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微量元素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关于微量元素检测临床意义

关于微量元素检测临床意义一、概述人体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根据元素在体内含量不同,可将体内元素分为两类:其一为常量元素,占体重的99."9%,包括碳、氢、氧、磷、硫、钙、钾、镁、钠、氯等10种,它们构成机体组织,并在体内起电解质作用;其二为微量元素,占体重的0."05%左右,包括铁、铜、锌、铬、钴、锰、镍、锡、硅、硒、钼、碘、氟、钒等14种,这些微量元素在体内含量虽然微乎其微,但却能起到重要的生理作用。
如果某种元素供给不足,就会发生该种元素缺乏症;如果某种微量元素摄入过多,也可发生中毒。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料表明,在发展中国家,每年有1200万名5岁以下儿童大都死于可预防的疾病,其中约800多万名与包括微营养素缺乏在内的营养不良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占死亡总数的55%。
我国7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44."1%(男)和44."8%(女)。
调查还显示,即使是轻度贫血,其身高、体重也较正常儿童落后。
12岁中度贫血者与正常组相比,男生身高落后4."0厘米,体重落后3."1公斤,对生理功能、作功能力与素质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二、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主要功能是:1、运载常量元素,把大量元素带到各组织中去。
2、充当生物体内各种酶的活性中心,促进新陈代谢酶在生物体内是许多化学反应必不可少的催化剂而许多微量元素却是酶的组成部分或激活剂。
例如锌与200多种酶的活性或结构有关。
3、参与体内各种激素的作用。
如锌可以促进性激素的功能,铬可促进胰岛的作用等。
三、临床意义1、钙:钙是人体重要组成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生理功能:人体内的钙分为细胞内钙和细胞外钙1)细胞内钙的功能:触发肌肉兴奋-耦联;作用于质膜,影响膜的通透性及膜的运转;参与细胞内多种信号的传导;参与自身和磷的代谢调节;钙与钙调蛋白结合后,使钙调蛋白的构象发生变化,从而活化或抑制酶类2)细胞外钙的功能:稳定神经细胞膜影响其应急性;血浆钙离子(凝血因子V)参与凝血过程;细胞外钙是细胞内钙的来源,为骨的矿化、凝血及膜电位维持提供钙离子。
血清铜(Cu)检测的临床意义2024

血清铜(Cu)检测的临床意义2024铜(copper,Cu)是广泛分布千体内的微量元素,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铜经消化道吸收,主要吸收部位是十二指肠和小肠上段,少量由胃吸收。
铜被吸收进入血液,铜离子与血浆中白蛋白疏松结合,形成铜-氨基酸-白蛋白络合物进入肝脏,该络合物中的部分铜离子与肝脏生成的cx2-球蛋白结合,形成铜蓝蛋白,铜蓝蛋白是运输铜的基本载体。
肝脏是储存铜的仓库,含铜量最高,脑和心脏也含有较多的铜。
铜的主要生理作用:对人体营养起着重要作用,且是许多金属酶的组成成分,它是血浆铜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维持正常造血功能、参与铁的代谢和红细胞生成、促进正常黑色素形成及维护毛发正常结构、保护机体细胞免受超氧阴离子的损伤。
检测方法血清铜测定方法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发射光谱法等。
目前,尚无血清铜测定参考方法,首选方法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此法灵敏、快速准确但仪器昂贵难以普及。
当不能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时,可选用双环己酮草酰二踪比色法。
比色法线性范围可达62.8mmol/L,显色稳定,显色后在4~20°(可稳定1小时,特异性高。
铜含量虽少,但它遍布千全身的组织和器官,临床上可以从血清、血浆、全血尿液、组织等中检测铜浓度,反映了机体铜的含量,血清铜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测铜的样本,参考区间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成人血清铜浓度:男性:11.0~22.0µmol/L (70 ~ 140µg/dl),女性:12.6~24.4µmol/L (80 ~155µg/dl)。
儿童:12.6~29.9µmol/L(80~190µg/dl)。
参考值可因方法、仪器、试剂不同而有不同,各实验室应根据试剂说明书和临床实践建立自己的参考区间。
临床意义1、生理性变化(1)性别:女性血清铜略高于男性。
(2)年龄:血清铜可能随年龄增长有增高的趋势:(3)月经周期与妊娠:血清铜可能受委节及月经周期的影响,妊娠可使血清铜增高。
微量元素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李臣-08

7.对人体有害元素的相关知识
• (3)镉中毒的预防;镉污染原因主要是工 业生产造成的,预防责任也主要有政府来 履行,比如严格控制含镉废水、废气的排 放,禁止使用污染水灌溉等;对个人而言, 应注意补充维生素D,补充钙、铁、锌、硒、 铜等元素,以预防镉中毒。另外,吸烟者 体内镉的含量是不吸烟人群的4倍,所以, 应尽量不吸烟。
7.对人体有害元素的相关知识
• (4)儿童铅中毒的国际诊断标准:目前,儿童铅中毒的 诊断和分级主要依据血铅水平。Ⅰ血铅<100 ug/L,相对 安全;Ⅱ血铅100—199 ug/L,血红素代谢受影响,神经 传递速度下降;Ⅲ血铅200—499 ug/L,铁锌钙代谢受影 响,出现缺钙、缺锌、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可有免疫力低 下、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智商水平下降或体格生长 迟缓等症;。Ⅳ血铅500—699 ug/L,可出现性格多变、 易激怒、多动症、运动失调、视力和听力下降、不明原因 腹痛、贫血、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Ⅴ血铅≥700 ug/L, 可导致肾功能损害、铅性脑病甚至死亡。(5)铅含量较 高的食品:蟹肉、鸭掌、虾肉、鱿鱼、芹菜、韭菜等。
2.微量元素的研究
• 微量元素学是现代生命科学和现代医学的前沿学科。据报 道,美国密苏里大学“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学术会议已 达几十届,日本每年有关人体微量元素的研究报告有8000 余篇,发表的科学论文占全部医学科学论文的40%左右, 国际上每年召开的相关会议在10次左右。在我国从20世纪 70年代起就开始了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临床 医学和预防医学工作者通过大量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临床 研究和实践,广泛深入地研究了微量元素与疾病的发生、 发展、预后、转归的关系,微量元素的疗效,微量元素在 诊断方面的应用以及微量元素在维持健康,预防疾病方面 的应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微量元素学已经成为既有坚 实理论基础,又有高度利用价值的新兴学科。
微量元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人体元素--镁
镁元素的临床意义
温州美众医检
镁在抑制大脑皮层、解除精神紧张、焦虑状态方面及维持正常血压、扩 张血管、缓解脑充血和降低高血压、降低血脂、预防血管硬化、抗血管
检塞等方面都有明显效果,并有抗衰老、增强体质、控制周期性偏头痛
等作用。 缺乏:厌食、恶心、呕吐、嗜睡以及虚弱是典型的早期症状,继而感觉
近几年来,微量元素与人类健康及疾病的关系已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 注。人体微量元素特别是血液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与人体生理病理 状况有着直接的联系,测定人体微量元素可作为健康保健、诊断疾病 和观察疗效的可靠依据。
社 会 需 要
由于目前人们对健康保健意识的日益提高,加上社会上各种保健品、营养 品的泛滥,补充人体有益元素和驱除人体有害元素的广告随处可见,人们 都希望了解自己和孩子的健康状况、是否需要进食保健营养品以及选择的 依据。这就导致人们对人体微量元素及血铅检测的迫切需要。
异常、易怒、注意力下降、抽搐、痉挛、心律不齐;缺镁可导致钙、钾
等电解质紊乱。 过量:导致低钙血症,神经系统紊乱,甚至发生心脏完全传导阻滞或心
搏停止。
人体元素--镁
缺 镁 的 防 治
温州美众医检
含镁丰富的食物
缺镁的治疗
紫菜等海产品及蜜糖、菠
菜、大豆制品、新玉米、 花生、胡萝卜、黑枣、香 蕉、黄花菜等。
铜元素的生理意义
9~ 39 umol/L
铜参与几十种酶的组成和活化,影响机体的生物转 化、电子传递、氧化还原、组织呼吸等。铜与机体 免疫力及清除自由基也有关系,并参与造血过程, 影响铁的吸收,运送和利用。
人体元素--铜
缺铜的临床表现和疾病
温州美众医检
缺铜会出现大脑组织萎缩、神经原减少、运动失调、小细胞低色素贫
微量元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第27页
人体元素--钙
Ca 钙 Calcium
Trace Element
钙是银白色轻金属。质软。密度1.54克/ 厘米3。熔点839±2℃。沸点1484℃。
钙元素生理意义
儿童: 1.0~2.5 mmol/L 成人: 0.8~ 2.0 mmol/L
钙是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主要成份, 并在肌肉应激, 神经冲 动传递, 心动节律维持, 血液凝固, 细胞黏着等生理过程中有 着举足轻重作用。钙还参加血凝过程, 并对一些酶系统起激 活作用, 另外, 钙还是各种生物膜一个别, 是维持细胞内胶质 完整性所必须。
若长久缺钙, 儿童易患佝偻病(软骨病);孕妇因满足不了胎儿需要, 易造 成新生儿钙质不足, 母体易患骨质疏松, 甚至牙齿脱落;中老年人易患骨 质增生、肩周炎、骨质疏松症。
微量元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第29页
人体元素--钙
缺钙 防治
Trace Element
含钙丰富食物
牛奶及奶制品, 乳酪、蜜糖 、乳酸、杏、肝脏、萝卜、 豆类及其制品、瓜子、芝麻 、小白菜、虾皮、海产品、 榛予、橄榄、花生、骨头汤 、柑桔、山楂、芥菜、枣等
微量元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第23页
人体元素--锰
缺锰 防治
Trace Element
含锰丰富食物
粗粮、坚果、茶叶、香蕉 、芹菜、蛋黄、蔬莱、豆 类, 肝脏、核桃、粟子、 松子、乳酪、黄瓜、大蒜 、扁桃、虾、柿子等。
缺锰预防
改进饮食, 纠正偏食, 少食 精米。
正常人出现体重减轻、性 功效低下、头发早白可怀 疑锰摄入不足。
体重 0.05%
碘、氟、钒等14种
微量元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第3页
微量元素 Trace Element
微量元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微量元素检测的临床意义微量元素在人体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人的生存与健康息息相关,它们的摄入过量或缺乏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人体生理的异常或发生疾病。
通过对微量元素的测验,可以预知身体状况,就是经济、科学的健康检测方法之一。
钙、铁、锌、镁、铜、铅与镉七种元素在人体中尤其重要的微量元素,应该定期检验血中的这些微量元素。
以下几类人群应定期进行微量元素检测:第一类人群就是少年儿童。
因快速生长发育,消耗较大,补充不足,饮食结构不合理,厌食、偏食、易生病等原因,易缺乏微量元素。
第二类人群就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因胎儿快速生长发育,消耗量较大,孕妇由于妊娠反应也往往会导致摄入不足等原因,易缺乏微量元素。
第三类人群就是免疫力低下者及中老年人。
因免疫力低下、胃肠吸收功能下降,且易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原因,易缺乏微量元素。
第四类人群就是有害的微量元素铅,镉等摄入过多,造成中毒性损害。
一、锌元素的生理意义:锌就是细胞生长、蛋白质合成、酶的产生与免疫系统所需的金属矿物质。
锌与很多酶的活性有关,参与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的合成与降解。
锌与多种维生素代谢有关。
锌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
1、缺锌的临床表现与疾病内科:慢性腹泻与不易愈合的口腔溃疡及消化道溃疡病,易患感冒,易发生各种感染。
贫血、肾脏病、急性心肌梗塞、类风湿关节炎、痤疮、动脉硬化、血栓性脉管炎、冠心病、糖尿病等与缺锌有关。
外科:手术刀口及创伤伤口不易愈合。
妇产科:孕妇缺锌易发生流产、早产、胎儿畸形;易导致新生儿先天性锌缺乏。
乳母缺锌则受哺婴儿生长缓慢。
女性青春期可出现原发性闭经、乳房发育缓慢、成人继发性闭经。
儿科:儿童缺锌,味觉功能、消化功能、食欲明显下降,智力下降,嗜睡、发育停滞;吃纸、土、煤等异物。
男性科:易患性机能障碍、睾丸萎缩、精子形成与活力失常,引起继发性不育症及第二性特征缺乏。
皮肤科:缺锌可导致脱发、皮肤干燥无光,易生粉刺,嘴角溃烂、多发性肢端皮炎、疱疹样皮炎、银屑病等。
测定微量元素的临床意义

测定微量元素的临床意义铜:铜是维持正常生血功能的元素之一,缺铜可影响血红蛋白合成。
缺铜使骨骼、血管和皮肤不能维持正常。
铜可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健康,保持毛发色素和结构的正常。
国外曾有报道:机体内铜总量减少,可减弱免疫机制(抵抗疾病力量),降低抗病能力,助长细菌感染,从某种意义上说,微量元素比维生素对机体更需要。
铜缺乏可以导致长期反复感染时由于微量元素在体内重新分布,同时肠道吸收减少而肾脏排泄增加,最终可导致血清微量元素降低。
铜主要参与造血及酶的合成,儿童缺铜也可导致贫血、发育迟缓等。
铁:铁是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的主要成份,缺铁可导致贫血,发生率达52.9%,农村儿童甚至高达73.7%。
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是铁补充不足,缺铁的后果使血红蛋白合成降低,引起缺铁性贫血。
铁参与构成血红蛋白,运输和储存氧。
由于铁是制造Hb的原料,不足可使Hb合成量减少,婴幼儿由于生长发育迅速所致铁供应不足可引起贫血。
儿童缺铁可引起缺铁性贫血,从而影响生长发育。
锌:锌是“智能元素”,也是人体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小儿缺锌的主要表现为食欲差、生长发育缓慢、免疫功能降低锌分布于人体所有组织、器官,是含量仅次于铁的微量元素,参与体内200多种酶的组成,也是DNA和RNA核糖体稳定所必须的物质。
儿童缺锌可引起食欲降低,可以影响免疫功能,影响生长和发育,还可以影响儿童的视力和记忆力。
对缺锌的儿童应该查找原因,定期检测,家长尽量补充含锌较高的食物如牛肉、猪肝、牡蛎等。
锌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关系重大,儿童的智力发育也与锌有关。
体内缺锌的儿童可引起味觉、嗅觉减退或丧失,因此食欲不佳,味觉不灵敏,身高和体重都比不上不缺锌的儿童。
据调查结果,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其锌、铜含量高于学习差的儿童。
镁:镁是维持机体代谢的重要微量元素,是机体代谢的重要催化剂,几乎参与人体的所有新陈代谢过程,对维护心脑功能至关重要。
儿童缺镁能引起蛋白质合成系统的停滞,荷尔蒙分泌的减退,消化系统机能异常,脑神经系统障碍等,获得镁的最好办法是多吃绿色蔬菜、胡萝卜、面粉等,常喝硬水。
微量元素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要点

微量元素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要点微量元素是人体所需的元素,但其在人体中的含量相对较低。
微量元素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对于了解人体健康状况、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微量元素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要点。
一、微量元素的检测方法1.血液检测:通过采集静脉血样本进行微量元素的检测,包括血浆或血清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析。
2.尿液检测:通过采集尿液样本进行微量元素的检测,可以反映出微量元素排泄的情况。
3.头发分析:采集头发样本,通过检测头发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了解过去几个月来人体内微量元素的摄取和代谢情况。
4.病变组织检测:如结石、肿瘤等,通过检测病变组织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了解与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二、主要微量元素及其临床意义1.锌:参与蛋白质合成、生长发育、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理活动。
缺锌可导致生长迟缓、免疫功能下降等问题。
2.铁: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组成成分,参与氧运输和细胞呼吸过程。
缺铁可引起贫血、疲劳、免疫功能下降等。
3.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参与神经传导、肌肉收缩等生理过程。
缺钙可导致骨质疏松、易骨折等问题。
4.硒:是抗氧化酶的组成成分,具有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缺硒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的风险。
5.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参与物质代谢和神经发育等过程。
缺碘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神经发育障碍等问题。
6.铜:参与血红蛋白合成、组织修复、抗氧化等生理过程。
缺铜可引起贫血、骨折、神经系统疾病等。
7.镁:参与酶的活化、神经肌肉传导、能量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
缺镁可引起心律失常、肌肉痉挛等问题。
8.硒:参与甲状腺激素合成、抗氧化反应等生理活动。
缺硒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心血管疾病等。
三、微量元素的临床意义1.诊断和监测疾病:通过微量元素的检测可以发现和监测与微量元素相关的疾病,如贫血、骨质疏松、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2.指导膳食调节:微量元素的检测可以评估个体的微量元素摄取情况,指导膳食调节或补充微量元素,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微量元素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一、血清铁(Fe2+)测定及意义
铁在体内分布很广。
几乎所有组织均有铁,以肝、脾为最高,大部分铁与蛋白质结合的形式存在,亦是铁的贮存形式和运输形式;极小部分以二价或三价离子状态存在。
铁是制造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重要原料,血清铁可以反映体内铁的含量。
1.正常参考值
13.4~32μmol/L
2.临床意义
(1)血清铁降低
①缺铁性贫血,血清铁明显减少。
②铁供应不足,如儿童发育生长期,妇女妊娠期需要铁量增加,而供应不足可引起缺
铁性贫血,血清铁降低。
③某些疾病,如细菌性感染等,病人铁的吸收降低,可引起血清铁减少。
(2)血清铁增高
①溶血性贫血,血清铁升高。
②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铁利用减少,但铁的吸收量多于正常人,使血清铁增加。
③反复输血者,血清铁可增高。
④肝炎,由于肝细胞损害,细胞内铁释出,而致血清铁增高。
急性黄疸性肝炎比无黄
疸型明显,当黄疸消退时血清铁大多恢复正常;慢性活动性肝炎亦有血清铁增高;
而阻塞性黄疸时血清铁不升高,或有降低,且随阻塞加重,血清铁更趋降低。
故血清铁测定有鉴别肝细胞性和阻塞性黄疸的意义。
3.注意事项
(1) 标本不能溶血,标本应及时分离血清。
(2) 所有试管等都应避免铁污染。
二、血清铜(Cu2+)测定及意义
1.正常参考值
15.74~22μmol/L
2.临床意义
铜在体内含量虽少,但极重要,它关系到铁的代谢和铁的吸收;铜亦是很多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如单胺氧化酶、超过氧化物歧化酶等;铜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重要作用。
体内铜分布于肝、脾、肺、肌肉、骨骼等组织。
肝脏是含铜量最高的器管,自小肠上部吸收的铜主要与蛋白质结合运至肝脏,一部分组成血浆铜蓝蛋白移入血液。
血清铜约有95%与血浆铜蓝蛋白相结合,血清铜与血浆铜蓝蛋白常平行增减。
(1)血清铜增高
①胆汁郁滞,不论肝内或肝外胆汁郁滞都可有血清铜和血浆铜蓝白增高,因为肝内铜
随胆汁排入肠道,当胆汁瘀滞反流必有血清铜的升高。
利用铁/铜的比值可鉴别黄疸,若血清Fe2+/Ca2+比值>l多见于病毒性肝炎,若Fe2+/Ca2+比值<l,应考虑为阻塞性黄疸。
②恶性肿瘤,如肝癌、淋巴肉芽肿、恶性淋巴瘤等血清铜亦可增高;铜蓝蛋白亦增高。
③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白血病等亦有血清铜含量增加。
④其他,如风湿病、感染、心肌梗塞、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亦可有血清铜增加。
(2)血清铜降低
①肝豆状核变性,因大量铜沉着在脑及肝组织内,血清铜含量降低,铜蓝蛋白明显降低。
②营养不良、低蛋白血征、肾病综合征,可出现血清铜降低。
③放射性辐射可促进铜的排泄,可能导致血清铜降低。
3.影响因素
(1) 女性血清铜略高于男性。
(2) 血清铜可能受季节及月经周期的影响;妊娠可使血清铜增高。
(3) 血清铜可能随年龄增长有增高的趋势。
三、血清锌(Zn2+)测定及意义
1.正常参考值
7.65~22.95 μmol/L
2.临床意义
血清锌含量近年来为人们所重视。
体内锌含量虽少,但很重要,它涉及到身体的免疫功能、儿童的智力发育和生长等各方面。
正常体内锌仅2.0~2.5克,但它是身体内代谢所需要的酶的重要成分。
它的缺乏可影响组织细胞的增殖、再生,使创口不易愈合,生长发育不良、智力低下、消化不良、食欲不佳。
锌的缺乏还可使免疫功能低下等。
(1)血清锌降低
①多见于酒精性肝硬化及慢性肝脏疾病。
②急性传染病、慢性感染、急性组织损伤(如急性心肌梗塞)等。
③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
④胃肠道吸收障碍、胰腺疾病、糖尿病等亦可有血清锌低下。
⑤肺癌及恶性淋巴瘤等。
(2)血清锌增高
常见于儿童不适当补锌,工业污染中的急性锌中毒,亦可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