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林业
森林经营管理中提高森林碳汇能力的措施

森林经营管理中提高森林碳汇能力的措施森林碳汇能力是指森林生态系统通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固定在植物体内,并储存为有机碳的能力。
提高森林碳汇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减缓气候变化的方法。
下面是一些提高森林碳汇能力的措施。
1. 森林保护和恢复:保护现有森林和恢复破坏的森林是提高森林碳汇能力的关键措施。
这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法律法规力度、打击非法砍伐等方式实现。
2. 种植经济林:种植经济林可以增加森林碳汇能力。
通过种植快速生长的树种,如杨树、桉树等,可提高碳吸收速度和有机物的储存量。
3. 调整林业经营模式:改变传统的短期经营模式,采取长期可持续的林业经营方式,可以增加森林碳汇能力。
延长林木生长周期、减少伐木量、合理利用林产品等。
4. 提高森林底物质量:改善森林底质质量可以增加有机碳的储存。
应采取措施保护和增加森林土壤有机质,如添加有机肥料、秸秆、枯枝落叶等,促进土壤固碳能力。
5. 加强林下植被管理:适当的林下植被管理可以提高森林碳汇能力。
合理选择和管理林下植被,可以增加碳的积累和存储。
6. 种植多样性植物:增加森林内的植物多样性可以提高碳汇能力。
由于不同植物物种对光、水、营养元素的利用方式和速率不同,种植多样性植物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森林的光合作用和碳吸收能力。
7. 加强火灾防控:火灾是森林碳汇能力的主要威胁之一。
加强火灾防控工作,及时发现和扑灭森林火灾,对于提高森林碳汇能力至关重要。
8. 提高林权保护和管理水平:加强林权保护和管理,规范林业经营行为,为森林经营提供有效的保障和指导。
9. 推广节约型林业技术:推广使用节约型林业技术,如林区管理、病虫害防治、经济林培育等,可以提高森林经营效益,增加碳汇能力。
10. 开展科学研究和监测:开展科学研究和监测,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和变化规律,为制定科学的森林经营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提高森林碳汇能力是维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
实施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增加森林碳储量,促进碳循环,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积极意义。
林业碳汇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4Vol 56No 1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收稿日期:2023-09-25作者简介:何家德(1965-)ꎬ男ꎬ汉族ꎬ云南宣威人ꎬ本科ꎬ高级工程师ꎬ主要从事营林工作ꎮ林业碳汇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何家德(宣威市来宾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ꎬ云南曲靖655000)[摘㊀要]㊀林业碳汇作为一种重要的碳减排手段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ꎮ该文通过对我国林业碳汇发展现状进行分析ꎬ探讨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ꎬ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ꎬ即健全政策制度㊁提高林区建设质量以及增加政府资金投入等措施ꎬ旨在推动我国林业碳汇的可持续发展ꎮ[关键词]㊀林业碳汇ꎻ发展现状ꎻ主要问题ꎻ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F326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3303(2024)01-0087-04MainProblemsandCorrespondingStrategiesintheDevelopmentofForestryCarbonSequestrationHeJiade(XuanweiLaibinStreetAgriculturalandRuralComprehensiveServiceCenterꎬQujing655000ꎬYunnanꎬChina)Abstract:Forestrycarbonsequestrationꎬasanimportantmeansofcarbonreductionꎬplaysanimportantroleinprotectingtheecologi ̄calenvironment.ThisarticleanalyzesthecurrentsituationofChina'sforestrycarbonsequestrationdevelopmentꎬexploresthemainproblemsthatexistꎬandproposesaseriesofresponsestrategiestoaddresstheseissuesꎬincludingimprovingpolicysystemsꎬimprovingthequalityofforestareaconstructionꎬandincreasinggovernmentfundingꎬaimingtopromote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China'sforestrycarbonsequestration.Keywords:Forestrycarbonsinkꎻdevelopmentstatusꎻmainissuesꎻcopingstrategies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ꎬ碳汇作为一种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ꎮ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ꎬ发展林业碳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ꎬ然而ꎬ我国林业碳汇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ꎬ需要相关部门和组织积极探索相应的应对策略ꎬ以推动我国林业碳汇的可持续发展ꎮ1㊀我国林业碳汇的发展现状1.1㊀林地面积和碳储量我国地大物博ꎬ拥有广阔的森林资源ꎬ林地面积庞大ꎬ潜藏着巨大的碳储量ꎮ根据最新数据显示ꎬ我国林地总面积约为2.2亿hm2ꎬ总碳储量已超过25亿tꎬ这使我国成为全球重要的碳汇潜力国家之一ꎮ我国的森林生态系统在吸收大气中的CO2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ꎬ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ꎬ然而ꎬ尽管我国拥有丰富的碳储量ꎬ实际的碳汇效益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1]ꎮ1.2㊀我国林业碳汇项目数量和分布为了能够实现碳减排ꎬ维护生态平衡ꎬ我国积极推动林业碳汇项目的发展ꎬ截至2017年ꎬ我国自愿减排交易信息平台累积公示审定的林业碳汇项目一共有2871个ꎬ在这些项目中有234个为实际备案项目ꎬ其中林业碳汇项目有99个[2]ꎮ从该平台的公示结果来看ꎬ在2016年就完成了60.8%的项目ꎬ项目具体分布情况(图1)ꎮ图1㊀林业碳汇项目数量及分布情况㊀㊀从图1可以看出ꎬ各省份的碳汇项目数量有所不同ꎬ主要集中在林业资源丰富的地区ꎬ比如ꎬ东北㊁西南和华北地区ꎮ这反映了不同地区的碳汇潜力和重要性ꎮ同时ꎬ这些项目的分布也反映了我国在碳汇领域的发展趋势ꎬ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碳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ꎮ78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2024Vol 56No 11.3㊀林业碳汇的社会效益林业碳汇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两方面:①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ꎮ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将空气中大量的CO2转化成成O2ꎬ因此具有一定的减排作用ꎬ而随着工业的发展ꎬCO2的排放量逐渐增加ꎬ这一过程中ꎬ森林生态系统可以吸收其中24%~36%的CO2ꎬ可充分说明林业碳汇具有的生态功能及其产生的社会效益[3]ꎮ②吸收CO2ꎮ根据相关数据显示ꎬ碳存储量在全球生态系统重已经突破了2.48万亿tꎬ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碳存储量约为1.15万亿tꎮ森林每增加1m3的木材ꎬ就能吸收1.83t的CO2ꎬ同时释放1.62t的O2ꎬ因此加强对森林植被的保护和恢复ꎬ不仅有利于增加碳汇ꎬ减少CO2ꎬ还能有效应对气候问题ꎬ保护生态系统不被破坏(表1)ꎮ表1㊀林业碳汇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价值体现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吸收CO2㊁释放O2ꎻ森林生态系统吸收CO2量为24%~36%ꎬ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吸收二氧化碳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碳存储量约为1.15万亿tꎻ每1m3的木材ꎬ可以吸收1.83t的CO2ꎬ并释放1.62t的O2ꎻ有助于减少CO2排放量ꎬ防止空气污染2㊀林业碳汇发展中的主要问题2.1㊀相关政策和制度引导支持力度不足我国林业碳汇项目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政策和制度支持力度不足ꎮ尽管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ꎬ但我国的政策和制度体系建设尚未完善ꎬ未能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支持的作用ꎮ首先ꎬ我国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的政策体系ꎬ使得碳汇项目的开展充满了不确定性ꎬ即使存在支持碳汇的政策ꎬ也常常在执行中遇到问题ꎬ比如ꎬ一些地方政府未能认真贯彻政策ꎬ监管机制不健全也导致政策执行不到位[4]ꎮ此外ꎬ政府激励机制不够明确和有力ꎬ也降低了企业和个人参与碳汇项目的积极性ꎮ2.2㊀林分质量有待提升我国一些林业碳汇项目在林分管理和维护方面存在问题ꎬ这包括树木的生长情况㊁林地的生态健康以及病虫害的控制等方面ꎮ林分质量的不足导致了碳储量无法最大化释放ꎮ比如ꎬ一些项目可能因缺乏适当的管理措施而导致树木生长受限ꎬ减少了碳储量的积累速度[5]ꎮ此外ꎬ由于林地的生态健康与碳固定密切相关ꎬ所以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也可能对碳汇产生不利影响ꎮ2.3㊀林业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林业碳汇项目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资金投入ꎬ包括用于树木种植㊁林地管理㊁监测设备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费用ꎮ然而ꎬ由于传统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较为落后ꎬ再加上当前资金投入不足ꎬ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项目的规模和效益ꎬ特别是在项目初期ꎬ资金短缺可能导致项目的启动和发展受到阻碍ꎬ使得林业碳汇的开发难度加大ꎬ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林业碳汇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6]ꎮ3㊀林业碳汇的发展应对策略3.1㊀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和技术标准为了促进林业碳汇项目的健康发展ꎬ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制定健全相关政策制度和技术标准ꎮ首先ꎬ政府应该制定明确的政策法规ꎬ以确保碳汇项目拥有稳定的政策支持ꎬ这包括明确碳汇项目的优惠政策㊁支持措施和碳交易机制ꎬ以鼓励企业和投资者积极参与ꎮ政策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对于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ꎬ因此政府需要确保政策的一贯性和可预测性ꎮ其次ꎬ政府还应该加强政策执行和监管ꎬ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ꎬ比如ꎬ建立有效的监管机构ꎬ负责监督碳汇项目的执行情况[7]ꎮ同时ꎬ监管机构应该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ꎬ能够对项目进行有效的审查和监督ꎻ而政府应该建立违规行为的追责机制ꎬ对于那些不遵守政策规定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处罚ꎬ以确保政策的严肃性和执行力度ꎮ最后ꎬ政府可以引入激励机制ꎬ以增加碳汇项目的吸引力ꎬ这一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有为参与项目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ꎬ鼓励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以及合理分配碳排放权ꎮ这些激励措施可以降低项目的经济成本ꎬ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企业参与碳汇项目ꎬ从而推动项目的规模扩大和效益提升ꎮ总之ꎬ制定健全的政策制度和技术标准是确保林业碳汇项目成功发展的关键ꎮ政府需要确保政策的稳定性和执行力度ꎬ同时采取激励措施ꎬ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参与者ꎮ只有通过这些措施ꎬ才能为碳汇项目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发展前景ꎬ推动其在气候变化应对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ꎮ882024Vol 56No 1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3.2㊀提高林区建设质量为解决林业碳汇发展中的问题ꎬ提高林区建设质量至关重要ꎮ在进行林区建设ꎬ提升林分质量的过程中ꎬ应做好以下工作ꎮ①需要加强林分的管理和维护ꎮ在对林分进行管理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巡视和监测ꎬ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防止林地的病虫害和火灾等自然灾害的侵害ꎮ在此过程中ꎬ不仅要定期修剪和修正树木ꎬ以确保林分健康生长ꎬ还要确保林地的水资源管理得当ꎬ以便能够维持林分的生态平衡[8]ꎮ②培训林区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ꎬ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ꎮ专业的管理人员可以更好地监督林区的建设和维护工作ꎬ确保按照最佳实践进行管理ꎬ同时还要通过培训来提高相关人员的环保意识ꎬ以减少不当的人为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ꎮ③应积极引入现代化技术设备来提高林区建设质量ꎬ比如ꎬ使用无人机和遥感技术准确地监测林地的健康状况ꎬ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ꎮ④做好林区规划和管理计划也可以提高林区质量ꎮ在制定合理的林区规划和管理计划时需要结合不同地区和生态系统的特点ꎬ这样才能保证制定的管理策略能够促进林分的可持续发展ꎬ并能使其适应未来的环境变化ꎮ通过这些策略不仅可以提高林区建设质量ꎬ确保碳储量得以最大化释放ꎬ从而增强林业碳汇项目的效益和可持续性ꎬ同时还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碳汇项目的社会接受度[9]ꎮ3.3㊀发挥政府职能作用ꎬ加强资金投入要促进林业碳汇的可持续发展ꎬ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ꎬ加强对林业碳汇项目的资金投入ꎬ使其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ꎮ首先ꎬ政府应明确碳汇项目的战略地位ꎬ将其纳入国家气候变化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ꎬ这需要政府明确碳汇在减缓气候变化㊁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性ꎬ并将其纳入相关政策和规划中ꎮ其次ꎬ政府应建立资金支持机制ꎬ确保碳汇项目有稳定的资金来源ꎮ比如ꎬ设立碳汇基金用于资助项目的启动㊁建设和维护ꎬ或者提供税收激励㊁补贴和贷款等金融工具ꎬ降低碳汇项目的经济成本ꎬ吸引更多的企业去为林业碳汇项目投资ꎮ最后ꎬ政府需要强化监管和审计机制ꎬ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合规性[10]ꎮ这可以通过建立严格的审计制度和报告机制ꎬ对项目的经费使用进行监督和审查ꎬ防止滥用和浪费资金ꎮ政府还可以鼓励公私合作ꎬ吸引更多的私人投资ꎬ比如ꎬ通过建立合适的合作模式ꎬ包括碳交易市场㊁碳金融产品等ꎬ以吸引企业参与碳汇项目ꎬ同时为其提供可行的商业模式ꎮ通过采取这一系列措施可以为林业碳汇项目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持ꎬ推动其在减缓气候变化㊁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ꎬ便于我国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挑战ꎬ保护生态环境ꎬ实现碳汇项目的可持续发展ꎮ4㊀结语综上所述ꎬ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背景下ꎬ林业碳汇项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ꎮ然而ꎬ通过对我国林业碳汇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解发现林业碳汇虽然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ꎬ但是在新时代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ꎬ其中包括政策和制度问题㊁林区建设质量问题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等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ꎬ相关部门和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策略和举措ꎬ以促进林业碳汇项目实现健康发展ꎬ为减缓气候变化ꎬ保护生态环境做出积极贡献ꎮ参考文献[1]朱明英.林业碳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山西林业科技ꎬ2023ꎬ52(S1):62-63.[2]陈思宇.福建省林业碳汇的实践探索和发展前瞻[J].福州党校学报ꎬ2023(4):69-73.[3]周迎.湘西州林业碳汇建设思考[J].林业科技情报ꎬ2023ꎬ55(3):43-45.[4]胡志.有效发挥林业碳汇价值[J].中国金融ꎬ2023(14):101. [5]张威伦.双碳目标下森林碳汇发展路径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ꎬ2023ꎬ55(1):101-103.[6]赵文程.林业碳汇市场发展趋势分析[J].林业科技情报ꎬ2023ꎬ55(1):127-129.[7]谭鑫ꎬ杨怡.云南生态产业化的林业碳汇发展路径探析[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ꎬ2022ꎬ6(6):5-10. [8]辛疆.碳汇市场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山西农经ꎬ2022(14):114-116.[9]杨静. 双碳 目标下林业碳汇的发展机遇及实施路径探讨[J].南方农业ꎬ2022ꎬ16(13):201-204.[10]马亮.临夏州林业碳汇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J].甘肃林业ꎬ2022(1):28-29.98。
林业碳汇方法学

林业碳汇方法学
林业碳汇方法学是在森林管理和保护中,通过理论和实践,测量和监测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碳储量和碳流动,制定可持续的森林经营计划和碳排放减少措施。
该方法学主要包括:
1.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的测量和估算技术
通过不同森林类型的生产力和土壤碳储量,从定量角度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平衡情况,了解森林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固定能力,以及人为因素对森林生态系统对大气中的碳的作用的影响。
2.森林经济活动碳排放量和抑制技术
研究森林经济活动和人类活动对森林的碳平衡的影响,如森林采伐、燃烧、土地开垦和森林管理等,制定减少人为因素影响的技术和措施。
3.森林碳汇的管理、评估和审核体系
建立和完善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管理和监测体系,通过监测、评估和审核,了解相应的碳汇数量和质量,识别并排除可能的碳泄漏和不当操作,在保证经济利益的前提下,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
4.碳交易机制和政策
建立适合国情的森林碳交易制度和政策,以促进碳贸易和环境保护。
同时,加强与国际碳交易机制的对接,提高我国在全球碳交易市场中的影响力。
林业碳汇交易流程

从森林到市场:林业碳汇交易的全过程
林业碳汇交易是指通过林业项目实现的二氧化碳减排权交易。
以
下是林业碳汇交易的全过程:
1. 林地管理计划编制:首先需要对林地进行管理,制定合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
针对不同的林地,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
2. 测量和验证:核查林地的森林覆盖范围和碳储量,进行初步评估。
接着,需要进行正式的测量和验证,确保碳汇项目的真实性和减
排量的可靠性。
3. 项目注册和认证:将减排项目提交至相应的认证机构进行注册
和认证。
机构负责审核项目的设计文件、实施计划和测量数据,并发
放认证证书。
4. 减排量销售:通过认证机构或碳市场销售减排量,实现经济效
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局面。
销售方式包括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
5. 监测和审核:对碳汇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和审核,查明
项目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确保减排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林业碳汇交易的全过程需要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碳减排项
目的有效性、可持续性和可信度。
此外,碳汇交易不仅能够激励企业
和个人参与减排行动,还能带动林业产业的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CCER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现状及建议

一、CCER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现 状
自2005年起,中国政府启动了林业碳汇试点项目,旨在通过植树造林、森林 经营等方式增加森林碳汇量。经过多年的试点探索,CCER林业碳汇项目逐渐成熟 并得到广泛推广。截至目前,全国已启动了多个大型林业碳汇项目,主要集中在 森林经营、再造林、能源林等领域。
从项目类型来看,CCER林业碳汇项目主要包括碳汇造林、森林经营、能源林 建设等。其中,碳汇造林主要是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碳 汇量;森林经营则是对现有森林进行科学经营,提高森林质量,加快碳汇积累; 能源林建设则是结合新能源开发,种植适合用作生物质能源的林木,既有利于节 能减排,又能增加森林碳汇量。
我们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林业碳汇项目的政策法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提高政策执行力;广泛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到林业碳 汇事业中来。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推动林业碳汇项目实现更好地发展,为应对气 候变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林业碳汇CCER项目开发:减少 碳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林业碳汇CCER项目作为一种有效的碳减 排措施,逐渐受到广泛。本次演示将探讨林业碳汇CCER项目的开发,以期为促进 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其次,林业碳汇CCER项目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 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 生态效益的双重目标。
林业碳汇CCER项目的类型
林业碳汇CCER项目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造林项目:通过在适宜的土地上种植树种,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碳汇 能力。
二、CCER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中 存在的问题
尽管CCER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现状较为乐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林权 制度改革滞后,制约了林业碳汇项目的规模化发展。目前,我国林权分散、产权 不明晰等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导致林业碳汇项目开发难度加大。其次,社会对林 业碳汇项目的认知度还不够高,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这使得市场对林业碳汇 项目的需求不足,也制约了项目的推广和开发。
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

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1 1 范围范围范围本规定对碳汇造林地点选择、调查和作业设计、树种选择、造林方式、整地栽植、未成林抚育、检查验收、档案管理等提出了技术要求。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境内的碳汇造林。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然而鼓励根据本规定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GB/T15776-2006 造林技术规程LY/T1607-2003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GB/T18337.3 生态公益林建设 技术规程GB6000-1999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LY/T1000 容器育苗技术3 3 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3.1 基线能合理地代表在没有开展项目活动时的碳吸收或碳排放状况。
本规定的基线是指没有开展碳汇造林活动时地表植被、土地利用、人为活动、碳库的状况。
3.2 碳库指在碳循环过程中,地球系统中碳储存的形式和场所。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碳库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枯死木生物量和土壤有机质。
3.3 碳汇指从大气中清除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大气中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3.4 碳汇造林碳汇造林是指在确定了基线的土地上,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并对造林及其林分(木)生长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开展的有特殊要求的营造林活动。
3.5 计入期又称管理运行期,指对项目进行管理并可进行碳汇计量和监测以及发证的时间周期。
3.6 碳泄漏由项目活动引起的、发生在项目边界外的、可测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
本规定的碳泄漏主要指造林、抚育、护林过程中使用运输工具燃烧化石燃料、施用化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
3.7项目边界指开展碳汇造林项目活动的地理范围。
林业碳汇交易的模式和机制

林业碳汇交易的模式和机制林业碳汇交易是指通过保护、管理和发展林木资源以增加森林碳汇,然后将其转化为可交易的碳排放凭证,并通过交易以期获得经济收益的一种自愿性市场行为。
其目的在于通过减少碳排放量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并同时促进可持续林业发展。
林业碳汇交易的模式和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国家级林业碳汇交易机制:国家级林业碳汇交易机制是由国家政府制定和管理的碳市场机制。
在这种机制下,国家政府根据国家的气候目标和政策规定,通过政府招标或配额分配等方式将可用的林业碳汇配额分配给企业和组织。
企业和组织通过实施林业碳汇项目,参与国家级碳市场,将减排的碳汇量转化为可交易的碳排放凭证,然后出售给需要碳排放凭证的购买方。
2.项目级林业碳汇交易机制:项目级林业碳汇交易机制是由开展林业碳汇项目的企业、组织或个人自主参与的碳市场机制。
在这种机制下,企业或组织通过实施林业碳汇项目来增加森林碳汇,然后将其转化为可交易的碳排放凭证进行销售。
购买方可以是其他企业、组织或个人,他们可以通过购买项目产生的碳排放凭证来抵消自身的碳排放量,以实现碳中和或达到碳减排目标。
3.林业碳汇交易平台:林业碳汇交易平台是一个提供碳市场交易服务的实体或在线平台。
这些平台提供碳排放凭证的买卖、交易撮合等服务,将卖方和买方进行匹配,实现碳排放凭证的交易。
这些平台还可以提供碳汇项目的评估、验证和监测等服务,确保碳排放凭证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不同的林业碳汇交易模式和机制各有优缺点。
国家级林业碳汇交易机制由政府主导,能够确保碳市场的规范性和公正性,但可能因政策不稳定或政府资源有限等因素而影响市场发展。
项目级林业碳汇交易机制相对较为灵活,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和企业的需求,但可能缺乏统一的交易规则和市场监管。
林业碳汇交易平台能够提供便捷的交易服务和专业的项目支持,但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平台信誉等风险。
必须强调的是,在林业碳汇交易中,保证碳汇的真实性和可持续性十分重要。
ccer林业碳汇 林地标准

ccer林业碳汇林地标准
CCER林业碳汇项目的林地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为符合国家规定的竹林,即郁闭度≥0.20、连续分布面积≥0.0667公顷、成竹竹秆高度
不低于2米、竹秆胸径不小于2厘米的竹林。
当竹林中出现散生乔木时,乔木郁闭度不得达到国家乔木林地标准,即乔木郁闭度必须小于0.2。
2.项目区不属于湿地和有机土壤。
3.项目活动不违反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森林经营的法律、法规和有关强制性技术标准。
4.项目采伐收获竹材时,只收集竹秆、竹枝,而不移除枯落物,项目活动不清除竹林内原有的散
生林木。
此外,开发CCER林业碳汇项目还必须看其是否具备“额外性”,即碳汇项目活动所带来的减排量(项目净碳汇量)相对于基准线的碳吸收(基线碳汇量)而言是额外的,这种减排量在没有拟议碳汇项目活动时是不会产生的。
通俗地说,现在已有的森林按原有森林模式经营管理,其生长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这个量虽然是增量,它在方法学或专业上被称为基线碳汇量,其没有“额外性”,不能进行碳汇交易。
通过项目活动的实施,林地每年增加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才是具备“额外性”的碳汇量,这样的项目才能用来申请CCER。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背景21.1碳汇交易3 1.2森林碳汇42碳汇经济42.1林业的碳汇价值4 2.2开发碳汇林业经济53开发碳汇项目的条件63.1开发碳汇项目的现有模式7 3.2开发碳汇项目的土地要求7 3.3碳汇林有两种:造林和再造林8 3.3.1造林和再造林项目对树种的要求8 3.3.2已有碳汇项目的树种81.背景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大量增加而使全球气温持续升高,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对气候变化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人类大量使用石化能源,使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带来的温室效应是全球迅速变暖的主要原因。
过去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对化石燃料石油的依赖和大量使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急剧上升,引发全球变暖。
这种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农林业、水资源以及人类健康都将产生广泛、深远和复杂的负面影响。
节能减排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责任。
地球向大气层排放的温室气体与日俱增,削减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保护人类的共同利益,已经成为共识。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该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具有法律约束力,旨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免遭破坏的水平上。
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趋势,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京都审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京都议定书》规定所有发达国家在2008年到2012年间必须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比1990年削减5.2%。
有约束的温室气体排放机制为碳交易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国际上碳交易主要有CDM (清洁发展机制)、JI(联合履行)、ET(排放贸易)三种机制。
碳交易已成为面对气候变迁的一个市场解决方案。
其它一系列气候公约国际谈判中,国际社会对森林碳汇作用越来越予以关注,如《波恩政治协议》、《马喀什协定》都将造林再造林等林业活动纳入《京都议定书》确立的CDM(清洁发展机制),鼓励各国通过绿化、造林来抵消一部分工业源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003年l2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9次缔约方大会,国际社会已将造林再造林等林业活动纳入碳汇项目达成了一致意见,制定了新的运作规则,为正式启动实施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创造了有利条件。
《京都议定书》不但规定了41个工业化国家的减限排额度和时间表,还在3.3和3.4条款引入了温室气体吸收汇,允许通过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等活动获得的碳汇用于抵消工业和能源部门的温室气体减限排量。
同时还在第6条规定可通过包括林业活动在内的项目活动获得的碳汇来抵消减限排额度。
1.1碳汇交易根据《京都议定书》,许多发达国家都有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约定,一些国家在本国内难以完成既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只好到国际上购买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项目,根据京都市场碳交易的平均价格为每吨4.68美元,非京都市场交易价格为每吨1.34美元。
2005年,国际碳市场的总交易额超过100亿美元,而2006年达到250~300亿美元,预计两年后将增加到每年400亿美元。
如果造林后能测算出能够降低的二氧化碳量,就可以到国际市场进行碳交易。
1.2森林碳汇森林碳汇是指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吸收并以生物量的形式贮存在植物体内和土壤中的能力。
森林的这种碳汇作用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积累,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巨大的生物量,是地球碳循环重要的汇和库,它与气候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
数据表明,森林每生长1m3生物量,平均吸收1.83t 二氧化碳,有着很强的碳汇功能。
最新研究的成果表明,成熟森林在地上部分净生产力几乎为零的情况下,土壤持续积累有机碳,表现出强大的碳汇功能。
实施造林和再造林,增加森林的碳汇量是世界公认的最经济有效的解决二氧化碳上升的办法。
2碳汇经济2.1林业的碳汇价值碳汇林业是气候变化的伴生物。
森林每生长出1立方米的蓄积量,平均要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出1.62吨氧气。
单位面积森林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达到每公顷150.47吨。
以云杉为例,一棵在30年内能吸收二氧化碳100公斤左右,而经过核证后的碳汇量是有经济价值的,这使得“植树”的价值重估。
凡是希望为温室气体减排做出贡献的公民,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林业碳汇基金倡导的是一种“零排放”理念,如经过计算,约11亩人工林就可以吸收约为20.2吨的二氧化碳,相当于一部排量2.0的汽车全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而以往,林农植树造林的价值仅仅体现在“退耕还林”补助,每亩仅200余元。
随着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和碳汇交易引入,按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的造林项目,在植树造林中可以实现植树的工时收入、满30年后第一轮砍伐的分配收益、林地种植养殖项目收益和长达30年的“森林碳汇”交易收益。
2.2 开发碳汇林业经济开发碳汇林业经济同时要避免以提供低价值初级产品为主的经营模式,转向深度挖掘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提高林业产品的附加值,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林业产品。
开发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就是林业的一个很有潜力的新产业链的一部分。
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是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采集林下枯落物和木材加工剩余物支撑生物质能源产业。
合理设计,发展混交林、加强林下养殖,林业管理,甚至发展生态旅游,都是挖掘森林附加经济值的良好途径。
这样就能形成一个类似于如下的完整产业链:“集苗圃培育→植树造林→木材加工→家具、地板→生物质能源→化工等。
3开发碳汇项目的条件并非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都可以交易,商品进行交易的前提条件是清晰的产权。
对于现有的森林来说,由于其生态效益的外部性,使得碳汇成为了“公共物品”,没有明晰产权。
因此,现有森林碳汇的存量是不可以交易的。
此外,森林有固碳的功能,但森林碳汇指的是净吸收量,即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要减去造林活动用车(汽油)或施肥所产生的排放,还要减去林地流转和森林灾害造成的毁林排放,最后得到的净吸收量才是碳汇。
森林碳汇的开发不但对于土地有要求,还需要有合适的方法学来监测、核查,最后由相关机构进行核证后才可进行真正的交易。
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执行理事会提出的试验设计中林业碳汇的项目也应该做到“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
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对可交易的“森林碳汇”作好把关。
3.1 开发碳汇项目的现有模式在国际合作的机制下,发达国家承担了强制减排的责任,而发展中国家并没有这样的责任。
国内的森林碳汇可以通过国际市场,卖给国外有减排任务的买家。
主要的项目来源有:1、 CDM(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下的造林再造林项目:由项目参与者承担费用。
2、自愿减排森林碳汇项目的开发:由项目参与者承担费用。
3、中国绿色碳基金下的碳汇林:由组织者募集的基金进行投资及管理。
3.2 开发碳汇项目的土地要求1) 不同的标准下,均要求该土地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为无林地。
a)、对于1990年之前就存在的人工林,其仍然具有碳汇功能,但属于森林管理范畴,不能作为合格的森林碳汇项目活动。
b)、对于1990-1999年在无林地上营造的人工林,虽然满足造林或再造林的定义,但规则规定不能申请和注册成森林碳汇项目。
2) 拟议碳汇林地不具有商业竞争力、存在一定造林技术难度、不具备天然更新能力的土地。
3) 适宜树木生长,相对集中连片,预期能发挥较大的碳汇功能。
4) 有助于促进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控制水土流失、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效益。
5) 近5—10年内尚不能纳入国家造林计划。
6) 造林地权属清晰,具有当地政府部门核发土地使用权证书。
7) 为证明项目土地的合格性,项目参与方需提供以下证据:a)不同时段的土地利用或土地覆盖图、森林分布图。
b)不同时段的航空照片,卫星影像。
c)地面调查报告(实地植被调查、参与式访问调查)、土地登记册和林权证等。
3.3 碳汇林有两种:造林和再造林“造林”是指通过栽植、播种或人工促进天然下种方式,将至少在过去50年内不曾为森林的土地转化为有林地的人为直接活动。
“再造林”是指通过栽植、播种或人工促进天然下种方式,将过去曾经是森林但被转化为无林地的土地,转化为有林地的人为直接活动,再造林活动限于在1989年12月31日不为森林的土地上发生的再造林。
只有满足这样条件的林地,才有开发并最终获得可交易的碳减排额度的可能。
3.3.1 造林和再造林项目对树种的要求a)要求是本地种,不能有入侵种,对于遗传修饰生物体,如转基因品种,要特别小心。
b)若有外来种,需要论证外来种的必要性,并提供证据证明对环境没有明显负面影响。
3.3.2 已有碳汇项目的树种目前已经成功开发的广西项目,其所选择的树种如下:Eucalyptus 桉树;P.massoniana 马尾松;Formosana 台湾铁松;nceolata:杉木。
目前已经成功开发的四川项目,其所选择的树种如下:Platycladus orientalis:侧柏(柏树,片柏,片松);Betula Luminifera 光皮桦; poplus szechuanica ;Betula albo-sinensis 油松;magnolia officinalis 厚朴(木兰科木兰属); larix gmelinii 落叶松; quercus acutissima 麻栎; pinus massoniana 马尾松;cupressus chengiana 岷江柏木; cunninghmia lanceolata 杉木; pinus tabulaeformis 油松; picea asperara 云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