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 化学专业

本科毕业设计 化学专业
本科毕业设计 化学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

( 2013 届 )

题目: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茶中咖啡因含量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

合作导师:职称(学位):

完成时间:

成绩: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而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签名):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3)

引言 (5)

1提取实验 (7)

1.1提取实验原理 (7)

1.2仪器 (8)

1.3试剂 (8)

1.4主要装置图 (8)

1.5咖啡因对照品的提取及提纯 (8)

2检测实验 (9)

2.1仪器 (9)

2.2试剂 (9)

2.3色谱条件 (10)

2.4溶液配制 (10)

2.4.1咖啡因标准储备液 (10)

2.4.2标准系列配制 (10)

2.4.3样品制备 (10)

2.4.4 流动相(20mmol/L乙酸铵溶液)的配制 (10)

2.5色谱进样标准曲线的绘制 (10)

2.6样品测定 (13)

2.7回收率试验测定 (14)

2.8注意事项 (16)

3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茶中咖啡因含量

摘要:本文主要是以茶叶为原料在索式提取器中用95%乙醇提取茶叶中的咖啡因作为标准样品,并配制标准系列溶液,实验简便、易操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系列溶液及处理后的待测样品溶液,绘制出咖啡因标准曲线,并求出样品中咖啡因含量。高效液相色谱

Aglient TC-C18(4.6×150)以20mmol/L乙酸铵溶液—甲醇(75:25)为流动相,在检测波长254nm的条件下测定。

关键词:咖啡因;高效液相色谱;含量

HPL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affeine in Drinks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Applied chemistry

Meng Xiaoting(20907032037)

Direcyor:Guan Tingting (Lecturer)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ea as the raw material and used the method that extract the caffeine as the control products by adding tea in the Soxhlet extractor using 95% ethanol

extraction. Then compound of the standard series solution. The experiment is very simplicity, easy controlling. And then used the HPL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tandard series solution and the sample solution afer treatment. Drawing the standard curve of caffeine, and found out caffeine content in the sample solution. The Aglient TC-C18 column (150 mm ×4. 6 mm) was used with 20mmol/L ammonium acetate solution – methanol (75:25) as the mobile phrase. Caffeine content of drinks was determined at 254 nm. Key Words :caffeine; HPLC; contents

引言

咖啡因是存在于茶叶、咖啡、可可以及某些植物中的生物碱之一,属黄嘌呤衍生物,它的化学名称是1,3,7-三甲基黄嘌呤,分子式:810242C H O N H O 。结构式如图1所示。

图1咖啡因结构式

咖啡因为白色针状结晶,味苦,无臭,有风化性。能溶于水、乙醇、丙酮、氯仿等,微溶于石油醚,无水咖啡因的熔点为238℃。少量咖啡因

可以使身心处于兴奋状态,具有舒张血管,刺激机体的中枢神经,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高血压、心肌梗塞等药理和生理作用,增高机体的血糖平衡,使注意力集中。咖啡因亦能影响睡眠,所以入睡困难者晚上应减少其摄入量[1]。茶叶中含有较多的咖啡因,咖啡因约占茶叶干重的2%~5%,具有强心、利尿、解毒、消除疲劳等作用,应用前景广泛。然而过量的咖啡因则对身体有害,已有研究表明大量摄入咖啡因容易上瘾,导致慢性中毒,引起一些严重后果,如影响睡眠。一些动物和人体实验表明,过量饮用咖啡因会导致焦虑、烦躁、心律不齐。引发阵发性惊厥和骨骼震颤,损害肝脏、胃、肾等器官,诱发呼吸道炎症等。

咖啡因的摄入量可分为以下等级:成人每天摄入80~250mg咖啡因,(1.1~3.5mg/kg.d-1)为底摄入量,300~400mg(4~6mg/kg.d-1)为中摄入量,超过500mg(7mg/kg.d-1)为高摄入量。咖啡因是受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可乐型饮料咖啡因最大使用量为150mg/kg,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则规定饮料中咖啡因的含量不能超过200mg/kg,南斯拉夫规定不得超过120mg/L,因此,国家要严格限制饮料及食品中的咖啡因含量。咖啡中含咖啡因约为1.2~1.8%,茶叶中约含2.0~4.7%,本实验是采用索氏提取法从茶叶当中多次提取咖啡因作为标准样品的。

目前,测定咖啡因的方法有很多种,如薄层色谱法[2-3],紫外分光光度法[4],电导率法[5],高效液相色谱法[6-13]。紫外分光光度法是比较早地应用于测定咖啡因含量的,它是利用咖啡因结构上的嘌呤环具有共轭双键体系,因而具有独特的吸收光谱[14]。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的实际上是茶叶中嘌呤碱的总量[15],所以较纯的咖啡因的测定才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微量分离方法[16]。薄层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可以很好地测定咖啡因含量,它是借助于混合物中的组分在互不相溶的两相间进行吸附或分配来达到分离的目的。然后将分离出的咖啡因刮板、洗脱,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咖啡因含量[17]。但是此法的缺点也有很多,如人为因素干扰大,刮板的干净度、洗脱程度,不同人员操作结果不同,偏差较大,准确度低。本文采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咖啡因进行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国家的通用法,而且被国家标准采用。此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可应用于咖啡因含量的测定,对于确保人类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1 提取实验

1.1 提取实验原理

索式提取器是利用溶剂回流及虹吸原理,使固体物质连续不断的为纯溶剂所萃取,因而效果比较好。萃取前将茶叶整好,使其与滤纸筒紧密接触,以增加溶剂浸润的面积,然后将固体物质放在滤纸套内。提取筒的下端通过磨口和盛有溶剂的烧瓶连接,上端接冷凝器。当溶剂沸腾时,蒸气通过蒸气管上升,到达冷凝管时,再被冷凝器冷凝成为液体,滴入提取筒中的滤纸套中。当溶液液面超过虹吸管的最高处时,即产生虹吸,结果是将萃取出的部分物质一起随液体带入烧瓶中。这样利用溶剂回流和虹吸作用,使固体中能溶于溶剂的物质逐渐富集到烧瓶

中,再用其他方法将萃取到的物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1.2 仪器

表1-1仪器

仪器型号(产地)

索式提取器BZ-39 天长市千玻教学仪器有限公司半微量有机制备仪BB-26 天长市千玻教学仪器有限公司

电加热套ZNCL-T 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公司

1.3 试剂

表1-2试剂

试剂规格

茶叶当地市售黄山毛峰

95%乙醇 A.R.

生石灰粉 A.R.

蒸馏水 A.R.

1.4 主要装置图

图1-1索式提取器图1-2升华少量物质的装置

1.5 咖啡因对照品的提取及提纯

(1)准备电加热套,将电加热套插电源准备好,设定温度400℃。

(2)称取10g茶叶在研钵中并硏成茶叶末,放入事先卷好的滤纸筒内。滤纸筒的大小要求为紧贴抽提筒的器壁,且其直径要略小于抽提筒内径,这样可以去放方便。并且要求滤纸筒内茶叶末的高度不得超过虹吸管。滤纸包茶叶时要严密,纸套上面要折成凹形且封闭。再将滤纸筒放入150ml索式提取器(图1-1)中,在平底烧瓶中加入80~100ml 9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直到提取液颜色变的较浅为止(约2~3h),待冷凝液刚刚虹吸下去时即可停止加热。待冷凝液稍冷后,把平底烧瓶中提取液转入到圆底烧瓶中。并把提取装置改成蒸馏

装置,这是为了使提取液中的大部分乙醇蒸出(回收),然后趁热把瓶中剩余液倒入蒸发皿中,留作升华法提取咖啡因用。

(3)称取3g左右的生石灰粉(中和及吸水作用),在研钵中研碎成粉末,加入盛有提取液的蒸发皿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成糊状,然后移至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小火加热,除去水分。若水分未能除净,将会在下一步加热升华开始时在漏斗内出现水珠。加热的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使液体溅出。取一个口径大小合适的漏斗,将其罩在盖有滤纸(滤纸上刺有许多小孔且孔刺向上)的蒸发皿上,漏斗颈部塞一团疏松的棉花(图1-2),防止咖啡因蒸汽从漏斗颈逸出。然后用酒精灯隔着石棉网小心加热升华,适当控制温度(升华操作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必须严格控制温度),尽可能使升华速度放慢,当发现滤纸小孔上有白色针状结晶出现,并出现棕色烟雾时,即升华完毕,停止加热。待自然冷却后,小心取下漏斗,轻轻揭开滤纸,用刮刀将附在滤纸上下两面的咖啡因小心刮下。剩下的残渣经搅拌后,用较大的火再加热片刻,使升华完全。合并几次升华的咖啡因,再进行多次加热升华重结晶以提纯,小心的刮下滤纸两面的咖啡因晶体,收集起来作为对照标准品。

(4)重复以上步骤,进行多次提取,制备出足够量的咖啡因晶体来作为标准品。

2 检测实验

2.1 仪器

表2-1仪器

仪器型号

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1200

分析天平AUY220

抽滤机SHZ-D(Ⅲ)

2.2 试剂

表2-2试剂

试剂规格

甲醇光谱纯

乙酸铵 A.R.

乙酸 A.R.

咖啡因对照品自制

绿茶统一绿茶

超纯水

2.3 色谱条件

色谱柱:Agilent TC-C18(4.6×159),粒径5μm

流动相:0.02mol/L乙酸铵溶液- 甲醇(75:25)

检测波长:254nm

流速: 1.0ml/min

进样量:20μl

2.4 溶液配制

2.4.1 咖啡因标准储备液

精密称取0.0500g咖啡因对照品,加蒸馏水溶解,定容至100ml,则该储备液浓度为0.50mg/ml。

2.4.2 标准系列配制

用移液管分别移取咖啡因标准储备液 1.00ml,2.00ml,3.00ml,4.00ml,5.00ml,于5个50ml的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配成每毫升含咖啡因10,20,30,40,50μg的标准溶液,各吸取10ml,用微孔滤膜过滤,弃去最初5ml,保留5ml 备用。

2.4.3 样品制备

量取10ml饮料绿茶饮料,直接用水稀释,加水定容至50ml,分别吸取该两种制备液10ml,用微孔滤膜过滤,弃去最初5ml,保留5ml备用。

2.4.4 流动相(20mmol/L乙酸铵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0.7708g乙酸铵固体,加蒸馏水溶解,定容至500ml。则该溶液浓度为20mmol/L,抽滤,备用。

2.5 标准曲线的绘制

打开计算机电源,并自上而下打开主机各模块电源。显示有信号时,双击桌面上工作站联机图标,进入色谱工作站,调出一个分析方法,检查各参数的设置。旋开泵上的排气阀,将工作站中的泵流量设到5ml/min。设置溶剂A(水)为100%,开启泵,排除管线中的气体数分钟,再依次切换到其他溶剂分别排气。本实验中流动相为20mmol乙酸铵-甲醇(75:25)两种溶剂,把乙酸铵和甲醇按3:1的比例配成一种溶液,以此作为流动相接D管,因此本实验只需将D管排气即可。再将泵流量设到1.0ml/min,输入检测波长254nm,关闭排气阀。检查柱前压力,待柱前压力基本稳定后,观察基线情况,待基线平稳后,按浓度从小到大的顺序吸取标准系列溶液25μl(进样量20μl)。在所选择的色谱条件下,注入HPLC仪,记录色谱图。进样时,将手动进样器搬上去,进样针筒中溶液进入进样器后,搬下进样器,拔出进样器,开始记录色谱图(图2-1至图2-5)。标准系列溶液及试

样溶液中咖啡因的峰面积列于表2-3中,峰面积与浓度进行回归求得标准曲线(图2-6)。

m in 0

2

4

6

8

10

12

m A U -1-0.500.511.522.53 D A D 1 A , S ig =254,4 R e f=360,100 (A 121228.D )

峰面积: 114.603

11.681

图2- 1 10μg/ml 的咖啡因标准溶液色谱图

m in

2

4

6

8

10

12

14

m A U -86

-85

-84

-83

-82

-81

-80

D A D 1 A , S ig =254,4 R e f=360,100 (A 121222.D ) 11.960

图2-2 20μg/ml 的咖啡因标准溶液色谱图

m in

2

4

6

8

10

12

14

m A U

-20

2

4

6

8

D A D 1 A , S ig =254,4 R e f=360,100 (A 121225.D )

11.931

图2-3 30μg/ml 的咖啡因标准溶液色谱图

m in

2

4

6

8

10

12

14m A U

-2024681012 D A D 1 A , S ig =254,4 R e f=360,100 (A 121226.D )

11.637

图2-4 40μg/ml 的咖啡因标准溶液色谱图

m in

2

4

6

8

10

12m A U

-202468101214 D A D 1 A , S ig =254,4 R e f=360,100 (A 121227.D ) 11.491

图2-5 50μg/ml 的咖啡因标准溶液色谱图

表2-3 254nm下不同浓度的咖啡因溶液的峰面积值

项目峰面积值

标准溶液10μg/ml114.6

标准溶液20μg/ml240.8

标准溶液30μg/ml447.1

标准溶液40μg/ml609.5

标准溶液50μg/ml615.7

绿茶353.7

图2-6咖啡因标准曲线

2.6 样品测定

按操作要求,吸取25μl(进样量20μl)样品制备液,在所在的色谱条件下,注入HPLC仪,记录色谱图(图2-7),计算测定结果(表2-4)。

m in

2

4

6

8

10

12

m A U

020

40

6080100120140160 D A D 1 A , S ig =254,4 R e f=360,100 (A 121229.D ) 1.992

2.273

3.104

11.449

图2-7 绿茶溶液色谱图 表2-4 样品溶液测定及计算结果

样品名称 峰面积值 咖啡因含量(μg/ml )

绿茶

353.7

26.24

2.7 回收率试验测定

吸取已知含量的绿茶饮料制备液10ml ,于50ml 容量瓶中,则其中样品本底咖啡因含量为26.24/5=5.25μg/ml 。再加入咖啡因标准储备液适量,加蒸馏水稀释,定容,取10ml ,用微孔滤膜过滤,弃去最初5ml ,保留5ml 备用。吸取25μl (进样量20μl ),在所选择的色谱条件下,注入HPLC 仪,记录色谱图(图2-8至图2-12),计算回收率(表2-5)。

m in

2

4

6

8

10

12

14

m A U

020406080100120140 D A D 1 A , S ig=254,4 R ef=360,100 (A 121236.D )

1.994 2

.051 2.274

3.064

11.121

图2-8 加入量20μg/m l 的绿茶溶液

m in

2468101214m A U 020406080100120140 D A D 1 A , S ig=254,4 R ef=360,100 (A 121237.D )

1.9

942049 2.275

3.085

11.227

图2-9 加入量23μg/ml 的绿茶溶液

m in

2

4

6

8

10

12

m A U

020

40

6080100120140 D A D 1 A , S ig=254,4 R ef=360,100 (A 121238.D ) 1.996

2.049 2.277

3.094

11.325

图2-10 加入量26μg/ml 的绿茶溶液

m in

2

4

6

8

10

12

14

m A U

020

40

6080100120

D A D 1 A , S ig=254,4 R ef=360,100 (A 121240.D )

1.9

942045 2.274

3.090

11.259

图2-11 加入量29μg/ml 的绿茶溶液

m in

24681012m A U 020406080100120140 D A D 1 A , S ig=254,4 R ef=360,100 (A 121239.D )

1.994

2.045 2.276

3.098

11.324

图2-12 加入量32μg/ml 的绿茶溶液 表2-5 回收率测定及计算结果

样品名称

样品本底C 1(μg/ml )

加入标准品量V (ml ) 加入含量C 2(μg/ml )

峰面积 测得量C 3(μg/ml ) 回收率% 平均回收率%

绿茶

5.25

2 20 389.4 28.82 87.61 96.00 2.3

23 431 31.85 88.70 2.6 26 434.7 32.12 97.29 2.9 29 460.2 33.98 100.79 3.2

32

477.8

35.27

105.61

从咖啡因标准品曲线(图2-6)得到咖啡因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峰面积y=13.7x-5.73(x 为咖啡因浓度)。再由绿茶溶液色谱图(图2-7)根据此公式得到绿茶样品中咖啡因含量为26.24μg/ml (表2-4),则溶液中样品本底含量为5.25μg/ml 。依次加入适量标准品储备液v ,则溶液中标准品的含量为

(V*500μg/ml )/50ml=10V (μg/ml )。再依次根据图2-8至2-12由线性关系得到溶液的咖啡因含量,从而得到回收率C 3/(C 1+C 2)×100%。从表2-5中可以看出,溶液回收率达到96%,实验方法操作方便,准确度高,适合用于咖啡因含量的精确测量。 2.8 注意事项

(1)实验中所用甲醇为光谱纯,其余为色谱纯,待测溶液在进样前都需用微孔滤膜过滤,以免损坏仪器。

(2) 使用手动进样器进样时,在进样前和进样后都需用洗针液洗净进样针筒,洗针液一般选择与样品液一致的溶剂,进样都必须用样品液清洗进样针筒3遍以上,并排除针筒中的气泡。

目前市面上所售的饮料中咖啡因含量因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本文采用20(mmol/L)的乙酸铵-甲醇(75:25)为流动相,以水为溶剂,方法快速,简便,可用于测定一般市售饮料中咖啡因含量。本研究方法测定的咖啡因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与其他测定方法相比较,层薄色谱实验法较直观,紫外分光光度法简单迅速,电导率改进方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精确,方法也简单,适用于精确测量。

[1] Fredholm BB,Batting K,Holman J et al.Actions of caffeine in the brai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faction that contribute to its widespread use [J].Pharmacol Rev,1999,51(1):83-133.

[2] 李志达,陈振荣.食品、饮料中咖啡因的检测及定量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学报),1994,22(06):116.

[3] Sjoberg AM,Rajana T.Simple methed for determination of alkaloids in cocoa using paper

chromatography and UV spectrometry [J].J chromatogr,1984,295(1):291.

[4] 何倩琼,郑理.紫外分光法测定饮料中的咖啡因[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4,28(01):

47.

[5] 严开赞.利用电导率测定咖啡因含量的方法[J].江苏农业科学,2007,(02):195-196.

[6] 范亚娜,郭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咖啡因[J].陇东学院学报,2008,(02):40-42.

[7] 邱莉璇.饮料中咖啡因含量的测定[J].饮料工业,2001,(02):36-37.

[8] 宁丽峰,等.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饮料中咖啡因含量[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9,(03):560-562.

[9] 李蔚,苏黎,陈金东.食品中咖啡因含量的测定方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8,(11):2194-2196.

[10] 乐健,洪战英.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饮料中咖啡因含量[J].药物生物技术,

2003,(03):174-176.

[11] 曾敏,卓海华,林道颖.速溶咖啡中咖啡因含量的测定方法(液相色谱法)[J].海南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3):25-27.

[12] 华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49-152.

[13] 张生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方法的研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学

报),2010,(05):45-47.

[14] GB/T8312-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2-12-01.

[15] 李娟,等.茶叶功效成分研究进展[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17(4):28.

[16] 章育中.薄层层析法和薄层扫描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

[17] 张凤,迟逸仙,等.茶叶中咖啡因含量的薄层色谱扫描测定方法的建立[J].食品科技,

2011,36(2):265-269.

致谢

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作为大学生活行将结束的纪念篇章,当我写完这篇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慨良多。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中,感谢陪伴在我身边的室友、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出的有益的建议和意见,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才能充实的度过这四年的学习生活,是他们让我的生活充满精彩,充满欢乐。感谢老师们对我的很多指导和帮助,你们严谨的治学,优良的作风和敬业的态度,为我们树立了为人师表的典范,是你们指引着我,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此,我对所有的化学化工学院的老师表示感谢,祝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在此特别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本文是在她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的进行、实验结果的测定以及论文的编写,都有着关老师的悉心指导,谨此向我的指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化学化工学院高效液相实验室的指师的帮助和指导,以及实验室同学的帮助!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完成了实验中的测定实验。还要感谢我的实验合作同学吴丹丹一直以来的帮助与合作。

这四年以来,经历过的所有事,所有人,都将是我以后生活回味的一部分,是我为人处事的指南针。就要离开学校了,成功走完了大学生涯,为我人生历程中的一段旅程画了一个完满的句号,同时这又是我即将开始的下一段旅程的起点,在这里祝福大学里跟我风雨同舟的朋友们,一路走好,未来总会是绚烂缤纷。最后,感谢所有给予过我支持和帮助的老师、同学及朋友们,愿你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化工本科毕业论文完整版

聚氨酯合成原料研究进展 摘要 主要综述了目前国外最基本聚氨酯合成的原料及其特点以及聚氨酯的品种类型和聚氨酯产品的主要应用。包括了聚氨酯粘胶剂、聚氨酯涂料、聚氨酯泡沫塑料、聚氨酯合成革、聚氨酯密封胶、聚氨酯纤维、聚氨酯橡胶及聚氨酯漆等。另外还对它们在生活中各方面的具体使用做了概述。涵盖了聚氨酯的合成原理、合成方法及合成工艺。并对合成聚氨酯原料的性质、用途、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讨论。对我国聚氨酯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领域分布作了分析。同时对世界聚氨酯及其原料工业的现状及进展有所描述。 关键词:聚氨酯,原料,合成,应用,进展

Pu synthetic raw material research progress ABSTRACT The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basic synthesi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of polyurethane materials and polyurethane breed type and the main application of polyurethane products. Including the polyurethane adhesive, polyurethane coating, polyurethane foam plastics, pu synthetic leather, pu sealants, polyurethane fiber, polyurethane rubber and polyurethane paints. In addition to them in the life all aspects of the concrete use is given. Covers the polyurethane synthesis theory, synthesis method and synthetic process. And polyurethane materials to the properties, applications and synthetic methods are studied discussio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polyurethane field distribution was analyzed. Meanwhile to the world of its raw material industry polyurethane described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polyurethane, raw materials, application, polyurethane, progress

机械类毕业设计

密级:内部锌合金指挥盒体压铸模设计 Zinc alloy command box body pressure molding design 院系:机械系 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703班 学号:220072725 学生姓名:毕夺 指导教师:潘思伟(高级讲师) 2011 年 6 月

题目:锌合金指挥盒体压铸模设计 评语: 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时间: 指导教师:(签字) 时间:

题目:锌合金指挥盒体压铸模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成绩评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第答辩委员会于 2011 年 6 月日审阅了 0703班级毕夺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听取了该生的报告,并进行了答辩。 设计(论文)题目:锌合金指挥盒体压铸模设计 设计(论文)说明书共页,设计图纸张。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意见: 经答辩委员会无记名投票表决,通过同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根据学校相关规定,经答辩委员会认定,该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 主任委员

年月日

摘要 本文介绍了锌合金指挥盒体压铸模设计的全部过程及压铸工艺参数的设计依据,通过全面的分析和精确的计算,设计出一套可用于生产实践的压铸模,从中得出设计方法对今后其它类型件的压铸模设计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压铸模的特点是四面侧抽芯,侧浇口浇注系统。通过对产品图的分析,确定方案。首先确定浇注系统,排溢系统和分型面。有几个方案中选出最适合本铸件的。此过程中考虑到避免铸件产生缺陷、提高铸件的质量的问题。然后计算型腔,型芯尺寸,进行压铸模结构的设计。再次进行推出复位机构的设计,在这些工作完成之后,要考虑的是压铸模的技术要求,其中包括总装要求和零件图要求。 目前,模具的设计特别是压铸模的设计在现代化制造行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压铸是高效益、高效益,很有发展前途的铸造方法,在高科技的不断推动下,压铸必将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必将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与其他方法相比,它具有尺寸精度高,强度高,表面粗糙硬度高,能压铸复杂的薄壁零件,同时,生产率极高,可以省略大量的机加工。 本文分析了锌合金指挥盒体在设计过程中的工艺性和工艺方案,同时也阐述了在设计时应注意的一些原则性问题。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以性能为中心,以降低成本为导向,以简化结构为基点,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压铸模;工艺参数;工艺性 I

化工类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论文 10000吨甘氨酸的生产工艺设计 作者姓名:乔培国 学科、专业:化工应用技术 学号:091652109 指导教师:郭文婷 完成日期: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年产10000吨甘氨酸的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摘要 甘氨酸是结构最简单的α—氨基酸,它的用途非常广泛,主要用于农药、医药、食品、饲料以及制取其它氨基酸,合成表面活性剂等。甘氨酸的生产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氯乙酸氨解法和施特雷克法。在国内,由于技术、原料等原因,大都采用氯乙酸氨解法。 本设计的目的在于对年产1万吨甘氨酸的车间工艺进行设计和优化,本设计简要介绍了甘氨酸的主要用途,国内外的生产情况,研究进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本设计选用了氯乙酸氨解法,采用间歇式的生产方式,初步设计要求年产量1万吨,参照了许多文献及数据,对整个生产过程做了物料衡算,主要设备进行了热量衡算,并对主体设备氨化合成釜进行了设计,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对车间进行了布置和规划。 设计经多次修改和调整,得到许多数据和能控制的工艺参数,所得到的产品理论上符合设计要求。 关键词:甘氨酸,生产工艺,收率,氯乙酸氨解

ANNUAL OUTPUT OF 1,0000 TONS OF GLYCINE WORKSHOP PROCESS DESIGN ABSTEACT Glycine is the most simple structure of the α-amino acids, it's use is very extensive, mainly for agricultural chemicals, pharmaceuticals, food, feed and other production of amino acids, synthetic surface-active agent. there are many methods of produce Glycine, the main solutions are ammonia and Chloroacetate Streck law. At home, because of technology, raw materials and other reasons, mostly use chloroacetic acid ammonolysis process . The purpose of the design is to optimize the workshop process of an annual output of 1,0000 tons of Glycine ,The design gives a briefing on the process of the main purposes of glycine, at home and abroad, production, research progres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China, the design chose chloroacetic acid ammonolysis process and use intermittent mode of production. preliminary design requirements of annual 10,000 tons, Searched a number of documents and data, to do the material balance of the entire production process, to do the heat balance of major equipment and designed the main equipment amination of reactor , optimized the production process . After repeated modifications and adjustments, got many data and to be able to get control of the process parameters, which are theoretically in line with the product design requirements. KEY WORDS: glycine, production process, yield, chloroacetic acid ammonolysis process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1. 如何运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2. 化学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3.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化学史教育 4. 如何让化学史走进中学课埻 5. 怎样看待化学家的作用 6. 中国炼丹术为何未发展成为科学化学的成因分析 7. 现代美国化学研究领先地位的确立及其原因 8. 信息时代的化学教育前景 9. 关于化学发展的历史分期探讨 10. 现代化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1. 论中学历史教材中应增加科学史的仹量的必要性 12. 化学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3.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14. 提高学生的化学自学能力 15.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6. 略论在化学教学中如何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 17. 略论课埻提问的设计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18. 略论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9. 如何运用化学实验发展学生能力 20. 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21. 中学化学课埻教学转化为社会实践的途径 22. 网络环境下的化学教学实践及思考 23. 浅谈数学知识在化学教学和学习中的应用 24. 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25. 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26. 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测量与评价研究 27.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种方法 28. 化学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的研究

29. 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30. 计算机辅劣教学在化学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31. 课埻引导探究教学模式 32. 论中学化学新教材的特点及教法 33. 优化课埻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34.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埻教学效率 35. 在化学教学中倡导创新精神 36. 中学化学课埻教学转化为社会实践的途径探索 37.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38. 从教学理念更新到教学行为探索 39. 环境教育与中学化学教学 40. 浅谈中学化学计算题中数学知识的应用 41. 我国农药使用现状及环境影响分析 42. 浅谈我国中学教育模式与高考制度的关联性及利弊 43.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分析 44. 中学生的早恋调查及分析 45. 中学厌学的家庭、社会原因分析 46. 义务教育阶段对辍学生的对策研究 47. 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化学兴趣 48. 如何提高中学生化学实验的劢手能力 49. “研究性学习”在化学教育中的实践 50. 农村沼气的开发利用研究 51. 浅议大气臭氧层破坏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52. 浅议温室效应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53. 浅谈村、镇建设的规划与耕地保护 54. 浅议化学兴趣(提高)班教学的组织与实践 55. 乡村化学教材的编排与使用调查研究 56. 启发性教学”在化学教育中的实践 57. 环境保护兴趣组的组织与实践 58. 大气污染物(如粉尘)对农作物的影响调查与分析

化工毕业设计论文

中南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及成绩评定表 题目对苯二甲酰基二硫脲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学生姓名燕中飞 指导教师刘广义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班级化工0405 教务处制

中南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对苯二甲酰基二硫脲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题目类型[1] (2) 题目来源[2] (1) 毕业论文(设计)时间从 2008.1.25 至 2008.6.13 1.毕业论文(设计)内容要求: 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04016”的资助。 (1)多官能团的酰基硫脲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同时可作为贵金属的优良 螯合剂、硫化矿浮选高效捕收剂。论文要求通过系统的文献查阅,了解和掌握酰 基硫脲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2)论文以对苯二甲酰氯、硫氰酸盐、有机胺、相转移催化剂等为原料合 成对苯二甲酰基二硫脲,主要考察溶剂种类、反应时间、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酰基 硫脲类化合物收率的影响,确定较佳工艺条件和工艺路线。在此基础上,考察对 苯二甲酰基二硫脲与铜、铁、铅、锌等离子的作用及其浮选性能。 (3)通过红外光谱对对苯二甲酰基二硫脲类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 (4)撰写本科毕业论文。 (5)翻译一篇3000字以上的英文专业论文。 (6)通过毕业论文的研究,要求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综合 运用专门知识分析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1]题目类型:(1)理论研究(2)实验研究(3)工程设计(4)工程技术研究(5)软件开发 [2]题目来源:(1)教师科研题(2)生产实际题(3)模拟或虚构题(4)学生自选题

2.主要参考资料 检索关键词:(中英文) 异硫氰酸酯(isothiocyanate),对苯二甲酰基二硫脲(p-phenylenedicarbonyl bis(thiourea)),对苯二甲酰氯(terephthaloyl chloride),合成(synthesis) 检索途径: (1)中国学术期刊网;(2)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3)Elsevier Science;(4)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5)美国化学会(ACS) 主要参考文献:(给出几篇关键性的具体文献,最多3-4篇即可) (参考文献格式: [1] 李英俊,张治广,靳煜,等. 酰基硫脲衍生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 化学学报,2007,65(9):834-840. [2] Hugo Camenzind,Peter Nesvadba. Lubricant composition[P]. 美国,US5629440,1995-6-7 3.毕业论文(设计)进度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教研室(所)主任(签名) 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大纲

化学与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大纲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学时数或周数:12周学分数:4 大纲主撰人:魏云鹤编写日期:2004/10/20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1、毕业设计(论文)的性质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材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是在学生学完全部课程,并进行各种实习和课程设计之后,在校期间进行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最强也是最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毕业设计(论文)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科研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校进行最后一次综合性训练,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科研与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能否获得学士学位的必要依据。 2、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 (1)巩固、加深、扩大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本

专业的科研和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学生科研和工程设计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基本作风的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科研思路和设计思想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文献检索和阅读、方案设计和论证、实验设备仪器的安装与调试、实验数据的分析、测试和处理以及外文翻译和熟练应用计算机等方面的能力; (5)培养学生撰写设计报告和论文的能力。 3、毕业设计(论文)的任务 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科研及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 1、学生应综合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各种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与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有关的实际问题,按时完成全部设计任务。 2、查阅与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有关的资料和文献,按教育部规定,学生需上交5000汉字(或10万英文字符)的译文,并附交原文,译文内容应与课题紧密相关。 3、尽量将计算机应用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当中,如编程、计算、辅助设计、辅助绘图等,上机时间一般不少于40机时。 4、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报告或毕业论文。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化工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书 课题名称5万t/aPVC生产装置——合成转化工段单体 合成工序的初步设计 学生姓名刘军 学号1040902015 系、年级专业生物与化学工程系2010级化学工程与工艺 指导教师戴友志 职称高级工程师 2013年12 月25日

一、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包括应用前景)、国内外现状及水平、市场需求浅析 课题的来源: 本课题由指导教师根据中盐株洲化工集团有限公司(PVC厂)氯乙烯单体合成工序的生产工艺来确定的。 目的: 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与设计,结合毕业实习,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实践能力得以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综合技能,为将来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意义(包括应用前景): 聚氯乙烯(PVC)的易燃性、耐磨性、抗化学腐蚀性、水汽低渗透性好,此外,综合机械性能、制品透明性、电绝缘性、隔热、消声、消震性好,是性价比最为优越的通用型材料。因此用途极为广泛,可用来生产建筑材料,包装材料、电子材料、日常消费品等,在工业、农业、建筑、交通运输、电力、电讯和包装等各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国内外现状及水平: 聚氯乙烯(PVC)是五大热塑性合成树脂之一,塑料制品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品种之一。2002年世界总产能约为3400万吨,消费量约为2800万吨;2009年世界生产能力已上升到约3900万吨,需求量约为3700万吨;2010年世界生产能力为4300万吨,需求量4200万吨。尽管目前世界对PVC生产和制品的环保制约政策越来越严厉,但由于性能优良,生产成本低廉,仍具有较强的活力,特别在塑料门窗、塑料管道等建材领域。 我国聚氯乙烯(PVC)工业起步于50年代,第一个PVC装置于1958年在锦西化工厂建成投资,生产能力为3000吨/年[1]。到目前为止,我国有PVC树脂生产企业80余家,总生产能力达220万吨/年。PVC由氯乙烯(VCM)聚合而成,工业生产一般采用4种聚合方式:悬浮法、本体法、乳液法和微悬浮法。其中悬浮法PVC树脂产量最高,占80%。VCM悬浮聚合是以水为介质、加入VCM、分散剂、引发剂、pH值调节剂等,在搅拌和一定温度条件下进行聚合。现在,国内引进PVC生产技术及设备的项目有二十项左右,其中生产能力最大的两套设备是上海氯碱股份有限公司和齐鲁总公司

机械专业机械毕业设计优秀课题集

1)钢管捆扎自动码垛成型机设计(行车水平运动部分)(科研,需下厂) 2)钢管捆扎自动码垛成型机设计(垂直吊装部分)(科研,需下厂) 3)钢管成型输送机设计(科研,需下厂) 4)钢管捆扎自动码垛成型机设计(自动上料部分)(科研,需下厂) 5)铜棒料加热自动排放料装置设计(企业项目,需下厂) 6)氮化炉及炉门开关设计(企业项目,需下厂) 7)台车炉及料架进出装置设计(企业项目,需下厂) 8)网带炉进料装置设计(企业项目,需下厂) 9)大棒料冷进热出装置设计(企业项目,需下厂) 10)生物质颗粒造粒机设计(企业项目,需下厂) 11)秸秆打包机设计(企业项目,需下厂) 12)成型金属板工件的装卸设备(98) 13)薄壁管切割机设计(87) 14)物料(固液两相)灌装机(传动部分)设计 15)冲压回转定位装置设计 16)油缸装配机设计 17)磨料成型机设计 18)钢筋切断机的设计 19)搅拌磨设计 20)弯管机设计 21)旋转盘造粒机设计 22)螺旋输送泵设计 23)皮带机拉紧装置设计 24)振动输送机设计 25)板料输送机设计 26)轮毂抛光机设计 27)车床进给系统数控化改造 28)隔膜泵设计 29)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库设计 30)高空作业车设计 31)直线式不干胶贴标机设计 32)水仓清理机设计 33)缸筒加工专用机设计 34)提升机制动装置设计 35)四孔钻床设计 36)液压推车机设计 37)拉伸压缩试验机设计 38)电动绞车设计 39)工件输送机设计 40)筛沙机设计 41)法兰焊接机设计 42)型钢支架整形机设计 43)机械手直线运动液压系统的的设计 44)自动跟踪太阳智能型太阳能系统设计

【优秀毕设】化工原理毕业设计

精馏是分离液体混合物最常用的一种操作,在化工、炼油的工业中广泛应用。塔设备是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制药等生产过程中广泛采用的气液传质设备,主要用于蒸馏和吸收传质单元操作过程。 根据塔内气液接触构件的结构形式,可分为板式塔和填料塔。传统的设计中,蒸馏过程多选用板式塔,而吸收过程多选用填料塔。近年来,随着塔设备设计水平的提高及新型塔构件的出现,这种传统已逐渐打破。 对于一个具体的分离过程,设计中选用何种塔型,应根据生产能力、分离效率、塔压降、操作弹性、结构制造及造价等要求,并结合维修等因素综合考虑。生产能力而言,单位塔截面积上,填料塔的生产能力一般均高于板式塔;对于分离效率,一般情况下,填料塔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在减压、常压和低压(压力小于0.3MPa)操作下,填料塔的分离效率明显优于板式塔,在高压操作下,板式塔的分离效率略优于填料塔;压力将方面,通常填料塔的压降高于板式塔的五倍左右;操作弹性方面,一般来说,填料塔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确定操作弹性,而板式塔一般操作弹性较小;对于结构、制造机造价方面,一般来说,填料塔的结构较板式塔的简单,故制造、维修也较为方便,但填料塔的造价通常高于板式塔。 由以上综合考虑,本设计采用板式塔作为水和乙醇的精馏塔。板式塔内设置一定数量的塔板,气体以鼓泡或喷射形式穿过板上的液层,进行传质与传热。在正常操作下,气相为分散相,气相组成呈阶梯变化,属逐级接触逆流操作过程。

第1章设计任务书 (5) 1.1、任务 (5) 1.1.1、设计题目 (5) 1.1.2、设计条件 (5) 1.1.3、设计任务 (5) 第2章设计方案确定及工艺流程说明 (6) 2.1、操作条件的确定 (6) 2.1.1、操作压力的选择 (6) 2.1.2、进料状态的选择 (6) 2.1.3、加热方式的选择 (6) 2.1.4、热能利用 (7) 2.1.5、回流比的选择 (7) 2.2、确定设计方案的原则 (7) 2.3、工艺流程的说明 (8) 第3章筛板式精馏塔的工艺设计 (8) 3.1、精馏塔的工艺计算 (8) 3.1.1、乙醇和水的汽液平衡组成 (8) 3.1.2、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11) 3.2、精馏段物料衡算 (15) 3.2.1、物料衡算 (15) 3.2.2、气液负荷的计算 (17) 3.3、塔和塔板主要工艺尺寸计算 (17) 3.3.1、塔板横截面的布置计算 (17) 3.3.2、筛板能校塔流体力学校核 (20) 3.4、塔板负荷性能图 (22) 3.4.1 、过量液沫夹带线 (23) 2.4.2、溢流液泛线 (23) 2.4.3、液相上限线 (24)

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心得体会

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心得体会 虽然每学期都安排了课程设计或者实习,但是没有一次像这样的课程设计能与此次相比,设计限定了时间长,而且是一人一个课题要求更为严格,任务更加繁多、细致、要求更加严格、设计要求的独立性更加高。要我们充分利用在校期间所学的课程的专业知识理解、掌握和实际运用的灵活度。在对设计的态度上的态度上是认真的积极的。 通过近一学期毕业设计的学习,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我的设计思维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与提高。作为一名设计人员要设计出有创意而功能齐全的产品,就必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多留心观察思考我们身边的每一个机械产品,只有这样感性认识丰富了,才能使我们的设计思路具有创造性。 为什么这样说呢?就拿我设计的单体仿形棉花打顶机来说吧,最初老师让我调研一些关于棉花打顶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方案出来,使结构简单,并且造价低,通用性好等特点。我选择了单体仿形棉花打顶机这一课题来作为我的毕业设计这是对我的四年知识能力考查,也是对我应用这些知识能力的考查,我尽力使自己的设计减少错误,但我知道由于许多知识和能力的欠缺,肯定有一定的错误。 通过本次设计我学到的不仅仅是棉花打顶机这单一方面的了解,让我熟悉了设计的各个方面的流程,学会了把自己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方法。从以前感觉学的许多科目没有实际意义,到现在觉得以前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给自己的设计过程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棉花打顶机是服务于农的工程行业,涉及了与专业结核性较强的课题,是一个综合农艺及农机的全面性课题,培养了自己的综合能力、自学能力,从而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培养了自己综合的、灵活的运用的发挥所学的知识。 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胡斌老师给我的悉心指导,还有其他老师给我在设计方面给予的帮助。我觉得通过这次设计,让我了解了设计的整个流程,在设计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不少的漏洞让我自己能够在以后加以改正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发挥在大学四年中的知识,在我能够在以后的分工作中做的更好。

化学专业毕业设计报告

化学专业毕业设计报告 在西方科学教育的变革发展历程中,探究学习的思想由来已久。 最早提出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要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杜威认为科学教 育不但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 过程或方法。大量研究表明,探究学习的确在学科知识系统传授方面 效率较低,但在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水平等方面 是有较大优势的。在2001年3月正式出版的我国理科各科国家课程标 准中,科学探究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国家标准促动探究式学习实施的 问题,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中单独设立主题,明确地提出发展科学探究水平所包含的内容及要求,在“课程内容” 的学习主题中设置了“活动与探究建议”,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水平、获取新知识的水平、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水平,以及交流与合作的水平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 的培养。 课题研究的价值和重要性: 1.科学探究是化学新课程标准中五个一级主题之一,它是义务教育 阶段的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强调课程结构要增强学生探究的水平和 创新意识,提出教材要有利于学生探究,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 生探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准确的物质观,对于发展学生 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2.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口,而探究性活动与更是一个 新事物。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做好探究性教学对于搞好化学新课堂程改革,落实新的教育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3.义务教育的化学教学应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 学习化学的兴趣,协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 生的科学探究水平,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化学基本技

毕业设计化工类论文(塔设计)

摘要 本篇论文是分馏塔的常规设计。塔设备在当今石油化工企业中成为重要装置之一。设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说明部分,设计计算部分,原理及XX塔体焊接工艺设计和外文翻译部分。说明部分是确定钢材的选取,有关零件的结构尺寸和有关制造检验方法;而对XX塔体的焊接结构的设计,工艺,焊接方法及焊后处理为说明重点。 本设计过程均严格遵守GB150-2011《压力容器》和JB4710-2005《钢制塔式容器》进行,对该塔进行了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校核。 此外,根据世纪的要求,还相应的完成了原部件图、总装图及外文翻译。 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塔设备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将对塔设备有更高的要求,在设计方面要求更加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所以,在未来,压力容器技术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以适应石油化工生产的需要。 关键词:常规设计,校核,安全

Abstract This paper is the conventional design of fractionating tower. Tower equipment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devices in today's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Design will be carried out on the following areas: Description of the calculation part and the part of theory and foreign language translation. That part is to determine the selection of steel, the size and structure of parts of the manufacturing test; on the head, cylinder, to strengthen the circle, wind load, earthquake load, natural cycles, such as group Block is a key part of the calculation. The design process are strictly adhered to GB150-199《Steel Pressure Vessels》and JB4710-2005 《steel tower vessel》in the tower of strength, stiffness, stability of calibration. Furthermo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entury, but also the comple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parts of the original map, assembly plans and foreign language translation. In the future, 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wer equipment,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in th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position occupied. At the same time,the tower equipment will have greater demands, in terms of design requirements are more reasonable, simple structure and easy to use. Therefore, in the future, pressure vessel technology will achieve greater progres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petrochemical production. II

机械类毕业设计(论文完整版模板)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20**1*00** 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申请学士学位所属学科 XX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教授) 20 年月日

摘要 摘要 多层热压机是生产胶合板、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等人造板的主要设备。目前设备制造厂生产的热压机已基本定型,为了改进热压机的结构性能和降低制造成本,本文主要对五层侧压式热压机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对热压机的重要部件下托板的结构、强度和刚度进行了设计分析和计算,使下托板在结构上更加合理,降低了材料和能源消耗,提高了生产率。设计主要结合现有的设计理念,在符合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设计时热压机的机架整体上主要采用了钢板焊接闭式结构,这种结构制造方便无需大型加工设备,并且,选材主要使用了工字钢、角钢等常用材料,使用钢板焊接的加工工艺,因而,生产工艺性较好,一般机械厂均能制造。设计中主要使用了CAD、Pro\E等工程制图软件,使用了Pro\E软件进行受力分析。 关键词:侧压式,热压机,结构设计,受力分析 I

Abstract Abstract The multi-layered hot press is the production plywood, the shaving board, building board and so on density fiberboard major installations. At present the equipment factory production's hot press has finalized basically, to improve hot press's structure performance and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this article mainly has carried on the design to five side thrust type hot press structure, and to hot press's important part under carrier's structure, the intensity and the rigidity has carried on the project analysis and calculates, causes the carrier to be more reasonable in the structure, reduced the material an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raised the productivity. The design main union existing design idea, in conforms to under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premise, in the design in press's rack whole has mainly used the steel plate welding closed type rack, this kind of structure manufacture convenience does not need the large-scale processing equipment, and, the selection has mainly used the I-steel, the angle steel and so on commonly used material, uses processing craft which the steel plate welds, thus,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capability is good, generally the machine shop can make. In the design has mainly used CAD, engineering drawing soft wares Pro \ E and so on, used the software Pro \ E to carry on the stress analysis. Key words: lateral pressure type, thermal-pressing machine, structural design, stress analysis II

2011届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毕业设计[1]

2013届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汽车防冻液的配方以及制备方法设计 班级:精化1001班 姓名:黄垂能 学号:201000191029 指导老师:曾腊梅 完成时间:2013年6月

摘要 内燃车辆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是一个由汽缸、夹套与水箱组成的液冷式密闭循环体系。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及车辆的使用寿命。防冻液是内燃机循环冷却系统的冷却介质,主要由防冻剂、缓蚀剂、消泡剂、着色剂、防霉剂、缓冲剂等。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对发动机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防冻液具有较低的冰点和较高的沸点,还应具有较好的金属防腐性、防气蚀性、防结垢性,以及对环境污染小或不污染环境,且有较长的使用寿命等等方面的综合性能。 为了开发研制汽车防冻液,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介绍了汽车防冻液的性能特点、组成;2、分析脲基润滑脂在制备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指出了原料选择、工艺条件和工艺流程;3、讨论了基础油、稠化剂、添加剂、制备工艺和后处理工艺等影响脲基润滑脂性能的主要因素,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汽车防冻液制备性能影响因素

目录 第一章概论 (1) (一)世界润滑脂的发展趋势及我国润滑脂的现状与差距 (1) 1、国外润滑脂的应用现状 (1) 2、润滑脂的发展趋势 (2) 3、我国润滑脂现状及差距 (2) (二)聚脲润滑脂的性能特点及应用 (2) 1、聚脲润滑脂的主要性能特点 (2) 2、聚脲润滑脂的各项应用 (3) (三)聚脲润滑脂的毒性分析及对策 (5) 1、脲基润滑脂的组成 (5) 2、脲基润滑脂的毒性分析 (6) 3、降低脲基润滑脂毒性的对策 (8) 第二章聚脲润滑脂的研制 (9) (一)选择制备聚脲润滑脂的原料 (9) 1、基础油的选择 (9) 2、异氰酸酯的选择 (9) 3、有机胺的选择 (10) (二)探讨脲基润滑脂的工艺条件 (13) 1、反应温度 (13) 2、异氰酸酯的加入速度 (13) 3、炼制温度对脲基润滑脂结构和滴点的影响 (14) 4、研磨条件的选择 (14) 5、复合添加剂的选择 (15) (三)聚脲润滑脂的生产工艺 (15) 第三章影响脲基润滑脂性能的因素 (17) (一)基础油的影响 (17) (二)稠化剂的影响 (17) 1、异氰酸酯的影响 (17) 2、有机胺的影响 (17) (三)添加剂的影响 (18) (四)制备工艺的影响 (18) (五)后处理工艺对性能的影响 (18) 第四章总结 (20) 参考文献 (21)

化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化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以下是xxx范文小编为您收集整理提供到的化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翼对你有所帮助! 化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 课题名称 含氨基的松香基聚合物微球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 (2) 有关的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进展事情分析 松香是一种珍贵的可再生资源,具有毒性小、价格廉价、与环境友好等特点,广泛地用于油漆、纸张、油墨、胶黏剂、电、农药、香料、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工业之中,是国民经济别可缺少的化工原料。我国作为松香生产国和出口国,但是要紧作为原料出口,对松香的加工率却很低。所以对松香进行改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松香以它特有的组成和结构,已成为继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甲壳素、壳聚糖、天然橡胶等之后又一具制备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原料来源[1-3]。 聚合物微球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功能材料,具有表面效应、体积效应、磁效应、生物相容性、功能基团等特性,在标准计量、生物医学、情报信息、分析化学、胶体科学及色谱分离等领域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4]。尤其是近年来,在单分散聚合物微球上引入各类功能基团后,使这种功能性微球在如生物工程、免疫检验、电子和微电子技术、信息产业、高效液相色谱等许多高新技术领域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5]。 在众多聚合物微球及其材料的研究中,占较大重量的一部分是各种功能性的聚合物微球制备研究。聚合物微球能够经过挑选单体和聚合方式,从分子水平上来设计微球的结构,同时能够比较方便地操纵其尺寸的大小和均一性,使之具有所需要的特定性能。聚合物微球的大小能够经过选用别同的制备办法或操纵其反应过程的反应条件来操纵。聚合物微球的表面也能够功能化,要紧经过使用别同的功能性单体进行聚合来制备含有特定官能团的聚合物微球,也能够经过对已制备的聚合物微球进行各种化学改性来使其表面功能化。这种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可设计性,使得高分子微球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此外聚合物微球的落解性,生物相容性等物理化学和胶体性质都能够经过一些方式进行调节。所以随着科技的进展,为了拓展聚合物微球的应用范围以使其更好服务于人类,对各种功能性聚合物微球的探究和研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6]。[6] 氨基化是微球功能化中的一具部分,也是一项研究的趋势也是将来研究侧重的趋势。将氨基镶嵌在聚合物微球表面将氨基接枝到聚合物微球表面,能够增加微球的性能。氨基具有还原性,能够被重金属离子氧化,落低重金属离子的毒性。同时由于其原子轨道特性,具有良好的吸附功能。能够看出,氨基化微球用途广泛,研究其合成办法及其性质应用,对众多行业领域具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 (3) 前人在本选题研究领域中的工作成果简述 目前,针对松香改性的研究和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他功能化等前人已有做了比较多的研究,但运用改性松香做为单体但以改性松香做为单体,制成的聚合物微球并进行氨基化处理所得到的微球却看别到太多的鲜有报道。所以,本课题具有很好的研究意义。 josephon[7]用带有氨基的硅烷(如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硅烷,p-氨基苯基硅烷,3-氨基丙基硅烷等)与金属氧化物脱水反应,得到带有-nh2的磁性微球。并将该微球进行进一步的功能化,进而得到带有羧基的微球。赵书阁,刘丽强等[8]用苯乙烯、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等制成聚苯乙烯聚合物微球,进行硝基化处理后,放入还原剂将硝基还原成氨基,制成氨基化聚苯乙烯聚合物微球。并将此微球纯化克伦特罗抗体,证明了氨基化微球对纯化抗体的可行性及高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