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现代林业发展增强森林碳汇功能
碳中和森林碳汇 森林要求

碳中和森林碳汇森林要求
碳中和和森林碳汇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森林的要
求也是一个复杂而多方面的问题。
首先,森林对于碳中和的要求包
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森林保护和扩大,为了实现碳中和,需要大规模保护现有森林,防止森林砍伐和破坏,同时还需要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扩大森
林面积,以增加森林碳储量。
2. 森林管理和再造林,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森林地区,需要进
行有效的再造林和森林管理,以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森
林的碳吸存能力。
3. 多样化植被类型,为了提高森林的碳储量和生态系统的韧性,需要在植被类型上进行多样化,包括天然林、人工林、灌木林等,
以增加森林的碳汇能力。
4. 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需要兼顾生物多
样性的保护,避免单一的植被类型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而是通
过保护多样性的植被类型来增加碳汇。
5. 森林监测和数据共享,为了有效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建立
健全的森林监测体系,及时准确地监测森林的生长和碳储量变化,
并将监测数据进行共享,以便制定科学的碳中和政策和措施。
综上所述,实现碳中和需要对森林提出综合性的要求,包括保
护现有森林、扩大森林面积、管理森林、多样化植被类型、保护生
物多样性以及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等方面。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有效地利用森林作为碳汇,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林业的地位和使命

新的历史定位新的历史使命刚刚闭幕的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作出的一组判断特别惹人关注,耐人寻味: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
温家宝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确立的这四个新的历史定位,是中央深刻分析我国面临的新形势和全球面临的新挑战作出的科学判断,为我国现代林业科学发展奠定了基调,确立了林业在国家建设大局中的位置,赋予了林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中新的更加突出的历史使命。
其中,前三个“地位”早在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已经提出,而“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这一论断,为中央首次提出。
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贯穿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自身发展的正确选择和对于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
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而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特殊功能决定了森林在维持生态安全、维护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中起着决定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林业肩负着改善生态、促进发展的重大使命,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生态建设最根本、最长期的措施。
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既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使命,也是新时期林业建设的重大使命。
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林业发展,赋予林业重要地位。
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剧,赋予林业更加紧迫而艰巨的使命。
随着人类对森林、湿地的过度利用和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化、湿地缩减、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物种灭绝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危机日益加剧,成为迄今为止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
森林和湿地是陆地最主要的两大生态系统,对保持陆地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具有中枢和杠杆作用。
碳汇林业的发展及其效益分析

河南农业 2018年第2期(中)王 璐(辽宁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辽宁 沈阳 110036)摘 要:《京都协定书》已经承认林业碳汇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所作出的贡献。
目前,世界各国都已重视碳汇在社会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其重要性,并制定出一系列价值评估标准。
我国碳汇市场资源丰富,供求平衡,匹配合理,在各级政府及非政府组织努力下,正在良好运行发展。
我国碳汇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人们对其深入了解与研究,其净收益必将持续上升,不断上涨。
基于此,本文就碳汇林业的发展及其效益展开分析。
关键词:碳汇;林业;效益一、基本概念碳汇(Carbon Sink),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并根据不同的固碳物质将其固定在植被、土壤和海洋等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1]。
即植物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植物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根据实际固碳物质的不同,可以将碳汇大致分为森林碳汇、草地碳汇、耕地碳汇、海洋碳汇。
其中,碳汇林业主要是指森林碳汇。
1997年,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颁布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已经证实森林碳汇对延缓气候变暖所作出的贡献,并且提出要坚持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以及绿色植被恢复及保护策略,允许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财力、物力、人力,帮助其积极开展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以此来抵消其国内的减排指标[2]。
所谓碳汇林业,即是指利用大自然的光合作用,从空气中消除二氧化碳。
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自产自销的手段:通过捐资造林,让自己培育的森林消除自己排放的二氧化碳。
二、发展现状过度的碳排放所导致的大气环境变化问题,在世界各国政府、工业、经济、科学和林业等不同领域引起广泛持续关注。
目前,改善全球气候已成为各个国家的首要任务。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纪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低效高耗转变为绿色高效的发展方式已成为必然。
加快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思考

加快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思考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是应对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也是林业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重要途径。
为了加快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努力。
首先,应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在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方面应出台鼓励促进政策和法规,提供资金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项目管理,建立项目标准和验收机制,确保项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其次,需要加强科技支撑。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对林业碳汇项目进行监测和评估。
同时,加强研发和创新,开展关于林木种植、林木抚育、人工林经营等方面的研究,提高林木吸纳二氧化碳的能力,提高碳汇量。
再次,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林业碳汇项目的关注度和认知度,增强公众对项目的支持和积极参与。
同时,加强对相关人群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林业碳汇项目的认识和了解,培养相关专业人才。
此外,还应加强合作与交流。
加强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各方之间的合作,形成合力。
同时,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成功经验,加快项目的推进速度。
另外,要注重生态保护。
在开发林业碳汇项目的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注重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提高碳汇的质量和持久性。
最后,要加强监督和评估。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林业碳汇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整改和改进。
总之,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努力。
通过政策支持、科技支持、宣传教育、合作交流、生态保护、监督评估等方面的举措,可以加快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应对的目标。
林业碳汇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4Vol 56No 1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收稿日期:2023-09-25作者简介:何家德(1965-)ꎬ男ꎬ汉族ꎬ云南宣威人ꎬ本科ꎬ高级工程师ꎬ主要从事营林工作ꎮ林业碳汇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何家德(宣威市来宾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ꎬ云南曲靖655000)[摘㊀要]㊀林业碳汇作为一种重要的碳减排手段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ꎮ该文通过对我国林业碳汇发展现状进行分析ꎬ探讨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ꎬ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ꎬ即健全政策制度㊁提高林区建设质量以及增加政府资金投入等措施ꎬ旨在推动我国林业碳汇的可持续发展ꎮ[关键词]㊀林业碳汇ꎻ发展现状ꎻ主要问题ꎻ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F326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3303(2024)01-0087-04MainProblemsandCorrespondingStrategiesintheDevelopmentofForestryCarbonSequestrationHeJiade(XuanweiLaibinStreetAgriculturalandRuralComprehensiveServiceCenterꎬQujing655000ꎬYunnanꎬChina)Abstract:Forestrycarbonsequestrationꎬasanimportantmeansofcarbonreductionꎬplaysanimportantroleinprotectingtheecologi ̄calenvironment.ThisarticleanalyzesthecurrentsituationofChina'sforestrycarbonsequestrationdevelopmentꎬexploresthemainproblemsthatexistꎬandproposesaseriesofresponsestrategiestoaddresstheseissuesꎬincludingimprovingpolicysystemsꎬimprovingthequalityofforestareaconstructionꎬandincreasinggovernmentfundingꎬaimingtopromote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China'sforestrycarbonsequestration.Keywords:Forestrycarbonsinkꎻdevelopmentstatusꎻmainissuesꎻcopingstrategies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ꎬ碳汇作为一种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ꎮ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ꎬ发展林业碳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ꎬ然而ꎬ我国林业碳汇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ꎬ需要相关部门和组织积极探索相应的应对策略ꎬ以推动我国林业碳汇的可持续发展ꎮ1㊀我国林业碳汇的发展现状1.1㊀林地面积和碳储量我国地大物博ꎬ拥有广阔的森林资源ꎬ林地面积庞大ꎬ潜藏着巨大的碳储量ꎮ根据最新数据显示ꎬ我国林地总面积约为2.2亿hm2ꎬ总碳储量已超过25亿tꎬ这使我国成为全球重要的碳汇潜力国家之一ꎮ我国的森林生态系统在吸收大气中的CO2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ꎬ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ꎬ然而ꎬ尽管我国拥有丰富的碳储量ꎬ实际的碳汇效益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1]ꎮ1.2㊀我国林业碳汇项目数量和分布为了能够实现碳减排ꎬ维护生态平衡ꎬ我国积极推动林业碳汇项目的发展ꎬ截至2017年ꎬ我国自愿减排交易信息平台累积公示审定的林业碳汇项目一共有2871个ꎬ在这些项目中有234个为实际备案项目ꎬ其中林业碳汇项目有99个[2]ꎮ从该平台的公示结果来看ꎬ在2016年就完成了60.8%的项目ꎬ项目具体分布情况(图1)ꎮ图1㊀林业碳汇项目数量及分布情况㊀㊀从图1可以看出ꎬ各省份的碳汇项目数量有所不同ꎬ主要集中在林业资源丰富的地区ꎬ比如ꎬ东北㊁西南和华北地区ꎮ这反映了不同地区的碳汇潜力和重要性ꎮ同时ꎬ这些项目的分布也反映了我国在碳汇领域的发展趋势ꎬ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碳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ꎮ78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2024Vol 56No 11.3㊀林业碳汇的社会效益林业碳汇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两方面:①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ꎮ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将空气中大量的CO2转化成成O2ꎬ因此具有一定的减排作用ꎬ而随着工业的发展ꎬCO2的排放量逐渐增加ꎬ这一过程中ꎬ森林生态系统可以吸收其中24%~36%的CO2ꎬ可充分说明林业碳汇具有的生态功能及其产生的社会效益[3]ꎮ②吸收CO2ꎮ根据相关数据显示ꎬ碳存储量在全球生态系统重已经突破了2.48万亿tꎬ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碳存储量约为1.15万亿tꎮ森林每增加1m3的木材ꎬ就能吸收1.83t的CO2ꎬ同时释放1.62t的O2ꎬ因此加强对森林植被的保护和恢复ꎬ不仅有利于增加碳汇ꎬ减少CO2ꎬ还能有效应对气候问题ꎬ保护生态系统不被破坏(表1)ꎮ表1㊀林业碳汇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价值体现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吸收CO2㊁释放O2ꎻ森林生态系统吸收CO2量为24%~36%ꎬ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吸收二氧化碳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碳存储量约为1.15万亿tꎻ每1m3的木材ꎬ可以吸收1.83t的CO2ꎬ并释放1.62t的O2ꎻ有助于减少CO2排放量ꎬ防止空气污染2㊀林业碳汇发展中的主要问题2.1㊀相关政策和制度引导支持力度不足我国林业碳汇项目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政策和制度支持力度不足ꎮ尽管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ꎬ但我国的政策和制度体系建设尚未完善ꎬ未能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支持的作用ꎮ首先ꎬ我国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的政策体系ꎬ使得碳汇项目的开展充满了不确定性ꎬ即使存在支持碳汇的政策ꎬ也常常在执行中遇到问题ꎬ比如ꎬ一些地方政府未能认真贯彻政策ꎬ监管机制不健全也导致政策执行不到位[4]ꎮ此外ꎬ政府激励机制不够明确和有力ꎬ也降低了企业和个人参与碳汇项目的积极性ꎮ2.2㊀林分质量有待提升我国一些林业碳汇项目在林分管理和维护方面存在问题ꎬ这包括树木的生长情况㊁林地的生态健康以及病虫害的控制等方面ꎮ林分质量的不足导致了碳储量无法最大化释放ꎮ比如ꎬ一些项目可能因缺乏适当的管理措施而导致树木生长受限ꎬ减少了碳储量的积累速度[5]ꎮ此外ꎬ由于林地的生态健康与碳固定密切相关ꎬ所以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也可能对碳汇产生不利影响ꎮ2.3㊀林业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林业碳汇项目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资金投入ꎬ包括用于树木种植㊁林地管理㊁监测设备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费用ꎮ然而ꎬ由于传统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较为落后ꎬ再加上当前资金投入不足ꎬ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项目的规模和效益ꎬ特别是在项目初期ꎬ资金短缺可能导致项目的启动和发展受到阻碍ꎬ使得林业碳汇的开发难度加大ꎬ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林业碳汇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6]ꎮ3㊀林业碳汇的发展应对策略3.1㊀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和技术标准为了促进林业碳汇项目的健康发展ꎬ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制定健全相关政策制度和技术标准ꎮ首先ꎬ政府应该制定明确的政策法规ꎬ以确保碳汇项目拥有稳定的政策支持ꎬ这包括明确碳汇项目的优惠政策㊁支持措施和碳交易机制ꎬ以鼓励企业和投资者积极参与ꎮ政策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对于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ꎬ因此政府需要确保政策的一贯性和可预测性ꎮ其次ꎬ政府还应该加强政策执行和监管ꎬ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ꎬ比如ꎬ建立有效的监管机构ꎬ负责监督碳汇项目的执行情况[7]ꎮ同时ꎬ监管机构应该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ꎬ能够对项目进行有效的审查和监督ꎻ而政府应该建立违规行为的追责机制ꎬ对于那些不遵守政策规定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处罚ꎬ以确保政策的严肃性和执行力度ꎮ最后ꎬ政府可以引入激励机制ꎬ以增加碳汇项目的吸引力ꎬ这一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有为参与项目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ꎬ鼓励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以及合理分配碳排放权ꎮ这些激励措施可以降低项目的经济成本ꎬ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企业参与碳汇项目ꎬ从而推动项目的规模扩大和效益提升ꎮ总之ꎬ制定健全的政策制度和技术标准是确保林业碳汇项目成功发展的关键ꎮ政府需要确保政策的稳定性和执行力度ꎬ同时采取激励措施ꎬ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参与者ꎮ只有通过这些措施ꎬ才能为碳汇项目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发展前景ꎬ推动其在气候变化应对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ꎮ882024Vol 56No 1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3.2㊀提高林区建设质量为解决林业碳汇发展中的问题ꎬ提高林区建设质量至关重要ꎮ在进行林区建设ꎬ提升林分质量的过程中ꎬ应做好以下工作ꎮ①需要加强林分的管理和维护ꎮ在对林分进行管理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巡视和监测ꎬ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防止林地的病虫害和火灾等自然灾害的侵害ꎮ在此过程中ꎬ不仅要定期修剪和修正树木ꎬ以确保林分健康生长ꎬ还要确保林地的水资源管理得当ꎬ以便能够维持林分的生态平衡[8]ꎮ②培训林区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ꎬ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ꎮ专业的管理人员可以更好地监督林区的建设和维护工作ꎬ确保按照最佳实践进行管理ꎬ同时还要通过培训来提高相关人员的环保意识ꎬ以减少不当的人为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ꎮ③应积极引入现代化技术设备来提高林区建设质量ꎬ比如ꎬ使用无人机和遥感技术准确地监测林地的健康状况ꎬ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ꎮ④做好林区规划和管理计划也可以提高林区质量ꎮ在制定合理的林区规划和管理计划时需要结合不同地区和生态系统的特点ꎬ这样才能保证制定的管理策略能够促进林分的可持续发展ꎬ并能使其适应未来的环境变化ꎮ通过这些策略不仅可以提高林区建设质量ꎬ确保碳储量得以最大化释放ꎬ从而增强林业碳汇项目的效益和可持续性ꎬ同时还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碳汇项目的社会接受度[9]ꎮ3.3㊀发挥政府职能作用ꎬ加强资金投入要促进林业碳汇的可持续发展ꎬ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ꎬ加强对林业碳汇项目的资金投入ꎬ使其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ꎮ首先ꎬ政府应明确碳汇项目的战略地位ꎬ将其纳入国家气候变化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ꎬ这需要政府明确碳汇在减缓气候变化㊁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性ꎬ并将其纳入相关政策和规划中ꎮ其次ꎬ政府应建立资金支持机制ꎬ确保碳汇项目有稳定的资金来源ꎮ比如ꎬ设立碳汇基金用于资助项目的启动㊁建设和维护ꎬ或者提供税收激励㊁补贴和贷款等金融工具ꎬ降低碳汇项目的经济成本ꎬ吸引更多的企业去为林业碳汇项目投资ꎮ最后ꎬ政府需要强化监管和审计机制ꎬ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合规性[10]ꎮ这可以通过建立严格的审计制度和报告机制ꎬ对项目的经费使用进行监督和审查ꎬ防止滥用和浪费资金ꎮ政府还可以鼓励公私合作ꎬ吸引更多的私人投资ꎬ比如ꎬ通过建立合适的合作模式ꎬ包括碳交易市场㊁碳金融产品等ꎬ以吸引企业参与碳汇项目ꎬ同时为其提供可行的商业模式ꎮ通过采取这一系列措施可以为林业碳汇项目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持ꎬ推动其在减缓气候变化㊁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ꎬ便于我国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挑战ꎬ保护生态环境ꎬ实现碳汇项目的可持续发展ꎮ4㊀结语综上所述ꎬ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背景下ꎬ林业碳汇项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ꎮ然而ꎬ通过对我国林业碳汇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解发现林业碳汇虽然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ꎬ但是在新时代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ꎬ其中包括政策和制度问题㊁林区建设质量问题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等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ꎬ相关部门和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策略和举措ꎬ以促进林业碳汇项目实现健康发展ꎬ为减缓气候变化ꎬ保护生态环境做出积极贡献ꎮ参考文献[1]朱明英.林业碳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山西林业科技ꎬ2023ꎬ52(S1):62-63.[2]陈思宇.福建省林业碳汇的实践探索和发展前瞻[J].福州党校学报ꎬ2023(4):69-73.[3]周迎.湘西州林业碳汇建设思考[J].林业科技情报ꎬ2023ꎬ55(3):43-45.[4]胡志.有效发挥林业碳汇价值[J].中国金融ꎬ2023(14):101. [5]张威伦.双碳目标下森林碳汇发展路径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ꎬ2023ꎬ55(1):101-103.[6]赵文程.林业碳汇市场发展趋势分析[J].林业科技情报ꎬ2023ꎬ55(1):127-129.[7]谭鑫ꎬ杨怡.云南生态产业化的林业碳汇发展路径探析[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ꎬ2022ꎬ6(6):5-10. [8]辛疆.碳汇市场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山西农经ꎬ2022(14):114-116.[9]杨静. 双碳 目标下林业碳汇的发展机遇及实施路径探讨[J].南方农业ꎬ2022ꎬ16(13):201-204.[10]马亮.临夏州林业碳汇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J].甘肃林业ꎬ2022(1):28-29.98。
林业“三大体系四大地位和使命五大功能

林业四大地位—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
林业“三大体系、四大地位、四大使命、五大功能”:林业的“三大体系”指现代林业建设的三大目标,即,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
林业的“四大地位”是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指出的,“一是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林业具有重要地位;二是在生态建设中林业具有首要地位;三是在西部大开发中林业具有基础地位;四在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特殊地位”。
林业的“四大使命”是回良玉副总理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指出得,“一是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大举措;二是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三是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四是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
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明确赋予林业五大功能,即:生态、经济、社会、碳汇和文化功能。
林业“四个地位”、“四大使命”和“五大功能”:一、“四个地位”: 1、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2、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3、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4、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
二、“四大使命”: 1、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大举措;2、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3、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4、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
三、“五大功能”:1、林业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在实现生态良好,维护生态安全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2、林业具有巨大的经济功能,在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经济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林业具有巨大的固碳功能,在应对气候变化,维护气候安全中发挥着特殊作用;4、林业具有巨大的保健功能,在调节人体生态机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5、林业具有巨大的美化功能,在树立地方形象,改善投资环境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加快现代林业发展增强森林碳汇功能

林业 信贷扶 持政 策 ,积极 争取 世界银
行 及 民 间 组 织 等 各 种 无 偿 资 金 和 优 惠 贷 款 项 目, 拓 宽 融 资 渠 道 。 取 消 对 林
业生 产经营 者 的各种 不合理 收费 ,减 轻林 农负担 ,为林业 发展 创造 良好的
环 境 , 对 在 林 业 科 研 、成 果 转 化 、 技
汇 的增 加 。
一
二 是 大 力 实 施 城 乡绿 化 建 设 工 程 。
资 金 62 7 5万 元 。
按 照统筹 城 乡发展 的要求 和 “ 森林进
是加 强 政 策 激 励。 临安 市 委 、
二是 落实 保护 制度 。认 真贯 彻落 城 、园林下 乡、城 乡一体、整体绿化”
Ec。. ca.c。 ¨z ; 。g; at。n c。ns r t。n t uc ;
f明专 生 建题 态 设 文
I t e De e o me t fMo er e h v lp n d n o
d En a c o e tCar o n t n h n e F r s b n Fu c i o
I代林业发展 见 林碳汇功 能
长 沈志军
} 临安林 业工作
临安位于杭州 市西郊,市域 面积 3 2 . 平 方公里 ,人 口 5 16 8 2万,是杭州至黄 山国际黄金旅游线上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 ,被誉为长三 角的一颗 绿色明珠 。全市 森林 覆盖率 7 .5 6 5 %,拥有天 目山、清凉峰 两个国家级 自然保护 区和青 山湖 国家 森林公 园。先后获得了 中国竹子之 乡、中国 山核桃之都 、全国绿色小康县、国家
良好的生态使I 安成为动物 的天堂 I 缶
公 益 林 工 程 ,累 计 完 成 公 益林 建 设 19 2 万 亩 , 占 林 业 用 地 面 积 的 3 %。 根 据 3 初 步 测 算 ,临 安 市 生 态 公 益林 年 固 定
试论现代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试论现代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随着全球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现代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连,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现代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以期更好地认识林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一、林业促进生态平衡林业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现代林业注重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科学的林业管理和保护措施,使森林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保护。
合理的森林经营也能够促进生态平衡的形成,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弹性,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林业强化碳汇功能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碳汇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
林木具有较强的碳汇能力,其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是重要的生态环境净化者。
现代林业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森林保育工作,有效地增加了碳汇的容量,减少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
现代林业在提升碳汇功能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林业促进经济发展现代林业不仅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地方经济带来了不小的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稳定的生活来源。
林业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也为众多相关产业提供了原材料和市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现代林业不仅对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
四、林业推动生态旅游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旅游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而林业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为生态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
清新的空气、茂密的树林、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都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并且,生态旅游的发展也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实现可持续的生态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明建设专题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5
March
绿色中国
临安位于杭州市西郊,市域面积3126.8平方公里,人口52万,是杭州至黄
山国际黄金旅游线上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被誉为长三角的一颗绿色明珠。
全市
森林覆盖率76.55%,拥有天目山、清凉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青山湖国家
森林公园。
先后获得了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山核桃之都、全国绿色小康县、国家
森林城市和全国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等荣誉。
森林是陆地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
《京都议定书》把发展林业列
为应对气候变化、固碳减排的重要途径。
近几年,临安在碳汇林业方面进行了积
极探索,已经引进全国乃至世界上首个毛竹林碳汇项目。
全市累计完成人工造林
28.4万亩,四旁植树710万株,幼林抚育面积1114万亩,有林地面积从10年
前的333万亩增加到354万亩,年均增加2万多亩;森林蓄积量同比增长210万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Forestry and Enhance Forest Carbon Function
加快现代林业发展
增强森林碳汇功能
文/临安市林业局局长 沈志军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视察临安林业工作
生态文明建设专题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March
绿色中国立方米,年均净增20.9万立方米。
临安市主要通过四个途径推动碳汇林业建设。
以稳定的政策推动碳汇林业建设
稳定的政策决定着经营者对森林经营的权力,调节着森林经营者的利益分配和参与程度,进而影响林业碳汇的增加。
一是加强政策激励。
临安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加快竹笋产业
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山核桃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的决定》等政策性文件,鼓励社会各界开展植树造林。
市财政每年安排37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竹笋、山核桃等林业产业的发展。
加大生态公益林补偿力度,累计配套公益林资金2100多万元,下拨公益林资金6725万元。
二是落实保护制度。
认真贯彻落实《森林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严
格依法护林,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全面停止了天然阔叶林的采伐,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全市累计减少森林资源消耗12余万立方米。
严格实行森林采伐限额制、林地保护奖惩制等制度,坚持专业队伍护林与群众义务护绿相结合,多管齐下,建立了完善的森林资源管理机制。
三是营造宽松环境。
落实国家的林业信贷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世界银行及民间组织等各种无偿资金和优惠贷款项目,拓宽融资渠道。
取消对林业生产经营者的各种不合理收费,减轻林农负担,为林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对在林业科研、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科学管理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以扎实的工程推动碳汇林业建设
始终坚持以工程建设为载体,以增加林业碳汇为目标,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完善功能。
一是大力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
1999年以来,临安大力实施生态
公益林工程,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129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3%。
根据初步测算,临安市生态公益林年固定
二氧化碳75.6万吨,年释放氧气53.6万吨。
去年,根据临安市公益林实际,按照区位重要性和生态效益最大化原则,对各类公益林拟定了不同的经营方案,拟订了不同的管护标准,一、二、三类林分别给予29元/亩、24.5元/亩、17元/亩不等的补偿。
二是大力实施城乡绿化建设工程。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和“森林进城、园林下乡、城乡一体、整体绿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城市森林,全
良好的生态使临安成为动物的天堂
生态文明建设专题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March
绿色中国
市初步形成了以竹笋、山核桃等商品
林基地为依托,百万亩生态公益林为
基础,千余公里通道绿化为骨架,公园、
广场、河流、社区、庭院各种绿地相
互交融,乔、灌、藤、花、草搭配有致,
点、线、面、环协调发展的城市森林
生态系统。
三是大力实施毛竹碳汇建设工
程。
2008年,中国绿色碳基金(中国
石油)浙江临安毛竹林碳汇项目基地
在临安市正式启动,这也是我国乃至
世界上首个毛竹林碳汇项目。
项目规
划建造毛竹碳汇林715.8亩,预计项
目期内毛竹林分可实现净固碳4485
吨,每年可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约820
吨,20年时间里可吸收16400吨二氧
化碳。
按一辆机动车一年的二氧化碳
排放量为1吨计算,相当于820辆车
20年的排放量。
以富民的产业推动碳汇林业建设
要让林农支持、参与碳汇林业建
设,必须让山区农民富裕起来。
通过
10多年的建设,临安的林业产业从依
靠木质资源为主转为发展竹林、经济
林和森林旅游等非木质资源为主,大
大增加了森林蓄积量。
一是全力发展特色产业。
大力发
展山核桃、菜竹、花卉苗木和杨桐特
色基地建设,形成了具有临安特色的
市域以东“三竹”为主、市域以西山
核桃等干果为主的区域产业布局。
全
市竹林面积从1989年的50万亩增
加到100万亩,是“江南最大的菜竹
园”。
全市山核桃面积由1989年17
万亩增加到46万亩,2009年产量达
到13820吨,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
50%以上。
二是培育发展循环产业。
依托浙
江虹越花卉有限公司、天目香山炭业
有限公司等单位,加大山核桃蒲、竹
笋壳等林产品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研究。
目前,全市已形成了木材、竹材、干果、
竹笋、花卉园艺、药材等六大林特产
品加工体系,年加工产值突破20亿元,
是全国最大的山核桃、水煮笋、天目
笋干生产和加工基地。
三是积极发展森林旅游。
近几年
来,临安通过连续举办中国天目山森
林旅游资源博览会,打响了森林旅游
品牌,森林旅游事业得到了迅猛的发
展。
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立各类森
林旅游景点21处,经营总面积达40
多万亩,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12%;
“森林人家”经营规模已由当初的两三
个村十几户农户参与经营,发展到目
前的44个村、410户农户7564张床位,
22个村成为旅游特色村。
2009年“森
林人家”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实现
综合经营收入3500多万元,成为农民
增收的新渠道。
以创新的机制推动碳汇林业建设
临安市把发展碳汇林业作为一项
长期的系统工程来实施,十分重视经
营机制创新。
一是全面深化林权制度改革。
从
2001年起,在充分试点的基础上,临
安市全面启动了延长山林承包期、核
发林权证工作。
去年,又出台了《临
安市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
见》,印发了《关于做好林权抵押贷款
工作的指导意见》,起草了林木采伐、
林权流转等配套改革管理办法。
累计
发放林权抵押贷款5300余万元,生态
公益林火灾险统保面达到100%。
二是高度重视科技支撑作用。
以
临安市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
逐步引进以“3S”技术为核心的数字
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管理,实现对
森林资源消长与重大森林灾害控制的
动态监测。
鼓励林场、经营大户开展
森林认证。
国营昌化林场作为国内首
家进行森林认证的国有林场,2001年
以来,经认证的木材销售总额比以往
增收了近百万元,尝到了森林认证后
的甜头。
三是实施林业目标责任管理。
坚
持以林业发展规划为指导,排出年度
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
与乡镇(街道),每年签订保护和发展
森林资源目标责任书。
年终对照目标
责任抓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先进
乡镇与满意单位的评选依据,从而使
林业工作变成一件一件实事,落实到
每一个部门和责任人。
可以说,通过这些年坚持不懈的
努力,临安的碳汇林业建设已经具备
一定的基础。
下一步,临安将着重落
实三大举措,推动碳汇林业的建设:
一是大力实施5万亩碳汇林建设项
目,启动森林经营模式推广行动,力
争到2020年,全市活立木蓄积量增加
到1250万立方米,森林吸收二氧化碳
新增90万吨以上。
二是进一步加强与
浙江农林大学的合作,建立碳汇项目
研究示范基地和竹林碳汇定位研究点,
积极引进造林、再造林和现有林碳汇
贸易相结合的林业碳汇项目。
三是参
照中国绿色碳基金章程,为企业构建
一个以营造林为主、专门生产森林碳
汇的临安绿色碳基金,推动碳汇事业
和生物质能源在临安的发展。
(责编:耿国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