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知识复习总结及习题答案讲解

元素周期表知识复习总结及习题答案讲解
元素周期表知识复习总结及习题答案讲解

学员编号:年级:高一课时数: 2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化学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T 元素周期表 C 元素的性质和结构T 核素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引导回顾

在元素周期表中涉及到了哪些知识点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本周知识点本周解题方法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 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常见族的特别名称 2. 熟记各族名称

3.元素的结构和性质 3. 元素结构与性质随周期的变化

4.核素 4. 辨析核素和同位素

5.元素周期律 5. 熟悉元素周期表及其变化规律

同步讲解

本章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如下所示

●重点难点

本章的学习重点是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的性质、原子结构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关系以及离子键和共价键等知识。

本章的学习难点是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和离子键、共价键的本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常见族的特别名称

第ⅠA族________元素,第ⅦA族________元素,O族______元素,第______族和________族称为过渡元素。

答案:碱金属卤族稀有气体第Ⅷ族所有副

●问题探究

1.元素周期表提供了每种元素的哪些信息?

提示: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对于每一格,均包含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外围电子排布,相对原子质量(或质量数)等内容。

此外,在周期表中,还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金属,非金属或过渡元素等。若元素符号呈红色表明该元素是放射性元素。

2.第一个元素周期表是谁排成的?跟现在的元素周期表排列方式一样吗?

提示:历史上第一个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排成的;他是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通过分类、归纳,制成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第一个元素周期表跟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表排列方式不一样。主要区别是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序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核电荷数。即现在我们使用的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而成的。

1.原子序数

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温馨提示:存在上述等式关系的粒子是电中性原子,而非单核离子。单核离子是在电中性原子的基础上得到或失去电子而形成的。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编排原则

①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

②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元素例外),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温馨提示:现在的元素周期表中,氦(He)元素、某些过渡元素属于②中的个别元素。另外,氢(H)元素的位置虽在第ⅠA族,但与碱金属元素性质相差很大。

(2)结构

周期是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又按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个横行。主族是由短周期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符号是A;副族是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符号是B。

①周期:元素周期表分7个周期。第一、二、三周期为短周期,元素种类依次为2、8、8;第四、五、六周期为长周期,元素种类依次为18、18、32;第七周期也为长周期,目前尚未排满,若排满应有32种元素。

除第一周期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碱金属元素开始,逐渐过渡到卤族元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短周期元素是指原子序数从1号到18号的元素。

②族:元素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分为16个族,其中7个主族、7个副族,还有1个第Ⅷ族和1个0族。(用罗马数字)

过渡元素包括全部副族元素和第Ⅷ族,都是金属,又称过渡金属。

除短周期外,从左到右各族的排列顺序为ⅠA ⅡA ⅢB … ⅦB Ⅷ ⅠB ⅡB ⅢA … ⅦA 0族。

●典例精析

【例1】(山东德州一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8)现行的长式周期表,由左到右为18列,碱金属族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第2列中肯定没有非金属元素

B.第3列中元素种类最多

C.第17列的第一种元素对应的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最强的含氧酸

D.第15列元素的氢化物组成通式可用RH3表示

【解析】第2列为第ⅡA族元素,而第ⅡA族元素中全部都是金属元素,故A项正确;第3列中含有锕系和镧系元素,故该列元素种类最多。第17列为第ⅦA族,第一种元素为F元素,它没有正化合价,而第二种元素氯元素对应的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最强的含氧酸,即为HClO4,故该项错误;第

15列元素为第ⅤA族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为5个,负化合价为-3价,故该项正确。

【答案】 C

【点拨】本题实际上考查对元素周期表结构的掌握状况,抓住周期表中18个纵行所包含的元素种类及数目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嫦娥一号”总共携带九种仪器升空,用于测量月球上14种元素的分布。这14种元素包括:铁、钛、铀、钍、钾、镁、硅、氦等。

请回答:

(1)查看元素周期表,看看周期表中有没有这些元素。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其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____;非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____;放射性元素的有____________。

【解析】元素周期表中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类别的元素,其中过渡元素也属于金属元素,红体英文字母表示的是放射性元素。

【答案】(1)有(2)铁、钛、铀、钍、钾、镁硅、氦铀、钍

●细品教材

1.同周期相邻元素原子序数差

同周期第ⅢA族与第ⅡA族元素原子序数差,从第二周期到第七周期分别依次为1,1,11,11,25,25。2.同主族及0族上下相邻元素原子序数差

(1)若为ⅠA、ⅡA族元素:相差上一周期所含元素种数

(2)若为ⅢA~ⅦA族、0族元素:相差下一周期所含元素种数

具体情况如下表:

相邻的周期数族类型同主族及0族上下相邻元素原子序数差

第二周期与第三周期ⅠA~ⅦA族及0族8

ⅠA~ⅡA族8

第三周期与第四周期

ⅢA~ⅦA族及0族18

第四周期与第五周期ⅠA~ⅦA族及0族18

第五周期与ⅠA~ⅡA族18

第六周期ⅢA~ⅦA族及0族32

第六周期与第七周期ⅠA~ⅡA族32

温馨提示: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相邻几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关系推断元素类别是常见的元素周期表知识的考查角度,解决此类问题时,要熟练运用元素周期表中相邻元素原子序数差的相关规律,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作出准确的推断。

●典例精析

【例2】A、B两种元素,A的原子序数为x,A和B所在周期所含的元素种类分别是m和n。(1)如果A和B同在ⅠA族,当B在A的上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当B在A的下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

(2)如果A和B同在ⅦA族,当B在A的上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当B在A的下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两族:ⅠA和ⅦA,可以根据它们具体的原子序数来推理,试过之后再与下面的答案相比较。经过对元素周期表的分析研究,你可能不难得出以下结论:①ⅠA、ⅡA族,下面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同主族上面元素的原子序数加上上面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②ⅢA到0族,下面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上面元素的原子序数加上下面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答案】(1)x-n x+m(2)x-m x+n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周期表的结构,故只要画出A、B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即可推出结果。

(1)ⅠA

故B在A的上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x-n;B在A的下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x+m。(2)ⅦA

B在A的上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x-m;B在A的下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x+n。

已知a为第ⅡA族元素,b为第ⅢA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且a、b为同一周期元素。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A.n=m+1

B.n=m+11

C.n=m+25

D.n=m+10

【解析】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7个横行)、16个族(18个纵行),其中第1周期没有第ⅡA族、第ⅢA族元素,第7周期没有第ⅢA族元素,在第2、3周期中,因为第ⅡA族与第ⅢA族相邻,所以n =m+1,故A正确。在第4、5周期中,因第ⅡA族与第ⅢA族元素之间有10个纵行的过渡元素,所以n=m+10+1=m+11,故B正确。在第6周期中,因为第ⅡA族与第ⅢA族之间又比第4、5周期多了镧系元素(镧除外),共计14种,所以n=m+11+14=m+25,故C正确。由上述可知,答案为D。【答案】 D

●细品教材

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时常依据“0族定位法”。

1.首先要确定各周期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周期数一二三四五六

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2 10 18 36 54 86

2.其次要熟悉周期表中每个纵行对应的族的序数(即所有族由左到右的顺序)

族ⅠA ⅡA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Ⅷ

纵行 1 2 3 4 5 6 7 8~10

族ⅠB ⅡB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纵行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具体方法

(1)比大小定周期

比较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0族元素的序数大小,找出与其相邻近的0族元素,那么该元素就和序数大的0族元素处于同一周期。

(2)求差值定族数

①若某元素原子序数比相应的0族元素多1或2,则该元素应处在0族元素所在周期的下一个周期的ⅠA族或ⅡA族,如88号元素,88-86=2,则其应在第七周期ⅡA族。

②若比相应的0族元素少1~5时,则应处在同周期的ⅦA~ⅢA族,如84号元素,应在第六周期ⅥA 族。

③若预测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与未发现的0族元素(118号)按上述方法推测,如114号元素应为第七周期ⅣA族。

●典例精析

【例3】(河北唐山开滦一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8)决定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是()

A.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B.次外层电子数

C.原子核内中子数

D.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电子层数=周期序数,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故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

位置决定于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 A

【例4】X、Y、Z是周期表中相邻的三种短周期元素,X和Y同周期,Y和Z同主族,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核内质子数之和为31,则X、Y、Z是()

A.Mg、Al、Si

B.Li、Be、Mg

C.N、O、S

D.P、S、O

在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五种元素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若B元素的核电荷数为Z,则五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可能为()

A.5Z

B.5Z+18

C.5Z+10

D.5Z+8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题目给出周期表中的部分元素的位置关系,根据该特点,D、B、E不能是第ⅠA、第ⅡA和第ⅢA族元素,且分别位于第二、三、四周期;根据相邻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可知原子序数分别为A:Z-1;C;Z+1;D:Z-8;E:Z+8或Z+18,因此这五种元素核电荷数之和可能为5Z或5Z+10。

【答案】A、C

某周期第Ⅱ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Z,那么同一周期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是()

①Z+1②Z+11③Z+14④Z+25⑤Z+15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④⑤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周期表的结构。第ⅡA、第ⅢA族短周期中相邻原子序数差1;四、五周期中由于中间有副族和第Ⅷ族元素的存在,故第ⅡA、第ⅢA族原子序数差11;六、七周期中由于镧系、锕系元素的存在,两者将相差25。

【答案】 D

●资料备选

巧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一)

七个周期横着看,三短三长一不全;

纵看共有十八列,七主七副零八三;

副族元素中间站,主族元素靠两边;

镧系锕系各十五,全部属于ⅢB族;

若分金属非金属,硼砹之间作连线。

(二)

周期指横行,有短也有长,一二三为短,四五六为长,还有第七行,至今不完全。

纵行称为族,7主又7副,另有1零Ⅷ,总共十六纵,Ⅷ族含三纵,分类是特殊。

族序依次增,Ⅱ主接Ⅲ副,Ⅶ副再接Ⅷ,Ⅱ副邻ⅢA,从左向右数,Ⅶ主到零族。

ⅠA ⅡA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ⅧⅠB ⅡB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三)

十八纵行十六族,一八一○有规律,

八九十行成Ⅷ族,每逢二三分主副,

镧系锕系各十五,都在副族里面住。

一、选择题

1.(福建厦门六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3月考试,7)M2+离子有2个电子层,则M在周期表的位置是()

A.第二周期零族

B.第二周期Ⅷ族

C.第二周期ⅡA族

D.第三周期ⅡA族

【解析】由题意可知M元素处于短周期中的第三周期,由离子所带电荷知M元素处于ⅡA族。故D 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2.已知元素周期表中前七周期的元素种数如下所示(第七周期填满时元素种数为32):

周期数一二三四五六七

元素种数 2 8 8 18 18 32 32

分析元素周期数和元素种数的关系,然后预测第八周期最多可能含有的元素种数为()

A.18

B.32

C.50

D.64

【解析】由上表所示的元素周期数和元素种数的关系可归纳出:当周期数n为奇数时,此周期所容

纳的元素种数是(n+1)2

2;当n为偶数时,此周期所容纳的元素种数是

(n+2)2

2。因此第八周期所容纳的

元素种数是(8+2)2

2=50。

【答案】 C

3.一般的元素周期表都涂有不同的底色,以示区分元素的不同类型。在我们常用的元素周期表中,元素被划分的类别数目是()

A.两类

B.三类

C.四类

D.五类

【解析】底色为绿色的是非金属元素,浅绿色底色的为金属元素。

【答案】 A

4.(山东莘县实验高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周期表是按原子量逐渐增大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

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都是同一族

C.同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

D.同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

【解析】A项中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故该项错误。He元素及过渡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是2的元素并不属于ⅡA族,故B项错误。副族及零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就不是完全相同的,故C项错误。

【答案】 D

5.右图为周期表的一部分,已知A、B、C、D、E五种元素原子核外共有85个电子,E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则B元素是()

A.P

B.Si

C.Cl

D.S

【解析】因E在第四周期,设B的原子序数为x,则A为x-1,C为x+1,D为x-8,E为x+18,则(x-1)+x+(x+1)+(x-8)+(x+18)=85,x=15,故B为P。

【答案】 A

6.1999年4月,核化学家在回旋加速器上用高能86Kr离子轰击208Pb靶,氪核与铅核融合,放出1个

中子,生成293

X原子,在120微秒后,该核分裂出一个α粒子(即氦原子核),衰变成另一个新核289116Y。

118

已知118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0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16号元素属于ⅥA族元素

B.自然界中存在118号和116号元素

C.289116Y原子的中子数为289

D.293118X原子的中子数为175

【解析】这是一道涉及最新科技成果的信息题,题设条件情境新,但实际上难度不大,只要我们抓住最关键的条件——293

X原子核内有118个质子,289116Y原子核内有116个质子,根据一~七周期元素118

种类分别是2、8、8、18、18、32、32种,以及族与族之间的相邻关系就可以确定X、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七周期的元素排满时:2+8+8+18+18+32+32=118种,所以118号元素应在第七周期0族,根据族与族的相邻关系,116号元素应位于第七周期ⅥA族。再根据两原子的质量数分别为293和289,计算出其中子数分别为175和173。所以A、D选项正确。同时,118号和116号元素是人工合成的,那么在自然界中是不会存在的,所以B选项错误。

【答案】A、D

7.甲、乙是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x+2B.x+4C.x+8D.x+18

【解析】元素周期表中,相邻两个周期内上下相邻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及这个差值与周期表的结构关系存在如下几种情况:

左上图:上下差2;右上图:上下差8;左下图:上下差18;右下图:上下差32。因此,同族相邻两种元素的序数之差为2、8、18、32。

【答案】 B

8.下列各图若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为原子序数),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 根据稀有气体2号、10号元素应在周期表的最右端和3号元素应在周期表的最左端。即可排除A 、B 、C 选项 【答案】 D

9.金属元素A 的最高正价为n ,A 的最高价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其相同价态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 ,那么n 、M 、N 三者之间可能符合的关系是( ) A .n =2M -N

55

B .n =2(M -N )

55

C .n =M -2N

55

D .n =M -N

55

【解析】 本题考查由同种金属组成的两种不同化合物中金属的化合价与该两种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1)当n 为奇数时,化学式为ACl n 、A 2O n ,设A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 ,则: X +35.5n =M 2X +16n =N 解得:n =2M -N

55

(2)当n 为偶数时,化学式为ACl n 、AO n

2,设A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 ,则: X +35.5n =M X +8n =N 解得:n =

2(M -N )55

【答案】 A 、B

【点拨】 由于金属元素A 的最高正价为n ,其对应氧化物可能有两种形式,即A 2O n 或AO n

2,很容易只考虑到一种情况而漏选另一个答案。

10.俄罗斯科学家在杜布纳的联合核研究所会同美国科学家一起合成了门捷列夫周期表中的第114号元素,该元素的质量数为289。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①第七周期;②第八周期;③主族元素;

④副族元素;⑤ⅦA族;⑥ⅣA族;⑦ⅣB族;⑧ⅤA族()

A.①③⑥

B.②③⑥

C.①⑤

D.①④⑦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1.在周期表主族元素中,甲元素与乙、丙、丁三元素上下或左右紧密相邻。甲、乙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丙元素的原子序数。这四种元素族序数之和为20。据此可以判断:元素甲为______,元素丙为______,元素乙和丁所形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______或______。

【答案】N P CO2CO

12.在一百多年前,铝被称为“银色的金子”,比黄金还要贵。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了显示其阔绰,将他的军旗旄头上的银鹰换成了铝鹰,逢盛大国宴,他拿出珍藏的铝质餐具,在宾客面前炫耀一番,就像国宝一样。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当他闻名世界的时候,曾经接受过英国化学学会的崇高奖赏——一只貌似平凡的铝杯。

(1)请指出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周期表中的这个小方格内的各个信息都表示什么意义。

信息信息所表示的意义

Al

13

26.98

【答案】(1)第三周期第ⅢA族

(2)铝的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

13.根据已知的元素周期表的某些事实和理论可归纳出一些假说。把稀有气体看作非金属元素,请研究每一周期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种类的变化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每个周期最后一个金属出现的族序数,预测周期表中第八周期最后一种金属元素应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族;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周期非金属元素的种数,预测周期表中应该有________种非金属元素,还有__________种非金属元素尚未发现。

【答案】(1)0(2)23 1

14.推算原子序数为6、13、34、53、88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原子序数 6 13 34 53 88

周期

【解析】6号元素比Ne(10)少4个电子,10-6=4,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属于第二周期ⅣA族;13号元素比Ne(10)多3个电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3,位于第三周期ⅢA族;34号元素比Kr(36)少2个电子,共有4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位于第四周期ⅥA族;53号元素比Xe(54)少1个电子,共有5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7,位于第五周期ⅦA族;88号元素比Rn(86)多2个电子,共有7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位于第七周期ⅡA族。

【答案】

原子序数 6 13 34 53 88

周期二三四五七

族ⅣA ⅢA ⅥA ⅦA ⅡA

15.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满足以下条件:

①元素周期表中Z与Y相邻,Z与W也相邻;

②Y、Z和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

请填空:

(1)Y、Z和W三种元素是否位于同一周期?(填“是”或“否”)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Y是______________,Z是______________,W是______________;

(3)X、Y、Z和W可组成一化合物,其原子个数之比为8∶2∶4∶1。写出该化合物的名称及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任取同周期连续相邻的三种元素Y、Z、W,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均不可能等于17。根据原子序数关系X

设Z 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a ,则有A 型:Y 、W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a 、a +1有a +a +a +1=17,则a =16/3,而最外层电子数必为整数,舍去。B 型:Y 、W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a -1、a ,有a -1+a +a =17,则a =6,符合题意,所以Z 为氧,Y 为氮,W 为硫。根据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

N (X)∶N (N)∶N (O)∶N (S)=8∶2∶4∶1,以及N 、O 、S 通常所显示的化合价判断可知价态N -3

、O -2

、S +6

,故X 为+1价,由X 的原子序数和化合价可推知其为氢元素,所以化合物为(NH 4)2SO 4。 【答案】 (1)否;若三者处于同一周期,则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不可能为17 (2)N ;O ;S

(3)硫酸铵;(NH 4)2SO 4

16.同一周期相邻的A 、B 、C 三种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A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 2O 。11.6gB 的氢氧化物恰好能与200mL2mol·L -1的盐酸完全反应,B 原子核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回答下列问题:

(1)B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 (2)A 和C 各是什么元素?

(3)A 、B 、C 的单质各1mol 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H 2最多的是哪种单质?该单质产生H 2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是多少升? 【解析】 (1)据题意有:

B(OH)2 + 2HCl===BCl 2+2H 2O [A r (B)+34]g 2mol 11.6g 2mol·L -1×0.2L 则有

[A r (B)+34]g 11.6g =2mol

2mol·L -

1×0.2L

解得:A r (B)=24,可知B 为镁元素。

(2)由(1)知B 为镁元素,又知A 为与B 相邻的第ⅠA 族的元素,C 为与B 相邻的第ⅢA 族的元素,故A 为钠元素,C 为铝元素。

(3)根据电子守恒可知:1molNa 可得0.5molH 2; 1molMg 可得1molH 2;1molAl 可得1.5molH 2。

由此可知1mol单质产生H2最多的是金属铝。

V(H2)=22.4mol·L-1×1.5mol=33.6L。

【答案】(1)24(2)A:Na C:Al(3)Al33.6L

你还有哪些收获和感悟?

每一天都是全新的一天,每一天都是进步的一天。

从今天起步,在明天收获!

初中三角形有关知识点总结及习题大全-带答案

. A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一、选择题 40°120°BCD1.如图,在△ABC中,D是BC延长线上一点,∠B=40°,∠ACD=120°,则∠A等于()A.60°B.70°C.80°D.90° 2.将一副三角板按图中的方式叠放,则角等于()A.75B.60C.45D.30 3.如图,直线m∥n,∠1=55,∠2=45,则∠3的度数为() A.80B.90C.100D.110 【解析】选C.如图,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 000 4125545100, 由m∥n,得34 0 100 5.(2009·新疆中考)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30°,250°, 则3的度数等于() A.50°B.30°C.20°D.15° 【解析】选C在原图上标注角4,所以∠4=∠2,因为∠2=50°,所以∠4=50°,又因为∠1=30°, 所以∠3=20°; 6.(2009·朝阳中考)如图,已知AB∥CD,若∠A=20°,∠E=35°,则∠C等于(). A.20° B.35° C.45° D.55° 【解析】选D因为∠A=20°,∠E=35°,所以∠EFB=55o,又因为AB∥CD,所以∠C=∠EFB=55o; 7.(2009·呼和浩特中考)已知△ABC的一个外角为50°,则△ABC一定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 .

. 【解析】选B因为△ABC的一个外角为50°,所以与△ABC的此外角相邻的内角等于130°,所以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 4.(2008·聊城中考)如图,1100,2145,那么3() 6 A.55°B.65°C.75°D.85° 答案:选B 二、填空题 oo 5.(2009·常德中考)如图,已知AE//BD,∠1=130,∠2=30,则∠C=. 【解析】由AE//BD得∠AEC=∠2=30o,∴∠C=180°-∠1-∠AEC=180°-130 o,∴∠C=180°-∠1- ∠AEC=180°-130 o- 30o=20o o答案: 20 6.(2009·邵阳中考)如图,AB//CD,直线EF与AB、CD分别相交于E、F两点,EP平分∠AEF,过点F作FP⊥EP,垂足为P,若∠PEF=30 0, 则∠PFC=__________。 0 【解析】由EP平分 ∠AEF,∠PEF=30 0 得∠AEF=60 0 ,由AB//CD得∠EFC=120 0 ,由FP⊥EP得 ∠P=90 , ∴∠PFE=180 0-900-300=600,∴∠PFC=1200-600=600. 答案:60° 7.(2008·长沙中考)△ABC中,∠A=55,∠B=25,则∠C=. 答案:100° 8.(2008·赤峰中考)如图,是一块三角形木板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40,这块三角形木板另外一个角是度.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的小故事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不得不说的故事宇宙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古希腊人以为是水、土、火、气四种元素,古代中国则相信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之说。到了近代,人们才渐渐明白:元素多种多样,决不止于四五种。18世纪,科学家已探知的元素有30多种,如金、银、铁、氧、磷、硫等,到19世纪,已发现的元素已达54种。 人们自然会问,没有发现的元素还有多少种?元素之间是孤零零地存在,还是彼此间有着某种联系呢?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揭开了这个奥秘。 原来,元素不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是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按照严格的命令井然有序地排列着,怎么排列的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的原子量相等或相近的,性质相似相近;而且,元素的性质和它们的原子量呈周期性的变化。 门捷列夫激动不已。他把当时已发现的60多种元素按其原子量和性质排列成一张表,结果发现,从任何一种元素算起,每数到8个就和第一个元素的性质相近,他把这个规律称为“八音律”。 门捷列夫是怎样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呢? 1834年2月7日,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诞生于西伯利亚的托波尔斯克,父亲是中学校长。16岁时,进入圣彼得堡师范学院自然科学教育系学习。毕业后,门捷列夫去德国深造,集中精力研究物理化学。1861年回国,任圣彼得堡大学教授。 在编写无机化学讲义时,门捷列夫发现这门学科的俄语教材都已陈旧,外文教科书也无法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因而迫切需要有一本新的、能够反映当代化学发展水平的无机化学教科书。 这种想法激励着年轻的门捷列夫。当门捷列夫编写有关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

章节时,他遇到了难题。按照什么次序排列它们的位置呢?当时化学界发现的化学元索已达63种。为了寻找元素的科学分类方法,他不得不研究有关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某一学科的历史,是把握该学科发展进程的最好方法。门捷列夫深刻地了解这一点,他迈进了圣彼得堡大学的图书馆,在数不尽的卷帙中逐一整理以往人们研究化学元素分类的原始资料…… 门捷列夫抓住了化学家研究元素分类的历史脉络,夜以继日地分析思考,简直着了迷。夜深人静,圣彼得堡大学主楼左侧的的门捷列夫的居室仍然亮着灯光,仆人为了安全起见,推开了门捷列夫书房的门。 “安东!”门捷列夫站起来对仆人说:“到实验室去找几张厚纸,把筐也一起拿来。” 安东是门捷列夫教授家的忠实仆人。他走出房门,莫名其妙地耸耸肩膀,很快就拿来一卷厚纸。“帮我把它剪开。” 门捷列夫一边吩咐仆人,一边动手在厚纸上画出格子。 “所有的卡片都要像这个格于一样大小。开始剪吧,我要在上面写字。” 门捷列大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他在每一张卡片上都写上了元素名称、原于量、化合物的化学式和主要性质。筐里逐渐装满了卡片。门捷列夫把它们分成几类,然后摆放在一个宽大的实验台上。接下来的日子,门捷列夫把元素卡片进行系统地整理。门捷列夫的家人看到一向珍惜时间的教授突然热衷于“纸牌”感到奇怪。门捷列夫旁若无人,每天手拿元素卡片像玩纸牌那样,收起、摆开,再收起、再摆开,皱着眉头地玩“牌”…… 冬去春来。门捷列夫没有在杂乱无章的元素卡片中找到内在的规律。有一天,他又坐到桌前摆弄起“纸牌”来了,摆着,摆着,门捷列夫像触电似的站了起来,在他面前出现了完全没有料到的现象,每一行元素的性质都是按照原子量的增大而从上到下地逐渐变化着。门捷列夫激动得双手不断颤抖着。“这就是说,元素的性质与它们的原子量呈周期性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同一主族_对角线规则)1

知识网络 中子N (不带电荷) 同位素 原子核 → 质量数(A=N+Z )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Z (带正电荷) → 核电荷数 元素 → 元素符号 原子结构 :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主族元素的 电子数(Z 个): 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 核外电子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元素周期律 ②、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③、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元素周期律和 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元素周期表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 周期(7个横行) 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结构 ③、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①、主族(ⅠA ~ⅦA 共7个) 元素周期表 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 ~ⅦB 共7个) ③、Ⅷ族(8、9、10纵行) ④、零族(稀有气体)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①、核外电子排布 ②、原子半径 性质递变 ③、主要化合价 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 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判断的依据 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编排依据 X)(A Z 七 主七副零 和八 三长三短一不全 决定元素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微粒半径的比较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如:Na>Mg>Al>Si>P>S >Cl.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 Li Na +>Mg 2+>Al 3+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 Fe>Fe 2+>Fe 3+ ①与水反应置换氢的难易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 金属性强弱 ③单质的还原性 ④互相置换反应 ①与H 2化合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稳定性 非金属性强弱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弱 ③单质的氧化性 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有16个族和4个区。 关键词:同一主族 对角线规则 一、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同一主族元素结构和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④互相置换反应 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复习专题一般将来时-知识点归纳与练习

复习专题一般将来时-知识点归纳与练习 一、初中英语一般将来时 1.—Tom wants to know if you ________ a picnic next Sunday. —Yes. But if it ________, we'll visit the museum instead. A. will have; will rain B. have; rains C. have; will rain D. will have; rains 【答案】D 【解析】【分析】句意:汤姆想知道下周日你们是否去野炊。是的,但是如果下雨的话,我们将改去参观博物馆。if引导宾语从句时,意为“是否”,句子时态根据句意选用,if 作为“假如”时,引导的是条件状语从句,主句用一般将来时,从句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故选D 【点评】此考点也是中考最喜欢出现的考点,if除了可以引导条件状语从句外,还可以引导宾语从句,翻译成“是否”。引导宾语从句时没有“主将从现”的说法。除了if外,还有when, as soon as也一样要注意“主将从现”。 2.— 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 — It will leave at 4:00 p.m. A. how will you go to Shanghai B. how you will go to Shanghai C. when the bus would leave for Shanghai D. when the bus will leave for Shanghai 【答案】 D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根据回答写出问句所缺成分的题目,阅题时要仔细分析回答的句子。 句意:打扰一下,你能告诉我这辆公交车什么时候动身前往上海吗?它将会在下午4点的时候离开。据回答知问句问的是时间,故排除A和B。由题知,句子是一般将来时,故问句中也要用一般将来时态。故选D。 【点评】本题需要考生根据回答反推问题,在阅题时要仔细审题。 3.Susan and her sister ________ some photos in the park the day after tomorrow. A. take B. took C. will take 【答案】 C 【解析】【分析】句意:Susan和她的妹妹后天会在公园照一些照片。根据时间状语the day after tomorrow,可知句子时态是一般将来时,一般将来时结构will+do,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一般将来时。根据时间状语确定句子时态。 4.In the near future, there ________ self-driving cars in our city. A. is B. was C. are D. will be

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与卡片分析法

中国职工科技报/2007年/4月/20日/第004版 科普家园 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与卡片分析法 王振宇 卡片时于研究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很重要,对于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发明创造也同样重要。运用卡片分析法取得重大成果的最著名的事例。就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周期率。1869年,为了研究已发现的60多种元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元素的质量和化学性质的关系,门捷列夫将搜集来的各种元素的名称写在纸上,并记下它们的原子量和基本性质,把相似的元素和相近的原子量排列在一起:他又从最小的原子量开始选取元素,并把它们按原子量的顺序排列,经过分析研究,终于发现了元素的性质存在着周期性,从而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并根据周期率编制了第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卡片分析法的基础是要有卡片。卡片大小自便,扑克牌大小也可,稍大也可,能在上面记录信息即可。卡片上面都记录什么呢?以下方面可供参考:突然涌现的想法:由谈话、读书、观察等产生的设想或注意到的问题;图书、杂志、人名、地址、电话号码;被记述或证实的信息;从智力激励法等创造性开发会议中产生的新设想:有关行动计划。的基本设想:使数据系统化的各种形式:发现数据存在的场所、收集的来源以及技法;数据的种类:意想不到的偶然事件;从大脑中一闪即过的有创意的新设想,等等。 卡片分析法是一种发挥综合思维作用的方法,通过将所得到的记录有有关信息或设想的卡片。进行分析,进行整理排列,以寻找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最后形成比较系统的新设想。该法作为分析整理资料获得启发的有效途径,可用于解决问题的各个阶段中。在分析中要把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种种因素联系起来考虑。综合不是主观地、任意地把对象的各部分捏合在一起,也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相加,不是各种因素的简单堆砌,而是按照对象各部分间的有机联系,从总体上把握事物的一种方法。它不是抽象地、从外部现象的联结上来认识事物,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即抓住事物在总体上相互联结而又矛盾的特殊性,研究这一矛盾怎样制约着事物丰富多彩的属性,怎样在事物的运动中展现出整体的特征。 卡片分析法具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这是一种在比较分类的基础上,由综合进行创新的方法比较和分类是运用此法时要做的基本工作,然而,真正有创意的工作在于时各类资料的综合:其次,运用这种方法时,不只是对卡片的理性分析和综合,还需要综合地发挥运用者的各种心理因素,如感受、感情、直观、意志等,因为对卡片的分析整理直接受到这些圆素的影响:第三,此法借助于卡片分析事理发现其内在联系,具有直观、方便、灵活的特点。既可单人应用,也可集体进行,应用范围广,几乎适用于各领域的创造性活动。 卡片分析法在各种研究和发明创造过程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将待处理的信息卡片化,具有克服人脑思维限度的功能,从而成为整理分析资料获得启发的有效方法。人的思维能力虽然是无限的,但一个人在思维中同时操作的思维元素数是很有限的,实验证明,一般人当同时思维操作的信息元素超过10个时,要在脑内同时操作加工这些信息显得很困难。而通过卡片,把各种信息或设想转移到脑外,变成能稳定地呈现在眼前的外存信息,这样既可把在头脑中借助记忆进行的思维操作转为脑外自理卡片,来减轻思维负担,又可使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了思维效率。 (四十五) 第1页共1页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点归纳完美版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点归纳 1、元素周期表共有横行,个周期。其中短周期为、、。所含元素种类为、、。长周期包括、、。所含元素种类为、、。 第七周期为不完全周期,如果排满的话有种元素。 2元素周期表有个纵行个族。包括个主族,个副族,一个族,一个第Ⅷ族(包括个纵行)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把16个族排列 。过度元素共包括个纵行(第纵行到第纵行)。包括哪些族。过渡元素全为元素。又称为。 3、写出七个主族和0族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 ⅠA族 ⅡA族 ⅢA族 ⅣA族 ⅤA族 ⅥA族 ⅦA族 0族 4.同一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 若元素位于第二、三周期,第ⅡA族的原子序数为a,则第ⅢA族的原子序数为 若元素位于第四、五周期,第ⅡA族的原子序数为a,则第ⅢA族的原子序数为 若元素位于第六周期,第ⅡA族的原子序数为a,则第ⅢA族的原子序数为 5、同一主族上下相邻两个周期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 若A在B的上一周期,设A的原子序数为a ⑴若A、B位于第ⅠA族或ⅡA族(过度元素的左边)则B的原子序数为。 ⑵若A、B位于第ⅢA族——ⅦA族(过度元素的右边)则B的原子序数为。 。 6、微粒半径大小判断的方法 。 。 。 7 与H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简单离子。 与N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简单离子。 与Ar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简单离子。 阳离子与周期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阴离子与周期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8、阴上阳下规律 9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判断的方法 ⑴、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单质的氧化性——元素的非金属性——阴离子的还原性——单

质与氢气化和的能力——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⑵、另外可以通过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判断得电子能力的强弱 如Cl2+Na2S=2NaCl+S得电子能力ClS 10、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判断的方法 ⑴、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单质的还原性——元素的金属性——阳离子的氧化性——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能力——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⑵、另外可以通过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判断失电子能力的强弱 如Fe+CuSO4=FeSO4+Cu失电子能力FeCu 11、同一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性: 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同主族元素具有的化学性质。从上到下原子的核电荷数依次,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原了半径逐渐;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对应阳粒子的氧化性逐渐,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能力逐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对应阴离子的还原逐渐,单质与氢气化合的能力逐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 12、同一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性: 在同一周期中,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但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原子半径逐渐(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对应阳粒子的氧化性逐渐,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能力逐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 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对应阴离子的还原逐渐,单质与氢气化合的能力逐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 1.位、构、性的关系 根据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及相关条件可推算原子序数,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等。 2.周期表中数字与性质的关系 (1)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位置的规律:只要记住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就可以确定主族元素的位置。 He:2、Ne:10、Ar:18、Kr:36、Xe:54、Rn:86 ①若比相应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多1或2,则应处在下一周期的ⅠA或ⅡA,如88号元素,88-86=2,则应在第7周期第ⅡA。 ②若比相应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少1~5时,则应在第ⅦA~ⅢA,如84号元素在第6周

圆的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

圆的知识点总结 (一)圆的有关性质 [知识归纳] 1. 圆的有关概念: 圆、圆心、半径、圆的内部、圆的外部、同心圆、等圆; 弦、直径、弦心距、弧、半圆、优弧、劣弧、等弧、弓形、弓形的高; 圆的内接三角形、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圆内接多边形、多边形的外接圆;圆心角、圆周角、圆内接四边形的外角。 2. 圆的对称性 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圆具有旋转不变性。 3. 圆的确定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4. 垂直于弦的直径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 (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垂径定理及推论1 可理解为一个圆和一条直线具备下面五个条件中的任意两个,就 可推出另外三个:①过圆心;②垂直于弦;③平分弦(不是直径); ④平分弦所对的优弧;⑤平分弦所对的劣弧。 1

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5. 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此定理和推论可以理解成:在同圆或等圆中,满足下面四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能推出另外三个:①两个圆心角相等;②两个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③两个圆 心角或两条弧所对的弦相等;④两条弦的弦心距相等。 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 6. 圆周角 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7.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8. 轨迹 轨迹符合某一条件的所有的点组成的图形,叫做符合这个条件的点的轨迹。 (1)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这个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2)平面内,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平面内,到已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例题分析] 例1. 已知:如图1,在⊙O中,半径OM⊥弦AB于点N。 图1 ①若AB =,ON=1,求MN的长; ②若半径OM=R,∠AOB=120°,求MN的长。 解:①∵AB =,半径OM⊥AB,∴AN=BN = ∵ON=1,由勾股定理得OA=2 ∴MN=OM-ON=OA-ON=1 ②∵半径OM⊥AB,且∠AOB=120°∴∠AOM=60° 2

阅读材料: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在化学教科书中,都附有一张“元素周期表”。这张表揭示了物质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来似乎互不相关的元素统一起来,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体系。它的发明,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个创举,对于促进化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看到这张表,人们便会想到它的最早发明者——门捷列夫。 门捷列夫生平简介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生于一八三四年二月七日俄国西伯利亚的托波尔斯克市。这个时代,正是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生产的飞速发展,不断地对科学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化学也同其它科学一样,取得了惊人的进展。门捷列夫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诞生到人间。门捷列夫从小就热爱劳动,热爱学习。他认为只有劳动,才能使人们得到快乐、美满的生活;只有学习,才能使人变得聪明。 门捷列夫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一位很有名的化学教师,经常给他们讲课。热情地向他们介绍当时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始创的新原子论。由于道尔顿新原于学说的问世,促进了化学的发展速度,一个一个的新元素被发现了。化学这一门科学正激动着人们的心。这位教师的讲授,使门捷列夫的思想更加开阔了,决心为化学这门科学献出一生。 门捷列夫在大学学习期间,表现出了坚韧、忘我的超人精神。疾病折磨着门捷列夫,由于丧失了无数血液,他一天一天的消瘦和苍白了。可是,在他贫血的手里总是握着一本化学教科书。那里面当时有很多没有弄明白的问题,缠绕着他

的头脑,似乎在召呼他快去探索。他在用生命的代价,在科学的道路上攀登着。他说,我这样做“不是为了自己的光荣,而是为了俄国名字的光荣。”——过了一段时间以后,门捷列夫并没有死去,反而一天天好起来了。最后,才知道是医生诊断的错误,而他得的不过是气管出血症罢了。 由于门捷列夫学习刻苦和在学习期间进行了一些创造性的研究工作,一八五五年,他以优异成绩从学院毕业。毕业后,他先后到过辛菲罗波尔、敖德萨担任中学教师。这期间,他一边教书,一边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进行研究,写出了《论比容》的论文。文中指出了根据比容进行化合物的自然分组的途径。一八五七年一月,他被批准为彼得堡大学化学教研室副教授,当时年仅二十三岁。 攀登科学高峰的路,是一条艰苦而又曲折的路。门捷列夫在这条路上,也是吃尽了苦头。当他担任化学副教授以后,负责讲授《化学基础》课。在理论化学里应该指出自然界到底有多少元素?元素之间有什么异同和存在什么内部联系?新的元素应该怎样去发现?这些问题,当时的化学界正处在探索阶段。近五十多年来,各国的化学家们,为了打开这秘密的大门,进行了顽强的努力。虽然有些化学家如德贝莱纳和纽兰兹在一定深度和不同角度客观地叙述了元素间的某些联系,但由于他们没有把所有元素作为整体来概括,所以没有找到元素的正确分类原则。年轻的学者门捷列夫也毫无畏惧地冲进了这个领域,开始了艰难的探索工作。 他不分昼夜地研究着,探求元素的化学特性和它们的一般的原子特性,然后将每个元素记在一张小纸卡上。他企图在元素全部的复杂的特性里,捕捉元素的共同性。但他的研究,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可他不屈服,不灰心,坚持干下去。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他又走出实验室,开始出外考察和整理收集资料。一八五九年,他去德国海德尔堡进行科学深造。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了物理化学,使他探索元素间内在联系的基础更扎实了。一八六二年,他对巴库油田进行了考察,对液体进行了深入研究,重测了一些元素的原子量,使他对元素的特性有了深刻的了解。一八六七年,他借应邀参加在法国举行的世界工业展览俄罗斯陈列馆工作的机会,参观和考察了法国、德国、比利时的许多化工厂、实验室,大开眼界,丰富了知识。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增长了他认识自然的才干,而且对他发现元素周期律,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一、原子半径 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二、主要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递增(从+1价到+7价),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最低负化合价递增(从-4价到-1价)第一周期除外,由于金属元素一般无负化合价,故从ⅣA族开始。元素最高价的绝对值与最低价的绝对值的和为8 三、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四、单质及简单离子的氧化性与还原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减弱,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强。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减弱。元素单质的还原性越强,金属性就越强;单质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就越强。 五、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碱性减弱);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酸性减弱)。 元素的最高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金属性就越强;最高价氢氧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就越强。 六、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难。 七、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此外还有一些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可以作为元素周期律的补充: 随同一族元素中,由于周期越高,价电子的能量就越高,就越容易失去,因此排在下面的元素一般比上面的元素更具有金属性。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同一族的元素性质相近。 以上规律不适用于稀有气体。 八、位置规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九、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三看: 一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二看原子序数,当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大半径反而越小 三看最外层电子数,当电子层数和原子序数相同时最外层电子书越多半径越小 r(Na)>r(Mg)>r(Al)>r(S)>r(Cl)、r(Na+ ) >r(Mg2+ )>r(Al3+ )、r(O2- ) >r(F-) r(S2—)>r(Cl—)>r(Ar) >r(K+)>r(Ca2+)、r(O2—)> r(F—)> r(Na+)> r(Mg2+)> r(Al3+) r(Na+ )r(Cl)

高中元素周期表知识点

高中元素周期表知识点 高中元素周期表知识点 元素周期表共分18纵行: 其中 第1、2、13、14、15、16、17七个纵行依次为ⅠA族、ⅡA族、ⅢA族、ⅣA族、ⅤA族、ⅥA族、ⅦA族(纵行序号的'个位数与主族序数相等); 第3、4、5、6、7、11、12七个纵行依次为ⅢB族、ⅣB族、ⅤB 族、ⅥB族、ⅦB族、ⅠB族、ⅡB族(纵行序号个位数与副族序数相等); 第8、9、10三个纵行为合称为Ⅷ族;第18纵行称为0族。 ⅠA族称为碱金属元素(氢除外); ⅡA族称为碱土金属元素; ⅢA族称为铝族元素; ⅣA族称为碳族元素; ⅤA族称为氮族元素; ⅥA族称为氧族元素; ⅦA族称为卤族元素。 元素周期表共有七个横行,称为七个周期, 其中第一(2种元素) 二(8种元素)

三(8种元素)周期为短周期(只有主族元素) 第四(18种元素) 五(18种元素) 六(32种元素)周期为长周期(既有主族元素,又有过渡元素); 第七周期(目前已排26种元素)为不完全周期。 在元素周期表中,越在左下部的元素,其金属性越强;越在右上 部的元素(惰性气体除外),其非金属性越强。金属性最强的稳定性 元素是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氟。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处的金属元素,其氧化物或氢氧化物通常具有两性,如Be、Al等。 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是指其最外层电子;过渡元素的价电子是指其 最外层电子和次外层的部分电子;镧系、锕系元素的价电子是指其最 外层电子和倒数第三层的部分电子。 在目前的112种元素中,只有二十二种非金属元素(包括6种稀 有气体元素),其余九十种都是金属元素;过渡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近。通常在周期表的右上部的元素用于合成新农药;金属与非金属分界处的元素用于制造半 导体材料;过渡元素用于制造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等等。 从原子序数为104号往后的元素,其原子序数的个位数与其所在的副族序数、Ⅷ族(包括108、109、110三号元素)、主族序数分别 相等。第七周期若排满,最后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号。 同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1(第二、 三两周期)或11(第四、五两周期)或25(第六周期)。 若主族元素xA所在的第n周期有a种元素,同主族的yB元素所在的第n+1周期有b种元素,当xA、yB位于第IA族、ⅡA族时, 则有:y=x+a;当xA、yB位于第ⅢA~ⅦA族时,则有:y=x+b。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在十九世纪初期,人们已经发现了不少元素。在这些元素的状态和性质方面,有些极为相似,有些则完全不同,有些元素在某些性质方面很相似,但 在另一些方面却又差别很大。化学家们很自然地产生了一种寻求 元素相之间内在联系从而把元素作一科学分类的要求。科学家们 在这方面作了不少的工作,曾发表了部分元素间相互联系的论 述。 1829年德国段柏莱纳根据元素性质的相似性,提出“三素 组”的分类法,并指出每组中间元素的原子量大约等于两端的元 素原子量的平均值。但他当时只排了五个三素组,还有许多元素 没找到其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1864年德国迈耶按元素的原子量顺序把元素分成六组,使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排在同一纵行里。但也没有指出原子量跟所有元素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 1865年英国纽兰兹把当时所知道的元素按原子量增加的顺序排列,发现每个元素它的位置前后的第七个元素有相似的性质。他称这个规律叫“八音律”。他的缺点在于机械地看待原子量,把一些元素(Mn、Fe等)放在不适当的位置上而把表排满,没有考虑发现新元素的可能性。 直到1868年,迈耶发表了著名的原子体积周期性图解。都末找出元素间最根本的内在联系,但却一步步地向真理逼近,为发现元素周期律开辟了道路。 与迈耶尔相似,以先行者提供的借鉴为基础,门捷列夫通过自己顽强的努力,于1869年2月编成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1869年3月18日,俄国化学会举行学术报告会,门捷列夫因病未能出席,他委托他的同事、彼得堡大学化学教授门许特金代他宣读他的论文《元素性质和原子量的关系》。在论文中,他指出: (1)按照原子量大小排列起来的元素,在性质上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 (2)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或者是原子量相近(如Pt,Ir,Os),或者是依次递增相同的数量(如K,Rb,Cs)。 (3)各族元素的原子价(化合价)一致。 (4)分布在自然界的元素都具有数值不大的原子量值,具有这样的原子量值的一切元素都表现出特有的性质,因此可以称它们是典型的元素。 (5)原子量的大小决定元素的特征。 (6)应该预料到许多未知元素将被发现,例如排在铝和硅后面的、性质类似铝和硅的、原子量位于65~75之间的两种元素。 (7)当我们知道了某些元素的同类元素的原子量后,有时可借此修正该元素的原子量。 (8)一些类似的元素能根据其原子量的大小被发现出来。 正如门捷列夫所指出的,周期律的全部规律性都表述在这些原理中。其中最主要的是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随着原子量的递增而做着周期性的变化。他的卓见没有立即被接受。他的老师、俄国化学家齐宁甚至训诫他是不务正业。在这种压力下,门捷列夫没有象纽兰兹那样伤心地放弃对新理论的研究,他不顾名家的指责和嘲笑,继续为周期律的揭示而奋斗。经过两年的努力,1871年他发表了关于周期律的新论文。文中他果断地修正了前一个元素周期表。例如在前一表中,性质类似的各族是横排,周期是竖排;而在新表中,族是竖排,周期是横排,这样各族元素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就更为清晰。同时他象迈耶尔那样,将那些当时性质尚不够明确的元素集中在表格的右边,形成了各族元素的副族。在前表中为尚未发现的元素留下的4个空格,在新表中则变成了6个。 门捷列夫深信他所发现的周期律是正确的。他以周期律为依据,大胆指出某些元素的原子量是不准确的,应重新测定。例如当时公认金的原子量为169.2,按此,在周期表中,金应排在锇、铱、铂(当时认为它们的原子量分别是198.6,196.7,196.7)的前面。而门捷列夫根据金的性质认为金在周期表中应排在这些元素的后面,所以它们的原子量应重新测定。重新测定的结果是:锇为190.9,铱为193.1,铂为195.2,金为197.2。实验证明了门捷列夫的意见是对的。又例如,当时铀公认的原子量是116,是三价元素。门捷列夫则根据铀的氧化物与铬、钼、钨的氧化物性质相似,认为它们应属于一族,因此铀应为六

元素周期表的九大规律

第七讲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一、分析热点把握命题趋向 热点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元素周期律的迁移应用,该类题目的特点是:给出一种不常见的主族元素,分析推测该元素及其化合物可能或不可能具有的性质。解该类题目的方法思路是:先确定该元素所在主族位置,然后根据该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进行推测判断。二是确定“指定的几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形式,该类题目的特点是:给出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或性质特征,判断它们形成的化合物的形式。解此类题的方法思路是:定元素,推价态,想可能,得化学式。三是由“位构性”关系推断元素,该类题目综合性强,难度较大,一般出现在第Ⅱ卷笔答题中,所占分值较高。 二.学法指导:1、抓牢两条知识链 (1)金属元素链: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及原子半径→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单质置换水(或酸)中氢的能力→单质的还原性→离子的氧化性。 (2)非金属元素链: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及原子半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气态氢化物形成难易及稳定性→单质的氧化性→离子的还原性。

2、理解判断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依据 (1)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标志 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越容易,元素的金属性越强。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③相互间的置换反应,金属性强的置换弱的。④原电池中用作负极材料的金属性比用作正极材料的金属性强。⑤电离能 (2)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标志 ①与氢气化合越容易(条件简单、现象明显),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②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④相互间置换反应,非金属性强的置换弱的。⑤电负性 三.规律总结: 1、同周期元素“四增四减”规律 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②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④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 2、同主族元素“四增四减四相同”规律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核对外层电子的引

代数式的概念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第12讲 代数式 【知识要点】 1、 代数式 代数式的概念:指用运算符号连接而不是用等号或不等号连接成的式子。 如:3 ,),(2,,),1(),1(34a t s n m ab b a x x x x +++++-+等等。 代数式的书写:(1)省略乘号,数字在前; (2)除法变分数; (3)单位前加括号; (4)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2、代数式求值的方法步骤:(1)代入: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 (2)计算: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结果。 【典型例题】 【例1】(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若a ,b 表示两个数,则a 的相反数的2倍与b 的倒数的和是什么? 【例2】(用字母表示图形面积)如下图,求阴影部分面积。

【例3】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代数式?哪些不是代数式? (1)123+x ;(2)2=a ;(3)π;(4)2R S π=;(5)2 7 ;(6)5332>。 【例4】在式子15.0+xy ,x ÷2,)(21y x +,3a ,bc a 2 4 38-中,符合代数式书写 要求的有 。 【例5】某超市中水果糖价格为12元/千克,奶糖价格为22元/千克,若买a 千克水果糖和b 千克奶糖,应付多少钱? 【例6】当a=2,b=-1,c=-3时,求下列各代数式的值: (1) b 2-4ac ;(2)a 2+ b 2+ c 2+2ab+2bc+2ac ;(3)(a+b+c )2。 【课堂练习】 一、填空 三、a kg 商品售价为p 元,则6 kg 商品的售价为 元; 四、温度由30℃下降t ℃后是 ℃; 五、某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 3 倍,且长是a cm ,则该长方形的周长是 cm ; 六、棱长是a cm 的正方体的体积是 cm 3 ; 七、产量由m kg 增长10%,就达到 kg ; 八、学校购买了一批图书,共a 箱,每箱有b 册,将这批图书的一半捐给社区,

元素周期表38个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38个知识点归纳1、元素定义:核电荷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形式的原子存在 形式,如:氢元素的几种形式:H、D(2 1H)、T(3 1 H)、H+、H-。 2、元素符号: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小格分四层,元素符号在第一层,黑色字体,用拉丁文大写字母表示,当大写字母相同时,加一个小写字母予以区别。 例如:H(氢)、He(氦);C(碳)、Cl(氯)、Ca(钙);N(氮)、Ne(氖)、Na (钠);Al(铝)、Ar(氩)。 3、元素名称: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小格分四层,元素名称在第二层,黑色字体,大多数元素的名称是由形声字构成,气态非金属的名称有气字头,固态非金属的名称有石头旁,液态非金属用三点水旁(溴),液态金属用水字底(汞),金属的名称都有金字旁,个别的元素的名称不是形声字,例如:氮不读“炎”音。 4、元素分类: (1)按元素所在的周期分类:同周期元素和不同周期元素 同周期元素共同点:电子层数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行中,处于左右关系。 不同周期元素不同点:电子层数不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不处于同一行中。 (2)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分类:前20号元素或第n号元素 (3)按元素所在的族分类:主族元素、副族元素、第VIII族元素、0族元素 (4)按元素周期表(新课标人教版化学必修2)分类:金属、非金属、过渡元素 其中金属元素专指主族元素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包括主族非金属和稀有气体,过渡元素是指所有副族金属元素和Ⅷ族金属元素,。 5、元素的特有数值: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在核组成符号中处于元素符号的左下角位置,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小格内的第一层,位于元素符号的左下角,数字呈鲜红色。 (2)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按照元素各核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的平均值(见课本P10),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小格内的第四层,通常保留有效数字4位,数字呈黑色。 6、元素周期表 (1)将化学元素依照某种特有数值从小到大顺序依次排成一行,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依照某种特有数值从小到大排成一列所形成的表格叫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中特有数值: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 (3)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依照的特有数值是相对原子质量,现行的元素周期表依照的特有数值是原子序数。 7、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由七行和十八列构成,其中每一行为一个周期,从左到右第8、9、10列合起来为VIII族,其余每一列为一族,所以元素周期表由7个周期和16个族构成。

三角形有关知识点总结及习题大全打印

一 、三角形内角和 定 理 一、 选择题 1.如图,在△ABC 中,D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 ∠B?=?40°,∠ACD?=?120°,则∠A 等于( ) A .60° B .70° C .80° D .90° 2.将一副三角板按图中的方式叠放,则角α等于( )A .75o B .60o C .45o D .30o 3.如图,直线m n ∥,?∠1=55,?∠2=45, 则∠3的度数为( ) A .80? B .90? C .100? D .110? 5.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30250∠=∠=°,°, 则3∠的度数等于( ) A .50° B .30° C .20° D .15° 6.已知△ABC 的一个外角为50°,则△ABC 一定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 8.如图,11002145∠=∠=o o ,,那么3∠=( ) A .55° B .65° C .75° D .85° 二、 解答题 15.(2009·淄博中考)如图,AB ∥CD ,AE 交CD 于点C ,DE ⊥AE ,垂足为E ,∠A =37o ,求∠D 的度数. 16.在四边形ABCD 中,∠D =60°,∠B 比∠A 大20°,∠C 是∠A 的2倍,求∠A ,∠B ,∠C 的大小. 二、特殊三角形 1.△ABC 中,∠A :∠B :∠C=4:5:9,则△ABC 是( ) A . 直角三角形,且∠A=90° B . 直角三角形,且∠B=90° C . 直角三角形,且∠C=90° D . 锐角三角形 2.在等腰△ABC 中,如果AB 的长是BC 的2倍,且周长为40,那么AB 等于( ) A . 20 B . 16 C . 20或16 D . 以上都不对 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的度数为20°,则顶角的度数是 考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 5.如图,△ABC 中,∠C=90°,AB 的中垂线DE 交AB 于E ,交BC 于D ,若AB=13,AC=5,则△ACD 的周长为 6.如图,AD 是等腰三角形ABC 的底边BC 上的高,DE ∥AB ,交AC 于点E ,判断△ADE 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其应用 一、 选择题 1.如图,已知AB AD = ,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 ADC △≌△的是( ) A .CB CD = B .BAC DAC =∠∠ C .BCA DCA =∠∠ D .90B D ==?∠∠ 3.如图,ACB A CB ''△≌△,BCB ∠'=30°,则ACA '∠的度数为( ) A.20° B.30° C.35° D.40° 6.如图所示,90E F ∠=∠=o ,B C ∠=∠,AE AF =,结论:①EM FN =; ②CD DN = ;③FAN EAM ∠=∠;④ACN ABM △≌△.其中正确的有( ) A B C D 40° 120° A E F B C D M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