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百姓使用网络的实际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百姓使用网络的实际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百姓使用网络的实际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百姓使用网络的实际情况

目录

一、前言

二、调查目的提出

三、调查背景

四、调查目的

五、调查地点

六、调查地网络使用情况及分析

七、调查基本结论

八、加快我县农村网络普及的建议

九、附件-----调查原报告及数据统计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在整个社会的逐渐普及以及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网络在农村的普及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现象,成为很多社会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在家电下乡的火热浪潮下,如何加快农村网络普及,科学搭建农村信息化平台,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利用寒假期间走进农村,展开关于“农村网络普及”的调研,通过寻求各级政府的支持以及广电通信部门的帮助,并结合亲身下乡调研的经历,来探索出一条当代大学生与农村基层网络建设挂钩的合作体制,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

二、调查目的提出

本报告的提出源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假期社

会实践教学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在现如今城市网络如此发达的情况下,部分农村地区网络发展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速,但是很多农村居民却有着借助网络来增长他们经济收入的想法。由于时间有限,我未能作全面的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部分农村居民进行了调查,并作出了初步的调查报告,希望能为加快家乡农村网络建设贡献一部分力量。

三、调查背景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和个人生活的重要平台。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方式,更以突出的信息渠道、交流互动、商务交易等价值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城乡之间二元结构不仅仅存在于传统的社会经济领域,也存在于诞生时间不久的互联网发展领

域。从获取信息和信息应用的角度来看,农村信息匮乏是引致二元结构的一个因素。重视和加强农村互联网的发展,可有效地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农村思想观念更新和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消除城乡之间的信息壁垒、化解二元结构的诸多矛盾,也是响应党中央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民生问题,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了,但是农民增收困难却是阻碍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农村基层的领导班子中流行这样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充分说明了交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交通可以扩大对外交流,既可以走出去又可以领进来。然而,由于信息流通不畅和与外界沟通困难导致农村资源闲置浪费,进而影响了农民的实际经济收益,因此搭建一个农村与外界信息和资源双向交流互动的平台,能够切实帮助农民增加一定收入。

四、调查目的

通过本次调查,形成乡村的网络使用情况调查报告,并作出相应分析,提出对加快调查乡村网络普及建设的建议,为农村网络建设提供几点意见。

五、调查地点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五经富镇。位于揭阳市揭西县境东北部,东与龙尾镇、丰顺县埔寨镇接壤,北与丰顺县八乡毗邻,西与南山镇、良田乡交界,南连京溪园镇,距县城32公里,是潮汕平原西进山区的主要通道。

五经富镇总面积182.8平方公里。2012年,辖26个村,2个社区,91个自然村。全镇总户数14950户,户籍人口5.6万人。海外华侨及港、澳、

台胞4.62万人。2002年被列为广东省中心镇之一。五经富是传统的农业镇,腊肠、蜂蜜、苦笋、茶叶、番薯、咸菜是其特色产品。2012年工农业总产值12.16亿元,国税收入273.87万元,地税收入288.47万元,人均纯收入7359元。地方方言为客家话。五经富是传统的农业镇,腊肠、蜂蜜、苦笋、茶叶、番薯、咸菜是其特色产品。2012年工农业总产值12.16亿元,国税收入273.87万元,地税收入288.47万元,人均纯收入7359元。地方方言为客家话。五经富是传统的农业镇,腊肠、蜂蜜、苦笋、茶叶、番薯、咸菜是其特色产品。2012年工农业总产值12.16亿元,国税收入273.87万元,地税收入288.47万元,人均纯收入7359元。地方方言为客家话。

六、调查地网络使用情况及分析

1.农村网民构成特征:

性别结构。我走访了我镇7个村庄,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每个村庄10份调查报告,有效回收率达到了100%。农村网民男女性别比例为57.1:42.9。男性高出了女性将近15个百分点。在农村的绝大数家庭里,女性承担了大部分家务事,他们的空闲休息时间明显比男性要少,以至于男性可以在更多的闲暇时间里上网娱乐。

2、年龄结构:

随着中小学生网络知识的普及,以及农村网吧的不断出现,农村互联网的网民年龄结构在日趋下降。在我们所调查的所有的7个村庄里,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受访网民中,55.7%已工作,42.9%为学生,剩余的为失业人员。其中,已工作的人士是上网的第一大集团,但是居其次的学生人群网民人数也占有大多数,我以口头提问的方式得知,19岁以下岁的孩子们无一例外的全部有过网吧上网的经历。大量年轻网民的存在,一方面大大活

跃了互联网在农村的应用;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网络应用的基础教育也更为紧迫。相关单位应该及时补充关于网络普及的师资力量,社会其他团体也应给予农村网络普及大力的支持和资助。

3、收入结构:

地域不同决定了各个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我们在五经富街道办事处了解到该镇主要依托传统的农业镇发展模式。根据调查报告的显示,该镇家庭月收入在5001-8000元的家庭占的比例最大,为27.14个百分点,家庭收入在2000元以下及家庭收入在2001-3000之间的比例同占14.29个百分点,并列第二,而家庭月收入达12000以上的占12.86个百分点,因此得出,该镇的经济能力算是比较中规中矩。稳定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开展网络普及工作,有利于当地村民借助互联网迅速嫁接新的科学技术以及接受最新最快的信息流,给自己的发展以及生产生活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4、村民网络应用情况:

农村家庭电脑上网方式。根据调研地电信部门给我们提供的数据以及资料显示,由于技术以及经费等问题,目前农村最为普遍的上网方式还是ADSL 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同时,家庭有电脑的家庭占了受访居民的90%,受访居民平时的上网方式,其中在家电脑上网的比例最大,为54.29个百分点,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第二,为38.57个百分点,但是,根据我在该镇居住及生活,还有口头访问的情况下看,该镇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应该更多,故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可能出现了偏差。

5、网络应用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结果的显示,在受访网民中,用点来来看电影、玩游戏的居民比例最多,为38.57个百分点,其次,聊天交友的比例为24.29个百分点,通过网络了解新闻的为14.29个百分点。在调研访问期间,我们询问当地一些村民对互联网的一些印象了解是时,一位大姐说,电脑不就是能够在网上看电影听歌的,还可以面对面聊天吗?可见,村民对互联网的功用以及电脑的了解都还停留在很浅的层面上。互联网的娱乐化应用虽然能够大量激发农村居民“触网”兴趣,提升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但是如果对互联网的应用持续局限在聊天、游戏、听音乐、看电影等休闲娱乐方面,将会大大阻碍广大农民阶层通过互联网改善自身社会和经济地位的发展路径。这也和我们团队致力于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意图相违背的。农村网民的网络交流情况。随着网络普及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网民群体中对及时通讯例如,QQ、微信等实时聊天软件的依赖不断增强。而且大有从学生群体向中年网民群体发展的趋势。

6、上网时长情况:

根据我的调查,大部分网民每天的上网时长为1小时以上,其中,2-4小时的比例最多,为34.29个百分点,第二第三的分别是1-2小时及4-8小时,分别占了31.43个百分点和25.71个百分点。以上数据是针对电脑使用时长的统计,关于手机上网使用时长的调查,由于问卷设计时没有考虑周全,并没有设计进去。

7、网络质量情况:

本次调查,我设计了两项关于居民所使用网络质量的调查,根据受访居民的回馈,一半受访人觉得自己所用网络是比较稳定,比例为51.43个百分点,觉得一般的占了28.57个百分点。在被问及所用网络存在什么问题

时,反应信号不好的最多,为51.43个百分点。根据调查所得,农村的网络质量还远远不及城市的网络质量,根据我自身的体会,部分乡村甚至连手机信号都几乎收不到,打电话和上网都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

8、居民对网络的期待情况:

根据居民的反馈,大部分居民对现有网络情况的使用不满意,42.86%的网民呼吁降低网络费用,32.86%的居民反映应该普及网络知识。可见,农村网络使用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9、关于使用网络办理民生服务的情况:

在受访居民中,近七成网民反映使用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4.29%的网民反映知道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上开展了“村务公开”,大部分人并不知道有这个事情。在被问及是否利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办理过事务或进行过咨询投诉时,超过65%表示完全没有,而被问及是否使用过互联网站来帮助寻找农业科技信息或致富信息时,回答是的占了四成。

10、其他情况:

根据笔者的实地考察,该镇手机使用网络的比例正在大幅度提升,相信很快就可以超越电脑网络使用用户,越来越多居民开始用上了微信,QQ,淘宝,我还看到了像是“农村淘宝”这类的致富平台,提升该镇的网络质量刻不容缓。

七、调查基本结论

本次社会调查,是在村委会、乡镇电信部门、村民的帮助下,在自己的努力之下,利用暑假完成的。不管是在调研前期各项工作的准备,包括村庄资料的收集、问卷的整理以及农村网络发展状况的了解,还是具体实施过程中挨家挨户走访,进行问卷调查或者访谈了解该户情况,后期调查报告的写作,不同的过程会遇到不同的困难。由于村委会改选,很多工作资料的交接未及时完成,在寻找相关负责人的时候障碍。再加上问卷需要涉及不同年龄层段的村民的参与,老年人多半不识字,需要在别人的解读之下完成问卷。还有,村民们对于此类的调查有抵触情绪,会不同程度地顾忌调查者的目的以及数据的去向。有时候会出现调查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甚至拒绝参与问卷调查。在五经富镇,网络的负面影响造成了多数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的强烈抵触。这是网络在普及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的障碍。只要学会好好利用网络,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是可以规避的。

五经富镇的网络建设应该符合居民的实际应用需求。互联网在农村的发展方兴未艾,它将在各个方面给地域宽广、资源丰富的农村带来空前的机遇。而在这一过程中,互联网自身也将达成新的发展。我所调查的乡村,网络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相关跟网络发展息息相关的产业都像雨后春笋一样初露苗头,因此,加快网络建设势在必行。尽管目前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农村互联网的发展与城镇相比仍然差距很大,但是我们相信它的前景值得期待。

重视和加强农村互联网的发展,可促进农村思想观念的更新,有效的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从而消除城乡之间的信息壁垒,也是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当代大学生把所学所得通过社会实践和思维创新回馈社会,肩负起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不可否认,一个人的能力确实有限,但是我想通过这次调查,唤起村民对如何合理利用网络的更多关注,掀起全村文明上

网、建设文明村的公益事业的热潮。作为大学生的我,有义务与责任尽一己之力去普及网路知识。通过此次调查增强自身的本领,提高自己的认识,又能更好的服务于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八、加快农村网络普及的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农村互联网的发展。

在调研中我发现,不上网的村民人中有很多人认为“上网没用不需要”,信息获取途径很多,看电视听广播完全可以满足村民们对信息的要求,可见信息互联网对农村地区的作用还不明显,或者说互联网对农民的作用没有直接显现出来。另外关于互联网的负面事件报道,造成农村居民对互联网存在认知上的偏差,由此产生的使用网络的种种顾虑也限制了农民的上网欲望。

因此,政府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认识到互联网的作用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利用互联网增加收入。在这个宣传的过程中,当地新闻媒体以及政府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有效落实“电脑下乡”政策,改善农村网民的上网设备。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陆续开始实施“家电下乡”政策,财政补贴家电下乡政策,有利于调动农民购买家电积极性,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也有利于引导企业建立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生产和流通体系,扩大内需并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惠农措施。作为家电下乡的一项重要举措,电脑下乡如今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目前农村地区个人电脑拥有率仍较低,很多村民都是由于没有电脑等上网设备而无法接触和使用互联网。

因此,政府应进一步使“电脑下乡”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针对农村地区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以更贴近农村生活实用的配置、更加实惠的价格,满足农村地区对电脑等上网设备的需求。

3、完善农村地区网络接入设备,并下降上网费用。

农村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薄弱,公共上网资源匮乏。虽然在“村村能上网”、“乡乡有网站”、“家电下乡”等国家政策和企业投资扶持下,我国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但是,目前部分农村地区网络使用的基础条件还很匮乏,现在农村几乎所有的上网用户均为ADSL上网方式。网络使用的增长条件和空间不足。在三下乡调研期间,我们走访了很多村庄,即使在观水镇年收入在4-5万的家庭中,依然抱怨上网费用太高时制约其直到现在依然没有买电脑的主要原因。对于农村上网,政府可以像家电下乡那样,采取一定的补助措施,鼓励联网,同时督促电信行业适当降价,薄利多销未尝不是一种成功的盈利方式。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很喜人的两极变化。电脑的普及中,中小学生占据了一个很大的比重,这与他们的学校教育密不可分,而由于农村村民的整体学历不高,电脑在这一人群中的普及依然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然而,这一人群中,手机普及率相当高,我们在烟台市牟平区电信部门了解到,该区2009年的手机用户已经超过了固话用户,而且手机短信用户还在逐年上升。在农村上网设备相匮乏之际,手机以较低的成本成为农村网民更可能选择的上网终端。目前,手机在农村地区的普及远高于电脑,其使用门槛也低于电脑等终端设备。当地相关部门应当通过加快农村地区无线接入业务的发展,从手机聊天、手机新闻等相对较浅的应用推广开始,利用手机上网拉动农村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

4、加强农村公共上网场所建设。

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发展,我们在调研过程中新奇发现了乡村网吧

正在逐渐兴起,乡村网吧正成为村民上网接受网络信息,休闲放松的新去处。然而我们所接触的网吧,大多规模很少,设备配置较低,安全和卫生

环境多数不达标,管理较为混乱。在农村互联网网民中,中小学生占了很

大一部分比重,然而农村学校机房的互联网配置并不算高,设备更新缓慢,而且均很陈旧,根本无法跟上现在互联网的更新速率。在一定程度上,也

无法满足在校学生的上网需求。因此,政府以及各地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农

村公共上网场所建设的投入力度,企业也应该强调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共

同5、致力于农村地区公共场所上网条件的改善。

加强村民的互联网网络培训教育,合理化应用网络。我们在调研的过

程中发现,农村居民对互联网的认知存在偏差,网络犯罪、网络上瘾、网

络色情等形成的负面评价,成为农民使用网络所疑虑的问题,限制了农

民的上网欲望。因此,农村地区需要通过加强学校教育,通过媒体的新闻

宣传,来转变农民上网的需求意愿和使用技能,将互联网的信息媒体价值、参与公共舆论和拓展关系网络的平台价值传递和渗透给农村的非网民群体,推动农村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持续发展。

作为互联网在农村普及的初期,大部分农村网民的上网目标大多锁定

在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的娱乐功能的使用,而农村长远的信息

化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都是无益的,会大大阻碍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一步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不断引导村民向积极化的方向发展,政府的作用和学校的教育作用不可忽视。基层领导干部必须要结合本

地的居民结构特征,组织学习和培训,提升农民的互联网认知和应用水平。学校要积极开展网络教育,培养青少年的互联网使用技能和素养,使其善

于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和交流,增强其在信息社会的学习和生活能力。九、附件-----调查原报告及数据统计

关于农村百姓使用网络的实际情况调查问卷

时间:2015年8月18日数据与分析:

第1题请问你的性别是[单选题]

42.86%

57.14%

第2题请问您现在工作(或学习)状态[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学生3042.86%工作中3955.71%失业1 1.43%本题有效填写人次70

第3题请问您的家庭月收入是[单选题]

14.29%

14.29%

20%

27.14%

11.43%

12.86%

第4题请问你家里有电脑吗[单选题]

90%

10%第5题你通常使用网络的方式是[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在家电脑上网3854.29%去网吧上网3 4.29%手机上网2738.57%基本不上网2 2.86%本题有效填写人次70

第6题如果你使用网络,你的网络知识主要来源于[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家人指导3 4.29%自己看书学习1318.57%自己摸索4767.14%其他710%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70

第7题如果你使用网络,你在网络上主要做什么[单选题]

38.57%

11.43%

24.29%

2.86%

14.29%

8.57%

第8题请问您一天当中,使用网络的时间为多长[单选题]

2.86%

31.43%

34.29%

25.71%

5.71%

0%

第9题请问您使用的网络是否稳定[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不稳定1420%

稳定3651.43%一般2028.5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70

第10题请问您觉得现在您家的网络有啥问题(可多选)[多选题]

32.86%

51.43%

30%

20%

31.43%

第11题为了帮助更多农民使用网络,你觉得最需要的是[单选题]

42.86%

22.86%

32.86%

1.43%

第12题是否使用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网上村委会)网站[单选题]

30%

70%第13题您所在的地区是否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上开展了“村务公开”[单选题]

4.29%

27.14%

32.86%

35.71%

第14题您是否利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办理过事务或进行过咨询投诉[单选题]

8.57%

18.57%

5.71%

67.14%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第15题您是否使用过互联网站来帮助寻找农业科技信息或致富信息[单选题]

40%

60%

学习资料分享

2019网络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2019网络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根据20**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数据,18岁以下的网民在互联网用户中所占的比例逐年缓慢增加,在今年发布 的数据中,而10-19岁的网民占比从27.3%下降到26.0%。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最咼,达到29.9%。不仅在大城市,中小城市的家庭和学校也购买计算机供孩子学习电脑知识,随着互联网不断在国内蔓延,越来越多中小城市的孩子有机会上网,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上有了较大的变化,从拨号上网到宽带上网以及手机上网,从简单的收发邮件到制作网页,中小城市的青少年不仅开始使用互联网,而且在使用互联网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这种经验是否会影响到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人际交流等,是我们开展这次调查的目的。 数据分析: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50%左右的初中学生家中有一台以及一台以上的电脑,这些学生家中的电脑90%联网;所有的学生都使用过 互联网。学生经常上网的场所在家中的初中生42注右,小学生30% 左右;在网吧上网初中生平均占了18%小学生占2.4%。家庭上网环境与上网场所呈现出正相关性,家中有宽带上网的学生有82%勺人经常在家中上网,只有18%^网吧上网;家中没有电脑或家里电脑没有联网的学生主要在学校或亲友家(74%)和网吧(23%)上网,2.8%的初中生和1.7%的小学生因为上网有逃课经历。样本整体呈现出上网的

频率并不高,平均只有9%勺学生几乎天天上网,12.7%的学生每周上网3-5次,31.4%的学生每周上网1-2次,46.9%禺尔上网。初一学生最常出现的上网行为依次是网络游戏、聊天、在线听音乐和浏览网页;初二学生最常出现的上网行为依次是在线听音乐、聊天、浏览网页和网络游戏;初三学生最常出现的上网行为依次是浏览网页、在线听音乐、聊天和网络游戏;五年级学生最常出现的上网行为依次是在线听音乐、聊天、浏览网页和网络游戏;六年级学生最常出现的上网行为依次是浏览网页、在线听音乐、聊天和下载软件或文件;对于上网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大多数学生都会因为学习而减少上网(19.9%的学生担心上网会影响学习,39%勺初一学生、46%勺初二学生、57、4%勺初三学生、29%勺五年级学生、26.3%的六年级学生因为学习紧张而没时间上网),无论这种克制上网的动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最后有33%勺学生认为上网对学习几乎没什么影响,其他学生中认为有好的影响与坏的影响的学生比例是:初一(2 : 1)初二(1 : 2)初三(1 : 1)五年级(2.4 : 1)六年级(1 : 1)。75%勺初中生和88%勺小学生认为上网后,看课外书的时间没有变化,80%勺学生认为上网后,温习功课的时间没有什么变化。90%勺学生认为上网没有影响体育活动时间,88%勺学生睡眠没有受到影响。10%勺学生认为上网后与父母的交流减少了。家长对孩子上网坚决反对的初二最多(22%),其次为初一(13%), 初三(12.8),六年级(6.3%),五年级(2.2%)。80%勺家长对孩子上网要求正确使用,避免不健康东西;80%左右的学生有网友,35%勺学生上网后现实生活中朋友增多,65%上网后现实生活中朋友不变。

2019网络流行语和流行词

. 2012 网络流行语和流行词 (1)给力:一般理解为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 (2)囧:被形容为“ 21 世纪最风行的一个汉字”,它的本义为“光明”,从 2008 年开始在网络社群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成 为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频繁的字之一,被赋予“尴尬、 郁闷、悲伤、无奈”等意义。 (3)神马都是浮云:“神马”并非一匹马,而是“什么”的谐音。网友打字飞快,常在用拼音打“什么”时,打出“神马”来。“浮云”的意思即虚无缥缈,转瞬即逝,意为“都不值得一提”。它的 流行源于红遍网络的“小月月”事件。 (4)你 out 了:其意思等于你落伍了,跟不上潮流了!out 是简写,原为“ out of time”(时间之外),即不合时宜。 (5)织围脖:微博是 2009 年的产物,但在 2010 年因为明星喜爱微博而大火特火,织围脖就是写微博。 (6)杯具:因与“悲剧”一词谐音,成为网络流行语,词性多变,可作形容词、名词等等。 (7)雷人:这是个非常有名的网络词,在现代网络语言中,“雷”可以说成是惊吓、被吓到了或被震撼的意思。

. (8)PK:即 Player Killing 的缩写,原指在游戏中高等级玩家随意 杀害低等级玩家的行为,后引申发展为“对决”等含义,并且用法 更加广泛。 (9)我勒个去:“呜呼哀哉”。 (10)鸭梨:压力。 (11)织毛衣:源自一首网络歌曲《织毛衣》。后来就是指在微 博上提出建设性和批评性意见。 (12)羡慕嫉妒恨:恨源于嫉妒,嫉妒源于羡慕。 (13)非常艰难的决定:续 2010 年 11 月 3 日晚间腾讯发表了“致 广大 QQ用户的一封信”称“将在装有 360 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 软件”,随后网民开始模仿腾讯公开信改写“ QQ体”,其中最经典台词为“我们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令人啼笑皆非。艰难 的决定原文:当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们刚刚作出了一个非常艰 难的决定。在 360 公司停止对 QQ进行外挂侵犯和恶意诋毁之前,我们决定将在装有360 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我们深知这样会给您造成一定的不便,我们诚恳地向您致歉。同时也把作出这一 决定的原因写在下面,盼望得到您的理解和支持。 (14)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就是什么都管、什么也都不管的部门。 有了成绩和好处的时候,这些部门就会明确地站出来,这些成绩与 其有关,所以好处也应当有份;当出现问题和需要处罚时,这些部

关于网络热词的英语作文

关于网络热词的英语作文 (1)如今网络流行语频频掀起风潮,热的一塌糊涂。 (2)网络热词是否该在考试作文中被考生频繁使用。 (3)你的看法。 例文: In such a networked society, people are tend to use hot words on the internet, which has been tagged with fashion and trend. These buzzwords are formed with the popularity of internet, which means that without the internet those works make no sense. But we can’t deny that they do enrich our communication words and contribute a lot in entertaining people. Internet buzzwords are extremely popular in the internet used by netizens, especially in the microblog, even in the students’ examination paper. In my point of view, internet buzzwords are undoubtedly hot and fashionable on the internet, but in the real life people are not so familiar with those words. Some people feel puzzled at those words. In other words, internet buzzwords can only make sense with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Therefore, these words are limited in certain condition and can’t be generalized for their unfamiliarity to some people. They aren’t supposed to be

大学生网络情况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7427-10 大学生网络情况调查报告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大学生网络情况调查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通过此次对部分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我们感 到,虽然多数大学生网民的素质较高,能够较好地利 用网络工具于成才之中,对网络中的不健康内容能够 自觉抵制,对某些相关问题也有自己的正确判断。但 是,也明显地存在着许多不足。 值得关注:近半数大学生想做黑客 和我国网民的整体素质相比,大学生网民的整体 素质相对较低。据cnnic的调查,我国网民整体的周 收发电子邮件平均数为21.2件,远远高于此次调查中 的3.34件。我国网民整体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中的搜 索引擎比率为51.3%,而此次调查显示该项比率较低, 说明大学生网民还不能自觉地利用搜索引擎来有效地 获取相关信息。全国网民整体使用网上寻呼的比率为

31.6%,调查中此项比率高于此值1倍以上;全国网民整体在网上最主要获得的信息中,电子书籍排在第4位,而大学生则把这项内容排在第6位以后……说明多数大学生网民把网聊作为上网的主要内容,还不能把上网作为学习工具。 值得重视的是,还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网民对一些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如:仍有16%的人对网上的传闻和性内容感兴趣;有29%的人对网络黑客表示崇拜,更有40%多的人表示有机会想试一下黑客行为;网络文明工程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开展近一年,仍有1/4左右的人对此不清楚,更有7%的人认为此举可有可无。 尽管本次调查对一些较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调查,但仅就上述结果就可以看出,抓紧对大学生网民的教育已经刻不容缓,高校网络文化阵地的建设更是迫在眉睫。 值得重视:高校网站亟待加强 因特网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极其便利的交际工

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的调查报告 小组成员:谭绍芬 0134 赵丽泉 0123 胡莉 0131 赵欢 0114 龚雪 0233 标题: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 二.调查目的及意义 三.调查过程安排 四.调查问卷设计 五.调查分析 六.调查总结 附:1.人员工作安排 2.经费预算 一.调查背景 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成长之下,网络信息更新的速度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网络热刺的不断诞生,一方面反映了网民的智慧,另一方面也让网民的情感得到了释放。历史上,人们为了表达对事物的感情,诞生了民谣,顺口溜等这些短小精悍,而又饱含信息的的语言文字。而在如今互联网时代,当时似乎短小精悍的文字,在如今似乎有些臃肿,进而用网络热词来代替。比如“打酱油”,“我爸是李刚”“神马都是浮云”这些词只有几个字,但这些词语后面却深刻反映了某种社会想象,网民的感情通过网络热刺不断的传递和释放。 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灵活,喜欢新鲜事物,渴望交流,崇尚创新,追逐时尚,而且不愿意承受现实生活中太多的约束(包括主流语言规范的约束)。具有匿名性的网络虚拟世界,无疑给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民群体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同时,由于他们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熟悉英语及计算机语言,使"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具有了必然性和可能性。 语言是时代的反映,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当前"网络时代"的反映,与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维状态密切相关。因而,随着网络飞速发展,"网络流行语"必将扩大其影响范围。

二.调查目的及意义 目的:了解现代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的认识、了解和使用状况以及他们对于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所持以的态度。 意义:通过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了解网络流行语的发展现状,推断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前景,进而分析和总结出网络流行语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三 .调查过程安排 四.调查问卷设计 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的调查研究 亲爱的同学: 你好!为了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我们设计了一份关于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的调查问卷,希望您能认真作答,帮助我们完成这项调查.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帮我们完成这份问卷调查,祝生活愉快! 性别: A.男 B.女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学校:(江汉大学文理学院) 1 你经常上网吗? A天天上B经常上C偶尔上D几乎不上 2上网时你会关注网络流行语吗? A非常关注B关注C偶尔关注D没兴趣 3通过网络了解流行语的渠道(多选) A论坛,贴吧B新闻网站C即时通讯(QQ,MSN) D博客E其他 4你对网络流行语的了解程度? A很了解,一看就懂B比较了解,知道大部分C不是很懂,会一点点 D完全不懂 5你对下列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情况是? 经常使用偶尔使用完全不用 A.给力①②③ B.你懂的①②③ C.我是来打酱油的①②③ D.羡慕,嫉妒,恨①②③ E.坑爹①②③ F.神马都是浮云①②③ G.我勒个去①②③ H.我爸是李刚①②③ I.___的人,你伤不起①②③6你听到某个人说这些网络流行语,你觉得他\她...

大学生对于网络舆论的看法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于网络舆论的看法的调查报告 许行 指导教师:陈金华 自从21世纪以来,由于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资讯的传播速度有了一个指数型的增长。消息来源变得更广更及时,已经从平面媒体转为门户网站和个人博客。特别是在微博、SNS 等Web 2.0型社交网站出现后,更多的声音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这给网民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地表达意见、获取信息和互动交流的空间,进而形成了独特的网络舆论。然而网络舆论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关注一些主流媒体忽视或者被迫忽视的地方,使得正义得以张扬;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网络的放大作用,很多意见在网络的环境下变得“夸张”,甚至产生“网络暴力”。 因为大学生是目前网络的主力军,从而引发了笔者对于大学生对于网络舆论的看法的调查兴趣。 本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网上以人人网投票的方式发放,网下发放纸质调查问卷。并且辅以面对面口头访谈。然而,由于受课题开展过程中发生的黄山事件的影响,使得后期数据被迫删除而样本数量较少,并且由于接受调查学生的组成片面性,调查样本具有参考价值而不具备严格的代表意义。但是,依然可以从调查中收集出许多重要的信息。 从调查中可以分析出调查对象——大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网龄长、每天上网时间长、并且关注各类事件。从此可以看出大学生是网络舆论的最主要参与者。 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认为讲道理、辩论不是一种不良的网络行为,他们认为“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言论的权利是必须尊重的”,然而,在网络辩论的过程中,却产生了大量的不良行为,其中,恶搞、调侃甚至粗口脏话是比比皆是。辩论者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因而来标榜自己,阐明自己观点,对此多数大学生认为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很多辩论者用一些虚无的证据,从道德层面来消灭对手却成了一种常见的暴力现象。 当被问及对网络暴力舆论的看法时,一位历史系的受访者说:“网民对特定事件的讨论严重侵犯了他人的隐私和合法权利,而且,由人肉搜索的案例可以看出,网络舆论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互联网的虚拟空间,而是直接延伸和投射到现实生活之中。这是十分危险的。” 一位旅游管理系的受访者也同意这个观点,并且认为“网民有以道德讨伐的名义执行法律职责的倾向。” 然而,有不少受访者有另外的看法。一位新闻系的受访者说:“‘网络暴力’只是由于我们现在网络环境不成熟的表现,现实压力、突发性事件、其他观点表达渠道缺失,成为网络暴力形成的条件,而这本身并非是网络舆论的错。事实上,网络舆论更多的时候表现出的是一种对被忽视者的关注,和对真理的追求。” 甚至有受访者认为,网络舆论只是一种舆论,网络只是一种渠道,而只是因为网络的

关于网络流行词的作文

关于网络流行词的作文 本文是关于网络的话题作文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我们生活在网络里,现实中,网络流行元素让我们的生活平添许多趣味和嚼头。分享了网络流行词的作文. 写网络流行词的作文1 近几年来,网络流行语正以不可抵挡之势席卷而来。从年流行的“神马都是浮云”,“蒜你狠”,到年的“正能量”、这些网络流行语正冲击着我们的汉字文化区域。面对这些,大多数人选择了接受并苯还承担着传播的角色,但仍有少部分人坚持着规范汉字的原则。 网络让世界变成一个村,在文化传播与信息交流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让你的“天涯若比邻”的梦得以完成,但是,你确定作好准备了吗?当网络游戏让你迷失心智时;当电脑辐射危害你的健康时。面对这些,你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面对日益上涨的物价,网络流行语反映了人们的不满与无奈。前些日子,网上流行了一句:“古时候,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现如今,物价容易把人抛,薄了烧饼,小了蛋糕。”这一极具调侃色彩的话语,在网络上一窜而红,成为广大网民对物价上涨的新的诠释。这幽默的语言中,反映的是广大网民对物价的不满与无奈。除此之外,还有前几年流行的“蒜你狠”、“糖高宗”等,恢谐地运用一语双关,极度表示对物价上涨的不满和恐慌。 网络流行语通常是与现下流行的事物挂钩的。前不久的“神马都

是浮云”则是根据现在人们压力过大,所衍生出来的一类流行体,用东北幽默的语言特点将其形象的描绘了出来。 我们不否定,网民们运用汉字来进行一系列对情感的宣泄。但是这样一窜而红的网络用语真的好吗? 前不久,曾有学校明确指出,在作文里不得出现网络流行语,如“神马”、“给力”在这里我们先不说他们的做法是否正确,但是仍可反映规范汉字的重要性。 我们无法阻止网络流行语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我们必需规范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藏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作为炎黄子孙的你我,不正应该维护我们民族的民血与荣耀吗?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去抵制网络流行语,因为这些能在日常生活之余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应当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网络流行体。 今天,你准备好了吗? 写网络流行词的作文2 近几年来,网络流行语正以不可抵挡之势席卷而来.从年流行的“神马都是浮云”,“蒜你狠”,到年的“正能量”、这些网络流行语正冲击着我们的汉字文化区域.面对这些,大多数人选择了接受并苯还承担着传播的角色,但仍有少部分人坚持着规范汉字的原则. 网络让世界变成一个村,在文化传播与信息交流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让你的“天涯若比邻”的梦得以完成,但是,你确定作好准备了吗?当网络游戏让你迷失心智时;当电脑辐射危害你的健康

网络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XX校区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娱乐、交友和工作的重要工具。然而,众所周知,互联网除了可以交流互动及下载学习资料外,还有许多吸引青年人、且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的诸如网络游戏、对战游戏、高清影视等娱乐功能。那么,由于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而大量普及的大学生寝室电脑,究竟给我XX大学的学子们带来了什么?有大量自由时间可以支配的同学们又是如何使用手中的电脑的呢?到底寝室电脑的普及,给大学生带来了怎样的利与弊?为此而写了这份调查报告。 二、调查过程: (一)调查对象: XX校区在校大学生 (二)调查方式: 采取对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发放问卷,本次调查供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8份,其中有效问卷180份,其中有115份是由男生填写,65份是由女生填写。;然后,进行实地考察(包括网吧、宿舍等); (三)调查结果分析;(这部分你们要重写,结果分析应该把问卷设计的问题概况为几个大的方面,在每一方面需要的地方在用统计的数据予以支撑说明,实地考察的也应放在这部分) (1)问卷情况汇总 本次问卷调查的第一调查部分是整体调查部分,目的在于调查不同年级的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有多久,学生对网络的态度和看法是什么,学生一个月上网的费用是多少以及大学生上网的频率问题。 本次问卷调查的第二部分是关于学生网上聊天和使用电子邮件情况的调查,目的在于调查学生网上聊天的目的和网上聊天的话题,学生是否有过网恋经历。 本次问卷调查的第三部分是关于学生对网络游戏的调查,目的在于了解有多少大学生在迷恋网络游戏,学生对哪些网络游戏更为着迷,和对网络游戏的看法等 本次问卷调查的第四部分是学生对网络生活情况调查,目的在于调查学生对网络生活带来的影响的看法,如交友、身心健康等。 本次问卷调查的第五部分是关于学生对校园网使用情况的调查,目的在于调查学生对校园网建设的态度,学生有效利用校园网进行学习占整个学习过程的百分比,学生比较乐于接受什么类型的校园网以及学生对学校现在的网络建设情况是否满意 本次问卷调查的第六部分是关于学生对浏览网站的兴趣和在网络未来发展中起的作用调查,目的在于调查学生想在网络未来发展中起的作用,学生对那些类型网站感兴趣。 (2)问卷显示结果分析 1.整体情况调查部分: 从大一到大四随机抽样调查中,有63.3%的同学大学期间不打算购买电脑,目前同学们使用电脑的主要用途是休闲娱乐,占总调查人数的81.5%。网龄随年级的增长而逐渐上升,在大一同学中近47.6%的同学网龄在两年以上,说明大部分同学高中时已经经常接触网络.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中必须明确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下是搜集整理的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论文(设计)题目:近十年来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 选题目的和意义; 目前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方兴未艾,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探讨。总体来看,研究者的定量研究多于定性分析;多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审美学的角度进行评析;对其产生的原因的认识比较全面;对其后果和影响的分析比较客观;提出的对策建议也比较理性和宽容。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方式,使用情况等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有的网络流行语研究中缺少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指导,还需要我们本着科学的态度进行认真、深入和细致的整理和研究。 选题目的: 网络流行语作为流行语的一支,以独特的风格和迅猛地传播速度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力求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归纳和总 结,使网络流行语在规范中发展。 选题意义: 希望通过研究,使我们对网络流行语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针对网络流行语中出现的不规范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网络流行语健康发展。逐步丰富和拓展网络流行语的研究领域,激发我们对网络流行语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文献和理论观点综述: 1、研究文献: [1]曹起.网络流行语的语音变异分析[J] .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8;32. [2]陈建伟.网络流行语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2008. [3]陈一民.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11:96. [4]李润生.网络词汇的造词法探析[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

大学生对网络暴力的认知及态度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网络暴力的认知及态度的调查报告 您好,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大学生对于网络暴力的认知及态度调查,想邀请您用几分钟时卷。本问卷实行匿名制,所有数据只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题目选项无对错之分,情况填写。谢谢您的帮助。 Q1、您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长大约是多少? 1、半小时左右 2、1到2小时 3、3到4小时 4、4小时以上 Q2、您上网主要的目的是:(请选择最主要的1~3项,不要超过3项) 1、互联网基础应用(使用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即时通信) 2、浏览新闻、博客/个人空间;更新博客/个人空间 3、数字娱乐(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音乐) 4、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网上支付) 5、网络社区(论坛/BBS访问及发帖) 6、其它(网上银行、网上炒股/基金、网络求职、网络教育等) Q3、您对网络暴力了解多少? 1、非常了解 2、了解

4、不太清楚 5、一点都不了解 Q4、您认为什么是网络暴力? 1、攻击对方,涉及不雅用语,使用侮辱性语言等 2、故意违反版规,恶意灌水、爆吧等 3、侵犯他人隐私,与现实高度相关的暴力:如恶意人肉搜索等 4、其他 Q5、您是否了解近几年发生的下列网络事件? 1、某名星粉丝割腕事件 2、舒淇怒删微博事件 3、姜岩事件 4、英国女孩汉娜自杀事件 5、莎朗斯通事件 6、辽宁女张雅事件 Q6、在以上事件中,您是否对您不了解的事件产生了好奇心? 1、非常好奇 2、好奇 3、一般

5、完全不好奇 Q7、您是否在以上热门事件中发过帖,您的言论属于那种类型? 1、仅表示感叹:如“怎么会这样!” 2、发泄不满:如“真是人渣!”等 3、细致分析:如我认为他为什么这么做…… 4、无所谓:如“顶”、“沙发” 5、明确观点:如强烈支持或谴责某一方 6、不发帖,纯看客 Q8、有人认为这些事件的发起人及参与者是在使用网络暴力,您赞成这个观点么? 1、非常赞成 2、赞成 3、一般 4、反对 5、非常反对 Q9、如果您发的帖子被网管删除了,您有什么反应? 1、受打击不发了 2、在能发的地方加倍发

(高中议论文)关于网络流行语的作

近几年来,网络流行语正以不可抵挡之势席卷而来。从年流行的“神马都是浮云”,“蒜你狠”,到年的“正能量”、“屌丝”。这些网络流行语正冲击着我们的汉字文化区域。面对这些,大多数人选择了接受并苯还承担着传播的角色,但仍有少部分人坚持着规范汉字的原则。 网络让世界变成一个村,在文化传播与信息交流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让你的“天涯若比邻”的梦得以完成,但是,你确定作好准备了吗?当网络游戏让你迷失心智时;当电脑辐射危害你的健康时。面对这些,你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面对日益上涨的物价,网络流行语反映了人们的不满与无奈。前些日子,网上流行了一句:“古时候,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现如今,物价容易把人抛,薄了烧饼,小了蛋糕。”这一极具调侃色彩的话语,在网络上一窜而红,成为广大网民对物价上涨的新的诠释。这幽默的语言中,反映的是广大网民对物价的不满与无奈。除此之外,还有前几年流行的“蒜你狠”、“糖高宗”等,恢谐地运用一语双关,极度表示对物价上涨的不满和恐慌。 网络流行语通常是与现下流行的事物挂钩的。前不久的“神马都是浮云”则是根据现在人们压力过大,所衍生出来的一类流行体,用东北幽默的语言特点将其形象的描绘了出来。 我们不否定,网民们运用汉字来进行一系列对情感的宣泄。但是这样一窜而红的网络用语真的好吗? 前不久,曾有学校明确指出,在作文里不得出现网络流行语,如“神马”、“给力”

在这里我们先不说他们的做法是否正确,但是仍可反映规范汉字的重要性。 我们无法阻止网络流行语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我们必需规范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藏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作为炎黄子孙的你我,不正应该维护我们民族的民血与荣耀吗?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去抵制网络流行语,因为这些能在日常生活之余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应当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网络流行体。 今天,你准备好了吗? (本文档仅供参考用途,所载资料皆来自整理,欢迎大家分享交流)

2021网络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2021网络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2021网络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根据20** 年7 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数据,18 岁以下的网民在互联网用户中所占的比例逐年缓慢增加,在今年发布的数据中,而10-19 岁的网民占比从27.3%下降到26.0%。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达到29.9%。不仅在大城市,中小城市的家庭和学校也购买计算机供孩子学习电脑知识,随着互联网不断在国内蔓延,越来越多中小城市的孩子有机会上网,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上有了较大的变化,从拨号上网到宽带上网以及手机上网,从简单的收发邮件到制作网页,中小城市的青少年不仅开始使用互联网,而且在使用互联网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这种经验是否会影响到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人际交流等,是我们开展这次调查的目的。 数据分析: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50%左右的初中学生家中有一台以及一台以上的电脑,这些学生家中的电脑90%联网;所有的学生都使用过互联网。学生经常上网的场所在家中的初中生42%左右,小学生30% 左右;在网吧上网初中生平均占了18%,小学生占2.4%。家庭上

网环境与上网场所呈现出正相关性,家中有宽带上网的学生有82%的人经常在家中上网,只有18%在网吧上网;家中没有电脑或家里电脑没有联网的学生主要在学校或亲友家和网吧上网, 2.8%的初中生和 1.7%的小学生因为上网有逃课经历。样本整体呈现出上网的频率并不高,平均只有9%的学生几乎天天上网,12.7%的学生每周上网3-5 次,31.4%的学生每周上网1-2 次,46.9%偶尔上网。初一学生最常出现的上网行为依次是网络游戏、聊天、在线听音乐和浏览网页;初二学生最常出现的上网行为依次是在线听音乐、聊天、浏览网页和网络游戏;初三学生最常出现的上网行为依次是浏览网页、在线听音乐、聊天和网络游戏;五年级学生最常出现的上网行为依次是在线听音乐、聊天、浏览网页和网络游戏;六年级学生最常出现的上网行为依次是浏览网页、在线听音乐、聊天和下载软件或文件;对于上网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大多数学生都会因为学习而减少上网,无论这种克制上网的动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最后有33%的学生认为上网对学习几乎没什么影响,其他学生中认为有好的影响与坏的影响的学生比例是:初一初二初三五年级六年级。75%的初中生和88%的小学生认为上网后,看课外书的时间没有变化,80%的学生认为上网后,温习功课的时间没有什么变化。90%的学生认为上网没有影响体育活动时间,88%的学生睡眠没有受到影响。10%的学生认为上网后与父母的交流减少了。家长对孩子上网坚决反对的初二最多,其次为初一,初三,六年级,五年级。80%的家

网络流行语调查报告

关于网络流行语的调 查报告 班级:汽车服务与营销一班 小组名:第六组雷霆队 姓名:吴汪海 学号:163908130

目录 一、调查背景………………….. 二、调查研究目的………………. 三、调研方法………………. 1.调研设计…………………. 2.资料采集方法……………… 3.抽样方法…………………… 4.实施工作…………………… 四、调研分析………………… 五、局限性…………………… 六、结论和建议……………….. 1.结论……………………………. 2.建议………………………………

关于网络流行语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成长之下,网络信息更新的速度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网络热刺的诞生,一方面反映了网名的智慧,另一方面也让网民的情感得到了释放。而在如今互联网时代,当以视乎短小精悍的文字,在如今有一些臃肿,进而用网络热词来代替。比如“打酱油”。“我爸是李刚”,“神马都是浮云”这些词只有几个字,但这些词语后面深刻的反映了某种社会现象,网民的感情通过网络热刺不断的传递和释放,语言是时代的反映,网络语言在一点程度上也是当前“网络时代”的反映,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状态密切相关。因而,随着网络飞速发展。 二.调查研究目的 (1)了解网络流行语在校园的使用情况 (2)了解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的利与弊 (3)了解现代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看法和态度 (4)了解大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网络流行语 (5)了解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认识 调查内容: (一)调查研究在校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各方面的观点 (二)对网络流行语与现代语的使用影响进行研究 (三)进一步制定方案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吸收网络信息 (四)分析调查大学生如何看待网络流行语并且如何使用网络流行

网络流行语调查报告

正确理解规范使用 ——对近几年网络流行语的调查分析及思考 一、调查原因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我国网民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据有关统计,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亿,我国网民规模、宽带网民数、域名注册量三项指标稳居世界第一,其中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总网民的46%。上网聊天和获取信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民在互联网闲聊和发表意见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有特殊意义的语言文字,一种带有较大局限性但同时又具有固定模式的语言——网络用语。其中,有些网络用语在网络上流行起来,点击率、使用率日益提高,在表情达意中成为大多数网民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这些用语就成为网络流行语。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张普教授认为,网络流行语有一定的社会文化研究价值,是应用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重点之一,其研究对于各类媒体用语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流变的符号,是最能敏锐反映人们心理的变迁的。网络流行语也体现了网民的创造性,因为网络是个虚拟的空间,表达思想方式与日常生活有所不同,而且中学生主要是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者,如何正确理解和规范使用它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

二、调查过程 (一)确定探讨内容(2010年5月) 1、2007年—2010年,中国网络流行语的归类; 2、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3、探讨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 4、探讨中学生该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流行语。 (二)主要步骤(2010年5月—2011年3月) 1、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等搜集2007—2010年网络流行语; 2、将网络流行语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3、采用问卷调查了解中学生理解、运用网络流行语的现状; 4、分析、研究,形成调查报告。 三、调查结果 (一)网络流行语的主要类型 1、反映重大事件类 伴随着网络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和近几年来网络民意的崛起,许多热词不断涌现,被网友反复套用、化用、夺人耳目,甚至延伸到现实语境中。如:2007年的“正龙拍虎”,2008年的“做人不要太CNN”“范跑跑”、“猪坚强”,2009年的“躲猫猫”“做噩梦”,2010年的“我爸是李刚”等这些网络热词以具体事件作为依据,时代特色鲜明,俏皮中暗含生活哲学,

网络暴力调查结果报告

. 对网络暴力的调查报告【前言】次《中国互联39CNNIC)完成的第据2017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亿,全年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截至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年1253.2% 429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共计新增网民什么是网络暴力?网络暴力是一种暴力形式,它是一类在网上发表具有“网视频的行为现象,人们习惯称之为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言论、图片、络暴力”。网络暴力能对当事人造成名誉损害,而且它已经打破了道德底线,往往也伴随着侵权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亟待运用教育、道德约束、法律等手段进行规范。网络暴力是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正文】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主要在于了解不同年龄的人群对于网络暴力的理解和对待网络暴力的态度,探究正确网络用语的使用。二、调查对象及一般情况网络用户岁为中心的正态分布,网龄20之间,其中年龄以这部分人年龄在10-30 年都为6-10 三、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上海市徐汇区美罗城地下一楼随机选择网民当场发卷填 100% 10份,回收率达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共发出调查问卷四、调查时间:日月42017年8 五、调查内容主要调查了不同年龄人群对于网络暴力的理解和对待网络暴力的态度。个问题。(见附一)问卷共向投资者提出了9 六、调查结果的填写者很少遭遇过的填写者有时遭遇过网络暴力,20%通过调查,70% 的人则没有遭遇过网络暴力。网络暴力,而剩下的10%的人对于网络暴力的理解较肤浅,对于较严40%在这些受调查者中,有的人对于网络暴力非常理解。重的网络暴力行为认为理所当然;剩下60%的人在影50%100%的人选择举报,其中还有对于网络暴力的解决方法, 50%的人选择抓住对方纰漏给予打击。响轻微时选择置之不理,还有的人认为政府需颁布的人认为网络秩序需靠个人自觉,另有50%有50% 网络法律、网络维护者需加强监督。对于网络用语,网民一致认为,对于咒骂家人、本人的语言是令人讨厌的人承认,若喜爱的明星、作品等被拿来对比、贬低,自己都会70%的,另有非常生气。50%100%的人认为应该坚强,不能因此放弃生命,其中对于网络暴力,的人认为因网络暴力死去的40%对于因网络暴力死去的人为此感到可惜;另有的人认为网络暴人是对家人的不负责,太懦弱,十分谴责这种行为;剩下10% 力和自己无关。3 / 1 . 七、调查体会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网民对于网络暴力持有排斥、谴责的态度,但有小部分网民对网络暴力的认识不够深切。那网络暴力有哪几种表现形式呢? 1、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失实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 2、在网上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 3、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和言论侵扰,致使其人身权利受损等现今互联网发达的时代,在虚拟的网络上,我们要学会正确地应对网络暴力,遇到小事情时置之不理,遇到大事情时可以选择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切记不可放弃生命,但对于已经逝世的人们,也不能冷嘲热讽。 网络秩序需要网民共同维护,不用脏字,不发布虚假信息,不讽刺等等,文明上网。

网络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网络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网络使用情况调查报告1 调查目的: 根据20xx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数据,18岁以下的网民在互联网用户中所占的比例逐年缓慢增加,在今年发布的数据中,而10-19岁的网民占比从%下降到%。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达到%。不仅在大城市,中小城市的家庭和学校也购买计算机供孩子学习电脑知识,随着互联网不断在国内蔓延,越来越多中小城市的孩子有机会上网,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上有了较大的变化,从拨号上网到宽带上网以及手机上网,从简单的收发邮件到制作网页,中小城市的青少年不仅开始使用互联网,而且在使用互联网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这种经验是否会影响到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人际交流等,是我们开展这次调查的目的。 数据分析: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50%左右的初中学生家中有一台以及一台以上的电脑,这些学生家中的电脑90%联网;所有的学生都使用过互联网。学生经常上网的场所在家中的初中生42%左右,小学生30%左右;在网吧上网初中生平均占了18%,小学生占%。家庭上网环境与上网场所呈现出正相关性,家中有宽带上网的学生有82%的人经常在家中上网,只有18%在网吧上网;家中没有电脑或家里电脑没有联网的学生主要在学校或亲友家(74%)和网吧(23%)上网,%的初中生和%

的小学生因为上网有逃课经历。样本整体呈现出上网的频率并不高,平均只有9%的学生几乎天天上网,%的学生每周上网3-5次,%的学生每周上网1-2次,%偶尔上网。初一学生最常出现的上网行为依次是网络游戏、聊天、在线听音乐和浏览网页;初二学生最常出现的上网行为依次是在线听音乐、聊天、浏览网页和网络游戏;初三学生最常出现的上网行为依次是浏览网页、在线听音乐、聊天和网络游戏;五年级学生最常出现的上网行为依次是在线听音乐、聊天、浏览网页和网络游戏;六年级学生最常出现的上网行为依次是浏览网页、在线听音乐、聊天和下载软件或文件;对于上网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大多数学生都会因为学习而减少上网(%的学生担心上网会影响学习,39%的初一学生、46%的初二学生、57、4%的初三学生、29%的五年级学生、%的六年级学生因为学习紧张而没时间上网),无论这种克制上网的动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最后有33%的学生认为上网对学习几乎没什么影响,其他学生中认为有好的影响与坏的影响的学生比例是:初一(2:1)初二(1:2)初三(1:1)五年级(:1)六年级(1:1)。75%的初中生和88%的小学生认为上网后,看课外书的时间没有变化,80%的学生认为上网后,温习功课的时间没有什么变化。90%的学生认为上网没有影响体育活动时间,88%的学生睡眠没有受到影响。10%的学生认为上网后与父母的交流减少了。家长对孩子上网坚决反对的初二最多(22%),其次为初一(13%),初三(),六年级(%),五年级(%)。80%的家长对孩子上网要求正确使用,避免不健康东西;80%左右的学生有网友,35%的学生上网后现实生活中朋友增多,65%上网后现实生活中朋

高三作文:网络流行语作文800字

网络流行语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语言文字在其中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除了古代文言文、现代白话文这种正式的语言文字形式,在网络时代,丰富多彩的网络词语层出不穷,网络流行语正在虚拟社会中广泛流行并影响到我们的现实生活。 网络语言是从网络中产生或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网络语言简洁生动、风趣幽默,深受网民喜爱。纵观2014年和2015年的网络流行语,语重心长的有之:“且行且珍惜。”因为得来皆不易;情怀浪漫的有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不受束缚,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卖萌撒娇的有之:“吓死宝宝了”、“怪我咯”、“萌萌哒”,无辜可爱的样子惹人欢喜;花式夸赞的有之:“明明能靠长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我只想安静地做个美男子”,夸起人来或自夸起来不亦乐乎;无奈至极的有之:“现在整个人都不好了”、“也是醉了”;炫富豪放的有之:“有钱,就是任性”、“买买买”。从以上可以看出,网络流行语贴近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形象生动幽默,多有调侃夸张的成分在其中,往往由一个小事情或随机事件迅速传播扩散并流行开来。这些简单直白的语言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展现了网民们丰富的想象力,也给沟通交流带来润滑剂。网络流行语的普及是大势所趋,有些词语还被收录进正规词典,如“晒”增加新释义“展示”,多指在网络上公开透露(自己的信息);“奴”增加新释义“为了支付贷款而不得不拼命工作的人”。 新鲜事物的出现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很多刚接触语言文字的孩

子还未建立稳定的语文基础,“屌丝”、“SB”等一系列难登大雅之堂的粗俗语言被广而告之,鱼龙混杂的词汇让他们学习起来难以分辨好坏,容易受到不良影响,想要学会好好说话、文明用语实在不易。另一方面,过于通俗化的网络语言表达是简洁、是轻松,但却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大部分流行语来得快去得也快,没有深意。中国语言文字是历经千百年锤炼的,是有着规范化的语法和字义、词义的,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新奇好玩搞笑,而忽视了正统的语言,实在是得不偿失。 网络流行语凝聚了网民们奇思妙想的智慧,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简洁明了。它的流行传播顺应了语言文化发展的潮流,丰富了语言文字。我们应该以宽容开放的态度去接纳顺应时势而产生大量新的词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网络流行语中的优胜劣汰是一个社会顺其自然选择的过程。同时,我们要对网络流行语加以规范化的引导,让它更加“给力”。

网络流行语主要特点

网络流行语主要特点 时效性 很好很强大(时间不详):最初来源据称源自马克思在1845写成的重要著作Theses on Feuerbach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有提到工人阶级在兴登,卡瓦仑切以及莱茵地区的斗争时说“sehr gut, sehr beeindruckend, sehr harmonisch.”翻译成中文就是“很好,很深刻,很和谐”。其作为的使用则最早源自猫扑,其最初使用则有以下几种说法: 1、在猫扑网使用了关键字屏蔽之后,诸如“SB”一类的词汇均无法打出。于是猫扑的网友便用“NB”来代替原来“SB”的含义,而“NB”的原本含义则使用“很好很强大”一词来代替; 2、在天涯有一位网友在数年之前发表了一个贴子,但无人问津;数年之后,此人自问自答地回复了这个帖子(一说为此人自己都忘记了这贴是自己发的)。于是此后跟贴的网友们惊呼:“自挖自坟、自问自答、自娱自乐,很好,很强大”。 很黄很暴力:北京某小学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出的一句话,迅速成为网络! 很傻很天真:出处艳照门,阿娇用于形容自己的话。 斯巴达(2007年上旬):原自电影《》,指进入极端亢奋的脑残状态。 Nice Boat(2007年下旬):原自《school days》最终话停播事件,属于广义形容词,也可扩展为“Nice XXX”。 失态(2007年末):原自《高达00》第十话中某人台词:“这是何等的失态”,属于广义动词,也写作“师太”“湿态”。 回老家结婚(2008年春):在很多影视作品及ACG的场景都有类似的语句,但是通常说出此话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而将此话发扬光大的则是龙之塔(ドルアーガの塔~the Aegis of URUK~),此句共出现于第一集8分50秒及13分55秒(SOSG字幕组)...说出此话之人果然下一幕立马挂掉,真可谓是禁句啊!此话现在更多是用来表达对现实情况的无可奈何。 (2008年夏):源自广东电视台的某次采访。被问及对艳照门的看法时,受访人的回答“我只是出来打酱油的”,现在在网上一般用来代替“路过”用来进行快速回复。 (2008-5-20):一位网名叫“毒死狗熊”的百度吧友在魔兽世界贴吧发帖子问"LZSB"是什么意思,另一位百度吧友回复了四个字“兰州烧饼”成此典故,之后广为流传,成为一个新生词语。 兰州烧饼,首字母为“LZSB”LZ可以引申为楼主。回复此词语后,表示对楼主的鄙视,对楼主智商的怀疑。但本词的语气较之“LZSB”稍轻。 (2008年夏):据调查,最早恶搞“做俯卧撑”的帖子出现在7月1日19时59分,网友“流芳苑主”发表了《吃面要吃雪菜肉丝,运动要做俯卧撑!身体倍儿棒!》的帖子,网友纷纷效仿恶搞“做俯卧撑”。释义:①增强臂力的一种辅助性体育运动。两手和双前脚掌撑地,身体俯卧,两臂反复弯曲和撑起,使全身平起平落。②对某事不便或不愿发表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