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病理关系的初步研究

合集下载

血清免疫球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血清免疫球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血清免疫球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摘要】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毒性肝炎,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健康负担。

血清免疫球蛋白作为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具有重要的检测意义。

通过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患者的病情,监测疾病的进程,评估疾病的预后,并辅助治疗的选择。

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测还在疫苗接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血清免疫球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具有重要性。

未来的研究应该继续深入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诊疗手段。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血清免疫球蛋白、诊断、监测、预后、治疗、疫苗接种、重要性、研究方向、临床应用、前景展望1. 引言1.1 慢性乙型肝炎概述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它是全球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2亿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其中大约有2.4百万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在感染后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的HBV 感染,患者可能出现肝脏损伤、肝硬化、甚至肝癌等严重后果。

在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程中,病毒持续复制并导致肝脏炎症,这可能会引起肝细胞的损害和纤维化。

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血液暴露、性传播、母婴传播和共享注射器等。

该疾病的症状可能轻微或无症状,但也可能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肝脏功能异常的症状。

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一般通过检测病毒标志物、肝功能测试、肝脏超声等方法来确定。

及早发现和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对于预防疾病进展至肝硬化或肝癌具有重要意义。

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意义变得尤为重要。

1.2 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作用血清免疫球蛋白是一种人体免疫系统中重要的蛋白质,主要由B 淋巴细胞分泌。

它在机体的免疫应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血清免疫球蛋白包括IgG、IgM、IgA、IgE和IgD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不同的功能。

开题报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与cccDNA以及其余肝内病毒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

开题报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与cccDNA以及其余肝内病毒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

RNA 转录酶
HBV DNA
HBcAg HBeAg
反转录负链DNA
移至胞浆
合成正链DNA
包含HBV DNA序列上
所有遗传信息的
作为C-mRNA
前基因组RNA(pgRNA)

HBsAg
S-mRNA
3种亚基因组 RNA
选题依据
理论上cccDNA与HBV DNA、HBsAg、HBeAg、HBcAg应呈正相关
研究内容
病人及肝组织:
2009年3月至2010年6月期间我院住院肝穿的101例病 人,其慢乙肝诊断标准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肝穿组织经固定、脱水、包埋、切片裱片后备用。
血清HBV DNA、HBsAg、HBeAg的测定:
肝穿前后1周内留取血清,检测肝功、HBV DNA、乙 肝五项定量以及AFP、基因型、前C区/BCP区突变。
整合至宿主基因组的整合DNA
cccDNA 3、跨缺口荧光PCR
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石蜡包埋组织即可检测 采用内参校正减少误差 同类方法国外未见报道
2、RCA
不被扩增
扩增
只能扩增 闭合环状DNA
研究方法
肝内cccDNA的检测
1.主要试剂:
石蜡包埋组织切片DNA提取试剂盒(FFPE mini kit, 德国Qiagen公 司),不降解质粒的ATP依赖的DNA酶(PSAD, EPIBIO公司), phi29DNA聚合酶(NEB公司),Taq DNA聚合酶(TaKaRa公司)。
2.方法:
1) 切片脱蜡:石蜡包埋切片二甲苯、梯度酒精脱蜡 2) 提取DNA:FFPE试剂盒提取切片中DNA储存于-40°C冰箱备用 3) PSAD酶消化 (样品DNA8.3ul, PSAD酶0.2ul, ATP应用液0.5ul, 反应缓冲液

乙型病毒性肝炎及相关疾病蛋白质组学及临床诊断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乙型病毒性肝炎及相关疾病蛋白质组学及临床诊断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乙型病毒性肝炎及相关疾病蛋白质组学及临床诊断
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背景与意义:
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肝脏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超过2亿名人感染了HBV,其中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直接导致了50万人的死亡。

HBV感染对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影响,导致慢性肝炎的发生。

尽管许多医学研究已经在进行中,但目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仍不理想,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研究目的:
本项目旨在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及相关疾病进行系统研究,以寻找新的诊断和治疗靶点。

研究内容:
1. 收集HBV患者血样,制备血清蛋白质样品。

2. 利用质谱法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对HBV感染和未感染患者血清样品进行蛋白质组分析,并进行质量控制。

3. 比较HBV感染和未感染患者血清样品中蛋白质组的差异,并筛选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4. 对筛选出的生物标志物进行验证,评估其在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等相关疾病中的潜在价值。

预期结果: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预计可以筛选出一些HBV感染和未感染患者血清样品中蛋白质组的差异,从而找到新的诊断和治疗靶点,并提供更准
确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同时,本研究的方法和技术也有望在其他相关疾病的研究中得到应用。

慢性乙肝患者检测血清转铁蛋白、铜蓝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

慢性乙肝患者检测血清转铁蛋白、铜蓝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

慢性乙肝患者检测血清转铁蛋白、铜蓝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陈满红【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血清转铁蛋白和铜蓝蛋白的临床价值,为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诊治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0例,根据患者病情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另选取同期接受身体检查的健康者1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转铁蛋白、铜蓝蛋白水平.结果:三组患者的检测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重型组、中型组和轻型组患者间检测值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铁蛋白和铜蓝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健康者,可以将其作为临床诊断的标准,此外上述两项检测指标会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而改变,可以将其作为病情分级和临床疗效的判定指标.【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年(卷),期】2013(013)009【总页数】2页(P80-81)【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转铁蛋白;铜蓝蛋白;临床价值【作者】陈满红【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景德镇3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2乙型肝炎属于临床常见肝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

由于该病的前期诊断与分级存在一定难度,致使不少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逐步发展为重型乙型肝炎,严重影响生活工作质量[2]。

对此,如何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治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随着临床检验水平的不断发展,有关学者提出可以通过检测血清转铁蛋白(TRF)和铜蓝蛋白(CP)的水平对该病进行诊断与分级[3]。

因此本文选取2011年6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健康者各130例,通过检测转铁蛋白和铜蓝蛋白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0例,其中男性82例,女性48例,年龄31~77岁,平均(48.5±11.6)岁。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临床检验分析研究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临床检验分析研究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临床检验分析研究发表时间:2018-08-20T14:40:43.26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4期作者:陈晨[导读] :针对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在慢性乙肝患者群体中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临床诊治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云南省开远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省开远市 661699摘要:目的:针对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在慢性乙肝患者群体中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临床诊治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的70例慢性乙肝患者有关检验资料,将其中的35例慢性重型乙肝患者列入观察A 组,35例慢性乙肝患者列入观察B组,另收集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的血清IgG、IgA、IgM指标进行比较。

结合患者治疗效果再分为好转组与未好转组,对其免疫球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血清总胆红素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A组与B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高(P<0.05),观察A组患者比观察B组患者明显更高一些(P<0.05)。

在免疫球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血清总胆红素指标方面,好转组患者比未好转组患者明显低一些(P<0.05)。

结论:在临床诊治乙肝中,免疫球蛋白是一项重要指标,其检验结果对客观判断患者病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且在临床诊治乙型肝炎中同总胆红素与凝血酶原活动度检验具有比较明显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血清免疫球蛋白;慢性乙肝;临床检验1. 前言乙肝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种肝细胞损伤性疾病,临床分为急慢性两种,其中较难治愈的是慢性乙肝并具有较高的复发性,所以临床中非常重视慢性乙肝治疗。

免疫球蛋白属于具有抗体活性的抗体类似物,机体发生感染时,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明显增加,检测乙肝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资料与方法2.1 患者资料本研究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的7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相关检验资料,患者病情与慢性乙肝诊断标准相符。

吉林地区不同肝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分析 王莎莎

吉林地区不同肝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分析 王莎莎


肝豆状核变性组,97. 6% (41 / 42) 的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低于 0. 2 g / L,其中 88. 1% (37 / 42) 低于 0. 10 g / L。 不同肝功能状态的病
毒相关性肝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差异显著,其中慢性病毒性肝炎、重症病毒性肝炎以及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铜蓝蛋
患者,包括:(1)WD 42 例,按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署知情同意书。
2008 年发布的《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与治疗指南》[9]的 1.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 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
结论 蛋白、前白蛋白呈正相关,与凝血酶原时间呈负相关( r 值分别为 0. 068、0. 091 和 - 0. 297,P 值均 < 0. 05) 。
铜蓝蛋白在肝豆
状核变性中通常显著下降,在其他肝病中也可能略有下降。 对于这些患者,应注意鉴别铜蓝蛋白下降是疾病本身肝细胞损伤所致,
还是确实存在肝豆状核变性。
level of < 0. 2 g / L and 0. 2% had a level of < 0. 1 g / L.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erum level of ceruloplasmin between the
, , patients with virus - related liver diseases with different liver functional states and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severe viral hep , ( atitis and viral hepatitis cirrhosis had a significantly lower level than those with acute viral hepatitis and virus - related liver cancer P = , , , , , ) ’ , 0 005 P < 0. 001 P = 0. 001 P = 0. 027 P < 0. 001 and P = 0. 001 . In the patients without Wilson s disease serum ceruloplasmin ( , )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lbumin and prealbumin r = 0. 068 and 0. 091 both P < 0. 05 and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rothrom ( , ) ’ , bin time r = - 0. 297 P < 0. 05 . Conclusion Ceruloplasmin often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in patients with Wilson s disease with a , slight reduction in patients with other types of liver diseases. For these patients it should be determined whether the reduction in ceruloplas ’ min is caused by hepatocyte injury or the presence of Wilson s disease.

前白蛋白和胆汁酸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理分级临床价值的研究

前白蛋白和胆汁酸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理分级临床价值的研究

前白蛋白和胆汁酸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理分级临床价值的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前白蛋白(pab)、胆汁酸(tba)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理分级临床价值。

方法分析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确诊的83例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抽取患者血液,观察血清pab、tba水平,并与肝活检组织,肝炎的纤维化分期以及炎症分级、进行相关性的研究。

同时选择25例体检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

结果肝脏病理组织活检,纤维化可以分为s1-s4期。

炎症分为gl-g4级,与对照组前白蛋白(pab)、胆汁酸(tba)比较前白蛋白(pab)下降明显、胆汁酸(tba)明显增加,纤维化各级组比较,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差异显著。

相关性分析前白蛋白(pab)与病毒性肝炎炎症分级均有良好的相关性;胆汁酸(tba)与病毒性肝炎纤维化分期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结论前白蛋白能够比较敏感反映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的炎症程度,胆汁酸(tba)则反映出肝炎患者的纤维化程度。

【关键词】前白蛋白;胆汁酸;乙型病毒性肝炎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06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570-02血清前白蛋白(pab)和胆汁酸(tba)是评价肝硬化患者肝脏的储备功能的常用指标,也是判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的重要指标。

因此,我们用其指标与肝炎病理分级进行对照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83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48.6±16.4岁。

所有患者均经肝组织活检病理诊断。

选择健康对照组25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49.4±15.6岁,各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均为阴性,肝功能正常。

1.2检测方法前白蛋白(pab)采用免疫比浊法,纤维化分为s1-s4期。

血清免疫球蛋白与慢性乙型肝炎进展的相关性分析

血清免疫球蛋白与慢性乙型肝炎进展的相关性分析

9现代养生 2021年10月第21卷第20期临床论著血清免疫球蛋白与慢性乙型肝炎进展的相关性分析冯建丽 张宝胜 吴倩民 朱满义【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与慢性乙型肝炎进展的关系。

方法 选择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0例为乙肝组,另选肝硬化患者156例为肝硬化组,选择同期乙肝表面抗原阴性健康人群160例为对照组。

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利用特种蛋白分析仪联合配套试剂检测,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结果 三组间血清IgA、IgM、IgG 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均以肝硬化组最高,乙肝组次之,对照组最低。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IgA、IgM、IgG 水平明显高于代偿期患者,其中IgA 和IgG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有关,且与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及病情有关,可作为检测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 R51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1)20-009-02作者单位:730900 甘肃省白银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乙型肝炎病毒在我国发病率较高,感染者随着病情的迁延会转变为慢性乙型肝炎,严重的会发展为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进入人体后会诱导机体免疫应答,导致肝细胞发生损伤。

免疫球蛋白直接参与到免疫反应中,可作为观察慢性肝炎进展的重要指标,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预后。

乙肝医疗诊断领域认为形成乙肝的主要原因为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开展自卫行为,直接导致了肝脏细胞和组织的损伤,此种损伤也属于一种病理免疫类型,与传统领域认为的乙肝病毒导致的损伤有一定区别[1]。

得出以上结论与对乙肝病毒分析不断深入有关,乙肝病毒不具有细胞属性,不能对人体细胞和器官直接造成伤害,在人体免疫系统对抗病毒的过程中对肝细胞造成了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