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蛋白电泳区带分类

合集下载

血清蛋白电泳a2正常范围 -回复

血清蛋白电泳a2正常范围 -回复

血清蛋白电泳a2正常范围-回复血清蛋白电泳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检验方法,通过分离血清中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体内是否存在异常蛋白及其类型。

在血清蛋白电泳报告中,a2区蛋白质是其中一项指标。

本文将详细解析血清蛋白电泳a2正常范围,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血清蛋白电泳的基本原理。

血清蛋白主要由白蛋白(albumin)和球蛋白(globulin)两部分组成,球蛋白又可以进一步分为α1、α2、β和γ四个区域。

血清蛋白电泳就是通过电泳法将血清样品中的蛋白质按照电荷和分子质量大小进行分离,从而获得蛋白质的分布信息。

在血清蛋白电泳报告中,α2区蛋白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

α2区主要由α2-微球蛋白(α2-Macroglobulin)、急性相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铁载蛋白(transferrin)等蛋白质组成。

α2区的异常改变通常与炎症、感染、肝病、肿瘤等疾病有关。

血清蛋白电泳a2正常范围因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而异。

一般来说,α2区蛋白质占总蛋白质的比例应在12-18之间。

具体地,α2-微球蛋白的正常范围是2-9;C-反应蛋白正常范围是0-0.7 mg/dL;铁载蛋白正常范围是200-400 mg/dL。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实验室所采用的测定方法和单位可能会有所差异,因此还是以具体检验报告中所标注的正常范围为准。

当血清蛋白电泳a2区的测定结果超出正常范围时,可能暗示存在某种疾病或病理状态。

举例来说,α2-微球蛋白的增高可见于慢性炎症、肿瘤、激素使用和慢性肾脏疾病等情况。

C-反应蛋白的升高则常见于急性炎症、感染、组织损伤、风湿病等情况。

铁载蛋白的改变则可能与贫血、肝病、炎症等有关。

当血清蛋白电泳a2区的结果异常时,还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其他检查指标和医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单一指标的异常并不能确定特定疾病的存在,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一、实验目的:掌握电泳的一般原理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操作技术;二、实验原理:1、电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着与其电荷相反的方向泳动。

2、分类:按支持介质、电场强度、技术特点等分类。

支持介质:自由界面电泳;区带电泳:滤纸、醋纤薄膜、凝胶等。

3、基本原理---电荷效应:F=Eq,f=6лrηv。

匀强电场中,F=f,v=Eq/6лrη。

在同一电泳条件下,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将因其r和q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移动速度。

因此,电泳一定的时间(t),就可以互相分离。

通常使用“迁移率”(m)表示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移动速度的特性。

m=V/E指在单位电场强度下带电颗粒的移动速度。

4、影响电泳的因素:内在因素:样品本身所带净电荷、分子大小和形状。

外界因素:电场强度、缓冲液、支持介质。

5、血清蛋白的分离:血清蛋白各组分pI≤7.5,缓冲液pH=8.6,净电荷为负电荷,向正极泳动。

由于各蛋白质成分的pI不同,所带电荷量q不同,加上分子半径大小r和形状的差别,依V=Eq/6πrη 可知,不同蛋白质成分向正极泳动的速度不同,电泳一定时间就可相互分离(Δd=Δv·t)。

分离后的蛋白质须经显色才能检测鉴定,通常用氨基黑10B 将血清蛋白质显色。

三、实验步骤:1.泡膜洗净手,戴乳胶手套,取薄膜,于毛面距一端1.5 cm 处用铅笔轻画一直线。

小心将膜浮于巴比妥缓冲液上,待下面湿润后再将膜完全浸入,浸泡1小时。

2.仪器准备检查电源,接好电线(不通电),注意正负极。

加巴比妥缓冲液于电泳槽内,调整水平。

3.点样取出泡好的薄膜,用滤纸吸去多余的缓冲液。

毛面向上,于毛面膜的一端画线处点样,注意点样量适当。

待样品渗入膜内后,将点样面翻转朝向下方(以防电泳时薄膜表面蒸发干燥),置于电泳槽的支架上,点样端放在负极。

4.电泳盖上电泳槽盖平衡 5 分钟。

然后检查电源正负极无误后通电,E= 15V/cm,电泳 60分钟后断电。

正确分析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

正确分析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

正确分析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苏洁平,张晓静(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130031) 血清蛋白电泳虽然是一个传统的检验项目,但目前在临床上对一些疾病的诊断(如对肝病、肾病、多发性骨髓瘤,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血清蛋白电泳就是根据血清中各组分蛋白质分子量的不同,将各组分蛋白质分离开,分子大的泳动慢、分子小的泳动快,依次分为白蛋白、α12球蛋白、α22球蛋白、β2球蛋白(有时可出现前β2球蛋白带区属正常)和γ2球蛋白5个带区(或6个带区)[1,2]。

常见几种疾病的蛋白电泳变化见表1。

表1 几种常见疾病的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的变化特征病名白蛋白球蛋白α12球蛋白α22球蛋白β2球蛋白γ2球蛋白肾病↓↓↑↑↑↑↓弥慢性肝损伤↓↓↑↓↓↑肝硬化↓↓↓↓β2γ桥原发性肝癌↓↓AFP↑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炎症↓↑↑↑妊娠↓↑↓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双血蛋白血症双峰 注:↑轻度增高,↑↑明显增高,↓轻度降低,↓↓明显降低 下面对几种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作简要说明[3,4]。

1 图1:为正常人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图,由左至右为白蛋白峰、α12球蛋白峰、α22球蛋白峰、β2球蛋白峰、γ2球蛋白峰。

其含量分别为52%~63%,4%~5%, 6%~9%,9%~12%,15%~23%。

2 图2及图3:见增高的γ2球蛋白峰。

肝病患者病程较长,当白蛋白和α12球蛋白降低,γ2球蛋白增高,提示病情较重。

当肝细胞严重受损时,β2球蛋白可降低,重症肝炎转为肝坏死后γ2球蛋白增高。

3 图4:可见β区到γ区连续一片,难以分开,是由于IgA、IgM、IgG同时增高所致,称β2γ桥。

β2γ桥为肝硬化所独有的特点。

如伴有α12球蛋白、α22球蛋白降低即可诊断肝硬化。

若治疗后白蛋白回升,标志治疗有效。

4 图5:见明显增高的α22球蛋白峰,β2球蛋白峰同时增高,而白蛋白峰明显减低。

由于肾病患者长期丢失白蛋白,故血清中的蛋白明显减少。

血清蛋白电泳报告解读

血清蛋白电泳报告解读

血清蛋白电泳报告解读
血清蛋白电泳报告是一种用于评估血液中不同蛋白质组分的相对含量和比例的检查。

下面是对血清蛋白电泳报告的一般解读:
1. 白蛋白:白蛋白是血液中最主要的蛋白质,它在体内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运输营养物质、维持渗透压和抵御感染。

报告中的白蛋白水平通常以g/dL或g/L 为单位表示。

2. α1-球蛋白:α1-球蛋白由多种蛋白组分组成,其中包括甲胎蛋白、α1-抗胰蛋白酶等。

异常升高的α1-球蛋白水平可能提示炎症、肝脏疾病或其他疾病存在。

3. α2-球蛋白:α2-球蛋白由多种蛋白组分组成,如α2-巨球蛋白和铁结合蛋白。

异常升高的α2-球蛋白水平可能与慢性炎症、肿瘤或其他疾病相关。

4. β-球蛋白:β-球蛋白主要由转铁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等组成。

异常升高的β-球蛋白水平可能与肝脏疾病、肾脏疾病或其他疾病有关。

5. γ-球蛋白:γ-球蛋白主要是免疫球蛋白,包括IgG、IgA、IgM等。

异常升高的γ-球蛋白水平可能表示免疫系统活跃,如感染、炎症或免疫性疾病。

在解读血清蛋白电泳报告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病史、体征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

1/ 1。

6.2血清蛋白质电泳

6.2血清蛋白质电泳
甲胎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
结合珠蛋白 α2-巨球蛋白
铜蓝蛋白 转铁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C3
C4 β2-微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IgG
IgA
IgM C-反应蛋白
成人参考值(g/ L) 35~52 0.9~2.0 0.5~1.2 3×10-5 1.7~3.25 0.3~2.0 1.3~3.0 0.2~0.6 2.0~3.6 0.6~1.55 0.9~1.8 0.1~0.4
多发性骨髓瘤
出现深染的M蛋白 窄区带,多见于γ、 β区,偶见于α区
Alb α1 α2 β1 β2 γ
2. 血清蛋白电泳典型异常图谱
肝硬化
Alb下降,γ明显 升高,β和γ区带 融合呈β-γ桥
Alb α1 α2 β γ
2. 血清蛋白电泳典型异常图谱
肾病综合征
Alb明显低下(尿 中选择性漏出), α2-球蛋白显著升 高,β-球蛋白升高
0.001~0.002 2.0~4.0 7.0~16 0.7~4.0 0.4~2.3 <0.005
分子量(kD) 66.2 52 40 69 200
85~400 720 132 79.6 300 185 206 11.8 340
144~150 ~160 970 ~115
等电点 4.7~4.9
4.8 2.7~3.5
4.1 5.4 4.4 5.7
5.5 6~7.3
6.2
三、SPE有哪些临床应用
血清蛋白电泳异常图谱分型 血清蛋白电泳典型异常图谱
1. 血清蛋白电泳异常图谱分型
图谱类型 低蛋白血症型 肾病型 肝硬化型 弥漫性肝损害型 慢性炎症型 急性时相反应型 M蛋白血症型 高α2(β)-球蛋白血症型 妊娠型 蛋白质缺陷型
二、正常SPE图谱有何特征

血清蛋白的分类与特征

血清蛋白的分类与特征

血清蛋白的分类与特征(以区带电泳为主要技术分类)一、白蛋白(albumin,Alb)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分子量6.64万,等电4~5.8,半寿期(15~19天,占血浆总蛋白的40%~60。

血浆白蛋白浓度可以受饮食中蛋白质摄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个体营养状态的评价指标,有较广泛的载体功能。

正常参考值:35~50g/L。

血浆白蛋白增高较少见,在严重失水时,对监测血浓缩有诊断意义。

低白蛋白血症,可见于以下几种原因:(1)白蛋白合成减低:常见于急性或慢性肝病。

(2)由于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

(3)遗传性缺陷:无白蛋白血症。

(4)组织损伤(外科手术或创伤)或炎症(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白蛋白分解增加。

(5)白蛋白异常丢失:如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烧伤所致渗出性皮炎。

(6)白蛋白分布异常:如门脉高压时,大量蛋白质从血管内渗入腹腔。

目前已发现20种以上白蛋白的遗传性变异,这些个体可以不表现病症,在电泳分析时其白蛋白区带可以出现1条或2条宽带,有人称之为双白蛋白血症。

当某些药物大量应用(如青霉素大量注射使血浓度增高时)而与白蛋白结合时,也可使白蛋白出现异常区带。

二、α1区带球蛋白1、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α1AT或AAT)是具有蛋白酶抑制作用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分子量为5.5万,等电点4.8,半寿期4天,电泳中位与α1区带,是这一区带的主要组分。

正常参考值:成人780~2000mg/L、新生儿1450~2700mg/L。

低血浆AAT可以发现于胎儿呼吸窘迫综合症,AAT先天缺陷易导致肺气肿和肝硬化。

2、α1-酸性糖蛋白(α1-acid glycoprotein,AAG)早期称之为乳清类粘蛋白,分子量4万,等电点2.7~3.5,半寿期5天,电泳位于α1区带,成人正常参考值:500~1500mg/L。

AAG是主要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炎症时增高,在风湿病、恶性肿瘤及心肌梗死患者亦常增高,在营养不良、严重肝损害等情况下降低。

血清蛋白电泳(醋酸纤维薄膜法)

血清蛋白电泳(醋酸纤维薄膜法)

实验一血清蛋白电泳(醋酸纤维薄膜法)[目的]了解电泳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操作方法及临床意义。

[原理]带电荷的蛋白质,在电场中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电性相反的电极泳动称为电泳。

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但大都在pH7以下,若将血清置于pH8.6的缓冲液中,则这些蛋白质均带负电,在电场中都向阳极移动。

由于各种蛋白质在同一pH环境中所带负电荷多少及分子大小不同,所以在电场中向阳极泳动速度也不同。

蛋白质分子小而带电荷多者,泳动速度快;反之,则泳动速度慢。

因此可将血清蛋白质依次分为清蛋白、a1-球蛋白、a2-球蛋白、b-球蛋白和g球蛋白五条区带,经染色可计算出各血清蛋白质含量的百分数。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具有微量、快速、简便及分辨率较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血清蛋白、血红蛋白、脂蛋白、同工酶的分离和测定。

[仪器与材料]1.仪器:电泳仪、电泳槽、分光光度计或光密度仪。

2.材料:醋酸纤维薄膜、培养皿、滤纸、镊子、点样器、直尺、铅笔、剪刀等。

[试剂]1.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pH8.6,m=0.06)。

称取巴比妥2.21克和巴比妥钠12.36克,溶于500毫升蒸馏水中,加热溶解。

待冷至室温后,再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毫升。

2.染色液。

称取丽春红S0.4克及三氯醋酸6克;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毫升。

3.漂洗液。

3%(V/V)醋酸溶液。

4.透明液。

取无水乙醇75毫升和冰醋酸25毫升混匀备用。

5.0.4mol/L氢氧化钠溶液。

6.40%(V/V)醋酸溶液。

[操作]1.薄膜的准备:取醋纤薄膜(2厘米*8厘米)在毛面的一端约1.5厘米处,用铅笔轻划一直线,表露点样位置并编号。

然后将此薄膜置于巴比妥缓冲液中浸泡,待充分浸透(即膜条无白斑时)后取出,用洁净滤纸轻轻吸去表面的多余缓冲液。

2.点样。

取少量血清置于普通玻璃板上,用点样器的钢口蘸取血清(约3~5ml),随后将钢口垂直“印”在点样线上,待血清渗入膜后移开点样器。

点样应注意,要适量、均匀和垂直,并避免弄破薄膜。

血清蛋白电泳实验报告

血清蛋白电泳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习使用醋酸纤维薄膜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分离。

3. 通过电泳分析,了解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分布情况。

4. 熟悉血清蛋白电泳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血清蛋白电泳是一种利用蛋白质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差异进行分离的技术。

由于血清中不同蛋白质的等电点、分子量和分子形状不同,它们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也不相同。

通过在醋酸纤维薄膜上施加电场,蛋白质可以根据其带电性质和分子大小在薄膜上形成不同的区带。

在pH8.6的缓冲液中,血清中的蛋白质带负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向正极移动。

分子量小、带电荷多的蛋白质迁移速度较快,而分子量大、带电荷少的蛋白质迁移速度较慢。

通过比较不同蛋白质在电泳过程中的迁移距离,可以实现对血清中蛋白质的分离和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血清样本- 醋酸纤维薄膜- 电泳缓冲液- 标准蛋白质溶液- 显色剂2. 实验仪器:- 电泳槽- 电源- 显微镜- 烤箱四、实验步骤1. 准备电泳缓冲液,调整pH至8.6。

2. 将血清样本和标准蛋白质溶液分别点样于醋酸纤维薄膜上。

3. 将薄膜放入电泳槽中,加入电泳缓冲液,确保薄膜完全浸没。

4. 接通电源,进行电泳分离,电压设定为100V。

5. 电泳结束后,关闭电源,取出薄膜。

6. 使用显色剂对薄膜进行染色,观察并记录蛋白质区带。

7. 对电泳结果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各蛋白质区带的相对含量。

五、实验结果1. 血清蛋白电泳图谱:- 根据电泳结果,将血清蛋白分为五条主要区带: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

- 通过比较标准蛋白质溶液和血清样本的电泳图谱,可以初步判断血清中蛋白质的分布情况。

2. 定量分析:- 根据蛋白质区带的迁移距离,计算各蛋白质区带的相对含量。

- 结果显示,血清中清蛋白含量最高,其次是α1球蛋白和α2球蛋白。

六、实验讨论1. 电泳分离效果:- 本次实验中,血清蛋白电泳分离效果良好,五条主要区带清晰可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成人参考值(mg/L)半寿期(天)分 子 量
(万道尔等电点
含糖量(%)简注
前白蛋白200-400 5.4 4.7白蛋白35000-5000015-19 6.644-5.8
0α1-抗胰蛋白酶780-20004 5.5 4.810-12APRP,抗胰蛋白水解酶先天缺陷易导致肺气肿、肝硬化α1-酸性糖蛋白500-15005
4 2.7-3.5
45APRP α1-脂蛋白1700-325020脂类运输甲胎蛋白<0.03 6.9
4胎儿期蛋白
结合珠蛋白300-215028.5-40 4.112APRP,结合Hb,溶血时减少α2-巨球蛋白1500-3500565.2-80 5.48肾病时增加,抗蛋白水解酶铜蓝蛋白200-500
4.5
12-16 4.410
APRP,含铜
促红细胞生成素3
正常红细胞生成的一个主要激素,某些贫血时增加,肾病、某些自身免疫转铁蛋白
2200-40007
7.7 5.76
负性APRP,转运Fe,在低色素贫血时增血红素结合蛋白0.5-1 5.7结合血红素β脂蛋白600-1550
300脂类运输C4
20.6
7补体系统
纤维蛋白原2000-4000 2.5
34 5.53
APRP,纤维蛋白前身,参与血凝C3
700-1500182
APRP,补体系统
β2-微球蛋白
1-2
1.18
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时增加IgG 5250-1650024166-7.33抗体组分IgA 400-39006178抗体组分IgM 250-31005
9012抗体组分
C-反应蛋白0.8-811.5-14 6.2
APRP,防御蛋白
注:APRP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γ区带球蛋白血浆蛋白质电泳区带分类
营养指标,负性APRP,在许多疾病时降低,有较广泛的载体功能
α1区带球蛋白α2区带球蛋白
β1区带球蛋白β2区带球蛋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