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管理技术

合集下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对于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育种选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一、育种选种1. 选育优质抗病品种小麦优良品种是高产的基础,育种工作首先要选育出耐逆境、抗病害的优质品种。

目前,我国已经选育出了许多高产的小麦品种,各地种植者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2. 种子处理在种子处理方面,可以进行浸种、干热处理等措施,使种子消毒、消毒,增加种子的萌发力和抗病能力,提高小麦产量。

二、田间管理1. 种植密度小麦的种植密度对于产量有很大的影响,过大或者过小的密度都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一般来说,种植密度在每亩750-900株之间为宜,株距在10-15cm为宜,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小麦的产量。

2. 水肥管理小麦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因此在田间管理中要做好水肥管理工作。

及时进行水肥施用,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在表土覆盖上一层稻草或麦秸,可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

3. 施肥小麦生长初期需要施加磷、钾肥,中后期需要施加氮肥。

在肥料施用方面,应做到量少、多次,适时施肥,避免一次施入过多肥料造成短时间内的快速吸收,从而引发病虫害的滋生。

4. 田间杂草管理小麦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田间的除草工作,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防止杂草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5. 栽培措施在小麦生长初期,要加强耕作,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中后期要合理控制浇水,避免过多或过少的灌溉。

三、病虫害防治1. 病虫害防治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在田间管理中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防范病虫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加小麦的抗病能力,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4. 合理间作在田间管理中,可以适量种植一些对害虫有防治作用的植物,例如:黄秆根、百善草等,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对小麦的危害。

小麦种植管理方法

小麦种植管理方法

小麦种植管理方法在小麦栽培过程中,大部分农户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种植技术,那么你们知道小麦的种植管理方法吗?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小麦种植管理方法,一起来看看。

小麦种植管理方法一、小麦苗期的田间管理首先,整理田钩。

根据播种出苗后的降水情况,及时的整理田沟,防治水涝。

然后,调整麦苗稀疏,对于过于浓稠的麦苗要移植或疏苗,对于缺苗的地方,可以移植或补苗。

在麦苗3叶之后,进行追肥以促进分蘖,通常一亩地5公斤尿素肥。

如果因为底肥较好,在3叶的时候明显的出现麦苗浓绿,长势过旺,可以采用镇压方法控制长势。

在麦苗的出苗伴随着杂草出现。

农户要分别杂草是单子叶为主还是双子叶为主,进而采用不同的除草剂。

在华南地区,常见的阔叶杂草多为双子叶,单子叶植物往往叶子窄或尖。

苗期常见的病虫害有需要农户仔细观察叶片才能发现。

常见的病害通过观察叶子,在早期对症喷洒农药就能及时控制。

二、小麦分蘖期的田间管理在华南地区,小麦越冬开始前进入分蘖期,因此农户要在越冬之前,追肥促进分蘖。

在冬至节气到小寒之间,根据麦苗的长势追一遍肥。

仍然提倡农家肥,辅以少量的氮肥。

在越冬后期,根据天气预报,观察是否出现冻害。

如果已经出现冻害,但是分蘖节还没完全冻死,可以用氮肥追肥,促进受冻小麦及时恢复。

而预防冻害的根本措施,还在播种阶段,即深耕早播,施好底肥,才能够有效预防冻害。

三、拔节孕穗期的管理拔节的时候,是小麦成长关键时期,对水肥都有需要。

此时应该施用拔节肥。

考虑到肥力转化速度,化肥比农家肥能更加快速的提供植株养分。

因此,这时的追肥,以氮肥为主,约占60%,辅助磷肥和钾肥,约占40。

拔节期的小麦比较怕干旱。

春旱会严重影响小麦的长势,而恰恰在河南地区,春旱灾情最为普遍。

这就需要农户及时灌溉。

农户种植小麦的地块,也应该配套有基本的灌溉设施。

伴随着春季的气温回升,和麦田越来越浓密,病虫害开始发生,例如白粉病、锈病等病害,和圆蜘蛛的虫害,这些虫害也伴随着干旱发生。

小麦管理技术和方法

小麦管理技术和方法

小麦管理技术和方法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管理技术和方法对于确保高产和优质的小麦产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小麦管理技术和方法:土壤准备:在种植前,进行适当的土壤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除草、犁地、松土和施肥。

通过除去杂草、改善土壤通风和营养,可以为小麦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基础。

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种植条件和需求的小麦品种。

根据种植区域的气候、土壤类型、病虫害抗性等因素,选择高产、耐病虫害的品种。

播种时间:选择适当的播种时间对于小麦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生长期限,选择最佳的播种时间,以确保小麦在最有利的条件下生长。

掌握适量施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小麦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合理施肥。

提供足够的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同时补充微量元素,以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视田地,及时发现和控制可能对小麦产生不利影响的病虫害。

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如合理轮作、灭虫剂的合理使用和清除受病虫害感染的植株等,以保持小麦的健康生长。

灌溉管理:根据小麦的需水量和土壤含水量,合理安排灌溉措施。

避免过多或过少的灌溉,维持适宜的土壤湿度,以促进小麦根系的健康生长。

杂草管理:及时进行除草工作,避免杂草对小麦生长的竞争。

可以通过机械或化学方法控制杂草的生长,保持田地的清洁。

收获和贮藏:根据小麦的成熟度和天气条件,选择合适的收割时间。

进行正确的收割和贮藏工作,确保小麦的质量和保存期限。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小麦管理技术和方法,但请注意,具体的管理措施应根据地区和种植条件的不同进行调整和应用。

及时的观察和合理的管理都是确保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1.压青苗小麦3叶期压青苗,根据土壤墒情和苗情用镇压器镇压1~2次。

采用顺垄压法,禁止高速作业。

2.化学除草防除阔叶杂草可在3叶期每公顷用72%2,4-D丁酯乳油900ml,或用75%巨星干悬浮剂每公顷10.05g~19.5g,选晴天、无风、无露水时均匀喷施二防除单子叶杂草野燕麦、稗草可用6.9%骠马浓乳剂每公顷750ml,或10%骠吟乳油每公顷525ml,或65%野燕枯每公顷1.5kg,兑水喷施。

3.防治病虫小麦田每平方米有粘虫30头时,在幼虫3~4龄期,喷施菊酯类杀虫剂每公顷300ml~450ml兑水喷施。

防治赤霉病时,每公顷用50%多菌灵或50%多福合剂1.5kg~2.25kg,兑水喷施。

在每百穗有800头蚜虫时,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每公顷30g~40g,兑水30kg~60kg喷雾处理。

4.追肥抽穗期和扬花前,每公顷用磷酸二氢钾2.25kg,加尿素5kg,加50%多福合剂2kg,对水喷施。

若生产富硒面粉,每公顷可用硒肥1.5kg,兑水100kg喷施。

为了节省作业成本,也可将农药与磷酸二氢钾、硒肥混合后兑水喷施。

5.生育期灌水有灌水条件的地方,如遇春旱,于小麦3叶期至分蘖期灌水1次。

每亩从总肥量中拿出0.5kg尿素随水灌施效果更佳。

- 1 -。

小麦高产管理技术要点

小麦高产管理技术要点

小麦高产管理技术要点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小麦高产管理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实现小麦高产的目标。

本文将从小麦的生长特点、高产管理技术的要点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麦的生长特点小麦是一种春季作物,生长期为120-150天。

小麦的生长过程可以分为萌芽期、生长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五个阶段。

在这五个阶段中,小麦的生长速度和需求不同,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二、小麦高产管理技术的要点1. 土壤管理小麦对土壤的要求比较高,需要选择肥沃、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土地进行种植。

在土壤管理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施肥:小麦生长期需要大量的养分,因此需要在种植前进行充分的施肥。

在施肥时,应根据土壤的性质和小麦的需求量进行科学的施肥。

(2)翻耕:在种植前需要进行深翻耕作,以改善土壤结构和通气性。

(3)保水:小麦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保持土壤湿润,如覆盖保墒、灌溉等。

2. 种植管理小麦的种植管理是小麦高产的关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适时播种:小麦的适宜播种时间为每年的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小麦的生长特点进行选择。

(2)密植:小麦的密植可以增加小麦的产量,但也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

因此,在密植时需要注意控制密度,以保证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3)病虫害防治:小麦生长期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需要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清除病虫害等。

3. 管理措施小麦高产的管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的田间管理:在小麦生长期间,需要进行及时的田间管理,如除草、松土、追肥等。

(2)科学的灌溉管理:小麦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因此需要进行科学的灌溉管理,如定时定量的灌溉、滴灌等。

(3)合理的收获管理:小麦成熟后需要进行及时的收获,以保证小麦的品质和产量。

在收获时需要注意控制收割机的速度和深度,以避免损失。

小麦栽培管理技术

小麦栽培管理技术

小麦栽培管理技术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技术的优化对我国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面介绍小麦栽培管理的相关技术。

1. 农田选择与准备
小麦生产最适宜的土壤为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黏性土壤,而酸性土壤、盐碱土则不适合小麦生长。

开垦新土地前需进行土地调查,并制定相应的土地改良计划。

2. 育种选优
育种选优是小麦产量和品质优化的关键。

通过选取耐旱、耐病、高产、品质良好的优
良品种,可有效提高小麦的综合生产能力。

3. 播种管理
小麦播种时机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全国不同地区的最佳播种时间也不同。

一般情况下,北方应在每年的10月上下旬进行秋季播种,南方则在11月初至12月中旬进行冬季播种。

为确保播后生长,应按照每亩繁殖3-5公斤稀有苗。

4. 施肥技术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营养,因此施肥是保障小麦高产和品质的重要措施。


播种前需进行基础化肥的施用,此后再根据地区土壤性质和种植要求,适时补充追肥。

5. 病虫害防治
小麦生长过程中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对其进行防治是保障小麦产量,保证品质的重
要措施。

在栽培过程中,应尽量采用生态措施进行防治,如坚持进行轮作、广泛引进天敌、采用植物无毒农药等。

6. 种植密度与密植管理
种植密度和密植管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也具有重要影响。

应根据当地的地形、气候和
优良品种特征,选择适当的密度和密植度,提高生产效益。

以上就是小麦栽培管理的相关技术,相信掌握这些技术能够帮助农民提高小麦的生产
能力和品质。

小麦管理技术要点

小麦管理技术要点

小麦管理技术要点
小麦管理技术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壤管理:选择适宜的土壤,进行土壤改良和保肥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和农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2. 控制田间温度:对于小麦生长最适宜的温度范围,通过覆盖农膜、建设遮阳棚等方式,调控田间温度,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 水分管理:根据小麦生长的需水量,控制田间灌溉的水量和频次,保持田间水分适宜。

合理利用雨水资源,避免水分亏缺和水浸导致的倒伏。

4. 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小麦的病虫害症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更换种子、清除病害植株等,以降低病虫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5. 种植密度控制:根据不同小麦品种和生长环境,合理控制小麦的种植密度,保证每棵小麦植株之间的空间适宜,避免拥挤过密导致的倒伏和病虫害的传播。

6. 施肥技术: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小麦生长的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和微量元素肥料,平衡植株所需的养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7. 收获保护:合理确定收获时机,避免因过早或过晚收获导致的产量损失。

收割后及时进行干燥、清理和储存,防止霉变和虫害。

小麦管理技术的要点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域和环境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最佳的生产效果。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则是实现高产稳产的关键。

在本文中,我将针对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展开深入探讨,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主题。

一、优质种子的选择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必须从选种开始。

优质种子是高产的基础,选择适合当地环境和土壤条件的耐旱、抗病的小麦品种非常重要。

要注意种子的纯度和活力,避免使用劣质种子影响产量。

二、科学施肥技术在实际栽培过程中,适当的施肥技术也是关键。

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科学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保证小麦的生长需求。

还需注意施肥的时间和方式,避免施肥不当导致的生长不良或肥料浪费现象的发生。

三、合理的灌溉管理针对不同的生长期,制定合理的灌溉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旱季要做好保墒工作,及时补充土壤的水分;在雨季要注意排水,避免因为水浸造成的小麦逝去或减产。

四、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制约小麦高产的重要因素,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产量损失。

通过合理的轮作和间作,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并在发现病虫害时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病情扩大影响产量。

五、合理密植技术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合理的密植技术也能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

通过合理的株行距和穗行距,增加单株穗数和有效穗数,进而提高小麦的产量。

六、留种管理在收获之后,合理的留种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注意收获后及时选种,挑选具有良好生长状况和较高产量的植株作为下一年的种子,从而保证下一年的小麦能够继续高产。

总结回顾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不仅需要科学的栽培技术,同时也需要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

优质种子的选择、科学施肥技术、合理的灌溉管理、病虫害防治、合理密植技术和留种管理都是实现小麦高产的关键。

只有在科学的栽培技术和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下,小麦的高产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农业专家,我深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的重要性。

只有充分利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和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才能确保小麦的高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返青期
管理措施 (1)镇压、划锄、深耘 (2)返青肥的效应:增加春季分蘖,巩固年前 分蘖,相应增加苗穗数;促进中部叶片增大和 基部节间拉长。
(3)返青水:返青水始浇于0.5cm地温稳定在 5℃时,如果墒情很差(<55%),而当地春 寒危害小,可以适当提前到4℃时浇,如遇寒 潮要立即停浇,特别不要浇在冻头上(寒潮刚 来时)。
二)起身——抽穗期(起身—拔节—挑穗—抽穗) 1)起身期肥水管理 ①肥水效应:作用在分蘖高峰后(分蘖高峰在 起身前后),一般不增分蘖数,但能促进分蘖 成穗,提高成穗率;促进四、五叶(倒二、三 叶)及旗叶增大,促二、三、四节间伸长,促 小穗、小花分化
• ②肥水管理:丰产田壮苗,冬前群体适当,肥 水较足的麦田,改返青水为起身水较好。起身 肥水要因地因苗合理施用,地差有脱肥趋势的 地块(中产田)应早施(二棱初)提高成穗率; 肥地具有旺长趋势的麦田(高产田)应晚施 (二棱中、后期)以免穗数过多,中、上部叶 片过大,基部节间过长,过早封垄而导致倒伏
(1)出苗到起身:需肥较少,为了使幼苗早分 蘖,早发根,培育壮苗,需要适量的N素营养 和一定量的P、K营养。 (2)起身—孕穗 : 小麦茎叶迅速生长,幼穗分 化形成,是小麦一生吸收营养最多的时期(N 的吸收高峰:i拔节—抽穗,ii开花—灌浆;P、 K的吸收高峰:拔节—开花)因此,需要加强N 素营养,巩固年前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并 配合适当的P、K营养,促壮秆增穗、增粒。
小麦是我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常年 收获面积60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一半以 上,总产150亿kg以上,面积和总产居全国第 二位,仅次于河南(总产有时超过河南)。
二 小麦的一生
小麦的一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的成熟 种子的整个过程,小麦一生的时间长短,受生 态条件和栽培条件的影响很大,我省冬小麦生 育期为230~270天。小麦的一生中,在形态特 征、生理特性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人们根 据这些变化将小麦的一生划分为播种、出苗、 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挑旗、抽穗、 开花、灌浆、成熟十二个生育时期。
③合理施用底肥,P在土壤中移动性小,有机肥 分解慢,一般做底肥施用,N、K肥一般 40~50%做底肥。 ④追肥深施、开沟10cm以上,盖严埋实。 ⑤因土壤质地而异,沙土,少吃多餐,粘土,应 提前施,多吃少餐。
四 小麦田间管理
(一)播前准备 1.确定品种布局; 2.准备生产资料; 3.安排备耕农活、造墒(1)浇串茬水(收获前 浇),(2)收获后浇水 放大水造墒好于开沟 造墒,播前造墒好于浇蒙头水,浇蒙头水好于 不浇的。
(四)合理施用底肥和种肥 • 1.底肥的用量及用法(三追不如一底) • 有机肥、磷肥全部作底肥,N肥底肥应占总量 的30-50%(底力高30%,底力差50%)。
• 2.种肥:一般每亩硫铵4-5kg或尿素2kg; NH4NO3 2-3kg或磷酸二铵2kg,NH4HCO3 能吸湿烧种不能作种肥,注意作种肥时不能与 湿种子混播。 (五)深耕与整地:“深耕一寸,顶上一遍粪”, “耕得深又早庄稼百样好”。齐、平、松、碎、 净、墒。
只能浇一水的地块,在开花后10天左右浇为好。 麦黄水:小麦在灌浆后期,将转入蜡熟阶段的灌 水,对防干热风,套种下茬作物有利。 2 .根外喷肥:施好冬肥和返青肥,重施起身拔 节肥,偏挑旗肥,根下追肥终止于挑旗期,后 期采用根外喷肥。 缺N:喷1-2%尿素(硫铵);缺P:喷3%普钙浸 出液;缺P、K:喷KH2PO4500倍;150斤/亩。
小麦管理技术
山东一松科技有限公司 科技部
• • • • •
一 我国小麦生产简况 二 小麦的一生及发育阶段 三 小麦生产与土肥水的关系 四 小麦田间管理 五 小麦整个生育期主要病虫害
一 我国小麦生产简况
小麦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 尤其在北方地区是主要的细粮作物。小麦在我 国分布很广,南至海南岛,北到漠河,西起新 疆、东抵沿海诸岛均有小麦栽培。5~12月均有 5~12 小麦在播种,4~9月都有小麦在收获。
7.拔节期(农艺拔节):小麦的主茎第一节间 .拔节期(农艺拔节):小麦的主茎第一节间 离地面1.5~2cm,用手指捏小麦基部易碎发响, 离地面1.5~2cm,用手指捏小麦基部易碎发响, 我省4 我省4月上中旬。
• 8.挑旗(孕穗期):植株旗叶(最后一片叶)完全 .挑旗(孕穗期):植株旗叶(最后一片叶)完全 伸出(叶耳可见),我省4 伸出(叶耳可见),我省4月下旬。 • 9.抽穗:穗子顶端或一侧(不是指芒),由旗叶鞘 .抽穗:穗子顶端或一侧(不是指芒),由旗叶鞘 伸出穗长度的一半时,我省4月下旬~5月上旬。 伸出穗长度的一半时,我省4月下旬~5月上旬。 • 10. 开花:全田有50%植株第一朵花开放,开花顺序 开花:全田有50%植株第一朵花开放,开花顺序 中下→上部→下部。我省5 中下→上部→下部。我省5月上、中旬。 • 11. 灌浆:子粒外形已基本完成,长度达最大值的四 灌浆:子粒外形已基本完成,长度达最大值的四 分之三,厚度增长甚微。我省5月中旬开始灌浆。 分之三,厚度增长甚微。我省5
(二)选用良种 加入WTO后关键是优质,近几年全省优质小麦 播种面积逐年增加,主要PH85-16,济南17, 烟农15,PH691,烟优361,PH1521等。 15 PH691 361 PH1521 1.冬季较冷的应选抗冻的冬性品种。 2. 高产田选耐肥品种,中产田选适应性强的品种, 低产田选耐瘠的品种。
3)从孕穗—成熟 乳熟以前:应有良好的N素营 养,以延长上部各叶的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 增粒重,保持一定的P、K营养促进光合产物的 运转转化。蜡熟以前:P、K吸收基本结束,只 需维持少量的N素营养,保证正常的灌浆与成 熟。
小结
1.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无机换有机,培肥低产田。 2.基肥为主,追肥为辅。麦收胎里富,基肥是基础; 年外不如年里,三追不如一底。 3.合理施用化肥 ①根据小麦的需肥规律、地力、肥 料数量等情况,施肥于最大效应期。 ②注意N、P配合,适当配比 a、由低产变中产阶段 P(P2O5)/N =0.8-1 b、中产变高产 P/N = 0.5-0.8 c、高产变更高产 P/N =0.5左右
二)主要管理措施 可概括为二保三防:保根、保叶、防止早衰 (促进有机营养的制造积累,粒多,粒饱、粒 重)防止病虫害和防止倒伏。
1.合理浇水 此期水分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田间持水量应在65-85%,浇水时间、次数视 土壤墒情、质地、苗情而定。 有水浇条件、土壤保水力一般可浇三水。 ①抽穗:减少子粒退化; ②开花后5-6天浇:保证灌浆期间用水; ③开花后20天浇:灌浆高峰用水。 有水浇条件、土壤保水力强,只浇两水时。①抽 穗; ②开花后10多天
3.加强病虫害防治 4.防止倒伏:有风不浇水 5.麦田套种玉米,麦收前7~15天套种;套种花 生麦收前15-20天。 6.适时收获,收后晾晒 蜡熟末期收获产量最高, 收获后晾晒一段时间再脱粒可提高千粒重 0.5~2.8g。
五 小麦整个生育期主要病虫害
小麦是我国(特别是北方)主要粮食作物 之一,种植面积大(约占耕地面积的1/5), 山东是小麦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 的60%,由于种植面积大,连年种植,病害种 类较多,有些病害严重影响小麦的稳产、高产。 据统计,全国范围内小麦上发生的主要病害有 40多种,山东小麦病害种类有33种,其主要病 害种类及危害与全国情况基本相似发生普遍危 害严重的主要有锈病、黑穗黑粉病、根茎部病 害(全蚀、纹枯、根腐)、病毒病。
12.成熟期:①蜡熟期:籽粒大小、颜色接近正 常,内部呈蜡状,子粒含水22%,茎生叶基本 变干,蜡熟末期子粒干重达最大值,是适宜的 收获期。②完熟期:籽粒已具备品种正常大小 和颜色,内部变硬,含水率降至20%以下,干 物质积累停止。 我省一般在6月上旬收获。
三 小麦生产与土肥水的关系
小麦的产量决定于:品种特性(内因)和环 境条件(外因),后者是栽培管理的主要内容: 水、肥、气、热、光等,其中水、肥、气是人 工可以控制的。
5.返青期:第二年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小 麦开始生长,50%植株年后新长出的叶片(多 为冬春交接叶)伸出叶鞘1~2cm,且大田由暗 绿变为青绿色时,我省2月下~3月上。 6.起身期(生物学拔节):麦苗由原来匍匐生 长开始向上生长,年后第一叶伸长,叶鞘显著 伸长,其第一伸长叶的叶耳与年前最后一片叶 的叶耳距达1.5cm,基部第一节间微微伸长, 我省3月中下旬。
冬前及冬季管理的主要措施( 冬前及冬季管理的主要措施(第一 阶段) 阶段) 1.寒露(10/上)—立冬(11/上) (1)查苗补种,三寸无苗为缺苗,五寸无苗为 断垄。补种时用浸过一夜的种子,在小麦1-2 叶期补种。 (2)疏苗 使苗匀,消除疙瘩苗,在4叶期进行 为好。 (3)补栽 疏密补稀,注意浇水,踩紧。 (4)划锄:浅划松土,防土壤板结
(三)种子处理 1.选大粒饱满的种子 2.做发芽试验 3.促后熟打破休眠 提高发芽率,减少病害。 4.药剂拌种,防地下害虫 50%辛硫磷100ml,加水2.5-3kg,拌种50kg, 闷3-4小时。 5.浸种催芽 只用于晚茬麦,胚根不要超过种子 长度的1/3,且播前要晾干。
发芽试验

拌种
浸种催芽
1 . 播种期:播种的日子,我省9月下旬~10月上 旬。 2.出苗期:全田50%子粒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 鞘长出地面2厘米时,我省10月上中旬。 2 10 3.分蘖期: 全田50%植株第一个分蘖伸出叶鞘 1.5~2cm时,我省10月中下旬。 4.越冬期:日平均气温降到2℃左右,小麦植株 基本停止生长的日期,我省11月底12月初
倒伏
麦田的春季管理
春季管理是小麦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可 以弥补冬前的不足,或控制冬前的过旺。 春季管理是指返青——抽穗—段时间的田间 管理,此期根、茎、叶、穗并进,肥水较多, 肥占50%,水占40%,是争取穗大、足,壮秆 不倒的关键时期。该期的主要管理任务可概况 为“三促、二防”:促早返青、早生长、培育 壮苗,促蘖增穗、提高成穗率,促穗大、壮秆; 防晚霜、防病虫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