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x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 考点28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十五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一、生态系统(一)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二)空间范围:有大有小,其中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三)组成关系(四)功能: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联系在一起,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统一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成分(一)非生物的物质(水分、空气、无机盐等)和能量(阳光、热能等),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二)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包括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及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

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基石),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三)消费者: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

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

(四)分解者:为异养型生物,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及腐食性的动物(如蚯蚓、蜣螂)。

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是物质循环中的关键成分。

(五)各成分相互关系(如图)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一)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生产者是食物链的开始,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条食物链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

3、对食物链的分析(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最末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为多种动物,有任何间断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链。

(2)在食物链中,当某种生物大量增加时,一般会导致作为其食物的上一营养级数量减少,作为其天敌的下一营养级数量增多。

(3)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使它们的数量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

这种制约可能来自于种间,也可能来自于种内。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高考生物专题考点知识梳理—生物与环境

高考生物专题考点知识梳理—生物与环境

高考生物专题考点知识梳理——生物与环境一、回归教材1.名词解释(1)(选择性必修2 P2)种群密度: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选择性必修2 P9)环境容纳量: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值。

(3)(选择性必修2 P22)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4)(选择性必修2 P23)物种丰富度: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5)(选择性必修2 P24)原始合作(互惠):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6)(选择性必修2 P24)种间竞争:指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7)(选择性必修2 P27)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2.教材黑体字(1)(选择性必修2 P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选择性必修2 P9)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增长曲线呈“S”形。

这种类型的种群增长称为“S”形增长。

(3)(选择性必修2 P24)种间关系主要有原始合作(互惠)、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和寄生等。

(4)(选择性必修2 P38)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5)(选择性必修2 P64)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

(6)(选择性必修2 P7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3.教材结论性语句(1)(选择性必修2 P19)种群是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

种群研究的核心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

(2)(选择性必修2 P19)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二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二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专题二十二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内容索引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考点二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考点三 生物圈与生态环境 考点四 活动:调查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加试) 探高考 练模拟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 知识回扣
1.对生态系统生物成分认识的四个误区
错误说法
特例
细菌都是分解 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

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 动物都是消费
体或排泄物为食的腐食性动物属于 者
分解者
2.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数量变化分析 (1)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 其他生物都会减少,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 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简单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 后减再稳定”。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这种生物数量的变化视具体食 物链而定:“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大体遵循如下思路:
①生产者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 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②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 物种群的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某种生物减少,该种 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③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数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数 量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 依据。简单记为:“食物网,食物链,生物数量好判断,首先你要有主 见,环节少的先看见”。
提示
答案
4.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的就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重点、难点、热点专项解析—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重点、难点、热点专项解析—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重点、难点、热点专项解析—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高考感知课标要求——明考向近年考情——知规律10.1阐明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因素以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组成,各组分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10.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结构10.3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能量在生物群落中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的规律10.4举例说明利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10.5解释生态金字塔表征了食物网各营养级之间在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量方面的关系10.6阐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富集的现象10.7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的2023·山东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2023·湖南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人口增长对全球环境的影响―生态工程的特点及基本原理2023·湖北碳循环、碳达峰和碳中和2023·广东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水体富营养化2023·全国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2023·浙江生态系统的生产量和生物量、食物链和食物网、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2023·浙江碳循环、碳达峰和碳中和2023·浙江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及环境污染的防治2023·湖北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2023·新课标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传递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种间关系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10.8分析特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决定其营养结构2023·全国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2023·浙江食物链和食物网、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群落综合命题趋势1.考查题型;多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呈现。

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生态环境》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训练及解析

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生态环境》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训练及解析

专题09 生态环境目录一、题型解读二、热点题型归纳【题型1】措施思路类【题型2】原因分析类【题型3】说明依据类三、最新模考题组练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保护的压力也随着而来,生态安全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空间、生命的延续等,因此高中阶段培养生态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是成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自然生态系统的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农业”真实科研、生产生活情境为载体,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结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工程项目研究”等核心知识,成为高考生物试题的必考的热点。

非选择题常见的考查形式有措施思路类、原因分析类和说明依据类。

【题型1】措施思路类【典例分析1】(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迁徙鸟类与地球上不同生态系统、当地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文化的时空关联,诠释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辽东半岛滨海湿地资源丰富,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通道中鸟类的重要停歇、觅食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

回答下列问题:(5)为稳定发挥辽宁滨海湿地在鸟类迁徙过程中重要节点的作用,应采取(答出两点即可)等措施,对该区域湿地进行全面的保护。

【提分秘籍】措施思路类方法突破:为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常见的设问方式有“措施是……”、“方案(方法)是……”、“思路是……”、“设想是……”。

其中措施方案类答案必须具有可操作性,但要求简洁明了。

思路设想类答案开放性比较大,创新性比较强,不用写出具体操作,只要提供解决问题的想法就行。

【变式演练1-1】(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我国是世界上雪豹数量最多的国家,并且拥有全球面积最大的雪豹栖息地,岩羊和牦牛是雪豹的主要捕食对象。

雪豹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是山地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

随着社会发展,雪豹生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因素,如栖息地丧失、食物减少、气候变化以及人为捕猎等。

高考生物总复习二十二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讲课文档

高考生物总复习二十二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讲课文档
第八页,共48页。
解析:选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 规律,人类只能认识并利用其运行规律,不能改变它,故A项正 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可多级利用,但不能反复利用,故B项错 误;“退耕还林、还草”可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是体现自然与 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故C项正确;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 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避免过度消耗,破坏生态环 境,故D项正确。
答案:(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 作用弱 (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
第十三页,共48页。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 定性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第十四页,共48页。
A.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 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第六页,共48页。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
1.(2016·高考全国卷Ⅰ)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 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 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
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第七页,共48页。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 标准
第十六页,共48页。
2.如图所示为不同生态系统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变化下,甲和乙
两个生物群落所表现出来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第十七页,共48页。
A.甲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高于乙生物群落的 B.不同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不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甲和乙群落所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生物种类完全不同 D.甲所在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则其恢复力稳定性一 定强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专题9生物与环境第2讲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课件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专题9生物与环境第2讲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课件

变式突破
变式一 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 经过治理后,河水又恢复了清澈。图1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 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 向),图2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请回答下 列问题:
【解析】 (1)海参由于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所以常用样方法 测定种群密度。(2)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 耗的能量=3 281+2 826-3 619=2 488 kJ/(m2·a);由M到N的能量传递 效率为386÷(3 281+2 826)≈6.3%,能量流动的方向是单向的不能循 环。(3)牡蛎以浮游植物为食,由于海带的竞争,浮游植物数量下降,牡 蛎的食物减少,所以产量降低。(4)海水立体养殖利用了群落结构的特 点,优点是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由于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在 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 关系等因素,从而确定每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保持养殖产品的持续高产。
丁、戊所对应方框各代表一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

(B )
A.甲、乙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
群落
B.戊不一定是微生物
C.图中存在竞争关系的只有乙2和丙2 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解析】 由题图可知甲、丁为双箭头关系,且乙、丙、甲均指向 戊,由此推断甲为生产者,乙、丙为消费者,丁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 量,戊为分解者,甲、乙、丙和戊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A错误; 分解者也可以是营腐生生活的蚯蚓、蜣螂等,B正确;乙1、丙1间也存在 竞争关系,C错误;大量的氟利昂会导致臭氧层的破坏,丁为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不会破坏臭氧层,D错误。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共90页文档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共90页文档

1、不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生态系统和环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境保护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题组二 环境保护及生物多样性
3.全球变暖导致很多地区水稻产量下降,极端干旱地区甚至颗粒无收。 研究人员在干旱地区种植水稻中发现了一种能让根系在生长中深入土壤
的基因,并使用这种基因培育出了新型耐旱深根稻。新品种产量在轻度
干旱环境中与湿润环境相比几乎没有变化,在极度干旱状态下产量也只
下降了30%,耐旱能力显著提高。这一实例充分体现了 A.基因突变的定向性
√B.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深根”基因的存在能体现物种的多样性 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抗旱性状
1234
解析 答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保护湿地的生
物多样性显得尤为重要。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_无__机__环__境____之间共同进化的结 果,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在__基__因__、__物__种__和__生__态__系__统___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
战略,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 于__就_地___保护。
解析 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
结果,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
战略,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
于就地保护。
1234
解析 答案
1234
答案
(4)乙生态系统在B点后一定有新物种产生( × ) (5)题中生态系统在受到一定强度的干扰(a)后的恢复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 演替,这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 ) (6)由题图可看出,同等强度的干扰(a)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 恢复力稳定性都比甲强( √ )
1234
题组特训
题组一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调节机制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保持稳定不需要外界的能量输入 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高
√C.在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的实验中,生态缸要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
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
止开发和利用。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水库中所能维持的某种 鱼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环__境__容__纳__量___,又称K值,把水库中该种鱼的数 量控制在_K2__(_或__环__境__容__纳__量__的__一__半__)_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湿地中不应
盲目引入外来物种,以避免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结合生物多 样性知识解释其原因:_盲__目__引__入__外__来__物__种__导__致__的__外__来__物__种__入__侵__会__破__坏__生__ _物__多__样__性__。
1234
解析 答案
2.(2017·江西省于都县期末)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 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 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 和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
定性越高
√C.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第一篇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
考点28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
栏目 索引
静悟提纲 核心点拨 题组特训
静悟提纲
核心点拨
1.正、负反馈调节案例图解
2.水体富营养化分析
3.生物多样性层次及成因的分析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2)成因分析 ①从分子水平看
②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 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D.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1234
解析 答案
思维延伸
两个不同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 线变化情况如图,判断下列相关分析:
(1)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 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强( √ ) (2)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 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 √ ) (3)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 则C点右移( √ )
1234
解析 答案
解析 在辽河三角洲湿地中生长着一种能呈现红色的植物碱蓬,形成了
“红海滩”景观,吸引大量游客前去旅游观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
接价值。湖泊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生物多样
性价值的角度分析,“退田还湖”的原因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
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1234
解析 答案
(3)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的、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
(2)在辽河三角洲湿地中生长着一种能呈现红色的植物碱蓬,形成了“红 海滩”景观,吸引大量游客前去旅游观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直__接__
价值。湖泊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生物多样性 价值的角度分析,“退田还湖”的意义是_生__物__多__样__性__的__间__接__价__值__明__显__大__ _于__它__的__直__接__价__值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