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三级公路设计
三级公路工程施工设计方案(沥青混凝土路面)

三级公路工程施工设计方案(沥青混凝土路面)三级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沥青混凝土路面)第一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第一节工程概况和编制依据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某市,共由16条道路组成,为便于区分,设计时暂以A 路、B路、C路、D路、E路、F路、G路、H路、J路、K路、L路、M路、N路、P路、Q路来命名。
道路总长39227.353米,路宽9至42米不等。
其中F路、M路全段和C路、K路、L路的部分路段属于新建道路,其余属于改建道路。
二、沿线现状A路:该路全长2326.071m,起点与B路相交,自工程起点至K1+680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宽约5.5m;K1+680至K2+225段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宽12m;K2+225至K2+225段现状道路为双幅路,两侧车行道各宽12m,中央分隔带宽18米,总宽42米。
均为沥青路面。
工程起点至K2+225段道路两侧均为农田、荒地,K2+225至工程终点道路两侧有警察局等单位。
B路:该路全长3234.486m,起点与A路相交,工程起点至K2+150、K2+820-K3+200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宽约9m;K1+680至K2+820段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宽约11m。
均为沥青路面。
工程起点至K1+200段道路两侧均为农田、荒地,K1+200至工程终点道路两侧有部分民房。
在K0+825处现状有一道1.5m宽的小涵洞横穿设计道路,在K2+925处现状有一道5m宽的小桥涵横穿设计道路。
C路:该路全长1836.408m,工程起点至K0+185、K0+445-K0+900现状道路为单幅路,沥青路面,宽约7m;其余路段为一条宽约3m的土路。
设计道路两侧沿线为民房。
在K1+757处现状有一道0.9m宽的小桥涵横穿设计道路,在K1+793处现状有一道小涵洞横穿设计道路。
D路:该路全长785.749m,工程起点至K0+240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宽约4m;K0+500至工程终点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宽约7m;K0+240- K0+500现状道路为双幅路,两侧车行道各宽5m,中央分隔带宽2米,总宽12米。
3级公路设计参数

3级公路设计参数
设计车速40km/h 车道数2 单车道宽3.5m 路基宽度8.5m 停车视距40m 最大纵坡7% 车辆荷载公路2级
平面同向曲线夹直线长度(一般240m 最小120m)
反向曲线夹直线长度2V=80m
横向力系数0.15
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60m 一般最小半径100m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路拱≤2%=600m 路拱>2%=800m)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50m 最小值40m
停车视距40m
超车视距(一般值200m 最小值150m)
平坡段货车停车视距和下坡段一样50m。
纵坡面:最大纵坡7% 最大坡长500m
最小坡长:一般值160m最小值120m
合成坡度10%=i y2+i x2开平方。
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4%=1100 5%=900 6%=700 7%=500m
设计洪水频率1/25
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450m 一般最小半径700m
极限长度35m 一般最小长度90m 横断面行车道宽度7.0 车道宽度3.5
土路肩宽度0.75 上坡最低速度25km/h
道路横坡2% 土路肩横坡3%。
(完整版)三级公路路基路面设计毕业设计

三级公路路基路面设计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年级2011级专业建筑工程管理学号学生李东指导老师刘雨谦2013 年毕业论文诚信承诺书四川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评审表(指导教师用)四川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量也迅速上升,现如今的道路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使得道路大量的损坏影响交通,并且交通量的增加并且不断地对道路的碾压磨损,使得现在已经修建好的道路的路基、路面损坏,造成一系列的交通问题,并且对我国的财政也是一笔很大的支出。
,因此,对道路的等级、以及道路的设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路基路面是构成公路线形主体结构密不可分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路基是主要的承受和满足汽车荷载的重复作用和经受各种自然因素的长期侵蚀,没有稳固的路基就没有稳固的公路;并且路面是直接供车辆行驶的部分,它的好坏直接影响行车速度、安全、和运输成本。
因此,根据根据公路等级和任务,合理的选择路基路面结构,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使路面路基在设计年限内具备良好的使用性能,对节约投资,提高运输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三级公路;路基设计;路面设计目录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路基工程 .............................................................................................2.1.路基及其作用..........................................................................................2.2.路基设计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路基设计 .............................................................................................3.1.路基设计的原则 ......................................................................................3.2.路基设计 ................................................................................................3.3.路基宽度 ................................................................................................3.4.路基高度 ................................................................................................3.5.路基边坡坡度..........................................................................................3.6.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第四章路面设计 .............................................................................................4.1、面层的种类...........................................................................................4.2、对路面的要求 .......................................................................................4.3、路面的结构及组成 ................................................................................第五章道路排水设计 ......................................................................................5.1 路基、路面排水系统的布置原则 ...........................................................5.2排水系统布置及设计 ...............................................................................第六章路基支挡工程设计 ...............................................................................6.1不良地质地段路基设计原则.....................................................................6.2路基工程设计..........................................................................................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第一章绪论设计是任何工程实施的灵魂和依据,只有优秀的设计才能有优质的工程。
设计说明3级公路

设计说明3级公路设计说明:三级公路一、概述三级公路是指连接城市与县镇、乡村的次干道,其交通流量较大,服务范围广,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设计说明将围绕三级公路的道路设计、交通设施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道路设计1.道路纵横向布局:三级公路应根据地形地貌、交通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布局,确保道路的通行性和便捷性。
2.道路宽度:根据交通流量预测和车辆类型,确定道路主干线和支线的宽度,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
3.车道设置: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通行能力,设置合理的车道数目,确保车辆顺畅通行。
4.路面设计:采用合适的路面材料和结构设计,确保道路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5.路肩和人行道:设置宽度适中的路肩和人行道,方便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增加道路的安全性。
6.路灯设置:在需要的路段设置路灯,确保道路的照明条件,提高夜间行车的安全性。
三、交通设施规划1.路口设置:根据交通流量和交通安全要求,合理设置交叉口、环岛和立交桥等交通设施。
2.交通信号灯:在交通流量大的路段设置交通信号灯,引导和控制车辆的通行。
3.标志和标线:设置道路标志和标线,指示车辆行驶方向和注意事项,提高道路的安全性。
4.公交站点:根据公交需求,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公交站点,便利市民出行。
5.服务区和停车场:设置服务区和停车场,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休息和停车的便利条件。
四、环境保护1.绿化设计: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增加道路的美观性和生态效益,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
2.排水系统: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道路在雨季能够顺畅排水,防止积水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3.噪音控制:采取隔音屏障、路面减振等措施,降低道路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4.环保材料使用:选择环保材料进行道路建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五、总结三级公路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重要交通通道,设计和规划应充分考虑道路的通行性、安全性和环保性。
本设计说明从道路设计、交通设施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对三级公路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3级公路设计参数

3级公路设计参数
3级公路设计参数
设计车速40km/h 车道数2 单车道宽3.5m 路基宽度8.5m 停车视距40m 最大纵坡7% 车辆荷载公路2级
平面同向曲线夹直线长度(一般240m 最小120m)
反向曲线夹直线长度2V=80m
横向力系数0.15
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60m 一般最小半径100m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路拱≤2%=600m 路拱>2%=800m)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50m 最小值40m
停车视距40m
超车视距(一般值200m 最小值150m)
平坡段货车停车视距和下坡段一样50m。
纵坡面:最大纵坡7% 最大坡长500m
最小坡长:一般值160m最小值120m
合成坡度10%=i y2+i x2开平方。
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4%=1100 5%=900 6%=700 7%=500m
设计洪水频率1/25
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450m 一般最小半径700m
极限长度35m 一般最小长度90m 横断面行车道宽度7.0 车道宽度3.5
土路肩宽度0.75 上坡最低速度25km/h
道路横坡2% 土路肩横坡3%。
三级公路工程设计方案说明

三级公路工程设计方案说明设计说明一、工程概述(一)设计依据1、现场勘测资料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3、业主相关要求、现场勘测资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规定。
(二)工程背景及规划条件xx县xx路南延建设工程作为全县重要的交通要道,是连接xx街道办事处与xx镇的一条主要通道。
本道路的建设极大方便了两地居民的出行,同时给两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平台。
(三)工程位置及现状xx县xx路南延建设工程起点为xx路与xx路交叉处,终点为xx 镇xx路,沿途经xx街道工业园区、xx镇xx村、xx村、xx村等村庄,全长约为5.2km。
全路段既有老路改造,又有新修路段,沿线地形较为复杂,并且涉及较多拆迁,因此路线平面设计是本设计方案的重点。
二、设计标准xx县xx路南延建设工程按三级公路标准设计,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其主要主要技术指标为:1、道路等级:公路三级;2、计算行车速度:30km/h;3、交通等级为:中;4、路面类型为:沥青混凝土;5、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KN;6、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年限:8年;三、路线平面设计根据区域地形特点及业主相关要求,在广泛征集各方业主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三种设计方案供参考,具体详图见《路线平面设计图》。
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为:(1)充分利用既有道路,路基宽度不足路段尽量单侧加宽。
(2)本着少拆迁、少占地的原则,在既有道路平面线形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灵活运用直线、圆曲线等线形要素,构造顺适、均衡、协调的平面线形。
(3)充分考虑现状情况,注重环境保护,结合沿线地形地貌进行路线设计,使路线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4)符合xx路远期规划及广饶街道工业园区规划的要求。
四、道路纵断面设计道路沿线地形复杂,多数路段既有道路已经初具规模,因此纵断面设计主要以道路起终点、重要交叉口、村庄规划以及既有道路标高为主要控制点。
纵断面设计一般原则为:(1)纵断面设计参照现状地形标高,综合考虑土方平衡、运营经济等长期效益。
三级公路设计文稿

一、设计资料(一)、设计原始资料1、沿线及区域的地质本项目线路处于平原微丘上,地势基本平坦、视野开阔,海拔高程在30m~60m。
沿线路段主要地貌为平原微丘。
2、设计的项目与内容摘要路线起点A(565805,2615750),终点B(567405,2616700)两点之间选定一条公路路线并进行平,纵,横,设计和基土石方的计算。
(二)、设计标准1、公路等级:三级公路(平原微丘);2、计算行车速度:30km/s;3、行车道宽度:3.25m;4、路基宽度:7.5m;5、最大纵坡:8%;6、平曲线最小半径:极限值,30m;一般值65m;7、停车视距:30m;8、土路肩宽度:0.5m;9、服务水平:四级;10、设计年限:30年;11、桥涵设计荷载:汽车——20级;挂车——100级。
二、道路设计线(一)、三级公路(平原微丘)选线的一般原则路线是道路的骨架,它的优劣关系到道路本身功能的发挥和在路网中是否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影响路线设计除自然条件外还受诸多社会因素的制约,因此选线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其基本原则如下:1、在道路设计的各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的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较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在工程两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不要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该不顾工程的大小,片面的追求工指标。
3、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经济园林等。
4、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道路,应注意保护原有自然状态,其人工构造物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
处理好重要历史文物遗址。
5、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调查,弄清它们对道路工程的影响。
对严重不良地质路段,如滑坡、坍塌、泥石流、岩溶、泥沼等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应谨慎对待,一般情况下应设法避免。
设计说明3级公路

用1: 0.5。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及规模1、《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For pers 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C);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本段改移道路长度为125・5m。
二、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式说明(一)路基横断面布置本段路基采用双车道标准,标准路幅宽度8.5米,其路幅构成为:0.5米(土路肩)+)+7.50米(行车道)+0.5米(土路肩)=8.5米。
(二)路拱横坡一般路段,行车道路拱横坡采用2%,原则上横坡可采用既有路面横坡,以便以平顺衔接。
(三)路基横断面加宽、超高方式本段路线采用三类加宽值在曲线内侧加宽。
本段线路采用左、右不同超高渐变率的过渡方式。
路面超高旋转轴为道路中心线。
超高起点一般位于路线ZH或HZ点,超高终点位于缓和曲线内或者圆曲线起、终点。
左、右行车道同时开始绕中心线独立旋转。
超高过渡方式采用线性渐变。
超高过渡段的纵向渐变率不大于1/125,并不得小于1/330。
三、路基设计说明(一)、一般路基设计1、边坡坡度路堑边坡:本段边坡不高,土质路堑边坡根据高度坡率采用1: 0.75,石质路堑边坡坡率采路堑边坡的坡脚、坡顶采用圆弧过渡,以贴近自然地貌。
(2)护坡道和碎落台碎落台:边沟外侧一般设置0.5m碎落台。
2、坡面防护由于该段边坡不高,边坡稳定,不考虑坡面防护,坡面绿化让其自然恢复。
(二)路床处理帮宽部分路面的路基基底必须碾压密实,若为黏性土,应换填0.2m碎石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绪论1.1 地理位置图(略,详细情况见路线设计图)1.2 路线及工程概况本路线是山岭重丘区的一条三级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7.5米,双向车道,无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为2 ⨯0.5米,行车道为2 ⨯3.250米。
设计速度为30Km/h,路线总长1981.451米,起点桩号K0+000.00,终点桩号为K1+1981.451。
设计路线共设置了6个平曲线,半径分别为350m 210m 250m 337m 75m 58.460m,弯道处均设置缓和曲线,本次纵断面设计设置了8个变坡点,5个凸形竖曲线,3个凹形竖曲线,半径依次为1800、4700、18000、2500、2500 3000、1400、1000米。
1.3 线自然地理特征安州区隶属四川省绵阳市,位于绵阳市西南部,四川盆地西北部,龙门山脉中段,介于北纬31°23′~31°47′,东经104°05′~104°38′之间,东与江油市,东南与本市的涪城区接壤;南与德阳市的罗江县,西南与绵竹市相连;北与本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毗邻1.4 研究主要内容本毕业设计的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吉林白河—露水河三级公路的设计工作,具体内容包括整理分析、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公路排水规划设计及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图纸绘制。
1.4.1资料整理与分析设计资料是设计的客观依据,必须认真客观地分析。
首先要对设计任务书提供的各种资料加以理解和必要的记忆,明确对设计的影响,在头脑中对工程要求、自然条件、材料供应情况和施工条件等,构成一幅明晰的画面;其次要对资料进行分析、概括和系统地整理,从中抽取、确定有关设计数据。
1.4.2路线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设计1.4.3排水设计1.4.4设计文件毕业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
说明书交代设计内容、设计意图。
计算书交代设计中的具体计算方法和过程。
1.4.5设计图纸一般要求绘制路线平面图、纵断面图、路基标准横断面图、横断面设计图、路面设计图、路基排水设计图等主要图纸,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等表格,其中一部分图纸需要计算机绘图。
2 路线设计2.1 公路等级的确定2.1.1 已知资料表2-1路段初始年交通量(辆/日,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6%)2.1.2 查《标准》由《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交通量换算采用小客车为标准车型。
表2-2各汽车代表车型与换算系数2.1.3 交通量计算初始年交通量:N=860×1.5+820×1.5+33×2.0+35×2.0+1689×1.0=4345辆/日2.1.4 确定公路等级假设该公路远景设计年限为20年,则远景设计年限交通量N:+⨯N1-20==辆/日6%)434513146(1根据《规范》: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25000辆以上。
一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15000~30000辆。
二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5000~15000辆。
由远景交通量可知本次设计道路等级为二级公路。
所以根据给定的条件,要按二级要求设计一条三级公路。
2.2 选线设计2.2.1 选线的基本原则:(1)路线的走向基本走向必须与道路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2)在对多方案深入、细致的研究、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3)路线设计应尽量做到工程量少、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
(4)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的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林园。
(5)要注意保持原有自然状态,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6)选线时注意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调查,弄清其对道路的影响。
2.2.2 选线的步骤和方法:道路选线的目的就是根据道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标准,结合地质、地表、地物及其沿线条件,结合平、纵、横三方面因素。
在纸上选定道路中线的位置,而道路选线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道路的具体走向和总体布局,具体定出道路的交点位置和选定道路曲线的要素,通过纸上选线把路线的平面布置下来。
a 全面布局全面布局是解决路线基本走向的全局性工作。
就是在起终点以及中间必须通过的据点间寻找可能通过的路线带。
路线的基本走向与道路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相适应,限制和影响道路的走向的因素很多,大门归纳起来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类。
主观条件是指设计任务书或其他的文件规定的路线总方向、等级及其在道路网中的任务和作用,我们的起终点就是由老师规定的。
而客观条件就是指道路所经过的地区原有交通的布局,城镇以及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
上述主观条件是道路选线的主要依据,而客观条件是道路选线必须考虑的因素。
b 逐段安排在路线基本走向已经确定的基础上,根据地形平坦与复杂程度不同,可分别采取现场直接插点定线和放坡定点的方法,插出一系列的控制点,然后从这些控制点中穿出通过多数点(特别是那些控制较严的点位)的直线段,延伸相邻直线的交点,即为路线的转角点。
c 具体定线在逐点安排的小控制点间,根据技术标准的结合,自然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因素。
随后拟定出曲线的半径,至此定线工作才算基本完成。
做好上述工作的关键在于摸清地形的情况,全面考虑前后线形衔接与平、纵、横综合关系,恰当地选用合适的技术指标,使整个线形得以连贯顺直协调。
2.3 选线分析2.3.1 选线方法(l)选线可采用纸上定线或现场定线。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采用纸上定线并现场核定的方法。
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可采用现场定线,有条件或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纸上定线或纸上移线并现场核定的方法。
(2)选线应在广泛搜集与路线方案有关的规划、计划、统计资料,相关部门的各种地形图、地质、气象等资料的基础上,深入调查、勘察,并运用遥感、航测、GPS、数字技术等新技术,确保其勘察工作的广度、深度和质量,以免遗漏有价值的比较方案。
2.3.2 本设计选线分析本设计起点高程为864.85m,终点高程为782.00m。
大致有两个方向可供选择:上线、下线。
我选择的是上线,下线路线虽短,但是路面起伏较大。
山岭地区路线弯多坡陡、标准低、工程量大,由于受山岭区地形、水文、地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道路平、纵、横都受限制。
2.4 方案选定2.4.1 选择路线方案的因素选择路线方案一般应综合考虑以下主要因素:(1)路线在政治、经济、国防上的意义,国家或地方建设单位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要求,战备、支农、综合利用等重要方针的体现。
(2)路线在铁路、公路、航道、空运等交通网中的作用,与沿线地区工矿、农业、城镇等规划的关系,以及与沿线农田水利等建设的配合及用地情况。
(3)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要求的路线技术等级与实际可能达到的指标(包括对低限指标的采用)及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影响,路线增长系数(两控制点问路线实际长度与空间直线距离的比值)、筑路材料来源、施工条件以及工程量、四材(钢材、水泥、木材、沥青)用量、造价、工期、劳动力等情况及其对运营、施工、养护等方面的影响。
(4)其他如与沿线革命史迹、历史文物、风景区的联系等。
2.4.2 本设计路线方案选定本方案路线总长1981.451m7个JD,直线段所占比重较平曲线大,选定线基本合理,满足《规范》要求,减少对耕地的破坏。
但也有不足之处:填挖方较大。
但是填挖基本平衡;在较填方多的路段需设置挡土墙,以保证道路安全,这势必使得筑路成本的增加。
2.5 平曲线要素值的确定2.5.1 平面设计原则:(1) 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舒,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 除满足汽车行驶力学上的基本要求外,还应满足驾驶员和乘客在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
(3) 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
为使一条公路上的车辆尽量以均匀的速度行驶,应注意使线形要素保持连续性而不出现技术指标的突变。
(4) 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
这种线形给驾驶者造成不便,给乘客的舒适也带来不良影响。
设计时可在曲线间插入足够长的直线或缓和曲线。
(5) 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
如平曲线太短,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间过短会使驾驶操纵来不及调整,一般都应控制平曲线(包括圆曲线及其两端的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2.5.2 平曲线要素值的确定:平面线形主要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种线形组合而成的。
当然三个也可以组合成不同的线形。
在做这次设计中主要用到的组合有以下几种:(1) 基本型按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的顺序组合,基本型中的缓和曲线参数、圆曲线最小长度都应符合有关规定。
从线形的协调性看,宜将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之长度比设计成1:1:1。
图2.4 基本型图2.5 S型(2) S型两个反向圆曲线用回旋线连接的组合,S型相邻两个缓和曲线参数宜相等。
当采用不同的参数时,A1与A2之比应小1.5为宜。
图2.8 复合型图2.9 C型(3) C 型同向曲线的两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的形式,其连接处的曲率为零,相当于两基本型的同向曲线中间直线长度为零,这种线形对行车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C 型曲线只有在特殊地形条件下方可采用。
a 平曲线主要参数的规定表2-3三级公路主要技术指标表设计车速30km/h 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65m 极限最小半径30m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30m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路拱≤2.0% 350m >2.0% 450m最大纵坡8% 凸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400m 极限最小半径 250m 凹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400m 极限最小半径250m2.6 路线曲线要素计算2.6.1 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要素计算公式在简单的圆曲线和直线连接的两端,分别插入一段回旋曲线,即构成带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
其要素计算公式如下:图2-1按回旋曲线敷设缓和曲线342238424RL R L p SS -= (2-3)232402R L L q S S -= (2-4) πβ18020⋅=R L S (2-5)q tg p R T ++=2)(α(2-6)S L R L +=180πα(2-7)R p R E -+=2sec)(α(2-8)L T D -=2 (2-9)式中: T ——总切线长,(m ); L ——总曲线长,(m );sE ——外距,(m ); D ——切曲差,(m );R ——主曲线半径,(m ); α——路线转角,(°);0β——缓和曲线终点处的缓和曲线角,(°); q ——缓和曲线切线增值,(m );p ——设缓和曲线后,主圆曲线的内移值,(m );sL ——缓和曲线长度,(m );主点桩号计算ZH JD T =- (1-1-15)SHY ZH L =+ (1-1-16) Y YH HY L =+ (1-1-17)SHZ YH L =+ (1-1-18)/2QZ HZ L =- (1-1-19)2/D QZ JD += (1-1-20)2.6.2 基本型曲线JD1:K0+286.000设R =350m ,SL =70m ,α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