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三年级全册环境教育的教案[培训]
![三年级全册环境教育的教案[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ccb6d55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c.png)
一、教案名称:三年级全册环境教育的第一课时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3. 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 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2.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3. 爱护环境的实际行动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环境的美丽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引发学生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让学生理解环境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环境污染和保护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爱护环境,并分享实际行动。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认识程度。
3. 学生对爱护环境的实际行动的参与程度。
六、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素材。
2. 环境案例资料。
3. 小组讨论材料。
七、教学建议:1. 在导入环节,可以使用生动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在案例分析环节,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 在小组讨论环节,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提出自己的实际行动,并鼓励他们分享给其他同学。
4.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内容,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九、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爱护环境的小短文,可以是建议、行动计划或者心得体会。
十、课后辅导: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后提供额外的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六、教案名称:三年级全册环境教育的第二课时教案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种类和影响。
2. 培养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三年级下学期环境教育教案

教案一:环保小卫士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3.学习如何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教学重点:学习环境保护的知识,了解减少废物产生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黑板、彩纸、剪刀、胶棒、涂色笔、报纸、纸杯、废旧纸张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环境污染现象,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们生活的危害,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Step 2:学习环保知识(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课件展示,向学生介绍环保的相关知识,如节约用水、减少废物产生、分类垃圾等。
让学生了解环保的基本概念。
Step 3:制作环保手工(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制作环保手工,如使用废纸制作小礼品盒、废旧纸杯制作植物花盆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设计和制作。
Step 4:全班展示(10分钟)学生完成手工后,教师组织全班展示,并引导学生分享制作的过程和创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Step 5:反思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环保知识,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环保意见与建议。
Step 6: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开展一项环保行动,并写下自己的环保体验和感受。
教学延伸:1.学生可在家中参与垃圾分类的行动,并与家人分享;2.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家中附近的环境,记录并改进存在的环境问题。
教案二:我们的环境,我们的责任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3.学习如何保护环境和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学习环境保护的知识,了解环境保护的行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黑板、彩纸、剪刀、胶棒、涂色笔、报纸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环境变化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三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2

三年级上-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习惯。
3. 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我国的环境现状3. 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4. 环保法律法规简介5. 环保行动计划三、教学重点:1. 环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我国的环境现状3. 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四、教学难点:1. 环保法律法规的应用2. 环保行动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的概念、重要性、我国环境现状、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环保法律法规的应用,以及成功环保行动案例。
3. 小组讨论法:讨论环保行动计划,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参与环保活动。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一、环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1. 讲解环境的概念:自然环境、人类环境、生态环境等。
2. 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类生存和发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持续发展等。
二、我国的环境现状1. 分析我国环境现状: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
2.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三、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1. 讲解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
2. 强调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环保国策,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
四、环保法律法规简介1. 介绍环保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
2. 分析环保法律法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环保行动计划1. 讲解环保行动计划的制定:目标、措施、时间表等。
2.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制定个人环保行动计划,并付诸实施。
六、环保实践活动1. 目的: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提高环保意识。
2. 内容:a. 垃圾分类: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分类垃圾。
b. 节约用水:分析节约用水的方法,如关闭水龙头、一水多用等。
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全)

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全)1、大树的功劳课题分析:我的大树一课是学生在科学观察的基础上对所观察结果进行描述,向大家展示自己观察成果的一课。
这是我们三年级学生对科学研究的首次描述,对学生的要求不易过高。
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用“我用什么办法进行观察,我观察到了什么”进行描述。
本课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
标题主要活动内容活动安排我的大树用各种简便方法描述树的样子组内讨论、组际用观察记录、实物标本、拓印资料说明树的特点汇报自己的观察实验报告我能按别人的描述找到这棵树快乐游戏教学要求:·能用“我用什么办法进行观察,我观察到了什么”对观察结果进行描述。
·用简单的文字、图画、拓印等方法记录自己对大树的观察。
·完全体验大树“世界”的奇妙与生命活力。
教学准备:学生:关于大树的有关记录;捡几片该树的树叶;教师:用于学生拓印树皮图案的白纸若干。
教学活动过程:一、交流上节课观察到的内容。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观察了一棵大树,并作了记录,今天来开个观察成果交流大会吧!·你们觉得我们用怎样的方式交流比较好?·取得共识:先在小组内讨论观察到的内容,再派一个代表向大家交流小组观察到的成果。
(观察大树时就是按这样的小组进行)·全班交流汇报。
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尽量不重复同学说过的话。
过程评价:通过动作告诉别人所观察到的树冠;用手比划观察的那棵树的树干有多粗;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观察的大树有多高;观察树皮的颜色,粗糙程度;展示该树的树叶及果实。
……·小结:图画、打比方、收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如果我们再去观察一棵大树的话,结果会怎样?二、学生拓印树皮画(教室外)。
·刚才有同学说他观察的大树,树干非常粗糙,你们觉得老师所观察那棵树的树皮粗糙吗?展示教师拓印好的树皮画。
·学生观看教师已拓印好的树干画,主要让学生看树干的纹理。
三年级(下册)环境教育教案

三年级(下册)-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习惯。
3. 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我国的环境现状3. 环保的基本原则和措施4. 生活中的环保行动5. 环保活动的设计与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环保的基本原则和措施,生活中的环保行动。
2. 教学难点:环保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的概念、我国的环境现状、环保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环保行动案例。
3. 实践活动法:设计环保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环保资料、案例。
2. 准备环保活动所需道具和材料。
3. 安排合适的实践活动场地。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环保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环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的环境现状,让学生了解环保的紧迫性。
4. 环保知识讲解:讲解环保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5. 实践活动:设计一个简单的环保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环保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2. 强调生活中的环保行动,提醒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八、作业布置1. 让学生收集一个环保案例,下节课分享。
2. 设计一个家庭环保活动,记录实施过程和感受。
九、课后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查找不足。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十、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设计的环保活动和家庭环保行动,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环保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教学内容与Activities章节内容:1. 环境污染的类型与影响2.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3. 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4. 环保法律法规简介5. 环保创新技术与未来展望教学活动:1. 环境污染类型: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不同类型的环境污染,并讨论它们对生活的具体影响。
三年级全册环境教育的教案[宝典]
![三年级全册环境教育的教案[宝典]](https://img.taocdn.com/s3/m/4290f922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4.png)
三年级全册环境教育的教案[宝典]第一章:认识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环境的定义:自然环境、人类环境、生态环境等。
2. 环境的重要性:人类的生存基础、生物多样性的保障、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支撑等。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不同环境的照片,让学生描述并说出其特点。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环境对人类和生物的重要性,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境定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情况。
第二章:环境问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水污染:原因、危害、防治措施。
2. 大气污染:原因、危害、防治措施。
3. 土壤污染:原因、危害、防治措施。
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环境污染案例,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2. 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境问题的了解程度。
2. 学生提出的环保建议的合理性。
第三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履行环保义务。
教学内容: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主要内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基本要求、评价流程。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主要措施、防治目标。
教学活动:1. 法律法规讲解:讲解环保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要求。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实际案例,了解环保法律法规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保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
2. 学生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履行环保义务的情况。
第四章:环保行为与生活方式1. 让学生了解环保行为与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节能减排: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
2. 垃圾分类:分类标准、分类方法、分类意义。
三年级下学期环境教育教案[版]
![三年级下学期环境教育教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49f3103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d.png)
三年级下学期环境教育教案[整理版]第一章:了解我们的地球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位置等。
培养学生对地球的敬畏之心,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通过图片和模型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直径约12742公里。
地球的位置:通过地球仪和地图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3 教学活动:观察地球仪和地图,让学生自己发现地球的形状和位置。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地球的了解和感受。
教师总结并强调地球的重要性,提醒学生保护环境。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以及过度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自然资源的分类:介绍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举例说明。
自然资源的利用:讲解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和重要性。
过度开发对环境的影响: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过度开发导致的环境问题。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让学生了解各种资源的特点和重要性。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并分享他们的想法。
教师展示过度开发导致的环境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三章:环境污染及其危害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种类和来源,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类和生物圈的危害。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污染问题,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2 教学内容:环境污染的种类:介绍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环境污染的来源:分析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农药使用等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人类和生物圈的危害:讲解环境污染导致的健康问题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环境污染的种类、来源和对人类和生物圈的危害。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展示环境污染的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环境污染的问题。
第四章:环保行动从我做起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的环保行动,以及这些行动对环境的影响。
(完整版)三年级环保教案(共10课)

第一课大树的功劳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树木与人类的基本关系,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认识大树的价值。
3、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关心自然界,培养学生爱护树木的情感。
内容分析由六个板块构成。
1、引出大树的功劳。
让学生思考这首儿歌表达了什么意思,重点讨论大树在保护环境中做出的贡献。
2、创设情景设立探究园地,让学生课本中出现的情况,说出自己的做法。
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居住的社区乡村或者校园有没有毁坏树木的现象。
3、介绍植树节。
4、号召学生爱护树木,组织一个护绿小组,征集爱护树木的温馨提示语。
5、呼吁学生将对树木的爱落到实处。
教学建议1、教学准备选取有大树的环境优美的图片、大树底下乘凉的图片、描写大树的诗或者儿歌等。
2、教学过程(1)课程引入:树可为人类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树木有光合作用,树木在光合作用下会释放氧气,就像“绿色工厂”。
当我们吸进氧气之后又吐出二氧化碳时,树木会把我们吐出的氧气吸进去,然后释放出清新的氧气,让我们健康、幸福地成长!据统计,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出49公斤氧气,足可供65个成年人呼吸用。
由于森林具有遮荫避风、树木呼吸和蒸腾作用,因此有成片树林的地方冬暖夏凉,可以避暑疗养,是我们休息渡假的首选。
树木还具有粘附空气中的尘埃的作用,使空气清洁、新鲜。
科学测试表明:一亩树林一个月可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公斤,一年可吸收尘埃20吨~60吨。
此外,树木在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特殊空气,能治疗一些疾病,对人体有良好作用,比如,桦树、杨树、桧树等能分泌出植物杂菌素,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原菌。
树还可以降低工业区内发出的噪音,在道路两旁栽多种多样的树型、花果和翠绿的枝叶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理想化环境。
植树造林对人类生活也很重要,我们的课桌、书柜、纸张等,都是用木材制作的,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极大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天人合一”、资源有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二、目标任务1、学生获得环保的基本知识和观点,懂得最基本的环境理论。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环保的内在动机。
3、懂得家庭和自己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主要内容1、环保理论:⑴我们共同的家园;⑵人与自然;⑶人与动物;⑷人与社会;⑸个人与他人。
2、环保常识:⑴世界环境日;⑵世界环保纪念日;⑶中国环境标志;⑷中国绿色食品标志;⑸绿色食品;⑹环保时装;⑺绿色笔;⑻绿色包装;⑼绿色建筑;⑽绿色胶卷;⑾绿色计算机;⑿绿色水源地;⒀绿色汽车;⒁环保材料;⒂无铅汽油。
3、环保现状:⑴我们生活的周围存在着哪些污染;⑵我们生活的周围空气污染有哪些;⑶空气质量预报;⑷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及如何减少;⑸白色污染有哪些及如何减少;⑹固体废物污染有哪些及如何减少噪音;⑺节约可利用资源的做法有哪些。
4、环保行动:⑴保护环境,美化家庭;⑵保护环境,美化社会;⑶保护环境,美化家园。
四、基本途径环境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应当多渠道、全方位进行。
(一)开设环境教育课要把这项教育开展得扎实深入,必须开发环境教育课程并把其作为基本载体,以便使环境教育比较系统地开展。
学校要求各年级在这方面应进行大胆的尝试,各年级教师应根据本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掌握环保知识的现状入手,根据学校环境教育的目标、理念、和环境教育内容,选择适合本年级的环境教育的内容,期初制定好环境教育课教学计划,备好环境教育课教案,上好每一节环境教育课。
(二)学科教学有机渗透我充分重视,对各门学科,特别是重点学科(生物、社会、语文、音乐)的课本内容进行分析、归类,选出有关环境保护的篇目,适当地进行补充和扩展,使这些课文的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达到渗透目的。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环境教育于孩子们的实践活动之中,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很自然地接受环境教育,这样既丰富了环境教育内容,又达到了提高孩子们各种参与能力的目的。
一是结合学校原有课程,有意识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爱护洁净环保教育;二是结合乡土教材,专门开设环保课;三是利用周二班会和周三下午兴趣小组进行环保小分队活动。
(四)营造校园的环境教育氛围良好的生存环境给人以美好性格的塑造和心灵的陶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现代人应有的素质。
因此,每一位老师应注意在自己的班里、校园里创设优美环境,诱发孩子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校园是地球大环境中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小环境。
要爱护地球就要从我们身边做起,让我们的教室、校园美丽起来。
各班应采取多项措施美化、净化学校环境。
三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环境与人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关切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重大问题。
保护环境,在有效地利用环境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制止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己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人类行为难则。
1983年,我国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
为提高我班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在创建绿色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环保教育,大力推进本班的素质教育。
1.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牢固的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2. 使学生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渐增强,成为主体自觉参与环保活动的源动力。
3. 要改变"环境教育主要是通过活动途径进行"的认识。
要发挥课堂主渠道教育途径的重要作用。
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之中。
使学生全方位的受到环保教育。
(1)通过理解太阳是万物之源,了解太阳能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性。
(2)通过衣食住行,了解人类对资源造成的破坏和污染,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3)通过生活中的物品使用,了解包装、一次性用品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4)学生通过对水的理解达到对环境爱护的意识。
(5)学生通过认识人类生活中污染环境的方面如吸烟、废旧电池等,做到生活无污染。
(6)教育学生做个文明好少年。
4、认真备课,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5、从实践中发掘学生的感触点。
6、教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到环境保护自主性。
7、生活中学习中,师生互相监督。
8、创设环环相扣的环境教育途径,使学生初步树立环境意识。
9、各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途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指导学生制作"保护环境、美化社区"沙盘;"减卡救树"宣传卡等。
使学生懂得社区环境的好坏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免赠贺卡可以节省大量自然资源,使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
努力挖掘教材中可渗透环保教育的渗透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利用学科教学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是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年级环境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学生基本掌握了一、二年级所开设的课程的知识,有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
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个别学生环保意识较差,学习兴趣不浓,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他们滞后的原因。
二、全学年教学目标总要求(一)双基1、让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生活方式。
2、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二)思想教育1、体验健康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
2、树立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意识。
三、教学内容及重难点1、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得到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锻炼。
2、学生对动物与人的关系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理解爱护、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3、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怀得到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锻炼。
4、体会自然之声的美妙、和谐,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增强。
5、学生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增强,树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美德。
四、具体的措施1、精心准备,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加强健康教育。
2、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3、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5、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五、问题研究与教改设想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小学三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指导思想: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绿色教育活动,使全校师生切实掌握各科材料中有关绿色教育的内容,引导师生积极参与面向社会的绿色宣传和绿色监督活动,树立起较高的绿色意识和自觉保护环境的风尚,努力推进绿色宣传教育的社会化,使我校成为绿色学校。
二、具体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目标制定目标,健全组织。
在上级的领导下,学校发挥环境教育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由校长亲任组长,各部门主任分工合作,将学校绿化、美化、净化,以及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活动的开展落到实处。
(二)丰富环保内容,体现教育为本1、美化“绿色的校园”加强办公室、教室的保洁工作,加强道路、走廊艺术化给人的视感,创造更加幽静、美观的工作学习环境。
2、形成“绿色课程”把绿色环境教育工作与学校工作结合,与学校课程结合,把绿色教育溶入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中。
(1)绿色环境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
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环境问题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2)活动课程进一步促进绿色环境教育的深入开展。
(3)隐性课程加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校要在保证校园清洁卫生的基础上,通过警示牌、宣传橱窗达到环保教育的效果,并要求学生参与设计过程。
3、完善“绿化理念”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学校的环境教育,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责。
并加大理论学习的力度。
(三)亲身体验乐趣学校要寻找多种途径,采用新颖活泼的方式,将环保教育与少先队工作和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乐趣,也使环保意识在活动中得到升华。
1、以学校电视台、广播站、宣传窗、黑板报等阵地为基础,开设环境教育专栏,及时分析当前的环境现状,开展生动的环境问题讨论,报道校内外创绿活动等。
2、班级中队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进环保意识。
4、利用学校网络,号召学生查找环保知识,开展各类活动。
5、在全校范围内以各种形式开展环保读书大赛、办环保手抄报、举行环保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环保意识。
教学时间安排周次时间教学内容课时2 3.4 自然美景看不够 14 3.18 齐鲁风情 16 4.1 丰富的资源 18 4.15 我的家乡 110 4.29 餐桌上的剩菜 112 5.13 水龙头别“流泪” 114 5.27 一度电的用途 116 6.10 话说包装 118 6.24 我身边的浪费现象自然美景看不够教学目标:1、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培养学生欣赏自然、感恩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识和情怀。
2、了解山东的自然美景,并能进行简单的介绍。
3、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展示自然美景。
教学过程:一、欣赏自然美景,导入新课。
师:大家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我们山东省的哪些地方?生说自己去过的地方。
师:看来大家去过了很多地方,现在我就来考考大家。
你能说出这些景点的名称吗?(课件展示部分景点图片,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
)师: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生……师:其实大自然的美景有很多,看不够、说不完,好多地方的景色让人留恋往返。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感受一下我们家乡山东的自然美景。
(板书课题——自然美景看不够)二、说说家乡美,感受家乡美1、小组讨论,感受家乡美景。
(播放济南美景介绍的视频短片)2、说说家乡自然美景,争当优秀小导游。
一组:五岳之尊——泰山二组:人间仙境——蓬莱三组:荣成天尽头——海驴岛四组:济南泉水——趵突泉五组:潍坊石门坊六组:临沂溶洞评选出优秀小导游。
三、说说家乡新变化1、交流典型事例,说说家乡的变化2、让家乡更美师:则哪有那个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丽呢?说说你的想法。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家乡的美景,你快乐吗?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吧!在你去欣赏美景的时候,用相机记下来。
齐鲁风情教学目标:1、欣赏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因素;感受天人合一,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怀。
2、认识具有当地特色的风土人情和传统继而,了解齐鲁大地的米苏风情。
3、围绕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自己观点,自觉保护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系科,了解当地民俗齐鲁大地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在灿烂的中华文化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