什么? 一分钟,看了一页书;一分钟,浏览了一则新闻;一分 钟,也许什么都不干,就楞了一会儿神……那么,一列火车 一分钟的停靠能给大山深处带来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铁凝的 抒情小说《哦,香雪》,看看在大山深处,火车停靠的一分 钟里发生了什么。
作者 介绍
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2006 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2016年当选中 国文联主席,其作品已获10余项国家级文 学大奖。
走向成熟
美丽清纯 在乘客的眼里,香雪的眼睛是“洁如水晶的”,令人信任的; 面孔是“洁净的”;嘴唇是“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
纯真无邪 看火车时,她跑在最前面;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头。 别的姑娘可以就“小白脸”北京话”调笑,香雪却不敢搭腔, 甚至听了就脸红。
渴求进取 她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别的姑娘注意的不是 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而香雪注意 的则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姑娘们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 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香皂、纱巾和尼龙袜,而香雪则 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自动铅笔盒。

《哦,香雪》ppt课件21张

《哦,香雪》ppt课件21张
“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 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 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害怕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 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 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 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 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不怕
问题导入 一分钟能做什么? 看一页书? 浏览一则新闻? 愣神?
停靠一分钟的火车能给大 山深处带来什么变化?
《哦,香雪》
——铁凝
2
作家作品
铁凝(1957-) 河北赵县人
• 高中学历,中共党员,著名作家。 “美女 作家”“女性主义”作家。1975年开始发 表文学作品。
•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现任中共二十届中央 委员。
火车的进入,使台儿沟的少女们得以接触外面的世界,那么她们的追求相 同吗?(或者:她们的关注点是否一致?)
凤娇等人:金圈圈、手表、“北京话”、发卡、纱巾 香雪:皮书包、铅笔盒、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
香雪是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 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
做侦探
1.找环境
而仅仅在几年前,她们还把旅游说成“流油”——“真是一桩流油的事哩”,那几年她 们这样告诉我。在这些富裕起来的村庄里,也就渐渐出现了相互比赛着快速发财的景象,毕 竟钱要来得快,日子才有意思啊。就有了坑骗游客的事情,就有了出售伪劣商品的事情,也 有个别的女性,因了懒和虚荣,自愿或不自愿的出卖自己的身体……
讨论:
四十个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
做侦探
2.析细节
值得。“铅笔盒”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学习用品,它和小说中的 皮书包一样,都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文化、知识、现代文明。香 雪的行为,体现了她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对新生活的追求和向 往。在香雪等年轻人的带领下,台儿沟一定能从贫穷落后逐步走向 文明进步,人们必定会获得尊重和理解,这是她身上智慧的觉醒, 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意义。

《哦-香雪》ppt课件

《哦-香雪》ppt课件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整体性,所以对自然环境作用的分析往往 需要与社会环境结合在一起,不宜脱离。
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1)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 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 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的接受着大山任 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第1段)
审题 指津
题干中有“线索”“好处”“作用”之类的文字。
(1)找出线索: ①分析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人、事、物等);②分析标题;③分析开头和 分析 思路 结尾。
(2)线索的作用:①情节方面,贯穿全文,使情节更加紧凑;②人物方面,突 出人物性格;③主题方面,突出主题。
①如何找出线索。小说线索有很多种类型,如时间线索、空间线索、人物
镜的中年妇女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还问到它的价钱。(第49段) 正面描写
渴求科学文化知识
人物形象分析
(4)“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 一个。旅客们爱买她的货,因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 的眼睛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她还 不知道怎么讲价钱,只说:‘你看着给吧。’你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 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 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 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第48段) (侧面描写)
胆小、恐惧、视野狭窄
(2)香雪又悄悄把手送到凤娇手心里,她示意 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 凤娇受了委屈。”(第38段)动作描写
细心、善良
(3)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 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 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通过这些心理描写表现了 她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也表 现出她对家乡,对亲人的爱以及改变家乡面貌,改 变自己命运的理想。
2、从这一段心理描写,你们觉得香雪追求的到底是什 么?是不是仅仅一个铅笔盒,铅笔盒在小说中意味着什 么?而香雪跨上火车的那一步又蕴含了什么寓意? • 铅笔盒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
写作背景
• 在20世纪的中国,人性和人道主义一直是文学的普遍而敏感 的话题,“人的觉醒”不仅为“五四”新文学带来了普遍的 人道主义,也开成了新文学的创作的强烈的文体意识和鲜明 的个性特征。新文学在以后的发展虽然经历了许多曲折,但 人道主义始终是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的主要思想内涵和情感 依托。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文学中的人性与人道主义被 作为大逆不道的异端邪说,并且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越来 越严厉的打击,被不加区别地斥之为“资产阶级思想”“修 正主义理论”,作家的独立思考与艺术个性都不得被否定, 他们必须在政治斗争中被各种大一统的思想与思想模式所改 造和取代。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的 惟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惟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 艺创作的领域。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人道主义 才又在中国盛行。而作为有着广泛影响的文学也必然引起了 整个社会的强烈的关注。
4、通过对比火车开进深山前后台儿沟的变化, 我们可以知道台儿沟是一个什么样地方?
• 台儿沟是一个封闭,贫困,落后,生活单调 的小村,中国像这样的小村在当时有不少, 正如小说里所写,如果没有火车的铁轨铺进 深山,可能这些小山村就会被人遗忘,当现 在火车开来了,虽然只是停留了一分钟,却 打破了这小山村的宁静。
3、 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
生了怎样的变化?
• 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刚把 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 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按照自己 的心思,刻意斟酌了服饰和容貌后,就朝 村口火车经过的地方跑,香雪总是第一个 出门,凤娇是第二。起初是观望议论,后 来就做生意换一些发卡、纱巾之类的装饰 品,再后来想换一个铅笔盒,最后为换一 个铅笔盒香雪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 发生了有过程的变化。
• 不同的人物话语不同,潜台词非常丰富。
• 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哟,我们小,你就老 了吗?”缩小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 “北京话”的非同一般的感情。
• 1、阅读课文中香雪从火车下来走回台儿沟的一段 话,找一下这一段都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 从这些心理活动可以看出香雪是一个什么样的女 孩子?
• 2、从这一段心理描写,你们觉得香雪追求的到底 是什么?是不是仅仅一个铅笔盒,铅笔盒在小说 中意味着什么?而香雪跨上火车的那一步又蕴含 了什么寓意?
• 3、从里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香雪与其它姑娘们 在面对山外来客时会有不同的表现?为什么原本 胆小的她会突然变得那么的果断?
• 1984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奖。〈〈麦秸垛〉〉获1986至1987年〈〈中篇小 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84年铁凝调入河北省 文联任专业作家,现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早期作 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和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 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 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 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 〈〈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 入了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1988年还写成第一 部分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 种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的 较量与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和一面。
• 2、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 3、 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4、通过对比火车开进深山前后台儿沟的变化,我
们可以知道台儿沟是一个什么样地方? • 5、 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
1、这篇小说在叙述结构上,作者并没有以 情节线索来安排叙述,而是根据情感抒发的 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思考 这篇小说写了哪些情节片段?
主题
• 这篇小说叙述了火车在台儿沟停留一分钟, 农村少女香雪用一篮子鸡蛋向火车上一位 女大学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盒,并由 此独行30里夜路的故事,表现了山区农村青 年对现代文明的向往,揭示了现代文明对人 的精神的巨大的铸造力量。
景色描写
阅读香雪从西山口步行到台儿沟的一段景物描 写,思考这部分的景色描写有什么特点?谈一 下它们在小说里有什么作用?
• 在这件事中的香雪,已经不是一个胆小、缅腆的香 雪,而是一个遇事果断、对渴望达到的目标执着追 求的香雪。虽然回家路上她也怕了,甚至用往小辫 儿里插草管的方式“避邪”,而且在看到同伴时大 哭了起来,但这不但不会影响香雪可爱的形象,反 而更表现出她当初登上火车时的果断和执著。
• C、渴求科学文化:①书包;②铅笔盒;③打听北 京的大学
3、从里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香雪与其它姑娘们在 面对山外来客时会有不同的表现?为什么原本胆小的 她会突然变得那么的果断?
• 原因就在于香雪对知识,对文化的渴求,当 然这里作者并没有贬低其它姑娘的意思,因 为她们也有着一颗渴望了解外界的心,只不 过香雪比其他女孩拥有更高一层的精神境界。
4、阅读小说最后两段,感受其中 的“哦,香雪”应该是一种什么语
5、 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
• 同: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 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和追求。
• 所不同的是,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书 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 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 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 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 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文化知识和 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 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 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 代信息之所在。
• 以上几处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 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 景的同时,也有效地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 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小说的主 人公香雪在拿着换来的铅笔盒走下火车后,经历 了先是害怕,后又坦然,最后欢快的心理变化过 程,这一变化虽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 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 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这一障碍的跨越正是小说 要着力表现的内容,其中景物描写的烘托作用可 谓功不可没。
• B、执着:香雪的胆子并不比别的姑娘大,(起初 看火车,她总是缩在后面。)而当她看到一只铅笔 盒就果断的去敲玻璃,表示要用40个鸡蛋与铅笔盒 的主人交换,主人没听见,这时,为了换到铅笔盒, 她竟然登上了火车!这恐怕是其她姑娘连想都不曾 想过的。这一看似冲动的行为,已经表现出了她的 执着。而面对满车厢陌生的人,面临火车马上就要 离开、离开自己从未离开过的家——台儿沟这一严 峻的事实,她还是果断地以最快的速度换回铅笔盒, 为了这个动作,她将不得不走30里的夜路回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着力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迈向现代文明的农 村姑娘的形象,她文静、清纯、朴实,有着 丰富的内心世界,又有着崇高的精神追求。 作者展示人物这种个性特点,不仅注重人物 语言的描写,更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小说 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呢?
• 角色读第一次与“北京话”对话和回家路 上姑娘们的对话,品味讨论她们各是什么 性格?从哪些话语里表现出来的?
初步感知,把握情节
• 引子 • 开端 • 发展 • 高潮 • 结局
• 火车开进了小山村 • 姑娘们欢乐的时刻

• 香雪渴望有铅笔盒 贫
• 香雪换回铅笔盒 爱
• 香雪深夜归
向往文 渴望脱 自尊自
讨论把握几个问题
• 1、这篇小说在叙述结构上,作者并没有以情节线 索来安排叙述,而是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把 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思考这篇小说写了哪些情 节片段?
A、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 B、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 C、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 D、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

2、 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 个什么样子?
•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 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 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 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象 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 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 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象 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 世界是个什么样子的。
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这是一个宝盒子, 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 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叫人 瞧不起……”,铅笔盒已经成为文明的象征,代表 了香雪的理想和对未来的渴望。这里虽然是骗母亲 的,但其实也是她寄托的梦想,是她潜意识的希望 )
对香雪来说,铅笔盒就像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 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 雪跨上火车的那一步,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 动追求文明和进步。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语文》
必修5
1.4《哦,香雪》
教学目的
• 1、理解小说折射的时代信息 • 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 • 3、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 •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 • 目的之2 ,难点:目的之3。 • 【教学安排】 • 二课时
作者简介
• 铁凝,祖籍河北赵县,1957年9 月生于北京,1975年于保定高中 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 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区文联 《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 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 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1982年 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获当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 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它真实 的描写了一个少女复杂矛盾的内 心世界和纯真美女的品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