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准则对于生物资产计量模式选择的思考
论文:生物资产国内外会计计量模式比较分析

78958 会计研究论文生物资产国内外会计计量模式比较分析一、生物资产的定义在IAS41中生物资产是指企业由于过去交易的经济事项而控制的活的动物或植物,而我国现行生物资产准则规定:生物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与农业生产活动有关的活的动物和植物。
二、国内外生物资产会计计量模式的比较(一)我国生物资产会计计量模式―以历史成本为主2006年,我国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在该准则中首次提出了生物资产的概念并且规定对生物资产的计量应当主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
我国采用以历史成本为主计量生物资产的优势主要有:首先,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生物资产会更加可靠,因为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且用历史成本计量生物资产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会更加真实可靠。
其次,历史成本是企业过去发生的经济事项或交易所付出的成本,拥有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企业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生物资产,能够减少企业利用生物资产操纵利润的风险,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利益。
最后,历史成本具有可验证性,生物资产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可以帮助会计人员和相关使用者对它所提供的会计报表进行考核。
(二)澳大利亚生物资产会计计量模式―以公允价值为主早在1998年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委员会(AASB)就制定了《自生与再生资产》准则,要求企业对自生和再生资产采用市面净值计量。
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IAS41颁布之后,澳大利亚为了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最终在2004年,AASB经过几番讨论和研究制定了AASB141农业,规定在生物资产会计计量模式上优先选择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生物资产。
澳大利亚采用以公允价值为主计量生物资产的优势主要有:首先,公允价值作为一种不稳定的计量属性,会随着时间的变动而变动,而且能够反映市场期望。
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更好地反映市场对该项生物资产的接受程度。
其次,公允价值是建立在资本市场价格基础之上的,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比历史成本更有利于反映生物资产内在价值的变动。
会计实务:《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解析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解析一、新准则的主要特色《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与《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的基本思想和内容是一致的,但考虑到我国经济和会计所处的发展水平,在生物资产的分类、公允价值的选择使用、跌价准备的转回、信息披露等方面又保持了部分“中国特色”。
该准则的主要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1.划分了生物资产的类别。
根据生物资产本身的特性和用途,将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三大类,并分别进行了定义,规定了确认、计量等相应的会计处理。
没有再按其成熟程度分为成熟性生物资产和非成熟性生物资产。
2.界定了公益性生物资产的确认标准。
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
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公益性生物资产,虽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其具有服务潜能,有助于企业从相关资产中获得经济利益,应当确认为生物资产。
3.明确了生物资产的计量模式。
关于生物资产的计量,我国是有选择地使用公允价值。
这实际上是成本模式优于公允价值模式的原则。
4.规范了生物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生物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没有采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有关减值迹象的判断等进行减值测试的方法,这主要是考虑到生物资产与其他资产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即生物资产本身具有自我修复性,有时短暂的减值可能会通过以后的自我生长而得以恢复其价值,特别是生长周期较长的林木资产。
因此,对生物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采取了较为简化的方式。
即只在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动物疫病侵袭或市场需求变化等,导致其成本高于可收回金额或可变现净值时,才计提减值准备或跌价准备。
5.规定了生物资产的列报内容。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①生物资产的类别以及各类生物资产的实物数量和账面价值;②与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相关的信息,生物资产的跌价准备、减值准备累计金额;③天然起源生物资产的类别、取得方式和实物数量;④用于担保的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⑤与生物资产相关的风险情况与管理措施;⑥与生物资产增减变动有关的信息。
生物资产会计核算的思考

生物资产会计核算的思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规定,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并将其分为消耗性、生产性和公益性三大类。
本文结合我国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探讨生物资产的会计计量及核算。
一、生物资产的确认条件生物资产的确认应当包括初始确认和再确认,初始确认主要是生物资源在何时以资产的形式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并予以报告。
依据资产确认理论,结合生物资产的具体特点,确认生物资产应具备的条件包括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以及可靠性。
国际会计准则规定了确认生物资产应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企业因过去交易的结果而控制该资产;与该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资产的公允价值或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我国《生物资产》准则规定,生物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才能予以确认:企业因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而拥有或者控制该生物资产;与该生物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或服务潜能很可能流入企业;该生物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在具体确认时,还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明确生物资源的所有权归属是由企业所拥有或者能够被企业控制。
自然界有许多生物资源并没有明确的所有权归属,因而企业未拥有所有权或无法控制的生物资源不应当确认为资产。
农业活动中可以通过一定的证据来表明所有权归属,如牲畜的法定所有权、牲畜购买、出生、断奶时的标志牌或戳印等。
(2)明确生物资源将会给企业带来预期经济利益,这是资产的最基本的性质或特征。
资产中所包含的未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增加流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潜力,这种潜力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单独产生净现金流入,而某些情况下则需与其他资产结合起来才可能在未来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净现金流入。
按照资产这一基本特征判断,不具备可望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人的生物资源,则不能确认为企业的生物资产。
生物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可以通过测定一些重要的物理特征加以估算。
(3)生物资产的形成应当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而不是未来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生物资产。
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国际经验及我国选择计量方式的思考

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国际经验及我国选择计量方式的思考摘要:本文通过对生物资产后续计量的国际计量准则和我国的计量准则比较,指出了我国的计量原则和国际计量原则的不同,阐述我国的计量原则产生的历史背景,指明以公允价值计量是我国生物资产计量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生物资产;计量;公允价值;历史成本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subsequent measurement of biological assets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f measurement and the measurement standards, points out the measurement principle and the principle of our country is different, the measurement principle of our country’s historical background, pointing to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measurement of biological assets in china.key words: biological assets; measurement; fair value; historical cost中图分类号:tb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生物资产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具有一般资产的基本特征,同时还具有其他资产不具备的生物特征:1、生命属性,是一种自然生产力形成的价值;2、生产周期的长期性,以及部分生物资产与其附着物的不可分割性。
由于生物资产计量对象具有上述情况所描述的和其他资产显著不同的特殊性,在会计核算上必然选择符合生物资产特征的计量模式。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是中国会计准则制度中针对生物科
技行业的专门会计准则。
该准则于2024年8月1日起生效,对于企业在
核算和报告生物资产时提供了具体的会计处理规定。
生物资产是指那些能够成长、减少或变化,具有生命活力,且能够直
接或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生物体。
生物资产在生物科技行业中是非
常重要的,包括但不限于生物材料、种植作物、养殖动物、微生物菌种等。
至于生物资产的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规定了两种计量模式:历
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
一般情况下,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应根据历
史成本进行,包括购买成本和生产成本。
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生
物资产的公允价值可可靠计量且更有意义时,也可以选择公允价值计量。
对于已处于成熟期的生物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还规定了摊销方法,并提出了两种选择:定额摊销法和实际产出摊销法。
定额摊销法是根
据生物资产的预期经济益处计算摊销额度,而实际产出摊销法则是根据实
际产出量计算摊销额度。
此外,在生物科技行业中存在着一些与生物资产相关的特殊情况,如
生物资产的重大变动、生物资产的生长过程中的自母资产转变等。
针对这
些情况,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也提供了相应的会计处理规定,以确保会计
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总之,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为生物科技行业提供了一套具体的会计处
理规定,旨在规范生物资产的核算和报告。
生物科技行业的企业需要严格
按照该准则要求进行会计处理和披露,以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我国生物资产会计计量模式选择

2019年第7期【摘要】对农业经济主体而言,生物资产即是其资产主要构成部分,又是经济利益的主要来源。
因而对生物资产进行合理会计计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生物资产除了具备资产的一般特性外,还有其特殊性如生长周期长、高风险性、缺乏活跃交易市场等。
因而在对生物资产进行计量时如何选择更为恰当的模式以体现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就成为了生物资产计量领域亟需探讨破解的课题。
国际上对它的计量属性的选择存在争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选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更相关,而美国、加拿大则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本文通过比较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特点,得出采用混合价值计量能提供更为可靠的会计信息。
【关键词】生物资产;会计准则一、生物资产的分类和特征(一)分类生物资产是指与农业活动相关的一切活的动植物。
不同国家对它做出了不同分类,我国将生物资产分为生产性、消耗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国际会计准则将生物资产分为生产性和消耗性;加拿大会计师协会在国家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将生产性生物资产进一步分为生长周期小于一年和超过一年的生物资产。
(二)特征除了符合资产的一般特性外,生物资产还有特殊性。
(1)高风险性。
生物资产的收益收外部环境的影响大,而外部环境是企业无法控制的,如恶劣天气会造成农作物减产,瘟疫会导致畜类大规模死亡等。
一旦出现农作物以及动物的大规模死亡必然会造成经济损失,将影响资产的价值计量(2)生长周期长。
生物资产在产生经济效益前要经过一个生长期,短则数月,长则几年。
在生长期内,它要消耗饲料或人工照看。
(3)人类作用不同。
不同于固定资产或不动产的安装和构建,人类在生物资产的生命周期中只起辅助作用,无法用计算一般资产的方式去衡量生物资产价值。
二、我国现行准则对生物资产计量模式的规定及存在的问题《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规定按照历史成本对生物资产进行初始和后续计量。
之所以采用历史成本出于以下考虑:(1)我国没有活跃的生物资产交易市场,没有取得公允价值的基础。
生物资产计量模式选择的思考

害对 生物资 产 的生长 、 以及产 出有很 大的危 害 , 发育 使得 生 物资产的未来经济 利益 具有 很 大的不 确定 性及 较高 的风 险 性 。生物资产 的这 些特 点决 定 了生物 资产 会计 处理 的特 殊
我国生物资产准 则 的初始计 量 和后续 计量 基本 上采 用
历史成本计 量模式 , 除非有确凿证据表 明生物 资产 的公允 价 值 能够持续可靠取 得 。而 国际会计 准则 要求 除生 物资产 的 初始 计量公允价值不 能够可靠计量外 , 一律 采用公允 价值计 量 _。且 规定 , 一旦 采用 公允 价值 模式 计 量 , 4 企业 即使后 来
Ke r B o o ia s e s y wo ds i lg c la s t ;Hitr a o t ar v u so c lc s ;F i a e i l
我 国是一个 农业 大国 , 但长 期 以来 , 业主要 依靠 家庭 农
式 的分散生 产。随着 市 场的 开放 、 济的发 展 、 国际 经济 经 与 联 系的 日益密 切 , 业企业 不 断增多 , 农 农业 上市公 司 也在增
安 徽 农 业 科 学 。oma o A hi g Si 09 3(7 :12—88 Ju l f nu An.c. 0 ,7 1 )8 8 2 13
责任编辑
金炎
责任校对
张 士敏
生 物资产 计 量模 式选 择 的思 考
刘雪雁 (州 业 术 院 济 理 ,徽 州2 1) 宿 职 技 学 经 管 系 安 宿 30 41
2 生物资产的特征
物资产 的成本包括 购买价款 、 相关税 费 、 费 、 运输 保险费 以及
浅议我国生物资产的会计计量模式

浅议我国生物资产的会计计量模式浅议我国生物资产的会计计量模式一、生物资产特论文联盟征及计量理论生物资产是指与农业活动生产相关的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生物资产区别于一般资产的最显著特征是具有生物转化能力(生物转化是指导致生物资产质量或数量发生变化的生长、蜕化、生产和繁殖的过程)。
正是因为生物资产具有生物转化的能力,使得生物资产价值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规律,存在自然增值(或负增值)的过程。
生物资产区别于一般资产的价值变动规律,必然导致其会计计量模式与一般资产存在不同之处。
生物资产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对生物资产如何进行计量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
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一是生物资产成本观。
生物资产成本观立足于生物资产取得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更加强调生物资产的投入价值。
1940年佩顿在《公司会计准则导论》中指出:成本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中已消耗的成本为费用,未消耗的成本为资产,实质上指明了资产的成本观。
在成本观下更加关注生物资产的可计量性。
二是生物资产的价值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资产的关注发生了转移,从为取得资产所消耗的资源,转向资产给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
对生物资产而言,同样是更加强调生物资产的服务潜能和未来给企业带来的产出价值。
代写论文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IAS41)对生物资产计量模式选择的差异分析(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IAS41)对生物资产计量模式选择的差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规定生物资产应按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但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作出了严格限制,只有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能够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估计),才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会计准则对于生物资产计量模式选择的思考在最新修订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中,我国提出了生物资产的概念,并对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规范,提出了用历史成本模式对生物资产进行计量。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并且是一个在国内消费和出口创收方面对农业依赖性都很强的国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加强,我国急待有一个统一且符合国际化要求的规则体系来规范我们的企业农业经济活动的会计行为,以便使我国的企业能够顺利走向国际。
如我国对外投资的农业企业需要对外提供会计报表,又如国内的农业企业要吸引外资也需要对外提供会计报表,这都要求我国的准则体系要对生物资产这一块有个明确的规范。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于2001年1月发布了《IAS41——农业》来规范农业活动的会计处理、财务报表列报和披露,而我国一直没有相应的规范。
因此,在这个时候提出生物资产这一概念,并通过企业会计准则的形式规范了企业农业项目的会计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一、生物资产的概念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规定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与国际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活的动物或植物的概念完全相同。
而我国会计准则将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三大类,并分别就三大类生物资产的定义、包含内容和相应的会计处理分别进行了规范。
其中有特色的是我国将公益性生物资产也纳入了生物资产的范畴,并将公益性生物资产定义为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
之所以将公益性生物资产也界定为生物资产的一类是因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公益性生物资产,虽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具有服务潜能,有助于企业从相关资产获得经济利益,从而满足生物资产确认的条件。
二、生物资产的特征作为一种经济资源,生物资产和其他资产一样都是企业对其进行经营管理从而谋求资金增值得手段,而使收回投资时的资金大于原始投入,在这一点上,生物资产和其他资产对于企业的意义是相同的。
但由于生物资产与其他资产的形式不同,价值转化机理也不一样,因此生物资产不但具有一般资产的特征,且基于它具有动植物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特点,生物资产还具有与其他资产不同的生物特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资产具有生物转化性和自然增值性。
生物资产是活的动物和植物,因此其自身具有生长、发育、繁殖和衰退的自然规律,它依靠这些自然规律和人的劳动的推动来实现自身的转化,如由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
又由于生物资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因此生物资产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地自然增值。
2、生物资产具有生长周期性。
生物资产是活的动物和植物,由于其自身的特殊生长规律,其生长都要经历从繁育、成长、成熟、蜕化、消亡等几个阶段,即是具备生命周期的资产。
并且不同的生物资产其生命周期也存在差异性,有的生物资产周期很长,如林木,长达十几年甚至上百年,有的生物资产周期又很短,如一般的农作物,在一年以内。
3、生物资产具有多样性。
不同的生物资产具有各自的生长、发育特点,而且差异非常明显,如植物和动物就具有完全不同的生长发育规律。
4、生物资产的生长具有地域差异性。
动物和植物均依赖于自然环境而存在,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导致了生物资产的地域性。
如农作物和森林资产是在地球的某一地理位置上生长,因而附属于该地域的温度、湿度、光照、降水、土壤肥沃程度等自然条件的差异都将影响到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潜力和未来产品的数量、质量上。
因此,不同地域的生物资产呈现出地域差异性。
5、某些生物资产具有提供副产品的特性。
某些生物资产可以提供多种农副产品,如奶牛就提供牛奶这种副产品。
但是同一种类的动物或植物提供的副产品在数量、质量上都具有相当大的差异。
6、某些生物资产具有附着物不可分割性。
生物资产作为活的动物或植物,一般具有与其附着物不可分割的特性。
如森林、农作物依附着土地,鱼类、海洋生物依附着江河水系等。
一旦这些生物资产与其附着物分开,它们将不再属于生物资产的范畴,如生物资产的收获和死亡。
7、生物资产具有双重资产特性。
生物资产具有流动性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和长期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的双重特性。
并且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
如牛、羊等生物资产在人类以取得肉、皮等产品为目的时,这些牛羊只能利用一次,价值一次性地转移,即具有流动性资产的性质;当人类以取得毛、乳等产品为目的时,这些牛羊可以反复利用,价值逐步转移,即具有长期性资产的性质;但是一般来说,公益性资产都具有长期性资产的性质,如放风固沙林、水源涵养林等,都是具有很长的生长周期和价值收回期。
8、生物资产具有未来经济利益不确定的特性。
生物资产在存续期间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如农作物受自然条件的制约,特别是洪水、飓风等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产出有很大的危害,动物疾病的发生等也使得生物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高风险性。
三、生物资产计量模式的选择(一)国际会计准则的选择国际会计准则对于生物资产的确认条件除了与其他资产确认相同的两个条件外,还特别的规定“该资产的公允价值或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这意味着生物资产或农产品的确认时间可能要早于根据其他准则确认的资产,如对于新生的动物或新收获的农产品,不管其成本是否能可靠计量,只要它们的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IAS41要求立即确认。
对于生物资产,IAS41第12段规定,除了在第30段所述的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的情况外,在初始确认和各个资产负债表日,生物资产均应按其公允价值减去预计至销售将发生的费用计量。
从企业生物资产上收获的农产品,IAS41第13段规定应按其公允价值减去预计至销售将发生的费用计量。
如果生物资产在初始确认时的市场价格或价值无法去定,并且公允价值的其他估计明显不可靠,生物资产应该按照其成本减去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损失计量。
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一旦能够可靠计量,企业应该按照公允价值减去预计至销售将发生的费用计量。
且这种例外只有在初始确认时才可能存在,企业一旦使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生物资产,即使它后来将无法可靠地确定公允价值,它也应继续使用公允价值模式,直至处置该生物资产。
由此可见,在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下,企业对生物资产的计量没有可选择性,只要公允价值能可靠确定,就只能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二)我国会计准则的选择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资金不足,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是入世之后收到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但我国又缺乏合适的生物资产会计准则对农业经济活动进行规范。
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农业要引进技术和资金,开展国际合作,需要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以消除外国投资者对我国农业财务报表的误解和怀疑。
因此,适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生物资产会计准则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在2005年下半年发布了新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并于2006年2月对外正是发布了最新的38项企业会计准则且要求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施。
在这最新的38项准则中就包括了生物资产的会计准则。
我国最新《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在第六条中明确规定:生物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并在第七条至第十五条分别说明了各种生物资产的初始成本如何计算。
在第十七条至第二十一条中,对生物资产后续计量的要求和方法进行了规定。
仅在第二十二条中说明:“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应当对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2)能够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估计。
可以看出,我国对于生物资产的计量采取的是历史成本的计量模式,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采用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
(三)我国选择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原因运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提供的财务信息是过去发生的,具有很强的可靠性,但是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这些信息可能与现实不符,即相关性较弱。
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提供的财务信息正好弥补了其相关性不足的缺陷,但同时由于在计量的过程中存在估计、判断,因此又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我国最新的会计准则中对于生物资产的计量仍然采用历史成本的计量模式,而仅在特定条件下才采用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
其原因是:1、我国农业企业总体上看是数量多,规模小,以家庭经营为主,这类企业通常不要求也没有能力对外提供财务报告。
而目前我国以农业为主业的农业类上市公司仅40多家。
因此,目前我国生物资产的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还不现实。
2、我国的农业市场体系尚不健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很不发达,农业信息化程度较低,不适合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取得公允价值需要有充分发育的市场。
农业市场体系不完善,从农业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取得有用的信息还比较困难,因而无法确定公允价值。
所以我国目前直接采用公允价值作为生物资产的计量模式还不合时宜。
3、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规范。
只有在成熟的资本市场、完整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完善的债务重组法律法规等外部条件的支撑下,公允价值的计量才能真正的发挥其作用。
否则,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差额作为利得或损失计入损益的处理结果会对企业资产价值的稳定性以及企业的损益带来很大的影响。
特别是在上市公司,容易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粉饰会计数据的手段,从而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
4、我国农业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职业判断能力有待提高。
公允价值的计量需要会计人员具有高超的职业判断能力。
要获取高质量的公允价值信息,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与实践素养,还需要会计人员了解评估金融、资本市场等相关知识。
而在我国现有的会计从业人员中,其整体素质不高将直接影响职业判断水平,从而制约公允价值模式的使用效果。
5、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在我国的一些公司经常出现一人兼任董事会与监事会的职务、股东大会对高级经理层的约束力名存实亡等现象,这就造成了董事会和高级财务经理对会计工作的实际控制权,而会计信息具有对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能力、业绩、道德水平监督和评价的功用。
因此,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时就很容易出现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为了私利而操纵会计数据的情况。
6、诚信机制的建立尚需完善。
诚信虽然是道德标准,但是在现今的社会中如果缺乏了诚信,即使会计制度、企业治理结构、资本市场等其他条件都达到完美,也无法阻挡造假行为的发生。
中介机构及企业本身的诚信水平和专业水平都有待提高。
因此,必须建立对诚信负责的机制,明确诚信的评判标准及违背诚信标准应付出的成本。
而在我国,诚信机制的建立还在不断完善之中,违背诚信的事件还时有发生,这对公允价值模式的运用是非常不利的。
7、在市场上取得资产的公允价值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的,因此,在选择计量模式的时候不得不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