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项目初步设计
智慧政务-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设计方案

智慧政务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设计方案XXX科技有限公司20XX年XX月XX日目录一PC端门户 (7)1.1 政务中心网站 (7)1.1.1 政务信息 (7)1.1.2 生活信息 (7)1.1.3 事项信息 (8)1.1.4 热点服务 (8)1.2 办事智能导航 (8)1.2.1 人生事件 (9)1.2.2 特定对象 (9)1.2.3 主题分类 (10)1.2.4 公众语言 (10)1.3 用户注册 (10)1.3.1 用户分类 (10)1.3.2 注册协议 (10)1.3.3 自然人注册 (11)1.3.4 法人注册 (11)1.3.5 用户登录 (12)1.4 办事指南 (12)1.4.1 办事指南 (12)1.4.2 办事引导 (12)1.4.3 信息分享 (13)1.4.4 多渠道展现 (13)1.5 咨询服务 (13)1.5.1 网上留言 (13)1.5.2 在线咨询 (13)1.5.3 视频咨询 (14)1.5.4 常见问题 (14)1.5.5 建言献策 (14)1.6 网上预约 (14)1.6.1 预约申请 (14)1.6.2 预约控制 (15)1.6.3 预约跟踪 (15)1.6.4 预约提醒 (15)1.6.5 取消预约 (15)1.7 在线支付 (15)1.7.1 查阅缴费单 (16)1.7.2 提交缴费申请 (16)1.7.3 缴费校验 (16)1.7.4 缴费回执 (16)1.7.5 缴费查询 (16)1.8 网上申请 (16)1.8.1 查阅申报模板 (17)1.8.2 用户信息共享 (17)1.8.3 证照信息共享 (17)1.8.4 语音识别填写 (17)1.8.5 附件资料采集 (18)1.9 网上投诉 (18)1.9.1 公开投诉 (18)1.9.2 保密投诉 (18)1.9.3 公开查阅 (18)二手机APP服务平台 (19)2.1 手机用户注册 (19)2.2 办事指南查看 (19)2.3 事项办理咨询 (19)2.4 手机办事预约 (19)2.5 手机办件申办 (20)2.6 手机表单预填 (20)2.7 审批办件查询 (20)2.8 办件结果反馈 (20)2.9 手机办件评议 (20)2.10 手机办件投诉 (21)2.11 手机服务订阅 (21)三微信公众号服务平台 (21)3.1 信息推送 (21)3.2 信息公开 (21)3.3 用户注册 (22)3.3.1 用户分类 (23)3.3.2 注册协议 (23)3.3.3 自然人注册 (23)3.3.4 法人注册 (24)3.3.5 用户登录 (24)3.4 智能导航 (24)3.4.1 人生事件 (26)3.4.2 特定对象 (26)3.4.3 主题分类 (26)3.4.4 公众语言 (26)3.5 办事指南 (26)3.5.1 办事指南 (27)3.5.2 办事引导 (27)3.5.3 信息分享 (27)3.5.4 多渠道展现 (27)3.6 咨询服务 (27)3.6.1 网上留言 (28)3.6.3 视频咨询 (28)3.6.4 常见问题 (28)3.6.5 建言献策 (28)3.7 网上办事 (29)3.8 网上申请 (29)3.8.1 查阅申报模板 (30)3.8.2 用户信息共享 (30)3.8.3 证照信息共享 (30)3.8.4 语音识别填写 (30)3.8.5 附件资料采集 (30)3.9 便民服务 (31)3.9.1 政务信息 (31)3.9.2 生活信息 (31)3.9.3 事项信息 (31)3.9.4 热点服务 (32)3.10 办事预约 (32)3.10.1 预约申请 (32)3.10.2 预约控制 (32)3.10.3 预约跟踪 (32)3.10.4 预约提醒 (33)3.10.5 取消预约 (33)3.11 办事查询 (33)3.11.1 行政事项查询 (33)3.11.2 便民服务事项查询 (33)3.11.3 办件过程查询 (33)3.11.4 办件进度查询 (34)3.11.5 办件结果查询 (34)3.12 在线支付 (34)3.12.1 查阅缴费单 (34)3.12.2 提交缴费申请 (35)3.12.3 缴费校验 (35)3.12.4 缴费回执 (35)3.12.5 缴费查询 (35)3.13 办事评价 (35)3.13.1 事项评分管理 (36)3.13.2 评价指标管理 (36)3.13.3 动态统计 (37)3.13.4 用户评价管理 (38)3.14 网上投诉 (38)3.14.1 公开投诉 (38)3.14.2 保密投诉 (38)3.14.3 公开查阅 (38)3.15 个人中心 (39)3.16 应答机器人 (39)3.17 第三方接入管理 (39)3.18 接入应用测试 (39)3.19 新增人数统计分析 (40)3.20 取消关注统计分析 (40)3.21 净增人数统计分析 (40)3.22 累计关注统计分析 (40)3.23 用户性别统计分析 (40)3.24 用户语言统计分析 (41)3.25 用户省份统计分析 (41)3.26 在线用户统计分析 (41)3.27 热点模块统计分析 (41)3.28 热点服务统计分析 (41)一PC端门户按照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建设要求,建设网上办事大厅平台为基础网上办事大厅平台,平台设置建设政务中心网站、办事智能导航、在线注册、办事指南、在线咨询、在线预约、在线申办、在线查询、在线评议、在线投诉等功能。
(精)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总体框架设计方案

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总体框架设计方案- 2 -目录前言 ....................................... - 5 -一、建设意义 ................................. - 6 -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 7 -三、总体要求 ................................. - 9 -(一)指导思想............................. - 9 -(二)建设原则............................. - 9 -(三)建设目标............................ - 10 -四、平台定位 ................................ - 13 -(一)与各级政府网站的关系................ - 13 -(二)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的关系............ - 14 -(三)与全省电子政务外网的关系............ - 14 -(四)与省统一信息共享平台的关系.......... - 15 -(五)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的关系.... - 15 -(六)与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关系............ - 15 -(七)与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的关系........ - 16 -(八)与市(州)、部门政务服务系统的关系... - 16 -(九)与重要社会信息系统的关系............ - 17 -(十)与实体政务大厅的关系................ - 18 -五、总体架构 ................................ - 18 -- 3 -六、建设内容 ................................ - 20 -(一)X省政务服务网 ...................... - 20 -(二)全省统一政务服务管理平台............ - 23 -(三)全省政务服务办理平台................ - 28 -(四)全省政务服务公共支撑平台............ - 31 -(五)全省政务服务信息共享体系............ - 33 -(六)安全保障体系........................ - 37 -(七)运维保障体系........................ - 40 -(八)制度和标准体系...................... - 40 -附录:各子系统建设部署模式 ................... - 43 -- 4 -。
XX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 (3)

XX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1. 前言为了进一步推动政务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便民化,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我们决定在XX市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以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给市民和企业。
本文档将介绍该平台的建设工作方案。
2. 目标和愿景2.1 目标•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集成并整合市政府部门的各类服务资源;•实现政务服务的自助办理和智能化处理,提升办事效率和满意度;•加强市政府与市民、企业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促进政府决策的透明和公正。
2.2 愿景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实现政务服务的全面数字化转型,让市民和企业能够便捷、高效地办理政务事务,提升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 主要功能和模块3.1 市政务服务门户建立一个市政务服务门户网站,作为政务服务的主入口。
市民和企业可以通过该门户网站进行政务服务的申办和查询,以及获取政府部门的各类信息和资讯。
3.2 在线办事大厅提供在线办事大厅,支持市民和企业在线申请、办理各类政务事项,例如户籍变更、营业执照注册等。
通过在线办事大厅,用户可以在线填写申请表格、上传所需材料,并且能够实时查询办理进度和结果。
3.3 电子证照库建立电子证照库,将政府部门颁发的各类证照和证明文件进行电子化存储和管理。
市民和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在线查询和下载相关证照和证明文件,无需前往政府办事大厅排队办理。
3.4 在线咨询和投诉提供在线咨询和投诉功能,让市民和企业能够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向相关部门提出问题和反馈意见。
政府部门需要及时回应并跟踪处理市民和企业的咨询和投诉事项,提高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3.5 数据共享和开放接口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并开放相关接口,支持市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互。
同时,也可以向第三方开放数据接口,以促进创新和实现政务服务的社会化、多元化。
4. 技术架构4.1 前端技术采用HTML5、CSS3和JavaScript等技术实现前端界面的开发和设计,确保平台在不同终端上的兼容性和响应式布局。
XX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 (4)

XX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普及,互联网+政务服务已成为各级政府提高行政效能、改善政务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
为了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在XX市的建设,本文将提出相关建设工作方案。
2. 目标与意义本工作方案的目标是建设一个综合、高效、便捷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旨在提供优质的政务服务,提高政府效能,便利市民生活。
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加强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互动,实现政府和市民之间的无缝沟通,进一步推动政务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
3. 建设内容3.1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互联网接入环境,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服务,确保政务服务平台的畅通稳定运行。
3.2 平台产品开发开发政务服务平台,包括政务办理、在线预约、信息查询等功能模块,提供全天候、无地域限制的政务服务。
3.2.1 政务办理提供各类政务办理功能,如证件申请、户籍办理、医疗保险等,实现在线办理、快捷便利、减少人员流动。
3.2.2 在线预约建立统一的预约平台,包括政务预约、医疗预约等,方便市民提前安排和管理生活。
3.2.3 信息查询提供各类政务信息的查询服务,如法律法规、政策解读、统计数据等,为市民提供权威、及时的信息。
3.3 数据集成与共享整合各级政府部门的数据资源,搭建数据集成与共享平台,实现数据的互通共享,避免数据的重复采集和存储。
3.4 安全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确保政务服务平台的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加强技术保障,确保平台的防护能力和抗攻击能力。
4. 建设步骤4.1 需求调研深入了解市民和政府的需求,收集各部门的服务需求,为平台建设提供指导和参考。
4.2 平台规划与设计制定平台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方案,明确功能模块、数据资源、安全机制等要求。
4.3 平台开发与测试依据设计方案,进行平台的开发和测试工作,确保平台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4.4 上线与推广将平台正式上线,并开展推广宣传活动,让市民和各部门了解并使用平台。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最新)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X〕55号)、《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省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X〕5号)和《X 年全省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总体工作方案》(X政办明电〔X〕25号)文件要求,加快推进X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放、管、服”改革各项工作部署,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推进跨层级、跨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消除“信息孤岛”,逐步形成以X市政务云平台为基础、以大数据管理为核心、以“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为主导的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建设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阳光政务、电子监察、互动交流等功能于一体,市、县、乡三级标准统一、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X市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打造建设集约、服务集聚、数据集中、管理集成的“网上政府”,促进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二)工作目标。
X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工作主要目标:到X年底,X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有效运行。
一是完成市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改造工作,实现市、县、乡级政府部门全覆盖,并与省电子政务外网互联互通;二是建成全市统一政务大数据平台,承载全市政务数据资源汇聚、交换、共享,具备大数据挖掘、分析功能,率先为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提供支撑;三是建成全市统一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市、县、乡三级具备网上行政审批能力,群众关注的重点便民服务事项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最终实现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融合运行。
二、主要工作任务(一)建设政务大数据平台及电子政务外网。
一是梳理并编制人口、法人、宏观经济、空间地理信息及主题资源目录体系。
按照国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梳理各部门信息资源,形成部门信息资源目录及人口、法人、宏观经济、空间地理等基础信息资源目录和主题资源目录,制定目录及信息资源日常更新维护制度;二是搭建市政务大数据平台。
互联网+智慧政务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互联网+智慧政务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互联网+智慧政务市民之家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2017年—目录1 项目总体概述 (1)1.1 项目背景 (1)1.2 项目目标 (1)1.3 项目内容 (1)2 项目总体建设方案 (3)2.1 建设原则 (3)2.2 技术路线 (3)2.2.1 基于J2EE三层次技术路线 (3)2.2.2 基于XML的数据表示 (4)2.2.3 系统基于SOA的应用系统开发架构 (5)2.3 进度安排 (5)3 政务服务公共基础数据平台 (6)3.1 数据交换平台 (6)3.1.1 概述 (6)3.1.2 基本功能与特点 (6)3.1.3 运行管理 (6)3.1.4 数据总线 (7)3.1.5 资源目录管理 (8)3.1.6 规则管理 (9)3.1.7 数据质量审计 (10)3.1.8 监控管理 (10)3.1.9 统计分析 (11)3.1.10 系统配置 (11)3.2 短信平台 (12)3.2.1 短信平台概述 (12)3.2.2 业务流程图 (13)3.2.3 系统功能 (14)3.3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16)4 移动政务服务平台 (18)4.1 移动政务服务系统架构图 (18) 4.2 移动应用支撑平台 (19)4.2.1 消息推送组件 (19)4.2.2 位置定位引擎 (19)4.2.3 短信服务接口模块 (19) 4.2.4 业务逻辑引擎 (19)4.2.5 日志管理模块 (19)4.3 移动政务服务APP (19)4.3.1 访问地区选择 (19)4.3.2 政务要闻 (20)4.3.3 热点动态/服务 (20)4.3.4 我要办事 (20)4.3.5 我要查询 (21)4.3.6 政务公开 (21)4.3.8 我要监督 (23)4.3.9 便民服务 (23)4.3.10 智能搜索 (24)4.3.11 用户中心 (26)4.4 移动政务服务微信平台 (26) 4.4.1 政务要闻 (27)4.4.2 我要办事 (27)4.4.3 我要查询 (28)4.4.4 便民服务 (28)4.4.5 互动交流 (29)5 网上审批监管系统 (30)5.1 建设内容 (30)5.2 整体设计 (30)5.2.1 设计原则 (30)5.2.2 建设目标 (31)5.2.3 设计理念 (32)5.2.4 系统架构 (33)5.3 系统详细设计 (34)5.3.1 系统角色设计 (34)5.3.2 并联审批虚拟大厅 (35)5.3.3 重点项目并联审批系统设计 (37) 5.3.4 重点项目监管系统设计 (44) 5.3.5 系统管理 (49)5.3.6 系统通用功能 (52)6 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 (53)6.1 整体设计 (53)6.1.1 建设目标 (53)6.1.2 建设模式 (53)6.1.3 整体架构 (54)6.1.4 平台特点 (55)6.2 政府门户网站群内容管理平台 (56) 6.2.1 用户管理功能 (56)6.2.2 日志管理功能 (56)6.2.3 站点管理功能 (57)6.2.4 栏目管理功能 (57)6.2.5 页面管理功能 (57)6.2.6 关键字分类功能 (57)6.2.7 稿件管理功能 (57)6.2.8 页面模板管理功能 (58)6.2.9 网站结构管理功能 (58)6.2.10 专题制作功能 (58)6.2.11 整合发布功能 (58)6.2.12 信息采编 (58)6.3 政府网站群功能设计 (61)6.3.1 政府公开信息发布平台 (61)6.3.2 全文检索系统 (63)6.3.3 互动交流系统 (64)6.3.4 统计分析系统 (65)6.3.5 场景式服务 (66)6.3.6 微信、微博平台 (66)6.3.7 无障碍浏览 (66)6.3.8 网站监控平台 (67)6.4 门户网站群设计 (67)6.4.1 栏目规划 (67)6.4.2 风格样式设计 (72)7 系统技术指标要求 (76)7.1 运行环境要求 (76)7.2 性能要求 (76)7.3 可靠性要求 (76)7.4 规范要求 (76)8 硬件支撑平台 (78)8.1 部署示意图 (78)8.2 硬件配置推荐 (78)8.3 相关支撑软件 (83)8.4 政务云部署相关指标 (83)8.4.1 虚拟机资源要求 (83)8.4.2 存储/灾备资源要求 (83)8.4.3 网络要求 (83)1项目总体概述1.1项目背景近年来,国务院高度重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转变政府职能工作,克强总理明确指出“互联网+政务是政府施政的新平台,可以实现在线服务,做到权力运作有序、有效、留痕”。
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方案

建设高可用、高扩展性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设备,确保数据安全、稳定、高效地传输和处理 。
数据中心运营管理
制定数据中心运营管理制度,加强数据安全、监控和维护,提高数据中心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服务平台建设
服务平台规划设计
根据业务需求和用户特点,规划设计服务平台的功能、架构和流 程,确保服务平台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和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评估风险影响
03
对于每个潜在风险,还应评估其对项目的影响,包括财务、时
间、声誉等方面的影响。
风险对策
01
制定风险应对计划
针对识别和分析出的每个风险,制定 相应的应对策略和计划。
02
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 方法
根据风险的性质和具体情况,选择合 适的风险管理方法,如风险规避、转 移、减轻或接受等。
03
实施风险应对计划
服务平台开发实施
按照规划设计,开发服务平台各功能模块,实现服务流程的自动 化和智能化,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服务平台测试验收
对服务平台进行全面测试和验收,确保平台功能、性能和安全性 达到预期目标。
政务APP开发
政务APP需求分析
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明确政务APP的 功能、界面和流程,确保政务APP能 够满足用户需求和提升政务服务体验 。
提高政务服务效率
借助互联网+技术,简化政务流程, 提高办事效率,缩短居民办事时间 。
提高政务公开度
通过政务信息公开,增加政务透明 度,提高居民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加强政民互动
建立政民互动渠道,及时了解民意 和反馈,增强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互 动和交流。
02
总体设计
设计原则
互联网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互联网+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1项目概述...........................................................................1.1建设背景.......................................................................1.2建设目标.......................................................................1.3建设内容.......................................................................2项目总体建设方案 (7)2.1建设原则 (7)2.2技术路线 (7)2.2.1 基于J2E三层次技术路线 (7)2.2.2 基于XML的数据表示 (9)2.2.3 系统基于SOA的应用系统开发架构 (9)2.3 进度安排 (10)3政务服务公共基础数据平台 (12)3.1 数据交换平台 (12)3.1.1 概述 (12)3.1.2 基本功能与特点 (12)3.1.3 运行管理 (13)3.1.4 数据总线 (13)3.1*5资源目录管理 (15)3.1.6 规则管理 (17)3.1.7 数据质量审计 (17)3.1.8 监控管理 (17)3.1"9统计分析 (18)3.1.10 系统配置 (19)3.2 短信平台 (20)3.2.1 短信平台概述 (20)3.2.2 业务流程图 (21)3.2.3 系统功能 (22)3.3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25)4移动政务服务平台 (27)4.1 移动政务服务系统架构图 (27)4.2 移动应用支撑平台 (28)4.2.1 消息推送组件 (28)4.2.2 位置定位引擎 (28)4.2.3 短信服务接口模块 (28)4.2.4 业务逻辑引擎 (28)4.2.5 日志管理模块 (29)4.3 移动政务服务APP (29)4.3.1 访问地区选择 (29)4.3.2 政务要闻 (29)4.3.3 热点动态服务 (30)4.3.4 我要办事 (30)4.3.5 我要查询 (31)4.3.6 政务公开 (32)437互动交流 (33)438我要监督 (33)439便民服务 (34)4.3.10 智能搜索 (36)4.3.11 用户中心 (38)4.4移动政务服务微信平台 (38)4.4.1 政务要闻 (38)4.4.2 我要办事 (39)4.4.3 我要查询 (41)4.4.4 便民服务 (41)4.4.5 互动交流 (42)5网上审批监管系统 (43)5.1建设内容 (43)5.2整体设计 (43)5.2.1设计原则 (43)5.2.2建设目标 (45)5.2.3设计理念 (46)5.2.4系统架构 (47)5.3系统详细设计 (50)5.3.1系统角色设计 (50)5.3.2 并联审批虚拟大厅 (51)5.3.3 重点项目并联审批系统设计 (53)5.3.4重点项目监管系统设计 (63)5.3.5系统管理 (70)5.3.6系统通用功能 (73)6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 (76)6.1整体设计 (76)6.1.1建设目标 (76)6.1.2建设模式 (76)6.1.3整体架构 (77)6.1.4平台特点 (79)6.2政府门户网站群内容管理平台 (81)6.2.1用户管理功能 (81)6.2.2日志管理功能 (81)6.2.3站点管理功能 (81)6.2.4栏目管理功能 (82)6.2.5页面管理功能 (82)6.2.6 关键字分类功能 (82)6.2.7稿件管理功能 (82)6.2.8 页面模板管理功能 (83)6.2.9网站结构管理功能 (83)6.2.10 专题制作功能 (83)6.2.11 整合发布功能 (84)6.2.12 信息采编 (84)6.2.13 网站信息抓取 (86)6.3 政府网站群功能设计 (87)631 政府公开信息发布平台 (87)6.3.2 全文检索系统 (90)6.3.3 互动交流系统 (91)6.3.4 统计分析系统 (92)6.3.5 场景式服务 (93)6.3.6 微信、微博平台 (94)6.3.7 无障碍浏览 (95)6.3.8 网站监控平台 (95)6.4 门户网站群设计 (96)6.4.1 栏目规划 (96)6.4.2 风格样式设计 (101)7系统技术指标要求 (107)7.1运行环境要求 (107)7.2性能要求 (107)7.3可靠性要求 (107)7.4规范要求 (108)8硬件支撑平台 (109)8.1部署示意图 (109)8.2硬件配置推荐 (110)8.3相关支撑软件 (114)8.4政务云部署相关指标 (115)8.4.1 虚拟机资源要求 (115)8.4.2 存储/灾备资源要求 (115)8.4.3 网络要求 (115)1项目概述1.1建设背景近年来,国务院高度重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转变政府职能工作,克强总理明确指出“互联网+政务是政府施政的新平台,可以实现在线服务,做到权力运作有序、有效、留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 (1)1.1项目名称 (1)1.2项目建设单位 (1)1.3设计编册 (1)1.4初设及概算编制单位 (1)1.5初设及概算编制依据 (1)1.6建设目标、内容、建设期 (3)1.6.1 建设目标 (3)1.6.2 建设内容 (4)1.6.3 项目建设期 (4)1.7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5)1.8效益及风险 (5)1.8.1 效益分析 (5)1.8.2 项目风险 (5)1.9主要结论与建议 (5)1.9.1 结论 (5)1.9.2 建议 (5)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7)2.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7)2.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8)第三章现状及需求分析 (10)3.1XX省政务服务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10)3.1.1 现状分析 (10)3.1.2 问题分析 (24)3.2先行地区建设情况 (27)3.2.1 浙江省 (27)3.2.2 广东省 (28)3.3需求分析 (29)3.3.1 用户需求分析 (29)3.3.2 业务需求 (32)3.3.3 平台需求 (33)3.3.4 安全需求 (36)第四章建设原则及目标 (38)4.1建设原则 (38)4.2建设目标及建设任务 (38)4.2.1 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 体系的建设目标 (38)4.2.2 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 体系的建设任务 (39)4.2.3 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任务 (39)4.2.4 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内容 (40)第五章一体化平台设计方案 (42)5.1设计原则 (42)5.2建设模式和框架设计 (42)5.2.1 建设模式比选 (42)5.2.2 总体框架 (43)5.2.3 省级平台技术框架 (46)5.2.4 省级平台功能架构 (50)5.2.5 省级平台业务流程 (56)5.2.6 省级平台数据流程 (57)5.3主要建设内容设计方案 (59)5.3.1 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 (59)5.3.2 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 (74)5.3.3 电子证照管理系统 (78)5.3.4 政务服务运行管理 (85)5.3.5 电子监察与绩效评估 (91)5.3.6 省级通用业务审批系统 (95)5.3.7 省级并联审批系统 (95)5.3.8 大厅管理系统 (97)5.3.9 统一公共支撑 (99)5.3.10 基础应用支撑 (110)5.3.11 信息资源规划及数据资源建设 (114)5.3.12 互联互通与数据共享 (116)5.3.13 大数据分析应用 (128)5.3.14 数据迁移 (130)5.4平台接口设计 (133)5.5IT基础设施承载设计 (134)5.5.1 网络资源 (134)5.5.2 计算资源 (135)5.5.3 存储资源 (139)5.5.4 第三方软件 (142)5.5.5 电子政务外网带宽需求 (143)5.6安全保障体系设计 (143)5.6.1 建设需求 (143)5.6.2 建设内容 (143)5.7运维保障体系设计 (150)5.8标准规范设计 (150)5.8.1 建设思路 (151)5.8.2 架构视图 (151)5.8.3 建设内容 (151)5.9评价考核体系建设 (154)5.9.1 建设思路 (154)5.9.3 内部监督 (155)5.9.4 第三方评估 (155)5.9.5 评估实施 (157)5.10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措施 (158)第六章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 (159)6.1领导和管理机构 (159)6.2项目实施机构 (159)6.3运行维护机构 (159)6.4核准的项目招标方案 (160)6.4.1 招标方式 (160)6.4.2 招标组织形式 (160)6.4.3 招标方案 (160)6.5项目进度、质量、资金管理 (162)6.6相关管理制度 (162)6.6.1 数据更新制度 (162)6.6.2 设备管理制度 (162)6.6.3 安全保密制度 (163)6.6.4 应急管理制度 (163)6.6.5 岗位责任制 (164)6.6.6 人员培训制度 (164)第七章人员配置与培训 (165)7.1人员配置计划 (165)7.1.1 项目建设技术人员配置 (165)7.1.2 运行维护技术人员配置 (166)7.2人员培训方案 (166)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 (168)8.2实施进度计划 (168)第九章初步设计概算 (169)9.1编制说明 (169)9.1.1 软件开发与实施费 (169)9.1.2 建设单位管理费 (169)9.1.3 安全测评费 (169)9.1.4 软件测试费 (169)9.1.5 监理费 (169)9.1.6 培训费 (170)9.1.7 其他概算依据及说明 (170)9.2初步设计概算情况 (170)9.3资金筹措及投资计划 (171)第十章风险及效益分析 (172)10.1风险分析及对策 (172)10.1.1 风险分析 (172)10.1.2 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173)10.2效益分析 (174)10.2.1 社会效益分析 (174)10.2.2 经济效益分析 (175)附表: (176)附表一:业务审批系统分布情况表 (176)附表二:建设任务对标表 (179)附表三:政务服务事项库基本信息 (183)附表四:电子证照库信息来源表 (187)附表五:电子证照库基本信息 (190)附表六:办件过程信息库 (192)附表七:投资项目库基本信息 (196)附表八: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及投资概算 (200)附表九:应用系统定制开发工作量核算表 (202)附件: (204)附件一:《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现状与需求分析》 (204)附件二:《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组织管理、运维保障及运营方案》.205 附件三:《XX省政务服务事项梳理工作方案》 (227)附件四:《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标准体系目录》 (237)附件五:《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化工作方案》 (241)第一章项目概述1.1 项目名称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设计项目。
1.2 项目建设单位项目建设单位:XX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1.3 设计编册本文件为全一册,项目名称为: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设计项目。
1.4 初设及概算编制单位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编制单位:XX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1.5 初设及概算编制依据本项目初步设计方案的编制主要遵从国家层面政策、通信行业依据及有关技术标准,主要编制依据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1〕22号);(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关于开展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11〕99号);(6)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联合印发《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实施指南》(工信部联信〔2011〕455号);(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23号);(9)《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55号);(10)《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6〕51号);(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国办函〔2016〕108号);(12)《国家电子政务"十三五"规划》;(13)《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14)《基于XML 的电子公文格式规范》(GB/T 19667.2-2005);(15)《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GBT_21063.5-2007);(16)《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8894-2002);(17)《关于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2008〕2071 号);(18)《信息技术设备安全》(GB/T4943.1);(19)《信息安全技术IPSec VPN安全接入基本要求与实施指南》GB/T 32922-2016;(20)《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2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中国计划出版社;(22)《施工机械、仪器仪表台班费用定额及材料预算单价》,2005年2月;(23)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标准》;(24)发改办价格〔2011〕534号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降低部分建设项目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等有关问题的通知》;(25)国家计委、建设部2002年发布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26)关于发布《通信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及相关定额的通知(工信部规[2008]75 号);(27)《关于推进全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湘府阅〔2016〕71号);(28)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电子政务“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湘政办发〔2017〕11号);(29)《XX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的通知;(30)《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与深化应用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6〕34号);(31)省政府审改办、省质监局关于印发《关于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实施方案》的通知;(32)《XX省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技术规范》(DB43/T575-2010);(33)《XX省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应用规范》(DB43/T559-2010);(34)《XX省建筑工程综合概预算定额》;(35)《XX省工程造价信息》;(36)XX省近年来类似项目工程概算;(37)XX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的招标文件及中标通知书;(38)市场报价和其它相关资料;(39)设计人员现场勘察及调研搜集的资料。
1.6 建设目标、内容、建设期1.6.1 建设目标2017年底前,建成全省统一入口、部门协同、数据互通、一网办理、高效便捷的省级“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支撑实体政务大厅、网上办事大厅、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相统一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