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推进动力装置
船舶柴油主推进装置及控制系统分析

船舶柴油主推进装置及控制系统分析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船舶制造行业发展迅速;要想促使船舶能够安全航行,就需要合理设计柴油主推进装置及控制系统;如果在这两个方面出现了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船舶整体的建造质量,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采取科学措施,进行设计。
本文简要分析了船舶柴油主推进装置及控制系统,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标签:船舶;主推进装置;控制系统1 前言船舶主动力推进系统的控制装置就是推进控制系统,它包括诸多方面的组成部分,如柴油主机、齿轮箱、安全保护以及远距离操纵系统等等。
一个现代船舶,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推进控制系统,是船舶机舱自动系统的核心内容。
目前,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和应用,在现代船舶中开始广泛应用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综合自动化系统,这样原来那些大量繁重的人工操作就可以替换为数字化以及高层次的自动化技术,促使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通过本项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船舶自动化程度,代表了船舶推进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
2 船舶推进动力装置系统概述具体来讲,船舶的主推进动力装置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柴油机推进动力装置、燃气轮机推进动力装置、电力推进动力装置以及蒸汽推进动力装置和核动力推进装置。
一是蒸汽推进动力装置,主要是将蒸汽作为工质,这种发电机主要是在发电机外的锅炉中燃烧燃料,这种加热方式是间接的,因此也被人们称之为外然式发动机;一般情况下,又可以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往复式汽轮机和回转式汽轮机,这种划分依据是运动方式的差异。
它的优点是结构较为简单,可以可靠的运行,并且管理难度不大,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因为没有较好的经济性,并且有着较大的尺寸和重量,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二是电力推进动力装置:指的是发电机发电有原动机来带动,然后向推进电动机供电,可以直接供电,也可以通过交流器来实现,这样推进器就可以由推进电动机来带动,促使船舶能够正常航行。
高职轮机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以“船舶主推进动力装置”课程为例

喷油设 备及检
修
船用燃油 和可燃混 合气形成 与燃烧
课堂讲授+课后分享原油、油运、中远海运能源运输股份有限 公司材料 课堂研讨环保标准、政治因素等对船用燃料油规格及价格的 影响。
爱远洋、爱中远海 运 法规意识、国防教 育
换气机 构、废气 涡轮增 压器及
检修
分油机 检修与 操作 柴油机 系统和 装置 柴油机 操作与 应急处
增强使命感
燃料)。
船舶动 力装置 的组成 与类型
船舶动力 装置
螺旋桨
课前任务+课堂研讨:了解中国的三艘航母辽宁舰、山东舰和 福建舰动力装置情况,了解世界其他国家航母发展现状,特 别是动力装置情况。 课前布置任务了解零排放、零污染纯电力推进形式的动力系 统 课堂通过制服上的肩章螺旋桨来解读螺旋桨的内涵。轮机人 要像螺旋桨一样吃苦耐劳、勤奋工作。调距桨又暗示做事、 学习要灵活,讲求方法。
奋发图强,科技报 项产品之一
国,中国制造 2.中船集团完成收购船舶柴油机巨头芬兰瓦锡兰旗下二冲程
2025。 发动机业务
柴油机工 课堂中为了理解柴油机增压与扫气的概念,结合抗疫实情举 国情与爱国教育
作原理 负压方舱、负压救护车空气流动例子。
柴油机 结构、主 要部件 及其检
修
船舶柴油 机有害排
放
柴油机结 构、主要
国防教育 环保意识 敬业精神
柴油机 和轴系 振动
柴油机和 轴系振动
引出船舶特别是潜艇、远海测量船减振降噪的必要性,分析 国防教育、科学精
各种类型动力装置减振降噪的优劣势。
神
3.5 多模式融合教学法助力课程思政建设 我院“船舶主推进动力装置”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和行动导向教学[3]
主推进动力装置试题八

试题八1.柴油机压缩比的最低要求应满足:A.柴油机冷车起动与低负荷正常运转B.柴油机较高的经济性C.燃烧室一定的高度以利于燃油的雾化与油气混合D.达到规定的最高爆发压力2.不同机型压缩比的大小,一般来讲:A.增压度越高,压缩比越大B.小型高速机的压缩比较低速机的小C.现代新型低速柴油机的压缩比越来越大D.二冲程柴油机比四冲程机压缩比大3.关于气阀重叠角的大小分析中,正确的是:A.气阀重叠角越大越好,燃烧室扫气会更充分B.若进气阀开启过早,会使进气量增加C.一般气阀重叠角非增压机大于增压机D.若排气阀关闭过迟,过量的扫气空气会降低涡轮前的排气温度,增压器获得的有用能将减少4.在一定程度上最能代表燃烧室部件机械负荷的因素是:A.最高爆发压力和最大往复惯性力B.最大爆发压力和预紧力C.最大往复惯性力和冲击力D.安装预紧力和弹力5.指出下列压缩比大小对柴油机影响的一个不正确论述:A.压缩比愈小,起动性能愈差B.压缩比增大,膨胀功增加C.压缩比增大,热效率增高D.压缩比愈大,机械效率愈高6.活塞顶的烧损一般发生在:A.弯流扫气及水冷柴油机活塞上B.直流扫气及油冷柴油机活塞上C.横流扫气及油冷柴油机活塞上D.直流扫气及水冷柴油机活塞上7.理论并经实践证实,提高柴油机功率的最有效途径是:A.增加缸数与增大缸径B.提高转速C.提高进气压力D.提高充气效率8.关于活塞组的管理,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A.柴油机换了新活塞环和气缸套时,必须有一个渐加负荷的过程B.在柴油机活塞组的磨合过程中,应使用纯矿物油C.在柴油机活塞组的磨合过程中,应使用高碱性油D.在柴油机活塞组的磨合过程中,应增加气缸油的供油量9.通常中小型柴油机的机体是将下述部件制成一个整体:A.机座与机架B.机架与气缸体C.气缸体与机座D.气缸体与油底壳10.中小型柴油机活塞外圆的磨损发生在。
A.活塞头部左右方向B.活塞头部前后方向C.活塞裙部左右方向D.活塞裙部前后方向11.活塞冷却机构的特点是:A.套管式冷却机构结构简单B.套管式冷却机构有水击现象C.套管式冷却机构密封不良D.铰链式冷却机构易发生水击现象12.活塞环的轴向磨损会使环的:A.天地间隙增大B.搭口间隙增大C.背隙增大D.A+B+C13.大功率中速柴油机的活塞采用的冷却方式有:I.套管式II.喷射式III.振荡冷却式IV.腔室冷却式V.蛇管冷却式VI.铰链式A.I+II+III+VB.II+III+IV+VC.II+III+IV+VID.III+IV+V+VI14.柴油机运转中,检查活塞环漏气的最有效方法是:A.测压缩压力B.测最高爆发压力C.测排气温度D.观察排烟颜色15.船用湿式气缸套工作条件的恶劣性主要表现在:I.内表面高温高压燃气II.内表面的摩擦与磨损III.内表面燃气的腐蚀IV.活塞的侧推力与敲击V.外表面水空间的腐蚀和穴蚀VI.气缸盖安装予紧力A.I+III+VB.II+III+V+VIC.I+II+III+V+VID.以上全部16.关于气缸盖的裂纹的检查方法,下列说法错的是:A.可以采用渗透探伤或水压试验(试验压力0.07Mpa)检验B.开车前冲车时,观察示功阀有无水汽、水珠喷出C.运转中,观察冷却水压力是否波动,滑油中是否有水,油位是否升高等D.吊缸时,活塞顶部有积水或锈痕,表明气缸盖可能有裂穿现象17.为了防止气缸套的低温腐蚀,常用的预防措施是:A.尽可能选用高硫分的优质燃油B.选用高粘度高品质的气缸油C.避免长时间低负荷运行D.冷却水质要高18.在进行活塞环的密封性检查中,每处漏光弧长不得超过°,整个圆周漏光弧长相加不超过°,且在环搭口附近°,范围内不得漏光。
主推进动力装置课后习题

主推进动力装置第一章基本知识1.在柴油机气缸中燃烧的是。
A 柴油 B 燃烧产物 C 空气中的氧气 D 燃油蒸气与空气的可燃混合气2.关于压缩比的叙述中,错误的说法是。
A压缩比提高,柴油机的热效率也相应有所提高 B压缩比降低,最高爆发压力也会相应降低 C 高速柴油机的压缩比大于低速机 D 在柴油机的运转过程中,压缩比的变化趋势是会逐渐增大3.会使柴油机压缩比变小的是。
①活塞顶面烧蚀②气缸盖密封垫片减薄③连杆轴承磨损④气缸漏气增加⑤连杆平面内弯曲变形⑥气阀阀座磨损 A ①②④⑥ B ①③⑤⑥ C ②③⑤⑥ D ③④⑤⑥4.关于柴油机压缩比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连杆平面内弯曲变形会使压缩比变小;②连杆平面内弯曲变形会使压缩比变大;③加大气缸盖密封垫片厚度会使压缩比变小;④加大气缸盖密封垫片厚度会使压缩比变大。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5.会使柴油机压缩比增大的是。
A 加大进气压力 B 加大气缸直径 C 提高转速D 减小缸盖垫片厚度6.柴油机采用较高的压缩比是出于的需要。
A 使燃油压燃发火 B 柴油自燃点较高 C 保证良好雾化及燃烧 D 提高功率7.柴油机的压缩容积又称为。
A 工作容积 B 燃烧室容积 C 气缸总容积D 压缩比8.柴油机气缸工作容积是指。
A 燃气膨胀做功时的气缸容积 B 活塞在上止点时的气缸容积C 活塞从上止点到下止点所经过的气缸容积D 活塞在下止点时气缸容积9.柴油机的缸径是指。
A 活塞的外径 B 气缸的内径 C活塞环的内径D 活塞销外径10.下列四个参数中,与柴油机活塞平均速度Cm无关的是。
A 活塞的行程 S B 曲柄半径 RC 气缸直径D D 曲轴转速 n11.四冲程柴油机一个工作循环四个冲程中,对外做功的冲程数有。
A 一个 B 二个 C三个 D 四个12.四冲程柴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越过上止点的次数为。
A 一次 B 二次 C 三次 D 四次13.柴油机活塞的上、下止点位置与气缸容积的关系是。
主推进动力装置

3)按规定力矩和顺序拧紧缸盖,缓慢盘车,越过上死
点后; 4)拆缸盖,取出铅皮,测其值,与出厂规定误差不宜大 于5%。
11、上、下八字:进、排气凸轮顶尖所成形式,称向上为“上八 字”,向下为“下八字”。
下八字:活塞处于压缩末、 做功开始的发火上死点
上八字:活塞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气阀重叠 角的上死点
12、压缩压力:压缩终点时压力。 13、爆炸压力:燃烧最高压力;表示机械负荷的大小。 14、额定功率(持续功率):标准大气状况(45℃、0.1MPa大气 压,相对湿度60%)、额定转速下,柴油机带动本身各辅助设备 运转,允许连续运转12小时的有效功率,即铭牌功率。 15、最大功率:在1小时内允许超过额定功率10%的功率,且不冒 黑烟和燃油消耗率不超过额定功率时的7%。
形成过后排气,损失部分新鲜空气, 扫气有死角,易新、废气混合,且两 侧气缸受热不同,易产生变形,校中 时活塞中心线偏向排气口的对侧。
3)回流扫气:新气由扫气口进,先冲向对缸
壁,折回转向上,驱赶废气,
再回向下,将废气从排气口逐出。 优点:结构简单,扫、排气口位于同侧, 便于增压器管理布臵。
缺点:路程长,换气差,新废气易混。
排气阀关
起动结束
进气阀关
排气阀开
2)进、排气阀开闭不能任意提前或迟后。 若进气阀开启过早,废气将通过进气阀冲入进气管,产生废气 倒灌;若进气阀关闭过晚,活塞的上行会使部分新鲜空气向外排 出,降低压缩压力;若排气阀打开过早,将会使有效功损失增大; 若排气阀关闭太迟,会使废气重新吸入。 3)气阀重叠角:定时图中上死点前后附近进、排气阀同时开启 着,这时曲轴转过的角度。 气阀重叠角并不会引起废气倒灌,因为排气快终了时,废气流 有惯性,且这种惯性流在燃烧室内造成一定的低压,帮助抽吸 新鲜空气充入气缸。 二冲程机进、排气几乎同时进行,具有较大进、排气重叠角 但不称为气阀重叠角。 增压时,气阀重叠角加大,即进气提前角和滞后角增大,喷油 提前角减小。
主推进动力装置第三章 机构与机械传动教案4间隙运动机构、摩擦轮传动、皮带传动、链传动

2012-2013第二学期主动力推进装置教案一、授课教案课程名称: 主动力推进装置授课教师姓名: 职称(或学历): 授课对象:(轮机专业12年级tz1班级学生)授课时数: 4课题名称: 主动力推进装置授课类型: 理论授课教材名称及版本: 主动力推进装置(船员适任考试培训教材)●本单元或章节的第三章机构与机械传动教案●教学目的及要求:1.6 间隙运动机构1.7 摩擦轮传动1.8 皮带传动1.9 链传动●授课主要内容及课时分配螺旋机构的主要内容:滑动螺旋机构滚动螺旋机构一、螺旋机构的组成:下图为最基本的螺旋机构,由螺杆、螺母和机架组成。
螺杆与螺母组成螺旋副,螺杆与机架组成转动副,螺线与机架组成移动副。
二、螺旋机构的分类(按螺旋副的摩擦性质)特点:1、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运转平稳,易于自锁;但摩擦阻力大,传动效率低有侧向间隙,反向有空行程,低速有爬行2、传动效率高,具有传动的可逆性,运转平稳,低速不爬行;经调整预紧,可获得很高的定位精度和较高的轴向刚度,但结构复杂,抗冲击性能差,不具有自锁性,多由专业厂制造3、传动效率高,具有传动的可逆性,运动平稳,无爬行现象;反向时无空行程,定位精度高,磨损很小;但螺母结构复杂,需有一套要求较高的供油系统应用:1、金属切削机床的进给、分度机构的传动螺旋,摩擦压力机、千斤顶的传力螺旋2、数控机床、精密机床、测试机械、仪器的传动螺旋和调整螺旋;飞行器、船舶等自动控制系统的传动螺旋3、精密机床的进给、分度机构的传动螺旋(1)、滑动螺旋机构滑动螺旋机构在传动中螺杆与螺母之间产生滑动摩擦。
按用途可分为:A、传力螺旋:以传递动力为主,要求以较小的转矩产生较大的轴向推力。
例1:传动螺旋螺旋千斤顶螺旋压力机B、传导螺旋:以传递运动为主,有时也承担较大的轴向力。
例2:传导螺旋车床的进给机构,通过螺杆的转动,使与刀架相连在一起的螺母水平移动,从而完成车刀切削进给动作。
C、调整螺旋:用于调整、固定零件的相对位置。
柴油机主推进动力装置船舶余热利用系统优化设计

针对以上问题,本次演示提出以下优化设计方案:
1、能量回收利用
为了提高能量的回收利用率,我们提出一种新型的能量回收系统——多级能 量回收系统(MERS)。该系统将废热分为多个等级进行回收,根据不同等级废热 的特性,分别用于船舶动力装置、加热、制冷等多个方面。同时,该系统还采用 了先进的热能存储技术,确保在废热不足时,能够通过存储的热量进行补充。
2、设备优化设计
在设备方面,我们针对传统的换热器、冷却装置进行优化设计。首先,换热 器采用高性能材料,提高换热效率;其次,冷却装置采用新型的多级冷却系统 (MCS),将废热在不同温度等级下进行冷却,提高冷却效果。此外,我们还引 入了先进的存储装置,该装置采用新型的相变材料(PCM),能够在不同的温度 下吸收和释放热量,进一步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柴油机主推进动力装置船舶余 热利用系2 文献综述
03 系统优化设计
04 结论
05 参考内容
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船舶作为长途运输的重要工具,其节能减排 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柴油机作为船舶主推进动力装置的核心部件,其在运转过程 中会释放大量余热。如何有效利用这些余热,提高船舶能源利用效率,成为当前 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次演示将对柴油机主推进动力装置船舶余热利用系统的优化 设计进行探讨。
参考内容
一、引言
随着全球船舶运输的快速发展,船舶在航行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淡水资源。然 而,海上航行时,淡水储备往往受到限制。因此,开发一种能够利用船舶余热进 行海水淡化的装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介绍一种船舶余热低温蒸馏海水淡 化装置的设计方案及其实验验证。
二、设计思路
该船舶余热低温蒸馏海水淡化装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热交换器、蒸发 器、冷凝器以及淡水储罐。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船舶主发动机运转过程中产生的余 热,将加热后的海水引入蒸发器,随后在蒸发器内加热蒸发产生水蒸气。水蒸气 上升至冷凝器,遇到较低温度的冷凝管,形成液态水流入淡水储罐,最终得到淡 水。
主推进动力装置

1.不是液压式气阀传动机构的优点。
八.能自动调整气阀间隙B.阀杆不受侧推力C.噪音小D.检修拆装方便2.不属于吊缸检修的技术要求。
A.各零件无明显缺陷B.气阀密封良好C.活塞缸套间隙、连杆轴承间隙符合要求D.测量桥规值3.转变过程不发生晶格类型的转变。
A.再结晶B.共析C.结晶D.奥氏体向马氏体4.按WoodwardUG-8调速器稳定性调节要求,其补偿指针的最大允许位置所处刻度是A.5格B.7格C.9格D.10格5.材料力学研究的变形主要是,即材料在弹性阶段的变形。
A.塑性B.弹性变形C.塑性变形D.弹性6.采用钻孔冷却,实际上是将燃烧室部件分为冷热两部分,冷热区之间的特点为。
A.冷区很薄,热区很厚B.冷区很厚,热区很薄C.两部分厚度相同D.视机型而定7.柴油机发生燃烧敲缸的原因有。
I、喷油定时太早II、该缸超负荷运转m、燃油的燃烧性能太差W、气缸套和活塞间隙过大V、气缸套严重磨损W、喷油器漏油、滴油A.i+n+m+w+v+wB.I+II+V+W7.i+n+m+v D.i+n+m+w8.柴油机磨合运转时要求的分配必须科学合理,才能顺利完成磨合。
i负荷n转速m运转时间w压缩比A.i+nB.i+n+mC.i+n+wD.n+m+w9.柴油机喷油泵的检查与调整包括:i、密封性检查n、供油定时的检查与调整m、供油量的检查与调整w、启阀压力的检查与调整V、雾化质量的检查与调整A.i+m+vB.i+n+mC.i+n+m+wD.i+w+v10.柴油机气缸盖上的排气阀座面可能产生。
①磨损;②裂纹;③穴蚀;④钒腐蚀;⑤烧伤A.①+②+③+④B.①+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11.柴油机气缸套低温腐蚀的介质是。
A.H2OB.SO3C.H2SO4D.SO212.柴油机曲轴弯曲疲劳裂纹多于扭转疲劳裂纹,不是由于。
A.各道主轴承下瓦磨损不均匀B.弯曲应力集中系数大于扭转应力集中系数C.附加弯曲应力难于准确计算D.附加扭转应力难于准确计算13.柴油机曲轴主轴承油槽开在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1.2.7应力集中
1.2.7.1应力集中、应力集中系数、应力重新均匀分布等概念
◎
◎
○
1.2.7.2应力集中的机理
◎
◎
○
1.2.7.3应力集中对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影响
◎
◎
○
1.2.7.4应力集中的位置判定
◎
◎
○
1.2.7.5应力集中的消除方法
◎
◎
○
1.2.8机械振动基础
1.2.8.1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振动的危害、分类
◎
◎
○
1.3.5.2带传动的弹性滑动、打滑、带传动的传动比
◎
◎
○
1.3.5.3带传动失效形式的分析、影响带传动能力的因素的分析
◎
◎
○
1.3.6链传动
1.3.6.1链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及基本组成
◎
◎
○
1.3.6.2链传动的运动特性:平均传动比和运动的不均匀性
◎
◎
○
1.3.7齿轮传动
1.3.7.1齿轮传动的类型和特点
◎
◎
○
1.1.2.4力系与力偶系的简化与平衡条件
◎
◎
○
1.1.3刚体的基本运动
1.1.3.1速度与加速度的基本概念及合成
◎
◎
○
1.1.3.2角速度与角加速度基本概念
◎
◎
○
1.1.3.3刚体的平动: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刚体平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
◎
○
1.1.3.4刚体的定轴转动:角速度、角加速度,转动惯量的概念,飞轮的作用
◎
◎
○
1.2.3.4材料的挤压强度:材料在挤压时的截面设计、许用载荷
◎
◎
○
1.2.4扭转
1.2.4.1轴的内力与应力的主要特征、分布规律
◎
◎
○
1.2.4.2轴的变形与应变
◎
◎
○
1.2.4.3轴的刚度:实心轴、空心轴
◎
◎
○
1.2.4.4轴的强度:实心轴、空心轴
◎
◎
○
1.2.5弯曲
1.2.5.1梁与梁的分类;梁的平衡条件;梁的约束反力
◎
2.2.7气缸套的检修
2.2.7.1活塞环与气缸套的摩擦形式
●
●
●
●
●
●
2.2.7.2气缸套的正常磨损与异常磨损的特征、规律和原因
●
●
●
●
●
●
2.2.7.3减少气缸套磨损的途径
●
●
●
●
●
●
2.2.7.4气缸套磨损的检修(气缸套的拆装与测量、圆度误差和圆柱度误差的计算、内径增大量的计算)
●
●
●
2.2.7.5气缸套的磨合
●
●
●
●
●
●
2.2.7.6拉缸的主要症状,拉缸的种类及拉缸的工艺原因,防止拉缸的工艺措施
●
●
●
●
●
●Leabharlann 2.2.7.7气缸套裂纹的检修●
●
●
2.2.8气缸盖及气缸盖的检修
2.2.8.1气缸盖的作用和工作条件
○
○
○
2.2.8.2气缸盖的要求和材料
○
○
○
2.2.8.3筒形活塞式柴油机气缸盖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
1.2.2.1杆件在拉压时的内力与应力的主要特征、分布规律
◎
◎
○
1.2.2.2杆件在拉压时的变形与应变的主要特征、分布规律
◎
◎
○
1.2.2.3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虎克定律:弹性模量、抗拉(压)刚度,虎克定律的应用
◎
◎
○
1.2.2.4杆件在拉压时的力学性质:衡量材料强度的指标,塑性材料与脆性材料的性质比较
◎
◎
○
1.2材料力学
1.2.1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1.2.1.1弹性、弹性变形;塑性、塑性变形
◎
◎
○
○
○
○
1.2.1.2衡量构件承载能力的标准
◎
◎
○
○
○
○
1.2.1.3载荷、内力和应力
◎
◎
○
○
○
○
1.2.1.4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变形、扭转变形、弯曲变形
◎
◎
○
○
○
○
1.2.2轴向拉伸与压缩
◎
◎
○
○
◎
○
1.4.4.3钢的表面热处理及其应用
○
○
○
1.4.5常用材料
1.4.5.1船舶常用钢:碳钢、合金钢、船体用钢的分类、牌号、性能和应用
◎
◎
○
○
◎
○
1.4.5.2铸铁的分类、牌号、性能和应用
◎
◎
○
○
◎
1.4.5.3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分类、牌号、性能和应用
◎
◎
○
○
◎
1.4.5.4非金属材料及在船舶上的应用
2.1.1.1柴油机的基本概念
○
○
○
2.1.1.2四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
◎
◎
2.1.1.3二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
2.1.1.4二冲程与四冲程柴油机的比较
◎
2.1.1.5柴油机增压的概念
○
○
○
2.1.2柴油机的性能指标
2.1.2.1柴油机的指示指标
◎
◎
◎
2.1.2.2柴油机的有效指标
◎
◎
◎
2.1.2.3柴油机的工作参数:爆压、排温、活塞平均速度、行程缸径比
◎
◎
○
1.3.9.3液力传动的特点及主要用途
◎
◎
○
1.4金属材料及其工艺
1.4.1金属材料的性能
1.4.1.1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
○
○
1.4.1.2金属材料工艺及其性能(冷加工工艺、铸造工艺锻造工艺、焊接工艺)
◎
◎
○
○
◎
○
1.4.2金属学基础
1.4.2.1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过程
◎
◎
○
○
◎
○
1.4.2.2合金与合金的相结构
●
●
◎
◎
●
2.2.4.5活塞环弹力的检查方法
●
●
◎
◎
●
2.2.4.6轮机员配换活塞环的工艺,检查和修配新环,安装新环的工艺要求
●
●
◎
◎
●
2.2.4.7活塞环的验收
●
●
◎
◎
●
2.2.5活塞销、十字头销、活塞杆与活塞杆填料箱的检修
2.2.5.1活塞销的磨损测量和裂纹检查,活塞销的修理
●
●
●
●
●
●
2.2.5.2十字头组件:组成、作用和结构特点,十字头轴承的工作状况及提高其可靠性的措施
◎
◎
○
1.2.5.2弯曲时的内力、主要特征;剪力图和弯矩图
◎
◎
○
1.2.5.3弯曲时的应力:分布规律、截面惯性矩、截面抗弯模量
◎
◎
○
1.2.5.4梁的合理截面的含义;梁的常见截面形状的比较
◎
◎
○
1.2.5.5梁的强度
◎
◎
○
1.2.6薄壁容器的强度
1.2.6.1薄壁容器的概念
◎
◎
○
1.2.6.2薄壁容器的应力
主推进动力装置
8201:3000KW及以上船舶大管轮
8202:750KW-3000KW船舶大管轮
8203:3000KW及以上船舶二/三管轮
8204:750KW-3000KW船舶二/三管轮
8205:未满750KW船舶大管轮
8206:未满750KW船舶二/三管轮
考试大纲
适用对象
8201
8202
8203
8204
8205
8206
1基础理论知识
1.1理论力学
1.1.1力学基础
1.1.1.1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刚体、平衡、运动、力的三要素、力偶
◎
◎
○
○
○
○
1.1.1.2静力学的基本公理
◎
◎
○
○
○
○
1.1.2刚体的平衡
1.1.2.1力的投影、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矩
◎
◎
○
1.1.2.2力偶、力偶的等效条件
◎
◎
○
1.1.2.3力的平移定理
◎
◎
○
1.2.2.5杆件受到拉压时的强度,提高杆件拉压时的刚度和强度的措施
◎
◎
○
1.2.3剪切与挤压
1.2.3.1材料在剪切时的内力与应力的主要特征、分布规律
◎
◎
○
1.2.3.2材料在剪切时的变形与应变的主要特征、分布规律、剪切弹性模量
◎
◎
○
1.2.3.3材料的剪切强度:材料在剪切变形时的截面设计、许用载荷
○
○
○
1.6.1.3防止化学腐蚀的措施
◎
◎
○
○
◎
○
1.6.2电化学腐蚀及其防护
1.6.2.1电化学腐蚀原理和腐蚀电池的种类
○
○
○
1.6.2.2船上常见的电化学腐蚀
◎
◎
○
○
◎
○
1.6.2.3防止电化学腐蚀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