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推拿手法-动作要领及临床应用
第三章 成人推拿手法

㈣以阴阳为纲
1.阳性刚术 推荡法:推、摇、挪、捋 疏散法:按、拿、摸、抑 舒畅法:抚、摸、运、压 叩攴( pū )法:叩、击、拍、打 2.阴性柔术 贯通法:拂、擦、抹、捋 补气法:振、抖、提、拉 揉捏法:揉、捏、棒、搓 和络法:抱、扯、拉、拽
㈤刘氏按治疗范围
4.要领分析 ① 沉肩:放松、下垂;不耸 ② 垂肘:自然下垂 ③ 悬腕:自然弯曲 ④ 掌虚:空拳 ⑤ 指实:吸定 ⑥ 紧推慢移:摆动快,移动慢 ⑦ 蓄力于掌,发力于指
5.作用及应用 作用:健脾和胃、宽胸理气、镇静安神、舒筋通络 应用:胃脘痛、冠心病、头痛、面瘫、颈椎病、关节炎等疾病;全身各部的穴位。
?用手或肢体的相关部位按特定的技巧动作作用于体表以达到治病防病及保健的目的经这种特定的技巧动作称之为手法?操作部位?特定技巧?作用部位?目的二手法的要求?基本要求?1
第三章 成人推拿手法
第一节 总论
一、手法的概念
定义: 用手或肢体的相关部位,按特定的技巧动作,作用于体表,以达到治病、防病及保
㈡其他要求 3.用力要求 ①以近带远: ②刚柔相济: ③整体用力:“起于跟,顺于中,发于梢”
三、手法的作用和分类
㈠按动作形态(6类) ㈡按主要作用(4类) ㈢作用力方向(4类) ㈣以阴阳为纲(2类) ㈤刘氏按治疗范围(3类)
㈠按动作形态
1.摆动类手法:一指禅推、㨰、揉 2.摩擦类手法:摩、擦、推、搓、抹 3.挤压类手法:按、点、拿、捏、掐 4.叩击类手法:击、拍、弹 5.振动类手法:振、抖 6.运动类手法:摇、拔、背、扳
动作要求: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 实,前臂摆动,带动腕关节有节律地内外 摆动,使产生的力通过拇指,持续地作用 于治疗部位上。
成人推拿

6、2击法
• 吸定点:拳背、掌根、掌侧小鱼际、指 尖或桑木条 • 线路:垂直叩击 • 要点:快速短暂、均匀有节奏,不能拖 抽。
• 临床:适用全身,可舒筋通络、调和气 血,常治疗风湿痠痛、局部感觉迟钝、 肌肉痉挛或头痛等症。
6、3弹法
• 吸定点:指腹或指甲背 • 线路:紧压后弹击 • 要点:连续均匀120~160/分钟 • 临床:适用全身各部,尤以头颈部常用, 可治疗项强、头痛等,有舒筋通络、祛 风散寒的作用。
• 两者在名称上和操作上基本相同,但对 其具体要求有有所不同。
成人推拿与小儿推拿
• 成人推拿手法一般主张柔中有刚或以刚统柔, 刚柔相济,单一手法或几种手法复合使用,并 对手法的应用有一定的规定。
• 小儿推拿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确立小儿 推拿八法,特别强调手法要轻快柔和、平稳着 实,十分重视手法的补泻作用。手法操作不但 常与穴位结合,注重操作时间、次数和方向, 而且还常借助介质增强治疗作用。
谢 谢 !
●2、3
点按:垂直点按在肌纤维压痛点上,持续 约数十秒,直到痛感减退或消失。 特点:手法节奏性强,适用各部位肌痉挛、 肌肉扭伤、拉伤,迅速解痉镇痛。
推拿学
推拿手法——成人推拿2
(摩擦和振动类)
3、摩擦类手法
• 以掌指或肘 贴附在体表作直线或环线移 动的手法。包括摩法、擦法、推法、搓 法、抹法等。
4、2振法
• 吸定点:手指或掌 • 线路:振颤动作 • 要点:前臂和手部肌肉强直收缩用力 • 临床:适用穴位。祛瘀消积、和中理气, 消食导滞。
推拿学
推拿手法——成人推拿4
(挤压和叩击类)
7、运动关节类
• 对关节作被动性活动的一类手法。包括 摇法、背法、扳法、拔伸法等。
成人推拿手法操作套路 (1)

成人推拿手法操作套路一、头面部推拿手法常规操作被操作者仰卧位,术者端坐在患者头顶端1.指揉印堂。
(5-10秒)2.开天门。
(指推法20-30次)3.分阴阳。
(三线:鱼腰线、阳白线、前发际线,各分推20-30次)4.压三经法。
(三经:印堂-神庭—百会;鱼腰-阳白-四神聪,3条直线依次指按法2-3遍,每穴5—10秒)5.分抹前额法,(以大鱼际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着力,从额部正中向头两侧分抹5—8次)。
6.一指禅偏锋推或按揉眼眶周围穴位(晴明,攒竹,鱼腰,丝竹空,承泣,四白,瞳子髎)。
(揉30—50次)7.指振睛明、分抹眼眶、再做轻轻揉摩反复5~10次8.指揉太阳。
9.指按揉面部穴位:睛明、迎香、人中、地仓、承浆、廉泉、大迎、颊车、巨髎、颧髎、下关、耳门、听宫、听会、太阳等穴。
(每穴10秒)10.指按揉头部经穴:神庭,百会,四神聪,头临泣,头维、率谷、耳后高骨、翳风等穴)11.指推面部六线。
(承浆-颊车,人中-颊车,迎香-颊车;目内眦、承泣-太阳,晴明,眉弓-太阳,前额-太阳)分推10—15次12.大鱼际揉面颊,拿捏下颌骨,搓掌浴面。
13.揉捏耳垂、耳廓,推擦耳根。
14.拿五经法。
(从前发际向后拿至后枕部5~8遍)15.扫散法,(沿胆经操作10~20遍)16.搔头法(1分钟)五指指端叩击头部。
17.拿捏颈项肌,勾按风池(20—40秒)。
18.颈椎摇法,颈椎扳法。
19.拿肩井,叩击、拍打肩部。
…………………………结束二、胸部推拿手法常规操作被操作者仰卧位,术者站其身侧。
1.术者以两手拇指分置于两侧俞府穴(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余四指固定胸部两侧,沿肋骨间隙由内向外分推至腋中线止。
由上而下,分肋至第四肋间,反复操作。
青年女子可分推至第3肋间隙止。
2.按揉膻中。
(先顺时针揉30次,再逆时针揉30次)3.按压中府、云门。
4.术者在两肋部自上而下施滚法,紧滚慢移,反复操作。
5.术者以两手拇指指腹置于俞府穴处,余四指固定胸部两侧,两手向外分推至腋下与第四肋间隙平齐部位,女子推至腋下第三肋间隙止。
推拿六大基本手法

推拿六大基本手法成人推拿基本手法第一节摆动类手法我们把通过腕关节有节奏的摆动,使手法产生的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所施部位的手法归类为摆动类手法。
主要包括一指禅推法、滚法和揉法三种。
一、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某部位着力,沉肩、垂肘、悬腕,通过肘关节屈伸,前臂与腕的摆动,带动拇指的联合动作,使着力部对施术部位进行一种活动性、深透性压力刺激的一种手法,称之为一指禅推法。
临床可将其分为一指禅指峰推法、一指禅偏峰推法和一指禅屈指推法。
用拇指指端着力做一指禅推法,即为一指禅指峰推法。
用拇指偏峰着力做一指禅推法,即为一指禅偏峰推法。
拇指屈曲,指端顶于食指桡侧缘,或以罗纹面压在食指的指背上,余指握拳,用拇指指间关节桡侧及背侧着力,做一指禅推法,即为一指禅屈指推法【操作及要领】术者站位或坐位,体态自然、舒展,精神集中。
拇指自然着力,其余手指自然屈曲或平伸,沉肩,垂肘,悬腕。
肘关节做小幅度屈伸、前臂以肘为支点做内外摆动,在前臂连同腕掌摆动带动下,使拇指着力部位对所施部位进行一种节律性、轻重交替性、活动性、深透性压力刺激的操作。
动作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1)沉肩:即肩关节放松,不要耸起,不要外展。
(2)垂肘:肘部自然下垂。
(3)悬腕:腕关节自然屈曲。
(4)掌虚:半握拳,拇指指间关节的掌侧与食指远节的桡侧轻轻接触。
(6)紧推慢移:紧推是指摆动的频率略快,一般每分钟140次左右;慢移是指从一个治疗点到另一个治疗点时应缓慢移动。
(7)蓄力于掌,处力于指,着力于螺纹面:即本法产生的力应从掌而发,通过手指,传达至螺纹面并作用于患者体表,如此使力含而不露。
【临床应用】一指禅推法的特点是接触面积小、深透性好、刺激柔和、应用广泛。
临床主要用于全身各经络、穴位及各种线状与点状部位。
在治疗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等各科常见病证中均可用到此手法,根据治疗部位和治疗病证的不同可发挥其平衡阴阳、调和营卫、疏通经络、舒筋活血、通调脏腑、消积导滞等广泛的治疗作用。
成人推拿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成人推拿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成人推拿是一种传统的按摩疗法,旨在促进身体健康和舒缓疲劳。
以下是成人推拿的基本技术要求:
姿势和力量控制:推拿师应保持良好的姿势,保持身体平衡和稳定。
同时,掌握适当的力量控制,根据客人的需求和身体反应,调整按摩力度,避免过度施力或不足施力。
按摩技巧:掌握不同的按摩技巧和手法,如揉捏、推拿、轻拍、按压、推动等。
这些技巧可以用于不同部位的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促进放松。
身体部位的了解:推拿师应熟悉人体的解剖结构和常见的肌肉群。
了解各个身体部位的特点和敏感点,避免对敏感部位施加过度压力或不当的刺激。
细致观察和沟通:推拿师应通过细致的观察和与客人的沟通,了解客人的需求和身体状况。
根据客人的反馈和感受,调整按摩力度和手法,确保按摩的效果和舒适度。
精细的手法和流畅的动作:推拿师应具备精细的手法和流畅的动作,以确保按摩的舒适度和效果。
避免突然的、剧烈的手法,尽量保持手法的平稳和连贯性。
专注和耐心:推拿师应专注于按摩过程,全神贯注地与客人互动,并耐心细致地进行推拿。
这有助于提高按摩的效果和客人的体验。
需要注意的是,成人推拿是一门技术性较高的疗法,推拿师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才能熟练掌握。
如果你有兴趣学习成人推拿,建议寻找正规的推拿培训机构或从业者指导,以确保按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推拿手法

推拿主要基础手法基础手法是推拿手法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单式手法。
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单一动作的手法,这些手法在临床上可单独应用,也可与其他手法结合运用。
一、滚法1、定义:用第五掌指关节背侧吸附于治疗部位,以腕关节的伸屈动作与前臂的旋转运动相结合,使小鱼际与手背在治疗部位上作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的手法,称为滚法。
2、注意事项(1)起始动作:手指自然弯曲如握空杯状,置于沙袋上。
站姿:前丁后八。
(2)方向:前后左右斜45度,频率:120-160次每分钟。
(3)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性。
(4)操作时手法的加力来自:上身前倾所增加的力和伸直肘关节增加手法的压力。
3、相关手法(1)掌指关节滚法:掌指关节背侧吸附于治疗部位。
(2)指间关节滚法:指间关节作为着力点。
(3)前臂滚法(肘滚):前臂尺侧作为吸定点。
(4)这四个手法都要求放松,除吸定点外其余大致相同。
二、揉法1、.定义:以手掌大鱼际或掌根,全掌,手指罗纹面着力,吸定于治疗部位,作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该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的手法,称之为揉法。
2、分类、操作(1)大鱼际揉法:沉肩,垂时,腕关节放松,呈微屈或水平状。
大拇指内收,其余四指自然伸直,用大鱼际附着于施术部位上。
以肘关节为支点,腕部作主动运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左右。
(2)掌根揉法:肘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并略背伸,手指自然弯曲,以掌根附着于施术部位。
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运动,带动腕及手掌连同前臂作小刺旋揉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运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左右,全掌揉法是以整个手掌掌面着力,操作术式与掌根揉法相同。
(3)中指揉法:中指伸直,食指搭于中指远端指间关节背侧,腕关节微屈,罗纹面着力于一定的治疗部位或穴位。
以肘关节为支点,腕部作主动运动,中指罗纹面在施术部位上作轻柔的小幅度的环旋或上下、左右运动,频率每分钟160次左右。
(4)三指揉法: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三指罗纹面着力,拇指揉法是以拇指罗纹面着力于施术部位,余四指置于相应的位置以支撑助力,腕关节微悬。
第五章 成人推拿手法

推拿学
成人推拿手法
• (附)按揉法:是按法与揉法的复合动 作,分指按揉法和掌按揉法。指按揉法 是用手指罗纹面置于治疗部位,前臂和 手指施力,进行节律性按压揉动。掌按 揉法分为单掌、双掌按揉法。单掌按揉 法是以掌部着力于治疗部位,手指自然 伸直,前臂与上臂用力,进行节律性按 压揉动。双掌按揉法是以双掌重叠,置
• 【应用】治疗胃脘痛、冠心病、头痛、 面瘫、颈椎病、关节炎等病证。
• 【注意事项】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 的摆动要协调一致;拇指在治疗部位上 要相对固定。S
推拿学
成人推拿手法
• 2.滚法:以手背部小指侧着力,通过前臂的旋 转和腕关节的屈伸运动,使着力部在治疗部位 上持续不断地来回滚动。为滚法推拿流派的代 表手法。
医生坐于右侧以左手托握其肘关节上部右手握住其前臂远端先使肘关节做缓慢的屈伸运动如肘关节屈伸受限将肘关节臵于屈曲位缓慢施加压力使其进一步屈曲当遇到明显阻力时两手协调用力以右手施加一个快速的使肘关节屈曲的压力以巧力寸劲做一个小幅度的快速的扳动
推拿学
《推拿学》 中篇
成人推拿手法
推拿学
成人推拿手法
•
第一节.总论
• 【作用】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粘连等作 用。
推拿学
成人推拿手法
• 【应用】 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背筋 膜炎、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等病症。拇指 及掌指拨法适用于肌腱、肌腹、腱鞘等 部位,肘拨法适用于臀部环跳穴等。
• 【注意事项】应注意垂直于肌腱、肌腹、 条索拨动,不能在皮肤表面有摩擦移动。 拇指拨法应避免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的 屈伸。
推拿学
成人推拿手法
• 【注意事项】1.用力原则是由轻而重,再由 重而轻,手法操作忌突发突止,暴起暴落。 2.诊断必须明确,要掌握患者骨质情况,避 免造成骨折。3.指按法接触面积较小,刺激 较强,常在按后施以揉法,有“按一揉三” 之说。形成有规律的按后即揉的连续手法 操作。4.作用于背部时,不可在吸气过程中 按压,同时应使患者俯卧于平坦、柔软的 床上,前胸不要有硬物。S
成人推拿各手法

成人推拿各手法成人推拿各手法一、推法(又称一指禅推法)1.用大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沉肩,垂肘,悬腕,通过腕部的摆动和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于经络穴位上,称为推法。
2.动作要领:①.上肢肌肉须放松,不可用蛮劲。
②.腕关节自然悬屈,肘关节微屈下垂略低于腕,使腕部作往返均匀的摆动。
③.手握空拳,拇指端自然着力,随着腕部的摆动,拇指端作缓慢移动(即紧推慢移之意)。
④.压力需均匀,动作要灵活。
推动速度每分钟120-160次。
3.推,用手向外向下或向前推挤患病的人的肌肉,叫做推。
①平推:用一手或两手紧贴皮肤向前推,叫做平推。
这种推法用于胸部(前胸部、侧胸部、背胸部)、腹部、腰部和四肢部,可减少血脉的充血,泻热消炎。
②铇推:用掌根向下或向前推,叫做铇推。
这种推法用于胸部和大腿,可调整血液的分布,治郁血或贫血等症。
③侧腿:用拇指或其他四指向侧面推,叫做侧推。
用于头颈部,可减少皮肤的紧张,散寒解郁。
4.推法刺激量中等,接触面较小,可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关节处。
对头痛,胃痛、腹痛及四肢关节筋骨酸痛等疾病。
常用本法进行治疗,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祛瘀消积,健脾和胃之功能。
二、拿法1.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作对称的用力,提拿一定部位和穴位,进行一紧一松的拿捏,称为拿法。
用劲要由轻到重,不能突然用力,动作需缓和,拿法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不要断断续续。
用手拿定患处,用力轻重,慢慢的增减叫做拿。
① 展转拿:用一手或两手拿定肌肉,向左右展转,叫做展转拿。
这种拿法,用于肌肉酸痛的地方。
② 紧缩拿:用一手或两手拿定肌肉,向中紧缩,叫做紧缩拿。
这种拿法,用于肌肉冷痛的地方。
3.拿法刺激较强,常配合其他手法使用颈项,肩部和四肢等穴位。
对项强,关节筋骨疼痛等症,常用本法做配合治疗。
具有祛风散寒,开窍止痛,缓解肌腱,肌肉痉挛等作用。
4.依上所说,推拿是两种手法,可是,推和拿有连带的关系,是分不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人推拿手法一、推拿的防治手段1、手法治疗:术者用手和机体的其他部分,或借助于一定的器具,在受术者体表作规性的动作,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2、功法训练:根据推拿临床医疗的需要,由推拿医务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功法训练,以巩固、延伸临床疗效的方法。
三、推拿的作用原理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四、推拿的治疗原则整体观念,辩证施术;标本同治,缓急兼顾;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五、推拿的适应症1、骨伤科病:软组织急慢性损伤、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梨状肌综合征等。
2、外科疾病:乳痈、手术后软组织粘连等。
3、科疾病:头痛、胃脘痛、胃下垂、中风后遗症等。
4、妇科疾病:痛经。
5、儿科疾病:腹泻、肌性斜颈、发热、遗尿等。
6、五官科病:近视、斜视、耳鸣等。
7、急性病症:中暑昏迷、休克、晕针等。
六、推拿的禁忌症1、传染性疾病患者不推拿。
2、精神病患者不推拿。
3、化脓性炎症、骨髓炎、结核、肿瘤患者不推拿。
4、骨折、脱位早期局部不推拿。
5、皮肤损害破损处不推拿。
6、急性损伤24-48小时,局部不推拿。
7、严重骨质增生、骨质疏松患者,禁用或慎用推拿。
8、孕妇或月经期妇女不推或禁用重手法。
七、推拿手法以手或肢体的其他部分,或借助于一定的器具,在受术者体表部位或穴位上所进行的具有规化动作结构的操作技术。
1、手法的分类1 )作用的部位不同:作用于软组织类,骨关节类手法。
2)动作形态不同:摆动类手法、摩擦类手法、震动类手法、挤压类手法、叩击类手法。
(作用于软组织类手法)3)适应对象不同:成人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
4)动作的简繁:单式手法、复合手法、复式手法。
2、推拿手法的要求A作用于软组织类手法的要求:持久:手法能够按照要求持续运用一定时间而不间断。
一般为15〜20min。
有力:指手法必须具有一定的力量,这种力量是根据病人的体质、病证、部位的不同而灵活增减的技巧力。
均匀:手法动作要有节奏性,速度不要忽快忽慢,压力不要时轻时重。
柔和: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用力不宜生硬粗暴或用蛮力,变换动作要自然。
深透:手法力量要深透到深层组织,直趋病所。
B运动关节类手法的要求:稳、准、巧、快”。
稳:要平稳自然,因势利导,避免生硬粗暴。
准:选择手法要有针对性,定位要准确。
巧:施术时要用巧力,以巧取胜,不能用蛮力。
快:用力要疾发疾收,用短劲”、寸劲”。
八、基本手法(一)扌衮法1、着力部位:手背尺侧1/3〜1/2,即第三掌骨尺侧至小鱼际,掌指关节向后至腕背横纹。
2、动作要领:1)手法预备姿势为沉肩、垂肘、立臂、竖掌,肘关节要高于腕关节。
2)肩、臂、腕关节放松,以肘关节为支点来回摆动。
3)小鱼际手背侧紧贴皮肤,不要来回摩擦拖动跳动。
4)压力、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协调有规律,不要忽快忽慢,用力不宜时轻时重。
5)在移动操作时,移动的速度不宜过快,要缓慢。
6)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
3、临床应用:1)扌衮法压力大,接触面较大,适用于肩背、腰臀和四肢肌肉丰厚的部位。
2)风湿痠痛、麻木不仁、肢体瘫痪、运动功能障碍等常用。
3)本法能舒筋活血、滑利关节、缓解肌肉韧带痉挛,增强肌肉、韧带活动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疲劳。
4、手背扌衮法:柔和舒适,用肌肉较薄处。
5、掌指关节扌衮法:深透度较大,不太舒适,可用于肌肉较厚处。
两者可交替使用。
(二)一指禅推法1、着力部位:大拇指指端(中峰推)罗纹面(罗纹推)偏峰(偏峰推)2、动作要领:1)预备姿势为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
2)腕部摆动时,肘关节略低于腕,桡侧要高于尺侧,以肘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和拇指指间关节作屈伸活动。
3)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
4)手法频率120〜160次/分。
5)手握空拳,上肢肌肉放松,拇指自然着力,不可用蛮力下压,拇指盖住拳眼。
6)在着力面能吸定的基础上,可以做缓慢直线往返移动,即紧推慢移。
4、临床应用:1)接触面较小,渗透力较大,适应于全身各部。
2)常用于头面、胸腹、四肢部等,治疗头痛、胃痛、腹痛及关节酸痛等。
3 )舒筋活络、调和营卫、祛瘀消积、健脾和胃。
(三)揉法1、着力部位:指端(指揉法)、手掌(掌揉法)、大鱼际(大鱼际揉法)、肘尖(肘揉法)2、动作结构:施术部位带动受术部位的皮肤,做环转揉动,使皮下组织间形成摩擦。
3、动作要领:1)腕关节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运动。
2)压力轻柔,动作协调有规律。
3)要带动皮肤,使皮下组织间形成摩擦。
4)频率为120〜160次/分。
4、临床应用:本法轻柔缓和,刺激量小,适用于全身各部。
1)指揉多用于全身各部穴位。
2)掌揉法多用于背、腰、臀、下肢等肌肉较丰厚处。
3)大鱼际揉法主用于前臂、头面及上腹部病症。
(四)摩法1、着力部位:手掌(掌摩法)、手指(指摩法)2、动作结构:施术部位在受术部位上做环形的摩擦移动,不带动皮下组织。
3、动作要领:1)肘关节自然屈曲,腕关节放松,掌指自然伸直,动作缓和而协调。
2)摩动的速度、压力要均匀。
指摩法稍轻快,掌摩法稍重缓。
缓,摩法不宜急,不宜不宜轻,不宜重,以中和之意施之。
”(《圣济总录》)3)方向分补泻。
顺摩为泻,逆摩为补。
”4)频率为每分钟120次。
4、临床应用:1)本法刺激量轻柔和缓,为胸腹、胁肋的常用手法。
2)具有和中理气、消积导滞、调节肠胃蠕动之作用。
3)用于跌打损伤、关节肌肉肿痛处。
1、着力部位:指(指推法)、手掌(掌推法)、肘尖(肘推法)2、动作结构:施术部位在受术部位上做缓慢、单方向、直线推动。
3、动作要领:1 )操作时指、掌、肘部要紧贴体表;2)用力要稳,速度缓慢而均匀。
3)要沿直线推动,不可歪斜。
4 )使用介质,为防止推破皮肤。
4、临床应用:掌推法主用于臀及下肢后侧部病症;肘推法主用于背腰部脊柱两侧;指推法主用于前臂及指部病症穴位。
(六)擦法(平推法)1、着力部位:手掌(掌擦法)、小鱼际(小鱼际擦法)、大鱼际(大鱼际擦法)2、动作结构:施术部位在受术部位上做直线推动摩擦。
3、动作要领:1)掌指贴在治疗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手掌作前后或上下往返移动,掌下压力不宜过大。
2)来回推擦的路线要尽量拉长,沿直线来回推擦,不可歪斜。
3)用力宜稳,动作均匀,呼吸自然,不宜憋气。
4)治疗部位要充分暴露,为防止擦破皮肤,要使用介质。
5)擦至透热”为度。
6)频率为100〜200次/分。
4、临床应用:1)用于脏虚损及气血功能失常,活血祛瘀作用明显。
2)掌擦法:温度较低,多用于胸胁背腹部。
大鱼际擦法:温度中等,用于四肢,尤其为上肢。
小鱼际擦法:温度较高,多用于腰背部及下肢部。
1、着力部位:双手掌2、动作结构:双手掌面挟住受术部位,相对用力作快速搓揉,同时上下往返移动。
3、动作要领:1 )双手用力要对称,搓动速度要快,移动宜慢,要紧搓慢移。
2)夹持之力不宜过大。
4、临床应用: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而以上肢最为常用。
多于抖法并用,作为结束治疗手法。
(八)抹法1、着力部位:拇指罗纹面2、动作结构: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紧贴皮肤,作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
3、动作要领:1)施术部位要紧贴治疗平面。
2)用力宜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力量较推法为轻。
3)不宜带动皮下组织。
4、临床应用:1)常用于头面及颈项部。
2)对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及颈项强痛等症,常以本法配合扫散法、拿五经、按揉头面部经穴等。
(九)按法1、着力部位:拇指或中指端(指按法)、单掌或双掌(掌按法)、肘部尺骨鹰嘴(肘按法)2、动作结构:在受术部位上做由浅入深再由深出浅的垂直性按压。
3、动作要领:1)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
2)用力方向要与治疗平面相垂直。
3)用力由轻到重,不宜暴力突然按压。
4、临床应用:1)指按法主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适应于腰、背、臀及下肢;肘按法主用于肌肉丰厚处,如臀、股后及腰脊柱。
2)按法常与揉法结合使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
本法具有开通闭塞、解痉通络、活血止痛、放松肌肉等。
常用于头痛、胃脘痛、肢体痠痛、麻木等。
(十)点法1、着力部位:拇指端(拇指点)、拇指指间关节或食指近侧指间关节的背侧突起(屈指点)2、动作结构:在受术部位上做由浅入深再由深出浅的垂直性点压。
3、动作要领:1)用力要由大到小,再逐渐减力,不可使用暴力。
2)点后继以揉法。
3)对于年老体弱或久病体虚的患者要慎用。
4、临床应用:1)本法刺激性很强,根据病情酌情用力,常用于肌肉较薄的骨缝处,对脘腹挛痛、腰腿痛等证常用本法。
2)本法与按法的区别:点法作用面积小,刺激量大,主用于肌肉薄的骨缝处及穴位。
(十一)捏法1、着力部位:拇指与食中二指或其余四指。
2、动作结构:施术部位在受术部位上做对称性的挤压。
3、动作要领:1)操作时要由指面为着力面。
2)用力要由轻渐重,两手用力均匀对称有节奏性、规律性,勿忽轻忽重,忽快忽慢。
4、临床应用:适应于头部、颈项部、肩部、四肢部、脊背部等。
上肢部多用单手捏,下肢或肌肉发达丰厚处可用双手捏。
(十二)拿法1、着力部位:拇指与食中二指或食中无名三指或其余四指指面。
2、动作结构:施术部位相对用力,将受术部位的皮肤连同皮下组织提起,揉捏后放松。
3、动作要领:1)以指面为着力部位,四指相对用力,不要用指甲抠。
2 )操作时用力宜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
3)动作要缓和而连贯,富有节奏性,不宜忽快忽慢,用力不宜时轻时重。
4 )要连同皮下组织,如肌肉、肌腱、筋索等一同提起,不要仅仅提拿表皮。
4、临床应用:本法常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部等。
(十三)捻法1、着力部位:拇指与食指罗纹面、食中二指罗纹面或食指中节桡侧边缘。
2、动作结构:施术部位相对用力,将受术部位捏住,作揉捻动作。
3、动作要领:1)操作时捻动的动作要快,移动的速度要慢。
2)夹持之力不可过大,用力不可呆滞。
3)动作要连贯,富有节律性。
4、临床应用:主用于四肢小关节,如指、趾部等。
常配合其他手法治疗指趾间关节的痠痛、肿胀或屈伸不利等。
(十四)拍法1、着力部位:虚掌2、动作结构:以虚掌富有弹性地击打体表。
3、动作要领:1)以虚掌拍打体表,即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
2)手腕放松富有弹性,拍后立即抬起,不宜有拖抽动作。
3)拍打时要以手掌四周边缘同时接触治疗平面。
4)以局部皮肤轻度充血发红为度。
4、临床应用:适应于肩背、腰臀及下肢等部位。
(十五)击法1、着力部位:拳背(拳击法)、掌根(掌根击法)、小鱼际(小鱼际击法)、指尖(指尖击法)、用桑枝棒(棒击法)2、动作结构:富有弹性地垂直击打体表。
3、动作要领:1)拳击法:手握空拳,腕伸直,用拳背击打体表。
2)掌跟击法:手指自然松开,腕背伸,用掌根部叩击体表。
3)侧击法(小鱼际击法):手指自然伸直,腕关节略背伸,用单手或双手小鱼际部击打体表。
4)指尖击法:用一手五指端轻轻打击体表,如雨点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